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注释:
1、归鸿:这里指春天北归的大雁。
2、碧:青绿色。
3、背窗:身后的窗子。
4、凤钗: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钗名有时因钗头的形状而异。
5、人胜:古时正月初七为“人日”,剪彩为人形,故名人胜。胜,古代妇女的首饰。
6、角:古时军中乐器。有彩绘者,也称画角。
7、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8、牛斗:即牛宿(二十八宿之一,相当于摩间羯座之一部分)、斗宿(二十八宿之一,相当于人马座一部分)。非一般的所说北斗星和牵牛星。
赏析:
此词也写早春思乡之情。声断,声尽的意思。鸿雁北归,已不闻声,极目天穹,唯有残云如碧。词人之心亦已随鸿雁归飞矣!
所思如此,词人并未明言,只写夜来窗外春雪迷蒙,炉烟静炷。炉烟直,极言静境。烛光下,凤钗溢彩,钗头人胜轻盈。《荆楚岁时记》载:“人日(旧历正月初七)剪采为人……又造花胜以相遗。”宋时风俗,于立春日戴人胜。隋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可见人日戴人胜亦是表达乡思的传统意象。
下片也不直写乡思。只写角声中,天色渐明。漏,古代计时的器物。晓漏残,曙色开。牛、斗,星宿名,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斗转星横,意味着天将破晓,词人一夜不寐可知。
最后两句语淡情浓。因为春寒料峭,恐怕去赏花的心情也没有了!这正是词人在《清平乐(年年雾里)》描写的“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的对生活几乎彻底失望的心情的显现。
2、母亲的菩萨
母亲的菩萨
文/周末星期
尽管我升了职却高兴不起来,果然在快下班时,我接到父亲的电话:今天能赶回来吗?你妈过不了今晚了。
尽管我升了职,可是我仍高兴不起来。相反,我的心里有沉重的东西卸载不掉地压着。因为我的左眼在突突地跳,母亲曾经说过,左跳灾,右跳财。
果然,升职第一天上班快下班时,我接到父亲的电话:小三,今天能赶回来吗?你妈大约是过不了今晚……终于,人生中一个大不幸的遭遇与我不期而至。仿佛横空惊起的地震,我挂电话的那一声脆响顿刻令办公室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一处来。
车窗外闪过流萤一样的景色和影子,可我感觉到的依旧是蜗牛的速度,恨不得自己用两脚飞奔。冷风从车窗缝隙间猛烈地灌进来,直往身上冲着。邻座旁边的人不知谈论着什么,兴奋地手舞足蹈,狂笑的样子看上去十分狰狞。没有缘由,我激灵地哆嗦,忽然对眼前熟悉的一切感到陌生,对这个世界充满恐惧。各种喇叭嘈杂不止,警车的,医院急救中心的,消防大队的,间断或一齐鸣笛。我闭起了双眼。然而一句清晰的话却绕在耳边:菩萨在保佑我们,小三,拉着我的手,别怕!
