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那座山读后感_张晓风: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1、翻过那座山读后感

翻过那座山读后感(一)

少年一直对此深信不疑,因为这是他祖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不止一次的对他说过的话。少年想看到大海,于是他开始了行动,可是,当他翻过一座座山头时,“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道。”然而,少年是“横下一条心想看到大海”的,他要去证实:“当真是只要翻过一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吗?”然而,当少年艰辛的爬过长长山道的时候,看到的仍然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大山。”

“还是算了吧!”少年一屁股坐在路旁,他,失望、疲倦、怀疑、难过,他决定沿着长长的山道返回。正在这时,一只纯白色的海鸥飞过山头,一篇雪花般的羽毛落在了少年的手里,“它瞬间变成少年心中巨大的腾飞的翅膀。”少年再一次积聚了全身的力量,沿着山道缓缓爬去。

我相信:少年一定能看到海,一定能站到海边,听海浪唱歌,听海鸥吟诵。因为他翻过了那座有形的山,也翻过了他心里的那座无形的山!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着,从很多成功者的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出: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实现自己伟大的理想,就要克服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最重要的,我们还要翻过自己心中的那座山,克服自身的惰性,克服我们的不自信,克服我们的自卑心理,坚定、沉着、冷静、勇敢、自信地走下去,我们一定能翻过阻碍我们成功的大山,奔向大海,到达成功的目的地!

翻过那座山读后感(二)

在假期中,我读了《翻过那座山》这本书的一至七单元,使我明白了许多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并了解了两位中外伟人,居里夫人和孔子的生平事迹与他们的精神。下面我先给大家阐述一下我对这前三个单元的感悟。在这三个单元中,我明白了生命是时间最宝贵的,无论你是什么生物,既然上帝给了你生命,你就要好好珍惜,不要浪费它,然而,命运往往是多变的,今天是这样,明天又是那样的,谁也不知道一分钟后会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把握命运,把它塑造得更完美,更加美丽。然后我再讲一讲我对后几个单元的感想,在这后面的几个单元中,我开始真正认识这两位伟人,在以前,我只知道他们的成功,并不知道他们成功背后。

翻过那座山读后感(三)

文章以一个虚拟的故事,展现了一位少年寻找大海的经历,“寻找大海”便是他人生的追求。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这是文章的中心句。文章反复出现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追求,但每一个追求都不是轻易能实现的,需要我们的努力与付出。文中的“那座山”是指人生的一个个巨大的困难,它们像山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不仅让我们胆战心惊。“看见大海”是追求,只有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我们才能实现人生的追求。

文章的语言生动而形象,()给人展现了一个步入人生的少年面对并战胜困难的艰辛。最后一段,并没有说出结果,而是给人以想象,只要有目标,永不放弃,最终一定会实现人生的追求!

这不妨让我们考虑到自己。虽然,我们还没有真正步入人生,还有着父母、老师的帮助,但我们要学下知识,为最终实现人生追求打好基础。

2、张晓风: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张晓风: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一方纸镇

常常,我想起那坐山。

它沉沉稳稳的驻在那块土地上,像一方纸镇。美丽凝重,并且深情地压住这张纸,使我们可以在这张纸上写属于我们的历史。

有时是在市声沸天、市尘弥地的台北街头,有时是在拥挤而又落寞的公共汽车站,有时是在异国旅舍中凭窗而望,有时是在扼腕奋臂、抚胸欲狂的大痛之际,我总会想起那座山。

或者在眼中,或者在胸中,是中国人,就从心里想要一座山。

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让他发现天下之小。

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让他在云飞鸟尽之际有“相看两不厌”的对象。

辛稼轩需要一座妩媚的青山,让他感到自己跟山相像的“情与貌”。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

我要的那一座山叫拉拉山。

山跟山都起起手来了

“拉拉是泰雅尔话吗?”我问胡,那个泰雅尔司机。

“是的。”

“拉拉是什么意思?”

“我也不知道,”他抓了一阵头,忽然又高兴地说,“哦,大概是因为这里也是山,那里也是山,山跟山都拉起手来了,所以就叫拉拉山啦!”

