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10大误区剖析_高考志愿填报四大误区三大建议

1、高考志愿填报10大误区剖析

高考志愿填报10大误区剖析

1、盲目攀比、从众选报过高。

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有的是由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估测不准,选报了力所不及的志愿。

如一位普通中学的理科考生,仅凭一次摸底成绩考了570分,就贸然在第一志愿填上了北京大学。而他的高考实际却只有540分左右,结果落榜了。

2、将志愿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选报过专。

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2倍、3倍甚至十几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而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填报甚至无人填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一些考生和家长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社会需求缺乏了解外,主要是受人为的、传统的、世俗思想的影响,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有的考生出于对未来职业的考虑,在选择专业时只考虑所谓的“热门”专业。为避免失误,如果考生一定要选择“热门”专业的,一定要选报“热门”不忽视“冷门”,冷热结合,同时要量力而行,如果成绩不太突出,为安稳起见最好在专业上避“热”就“冷”,转而在学校上选“优”。

3、高分考生一定能录取到好学校。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按理说,都应该被录取到好学校、好专业。但事实却不尽然。竞争一般是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的,各省的前几名、几十名被录取到好学校一般都不会成问题,但若是前一二百名就难保证了。原因主要在于志愿选报不当,考生填志愿时,主观臆断,盲目认为自己是学校第一名报某某校肯定没问题,甚至固执地只报一个专业,又不肯服从到其他学校及专业就读,一旦失误就很可能名落孙山。

4、单纯以收费标准高低判断专业的好坏。

有人以为,收费高的专业一定“走俏”,收费低的不行。其实这样看问题是很不可靠的。有些专业是国家大量需要,大有发展前景的,为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报考,收费标准相对低一些,同时奖、助学金额也较高。(励志名言  )有些院校和专业收费相对较高,但并不说明该院校、专业就比其他专业一定好些。考生应看哪些院校和专业最适合自己。

5、信心不足,怕高就低。

与盲目攀比相反,另一种情况是信心不足,只求稳妥保险,怕高就低,往往造成高分低就,这种事情往往发生在平时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的考生中。其实,完全没有自我低就的必要。成绩好的学生要勇于报考重点大学,第一志愿可选择正常情况下能够得上的目标学校,把保险和稳妥留给第二志愿。

6、拥有了资料就可以填好志愿。

在考试结束后成绩公布之前填报志愿,考生若拥有标准答案,就可较好地估算出成绩。也可以清楚大概的位次。要是考生拥有关于高校介绍专业设置情况的资料,就会使选择更有针对性。

如果拥有本省(市、自治区)往年高校的投档及录取情况,在选择学校时可以排好先后的顺序,对于第一志愿的确会有较好的帮助。但过去的资料只能作为参考,大概确定一下该校在考生心目中的位置即可。

7、对学校专业不了解,或望“名”生义,或心存偏见。

一是填报志愿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着“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设这些艰苦专业,其实这些学校也有其他专业;二是心存偏见,将师范、农业等划分为艰苦专业,认为就业出路不佳,其实这些学校和专业的就业率也很高;三是对一些省外学校不了解,有的学校只因为不在直辖市或者省城,考生就不愿填报。

8、“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

所谓“热门”专业,就是很多人争着报考的专业,计划招生数与报考人数之间比例非常悬殊,其结果是录取分水涨船高。首先,“热门”专业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推移,今日的“热门”,明后年也许就不那么热,或者变成了“冷门”。其次,“热门”不能与好等同。其三,不少人把好就业看成是好专业,炒成“热门”,这不恰当。就业的难易取决于市场需求,取决于供需比例,而市场需求也是变化的,也许报考当年某专业毕业生就业很容易,待四年过后毕业时,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就变得疲软。所以选择专业志愿时不要被“冷”、“热”所左右,主要应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实力出发。

9、填“服从分配”会吃亏。

“是否服从分配”一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报各志愿学校都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院校;二是当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这项规定,显然扩大了考生本人被录取的机会。因为规定填报的几个院校和专业,都是有限的,如填了“同意服从分配”,就会增加上百个院校和专业录取的机会,绝不会吃亏。

10、过分依赖长辈,甚至由父母包办。

考生的家长、老师,凭着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理解,对考生选择志愿时正确加以帮助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万事不可过头。如果忽视考生的主体作用,由长辈大包大揽,强制学生做出某种选择,那就难免出现偏颇,甚至引发令人痛悔一生的后果。

