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最亮的眼睛读后感
最亮的眼睛读后感(一)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最亮的眼睛》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失明的小云雀的妈妈被一个猎人杀死了。草丛中一只不到一岁的小青蛇知道后找到了那只失明的小云雀,并担起了照顾她的重任。最后,小云雀的眼睛被鹿妈妈的乳汁洗亮了,她拥有了一双最亮的眼睛!
虽然蛇和云雀是天敌,但是文中的小青蛇,为了小云雀,放弃了自由自在地玩耍、觅食的生活,担任起了照顾小云雀的担子。是一只多么无私的小青蛇呀!
鲁冰先生用诗一般富有韵律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幽默感人的童话故事,他以孩子们稚嫩纯洁的心灵,拥抱田野、山村、小溪、花草……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
鲁冰先生以心灵拥抱生活。心灵的爱是永恒的童话也是永恒的。
最亮的眼睛读后感(二)
《亮眼睛》讲述了一个小女孩雪里的故事。雪里出生于一个飞行员之家,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飞行事故而离开了人世。可怜的雪里平时只得轮流跟父亲的生前好友鲁布和妈妈生活。但妈妈在一场不幸的车祸使雪里成为了孤儿,鲁布和富翁史密斯叔叔都要收养雪里,最终,雪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这部电影中,雪里妈妈为维持生计,在富人史密斯叔叔家打工。史密斯的侄女是一个霸道自私的女人,为了争夺财产不择手段。她的女儿也是一个疯疯颠颠,不懂礼貌的女孩。在电影的最后,这一家人受到了惩罚,没有好下场。
《亮眼睛》里最使我感动的是雪里。从性格特点来看,雪里的善良使每一个人都能与她相处的很好。她的微笑,可爱,打动了古板,不相信任何的人的史密斯叔叔。而富家小女孩奢侈,不懂得为他人着想。从心态来看,相信任何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心里都会蒙上一层阴影,令我没想到的是,但面对现实的残酷,雪里选择的是乐观对待。她认为妈妈去世,是为了和爸爸在天国团聚。雪里内心的纯洁,天真在顷刻间感染了我。
看完这部电影,是我深有感触,每个人都应该与身边的人和睦相处。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你改变不了环境,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可以改变态度;你不能控制他人,可以把握自己;你不能样样顺心,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去左右天气,可以改变心情。有些时候,心态比什么都重要,试着改变自我,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才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充满希望。
2、美丽的眼睛读后感
美丽的眼睛读后感(一)
这个假期我读了《蓝鲸的眼睛》这本书,虽然这个女孩很平凡,但她却用自己的高尚心灵变得无比美丽。
这本书讲了一位年轻人为了让一个女孩的眼睛恢复视力,忍着忐忑不安的心夺走了蓝鲸的眼睛。女孩靠这眼睛恢复了视力,但引起了蓝鲸的愤怒,蓝鲸不断的袭击出海的渔民们,后来大家一致决定把蓝鲸的眼睛埋了让蓝鲸死去。女孩知道后,在爷爷的提醒下,找到了蓝鲸的眼睛并且还给了蓝鲸还帮蓝鲸洗净了一切污渍蓝鲸也把眼睛留给了女孩。
多么善良的女孩,就是这份善良洗净了蓝鲸眼睛里的污浊,深海的巨龙(在书中蓝鲸是深海的巨龙)洗了这么久还没洗净,而女孩这么短的时间就洗净了,真的让我惊叹不已。在蓝鲸的眼睛被埋了的时候,她不顾一切的去找眼睛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眼睛吗,不,他是为了蓝鲸,她在一路上一次次的跌倒,如果换成是我的话,肯定放弃了,反正蓝鲸都快死掉了,我要是在找的话没希望找到何必吃苦呢。而女孩她却忍痛找到了蓝鲸的眼睛,还给了蓝鲸,那双美丽的眼睛应该是蓝鲸给小女孩的谢礼吧,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眼睛。我们不光要学习女孩的善良,还要学习蓝鲸洗刷眼睛。
小女孩对蓝鲸让我想起了猎人对猎狗,人到处说人和狗是最好的朋友,其实就是胡扯,人根本就是在利用狗。狗年轻力壮时,猎人随便扔几根骨头就要狗去奔波,甚至生死搏杀。而狗老了,撵不了山派不上用场的时候,人要么把狗卖给狗贩子,要么把狗煮了吃狗肉,极少有狗能够寿终正寝。
现在,像女孩一样对动物就像对人类自己的人已经很少了。我似乎又看到了那双美丽的眼睛。
