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维吾尔族名言
维吾尔族名言
1、有了羊群就有了油房——维吾尔族
2、你让骆驼跳舞,它会踏坏你的瓜地——维吾尔族
3、吃人家的饭,砸人家的锅——维吾尔族
4、强盗也喊家里来了贼——维吾尔族
5、熬但是艰辛,就难得安乐;离开了和睦,就别想愉悦。——维吾尔族
6、猫儿耍把戏,老鼠为了难——维吾尔族
7、变只兔子活上千年,不如变只老虎活上一天——维吾尔族
8、倘若失去了勇敢,你的生命等于交给了敌人——维吾尔族
9、一块石头推上山峰很难,滚下来是很容易的事——维吾尔族
10、吝啬鬼把马粪也看成金子——维吾尔族
11、找到了头,不愁找不到脚——维吾尔族
12、兔子皮只能穿三天,木头锅只能烧一次——维吾尔族
13、有了手艺死不了,没有手艺活不好——维吾尔族
14、闭着眼睛捉麻雀——维吾尔族
15、苍蝇想把墙碰倒,跳蚤想把被撑翻——维吾尔族
16、由别人决定命运的人,心情永不不会欢畅——维吾尔族
17、盼着牛角尖开花,分配没有希望——维吾尔族
18、老鼠的目光总是盯在麦粒上——维吾尔族
19、锅的证人是勺子,狗的知己是虱子——维吾尔族
20、鹿角再长也不能当柱子——维吾尔族
21、一根瓜藤,绊不住骆驼前进的脚步——维吾尔族
22、损友敬而将骑士抛下马鞍,恶友会将朋出卖——维吾尔族
23、空口袋立不起来——维吾尔族
24、凡人之性成于习——维吾尔族
25、懒汉像不结果实的树——维吾尔族
26、指头是同日同时生的,但它们全不一样——维吾尔族
27、要把别人看成麦粒,把自己看成麦草——维吾尔族
28、真理的语言像子弹——维吾尔族
29、自己的鹅都是天鹅——维吾尔族
30、骆驼驮的货物,商人总是嫌少——维吾尔族
31、马灯滚的地方,会剩下毛的——维吾尔族
32、贴着地面的小草,大风也拔不起来——维吾尔族
33、猫找不到肉吃时,说自己封了斋——维吾尔族
34、除非与他人保持距离,他就不会有——维吾尔族
35、和狗打交道,不要丢棒子——维吾尔族
36、吝啬鬼锅里的肉永远熟不了——维吾尔族
37、天鹅爱的是湖水,苍蝇爱的是秃子——维吾尔族
38、熟知别人长处,他的身后追随着千百个群众——维吾尔族
39、老鹰爪子大,不一定捉住苍蝇——维吾尔族
40、朋友的深情,刀子砍不断——维吾尔族
41、衣上的虱子再多,也不能放进炉子里烧——维吾尔族
42、绣花枕头一包草——维吾尔族
43、有本领的老鹰,总是藏起爪子——维吾尔族
44、瞄准还不是射中——维吾尔族
45、服侍国王的白痴,也会耀武扬威——维吾尔族
46、喂鹰别喂饱——维吾尔族
47、好马不在铃铛响骏马要看它的前胸,人要看他的行动——维吾尔族
48、老鸦笑猪黑,自丑不觉得——维吾尔族
49、蛤蟆和牛比大小,终于将肚皮涨破了——维吾尔族
50、要吼就象雄狮那样地吼,要飞就象——维吾尔族
51、即使凤凰从此世界上绝迹,人们也——维吾尔族
52、衣服新的好,朋友老的好——维吾尔族
53、别看是头黑母牛,牛乳一样是白的——维吾尔族
54、坏事的道路顺溜溜,成事的道路弯曲曲——维吾尔族
55、一头钻进花蕊里的蜜蜂,忘记了天黑被裹进花瓣的危险——维吾尔族
56、母鸡只能飞上墙头,雄鹰却能飞上蓝天——维吾尔族
57、胸中有群众,不怕担子重——维吾尔族
58、婴儿是屋子里的明灯——维吾尔族
59、小如鼠的人,处处都不能取得胜利——维吾尔族
60、上帝是宽容的,人类却并不宽容;——维吾尔族
61、惧怕黑熊的人,不敢走进森林里——维吾尔族
62、乌鸦教鱼学游泳——维吾尔族
63、羊奶要人挤,庄稼要人种——维吾尔族
64、有能耐的人驾驭魔鬼,有智慧的人——维吾尔族
65、群众的怒火,谁也无力把它扑灭——维吾尔族
66、看儿歹好,须从幼小——维吾尔族
67、与其做老牛的脚,不如做小牛的头——维吾尔族
68、前进的时候,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脚印——维吾尔族
69、好马不吃回头草,好汉不夸旧功劳骏马不吃回头草,勇士说话不改口——维吾尔族
70、背弃祖国的人,如同失去森林的夜莺——维吾尔族
71、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
72、忠诚是爱情的桥梁,欺诈是友谊的敌人——维吾尔族
73、麻雀不离麦场,贪吃的人坐在肉锅——维吾尔族
74、骑过的马才知道它是不是骏马,相处过的人才知道能不能不和他交朋友——维吾尔族
75、与其相信你的金钱,倒不如相信你的智慧;与其寻找金钱,倒不如寻找智慧——维吾尔族
76、金丝鸟笼装饰得虽好,但夜莺爱的还是荆棘丛林——维吾尔族
77、你身上最可贵的宝石,是群众对你的信任。——维吾尔族
78、豌豆跳得再高,也砸不透铁锅——维吾尔族
79、长虫身子软,毒气重——维吾尔族
80、破鼓乱人捶,墙倒众人推——维吾尔族