我怎么会想起来用国语的字来解释泰雅尔的发音的?但我不得不喜欢这种诗人式的解释,一点也不假,他话刚说完,我抬头一望,只见活鲜鲜的青色一刷刷地刷到人眼里来,山头跟山头正手拉着手,围成一个美丽的圈子。

风景是有性格的

十一月,天气一径地晴着,薄凉,但一径地晴着,天气太好的时候我总是不安,看好风好日这样日复一日地好下去,我说不上来地焦急。

我决心要到山里去一趟,一个人。

说得更清楚些,一个人,一个成年的女人,活得很兴头的一个女人,既不逃避什么,也不为了出来“散心”——恐怕反而是出来“收心”,收她散在四方的心。

一个人,带一块面包,几只黄橙,去朝山谒水。

有的风景的存在几乎是专为了吓人,如大峡谷,它让你猝然发觉自己渺如微尘的身世。

有些风景又令人惆怅,如小桥流水(也许还加上一株垂柳,以及模糊的鸡犬声)它让你发觉,本来该走得进去的世界,却不知为什么竟走不进去。

有些风景极安全,它不猛触你,它不骚扰你,像罗马街头的喷泉,它只是风景,它只供你拍照。

但我要的是一处让我怦然惊动的风景,像宝玉初见黛玉,不见眉眼,不见肌肤,只神情恍惚地说: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他又解释道:“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

我要的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山水——不管是在王维的诗里初识的,在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里遇到过的,在石涛的水墨里咀嚼而成了痕的,或在魂里梦里点点滴滴一石一木蕴积而有了情的。

我要的一种风景是我可以看它也可以被它看的那种。我要一片“此山即我,我即此山,此水如我,我如此水”的熟悉世界。

有没有一种山水是可以与我辗转互相注释的?有没有一种山水是可以与我互相印证的?

包装纸

像歌剧的序曲,车行一路都是山,小规模的,你感到一段隐约的主旋律就要出现了。

忽然,摩托车经过,有人在后座载满了野芋叶子,一张密叠着一张,横的叠了五尺,高的约四尺,远看是巍巍然一块大绿玉。想起余光中的诗——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

包一片月光回去

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的,像压过的相思

台湾荷叶不多,但满山都是阔大的野芋叶,心形,绿得叫人喘不过气来,真是一种奇怪的叶子,曾经,我们在市场上芭蕉叶可以包一方豆腐,野芋叶可以包一片猪肉——那种包装纸真豪华。

一路上居然陆续看见许多载运野芋叶子的摩托车,明天市场上会出现多少美丽的包装纸啊!

肃然

山色愈来愈矜持,秋色愈来愈透明,我开始正襟危坐,如果米颠为一块石头而兔冠下拜,那么,我该如何面对叠石万千的山呢?

车于往上升,太阳往下掉,金碧的夕辉在大片山坡上徘徊顾却,不知该留下来依属山,还是追上去殉落日。

和黄昏一起,我到了复兴。

它在那里绿着

小径的尽头,在芦苇的缺口处,可以俯看大汉溪。

溪极绿。

暮色渐渐深了,奇怪的是溪水的绿色顽强的裂开暮色,坚持地维护着自己的色调。

天全黑了,我惊讶地发现那道绿,仍然虎虎有力地在流,在黑暗里我闭了眼都能看得见。

或见或不见,我知道它在那里绿着。

赏梅,于梅花未着时

庭中有梅,大约一百本。

“花期还有三、四十天。”山庄里的人这样告诉我,虽然已是已凉未寒的天气。

梅叶已凋尽,梅花尚未剪裁,我只能仁立细赏梅树清奇磊落的骨格。

梅骨是极深的土褐色,和岩石同色。更像岩石的是,梅骨上也布满苍苔的斑点,它甚至有岩石的粗糙风霜、岩石的裂痕、岩石的苍老嶙刚、梅的枝枝柯柯交抱成一把,竟是抽成线状的岩石。

不可想象的是,这样寂然不动的岩石里,怎能迸出花来呢?

如何那枯瘠的皴枝中竟锁有那样多莹光四射的花瓣?以及那么多日后绿得透明的小叶子,它们此刻在哪里?为什么独有怀孕的花树如此清癯苍古?那万千花胎怎会藏得如此秘密?

