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特别努力,才能过上理想人生_如果你没有特别幸运,那请你特别努力

1、你要特别努力,才能过上理想人生

你要特别努力,才能过上理想人生

文/乌金

导演李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不只是坐着等待,好运就会从天而降。就算命中注定,也要自己去把它找出来。 "

看到这句话,我忽然想起李安在6年的家庭煮夫生活里,并没有浪费一点一滴的时间。他一边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一边看书看片写剧本,为日后成为国际一线导演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生活。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的人坐以待毙,有的人卧薪尝胆,有的人相信宿命,有的人改变命运。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所以说,你选择今天怎么过,几乎就决定了你未来的生活。

1

前一段时间,有一条新闻特别励志:杭州外卖小哥登顶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在节目现场,董卿说: " 祝贺你!你不仅战胜了所有对手,你更战胜了你自己,更战胜了生活!你是一位生活的强者! "

他中专毕业以后就开始外出打工,做过餐厅服务员,也做过市场销售。有一年,他被电视剧《侠客行》里的一首诗所打动。此后,就把大量业余时间用来背诵诗歌,就连送外卖的间隙里也没有忘记背诗。每天一首,雷打不动。

他在夺冠以后十分感慨: " 我当时读诗、背诗,纯粹是出于对诗词的热爱。我真的没有想到,13年前读诗背诗,能让我今天站在央视的舞台上。 " 虽然他为感到登顶央视有些意外,但是谁都知道这绝非偶然,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身处最普通的岗位,做着最普通的工作,但是只要踏实地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生活就会不断给予他奖励,甚至是惊喜。

外卖小哥的故事,让我想起另一个普通人的奋斗经历。北师大的一名90后保安,每天除了工作,还要花上十几个小时用来复习。最后,他成功脱下保安制服,成为北师大的一名研究生。

2

你会发现,这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更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成功模式。但是无论最后通过什么方式成功,最开始都必须站在行动的起点上,最后才有可能走向自己一直渴望的梦想。

吴京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 我走过很多的路,换过很多的方向,不敢说有什么成就,到今天我觉得唯一能够让我拿出来炫耀的,可能就是我不害怕从头开始。 "

吴京6岁开始习武,15岁投身专业训练,17岁拿了全国冠军。这一切,让吴京看起来仿佛是一颗即将冉冉升起的功夫巨星,但是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他6岁摔断鼻子,8岁跌破脑袋,14岁险些瘫痪,全身上下缝过100针,就连婚礼都是拄着拐杖去的。后来,拍摄《太极宗师》时打断了手指,拍摄《小李飞刀》时又炸伤了右眼。

吴京如此拼命,可事业依然不见起色,直到去年那部炸裂影坛的《战狼2》横空出世,他才真正确立了功夫巨星的地位。观众们也终于明白,《战狼2》之所以如此震撼,是因为那4077个镜头里每一帧都滴着他的血。

3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一个今天做出一点成绩的人,都经历过隐忍和磨难、痛苦和纠结、怀疑和彷徨。

我记得有一次,李嘉诚曾经被记者问过一个问题: " 您的企业在选拔使用年轻人的时候,什么样的人您不敢用? " 李嘉诚回答说: " 不脚踏实地的人,是一定要当心的。 "

我忽然想起《杜拉拉升职记》里的主角杜拉拉。她没有好的教育,没有好的后台,但是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最后一点一点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助理成为一名专业的人力总监。仔细算下来,她走到这个位置前前后后一共花了8年时间。正是因为她拥有了李嘉诚所说的脚踏实地,最终才获得了职场的肯定和认同。

生活浮浮沉沉,我们没有办法预知遥远的未来,自然也就无法确定下一个十年自己的样子。但是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握今天的生活,也可以安排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要怎么度过。

甚至一个偶然的决定,就会影响你未来的人生。你要相信,今天你选择怎样度过,它就决定着你未来的生活。希望认真拼搏过的我们,都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2、如果你没有特别幸运,那请你特别努力