81、麻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气——维吾尔族
82、耳朵是先长的,力大却数角——维吾尔族
83、触犯众怒的,死了都无处可埋——维吾尔族
84、驴不推磨背发痒,狗不咬人心不安——维吾尔族
85、千里马得千里人骑——维吾尔族
86、有谁看得出乌鸦的年纪,有谁能识——维吾尔族
87、聪明人随便说句话,愚笨蛋用棍子打不开——维吾尔族
88、湿靴不要去烤——维吾尔族
89、最快的马追不上春风,最能干的英——维吾尔族
90、春天的子鸡要到秋后去数——维吾尔族
91、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维吾尔族
92、乐观的人,牙齿落完也不老——维吾尔族
93、破车损道路,坏人殃及邻居——维吾尔族
94、山中无鸟兽,螳螂自称王——维吾尔族
95、勇士的心胸,能容下大海——维吾尔族
96、莫说毛驴不抵人,肚子里却有抵角——维吾尔族
97、成功的原因,在于不屈不挠——维吾尔族
98、指甲和肉分不开。——维吾尔族
99、骄傲总是遭到指责和诋毁,但指责——维吾尔族
100、人家虽有,是人家的,自己没有用不长——维吾尔族
101、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维吾尔族()
102、雪莲在雪山上才开放,鱼儿在水里——维吾尔族
103、言语骄傲的人未必聪明,行为狂妄——维吾尔族
104、顾惜自己生命的人,什么事也办不成——维吾尔族
105、光脑袋,剃得快——维吾尔族
106、肚内能放一座山,才算英雄汉——维吾尔族
107、山峰多的地方没有直路——维吾尔族
108、舌头虽小,可以毁掉一座城市——维吾尔族
2、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在农村一般自成村落,从事农业生产;并擅长经营园艺、瓜果、林木、饲养奶牛及羊。市区内的维吾尔族人多从事手工业的商业。手工业以制革、打铁、食品加工等为主;商业多经营毛皮肠衣、干鲜水果和民族用品。
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崇尚礼节。路遇尊长、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倾,并道“色俩目”,以示问候。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准喝酒、抽烟;亲友相见必须握手问候,互相致礼和问好,然后右臂抚胸,躬身后退步,再问对方家属平安;妇女在问候之后,双手扶膝,躬身道别。
维吾尔族人的衣着,一般都比较讲究。老年男性喜欢穿右衽斜领无纽扣的“袷袢”(长上衣),腰系长带,足着“买斯”(软底鞋),外套“喀拉西”(套鞋);中青年男性喜穿小花或花格衬衣,西式长裤,外着西服或便服,喜穿皮鞋;妇女无论冬夏喜着裙装,西式上装配以长裙,足穿长筒袜和皮靴,头戴花帽或系纱巾,冬季则围以大方巾。现在城市居民多穿时装。城乡妇女均喜欢戴首饰,以耳环、手镯、戒指比较多见,也戴项链。年青姑娘有画眉的习惯,将两眉画连在一起。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辫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
维吾尔族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花帽品种繁多,维吾尔语音译为“朵帕”,一般都用黑白丝线或彩色单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以绣花、挑花、绊金、绊银、串珠等方法,用手工缝织而成。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禁止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喧哗。吃饭时不能随便拨弄盘中食,不能随便到锅灶前面,不能剩饭;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禁忌东张西望或立起。在衣着方面,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最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时要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底朝人。亲友相见要握手互道问候。然后双手摸须,躬身后退一步,右臂抚胸;妇女在问候之后要双手扶膝躬身道别。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双手、忌用单手。
