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眼泪》读后感_给大象拔刺读后感

1、《大象的眼泪》读后感

《大象的眼泪》读后感(一)

《大象的眼泪》都是一位老人对自己平生的叙述。高中时期,由于一场车祸父母双双身亡,自此改变了他的生活。他无心再学习,想要轻生,却无意跳上看一列火车。是一个马戏团,于是他当了一名兽医。在马戏团里,他认识了各色怪异人物,还有那头懂波兰语的大象,同时爱上了马戏团驯兽师的妻子,便引来了风波。在大萧条时代的饥馑困顿,马戏团面临解散,最后大象在马戏团骚乱中杀死了暴虐的驯兽师,而故事主人公也有情人终成眷属。

文中老人的叙述语言诙谐幽默,读来轻松愉快。胖妇遗体游街展览、逃跑的狮子闯入饭店、大象偷喝柠檬水甚至杀人等等情节,也相当的触目惊心。但我原以为是主角的大象在小说过了三分之一篇幅之后才姗姗而至,在后面描写也并不多,它只是小说情节推波助澜的一个角色。这其实还是一篇以爱情为核心的故事。粗暴的丈夫,追求真爱的妻子,温柔的情人。情海生波,大打出手,矛盾激化,最后收拾烂摊子的大象,它像那位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昆仑奴一样,解决了这场三角恋惟一的绊脚石——那个喜怒无常的丈夫。或许作者要的就是这种单纯的爱情故事的感染力量,又或许在这个世界上,结局幸福的爱情原本就是这样平庸。那些渴望“传奇故事+简单爱情”的读者们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大象的眼泪,应该是读者的眼泪吧。

作者在简介上注明“现与丈夫、三名子女、四只猫、两头羊、两条狗、一匹马同住在芝加哥北部的环保小区”,这样的描述就给小说带来一种独特的效果,本书之所以在全球印量超过120万,在《纽约时报》与亚马逊排名第一,这样的“马戏团”背景显然是起了大量关键的作用的,作者对马戏团资料的详细搜集,对马戏团的生活细节的详细描写,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一种新的现实感。

看来,即使“套子”一样的故事,在故事的要素变化下,则可能是另一种“金刚”式的感动。

《大象的眼泪》读后感(二)

很早之前买的一本书,刚开始买是被书名所吸引,大象的眼泪预示着什么?读完之后猛人领悟,书中写的不仅仅是大象的眼泪,而是每个人的人生当中都会流下的眼泪。

《大象的眼泪》讲叙的是一个波兰小伙子雅各23岁那年所发生的一些变故,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雅各,23岁那年因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他平静的大学生岁月也戛然而止,正遇大萧条年代,父母不仅没有留下遗产,还得用兽医诊来抵还债务。这个陷入困境的小伙子变得一无所有,他满无目的地游走到铁路旁,悲观地想轻生,但这时有一辆火车经过,他奋不顾身地跳了上去,其实他不知道,这辆火车是一个马戏团的列车,他这一跳,即将改变他以后的生活。他慢慢地发现马戏团其实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艺人和工人拥有截然不同的待遇。在完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他和身材侏儒金科、老酒鬼老骆交上了朋友,而穿着粉红色亮片裙的玛丽娜在白马背上翩翩亮相的姿态把他彻底迷住了。可惜,玛丽娜的丈夫正是他的上司:看重他的兽医学历、并提拔他的奥古斯特。而大象萝西却把他和玛丽娜联系再一起,最终选择了一条出人意料却又浪漫的出路……本书运用巧妙的插叙手法,情节变化明显,虽然写的是普通的爱情故事,但是字里行间就有一种感觉:作者要的就是这种单纯的爱情故事的感染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结局幸福的爱情原本就是这样平庸……

