1、月落之时,何去何从作文1000字
每一轮月亮升起都代表着新生,有着不一样的蕴意,但月落之时,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题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记忆深处,总有这首《水调歌头》围绕,每每到此时,总是忆起往昔。每轮明月升起,寄托着新的希望,但月落之时,则要对这个新生的希望付诸行动。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这之后,终究留下无端落寞。
还曾记得,那个中秋,特别中的特别,至此,还曾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头。
儿时,每个中秋都是在外婆家度过,那个萦绕太多美好的梦的地方,但是那个十六岁的中秋让我至生难忘。本还在叹息为什么非要去外婆家度过的中秋,因为他的到来而让我有了兴奋。呵呵,有他在,再也不怕无聊与冷清了。吃完饭,我拿着月饼扯着他来到楼上。好开心,第一次和他一起赏月。无端的空寂再次袭来,或许置身在人群中还是很冷清、悲凉。
他打破了沉寂,说:“给你讲个故事。”我白了他一眼说:“千万别讲什么幼稚的让我雷到的故事。”
“小时候,在我眼中的月亮是个奇怪的东西,不明白为什么他总是只有那么一天会月圆,直到后来听别人讲:月亮是个仙女,是个与别人分开了的仙女,就像牛郎与织女那样。可是,年幼的我总是不信,总想去探个究竟。随着年龄的增长,终于明白这是因为地球才引起的,只作文是对于月亮还是抱有一丝幻想,希望月亮上有着一个仙女。”他略有所思地讲述着这一切。
我不明白,像个无知孩子迷失在了森林里,不明白他在想什么,更不明白他想告诉我什么。或许从来没有这么淡定地他突然变得深奥了。我一时之间无法明白。
我看着他,想明白一些蛛丝马迹的事实。终究,我还是我,不是他的蛔虫,不能明白。
在这之后,我一直在想这个故事。
直到那天,不知那天是刻意安排,还是命中注定。他要去参军了,那一天也是中秋过后的十五天。
他告诉我,告诉我那天没有猜透的那个故事结局。呵呵,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他说:梦想是要一步一步追逐的,而那个月亮就像是他的目标一样,而他的梦想就是现在的当兵。他说自己选择的路,不管如何都不会放弃,就算跪着也要走完。路很长,但也会走完;路很苦,汗水是最美丽的书。我很震惊,这番话确实让我震惊,从一个玩世不恭的他口中说出真的很震惊。原来他就是要告诉我有梦想有目标就要不停追逐,不停争取。
现在,他走了好久,好像过了一个世纪,今天,又是月圆今宵,再次想起他,有些许说不出的忧伤。月落之时,他选择追求目标。但愿此时的他,能看见这月亮更能坚定信心。哥哥,今日月圆,愿你一切都好,开心就好。谢谢,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梦想。
月圆之时,我知道该何去何从。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马师曾 | 作者年龄 | 14岁零4个月 |
---|---|---|---|
在读学校 | 何功伟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三6班 |
性格特点 | 大方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保龄球 | 平均成绩 | 103分 |
指导老师 | 任永涛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2、消逝的灵魂何去何从作文1000字
当科技的浪涛携带漫天倾斜的数据洪流汹涌而至,当物资的优渥伴随时代的进步发展悄然降临,便成了一个大数据时代,一个碎片化时代。
徜徉于信息的海洋,我们吓死人工智能即将带来的便捷,也畏惧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反叛与动乱,殊不知,最应恐慌的,当是我们自身。一次炒作,碰瓷,风传言论可于瞬息传遍千万。如今的我们,就像被注入了传染性的神经毒素。这种麻木,使我们变成了格式化的机器,灵魂不断被吞没,消逝。如何我们变成了这样一副冷酷的面容,失去了原有的同情心和价值观?