我几乎想剖开枝子掘开地,看看那来日要在月下浮动的暗香在哪里?看看来日可以欺霜傲雪的洁白在哪里?他们必然正在斋戒沐浴,等候神圣的召唤,在某一个北风凄紧的夜里,他们会忽然一起白给天下看。

隔着千里,王维能回首看见故乡绮窗下记忆中的那株寒梅。隔着三四十天的花期,我在枯皴的树臂中预见想象中的璀璨。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原来并不是不可以的!

神秘经验

深夜醒来我独自走到庭中。

四下是澈底的黑,衬得满天星子水清清的。

好久没有领略黑色的美。想起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在舞会里,别的女孩以为她要穿紫罗兰色的衣服,但她竟穿了一件墨黑的、项间一圈晶莹剔亮的钻石,风华绝代。

文明把黑夜弄脏了,黑色是一种极娇贵的颜色,比白色更沾不得异物。

黑夜里,繁星下,大树兀然矗立,看起来比白天更高大。

日本时代留下的那所老屋,一片瓦叠一片瓦,说不尽的沧桑。

忽然,我感到自己被桂香包围了。

一定有一裸桂树,我看不见,可是,当然,它是在那里的。桂树是一种在白天都不容易看见的树,何况在黑如松烟的夜里,如果一定要找,用鼻子应该也找得到。但,何必呢?找到桂树并不重要,能站在桂花浓馥古典的香味里,听那气息在噫吐什么,才是重要的。

我在庭园里绕了几圈,又毫无错误地回到桂花的疆界里,直到我的整个肺纳甜馥起来。

有如一个信徒和神明之间的神秘经验,那夜的桂花对我而言,也是一场神秘经验。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笃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

当我去即山

我去即山,搭第一班早车。车只到巴陵(好个令人心惊的地名),要去拉拉山——神木的居所——还要走四个小时。

《古兰经》里说:“山不来即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就去即山。”

可是,当我前去即山,当班车像一只无桨无揖的舟一路荡过绿波绿涛,我一方面感到做为一个人一个动物的喜悦,可以去攀绝峰,可以去横渡大漠,可以去莺飞草长或穷山恶水的任何地方,但一方面也惊骇地发现,山,也来即我了。

我去即山,越过的是空间,平的空间,以及直的空间。

但山来即我,越过的时间,从太初,它缓慢的走来,一场十万年或百万年的约会。

当我去即山,山早已来即我,我们终于相遇。

张爱玲谈到爱情,这样说: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

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也没

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人类和山的恋爱也是如此,相遇在无限的时间,交会于无限的空间,一个小小的恋情缔结在那交叉点上,如一个小小鸟巢,偶筑在纵横的枝柯间。

地名

地名、人名、书名,和一切文人雅士虽铭刻于金石,事实上却根本不存在的楼斋亭阁都令我愕然久之。(那些图章上的姓名,既不能说它是真的,也不能说它是假的,只能说,它构思在方寸之间的心中,营筑在分寸之内的玉石。)

中国人的名字恒是如此慎重庄严。

通往巴陵的公路上,无边的烟缭雾绕中猛然跳出一个路牌让我惊讶,那名字是

雪雾闹

我站起来,相信似地张望了又张望,车上有人在睡,有的人在发呆,没有人理会那名字,只有我暗自吃惊。唉,住在山里的人是已经养成对美的抵抗力了,像韦应物的诗“司空见惯浑无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而我亦是脆弱的,一点点美,已经让我承受不起了,何况这种意外蹦出来的,突发的美好。何况在山叠山、水错水的高绝之处,有一个这样的名字,是一句沉实紧密的诗啊,那名字。

名字如果好得很正常,倒也罢了,例如“云霞坪”,已经好得很够分量了,但“雪雾闹”好得过分,让我张惶失措,几乎失态。

红杏枝头春意闹,但那种闹只是闺中乖女孩偶然的冶艳,但雪雾纠缠,那里面就有了天玄地黄的大气魄,是乾坤的判然分明的对立,也是乾坤的混然一体的合同。

像把一句密加圈点的诗句留在诗册里,我把那名字留在山颠水涯,继续前行。

谢谢阿姨

车过高义,许多背着书包的小孩下了车。高义国小在那上面。

在台湾,无论走到多高的山上,你总会看见一所小学,灰水泥的墙,红字,有一种简单的不喧不嚣的美。

小孩下车时,也不知是不是校长吩咐的,每一个都毕恭毕敬的对司机和车掌大声地说:“谢谢阿姨!”“谢谢伯伯!”