大象萝西在小说过了三分之一的地方才出现,它并不是主角,而我觉得这只大象的到来,正是故事高潮的开始,是雅各与玛丽娜爱情的开端,是雅各与玛丽娜的丈夫奥古斯特的较量的开始。小说里,淡淡地写出了雅各其实是个关心朋友的人,他不忍心看见萝西被奥古斯特无情地虐待,而故事后面部分写出雅各为了被丈夫打了的玛丽娜与奥古斯特发生冲突,这都看出他是一个有浓厚人物特色的角色。他的热心,不屈,对爱情的追求,对动物爱怜与本书的主题相吻合。

“大象的眼泪”,顾名思义,是写大象在流眼泪所引发的事件,书中几处写了大象萝西因为被脾气暴躁的奥古斯特所打,而流下眼泪。可是真正意义上,谁的眼泪在飞呢?是大象的眼泪,也是那些读者的眼泪!尽管这些为之掬一把泪的动人也许只是一个幻觉。正如小说中说的,在马戏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幻觉,这也没什么不对的,大家就是来看幻觉的”。而那些底层大众从来就不是为了眼泪的幻觉而来的。再穷再饿也要找乐子,这就是生活的实况。在那个萧条的世道,人生存得很无助,这篇小说让我感受到人性的丑恶。可是更让我欣慰的是人性也有善良的一面,雅各和玛丽娜对人的坦城,让人看到那个黑暗世界的一丝光芒。人无完人,但是有更多善良的人用生命中的感动去敲醒沉迷不醒的人们,有更多感动和后悔的泪水交织在一起,我相信,人间有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爱而生。

《大象的眼泪》读后感(三)

《大象的眼泪》其实并没有眼泪,通读该文,你能看到的只是“想哭”,“忍不住要流眼泪”这样的词汇,很遗憾,你找不到哪个人在哪个章节哪种场景里真的流泪,但是读罢此书,你心里有泪水涌动的印迹。

主人翁雅各是一所名牌大学兽医专业的学生,就在毕业前几天,他的父母出车祸双双离世,银行找理由没收了父母留给他唯一的遗产房子。雅各瞬间从幸福的大学生变成了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人,他看到血肉模糊面目全非的父母,很悲恸很惊愕,但是没有眼泪;他回到学校因为悲恸神智恍惚,放弃考试,变成了一个流浪汉,差点性命不保,他没有眼泪;雅各跳上了马戏团的火车,做苦力,被藐视,被讥讽,他没有眼泪;他爱上了时而俊朗时而暴戾的马戏团动物主管奥古斯特的老婆玛莲娜,饱受相思之苦,没有眼泪;他被奥古斯特误会,被打得鼻青耳肿,他没有眼泪;他的老伙计被马戏团的人扔下火车摔死了,悲痛欲绝,他没有眼泪;他想带玛丽娜逃走,没有钱没有方向没有未来,他没有眼泪;马戏团发生混乱,动物们集体出逃,大象杀死了奥古斯特却保护着玛莲娜,他还是没有眼泪。

书中做苦工的流浪汉,让人悲切;被人圈养的动物们,让人悲切;那个时代美国的穷困生活让人悲切。这种悲切的感觉,正好是《天下有情人》的旋律。

如果雅各没有遇上玛莲娜,没有与玛莲娜相爱,或许他会成为一个早死的流浪汉。但是偏偏,马戏团最优秀的动物表演艺人玛莲娜和雅各相遇了。只是,她已经是别人的妻子,他的丈夫奥古斯特,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常常对动物们施以残暴的鞭笞,每一次鞭笞就像打在玛莲娜身上。因为丈夫,玛莲娜苦不堪言,可是她的家人因为她出逃时的叛逆彻底抛弃了她。除了马戏团,她哪里都不能去。直到她那张憔悴的容颜遇到了雅各,他们对动物们发自肺腑的同情与爱,他们同属天涯沦落人的相同命运,唤起了彼此心里无尽的爱。()然而,要推翻一个婚姻,推翻现实无助的压迫,谈何容易?

