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你会变成谁,过得怎么样?_只要你们过得好

1、十年后,你会变成谁,过得怎么样?

十年后,你会变成谁,过得怎么样?

文/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最近看七堇年的《平生欢》,一个老国企家属院小伙伴们之间交织在一起的时光故事。每个故事总是在结尾处戛然而止,让人唏嘘不已又心生遐想。在豆瓣上看这本书的书评的时候,看到有个读者说七堇年的文字变了,变得含蓄而克制,理性而多叙,不再是出道时的样子了,这种变化让骨灰级粉丝很不安,感觉失去了天赋中的灵气与闪光,变得谨慎而刚硬。这是我第一次读七堇年的作品,觉得挺好,因此也就没有别样的感觉,只是灵气这个词突然击中我的心怀。

记得刚工作的时候,我是个奔放而没心没肺的姑娘,每天穿的五颜六色的就敢去超级严肃的咨询公司里上班,敢站在公司阳台上跟同事一起大喊大叫,笑的二五八万的。那时候我身后坐着一个工作了四年的姑娘,我一直想不清楚,四年后我会像她一样么?看起来专业又漂亮,知性又洒脱。四年后的自己会不会可以自由的出入想去的餐馆,可以去健身房而不是大马路上跑步?看着二十七八岁的同事们忙着结婚买房子,讨论生孩子和打折购物,那时候的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不是会像他们一样?那时候的自己,会很追求物质上的东西,因为没有,所以追求,而拥有的东西,比如年轻人的态度和灵气,从不担心会失去,好像永远会跟着自己一样。

六年后,我已经有了曾经憧憬的一切,过上了和他们一样的生活。可是总觉得看不到未来,觉得哪里不对。昨天好友跟我说:“我买了房子,拿到了我名字的房本,感觉好像没什么啊。”其实就是没什么,很多东西没有的时候憧憬的要命,可有了以后真的不觉得有什么了。时光会带你长大,每个二五八万的呆逼年轻人都有一天会变成有车有房有钱有媳妇有老公的有儿子的成熟社会人,问题是,然后呢?然后你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有钱有权能给儿子未来疏通好所有关系的好爸爸?还是擅长去世界各地血拼购物的时尚女性?还是混迹在公司里高不成低不就有一份公司就ok反正家里有个好老公就行的小少妇?生活的洪流将我们卷入新的阶段,开始面对新的生活状态与关系,此时的我们还能为一份小礼物而激动么?还能为在大马路上看见偶尔而惊喜吗?还能为生活中的每一次变化而充满信心吗?很多人说,这叫做成熟,是褪去年少轻狂的成熟,可我总觉得,这是灵气没有了……

灵气是什么?在我看来,灵气就是让你听见就激动的全身充血的东西,灵气就是脑子里还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了什么,灵气就是你发现自己还能像个孩子一样回到对世界最初始的好奇状态,灵气就是那个能让你的生活不管多累多艰难依然保有激动和惊喜的东西。我高中住校的时候,有一个上铺女孩是西城的超级粉丝,于是整个宿舍天天都在听西城男孩的歌。我记得她一提起西城男孩眼睛就会发亮,白白的牙齿露出来笑到醉心的感觉。我一直觉得,那是我见过的最美好最真实的灵气。

我从来不觉得不同的生活状态与行为有什么对与错,只是关乎自己究竟哪一种能让自己心安。那些2345678城市的同学经常说,担心年纪轻轻的自己就能一眼看穿50岁在小城市里逛超市跳广场舞的样子,于是想来北上广闯世界;那些身在国企央企的同学经常说,担心年纪轻轻的自己每天的日子就是喝茶看报纸,于是不甘心的想来外企民企私企闯荡一下。可真在北上广外企民企私企工作的那些人,就是我这种人,大部分人的生活也是一沉不变,每天按时上班下班,按部就班的加薪升迁,只要看看周围同事,就可以看到未来三五年的样子,一点都不带跑偏的。有一天我工作完关上电脑呆若木鸡的看着黑黑的落地窗户外面只有霓虹灯在闪,我突然想,我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啊,这真的是千万年轻人想要来经历的世界吗?