维吾尔族人禁吃猪肉、驴肉、食肉动物,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和自亡的、非伊斯兰教徒宰杀的牲畜。只吃穆斯林(伊斯兰教徒)宰杀的牛、羊、骆驼、马肉入鸡、鸭、鱼肉。平时以白面、大米为日常主食。饮食花样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主要有抓饭、拉面、肉粥、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曲曲(形似小饺)、烤羊肉、牛羊肉汤及大小厚薄不同形状的烤馕。蔬菜主要有皮芽子(洋葱)、卡马古尔(蔓菁)、胡萝卜、辣椒、豇豆、西红柿等。调味除盐醋外,喜用极椒、孜然(安息茴香)。早饭一般喝茶吃馕,不多炒菜;午、晚两餐常吃抓饭、包子、拌面、汤面、有时吃手抓羊肉。在吃抓饭和手抓羊肉前都要净手,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抓食。有时还吃“阿勒瓦”(一种用糖和面做的糊糊)。维吾尔族人民都喜欢喝茯茶和奶茶。
维吾尔族的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干旱地区建筑特点。多以土坯砖为建筑材料,少用甚至完全不用木料,房顶多穹窿顶或平顶,墙壁较厚,拱形门窗,窗口少而且小,天窗较大,用来采光。屋内砌土坑,供起居坐卧,又有火墙、炉灶,以取暖、做饭。住房多成方形院落,屋内多装饰民族图案。大门忌向西开,房前屋后种植果树、花木。屋前搭葡萄架,成一凉棚。有些住房还有较宽的前廊。
维吾尔族婚礼由阿訇主持,念“尼卡”,确立夫妻关系。其间举行跳舞等各种喜庆活动。婚前男方需向女方交纳彩礼。
遵照伊斯兰教规,维吾尔族实行土葬,主张速葬。他们以白布裹尸,用抬尸床将尸体送至墓地,挖穴安葬,不用棺材,不用任何陪葬品。墓丘多长方形,也有圆形的。坟地周围砌围墙,不许牲畜进入,不许取土挖土。人死后,死者的亲属要戴孝以表示哀悼。死后的第3天、第7天、第40天及周年之际,家属要请阿訇念经,做抓饭、炸油香等招待亲友,为死者祝福,称为“乃孜尔”。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基本上都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主要有“库尔班”节(古尔邦节)、肉孜节(开斋节)。“库尔班”是“宰牲”的意思,库尔班节的那天早晨,几乎每家都要宰羊。过节时,维吾尔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相互登门拜访祝贺。在乡村,每年3月22日还过“诺肉孜”节,迎接新春的到来。
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盛大节日和喜庆吉日,或是劳动之余,维吾尔族男女老幼都要伴着“达甫”(手鼓)等唱歌跳舞,节奏欢快,舞姿轻巧,情绪炽烈。
维吾尔族住房一般是泥土建筑,用天窗采光,屋内设有壁炉,屋顶平坦,可以晾瓜果和粮食。饮食以面粉、玉米、大米为主,喜吃瓜果。日常的食品有馕(烤饼)、面条、抓饭、茶、奶等。
维吾尔族:历史
维吾尔族的先民可追溯至前3世纪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在贝加尔湖一带。一世纪末逐渐向南迁,以后便与当地一些古代民族相融合。一千多年前,维吾尔族的先世铁勒是西突厥汗国的一部分,唐朝天宝三年(744),回纥以鄂尔浑河流域为中心建立了游牧的回纥汗国,与唐朝保持友好的从属关系。
公元788年回纥改称回鹕,9世纪,回鹕大部分西迁入高昌、龟兹、于阗以西地区,在与当地民族长期相处中,还融合了部分吐番人、契丹人等,吸收了蒙、汉、藏等民族成份。逐渐发展为近代维吾尔族。西迁的回鹕人曾先后在中亚和新疆地区建立过喀喇(哈拉)汗国、高昌王国,并参与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的活动。
维吾尔族:礼仪
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如果在瓜果飘香的夏季和秋季到维吾尔族家作客,摆在你面前的不仅有馕茶等,而且还有红沙瓤的西瓜,或者粉瓤、绿瓤和甜瓜。若是到农村作客,淳朴善良好客的维吾尔族农民,会将各种水果摆在你的面前,让你尽情地享用。如果天色晚客人起身告辞时,热情的主人总要盛情地挽留客人住在家里。如果有客人住宿,总是拿出最好的被褥给客人用。维吾尔族家家户户都有备用的被褥。第二天清晨主人要早起,为客人准备早安,求胡大保佑客人。
如果是贵客和远道而来的亲戚到家,有条件的家庭要宰羊热情款待客人,条件差一点的至少也要一只鸡,用丰盛的食物招待客人。一家来了客人,亲友邻居轮流相请。吃饭时家里来了客人,就是客人已吃过饭,主人也盛情邀请客人与他们一起共餐。