当雅各已经是一个93岁的坏脾气老头的时候,他健忘得记不住家里人了,但是他清晰的记得当年马戏团的点点滴滴。他守着马戏团的秘密70多年,眼看快要孤独终老的时候,他却开启了另一段流浪的生涯。

至于书名中的大象应该就是那只只能听懂波兰语的罗茜吧,大象是雅各和玛莲娜所在马戏团的转折,也是他们命运的转折,大象的到来让马戏团完了,却成就了雅各和玛莲娜。如果不是大象用腿四周护着玛莲娜,也许雅各也会是一个早死的流浪汉。

《大象的眼泪》是一个流浪的充满爱的故事。看完后听一听《天下有情人》,你甚至不会觉得这是不同国度的不同情感,相反你会被红颜憔悴时那完美无尽的爱所感动。

2、给大象拔刺读后感

给大象拔刺读后感(一)

当我看到《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后,我兴奋地对妈妈说道:“妈妈,我要买沈石溪写的《最后一头战象》。”要知道,我可是十分喜欢看沈石溪叔叔写的动物小说的。

一到家,我便津津有味地阅读这本生动、有趣的新书了。这本书里全是短篇小说,而且都很精彩。我首先看了一篇《给大象拔刺》的短篇小说,觉得十分好看。大概内容是:作者以前是一名赤脚医生。一天,作者去橡胶林巡诊,忽然被一公一母两头大象挡去了他的去路。把他押着来到小象面前,让他给小象治疗腿伤。在治疗过程中,小象时不时会发出杀猪似的嚎叫,这时,公象就会用长鼻子攻击他。终于,小象一瘸一拐地站了起来,两只大象这才扔下他,簇拥着小象进了森林。过来几十天,那一家子象送来了“医疗费”—野蜂窝。

一口气读完后,我觉得大象真聪明啊,竟知道作者是一名赤脚医生。看来动物也知道回报啊,而且小象还欢快地用柔软的鼻子伸到他的鼻子上,可惜他的鼻子不长。我还感受到了公象母象对小象的爱,就像父母对我们一样亲切、关爱。是永远报答不完的。

给大象拔刺读后感(二)

《给大象拔刺》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沈石溪是位着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给大象拔刺》主要讲了有关象的各种趣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给大象拔刺》这篇文章。

文中的“我”年轻时是一个赤脚医生,又一次“我”背着药箱到橡胶林去巡诊,走着走着,背后突然有一根长长的柱子横在“我”面前。哦!原来是一头大象,大象用长鼻子钩住了“我”的衣服,把“我”带到了森林深处。在我睁开眼睛时,我发现眼前有一只受伤的小象,它的脚上有个钉子,“我”连忙拿出钳子、酒精,帮小象拔出了钉子。从此,小象和“我”成了好朋友。现在社会中,有好多人都在伤害动物,有的把它们当成美味佳肴;有的把它们的皮毛做成衣服鞋子,导致很多动物都濒临灭绝,我们应该像文中的“我”一样,保护动物,珍惜动物,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啊!多善良的赤脚医生,多可爱的小象!”

这是我在暑假里,阅读了《给大象拔刺》这个童话故事,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给大象拔刺》是着名的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以自己在西双版纳亲身生活经历为素材,描写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我深深地被故事中的象群和赤脚医生感动着。

一位赤脚医生为了救一头小象的生命来到深山,在没有任何医疗设备的情况下,给年幼的小象拔掉了扎在脚上的一个铁钉。而大象家族为了感谢赤脚医生的救命之恩,送给他一罐蜂蜜。赤脚医生与大象的情景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是啊!动物也和人类一样有灵性的,原来人和动物也能这样和-谐的相处。

当动物需要我们人类帮助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像那位赤脚医生一样,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它们。小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们就送它回家;鱼儿搁浅了,我们送它们回到河里;狗狗病了,我们想办法医治……我想虽然它们听不懂我们人类的语言,但是我们的实际行动,动物们会明白的。

只有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丽。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谱写出一曲和-谐的乐章吧!让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永远生机勃勃。