如果你没有特别幸运,那请你特别努力

这城市总是风很大,孤独的人晚回家,外面不像你想的那么好,风雨都要直接挡。愿每个独自走夜路的你,都足够坚强。

在你静下心看书的时候,总有一些话把你吸引你了,你的情绪会受牵动。它让你想起曾经烦心的事情,那时候你找不到答案。可那段话让你找到了答案,就在那一瞬间。那时候分享这段话给朋友,他说:这首诗是扎心了,还是戳心了,还是闹心了,我说是戳心了。

想起开学刚来这里的,拖着两个像心情一样沉重的行李箱。这是我第一次真的离开家,一个人在异地。那天,爸妈一起来了,还记得,六饭挤满了人。我爸妈找了一个人比较少的排队,而我却找了一个人最多的排队。

爸妈吃完了,我才慢吞吞地端着面走过去。他们一定不知道我排那么长的队不是因为我喜欢吃面,而是我想时间慢点再慢点走。跟他们一起到学校门口,转身离开的那一刻,真的很扎心。

那时候我明白:行李尚未收拾,未来也不成样。没有人敌得过时间的,再深刻的人事情故都有被淡忘的一日。转身离开,继续微笑,去经历你所期待的大学生活,去经历你所恐惧的未来。

如今一年过去了,而我也不是当初刚踏进校门的那个女孩。这一年,有太多太多的不足。我还是会忙到十一点多回宿舍,吹着珠海的风,明明不是特别的冷,而自己却瑟瑟发抖。还是会很想家,故事层层叠叠,回忆周而复始。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熬不过去了,把自己的活的一团乱。有段时间特别糟糕,那时候除了上课、宿舍、就是图书馆,每天都会去图书馆复习要考试的科目。

看着满满的笔记,把该背的题该背的文字都背了一次,本以为会通过考试。可当出成绩单的时候,意外地挂了。明明是很努力很努力想得到的东西,为什么会这样?有时候觉得命运好像在故意捉弄我,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

每天除了上课就是看电影看综艺看电视剧,很意外看到一档综艺里面有一段话我至今还记得,是刘可乐说:“我承认我可能所有的努力,就只是完成了平凡的生活,但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意外所在吧”。

听到这段话,我烦躁的心竟然突然地安静了下来。我知道,我可能以后还是会挂,以后还是会忙到生活一团糟,以后更孤独的路还是一个人走。但我好像不害怕了,是真的不害怕了。

无法说出那段文字给了我多大的力量,可我就是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那些我们以为熬不过的坎,只要我们再坚持下,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过去了。每个人的一生,即便没有行走高原大漠,但内心一定要海阔天空。

不要辜负了自己受过的苦难,这样善良又努力的你,一定会得到曾梦寐以求的所有美好。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了。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去了。

3、你想要的,努力才能给你

你想要的,努力才能给你

文/素手纤云

上周一,我们单位传来了一件喜事。

法制科一位九零后的小同事接到了省检察院的面试通知,其实不止这个:3月底他的研究生考试通过;4月份公务员笔试成绩通过,5月又以面试第一的好成绩通过,机关里一片哗然,我却并不惊讶。

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

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尼采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

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

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

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

看《欢乐颂》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

高冷孤独的安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

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安迪已是公司的cfo了,大boss级别,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

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

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

身边经常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

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

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的生活态度。

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

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

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

她的英语不好,这个新上司满嘴u.s.english,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羞辱?

两个人很不愉快。

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

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

她说:这个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

人为什么要努力?

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

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有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还是很拼。比如剧中的安迪,她光环笼罩,商场大鳄是她的男闺蜜,不离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护,视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带风,职场攻势凌历,优秀得让身边人仰视。

这样优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她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让未来的自己比过去更好一些。

现实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人生成败。有一句鸡汤:不要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其实,岁月只能给你风尘满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

 

4、我还要拼了命地努力,才能换来一个普通的人生

我还要拼了命地努力,才能换来一个普通的人生

文/陈大力

我今天要讲的,是一个关于公平的故事。

就像很多人回首往昔,都不知道为何会与某人结下友谊一样,我也有一个曾经觉得“这人跟我八竿子打不着”的朋友。

(一)