或许是大数据带来的过度的自由罢。海量的信息确实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灵魂自由,然而万物过犹不及,自由变成了奴役。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如是说:“群众和动物同等自由”,又何尝不是群众和动物同等愚昧?我们收获了自由,却用灵魂作为交换。
或许是碎片化带来的过于富足的道德罢。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裹挟着不同价值带来的不同观点,我们为之欣喜,却同时为之迷茫,为之狂乱。然后,我们在不同价值的相互嫉妒中如同蝎子反而杀死了自身,就像崩溃的程序,无可奈何地走向灭亡。事实上,正如尼采认为的,一个道德,才是更为牢固的结。
确实,“人类之所以伟大,乃在于它是桥梁而不是目的;人类之所以可爱,乃在于它是过度和没落。”然而,我们如今作文既没有真正的没落,也没有灵魂的求索,在下降和上升中只是徘徊,只有彷徨好像走钢丝的人止步不前,只能等待命运的跌落。
如今的我们,就像骆驼,不断背负沿途的一切,枉自辛劳。我们只是蜉蝣之于天地,一粟之于沧海,缺妄想拥抱一切。
迷于纷乱的现实,我们如何不能摆脱那么多“你应当”,像狮子一样去追寻“我要”?我们为何不该将自己重洗为纯白,像孩子一样追问“我是谁”?我们应当是有所创造的、性灵的生物。只有摆脱世界的烦扰,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道德,才不致成为某些旁的的复制品。
其实,真正可怕的不是纷繁的世界,而是失去了价值和同情心的消逝的灵魂。这些灵魂开始为些物资的要求,向大地索取,想要占领整个世界。
殊不知,大地才是灵魂的母亲,轻视大地,等同于毁灭自身。
殊不知,过度探求的灵魂比肉身消亡的更早。
作为末等人,快乐主义的我们,是否该对大地怀有敬畏?是否该反省自身?
我们孕育于自然,自当敬重母亲。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灵魂虽在消逝,但天无绝人之路。重怀敬畏之心,绝处可以逢生。
人是希望可爱的。重拾敬重,正视消逝,让过往的没落成为前驱的动力,让我们自身成为桥梁而非坍塌陷落。
虽然我们难以成为超人,但我们仍可以将我们的火,燎原。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吴梦婷 | 作者年龄 | 14岁零4个月 |
---|---|---|---|
在读学校 | 梓琛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二1班 |
性格特点 | 轻松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吃美食 | 平均成绩 | 118分 |
指导老师 | 陈奕利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3、何去何从作文
我站在哪里?我将去往何处?我是投入人的河流中?还是去破旧立新,做一名闯将?我拥有上天给我的一切,而我将他们不断丢弃,我追求着别人追求的东西,我活在别人希望我过的那种生活里面对着明亮而不刺眼的未来,我到底该何去何从?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生活在我梦想的生活里,我拥有亲人、朋友和健康的身体。在我十六岁的生日那天,我坐在他们中间,脸上涂满了奶油,肆无忌惮的笑着。就在那一刻我忘记了我所有不开心的往事,我感觉世界时那样美好。忽而我又想到我又想到了我是否会为了我将来的工作,我的所谓事业去抛弃他们。我想我绝对不会,因为眼前这种难以言表的幸福,镜子里美丽的容颜代替不了,银行账户里多位数的存款也代替不了,声名显赫和光环萦绕也代替不了。
原来我站在这里,站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里,我可以自由地思考,享受着朋友的无私给予,而我也将给予别人我应该给予的东西。我应当珍惜眼前的一切,我知道我活在自己的理想中,不断失去,也不断得到。我希望有一天我的种种经历都可以让我有一颗无私而充满爱的心灵,那是我最大的愿望。
基于我的现实,我又该如何走向未来?我发现了一些可怕的东西,我们用一种异作文化的文化影响着一切,我们的文化让我们关注实利琐事,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我们并不习惯退后一步然后问自己“这真的是我需要的吗?这有必要吗?”我只是个想花一块五毛钱去买一个甜筒的孩子,但我们的社会文化告诉我要成功,告诉我我需要财富,我甚至可以开一个冰激凌厂,我可以购买我所需要的一切,我可以……停,撇开这些不谈,最初我只是一个想要个甜筒的孩子,仅此而已。
我们被误导,所以我们想躲避,但那是不可能的,说能完全脱逃的,那是虚伪。我们之所以学习和追寻,之所以体验和感受,无非就是像《相约星期二》的莫里教授说的一样“要为建立自己的文化来努力!”要疏离盲目的物质追求,承担社会责任,给予他人爱和同情,承担社会责任,不要落入“他人的闹剧”。所以那也将是我要前往的地方,为建立自己的文化和爱而努力。