我喜欢看动物小说,最近看了一篇“给大象拔刺”。

《给大象拔刺》的作者就是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

《给大象拔刺》主要讲了沈石溪一人在丛林里巡诊,突然遇到了两头大象,沈石溪本想自己会被大象活活踩死,但大象却把他带到了一头小象面前,让他帮小象治病,原来那头小象的的脚被一根一寸长的铁钉扎进了,整只脚肿得厉害,伤口已发炎溃烂。沈石溪细心地为小象治疗着,但小象受不了疼痛,害得他被公象折磨了好几次,最后在沈石溪的治疗下小象可以行走了,大象们也把他放回了家。一个多月后,沈石溪再次从那条路走过,碰到了那家子象,还送给了他一个野蜂窝,显然,这只野蜂窝,是它们付给沈石溪的医疗费。

看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人和动物之间也会有感情,连动物都知道知恩图报,何尝人类呢。

给大象拔刺读后感(三)

《给大象拔刺》里讲的是“我”被两头大象逼迫,给他们受伤的孩子拔去脚上的刺的故事。人怕疼象也怕疼,尽管“我”给小象用了麻药,小象还是疼的大哭大闹,害的“我”有好几次差点被大公象判了“绞刑”,多亏了母象的劝告,“我”才“幸免于难”。“我”用尽了各种办法,才使小象平静下来,最后终于成功的把小象脚上的刺拔了下来。之后大象家庭还给了“我”一盘蜂蜜作为给“我”的“诊疗费”呢。我想这也许就是辛勤劳动的收获吧。

读完这个故事我体会到,()象和人一样也拥有聪明的大脑和丰富的情感。你看象爸爸和象妈妈多疼爱自己的孩子啊,给它找吃的,孩子受伤时还知道找人类给它治伤,在它痛苦时不停的安慰它。故事里的主人公也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既给小象治好了病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是啊!我们人和动物就应该互相帮助,和平共处,共同爱护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我还应该向故事里的主人公学习,学习他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大象的主人读后感

大象的主人读后感(一)

读完了《大象的主人》,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一章里的一句话——友谊会给你带来一个与你不同肤色的兄弟,只要你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大象的主人》这篇文章是法国作家勒内。吉约写的,曾经在1946年是“安徒生奖”的得主。里面主要讲了让。吕克与父亲重逢是怎样相处的,非洲这片大陆带给他的经历,他又怎样与当地的同龄人相处。

我感觉,无论是不是一个地方的人,只要彼此理解,心连在一起,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友谊,慢慢的,人们就会不知不觉的成为好朋友。

现实生活中,再学校里也是一样,同学们的家乡也不是在一起,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可是,只要拿出真心来,时间一长,我们都会成为好朋友的。

最后,弗法纳。卡马拉成为了“大象的主人”,吕克也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家都有了一个好的结局。

大象的主人读后感(二)

今年暑假,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叫大象的主人,一看名字,我就有疑问:大象的主人是谁?我很想知道答案,便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从小寄养在叔叔家的让·吕克是一个快十四岁的男孩,一天,父亲的一封信,让他走向了非洲,让·吕克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与当地人建立了丰厚的感情,由其是与弗法纳之间那一段充满激情的友谊。让·吕克和父亲等人把被邪恶的铁匠抵押的弗法纳救了出来。冒险时,让·吕克才知道,弗法纳能与动物说话。()后来弗法纳当上了大象的主人,最后,村子不在了,弗法纳带着诺比人到了更远的地方。弗法纳,也许再也见不到你了。但是,你是幸福的。你就是丛林王子。

合上书,我仿佛再一次见到了那个能与动物交谈的弗法纳,仿佛见到了爱开玩笑的让·吕克,我是多么希望你们相遇。

友谊是个重要的东西,它能让人与人之间友好地相处。既是民族不同,国家不同,都能成为朋友。

4、大象的眼泪读后感

大象的眼泪读后感(一)

升上大三,虽然课业忙了点,但是看书的欲望有了前所未有的上升,总是希望能够多看一些与课业却又可以带来知识的书。

11月1日,问旭燕借了《大象的眼泪》;11月14日,我看完了这本书。这次的看书速度不算快,350页左右的书,我居然看了2周。大三的功课有点重,只能够“挤”时间出来看书。