我依稀记得自己眉飞色舞侃侃而谈的情景,我依稀记得不怯场不慌张走到哪里都横冲直撞的样子,我依稀记得我灵气逼人的时光。有一天我突然明白,灵气这种东西不在于时光,只在乎心里还有没有被现实的尘埃覆盖了好几层的梦想;一沉不变的日子不在于你在哪里,而只在于对未来有怎样的憧憬和愿意承担多大的辛劳。

七堇年笔下的时光,是骄傲的校花十年后在巷子口开了美发店每天柴米油盐站在想口喊老公回家吃饭,是优秀的学霸当上了小白脸被富婆包养随叫随到随上床,是邻桌的富二代在一夜之间变成阶下囚的孩子抬不起头走路连说话都变得小心翼翼,是考试最后一名的差生终于在有钱后买下了老国企厂子的地盖上了昂贵的商品房。

十年后,你会变成谁,过得怎么样?

2、只要你们过得好

只要你们过得好

文/段奇清

收音机里撕心裂肺的寻子启示让他泪流满面,因为孩子是买来的。瘦了10多斤后,他决定给娃找亲人…

【一】

1984年10月的一天,晚上9点多钟,他像往常一样给上床已熟睡的6岁的儿子掖好被子,然后打开收音机,将声音调得很小,收听省电台的节目。听着,他凝视着儿子稚气的小脸,禁不住泪流满面……

原来,收音机里正播放着一则寻人启事,一位母亲嘶哑着嗓子哭泣着说:她4岁的儿子在1982年初的一天,与她赶集时不慎走失,孩子的父亲已病在垂危,父亲渴望在自己为数不多的日子里能最后看儿子一眼。

这则寻人启事犹如一记重锤敲打他的心灵,因为他的孩子是买来的。

他是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的一位菜农。1980年5月4日,一位中年妇女来到他的家。对他和妻子说,听说你们一直想抱养一个孩子。有一个孤儿,已两岁,被人抚养了一年多,要是给人800元钱,你们就有孩子养老了。

因妻子有病,结婚多年没有身孕,夫妻俩是想抱养一个孩子。可800元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们那样的家庭,省吃俭用,两年时间也攒不上。但夫妻俩后来看着那个孩子长着两只似乎会说话的眼睛,实在太可爱了,也就凑齐了钱给了来人。

中年妇女走后,孩子却一直咧着嘴哭着要妈妈,他们这才意识到那位妇女说谎了。果然,从孩子的衣服口袋中发现了两张从江门至广州的长途车票,他们断定:一定是人贩子在纷纷攘攘的车站趁父母不备,将孩子骗来的。

1983年,他的妻子不幸去世,从此,父子俩相依为命……

【二】

在他从收音机中听到了这则寻人启事后,不敢想像儿子的亲生父母在丢失了孩子后,是怎样一种悲痛欲绝的情境。他越想越不是滋味,打那以后他整天寝食不安,体重急剧下降,短短几天,就瘦了10多斤。最后他痛苦地决定:把孩子送回去,让他们一家骨肉团聚。

1984年11月19日,他带着家中所有的积蓄,抱着穿戴一新的儿子,坐火车直奔江门。江门管辖着几个县市,欲找到孩子的亲生父母,谈何容易!于是,他下苦功夫,从江门最边远的恩平县的乡镇开始,一天转3个村,晚上则住最便宜的旅店。就这样,寻遍了恩平城乡的角角落落。后来他又到台山、开平、鹤山、江门,一路寻找到新会。

1985年6月的一天,他踩着三轮车来到新会县的睦州镇上,由于当时天气太热,他便在镇西街一棵大榕树下休息。这时,他看见一个60岁左右的老人,瞅着在三轮车上睡着了的孩子直淌眼泪。他觉得蹊跷,掏出随身带的写着要寻孩子亲身父母的纸条给老人看。老人看后,一把抱着孩子放声大哭:“明辉,你可回来了,爷爷这不是在做梦吧!”

原来老人看见孩子脸上有一颗痣,这颗痣与丢失的孙子长的是同一个地方。(感恩  )难道这孩子就是自己的孙子?老人不相信天底下有这么巧的事,也就不敢上前相认。

明辉姓叶,终于,孩子与亲人们团聚了!叶明辉与亲生父母倒陌生了,听说他要走,便死死拉着他的衣服不放。一个星期后,那天中午,趁着孩子熟睡之时他偷偷走了。

然而,他的身子虽然回到了南阳,可心灵却遗失在了新会。他整天想着儿子,再也没有心思种菜了。常常一个人发楞发呆。蓦然间,就听有人在身后叫爸爸,可一回头,只有空空洞洞的房子,还有那呜呜咽咽的风……原来那是他过分思念儿子产生的错觉。

儿子也每天在想他啊!