我沉默下来,思考着一个永久性的问题:我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我必须给出自己的答案,那是我对自己的交代。何去何从?恕我不从,我踏上由无名的探索者在混沌中踏出的小径,此刻便注定了我的何去何从,我注定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连尸骸都腐烂在这无名的小径上,或许它所通向的远方,就是爱和真实的故乡。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祖蓝 | 作者年龄 | 15岁零5个月 |
---|---|---|---|
在读学校 | 宜兴中学 | 在读班级 | 高一2班 |
性格特点 | 任性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逛街 | 平均成绩 | 115分 |
指导老师 | 石竟男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4、传统节日何去何从作文1000字
在江河边孕育而生的民族,将历史融入江河。当传统节日随流水一同消失于天涯海角时,却在两岸留下了华夏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节日的韵味。
华夏民族,众所周知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精彩文化的大民族,传统节日自然也是眼花缭乱的。传统节日不会被遗忘,它是每个时代的文明载体、在传统节日这个伟大永恒的载体,连续着中华文明的深深血脉。
无论哪个传统节日,都寄寓着特殊的意义。然而如今,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却于历史的江河听到了传统节日的撕心裂肺般的哭泣声。传统节日又该何去何从?
传统节日何去何从?曾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春节,现在又有多少人记得那些美好的习俗,那寄寓希望与祝福的“压岁钱”充满了铜臭味,越来越多的人在说过年没年味了。曾经“风雨端阳生晦冥,汩罗无处吊英灵”的端午节,又有谁会在房屋前插一根艾草,喝一碗黄雄酒呢?曾经“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中秋节,那轮圆月越发清冷、孤独,似乎那明亮的光辉都被璀璨的烟火夺走了。……曾经的曾经,有太多的回忆。可是国人对传统节日的淡忘,让我心头始终压抑着一股赶上哀愁。传统节日何去何从?
传统节日何去何从?现在的世界,多种文化蔓延、滋生、跌宕的冲突,需要我们深思。这些现象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的影响是不容置之不理的。更多的国人趋向于过国外的节日,国人过洋作文节的气氛更是一年浓过一年。这不仅仅凸显出国人对待本国传统节日的冷漠,还说明国人对他国文化的过度盲目崇拜。为此我总感觉到内心的忧虑与不安。传统节日何去何从?
当韩国成功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国人一片哗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被抢注的消息,我们对此留下了太多的震惊和困惑,更是无法接受。也许,这本身说明了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所在,但这并不允许传统节日成为他邦异族的文化遗产那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真的要扪心自问,传统节日何去何从?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传统节日的批判审视就是直面文化冲突的高层面的心理认同。
传统节日何去何从?“穿越”古今,“走读”传统节日。我们发现,传统节日之所以传承至今,是因为他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面对传统节日,我们当然不可能“横冲直撞”,这样只会“折杀”你的锐气和意气。我们必须是虔敬而沉稳的。没有静心涵泳传统节日的过程,我们无法达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化境的。传统节日何去何从?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节日的征途才刚刚开始。拥有如此优秀的传统节日,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同时国家也将传统节日列入全民性的节假日,以期国人能在闲暇之余静下心来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让我们中华大地掀起学习、保护、传承传统节日的热潮。
历史如河,请仔细聆听传统节日的絮语。因为,那是灵魂的诉说。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齐晟 | 作者年龄 | 17岁零6个月 |
---|---|---|---|