维吾尔族:节庆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
肉孜节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肉孜节”,也叫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因在封斋一个月后开斋的那天举行而得名。伊斯兰教规定成年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吃喝。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月为准。封斋的天数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斋期满后,节日的凌晨,人们聚集在礼拜寺作盛大的礼拜,然后开始热闹的节日活动。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如馓子、糖果、点心等,人们身着民族服装,熙熙攘攘,走亲访友,路途相逢要互相拜年祝贺,男女老成群结队出来游玩,各种娱乐场所同时开放。在南疆还有说评书的,内容多为宗教故事。
古尔邦节“古尔邦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意为“献牲”,是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据说先知伊不拉音在一个晚上梦见“安拉”(即真主),“安拉”令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依司马义献祭,当伊不拉忠实地执行命令的时候,“安拉”又命天神送来一只羊代替。于是阿拉伯人就根据这个神话传说,宰羊祭祀。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继承了这一风俗,并将伊斯兰教历(即回历)的12月10日定为“古尔邦节”。节日期间,家境稍好一点的家庭都要宰一只羊,有的还宰牛、宰驼,因此也叫宰牲节。宰匀的牲畜肉不能出卖,除将规定的部分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来招待客人和赠送亲友。节日第一天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去作聚礼。节日礼拜结束后,人们上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过去按传统,在古尔邦节里把作为血祭的牲畜宰好后,将其肉分成三份:一份作为“施舍”分给孤寡老残和穷苦人,一份用来招待客人,一份留作自己享用。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施舍”的旧俗已趋于淡化了。
维吾尔族:婚俗
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择偶男孩的父母首先从亲友邻里、乡里,其次从外村异乡为儿子物色对象。选中之后,就通过别人告诉儿子,征求儿子意见,若儿子无意见,即可选定。男孩也可以自己物色对象,但须经父母同意。总之,父母的意见起决定作用。有的女方家若对某家的儿子有意,也可托人向对方表明。在维吾尔族中也有托媒人替子女物色对象的现象。
说媒姑娘选定后,男方的父母请亲友到女方家说媒提亲。女主的父母要热情接待来客。若合女方父母意,便可订亲。
订亲订亲仪式。维吾尔语称“达斯提汗塔西拉西”或“克其克恰义”。男方家准备二、三块衣料、九个馕、一些糖果、一块茶等礼物,男方的母亲在一些女性亲友的陪伴下前往女方家,这时双方的母亲就正式认了亲。女方家备餐热情招待来客。招待完后男方的母亲将带来的礼物一一呈上,表示谢意,并商订讨论彩礼和正式订婚的日子。
维吾尔族:服饰
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代初期,维吾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
绣制花帽,有多种方法:丝线平绣、十字花绣、丝线结绣、串珠片绣、格子架绣、盘金银绣、钩花刺绣、扎绒刺绣以及刺、扎、串、盘综合绣等。维族妇女先在四瓣帽面上绣出多彩的纹样图案,然后将四瓣帽面以顶为中心缝合起来并衬好帽里,套在木制帽模上成型,最后镶上黑绒布边,便成了一只小巧玲珑的花帽。
“奇依曼”花帽色彩绚丽,针迹细腻。它用金银彩线绣制,还缀有各色塑料小珠子。小伙子,姑娘戴上它,在荫凉的葡萄架下弹唱起舞,显得潇洒自若,充满活力。