美丽的眼睛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这本书让我感受很深。自从我读完这本书,我觉得美丽的事物比丑陋的事物多。
书中写了故乡的荷田、屯溪老屋、诺日朗瀑布、没事,高山症、看见熊猫等等。
我最喜欢的是故乡篇中的《看见熊猫》这篇故事。作者把熊猫的模样描写的非常详细、生动,连熊猫的眉毛是个八字她都没有忽略掉。如果是我,可能不会写的这么详细,会忽略掉这些小细节。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生活中我们要多用我们自己的眼睛来感受我们这个社会的美,让眼前一片美好。
美丽的眼睛读后感(三)
读完之后,()我认为,美的事物要比丑陋的事物多。美的事物可以是一朵朝气蓬勃的小花,可以是一颗挺直的小树,或者是一位不怕手脏,从地上捡起垃圾的人。
本文写了故乡的荷田、屯溪老屋、诺日朗瀑布、高山症、唱good bye的男孩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故乡篇中的《江南可采莲》。因为桂文亚把荷田的美写出来了,并加了很多修辞手法,而且,还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很到位。如果换成我,还不知道会写成什么样呢!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也许,因为桂文亚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才会写下这些朴实的美。
你有没有一双这样的眼睛呢?
3、最亮的一盏灯读后感
最亮的一盏灯读后感(一)
在每个人不断前进的道路上,一直有盏明亮耀眼的灯指引你前进,它让你越走越远,越飞越高。那盏灯是什么呢?那就是家。张洁阿姨说:“家,让每个家庭成员无比放松的地方!飞得远远的,再远,还是要回家!”
张洁阿姨《最亮的一盏灯》这本书由《飞翔》、《阳光》、《家园》三个不同的故事组成。我感悟最深的是《家园》,故事中的何小楠有个小小的家,却充满着爱,温馨而愉快的氛围充斥着这个小小的房屋。爸爸专属的窗台,妈妈钟爱的厨房,何小楠独有的小屋,都表明了家里每个人的角色各有不同,但缺一不可。爸爸一心作为小憩的窗台是个小小的天地,电视机向着窗口位置反复的变化,细微动作突显爸爸的爱;妈妈热爱的厨房属于女主人为家人努力的角落,厨房光线柔和,温暖和令人舒服的感觉都是妈妈对家满满的爱;何小楠深爱着自己的小房间,用心装饰着自己的空间,认真学习回报着父母的爱。
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着爱我的爸爸和妈妈。爸爸是我学习上的好“老师”,十分关心我的学习。我是个“小粗心”,每次做完作业,爸爸都要一丝不苟地检查,一点点小小的错误都逃不过他锐利的眼睛。每次他发现了错误,就耐心地帮助我分析做错的原因,以免以后再错。有一次,一道数学题目把我难住了,我冥思苦想都找不到头绪,爸爸孜孜不倦地教我,举例子帮助我理解。灯光下,我看见爸爸头上又增添了几许银色的华发。
妈妈是我生活的“管理员”,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记得我第一次独自睡觉的时候,心里非常害怕,半夜里老是使劲地蹬被子,幸亏妈妈三番五次地起来看我,一次又一次地给我盖好被子,我才没有感冒。早晨起来的时候,看见妈妈无精打采的模样,我心里很难过。这是妈妈默默无闻付出的爱,仿佛一瓶陈年的老酒,散发着浓浓的醇香。我深知,这点点滴滴都是家给予我的温暖,都是爸爸妈妈给予我的爱。
无论家是宽敞的还是狭窄的,无论家是置身于城市中,还是在大山里的……只要有亲人的地方就有我们的家,永远那么的可爱,永远那么的温暖。家,是每个人的心灯,一盏最亮的灯,为我们带来坚定地信念和希望的曙光。家,是最温暖的港湾!我爱我的亲人,我更爱我的“家”。
最亮的一盏灯读后感(二)
在这个欢庆又充满五颜六色的假期里,书成为了我在闲暇时最好的伙伴。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一《苹果树上的外婆》使我充满无限的遐想。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奶奶和外婆。可安迪却没有,这件事让安迪很伤心。
他几乎每一秒,每一分都在想:我要是有一个外婆那该多好呀!谁也没料到有一天,他的外婆从天而降,来到了安迪家的苹果树上。从此安迪不在寂寞了,外婆陪安迪一起游乐场、去骑马、去海上冒险……外婆是一位很酷的老太太,爱穿奇装异服;还总有一些大胆新鲜的怪注意,就算遇到警察处罚也不在乎,总是嘿!!很“另类”。
神奇的是外婆从苹果树上消失的同时安迪家隔壁又搬来了一位新奶奶。而安迪在两位老人的爱护中懂得了许多许多。最让我感动的是安迪在外婆爱的陪伴下,在外婆爱的教导、熏陶下安迪从一个调皮的小孩变的有爱心,懂礼貌了许多。小安迪从邻居新奶奶的到来中可以充分的体现。新奶奶家有许多家具,和生活用品。虽然新奶奶有一位搬运工叔叔,可安迪还是主动的帮新奶奶把家具挪到想要的位置。搬运工叔叔搬一件大的,安迪就搬一件小的,比如:一个桶,一个扫帚,一个花盆等等。安迪还帮新奶奶把炒锅,煎锅,和碗放进餐具柜。“再见啦!”安迪站在门口说。“再见!非常感谢你的帮助。”老奶奶弯下腰想吧最下面的抽屉拉出来,但她没拉出抽屉,呻吟着又直起身子。安迪从门口又跑回来蹲在抽屉柜前帮奶奶把最下面抽屉里的物品一件一件整理好才开心地离开了奶奶家。