在这种车上服务真幸福。

愿那些小孩永远不知道付了钱就叫“顾客”,愿他们永远不知道“顾客永远是对的”的片面道德。

是清早的第一班车,是晨雾未稀的通往教室的小径,是刚刚开始背书包的孩子,一声“谢谢”,太阳霭然地升起来。

山水的巨帙

峰回路转,时而是左眼读水,右眼阅山,时而是左眼被览一页页的山,时而是右眼圈点一行行的水——山水的巨帙是如此观之不尽。

做为高山路线上的一个车掌必然很怡悦吧?早晨,看东山的影子如何去覆罩西山,黄昏的收班车则看回过头来的影子从西山覆罩东山。山轻只是无限的整体大片上的一条细线,车子则是千回百折的线上的一个小点。但其间亦自是一段小小的人生,也充满大千世界的种种观望。

不管车往那里走,奇怪的是梯田的阶层总能跟上来,中国人真是不可思议,他们硬是把峰壑当平地来耕作。

我想送梯田一个名字——“层层香”,说得更清楚点,是层层稻香,层层汗水的芬芳。

巴陵是公路局车站的终点。

像一切的大巴士的山线终站,那其间有着说不出来的小小繁华和小小的寂寞——一间客栈,一间山庄,一家兼卖肉丝面和猪头肉的票亭,几家山产店,几家人家,一片有意无意的小花圃,车来时,杨起一阵沙尘,然后沉寂。

公车的终点站是计程车的起点,要往巴陵还有三小时的脚程,我订了一辆车,司机是胡先生,泰雅尔人,有问必答,车子如果不遇山路,可以走到比巴陵更深的深山。

山里的计程车其实是不计程的,连计程表也省得装了。开山路,车子耗损大,通常是一个人或好些人合包一辆车。价钱当然比计程贵,但坐车当然比坐滑竿坐轿子人道多了,我喜欢看见别人和我平起平坐。

我坐在前座,和驾驶一起,文明社会的礼节到这里是不必讲求了,我选择前座是因为它既便于谈话,又便于看山看水。

车虽是我一人包的,但一路上他老是停下来载人,一会是从小路上冲来的小孩——那是他家老五,一会又搭乘一位做活的女工,有时他又热心的大叫:

“喂,我来帮你带菜!”

许多人上车又下车,许多东西搬上又搬下,看他连问都不问一声就理直气壮的载人载货,我觉得很高兴。

“这是我家!”他说着,跳下车,大声跟他太太说话。

天!漂亮的西式平房。

他告诉我那里是他正在兴盖的旅舍,他告诉我他们的土地值三万一坪,他告诉我山坡上那一片是水密桃,那一片是苹果……

“要是你四月来,苹果花开,哼!……”

这人说话老是让我想起现代诗。

“我们山地人不喝开水的——山里的水拿起来就喝!”

“呶,这种草叫‘嗯桑’,我们从前吃了生肉要是肚子痛就吃

“停车,停车。”这一次是我自己叫停的,我仔细端详了那种草,锯齿边的尖叶,满山遍野都是,从一尺到一人高,顶端开着隐藏的小黄花,闻起来极清香。

我摘了一把,并且撕一片像中指大小的叶子开始咀嚼,老天!真苦得要死,但我狠下心至少也得吃下那一片,我总共花了三个半小时,才吃完那一片叶子。

“那是芙蓉花吗?”

我种过一种芙蓉花,初绽时是白的,开着开着就变成了粉的,最后变成凄艳的红。

我觉得路旁那些应该是野生的芙蓉。

“山里花那么多,谁晓得?”

车子在凹凹凸凸的路上,往前蹦着。我不讨厌这种路——因为太讨厌被平直光滑的大道把你一路输送到风景站的无聊。

当年孔丘乘车,遇人就“凭车而轼”,我一路行去,也无限欢欣的向所有的花,所有的蝶,所有的鸟以及不知名的蔓生在地上的浆果而行“车上致敬礼”。

“到这里为止,车子开不过去了,”司机说,“下午我来接你。”

山水的圣谕

我终于独自一人了。

独自一人来面领山水的圣谕。

一片大地能昂起几座山?一座山能出多少树?一棵树里能秘藏多少鸟?一声鸟鸣能婉转倾泄多少天机?