维吾尔族花帽作为一种民族特有的工艺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每逢重大节庆活动,维吾尔族人都要精心绣制或选购小花帽装饰打扮自己;有的还将花帽高挂在屋内壁间,以增添房间陈设的艺术情趣;有时作为珍贵礼品馈赠亲朋好友和来自远方的宾客。
维吾尔族:饮食
维吾尔族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羊肉串与手抓饭
新疆盛产绵羊,由此维吾尔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习俗。烤肉槽是烤羊肉的必备炊具,是由铁皮砸制而成。槽分上下两层,中间隔板有无数通风洞孔。用无烟煤或木炭作燃料。烤肉串时,点燃炭火,待烟尽火旺时,即将串好的羊肉串架在槽上烘烤。
烤羊肉串用的铁杆子也很别致,是将30厘米长的3号铁丝砸扁,一端加工成尖形,一端安装木柄。先把洋葱末拌和腌约半小时的鲜羊肉块串在铁钎子上,架在铁槽上烘烤。然后撒上精盐、辣椒粉、孜然粉,五分钟左右,翻动肉钎再烤另一面,并撒上调料,烤数分钟即成。
讲究的羊肉串肉质鲜嫩,味咸辣,孜然的特殊味浓郁,有的食者一次能吃十几串,特别是到了冬季,人们坐在烤肉槽前,既有红扑扑的炭火取暖,又有香喷喷的羊肉串解馋,真是妙趣横生。近年来,这一色味俱佳的维吾尔族的传统小吃,已经走出家门,遍及京城,深受人们的欢迎。
与羊肉串相媲美的手抓饭,也是维吾尔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其主要原料为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炸,再放洋葱和胡萝卜在锅里炒,并酌情放盐加水。20分钟后,再把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锅内,不要搅动,40分钟后,抓饭即熟。做熟的抓饭油亮晶莹,味香可口,很有营养价值。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包子、面条等食品,有很多着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维吾尔族:建筑
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维吾尔族的建筑物有其独特风格。房屋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室内凿壁龛,并饰以各种花纹图案。旧式房屋多系土木结构,窗子较小,房顶开一个窗,通风采光差;室内进门有一连灶土炕,用来做饭取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住房质量逐渐提高,有的住进了楼房。即便是自建的平房,一般也比较宽敞明亮通风。厅室布置整洁朴雅,四壁呈白色泛蓝,挂的壁毯,靠墙置床,被褥均展铺于床罩或毛毯之下,床上只摆设一对镂花方枕。室中央置长桌或圆桌,家具及陈设品多遮盖有钩花图案的装饰巾,门窗挂丝绒或绸类的落地式垂帘,并衬饰网眼针织品。地面多装饰民族图案。维吾尔族人喜欢在庭院中种植花卉、果树和葡萄,整个环境显得雅静、清新。
维吾尔族:禁忌
维吾尔族的饮食禁忌与伊斯兰教相同。他们忌用单手接送礼物;忌穿短裤、短小衣物外出;睡觉时禁头东脚西,禁四肢平伸仰卧。做客时洗手不可将湿手乱甩;不能在长者就座之前入坐;吃抓饭不要用手乱抓或抓了再放回去;吃剩残物不要乱扔;用餐时不要从餐布或主人面前跨过;不要当着主客的面吐痰、擤鼻涕等。
维吾尔族:宗教
伊斯兰教在维吾尔族中的传播、发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早在唐代即开始传入新疆,大约在15世纪,伊斯兰教最终取代其他各种信仰,而成为维吾尔族全民信仰的宗教。从此,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习俗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群众大多数人属于正统的逊尼派,只有一部分人信仰苏菲派教义,在新疆称为依禅派,此外还有少数人信仰什叶派教义。在宗教信仰活动上,各派一直保持着不同的宗教主张、仪式和特征。
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表现在信仰者的思想、行为都要严格以《古兰经》、《圣训》和其他宗教经典为准则。
3、和田的维吾尔读后感
和田的维吾尔读后感(一)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除了能歌善舞外,还有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呢!