这本书是我懂得了助人为乐,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我要向小安迪学习。
最亮的一盏灯读后感(三)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盲人点灯的故事。
在漆黑的路上,一个盲人正打着灯笼前行。因为这盏灯光的照耀,夜行的人们看清了道路和方向。有人好奇地问,既然自己看不到一丝光亮,为什么还要打着灯笼呢?这位盲人说道:我在黑夜里行走,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盲人点亮的这盏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
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收录了十多个省市各学段教师的六十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仿佛就看到一盏盏的灯在逐次点亮,温暖着人们的心灵,让人感受着教育工作的幸福。
一盏灯,温暖人心
教师像什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蜡烛,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认为“灯”这个比喻最为贴切。
当我们在黑夜里前行,如果有一盏灯在前方隐约地点亮,我们就会看到希望;当我们在辛勤的劳作之后返回家中,看到窗口那柔和的灯光,立刻就会品味到幸福的滋味……而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盏灯,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温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温暖。
不拖堂,应该成为教师的好习惯。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黄雅芸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而且还是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她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黄老师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和是否获奖相比,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更加重要。
小学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儿童节,班级里有一个合唱节目,班主任袁媛要求大家统一服装,女孩子们都换上亮闪闪的七彩裙。一位女同学从来不穿裙子,其他女同学都已经换好了装,她仍然穿着那条洗的发白的牛仔裤。耐心地说服,没用;当着全班同学们发脾气,没用;将她拉到办公室逼着换,孩子无奈换上了裙子。这时袁老师惊讶地发现,女孩子的腿上有一大块黑色的胎记……合唱的时候,这个女孩是穿着牛仔裤上场的,虽然站在最后一排,但她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午休时间,一个电话让周键老师睡意全无。“你是周老师吗?你的学生王露在我们超市偷东西,被我们抓住了。”赶紧跑过去,看到王露站在保安办公室的一角,面前放着一个叫不出名字的塑料玩具。看着保安气愤的样子,周老师赶紧说:“这玩具多少钱,我来付吧。”两人一前一后回到了学校,周老师满肚子的怒气也慢慢地消失了,该怎么教育这个孩子呢?周老师一下子还没有想好,只好盯着王露看。过了几分钟,王露憋不住了:“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偷超市里的东西。”听到孩子嘴里说出“偷”字,周老师心里一震:“你……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把东西带出超市的时候竟没有付钱。”王露低着的头一下子抬了起来,仿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后在这些地方一定要小心谨慎,快上课了,你去吧。”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周老师再也没有提起过。直到毕业典礼之后,王露过来,将一支钢笔郑重地送到周老师的办公室,说了一声:“老师,谢谢您!”