【三】

1997年8月的一天,已经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央财经大学的叶明辉要去北京报名了。叶明辉坚决不让父母送自己去北京,只因为自己有一个心愿:去南阳看望养父,将自己这些年来的思念之情向父亲倾诉,也让父亲为自己考上大学高兴高兴。

在南阳下了火车,叶明辉按图索骥,终于找到了儿时4年间欢笑过、流过泪的家。可是,不见父亲的身影,只有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锁挂在黑木门上。叶明辉向乡邻们打听,乡邻们都说,你的父亲于10多年前离去一直就再没回来过。叶明辉辉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给父亲写信却没有回音!

养父去了哪里呢?在读大学的4年间,叶明辉也没曾停止过寻找打听。大学毕业后,叶明辉回到家乡江门,做起了经营古典家具的生意。这在期间,叶明辉也没少去过南阳,可依然不知道养父的下落。

时间到了2010年3月初,叶明辉花了40多万元,在江门鹤山市经纬花园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装饰一新后要送人了。叶明辉要送的这个人就是养父。

原来,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叶明辉知道了养父的下落。父子相见,二人抱头痛哭了一场。从养父的口中,叶明辉得知他这些年的一些情况。1985年底,经过半年多煎熬的养父再也承受不了对儿子的思念之苦,决定到江门收破烂,这一收就是25年。

在这25年里,他尽管没能与儿子说上一句话,可他觉得自己很满足了,因为他隔三差五的可以远远地看到儿子背着书包去上学,从上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毕业后归来,直到儿子生意越做越红火……

这时,叶明辉拉着养父的手,不无埋怨地说:“爸爸,您一直生活在江门,可您咋不来找我呢?你可知道我有多想您呀!”爸爸又一次泪流满面,哽咽着说:“看你们一直过得很好,我这辈子早就没有什么遗憾和牵挂了。”

“只要你们过得好”。这是一种善良,一种高尚。

3、我的十年

我的十年

文/欣儿

2008年的春天我和高中同学君经过她学姐的介绍来到了佛山这个陌生的城市。当时学姐的爸爸(就是我现在的刘老板)有两个厂,需要两名财务人员。

当时我选择了塑料厂,后来看来我还是很有眼光的,这个行业一直做得很不错。我同学君选择的厂是一个不锈钢的加工压延厂,加工利润薄,没有几年就倒闭了。

当年的她就嫁给了厂里的四川小伙子,后来去了浙江,我们的联系就越来越少了。

我是一个不善于变动的人,说得好听是本分,说得不好听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我上班的地方是一个城中村,公交车还是有的,就是比较少,特别的安静,人称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偏僻工业区。

现在才明白年轻就是好,08年刚开始总是想着离开,要去寻找更美好的生活。我经常和姐妹们抱怨厂里生活的无聊,单调。和家里打电话说这里太偏僻了,不好玩啊,想回家。他们总是安慰我,刚出来社会先好好锻炼一段时间。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一晃就几年的时间。

到了11年,是可以结婚的年龄了,遇到了生命中的挚爱。我们以很快的速度,别人眼中的闪婚,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结了婚,怀上了宝宝。

可是在娘家人的眼中是没有一个人看得起我老公的,觉得老公家是在偏僻的山沟沟里,没有钱,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我听了很伤心,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我坚信只要人好,好好努力奋斗,一切靠自己,美好生活一定会到来的。

11年年底因为我很快就要生宝宝了就从塑料厂辞了职。我想以后不会再回到这个村子,不会回来这里工作了。

在老家的日子过得很快,12年11月的一天,原来塑料厂的老板打来电话说现在的财务要回老家气象站工作,问我来不来。

说来也巧了,我刚好给宝宝断了奶,准备出去找工作,这不是巧合又是什么呢?