维吾尔族的服饰,与汉族截然不同:男人们穿长袍,右边斜领,无扣,腰系长带,他们称为“袷袢”。女人们则多穿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的对襟背心,喜欢带绣花小帽,她们称之为“朵帕”她们还喜欢戴耳环,手脱项链等做装饰物,喜欢穿皮靴。
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崇尚礼节。他们对长者十分尊敬: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上座。维吾尔族待人平等,因为他们的礼节中也有规定的:亲友相见需握手问候,互相致礼问好,然后右臂抚胸,躬身后退几步。再问对方家属平安。如果你去了那,一定要注意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十分注重干净,并且方法也与汉族有些不同:洗脸要用水壶烧水,不用脸盆,喝茶吃饭前定要洗手,洗后的手必须双手紧握,挤出残留的水在擦。洗涤餐具,让其自行晾干不用擦拭。
维吾尔族姑娘美丽的叫人不敢正视。她们有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笑起来人像花儿一般美丽动人。那里的小伙热情俊朗。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但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十二木卡姆”是传世音乐之作,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保留的节目有刀郎舞,顶碗舞,大鼓舞等。如果你去那,一定要欣赏。
维吾尔族是五十六个民族中最灿烂的一颗星,那些饶有趣味的风俗还不止这些。如果你去那,一定会被他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所吸引!
和田的维吾尔读后感(二)
《和田的维吾尔》这篇课文首先讲了作者在和田的一次经历,用自己的自己的胆小反衬出维吾尔汉子豪气与乐观的性格,表达出作者的惊奇。在课文中段,作者详细介绍了维吾尔人的四个显着特点:一、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二、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三、维吾尔的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利用生动的比喻和准确的描述,说明了维吾尔人漂亮俊朗、浪漫风趣的特点。四、维吾尔人喜欢聚餐,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在课文的最后说出了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起到了首尾呼应、前后衔接的作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对维吾尔人豪放性格的敬佩和惊叹。
其实,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维吾尔族也不例外。他们的族人热爱土地,向往美好,大漠边缘的恶劣环境扼杀不了他们爱美的天性,艰苦的生活条件造就了他们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有了这样的性格与追求,相信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和田的维吾尔读后感(三)
今天学了一篇文章,名曰:《和田的维吾尔人》,是一篇难得让我感触很深的文章,也难得的让我为一句话而震撼。
“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哑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读到这句,我竟难得的震惊了,脑海中浮现出一副画面:
深邃的黑夜黑得太过纯粹,暴戾的沙尘暴把一切撕碎,可唯独奈何不了维吾尔人,他孤傲地坐在马车上,藐视众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气质散发出来,你沙尘暴又能把我如何?我忽然想到一句“欲与天公试比高”。
沙漠、风暴、歌声,构成了一个让我为维吾尔人勇气而感动的画面,在那段文字里,我竟拥有了与《祈求》一文同样的感觉,哪怕只有一丝,它们都是如此之豪迈。
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也令我吃惊,他们的食物竟是土中烤出。
“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人是离不开食物的,我对食物是怀有一丝崇高敬意的,而土地作为烘烤食物的存在,这是对于土地而言的一种敬意,而且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敬意,这令我吃惊。
维吾尔人是豪放的,他们从来都是自由自在的,()他们想唱歌想跳舞时,不论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想跳就跳,想唱就唱,而不像我们,在街边只要唱歌声大了一点都会被视为疯子,视为不正常。