元旦前夕,一个毕业几年的学生到学校里来看望袁佳老师,让袁老师很感意外。这是一个自己中途接班的高三年级的学生,自己给他们上课的时间不长,对这个同学也没有很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会想到来看我?这位同学说,不如意的时候,会想起您的笑容,那是一种温暖的动力。“我的笑容竟有这等魔力?”那年您不是动了一次手术吗?但你只休息了两天就来给我们上课了,更奇怪的是,你始终微笑着,脸上丝毫看不出半点病容,全班同学都很佩服您!袁老师听了非常的感慨,一个小小的微笑竟有如此的魅力,并在若干年之后积淀成了一股催人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师,应该成为温暖学生心灵的一盏灯。让在成长旅途中跋涉的心灵有一个慰藉,让学生感到疲惫的时候有一个温暖的依靠。
一盏灯,指引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为了使他人幸福而奉献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无私的欢乐——这种榜样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强大的光源。让学生在刚刚开始认识生活的时候,就能遇到一位可敬爱的老师,这种学校才会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
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孩子就能走的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恪守教育常识,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教师要有文化判断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在多元化的价值追求方面明辨是非,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孩子人生的道路。
魏洁老师接手这个小学毕业班的之后,发现班级里有一个留过三级的15岁的孩子,数学成绩极差,应用题不会分析数量关系。魏老师找他聊天,他的一句话让老师格外酸楚:“老师,我笨,我学不会应用题。”魏老师去家访,才知道该同学的父母在菜场的旁边开了一个小面店,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孩子正帮着父母算账收钱。顾客报出所消费的类型,他很快就通过心算报出钱数,而且正确无误。能连续做出如此复杂的运算,为什么不会算应用题?魏老师有了办法,从孩子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给他编制作业,让他尝试着做。孩子逐渐有了兴趣,后来遇到难题的时候自己还知道先转换成“卖面条”的情境,在给出答案……终于有一天,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老师,原来应用题并不难啊。”
我想起了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因为知道跟着妈妈去买菜有好吃的,所以总是逃学。但在观察妈妈买菜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计算菜价的方法。回到学校老师编一些题目考我,我都能够对答如流,老师也就不管我了,让我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多吃了不少烧饼和丸子汤。对一个知识的理解,就是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作出解释的过程,这其中的经验学习者自己的经验,而不是教师的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储备,将所学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从而获得对知识确定性的意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这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的第一盏、继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是他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会他们尊重科学、文化和教育。”
周五放学的路上,李刚老师看到一个学生站在路边在翻自己的口袋,还原地打转,好像在找什么。李老师过去询问才知道,这位同学掉了一元钱,无法乘车回家。李老师给了他一元钱,让他早点回家,他非常感激地说,老师,我会还你的。一个多星期之后,李老师在校园里再次看到了这个学生,但他丝毫也没有还钱的意思。找到一个没有他人的地方,李老师问他是否忘记了什么事情,提问了几次,他才说忘了还老师的一元钱了。李老师对他说,老师知道你不在意这一元钱,老师也不在乎,但自己既然承诺要还,就一定要说话算数……
读李老师讲述的这个故事,我心里很有感触。一个老师追着学生去讨一元钱,是否显得太小家子气?恰恰相反,这正是对孩子爱的表现,是在给孩子指引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我们都在痛斥今天的社会缺乏诚信、很多商家违背诺言等等,为什么不在孩子成长的阶段就让他们保有诚信的品格,让他们能庄重地履行自己的诺言呢。当我们将一盏盏灯点亮,讲诚信、守德的光辉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的时候,我们还会为未来的社会担心吗?