2、高考志愿填报四大误区三大建议

高考志愿填报四大误区三大建议

误区一:家长越俎代庖

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家长既要引导,更要尊重子女的意见。人们常说,高考考的是学生,填报志愿考的是家长。家长作为过来人,比较成熟,考虑因素多而全。学生年纪轻,阅历少,单纯,考虑问题较单一,但时机感强,有激情和热情。有的家庭,在填报高考志愿上,有过长期酝酿、磨合的家长与子女意见比较容易一致,因而填报志愿难度不大,甚至是零难度。但当家长与子女意见不统一时,家长则要充分尊重子女的意见。道理很简单,书是子女去读,而不是家长去读,家长不要把意见强加给子女,或者说子女为了满足家长的心愿,勉强去读了,结果读起来缺乏热情和激情,有的甚至读到了大三,最后还是退学复读,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误区二:把平行志愿当成“平等志愿”

今年通过推行平行志愿,我省考生录取时可在同一批次中填报5个志愿,相比往年,每批次考生可多获得4次录取机会,但有的考生与家长没有意识到填报平行志愿的技巧,误把平行志愿当成了“平等志愿”。

平行志愿不是“平等志愿”,考生与家长在填报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同一批次的平行志愿填报,一定要拉开梯度,不要搞“平等”。平行志愿本来是为了让考生增大录取的可能性,但如果每个志愿的填报都差不多,就大大降低了录取机会。

因此,建议家长与考生一定要认真研究省招考院专门制作的《云南省2009年高考平行志愿解读》光盘,仔细了解平行志愿的政策、录取程序、优缺点、填报注意事项等,使填报平行志愿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加被录取的几率。

误区三:奔热门

有些家长与考生坚持就业至上的原则,认为热门的专业将来才好就业,一味地去奔热门专业。实际上,所谓的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都是相对的,它是各个行业因经济发展需要而对人才需求不同,这种需求的差别,体现到高等学校招生中,就出现了所谓的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

其实,“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专业本身更没有好坏之分。现在的热门专业,再过几年未必还是“热门”,而现在的冷门专业,也不一定永远是“冷门”,它们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像前几年法学、金融等专业很热,后来因为就业不理想就不再热了。(励志名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热门专业并不是需求量大的专业。一些专业性强的专业,其就业面相对较窄,招生并不多,但因为它是社会急需人才,就业率高,也算得上是热门专业。

误区四:只盯发达地区高校

有些考生与家长只盯大城市的高校,一定要去读发达地区的高校。不容置否,沿海或发达城市的经济、文化等方面比较发达,有较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求学的理想场所,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待遇也较优于其他城市,但同时这些城市的高校录取分数相对偏高。

相比发达地区的高校,报考条件艰苦地区的高校,被录取的可能性更大。另外,本地高校离家近,招生计划多,报考本地院校被录取的几率也较大。

总之,考生与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对地域因素有清晰的认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填报志愿更像是一场“心理战”,针对填报志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状况,建议家长和考生要避免以下现象:

1、盲目心理:切忌随大流,和自己伙伴,男女朋友等关系好的同学报一个学校。更不要觉得自己成绩好就可以乱报学校,乱选专业。现在有不少家长,不顾一切要把自己的孩子往外送,送不到国外也要送到香港台湾。实际上,出国也是有利有弊的,如果盲目地轻信了某些不良机构,到时候读个n流学校,不仅耽误了孩子,更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服从心理:有些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把一切都交给了父母,结果在父母的一手包办下,选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或高校。甚至有的父母喜欢把子女留在自己的身边,在填志愿的时候仅仅考虑本地学校,在选择上狭窄了很多。对此,考生需要聆听并尊重父母的意见,但切忌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给父母操心,自己应该比父母更关心所选的学校及专业,仔细评估各方面,如前景好不好、兴趣强不强等等。高中生多数已经成人,也有自己的主见,家长要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空间去思考,支持孩子的选择。孩子虽然永远只是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顾,但是孩子也需要培养自己独立的能力。

3、碰运气心理: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填报志愿时可上可下,就更加考验了考生与家长的评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可全凭运气。现在高考录取比率虽然很高,但是依然有竞争的存在,如果考生有其他方面的特长或自己把握很大等,可以考虑填高些,但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把赌注全部都押在自己的运气上。