虽然大家都说《大象的眼泪》是一本好书,全球销量什么什么的,销书榜什么什么的,不过我看书是不管这些的,刚好感兴趣了,就会去看。

书是讲,雅各,一位90岁或者93岁的老人,回忆起自己23岁时的往事。90岁或者93岁的雅各,由于年老住在养老中心,每天过着力不从心的生活,一方面他很希望别人可以像对一位青年一样对待他,另一方面,年老又是明摆着的事实,这样的事实让他有点“不开心”。有一天,马戏团来到养老中心的对面马路,这件事让所有住在养老中心的老人都非常兴奋,包括雅各。在蒙蒙胧胧间,雅各回忆起自己23岁时的那一段可以称得上传奇的经历。

23岁的雅各,是康奈尔兽医系的准毕业生。一场突然而至的交通事故,夺去了他父母的生命,也夺去了他的生活。在期末考试的那天,雅各逃离了考场,跳上了马戏团的火车,开始了一段截然不同的生活。雅各坐上了火车,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只会喝酒的老骆,侏儒的华特,性感的芭芭拉,贪财的艾蓝大叔,粗暴的奥古斯特以及美丽热情的玛莲娜;还有各式各样的动物,大猫,猩猩,马还有大象萝西。在经历了很多事情后,雅各与玛莲娜相爱了,然而玛莲娜却已经嫁给了奥古斯特;雅各想要帮助萝西,但却只能看着它被奥古斯特虐待。最终,在一场马戏团动物逃跑的骚动中,雅各得到了玛莲娜和萝西。

90岁或者93岁的雅各,靠着自己残弱的身体,来到马路对面的马戏团前,并再一次决定随马戏团过漂泊却充满梦想的生活。

书可以说分成2部分,一部分是90岁或者93岁时的事情,另一部分是23岁时的事情,这2部分是交叉进行的,以雅各的睡梦作为连接点,看的时候仿佛穿越时空。

我一直都不大喜欢看翻译小说,看完这本书以后,我这个想法也还是没有改变。看书评的时候,说《大象的眼泪》是一本带出一段充满梦想同时又充满历练的生活,是讲主人公走一条骇人却又浪漫的路。但是老实说,我一点也没有为这本书感动。这可能是文字的原因,我不知道美国的原文是怎样的,但是这个翻译版本却没有给我一丝感动,就仿佛只是看一段历史而已。

书的题目是《大象的眼泪》,英文的原文是《water for elephants》,用的是water而不是tear。其实在整本书里,都轻轻地围绕这一句话,就是那句话引起了雅各的回忆,就是“弄水给大象喝”,而这句话的英文翻译刚好就是“water for elephants”,所以我认为这个才是书的标题也说不定,可是,“弄水给大象喝”也确实不是一个那么合适的书题。

这本书无法给我带来一段震撼,也无法提起我翻看的欲望,但是作为一本小说,一本悠闲的读物,它还是值得看一看的,还可以了解一点点美国的历史。

大象的眼泪读后感(二)

一个不能说的秘密蛰伏在雅各九十多岁的心灵深处。23岁那年,飞来横祸让他衣食无忧的单纯生活戛然而止,从此闯入一个冒险、漂泊的世界。马戏团,一个对生与死都以其独特方式呈现的地方。在这里,畸形人与小丑轮流献艺,喜怒哀乐同时上演。

对雅各而言,马戏团是他的救赎,也是人间的炼狱;是他梦想的驻扎之地,也是流离失所的开始。他爱上了马戏团明星玛莲娜,而她已经错嫁给残暴的马戏总监奥古斯特;他还遇见了大象萝西,而它却因听不懂任何指令每日在象钩下哀嚎。两人一象彼此信赖,相互依存,最终不得不选择一条骇人却又浪漫的出路……

作者简介:

莎拉?格鲁恩(saragruen),对动物有着莫名的狂热,先前出版过两本与马有关的书,都广受欢迎。书中很多的角色都是根据真实人物为蓝本,故事背景则是根据1930年代的巡回马戏团。她现与丈夫、三名子女、四只猫、两头羊、两条狗、一匹马同住在芝加哥北部的环保小区。

萝西在颠狂逃窜的动物中泰然自若,用眼神和雅各?扬科夫斯基默默交流了一瞬,便拔出插在地面的铁椿,朝奥古斯特的头上挥去。萝西,是一头大象。

——这样的开篇显然是引人入胜的。

作者莎拉?格鲁恩没有经历过萧条的三十年代,她对巡回马戏团的热情主要是基于对动物的好奇和热爱。在这本书里,她的爱主要投放在大象萝西身上(当然,小猩猩和小狗显然也是她的爱),作者融汇了史料,让萝西极其可爱地偷喝柠檬水、极其逗趣地只听懂波兰语,但通人性的终极表现,却是替书中那对苦恋的男女杀死了一个障碍——一个患有狂躁精神分裂的驯兽人、一个狂暴的丈夫。但作者显然没有天马行空地加上更多想象,有时我甚至觉得着急,觉得这故事里缺乏人和动物之间具体而细腻的纠缠。

萝西在书中并不是从头至尾的角色,但没有人比它更重要。它的出现让雅各和玛丽娜确认了彼此惺惺相惜,它的执拗让奥古斯特凶相毕露,它给出的致命一击则埋下了一个长达七十年的秘密。

这个秘密只属于雅各。因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他平静的大学生岁月也戛然而止,正遇大萧条年代,父母不仅没有留下遗产,还得用兽医诊所抵债。变得一无所有竟是那样容易!陷入绝境的大男生漫无目的游走到铁路旁,有过轻生的闪念,但通向远方的火车却有种莫名的吸引力,不顾一切往前冲正是他需要的动力。他爬上马戏团列车的时候并不知道,人生的第一场冒险就能改写未来的面貌。

就像闯入另一个世界的小孩,他发现传说中的马戏团其实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艺人与工人拥有截然不同的待遇。在完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他和侏儒金科、老酒鬼老骆交上了朋友,而穿着粉红色亮片裙的玛丽娜在白马背上翩翩亮相的姿态把他彻底迷住了。可惜,玛丽娜的丈夫正是他的顶头上司:看重他的兽医学历、并提拔他的奥古斯特。

“班齐尼兄弟天下第一大马戏团”和所有马戏团一样,必得有撑得起场面的动物才能名副其实。在大象萝西被重金买入之前,雅各已经发现,团里所有人都痛恨奥古斯特的残暴,他不怜惜动物,也不懂得人和动物间的情感,甚至在玛丽娜心爱的马病亡后立刻拿去喂老虎。表面是帅哥美女的这对小夫妻是打骨子里背道而驰的。

萝西是那样一个爱笑的生灵,它的眼睛会说话,可是,在奥古斯特的暴行下,日日哀鸣,玛丽娜和雅各疼在心里,却不得不含笑上场。玛丽娜对动物的爱充满母性,正是这一点,让她和雅各有了默契。而这份你懂我懂的共鸣之爱在萝西到达后终于演化为无法按捺的激情。

像奥古斯特这样的人为了生存,是不惜以任何人、物为代价的,精神疾病又加剧了他的自私与狂妄。玛丽娜被暴打之后提出离婚,但这时候,这个小社会的君王——团长艾蓝大叔——却不允许赚钱的骨干夫妻分道扬镳,全团的利益都维系在这头大象和这场三角恋爱上。必须有人作出牺牲。而谁也没想到,了断这一切的,竟然是义无反顾的萝西。它成全了雅各和玛丽娜,他们也饲养它直到终老。

等雅各成了九十岁的老人,萝西杀人的秘密始终埋在心底,背叛一个秘密不比背叛爱人更糟糕。他没有对玛丽娜透露过半个字,这种怜惜与其说是对爱人的,不如说是对萝西的。雅各对他爱的生灵,抱以同样平等的尊重和感恩,他不想破坏和谐,哪怕和谐的代价是血腥味的。