一盏灯,照亮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这行职业和劳动工艺的精神基础和哲学基础就是这样: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吴非先生也说:教师比学生善于学习,他才有资格“教”,因而才可能是“师”;也只有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他的“教”才可能是有价值的。
随着孩子们离开学校,和任课教师渐行渐远,那些所教过的课程会逐渐被学生所淡忘,但老师们的职业精神,对学科的热爱和好奇心,在教育领域的进取心和学习态度,不断反思的专业习惯等等,都会放射着永恒的光芒,照耀着学子们前行的道路。这是因为,每一盏灯,照亮的首先是自己。教师自身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因为车祸,王平在六岁的时候就剩下了一条腿。在艰难的求学过程中,她有一个梦想挥之不去,那就是做一名教师。她刻苦学习,并积极争取,终于在老校长那里找到了一份代课教师的活儿。课上的很好,学生也爱听,可是右手拄着拐杖,左手往黑板上写字实在是别扭,于是就自己尝试用残下肢压住拐杖,用右胳膊夹住拐杖移动,在身子移动的同时,右手迅速落笔,写出连贯的粉笔字。()先是教英语,后来又教语文、政治,这对一个肢体残疾,又是代课教师的她来说是多大的压力。她经历过在楼梯上摔倒滚下的苦楚,经历过在沼泽地里找寻学生的焦虑,感受着相邻乡亲以及孩子和家长情真意切的问候,品味着一届届学生成长的快乐和幸福。她永远直立的姿态,她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和品格,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曾做过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陈日亮老师,在学校里一做就是52年的时光。他以一直不停地学习的姿态和习惯,告诉学生好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他一直坚持读书,不仅每天要挤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读,周末还是自己雷打不动的读书日。他还养成了动笔写作的好习惯,通常会在口袋里装着一个本子,随时摘记点什么;外出排队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看一番;发现了什么新鲜的词语,立刻记录下来。还随时记录读书的心得体会,捕捉住稍纵即逝的灵感。他还注重说话的锻炼,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建言献策更加准确简练、从容得体。
一个好教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精通自己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他永远不会说:我的知识已经积累够用一辈子了。他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他对学生怀着真挚诚恳的感情,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4、《最亮的眼睛》读后感
《最亮的眼睛》读后感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最亮的眼睛》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失明的小云雀的妈妈被一个猎人杀死了。草丛中一只不到一岁的小青蛇知道后找到了那只失明的小云雀,并担起了照顾她的重任。最后,小云雀的眼睛被鹿妈妈的乳汁洗亮了,她拥有了一双最亮的眼睛!
虽然蛇和云雀是天敌,但是文中的小青蛇,为了小云雀,放弃了自由自在地玩耍、觅食的生活,担任起了照顾小云雀的担子。是一只多么无私的小青蛇呀!
鲁冰先生用诗一般富有韵()律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幽默感人的童话故事,他以孩子们稚嫩纯洁的心灵,拥抱田野、山村、小溪、花草……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
鲁冰先生以心灵拥抱生活。心灵的爱是永恒的童话也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