3、高考志愿填报须从10方面了解高校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须从10方面了解高校专业

进入高校能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快乐的,步入社会能够学有所用是幸运的,尤其是将来能从事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业更是幸福的。所以,高三父母也要多方了解高校专业问题,为孩子选择专业当好参谋。

1.专业区别。弄懂专业的真正含义很重要,包括专业开设的课程、特殊要求以及从事的职业等,父母与考生切不可盲目地望文生义。尤其是一些名称相近的专业,更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考生尽可能选报院校的传统或主打专业,慎重选择派生专业和新设专业,在了解其内涵的同时还要了解专业开设的历史和背景。

2.重点专业。重点专业指此专业是全国、本省市同类专业中的排头兵,或一个院校中的领军专业,代表一个专业的实力和地位。并非重点院校的专业都是重点专业,也并不是非重点院校的专业都是普通专业。相反,一些普通院校的重点专业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所以,考生和父母在选择专业时,在分数不够重点院校的情况下,报考普通院校的重点专业是明智的选择。

3.横向比较。父母和考生明确自己选择志愿的方向后,要做两个方面的专业比较。一是同类性质院校比较,衡量选择拟报考专业的院校实力;二是不同类性质院校但有同类专业的比较,衡量选择不同院校的专业实力。此外,相同名称的专业在不同类院校中培养的方向和侧重点也有不同,父母和考生还要注意这方面内容。

4.冷热处理。人们根据现实的就业难易、就业收入和工作环境等情况,把专业分为“冷专业”和“热专业”。其实“冷”与“热”都是相对某一时期的社会热点、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式而言的,专业本身并无“温度”。父母和考生不要过分追求“热专业”,忽视“冷专业”。“热”极必反,“冷”极必“热”。所以,考生和父母在选择专业时要有长远目标,结合自身兴趣和爱好,避免时过境迁而供大于求。

5.限制条件。一些专业有自己独特的限制条件,如语种、身高、形象、性格、性别以及单科成绩等。父母切不可不顾孩子的实际和未来工作的现实,而一厢情愿地选择,否则容易在录取和就业时吃亏。有的高校部分专业在招生计划或招生简章中已经有提示哪类人员不能报考,这就要求父母要认真阅读招生简章,了解招生院校报考要求,结合考生具体情况,科学报考。

6.专业服从。如果填报服从调剂,能增加录取机会。填报专业志愿时,是否服从调剂要因人而异。填报专业时既不可为了上某所院校而一味服从,结果使自己进入极不喜欢甚至直接影响未来就业的专业;亦不可一味不服从,过分挑剔专业,因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丧失录取机会。所以,对“专业服从”一栏,考生和父母要认真对待。

7.体检结果。每年填报高考志愿之前都有一次高招体检,体检结果出来后,北京市体检中心会对考生填报志愿提出建议。父母要根据孩子的体检结果和建议选报志愿,避开那些限报的学校和专业。而有些家长想更改或隐瞒体检结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入学之后不但还有一次严格的复检,更主要的是会给孩子的学习、就业和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8.相关科目。高中各基础学科的成绩和考生的偏爱程度可作为选择专业最基础的依据之一。各院校录取考生时,在考生总分达到学校要求的情况下,还会考虑相关科目成绩。有的院校或专业有明确的要求,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要考虑自己相关学科平时成绩是否能达到所报专业的要求。

9.就业领域。报考志愿的专业和将来从事的行业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专业就是未来的行业,专业是决定将来工作岗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一些专业名称的术语色彩较浓,很多父母和考生不甚了解其含义及将来的就业领域,稀里糊涂地就填报了,等到入校学习后或就业时才明白,那时悔之晚矣。所以,父母要清醒地认识到志愿专业将来所面临的就业难易、工作条件、待遇水平、区域环境等。

10.专业类别。专业类别很多,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明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先从大类入手选择,可很好地降低填报的难度和缩小选择的范围。因为不同的类别专业,对未来的深造程度、学习深度、就业方向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4、填报高考志愿避开五个误区

填报高考志愿避开五个误区

正值高考志愿填报阶段。天津市部分知名中学的专家名师汇集多年指导高考志愿填报的经验,为广大考生及家长解读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指导大家避开填报中容易出现的几大误区。