高一文理分班的那阵子,林来到我们班。

林是难得的美人。而我看见林的第一眼,便看见她眼里的不羁。那是一湾清浅的湖,又好似曾掀起过巨浪。

从闲言碎语中得知,林在初中时就是年级上出名的“坏女孩”——我当时给的一个狭隘又可笑的称呼;混迹在一帮子让老师头疼的男生中,翘课,喝酒,早恋,疯狂的事做了不少,怎会有心学习。

而初中的我是一个颇受老师喜爱的模范生。在许多人叛逆狂乱的年纪,我的生活里依然是课堂、试卷与书本,从不受扰。对我来说,顺理成章地考上高中的尖子班是必然结局。

林和我一个初中。以林中考的那点分数进入我们高中,其家底之丰厚不言而喻。

年少的我有一个心结,那便是惧怕活得放肆的人,因自己的日子太过苍白。无故事可讲的我,怕被这些过得声色十足的生活家取笑了去。

高一第一次月考后,因为成绩名列前茅,我和其他几个同学的名字、分数、照片被印在了教学楼走廊的公告栏内,以醒目的红色背景衬托。

你知道的,学校总能以某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拿到你最丑的照片,旁边标注出你的荣誉,细心地为你张贴在最显眼处,供人“瞻仰”。

那是11月份的周一,空气清冽。早操结束后,大家纷纷向教学楼涌去。几个人高马大的男生挤在一起饶有兴趣地参观平时无人光顾的公告栏——大概是逃了早操,在四处闲逛时有所发现。

他们似乎是在前几名的女生里看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群人放肆地笑起来。林跟那群男生关系很好。同样翘了早操,从小卖部懒洋洋回来的她走近那群男生。

“笑什么啊你们?”

一个男生解释道:“你看,第三名是罗生!”

“罗生?!你在逗我?”

“哈哈,不敢相信吧。我已经把她的照片拍下来了,回去就给罗生看,这小子要是知道自己和一个死胖子重名还他妈不得气死啊!”

这句话后,一群男生笑得更夸张了。大概他们并不觉得事件本身有多好笑,只是在林这样出众的女生面前,难免希望做点什么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林拨开人群,站在公告栏前。身后的男生闹嚷着用手机互相传照片,林却突然发了火。

“把手机给我。”

她对之前回答她问题的男生说道。语气平静,却冷得令人胆颤。

然后,她接过手机,删掉了那张照片。

“人家成绩好也碍着你们了?真他妈无聊。”说完离开了。

那个罗生就是我。

当时没有文理分科,林还在普通班。这个故事是我一个偶然经过的朋友告诉我的。

我初见她时,就已认得她。她也认得我,只是不开口。

我和林能成为朋友,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我们被随机分到了一个长期的学习小组,因为我“是个讨人喜欢的有灵气的胖子”(她很久以后给我的理由),我们成了长期同桌。不时拌拌嘴,讲点段子。

第二点则是,我们班的大多数人情窦撬都撬不开,但我属于开得有点过度,时常小女生心思乱飞。我跟林偶尔讨论“坎坷情路”,在乏味的学习生活中,算是有趣。

漫长时间啊,我向林展示尽了年少的盲目和无知。

(二)

作为一个体重和成绩一样稳居班级前三的胖子,十六岁的我不去担心自己的身材,倒是每日幻想着所谓“爱情奇遇”。

对此,林常嘲讽我:少女心兮,不可欺兮。

我有段时间跟一个学长发短信发得勤,渐渐地就跟林聊起他。

我一本正经地与林谈论他的体贴、关心和彬彬有礼,什么下雨了会提醒我带伞啦,在我感冒时催促我吃药啦,在晚自习打来电话,含义不明地说一句“没什么特别的事,就是想听听你的声音啦”,让我不得安宁。

我心里明白——我所描述的、他给的关心,如果有三次,那也是从三十次冷漠里拎出来的啊。我知趣得很,从不向林说他的名字。

林说,她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她在自习课上悄悄把耳机塞给我,里面放着afinefrenzy的almostlover——这首歌有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未及恋人。

我们有段时间每节自习课都听这首歌,直到林的手机被班主任缴了上去。

年少的我每每听得几欲落泪,试图将虚无的感情强加给我那平庸无奇的十六岁。我才高二啊,是那种能偷看到喜欢的人一眼就开心得快飞起来的年纪,对于爱情我一无所知,对于自己,——我同样一无所知。