我又回到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村子。陌生的是变化太大了,这里很快盖起了商品房,村子变得越来越漂亮,还有了新的大菜市场。而这个地方又是那么熟悉,河提还是原来的河提,每天吃完饭约上姐妹们在河提边边聊边走,也是浮生惬意。

那时我除了结了婚多了个老公和孩子,没有什么多余的财产,只好重新开始奋斗。

我们两口子都很努力,老公做保险业务,每天早出晚归,我尽量做些兼职,第一二年,我们把孩子送到老家让公婆帮着带。

14年11月,在同事的跟风下我们在佛山按揭了一套小三房。日子一天天过,还是在佛山,佛山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熟悉,过得理所当然,过得很安心。

15年最最开心的事情是把宝宝接出来在佛山上了幼儿园,每天都可以看到宝宝,感觉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15年,看着大家伙都买了小车,我们也按揭了一辆10几万的小车。

每年都过得很快,但每一年我们都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也是非常的充实。

16年我们把房子简单的装修了一下,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17年买了个车位,车位比车金贵,现在车多了,没有地方停实在是太麻烦的事。

这样,一年一个目标,慢慢地能感觉自己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好。

现在,2018年了,10年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出社会的十年,我还是那么简单,快乐,没有太多的想法,只希望自己能脚踏实地地去完成心中那一个个小小的梦想。

今年的目标是二胎,想再生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男宝女宝都好。岁月静好,希望自己也能永远都幸福着吧。

4、当前时代,穷人怎么变成富人?

当前时代,穷人怎么变成富人?

——本文是知乎上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勤奋+浪潮+知识

1、勤奋

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个极其简单、基本的道理,从小到大你也许已经听过太多这样的道理,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或者做的还不够,或者,没有和自己的梦想联系在一起。我不想写一篇成功学的文章,成功是教不了的,如果有个xxx成功学导师在那里各种煽情,各种催人泪下,离远一点,节省时间吧。

这不是那种朋友的朋友,也不是隔壁小明家二姨等等的故事,不是电影电视剧小说里的情节,这是我们身边太多太多的例子中的几个。这不是鸡汤,不是鸡血,你是什么样的人,看到的就会是什么。很多时候热血是在你的骨子里,而不是等着被打进去。

勤奋不能保证你100%成功,但对于真正的穷人,却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我的堂哥,家里的情况我太了解了,无权无钱无势,典型的寒门。初中毕业后学做瓦工,有一次给家里的亲戚盖房子,后来亲戚的小孩有一段时间一直都叫他“盖房子的叔叔”^_^直到现在一说起这方面他经验还是很丰富。后来来到北京,来到中关村,从打工攒电脑卖电脑开始,期间各种苦。

让我佩服的是,他从abc都认不全的程度开始,从零开始接触电脑、从零开始学习各种知识,一直没有停歇的努力。后来我看到他教我侄子英语,有种莫名得感动。业余时间他还考了个专科学位,只是更多的是心理追求,没有实质意义,因为他已经是老板了,某国际品牌中国区最高一级的渠道商之一。刚刚在微信里,我们还在聊是奥迪还是路虎更适合他。

从搬砖盖房子到it,够跨界吧?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勤奋。一个细节,春节时我们回老家,经常是他开车,8、9个小时的高速,中间只休息不到一个小时,全程他一个人开。

以前有一个叔叔经常到我家开的店里闲聊,是我爸妈的老朋友,抽很普通的香烟,看上去没有什么起眼的地方。后来我母亲告诉我,我家旁边一个当时本地最好的小区、第一个私人银行(贷款公司),等等,都是这个叔叔的产业,资产过亿,在我们的小城里算是很不错的了。这个叔叔不识字,靠着勤奋(当然还有运气),抓住了一次次机会做起来(也没有特别的家庭背景)。有一次我母亲去和他们做生意,在矿山上,看到在寒风中他一个人裹着军大衣(山上真冷啊),还在亲自跑上跑下,非常辛苦。

现在看起来光鲜的人,大家都看到了他们的运气,却往往忽略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我在他身上也看到了勤奋。

我的好朋友和前同事,现在在一家公司做首席运营官。学生时代上的很好的大学,去一家当时很小的互联网公司实习,如同大多数人一样一步步前进,每一个阶段都在尝试新的角色,而且都做的很好(值得一提的是当初那家公司后来上市了)。我们一起工作的时间里,我能看到她的勤奋与努力,以及对于理想的执着和投入。

当初和她隔空邮件吵过一通宵架、第二天又高高兴兴的一起喝咖啡的事我能说么……曾经大家一起加班到深夜、一起连轴转、一起折腾,这个过程中,性别不重要、专业背景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前进,一直前进。