鸟声真是一种奇怪的音乐——鸟愈叫,山愈幽深寂静。

流云匆匆从树隙穿过——云是山的使者吧——我竟是闲于闲去的一个。

“喂!”我坐在树下,叫住云,学当年孔子,叫趋庭而过的鲤,并且愉快地问他,“你学了诗没有?”

并不渴,在十一月山间的新凉中,但每看到山泉我仍然忍不住停下来喝一口。雨后初晴的早晨,山中轰轰然全是水声,插手入寒泉,只觉自己也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而人世在哪里?当我一插手之际,红尘中几人生了?几人死了?几人灰情来欲大彻大悟了?

剪水为衣,搏山为钵,山水的衣钵可授之何人?叩山为钟鸣,抚水成琴弦,山水的清音谁是知者?山是千绕百折的璇巩图,水是逆流而读或顺流而读都美丽的回文诗,山水的诗情谁来领管?

俯视脚下的深涧,浪花翻涌,一直,我以为浪是水的一种偶然,一种偶然搅起的激情。但行到此外,我忽竟发现不然,应该说水是浪的一种偶然,平流的水是浪花偶而憩息时的宁静。

同样是岛同样有山,不知为什么,香港的山里就没有这份云来雾往,朝烟夕岚以及千层山万重水的帮国韵味,香港没有极高的山,极巨的神木,香港的景也不能说不好,只是一览无遗,但然得令人不习惯。

对一个中国人而言,烟岚是山的呼吸,而拉拉山,此正在徐舒的深呼吸。

小的时候老师点名,我们一一举手说:

“在!”

当我来到拉拉山,山在。

当我访水,水在。

还有,万物皆山,还有,岁月也在。

转过一个弯,神木便在那里,在海拔一千八百公尺的地方,在拉拉山与塔曼山之间,以它五十四公尺的身高,面对不满五尺四寸的我。

他在,我在,我们彼此对望着。

想起刚才在路上我曾问司机:

“都说神木是一个教授发现的,他没有发现以前你们知道不知道?”

“哈,我们早就知道啦,从做小孩子就知道,大家都知道的嘛!它早就在那里了!”

被发现,或不被发现,被命名,或不被命名,被一个泰雅族的山地小孩知道,或被森林系的教授知道,它反正那里。

心情又激动又平静,激动,因为它超乎想象的巨大庄严。平静,是因为觉得如此是一座倒生的翡翠矿,需要用仰角去挖掘。

路旁钉着几张原木椅子,长满了癣苔,野蕨从木板裂开的瘢目冒生出来,是谁坐在这张椅子上把它坐出一片苔痕?是那叫做“时同”的过客吗?

再往前,是更高的一株神木,叫复兴二号。

再走,仍有神木,再走,还有。这里是神木家族的聚居之处。

十一点了,秋山在此刻竟也是阳光炙人的,我躺在复兴二号下面,想起唐人的传奇,虬髯客不带一丝邪念卧看红拂女梳垂地的长发,那景象真华丽。我此刻也卧看大树在风中梳着那满头青丝,所不同的是,我也有华发绿鬓,跟巨木相向苍翠。

人行到复兴一号下面,忽然有些悲怆,这是胸腔最阔大的一棵,直立在空无凭依的小山坡上,似乎被雷殛过,有些地方劈剖开来,老干枯干苍古,分叉部分却活着。

怎么会有一棵树同时包括死之深沉和生之愉悦!

坐在树根上,惊看枕月衾云的众枝柯,忽然,一滴水,棒喝似地打到头上。那枝柯间也有汉武帝所喜欢的承露盘吗?