我当时愚蠢地认为,我和林拥有着相同的心事。

这种想法让我有一种可耻的、隐秘的骄傲:看哪,林,我多少还是有某件东西和你一样吧。

这样的骄傲不久后就破碎了。

那是上午一个课间,林的那个瘦瘦高高的好看的学长气势汹汹地来到我们班,在门口大声呼唤林的名字。林当时坐在教室中间,装作没听见。

学长径直走到林的座位旁,把一个精致的项链盒重重放在林低头应付的习题册上,继而似是被迟来的羞涩击中了,轻声说了一句,给你的,不许不要。

全班哑然。

从学长走后一直到中午放学,林根本没动过项链盒。那天的午休时间我睡不着,趴在桌上,瞥见林打开了项链盒,对着那条羽毛状的项链笑了起来。

我一直记得那个笑容。

那个笑容并不强烈,并无惊喜之意。而是洋溢着一种掌控感,一种完全的、无需置疑的胜利。

——我看着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林的那个学长正是我口中的“学长”,我知道他的一切,而因为他的手机号是我找别人帮我要的,所以他只知我的名字,不曾见过我,甚至不知我和林是同桌。

回头一想,我的“感情”除了一厢情愿,还剩什么?林才是有着真真切切的困惑,真真切切的欢欣、犹疑、悲伤。我天真地以为我和林有着同样的,属于十六七岁人儿的,轻飘飘又美妙的烦忧。

我以为自己拥有的,不过是一次精神胜利。

所以,不要一再跟我强调“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我他妈早就体会到了。

(三)

转眼,就高三了。

其实林自从进了我们班后,学习起来算是踏实,分数在班级上游。她神奇的地方在于,既可以与年级上的不良人物保持往来,没事儿违点纪,又可以在面对书本与习题的瞬间收起心,晚自习老老实实刷题,周末了跟她的酒肉朋友天南地北晃荡,饭桌上觥筹交错,畅聊人生。

但这样的日子,她上高三过后也不再过了。连吃饭都同我一起,日子多寡淡,我是知道的。

经过了灰头土脸的几个月,命运似乎决定要“公平”一次了。

高考前林刻苦地学习了,作为她长达半年的同桌,我太清楚。但她失常发挥,只能去省内一个普通的二本。

相反,考前几个月心气浮躁,频频被老师叫去训话的我却发挥得相当好,顺利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校。

北京是林向往的城市。小小年纪的林在物质上就做了胜者,她喜欢散发着欲望的城市。

关于物质——她不担心拥有不了它们,它们于她而言,似是与生俱来。

记得还在高一的时候,我陪她逛商场,她带我走进一家奢侈品店。她拿着好几个包挑选,问我哪个好看。我当时比较不出来啊,我说都挺好的。

林突然说,其实我也不用选,…买多少都行。

我冲她笑。

上大学后没多久,一个我们俩都迷恋多年的明星来北京开演唱会,我咬牙买了门票。

我在朋友圈发门票的图,她留言道,我好羡慕你啊。

——这句羡慕却让我觉得颇不是滋味。

(四)

我觉得书里说得很对,有钱并不能改变一个人,反而是没钱会改变一个人。

上大学过后,林回归到她初中那种寻欢作乐的日子。她很快找到男朋友,然后分开,再找。

她偶尔打电话来问我的八卦,我便向她倒苦水:“你们那边哪个男生喜欢胖子,倒是把他介绍给我啊!”

说罢,两人一起放声大笑。

我没有向她讲起,我过得一直很累。我打零工、做家教,缩衣节食,为的不过是多一点零用钱,弄一身像样的行头,毕竟与人打交道不能太过寒酸。

高中时一身校服穿上一个星期、从不介意外表的自己,一定不曾料想过几年后的罗生会是这样的。

接到父母责问的来电,我讲不出话来。我早不知何时自己开始了这样辛苦的追逐,亦不知它何时是个头。

我不怪父母,他们每一分钱都来得不易,如此待我,已是溺爱。

我只恨自己,恨自己为什么不是林?