大家都能看到最后的光环,有多少人知道这是多少点点滴滴的沉淀?前几天我请她吃好吃的,看到她瘦了。她说必须得跟上公司的成长,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我公司的同事,我太了解他了。家里非常普通,如同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结婚时都是夫妻两个自己操办,再加我们这些兄弟帮点小忙,几乎没给父母添过麻烦。我们有一次做一个项目,在外地出差,他连续三四个月奋战,每天工作从早晨8点开始,到晚上1点结束,周末无休,就这样大家一路苦下来。他出差时有个乐趣,我前几天还拿出来“取笑”他,三十岁的人了,晚上拿ipad玩一个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帮他女儿刷分…现在依然“在路上”,但是他已经在三环边买了房(学区房吧)。我们还有一个同事,加入团队时间还不算太长,因为需要适应新的专业和领域,他这段时间工作的格外辛苦,端午节我们额外多放假,我到办公室看到他还自己过来工作,周六周日也一直不停歇。我觉得他很辛苦,他告诉我:“这是成长必须的代价”.春节我们也额外放假,在正式上班前的一天,我跑到公司,想做农历新年第一个去公司的人,结果发现已经迟了……让大家愿意努力奋斗的,不是制度,是梦想。

写这篇文章时,我突然发现,自己身边原来没有多少出身豪门的高帅富,没有那种像一些人一样一说起谁谁谁的老爸老爸舅舅大爷如何如何、一个不起眼的小朋友突然发现是富二代的感觉。我能看到的太多的例子,都是我周围的“屌丝”朋友们如何吃苦耐劳、成功逆袭、一步步实现他们的梦想的各种副本。大家都会觉得北上广的房价高,但是我身边很多朋友,一样出身寒门,一样买房买车,让家人过上非穷人的生活(原因在于我也不知道现在富人的标准是什么)。我看到的仍然是他们的勤奋。

我们身边的诱惑太多了,当我们一边抱怨命运、一边享受一个个小惬意、一个个悠闲的周末时;当我们一边感叹缺乏机会、一边浪费大好的青春时;当我们一边有一腔热情、一边却安于现状无法赶快行动时;可曾想过另外一些人正在奔跑,正在把一件件小事做到极致。一个产品设计的成功,需要做到极致。一个人的成功,也需要这种极致。

我面试过很多人,每当我听到大家说自己非常有热情做这个行业、这个方向时,我都会想知道,那么,你现在开始行动了么?已经做了些什么努力?我们能找到太多理由了,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其实没那么多人感兴趣你自己的理由,也许只有自己才会在意。

我不太同意“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并不比历史上其它时代在这方面差。出身寒门的人,有太多短板,没有家庭背景提供捷径、缺乏经济基础、要养家糊口甚至接济家族,但是勤奋是一个大补丸。

我们有太多的事情无法掌控,在这个时代,以及在任何时代。我们真正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勤奋。至少,我们还有这个选择。

我们就是寒门。(向范冰冰老师致敬:“我没有想嫁入豪门,我就是豪门”)

2、浪潮

《黑客与画家》里,保罗·格雷厄姆谈到的财富观很有意思(保罗·格雷厄姆是硅谷的创业大师,亿万富翁)。17世纪之前,富人们积累财富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偷窃,例如战争、征税、贪污等,而工业革命后,技术的发展使得创造财富的速度能够超过以偷窃来积累财富的速度。

获得财富,除了在资源的分配上做文章,还可以创造新的财富,增加资源的总量。无论你是去煎饼,还是自己做个app,还是像袁隆平一样改进杂交水稻,这并没有损害到别人,但这的确增加了社会的财富,而你从中获得了收益。

创造财富本身并不是邪恶的事,也并不是只有通过邪恶的方法才能实现。尽管我们的社会仍然存在、并且将来会持续存在各种以损害他人或社会福祉而致富的例子(并且很多),但是没有一条路是完全封死的。企业家的才能并不应该被忽视,对风险的承担、对信息的判断等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价值,以剥削、坑蒙拐骗来给企业家贴标签,并不全面。感兴趣的可以看看《阿特拉斯耸耸肩》这部电影(或读原作)。

很多人只看到了财富所谓“原罪”的一面,看到了各种投机、各种阴暗,就觉得这似乎很神秘,觉得自己没有资源、没有关系、甚至,脸皮还很薄,错过了各种能够发横财的机会(例如改革开放初期、例如各个阶段的权利寻租等等),是不是就没指望了?难道这个社会越往后发展,穷人就越没出路了?