真的,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要来看神木呢?对生计而言,神木当然不及番石榴,又不及稻子麦子。

我们要稻子,要麦子,要番石榴,可是,令我们惊讶的是我们的确也想要一棵或很多棵神木。

我们要一个形象来把我们自己画给自己看,我们需要一则神话来把我们自己说给自己听:千年不移的真挚深情,阅尽风霜的泰然庄矜……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适者

听惯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使人不觉被绷紧了,仿佛自己正介于适者之同,又好像适干生存者的名单即将宣布了,我们连自己生存下去的权利都开始怀疑来了。

但在山中,每一种生物都尊严的活着,巨大悠久如神木,神奇尊贵如灵芝,微小如阴岩石上恰似芝麻点大的菌子,美如凤尾蝶,丑如小晰蜴,古怪如金狗毛,卑弱如匍伏结根的蔓草,以及种种不知名的万类万品,生命是如此仁慈公平。

甚至连没有生命的,也和谐地存在着,土有土的高贵,石有石的尊严,倒地而死无人凭吊的权尸也纵容菌子、蕨草、蓟苔的木耳爬得它一身,你不由觉得那树尸竟也是另一种大地,它因容纳异已而在那些小东西身上又青青翠翠地再活了起来。

生命是有充分的余裕的。

忽然,我听到人声,胡先生来接我了。

“就在那上面,”他指着头上的岩突叫着,“我爸爸打过三只熊!”

我有点生气,怎么不早讲?他大概怕吓着我,其实,我如果事先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大黑熊出没的路,一定要兴奋十倍。可惜了!

“熊肉好不好吃?”

“不好吃,太肥了。”他顺手摘了一把野草,又顺手扔了,他对逝去的岁月并不留恋,他真正挂心的是他的车,他的孩子,他计划中的旅馆。

山风跟我说了一天,野水跟我聊了一天,我累了。回来的公路局车上安分地凭窗俯看极深极深的山涧,心里盘算着要到何方借一只长瓢,也许长如构子星座的长标瓢,并且舀起一瓢清清冽冽的泉水。

有人在山跟山之间扯起吊索吊竹子,我有点喜欢做那竹子。

回到复兴,复兴在四山之间,四山在金云的合抱中。

水程

清晨,我沿复兴山庄旁边的小路往吊桥走去。

吊桥悬在两山之间,不着天,不巴地,不连水——吊桥真美。走吊桥时我简直有一种索人的快乐,山色在眼,风声在耳,而一身系命于天地间游丝一般铁索间。

多么好!

我下了吊桥,走向渡头,舟子未来,一个农妇在田间浇豌豆,豌豆花是淡紫的,很细致美丽。

打谷机的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我感动着,那是一种现代的春米之歌。

我要等一条船沿水路带我经阿姆坪到石门,我坐在石头上等着。

乌鸦在山岩上直嘎嘎的叫着,记得有一年在香港碰到王星磊导演的助手,他没头没脑的问我:“台湾有没有乌鸦?”

他们后来到印度去弄了乌鸦。

我没有想到山里竟有那么多乌鸦,乌鸦的声音平直低哑,丝毫不婉转流利,它只会简单直接地叫一声:

“嘎一一一”

但细细品味,倒也有一番直抒胸臆的悲痛,好像要说的太多,怆惶到极点反而只剩一声长噫了!

乌鸦的羽翅纯黑硕大,华贵耀眼。

船来了,但乘客只我一个,船夫定定的坐在船头等人。

我坐在船尾,负()责邀和风,邀丽日,邀偶过的一片云影,以及夹岸的绿烟。

没有别人来,那船夫仍坐着。两个小时过去了。

我觉得我邀到的客人已够多了,满船都是,就付足了大伙儿的船资,促他开船。他终于答应了。

山从四面叠过来,一重一重地,简直是绿色的花瓣——不是单瓣的那一种,而是重瓣的那一种——人行水中,忽然就有了花蕊的感觉,那种柔和的,生长着的花蕊,你感到自己的尊严和芬芳,你竟觉得自己就是张横渠所说的可以“为天地立心”的那个人。

不是天地需要我们去为之立心,而是由于天地的仁慈,他俯身将我们抱起,而且刚刚好放在心坎的那个位置上。山水是花,天地是更大的花,我们遂挺然成花蕊。

回首群山,好一块沉实的纸镇,我们会珍惜的,我们会在这张纸上写下属于我们的历史。

3、毕淑敏:那座山,虎啸龙吟

毕淑敏:那座山,虎啸龙吟

我16岁的时候,离开北京,穿上军装,作为藏北某部队第一批女兵5个人当中的一员,到达了这块共和国最高的土地。这块土地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喇昆仑山聚合的地方,平均高度在海拔5000米以上,它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做“阿里”。