一、平行志愿要有梯度:

1.平行志愿间要有梯度。平行志愿的第一志愿,是完全平行并有严格顺序的。考生要把握的宗旨是——什么分数填报什么层次的学校:a志愿最好填一所可以冲一冲的学校,b志愿可以填考生自己理想的“对口”院校,c志愿则应根据层次,填一所“保守”的院校,d志愿则填“保底”学校。这样,即使a、b、c学校都不能去,至少还能进d学校,平行志愿间要有梯度,呈“降幂状”,而且必须要有一所学校保底,才能确保命中一个。另外,同一层次的学校不宜一起报,这样容易一起落榜。

2.实行平行志愿后,“专业志愿不服从”一定要慎填。因为高校生源分数集中、密度大,高校在专业的安排较过去难度增加了,所以考生一定要谨慎决定“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3.热门专业的分数一定会比较高,有可能几个志愿都进不了。还有一种情况是你进了a学校的投档线,分数却没到你一心想要读的这个专业,因为你的专业不服从,最终退档。平行志愿只实行一轮投档,这时你只能去征求志愿。而征求志愿里,一般一些热门专业基本上也都已经招满了。所以考生在选择专业志愿是否服从时,千万要慎重,不要轻易选“不服从”。这样就能利用好平行志愿,增加录取机会。

二、不要硬挤“独木桥”:

天津一中高级教师柴福花: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考生填报志愿要充分考虑个人的综合实力、招生学校、专业及毕业后就业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要盲目追求热门学校及专业。考生一定要尽量避免不留余地填报“京津沪热门学校和热门专业”的情况,同时要放宽填报专业的选择面,不要争走热门专业的“独木桥”。

三、莫入“兴趣至上”误区:

新华中学副校长张鸿林:中学生的兴趣往往是表层的,容易变化的,只能反映这一时段的心理状态。而此种心理状态会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成人后90%以上是业余爱好。许多人陷入“兴趣至上”的误区,兴趣和能力是否成正比,如果不一致,学起来更吃力。比如学习机算计专业,虽然兴趣浓厚,但如果数学能力不强的话,要编出好软件也很困难;(励志名言  )物理能力不强的学习电子科学专业也比较困难。因此在选大学专业时,兴趣至上的观念很危险。有些兴趣只能作为业余爱好,选择专业就要慎重。有兴趣的方面也只能作为参考,而最终的目标值还是社会职业需求和将来的择业前景。

四、充分考虑社会需求:

高考志愿指导专家陈元修:填报志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对学校及专业的选择在四年后是与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市场定专业,专业定就业。在填报志愿的同时也是在预期地选择未来,而职业的选择将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未来发展。家长要充分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毕竟是孩子去上大学。在面临选择“满意学校的非满意专业”和“非满意学校的满意专业”时,考生应予以慎重考虑,同时要认真考虑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

考生选择什么样的大学、什么样的专业,应以社会需求和职业市场为准绳。如何科学性、客观性地选择学校及专业,是由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产业结构、职业市场供需关系、学校教育质量及独特的校园文化、学生心理素质、考生在全市高考中大排名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考生应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包括市招办公布的招生计划和政策、区县招办提供的信息、市(区)模拟考试情况、历年高考统计资料、各大学的学校概况(招生信息和专业设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预测等,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再确定目标。

五、不应依赖调换专业:

南开中学教务处副主任王文昌:由于考生的自身情况不同,因此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也不同。于是便出现了“高分有高分的难处,低分有低分的苦恼”的现象。其实考生和家长喜欢名牌大学、热门专业无可非议,属于正常的心理需求或家庭需求。但在填报志愿时应全面搜集意向大学和意向专业的各类信息,做到知己知彼。其实大学录取时是志愿优先,因此报好第一个专业至关重要,尤其在报考有专业级差的学校时,填报第一专业更要慎重,否则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另外,一旦面临名牌大学的诱惑时,不要过分寄托于上大学后换专业。大学的专业相对来说是比较刚性的结构,调换专业除了可能会使学生出现不适外,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在大学成绩同年级排名前10至前15位的学生才有资格在全校范围内提出换专业。另外该专业能否换成,还要看学校的安排,因为各专业也有名额限制。与其入学后再转系转专业,不如现在就找准信息,填好高考志愿更重要。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