在读学校 | 利城中学 | 在读班级 | 高二4班 |
性格特点 | 有趣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养鱼 | 平均成绩 | 113分 |
指导老师 | 夏侯颇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5、共享时代:我们何去何从作文1000字
“共享单车”、“共享书店”、“共享健身房”等等名词,不知你是否耳熟能详?路边随处可见的五彩缤纷、各式各样层次不穷的单车、迷你书店、共用篮球场…。是的,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经济运转体系!这“共享时代”的身影洋溢着勃发的生机。
我国是共享经济试点的首个先例。这意味着初生的、洋溢着活力的“共享经济”是否能够成为成熟的经济体系,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在我们身上。而共享经济日益繁荣的背后,时代的阴影悄然而至,税利的锋芒原形毕露,如毒蛇向青涩的果子露出尖牙。
诚然,任何一个全新事物的诞生与尝试融入社会的最初都是不易的,“共享”也是如此。“共享”的热潮来得太快、太过于迅猛,仿佛一夜间,各大或小的街道、商场前,挤满了各色单车,占据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使你动弹不得。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这样的采访报道:路边收车费的大妈向记者抱怨大量的共享单车占据了人们停放非机动车的空间,所以有些人就把非机动车停在人行路上————-以示抗议,这就给她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且这些单车长时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屏幕上的她头发已添花白,又眉关紧锁。在时代的潮流下,个体是无力的,而她与我们一样,是千千万万之其中。
人说“月盈则亏”,泛滥的“共享”物品成了占用公共空间的第一隐患,并且无法合理移除。我曾见商场前的书店无人光顾,连“共享”二字的荧光屏都失却了色彩,行人来来往往,没有人情愿抬头望上一眼。共享时代的主体毕竟还是共享经济,而共享经济本身毕竟还是一个金融体系。它的诞生是以为市民百姓造福、提倡节约能源,环保出行为前提,而21世纪的市场经济的反应就是快速效仿复制,随即张牙舞爪,毫无章法的向各个领域迅猛扩张,而一旦供过于求,市场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和应对措作文施的弊端就暴露无遗,从而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和无价值的闲置品。
我们谈起“共享”,时而欢喜、时而愁。共享市场的乱象大家有目共睹。有的共享设施出现故障而无人承担责任,消费者大吐苦水,经营者不以为然;有的共享设施在使用时出现损坏,大批量的运到回收站、废品场。我至今难忘从飞机上俯拍废品场那“如山”般的共享设施的场景,震撼的情感过后更多的是惋惜与悲凉。好在政府终于出手管理市场乱象,经营者有些人愿意为此担当,百姓中有热心肠的青年男女积极参与整治的行列中,为困境中的“共享”带来一丝责任与人性的光辉,我愿意将它比作寒冬里的暖阳。
事实上,共享时代下的我们应该意识到,即使这是一个由经济新体系命名的时代,但它最后的最后还是一个时代,同过去今朝我们所经历的每个时代一样,共享时代是一面当之无愧的明镜,反射着人间冷暖,是是非非。我又见那些别无端破坏随手丢弃在草丛中的单车,与那些被撞倒在地无人搀扶的老人们一样让人心碎。我虽不常遇到这样的老人,却常遇见这样的单车,常遇见举着雨伞、在倾盆大雨中艰难扶起被风吹倒的单车的人,常遇见烈日下愿意放下遮阳伞、叼着冰棍去扶起倒在路边的单车的青年,常遇见那些不是置之不理,而是积极联系商家处理被破坏的单车的热心人,在他们一个又一个人身上,我看见了他们身上写满了“高贵”,我真切感受到在这样一个时代,他们如金子般赤城的心,其炙热的温度恰恰暖手,一点也不烫人。
共享时代,我们何去何从?我想,无论共享经济它将走向何方,是好是坏,至少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我们能尽力做到最好,用认真负责、善意而又真挚的面孔去拥抱时代的困境,去拥抱时代的光辉,接受或好的、或坏的任何事物,是社会中人的生存之道,也是社会的“共享”之道。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易精通 | 作者年龄 | 13岁零5个月 |
---|---|---|---|
在读学校 | 郑东新区龙翔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4班 |
性格特点 | 忠心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登山 | 平均成绩 | 120分 |
指导老师 | 杜高吧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