看看人类历史,英雄人物辈出的时期,往往是社会变动、王朝更迭的时候。所以你能知道卖草鞋的刘备以及同样小商小贩出身的关羽张飞的创业故事,却不知道某个同样雄心勃勃励却恰巧只能继续卖草鞋的路人甲。

经济社会也是这样,只不过,像大海一样,有更多的浪潮汹涌而来。各种行业都在发展着,新技术的涌现、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的改变、甚至就是人们口味的不同,都会让一个行业/领域兴起,而让另一个下降。创造财富的人(其实也包括掠夺财富的人),在勤奋之外,往往都是踏上了这样的浪潮。这样的浪潮,在各行各业都是存在的。机遇在变化和波动中,而非稳定中。

前一段时间,我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在汽车销售行业,前几年非常好,因为需求刚刚建立起来,行业仍然在波动期,从车厂提到车,加价卖出去,收益很不错。而现在,形势就要差很多。实际上这也是经济学中供求关系的体现。

无论是做生意、选择一份职业、学习一种技能还是别的,都去想想,你所面对的那个或大或小的浪潮会是什么。如果你现在选择进入一个已经进入稳定器(甚至更糟糕的衰退期)的行业,也许短期有不错的收入和待遇,但是长期的发展会被限制住。

it是一个大的浪潮,这背后是信息革命的影响(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所以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财富快速积累的例子在it领域。事实上,it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而且这种改变未来只会更加剧烈。这种改变创造了波动,也就创造了机会。

很多人觉得it是个独立的行业,其实不是。信息革命的大背景下,你会发现,卖煎饼都可以搭上互联网的车(请自行搜索这个例子)。早期赚钱的淘宝卖家不一定懂技术,但会做生意,能够跟的上浪潮。所以,如果你已经看到了这股浪潮,就要会利用它,而不是总觉得自己是行业外人。

在it业内部,同样有大大小小的浪潮(参见《浪潮之巅》),最近的一次是正在行进中的移动互联网,不断的有公司崛起、有公司消亡,也就会有新的希望诞生。

波动期并不见得是上升期,风险会很高,这也是壁垒,早进入的玩家就会有更多的收益。有些人踩到浪潮,可能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聪明,还有他们更愿意冒险(当然也许他们家底本来就够厚)。我们周围太多的人,接收到来自家庭的信号就是:稳定。想想20年前的国企和下岗职工吧。没有绝对稳定,只有动态稳定,这里的稳定,是你个人的能力。错过了这个浪潮,还会有另一个浪潮,这个世界是动态的。无论如何,不要认为穷人没有机会。

3、知识

知识不是只在书本上,这是一个基本的概念。所谓“知识分子”给人的印象就是戴着厚厚的眼睛拿着厚厚的书本,但是,那些大字不识一个人往往也能告诉你他们的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往往的误区就是认为知识只在课堂上,在教科书里,多少年高考导向的教育造成了这种影响。很多人工作后发现,对自己真正有帮助的知识,是那些在完成作业、应付考试之外学到的。

前些天一位教授朋友来拜访,聊到他们的一个学生,当年拿到一个itouch,兴奋的不得了,别人都在考研考托福时,他在拿着装备“傻乐”,吸收各种有趣、好玩的知识,后来还在读书便踏上了创业的道路,现在在国内已经挺知名了。这里的知识,绝不是每天老师能在课堂上传授的。

我建议学生朋友们,去积极的学那些能够让自己变的强大的知识,无论是在图书馆、在勤工助学的岗位上、在兼职实习中。分数无法表达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

我的另一个亲戚,初中毕业,做过很多工作,后来在一些私营的铁合金工厂打工,这是我老家当地年轻人常见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很辛苦,想象一下每天在高炉旁边干活是什么感受。这里的知识,不仅仅在技术上,还在管理等诸多方面。这样的知识积累,前几年他做到了厂长,每个月收入一万多,在当地那样的四线城市已经很不错。不是富翁,但已足以归入有产者的行列。

知识是寒门子弟能够拿起的少数武器之一,是我们最容易获得的内在财富。

“希望”永远在那里。我的希望,就是大家看到这篇文字,能够燃起自己的希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无论是什么。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