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叫做不放弃的路,才是青春唯一的出路

1、那条叫做不放弃的路,才是青春唯一的出路

那条叫做不放弃的路,才是青春唯一的出路

文/萧敬腾

我从小在台北的一个叫艋的小区长大,我家7口人,那个时候家里要抚养4个孩子是相当辛苦和艰难的,可那时的我却是一个不珍惜、不自爱的孩子。我小学三年级就做尽了所有的坏事:抽烟、打架、翘课、抢东西相当暴力,相当令人讨厌。

有一次,我们五六个人殴打了一位同学,因为怀疑他向老师告发我们吸烟的事。他当场就被打昏了,后来被送到医院,我们也被警察抓了起来。医生说这位同学脑中有一个血块,如果这个血块扩散的话就会有生命危险。

我听了医生的话之后特别紧张,我没有想到结果会这么严重,我并没有想让他怎么样的,我特别害怕自己会坐牢。那是我第一次镇定下来,好好地想了想自己的未来。现在想起来,难道我们的青春一定要走到这一步才愿意停下来,好好思考自己未来的路吗?不要走到无路可走,无路可退,无路可选的时候,我们才来好好思考,那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相当庆幸这位同学没事。

我家人从希望我功课能够好到希望我不要给社会添加任何麻烦,我已经让父母绝望到这种地步。其中我学过一次音乐,学了两个月,然而因为我叛逆暴力的性格跟老师闹翻了,这是我第一次学习音乐的过程。

之后我接触了青少年辅导组,这是我生命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单位。在我没遇到他们之前,我认为这个世界就艋胛区那么大,我什么都不怕。()直到遇见少辅组的同仁,他不要你改变任何行为,他做到了一点:陪伴。陪伴很重要,他陪我做我依然在进行的事情,比如抽烟,他不陪我抽烟,他看我抽烟,用陪伴的心情,然后问我烟有什么好抽的,这是什么味道?之后我就戒烟了。

后来他问我喜欢什么,我说我很爱打鼓,但是跟之前的爵士鼓老师吵了一架。然后我放下身段、放下脾气、放下暴力,告诉督导:我想去学音乐,你可以陪我去找我的老师吗?我不敢!于是他就陪我去了,从此之后我变得很乖,很谦虚。他们试图让我觉得我是这世界上有用的人,是一个能够帮助社会的人,我得到了自信,感谢他们给我的一切。所以我的青春还多了一点,就是太多的感恩。

我不喜欢讲苦,我也希望你们,在还没有成功,在你还在努力的时候,不要告诉人家你有多苦,当你成功的时候也不需要你自己来说,他们会知道。有人问我有没有遗憾,我当然有遗憾,我生命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在我最叛逆最坏的时候,我的奶奶去世了。我遗憾的是她还没来得及分享我现在的成就跟喜悦,而在她离开以前,我在她心目中还是那个坏孩子,这是我的遗憾,但是我相信她在天上看得到,所以我的青春还多了一个珍惜。

我的成就对我来说不代表我能够得到多少,我的成就代表我能够为这个社会继续付出更多,努力更多,回馈更多。最后,再送给大家一句话:能力越强,责任越大。

2、郭敬明:世界从不公平,努力是唯一出路

郭敬明:世界从不公平,努力是唯一出路

这个世界并不是公平的,你要学着去习惯它。

世界上有人一锄头下去,就挖出了钻石。也有人辛苦地开山挖矿,最后一声轰然巨响,塌方的矿坑成为他最后的坟墓。

那天在上网的时候,看见一个帖子,里面在讨论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里面很多人,大概一百多个跟帖,看上去特别热闹的样子。

他们的讨论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我以前很喜欢他的作品,他写的《夏至未至》,他写的《爱与痛的边缘》,里面的小四多么纯真,单纯的校园梦想,他简单的学生生活,他和朋友在学校门口喝一块钱的西瓜冰。你看看他的现在,充满了物质,他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他了!