花光几乎所有的零花钱去看演唱会的那个月,我生活拮据到每天吃泡面度日。我那时常常沮丧地想,我不是属于这里的,林才是属于这里的,林才是该去看演唱会的那个人,林才是可以享用北京的那个人。

大三的时候,我跟一个朋友走在校外的马路边,讲起林的事。彼时是四月的黄昏,天气极好。马路上三两成群的初中生,笑容灿烂得有被太阳灼伤的危险。晚风轻得像一个不能被说出的秘密。柏油马路被镀上金色,沉默而温柔。

眼前的世界如此美丽啊,我嘴里的却是它的偏袒与恶意。

我讲了林和我的许多事情,讲到我是怎样看着她被众男生簇拥,又片叶不沾身地离开;讲到她背着gucci包,陪我在街边吃冒菜;讲到新加坡的毕业旅行里,我的不懂事和她惊人的成熟。

讲到大学后的事情,不知怎的,我难过起来。当时路过的一家音响店正好在放creep i wish i was special,you are so fucking special.

就歌词来讲,我断章取义了。但我还是很不争气地哭起来。

那个朋友给了我一个适时的拥抱。

(五)

我为什么哭呢,不是因为落差——这么多年,我早就习惯了。

是因为自己的懦弱。

一直以来,我竟从来不愿接受我和林本是两个世界的人这一事实。我面对她难以击败的完美,控制好自己的分寸,表现漠然,全力抵挡。

我竟从来,从来没有直面过这个问题。

我拼命读书,拿高分,争取学生时代的分数胜利;看她在任何一个集体里像太阳一样发光,装作毫不在意;进大学后我忙着挣外快,或是为了奖学金苦读,她则是在社交网络上晒自己在世界各地游玩的照片,冲浪,登山,沿海公路上开越野,笑靥如花。

我一无所有,只能用学习抵挡林那个花花绿绿的世界。我当然失败了。

我终于知道那个花花绿绿的世界是如此美好,真实,合理。

它不属于你,亦不属于更多的人。

——谁告诉你生活是公平的,或者将要变得公平了?

(六)

我再次遇见林,是在家乡的超市里。那是春节前夕,我拿到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名额,那个在我突然哭起来时拥抱我的朋友成了我的男朋友,陪在我身旁。

林挺着个大肚子,和我相遇了。

我有多惊讶自是不用说了。

叙旧过后,讲起近况,她说,本来退了那个二本学校,去加拿大念本科,谁能想到那么无聊,读了大一就又退学了,回来了,现在准备做全职太太。

幸福啊你。我是发自内心地这样说。

她笑笑,突然说了一句,你知道吗,我从高中就开始羡慕你特能读书,哎,我就不是那块料,不及你啊。

我也笑。不知说什么好。

我想林是明白的,她根本不必介意自己不会读书,财富、美貌、爱情,她已然拥有。

她也明白,我读上几年研究生,不外乎是,抱着高学历出来找工作,在帝都租房子,生活拮据而疲惫,办个简单的婚礼,东拼西凑地为新房付巨额首付,为工作每日奔波,从此成为地铁站里,万千个神情直接而漠然的人中的一个。

但我对此早已释然。微笑同林道了别。

我很久以前在网站上看过一段话。内容快忘了,大概意思是一个家境优渥,父母在国外高薪工作的十八岁中国姑娘面临了人生难题,那就是她应该直接去哈佛读书还是去非洲做几年志愿者,两者都供她选择。

那段话接着说,绝大多数十八岁的中国学生关心的还是高考,头破血流地挤一本的大门,学校不好、专业不吃香便惶惶恐恐,不少人咬牙复读,为的,不过是以后找个好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而这一切的努力,都被这个姑娘优越的“难题”否定了。

你坐拥一切。而我还要拼了命地努力,才能换来一个普通的人生。

我当时大一,想起了林。那时我还不愿接受自己的普通,看得心里一阵酸楚。但我当时在心里捋了一捋,我能做些什么呢?

想完这个问题,笑了。继而在窗外二十度的温暖阳光下昏沉沉地睡着。那是在我十八岁的春天。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