从北京来到西藏的阿里当兵,严酷的自然环境将我震撼。所有的日子都被严寒冻硬,绿色成为遥远而模糊的幻影。

吃的是脱水菜,像纸片一样干燥的洋葱皮,在雪水的浸泡下,膨胀成赭色的浆团,炒或熬以后,一种辛辣而懊恼的气味充斥军营。

由于缺乏维生素,我的嘴唇像兔子一样裂开了,讲话的时候就会有红红的血珠掉下来。这是很不雅的事情,我就去问老医生怎样才能治好嘴唇?医生想了半天,说你要大量地吃维生素。我说吃啦,每天都吃一大把,足足有20多片呢!可我的嘴唇为什么还是长不拢?医生说那就是你说话太多了,紧紧地闭一个星期的嘴巴,你的嘴唇就长好了。我说,那可不行,我是卫生班的班长,就算跟伙伴们可以不说话,跟病人也是要讲话的……老医生表示爱莫能助。

后来我的嘴唇还是我自己治好的。夜里睡觉的时候,用胶布把自己的嘴巴给粘起来,强迫裂开的口子靠在一起,白天撕开照常讲话。坚持了一段时间,在某一个清晨就好了。

由于缺氧,我的指甲猛烈地凹陷下去,像一个搅拌咖啡的小勺。年轻的女孩就是爱斗嘴,有一天,女卫生员争论起谁的指甲凹得最厉害,最后决定用注射器针头往指甲坑里注水,一滴滴往下灌,水的滴数多而不流淌溢出者为胜。记得我荣登榜首。我在藏北高原当了十几年的兵,把自己最宝贵的青年时代留在了冰川与雪岭之间。我曾经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行军帐篷,徒步跋涉在无人区。也曾骑马涉过冰河,急驰在雪原,给藏族老乡送医送药。

我曾在万古不化的寒冰上,铺一张雨布席地而眠。初次这样露营时,我想,醒来身体还不得泊在一片汪洋之中?我真是高估了人体的微薄热量。黎明,当我掀开雨布查看时,只见雪原依旧,连个人形的凹陷都没有。除了双膝像凝固般的疼痛,一切都很正常。攀越海拔6000多米的高山时,心脏仿佛在胸膛炸成碎片,要随着急遽的呼吸迸溅出嘴巴。仰望云雾缭绕的顶峰,俯视脚下深不可测的渊薮,只有17岁的我,第一次想到了死。

1980年我转业到北京,结婚、生子,操持家务……一个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该干的事情,我都很认真地做了。贤妻良母好医生,这是人们众口一词的评价。对一个30岁的医生来说,你还需要什么?

按说是不需要什么了,我应该安安静静地沿着命运已经勾勒的轨道,盘旋下去。但是,我虽然从小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一草一木都无比熟悉。但此次归来,我却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我了,怀里那么多藏北的风雪,强烈地撞击着心脏。我对这个巨大的都市,感觉陌生。

我到过这个国家最偏远最荒凉的地方,在横贯整个中国的旅行中,我知道了它的富饶与贫瘠。我在妖娆的霓虹灯中行走,身旁会突然显现白茫茫的雪原。在文明的喧哗与躁动之间,我倾听到遥远的西部有一座山在虎啸龙吟……我的父亲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好的天赋。只是由于他们那一代人所处的环境,使他戎马一生,始终未能从事文学。我从他的目光里看到了期望,我决定一试。

一个微茫的希望在远方磷火般地闪动。我想用我的笔,告诉世人一些风景和故事。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学完了大学中文系的所有课程,以毕业论文“优”的成绩结束了自学。我后来又读了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得到了硕士学位。告别医院的那一天,我心里好忧伤,有一种流离失所的凄凉……医生和作家都是与人为善的事业,可叹我在同一个时间内只可选择其一。