我家里有很多的书,欧美的,大陆的,中国台湾繁体版的,日文的。各种各样的书。无论我是否看得懂,我都会拿起来没事就翻一翻,看一看别人的设计,别人的想法,和别人的图书出版理念。而中文的小说,一看就是一下午。

但是我很少看自己的书。

我发现我再也不会回到我之前的那个岁月里去了。那个散发着游泳池消毒水气味的夏天,那个高三炼狱般的日子,那个香樟树茂盛得像是浓郁的海洋般的季节。我在那样的年岁里高喊着我不要长大我希望永远做小孩子我羡慕彼得·潘我一定要去永无乡。

但后来,我渐渐地放弃了。

因为在进入社会以后,我因为这样单纯的自己,而被无数的人嘲笑过。人们不同情眼泪,人们不怜悯弱小。当你委屈地在网上倾诉自己的痛苦,转瞬之间,你的文字就被转贴到了四面八方,无数的人用这些矫情和委屈的话语,作为攻击你的武器。

像是自己亲手擦亮了匕首,然后双手奉上,让别人刺穿你的心脏。

我也想要永远都躺在学校的草地上晒太阳,我也想要永远喝着一块钱的西瓜冰而不会有任何的失落,我也想要永远穿着简单的衣服,听着简单的 cd,过着简单的十七岁的生活。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的生命里,再也不会拥有另外一个十七岁了。

我也曾经尝试过打车去参加上海的一些活动,对方接待我的人,用那种充满了嘲笑和鄙夷的目光,看着我从出租车上下来时的样子,他们亲切地拉过你的手,对你热情地微笑。然后到后台的时候,他们和别人分享他们的喜悦:“我和你说哦,他穷酸得,车都买不起吗?”

我也经历过第一次参加时尚杂志的拍摄,提着一大包自己喜欢的衣服去摄影棚,然后被杂志的造型师翻着白眼,在我的纸袋里翻来翻去,找不到一件她看得上的衣服的时刻。摄影师在旁边不耐烦地催促着,造型师更加不耐烦地说:“催什么催!你觉得他这个样子能拍么!”

锋利的社会像一把刀,当它砍过来的时候,你如果没有坚硬的铠甲,你就等着被劈成两半。

他们讨论的第二个部分是:他的钱还不是我们买书给他的钱!他拽个屁啊!要是没有我们买他的书,饿死他!他能穿名牌么?真是对他失望!

小时候,在银行工作的妈妈,因为多数给客户一百元,而被罚了赔偿,并且额外扣了一百块工资。在那个我妈妈月工资只有一百二十块的年代,妈妈流了两个晚上的眼泪。

在我大概七岁的时候,爸爸买了他人生里第一件有牌子的衬衣。花了不小的一笔钱,但是爸爸笑得很开心,他站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着镜子里气宇轩昂的自己。

这些都是和钱有关系的,钱带来的开心,和伤心。

但是,当我们花钱看完一场电影享受了愉快的一个半小时,当我们花钱买完一张 cd享受了一个充满音乐的下午,当我们在餐厅花钱吃了一顿美味的晚餐,当我们在商店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心情愉快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去对电影院、音像店、餐厅、商店的人说:“你们凭什么赚钱?要不是我们给你们钱,你们早就饿死了!”

这是我看到第二个部分的心情,好像他们在看我的小说的时候,并没有享受愉快的阅读过程,似乎我的故事永远都没有给他们带来过感动和思考。似乎我并没有辛苦地写作,只是在白白接受他们的施舍,他们给我的钱。好像他们并不是心甘情愿地购买图书,而是我拿刀逼着他们买的一样。

我觉得,自己像一个乞丐。因为只有乞丐,才会听到别人对他说:“要不是我给你钱,你就饿死了。”

在和妈妈的电话里面,妈妈很气愤:“你不要理睬他们。你光明正大地赚钱,你不偷不抢,凭什么做其他行业的人赚钱就是天经地义,而你辛苦地写书给他们看,编杂志给他们看,还要受他们的侮辱?!”