一口气读完,我不禁猜想,萝西一定是比玛丽娜更欣赏这个男人的忠诚吧。但秘密在心头,人生总会不够舒坦。雅各二十岁时的冒险换来了很多爱,但只有在九十岁时面对陌生人——年轻的马戏团老板查理——一吐为快后,他才得到了救赎。

假如生存迫使我们不得不藏起秘密,那最好是因为爱,而不是恨。

大象的眼泪读后感(三)

朋友推荐我看《大象的眼泪》,当听到这一本书的名字,第一感觉就是觉得这是部与生态环境有关系的小说。其实不然,当我看完之后,心中百感交集。

《大象的眼泪》讲叙的是一个波兰小伙子23岁那年所发生的一些变故,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这个小伙子叫做雅各,23岁那年因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他平静的大学生岁月也戛然而止,正遇大萧条年代,父母不仅没有留下遗产,还得用兽医诊来抵还债务。这个陷入困境的小伙子变得一无所有,他满无目的地游走到铁路旁,悲观地想轻生,但这时有一辆火车经过,他奋不顾身地跳了上去,其实他不知道,这辆火车是一个马戏团的列车,他这一跳,即将改变他以后的生活。他慢慢地发现马戏团其实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艺人和工人拥有截然不同的待遇。()在完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他和身材侏儒金科、老酒鬼老骆交上了朋友,而穿着粉红色亮片裙的玛丽娜在白马背上翩翩亮相的姿态把他彻底迷住了。可惜,玛丽娜的丈夫正是他的上司:看重他的兽医学历、并提拔他的奥古斯特。而大象萝西却把他和玛丽娜联系再一起,最终选择了一条出人意料却又浪漫的出路……本书运用巧妙的插叙手法,情节变化明显,虽然写的是普通的爱情故事,但是字里行间就有一种感觉:作者要的就是这种单纯的爱情故事的感染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结局幸福的爱情原本就是这样平庸……作者是莎拉。格鲁恩,对动物有着莫名的狂热。书中很多的角色都是根据真实人物为蓝本,故事背景则是根据30年代的巡回马戏团。也许因为这些关系,作者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小说。

大象萝西在小说过了三分之一的地方才出现,它并不是主角,而我觉得这只大象的到来,正是故事高潮的开始,是雅各与玛丽娜爱情的开端,是雅各与玛丽娜的丈夫奥古斯特的较量的开始。小说里,淡淡地写出了雅各其实是个关心朋友的人,他不忍心看见萝西被奥古斯特无情地虐待,而故事后面部分写出雅各为了被丈夫打了的玛丽娜与奥古斯特发生冲突,这都看出他是一个有浓厚人物特色的角色。他的热心,不屈,对爱情的追求,对动物爱怜与本书的主题相吻合。

“大象的眼泪“,顾名思义,是写大象在流眼泪所引发的事件,书中几处写了大象萝西因为被脾气暴躁的奥古斯特所打,而流下眼泪。可是真正意义上,谁的眼泪在飞呢?是大象的眼泪,也是那些读者的眼泪!尽管这些为之掬一把泪的动人也许只是一个幻觉。正如小说中说的,在马戏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幻觉,这也没什么不对的,大家就是来看幻觉的”。而那些底层大众从来就不是为了眼泪的幻觉而来的。再穷再饿也要找乐子,这就是生活的实况。在那个萧条的世道,人生存得很无助,这篇小说让我感受到人性的丑恶。可是更让我欣慰的是人性也有善良的一面,雅各和玛丽娜对人的坦城,让人看到那个黑暗世界的一丝光芒。人无完人,但是有更多善良的人用生命中的感动去敲醒沉迷不醒的人们,有更多感动和后悔的泪水交织在一起,我相信,人间有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爱而生。

《大象的眼泪》,令人感动,让人深思,真的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