我忽然对维吾尔人产生了一种向往,向往他们的豪气,向往他们的乐观,向往他们的自由自在,向往他们所散发出的浓浓的太阳味……
他们是在阳光下奔跑的生物,永远都是乐观坚强的,轻松自在的,活力四射的……
4、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
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一)
维吾尔族在农村一般自成村落,从事农业生产;并擅长经营园艺、瓜果、林木、饲养奶牛及羊。市区内的维吾尔族人多从事手工业的商业。手工业以制革、打铁、食品加工等为主;商业多经营毛皮肠衣、干鲜水果和民族用品。
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崇尚礼节。路遇尊长、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倾,并道"色俩目",以示问候。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准喝酒、抽烟;亲友相见必须握手问候,互相致礼和问好,然后右臂抚胸,躬身后退步,再问对方家属平安;妇女在问候之后,双手扶膝,躬身道别。
维吾尔族人的衣着,一般都比较讲究。老年男性喜欢穿右衽斜领无纽扣的“袷袢”(长上衣),腰系长带,足着“买斯”(软底鞋),外套“喀拉西”(套鞋);中青年男性喜穿小花或花格衬衣,西式长裤,外着西服或便服,喜穿皮鞋;妇女无论冬夏喜着裙装,西式上装配以长裙,足穿长筒袜和皮靴,头戴花帽或系纱巾,冬季则围以大方巾。现在城市居民多穿时装。城乡妇女均喜欢戴首饰,以耳环、手镯、戒指比较多见,也戴项链。年青姑娘有画眉的习惯,将两眉画连在一起。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辫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
维吾尔族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花帽品种繁多,维吾尔语音译为"朵帕",一般都用黑白丝线或彩色单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以绣花、挑花、绊金、绊银、串珠等方法,用手工缝织而成。
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二)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禁止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喧哗。吃饭时不能随便拨弄盘中食,不能随便到锅灶前面,不能剩饭;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禁忌东张西望或立起。在衣着方面,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最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时要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底朝人。亲友相见要握手互道问候。然后双手摸须,躬身后退一步,右臂抚胸;妇女在问候之后要双手扶膝躬身道别。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双手、忌用单手。
维吾尔族人禁吃猪肉、驴肉、食肉动物,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和自亡的、非伊斯兰教徒宰杀的牲畜。只吃穆斯林(伊斯兰教徒)宰杀的牛、羊、骆驼、马肉入鸡、鸭、鱼肉。平时以白面、大米为日常主食。饮食花样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主要有抓饭、拉面、肉粥、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曲曲(形似小饺)、烤羊肉、牛羊肉汤及大小厚薄不同形状的烤馕。蔬菜主要有皮芽子(洋葱)、卡马古尔(蔓菁)、胡萝卜、辣椒、豇豆、西红柿等。调味除盐醋外,喜用极椒、孜然(安息茴香)。早饭一般喝茶吃馕,不多炒菜;午、晚两餐常吃抓饭、包子、拌面、汤面、有时吃手抓羊肉。在吃抓饭和手抓羊肉前都要净手,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抓食。有时还吃“阿勒瓦”(一种用糖和面做的糊糊)。维吾尔族人民都喜欢喝茯茶和奶茶。
维吾尔族的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干旱地区建筑特点。多以土坯砖为建筑材料,少用甚至完全不用木料,房顶多穹窿顶或平顶,墙壁较厚,拱形门窗,窗口少而且小,天窗较大,用来采光。屋内砌土坑,供起居坐卧,又有火墙、炉灶,以取暖、做饭。住房多成方形院落,屋内多装饰民族图案。大门忌向西开,房前屋后种植果树、花木。屋前搭葡萄架,成一凉棚。有些住房还有较宽的前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