我在电话里和妈妈说,这没什么。

挂掉电话之后,我洗了个澡,然后继续开始写《小时代》最后的结尾。

这是我没有睡觉的连续第四十九个小时。出版社的截稿日悬在头顶,我喝了杯咖啡,看了看电脑右下角的时间02:10,然后继续开始工作。如果从楼下的草坪望上来,可以看见我房间孤独的灯,亮在一整栋漆黑的楼里。但是,他们不会看见的,他们这个时候,正在享受甜美的睡眠和梦境。

他们看见的,只是你清早提着名牌,走到楼下,司机拉开车门你坐进去的背影。他们嫉妒的眼光把你的后背戳得血肉模糊。“要不是我们给他钱,他早就饿死了!他凭什么穿名牌?!”

我明白你对这个世界的巨大失望。因为,我也一样。

3、大学,不再是青年学子的唯一出路

大学,不再是青年学子的唯一出路

 

      随着改善国民经济体制、支持各级政府发展地方经济、鼓励自主创业等政策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众多渴望成材建业的青年学子们对“高等学府”、“知名院校”的盲从思想已经逐渐淡去,毕竟那里不是成材的保险箱。09年全国各地关于高考的一些数字告诉我们——大学,不再是青年学子的唯一选择。河北省高招办传来消息,今年该省三本线上文史、理工考生共有32802人未填报本科志愿,较去年增加了1760人。其中文史类有8334名,理工类有24468名。其中大部分考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等方面的原因,放弃三本,而报读一些技能型职业学校,免除读三本毕业即失业之窘状,学一技之长,提高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使自己快速就业,寻求一份稳定的职业。

      伴随着每年大学生的增多,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环境越来越恶劣。大学期间开销不少,就业后却很难在短时间收回这些投资,而且进入社会后在大学中学到的知识很少用到,多数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都与大学时所学专业不对口。我们粗略算了一笔帐,就拿三年制的大专来说,每年学费大概在5000元-1万元左右、再加上800元-1200元左右的住宿费,每个月500元-1000元的生活费等等。估算下,三年下来至少也得花个5万元-6万元钱,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支出。

      众所周知,大学里的课余时间非常充足。然而,这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好的自制能力,很有可能会迷失自己。据有关部门调查,大学里面很大部分学生都将课余时间全部花在网络游戏、聊天、电影等娱乐方面了,真正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给自己“充电”的却少的可怜。另外,大学的教学方式,以“自学”为主,“教学”为辅。如果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娱乐上,光靠“考试前突击”方式应付期末考试,那么“混”大学还有意义吗?如此毕业后又何谈竞争力?

      与大学生就业寒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游戏动漫产业旺盛的人才需求!游戏动漫行业被誉为“金融风暴下最安全的避风港”。到2009年底,中国游戏市场规模已达310.8亿元。( https://)高速发展的游戏动漫行业使游戏制作师,游戏策划师需求旺盛!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帮助解决大学生包括各个院校大中专毕业生2010年就业问题,同时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汇众教育围绕“培训因人施教、课程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每个学生最宝贵的时间用在最集中的技能培养上,以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具含金量的就业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兴趣转化为终身职业,给广大学子新的就业支点,帮助他们成为游戏动漫产业的职场精英!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当代大学生八种错误的心理] [一个已工作大学生的忏悔信]

4、做自己才是唯一的出路

做自己才是唯一的出路

文/乐

我有时候会想,为何身旁那么多靠谱女青年,嫁不出去。

名牌大学毕业,收入颇丰,相貌与身材俱佳。这样的女子,我想越来越多。

可是都心甘情愿剩着。

还真不是故作清高,而实在遇不到能让自己托付终身的人。

我曾经很勤快的给一位已经到三十岁的姐姐相亲。

她是做hr的,有地位,被人尊重,收入也很好。

在五环内有一栋140多平米的精装修房子。还有一辆漂亮的日产轿车。

她的容颜,在我看来保养的十分良好,如果去换洗间。

去掉职业装,用爽肤水轻轻一拍,换上运动装,帆布鞋,活活一个loli大学生都有人信。

我觉得这样,肯定先从钻石王老五开始,结果很多人,一听年纪,根本不听我继续介绍下去。

直接回绝。我就想问,大叔!你们是和年龄结婚吗?