我的父亲已经仙逝。他的眼睛在天上注视着我,更使我有一种无法逃遁的庄严感。

为了西部那座美丽无比的雪山,为了我的父母殷殷的期望,我将努力写作;直到我无法胜任这一神圣的工作时为止。

4、只要翻过那座山读后感

只要翻过那座山读后感(一)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那是什么?是挫折,是困难。对于这座陡峭,险峻的高山,很多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因此,他们丧失了扬起理想之帆的勇气,丧失了战胜挫折和困难的信念,丧失了为心中的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执着。一辈子只能生活在挫折的阴影中。因此,他们无法欣赏到山那边波澜壮阔的大海,更体会不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大山村里,有两个孩子望着那连绵不断的高山同时问他们的父亲:“山的那边是什么呢?”一个父亲很诚实地回答:“山的那边还是山。”而另一个父亲抚摸着孩子的头,微笑着说:“山的那边是一片广阔无边的大海。”从此,这两种不同的回答也改变了这两个孩子的命运。一个孩子得知山的那边还是山后,便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碌碌无为地生活着,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整天忙碌在田间的农民。而另一个孩子则带着心中的那份向往和执着踏上了寻找大海的道路。因为父亲的回答,他的心中多了一份为了理想而不懈追求的信念。一路上,他长途跋涉,风餐露宿。虽然经历了许多坎坷。然而他毫不气馁,勇敢地向着这座高山攀登。他最终攀到了山顶。然而,眼前并不是父亲所描述的那样,而是一条宽阔、平坦的公路。上面飞驰着许多他从未见过的车辆。他惊呆了,同时也感到无比疑惑,怀着好奇心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一座大城市。此时,他如梦初醒般地领悟到了父亲的那句话。凭借着自己勤劳、进取、憨厚的品志,几年后,他便成为一个百万富翁。他又回到了村子,自豪地对人们说:“我真的看到大海了。”

如果把挫折只视为挫折,那它真的就只是挫折。但是如果你让它与你精神世界里广阔的那片土地相结合,它就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营养,让你在挫折中如凤凰涅盘,体会到特别的甘甜与美好。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能品味精彩的人生。

朋友,别再犹豫,也别再畏惧。勇敢地去翻越你心中的那座山吧!它将使你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只要翻过那座山读后感(二)

只要翻过那座山读后感文章以一个虚拟的故事,展现了一位少年寻找大海的经历,“寻找大海”便是他人生的追求。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这是文章的中心句。文章反复出现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追求,但每一个追求都不是轻易能实现的,需要我们的努力与付出。文中的“那座山”是指人生的一个个巨大的困难,它们像山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不仅让我们胆战心惊。“看见大海”是追求,只有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我们才能实现人生的追求。

文章的语言生动而形象,给人展现了一个步入人生的少年面对并战胜困难的艰辛。最后一段,并没有说出结果,而是给人以想象,只要有目标,永不放弃,最终一定会实现人生的追求!

这不妨让我们考虑到自己。虽然,我们还没有真正步入人生,还有着父母、老师的帮助,但我们要学下知识,为最终实现人生追求打好基矗

年青人的梦唤醒了他。如果他继续走向漆黑的深渊,这一切将不再是一个梦。在这个世界上,有数不清的人得到了快乐,但与此同时,也有数不胜数的人选择了阴暗。其实,有些人不是有意迈上人生错误的旅程,只是无形中的一小步,误使他迈向了阴暗!我们应该稳扎稳打的走对人生的每一步,也许你认为它并不重要,但他也许会成为你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把握好它!

只要翻过那座山读后感(三)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只要翻过那座山》这篇课文。读完后,我放下书本,但课文中的情节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眼前闪过,令我久久不能忘怀,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这是课文中出现的最多的一句话,那个少年也是用这句他祖母说的话来激励自己,也就是这一番话让他拥有了无限的力量

我觉得,在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许多的困难。以前,我在学习上遇到了难题,只想一下就不想再动脑筋了,心想:想不出就算了吧,去学校问一问老师,以后就会写这种题目了。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会气馁,就会失望,就会放弃,就会想逃避一切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可现实总是残酷的,我们还是要学会克服这些困难。而现在,我一定要学习课文中少年的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以后,我一定要尽力去想学习上的难题,一定要想半个多小时再说!我一定要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重重阻碍,让自己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课文中少年那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这会使我们更加的坚强,只要有了这种顽强的精神,我相信所有的困难都将克服,让我们都走向成功的彼岸。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