明明已经是隐晦的大叔,可还是喜欢找大学的小loli。

可是随着后来我热心渐渐被降温,我就明白了。

那些大叔找大学生是有原因的。

那些小女生,还未见过社会的阴暗,所以仍然一脸天真浪漫。

无论他们多么有心计,也未能有一个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五年以上的人有沉浮。

所以,喜怒哀乐表现的十分明快。大学生也年轻,青春朝气,那真的是无价之宝。

总是让大叔觉得自己又年轻了几岁。

最重要的是。

大学生,总觉得结婚很遥远,所以决不会隔三差五试探性的问你是否要结婚。

他们要的很简单,浪漫,适度奢侈,以及舒适的生活。

而对我周围这些大叔来说,一个月几个名牌包,一次度假旅行,以及一张透支额有限度的卡。

实在算不上什么。(励志电影  )

而那位姐姐,即使她收入颇丰,相貌身材保持的很好。

但是她已经完全将性格隐性化了。这不是她的错。

试问有多少人,在这样aggressive的行业,混得好,能够不隐藏性格?

不强势,就变态!不是吗?所以无论多么大的事情,就算捉奸在床。

我觉得,大家都会沉稳应对,给足对方面子,又让自己有足够的台阶下。

镇定的,让自己都害怕,估计一上车,就泪如雨下,人前都笑的跟花一样。

因为工作时候不就是这样吗?能够摸爬滚打,踩着数百个精英走过来的人。

怎么会那么容易愤怒,怎么肯把自己一生经营的完美面貌展现给别人看?

越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子,越是无法放下自己的标准。

大学的教育其根本是教育我们自己想要什么,想要获得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女子可以依靠自己,丰衣足食,有房有车,有舒适的生活。

那么一个soul的爱人就是一个plus。

无论男女,如果为了把自己处理掉,就拼命的降低自己的标准。

最终只会沦落成为一件h&m的处理品,实在划不来。

没有人规定一生当中就必须要有一个人来填补自己的另一半。

我记得我的偶像和她老公。

一个是投行banker,一个是建筑师,后来双双辞职。

去环球旅行,那种感觉真的好让人羡慕。

她总是那么的客气,以及告诉我她并没有我所说的那么好。

但是她所不知道的是,在我最怀疑自己的坚持与价值观的时候。

是她鲜活的榜样的力量,给予我人生宝贵的指导和坚定的信心。

我们为何非要依靠别人来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遇见一个人,能够改变你的心态,让你渴望和另外一个人分担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情。

已经是难以言语的美好,为何还要像强盗一样掠夺对方?

我的领导是我很好的榜样。

她毕业于黄金时代的香港大学,那个年代毕业的人,真的是香港的中流砥柱。

hsbc的大中华区老总,中银,想想,真的太多了。

她毕业那年就结婚了,隐退在丈夫幕后,做全职家庭主妇。5年后结束了她无法容忍的婚姻。

久未工作的她,从零做起,一直做到今日的位置。

这一路上的辛酸苦辣以及如何一个人带着孩子打拼到今日的成就,我想只有她自己知道。

可是,我真的非常欣赏她。她会很自然的让你尊重。

我记得有一次,下属做错了一个表格,其实只是小错误,她把下属骂的一直流眼泪。

她的字典里,没有还好,只有完美。她不允许任何的错误,哪怕是多么细微的。

因为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行业,哪怕是一个数字一个公式的错误,都会造成灾难。

可是当另外一个新加坡女生把项目做失败的时候,她却把责任全部拦了过去。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为了留住她的员工,而弯腰。

她有很多原则,但她又是一个弹性很大的人。

我曾经在上海见证了她是如何熟练的处理pr关系的。

她的干练,她的努力,她的自我调节,让我真正看到了人生中的另外一种可能。

也许无论男女,在现在竞争如此之大的环境中,都想寻找依靠。

但是,对于如我这样的人而言,看着别人脸色活着的生活,我真的过不来。

我宁愿,自己过的不那么富裕,但却快乐而充实。

选择事业,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电视中所演出的那些事业与家庭完美平衡的人,基本上都是个案。

看看sallie krawcheck(美国银行前高管),看看carol bartz(yahoo前ceo)。

生活是公平的,如果你付出了,一定会有所回报。

但是机会成本问题永远存在于一切事情之中。

我们的人生,正是无数细小的选择而积累形成的结果。

而选择的权利,在你手中。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