印象中,在我很小的时候,在那个还没通电的小山村里,傍晚行路时我和母亲走在前面,父亲在后面摁亮手电筒把道路照得通透。入夜的万籁我喜欢聆听,但唐突蹿出的蚱蜢常让我哑然失声。我几乎不敢再挪动脚步了,不知往前走还会遇到更心惊的什么。拉着我的手,小三,母亲挨近我说,别怕,菩萨在保佑我们。
从车上下来,我看到伯父,紧接着看到他手执的黑衣。母亲一生偏爱黑色,漆黑如寺庙圆柱粉刷的那种。来不及脱下红恤衫,我拿过衣服边往身上套边朝里屋急奔。
病床上,母亲一动不动。她像我见过任何一处供奉菩萨的塑像,神情泰然,没有怨和恨。但她显然是想见我的。我仓皇地呼喊,她睁开眼,将最后的目光指向了我。只一会儿,她又合上了眼睑,连头也不歪一下。还是没有怨和恨,神情泰然。
母亲的神情是满足我的一个电话吗?想起这个,我的心便扯肝扯肺地痛。
四年前,我说我要去大城市,父亲以沉默的方式同意了,母亲却提了一个条件,要求烧过三天香火以后才出远门。我答应了母亲,可是我很快食言。在母亲第一柱香还未点燃之前,我已悄悄离开了生我养我近二十年的家。
我的离家出走,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我信佛的母亲。儿时老师讲,烧香拜佛是迷信活动,所以菩萨不离口的母亲成了我的活迷信徒。我不知道佛到底有什么不好,但我总想反对母亲。她求菩萨保佑我感冒消退,我偏躺着长卧不起,并佯装痛苦地呻吟不止。她求菩萨保佑我学习进步,我偏在考试拿错误的答案当正确地填,有时甚至故意交白卷。直到后来她求菩萨保佑我考上大学,我偏考得一塌糊涂。第二年复读,她说菩萨托梦了,我一定能考个好成绩。可一年后,我的成绩并不好,名落孙山。我这样做,无非是告诉母亲求菩萨没有意义,她丝毫不能保佑我什么。我不要迷信里的菩萨帮自己,想通过我的努力证明我与母亲常说的万能的菩萨无关。
所以我当初答应母亲,是一种缓兵之计。在偷偷离开之前,我给母亲留了一张纸条:如果混得不错,我会回来光宗耀祖;万一没达到我理想的目标,就当没生养过我这个不孝之子吧。我不知这话对母亲是安慰还是打击。因为她一直尽力让我上大学,而我死心踏地去进行所谓的独立自强。
纸条上的句子像魔咒。如果和万一的概率好似百分之九九和万分之一,我被自己的言语击中,没有如果,只有万一。那段日子,露宿街头与蚊子为伍,面朝超市望梅止渴,几毛钱的方便面成了奢侈的饱餐食品。当酒肆饭馆飘出一阵阵浓馥香味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就会一遍遍回想起母亲可口的饭菜。那是怎样的温暖啊,有夹菜深情无限的动作,有劝说语重心长的叮嘱。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后来在一家工厂我站稳了脚跟。
但三年后,经营不善的工厂显得僧多粥少。看不到前途,我主动请辞另觅婆家了。只是这次比刚出门时的情形还惨,连续三个月竟未能找到一份栖身的工作。整天东奔西跑,钱像流水一样泄出,到最后剩下一张孤零零十元的票子。我深知一张整钞一旦找零,便更不经用了。如何用这十元?是不是打个电话回家?三年了,没有出现如果的情况,一直不曾给母亲我的消息。怀揣着仅有的十元钱,最先想到的却是向母亲说在外面的辛酸与无奈!我想听听母亲的声音。听听而已,哪怕不说一句话、一个字。
好像是由来已久的决定,最终,我像对待一天中最重要的事一样,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是母亲的声音。是小三吗?小三,我是妈妈!母亲怎么知道是我拨的电话呢?(母爱 感恩)我一声未哼,母亲却兀自往下说着,如同我在她面前,说我就知道你今天会来电话,昨晚我还同你爸这样说,可他死活不肯相信……听着,我的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鬼使神差地,就是在这十块钱的电话里,母亲问我工作怎样,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挺好的,快要升职加薪哩。母亲闻言更激动起来,说她前天做了个梦,菩萨暗示我要进步。母亲不说升官发财叫升官发财,从来都说成是进步。
令我吃惊的是,说不清是母亲求的神灵保佑了我,还是我真诚恳求感动了老总,放下电话后,我居然就在街道转角处的公司走上了自己梦想的工作岗位。
半年后我有机会回家,看到了几年前的母亲。她已消瘦了,视力也下降了许多,差点认错进门的我。堂屋的香炉还在,里面灰烬满堆。我的心忽地发酸。几年来,母亲她没责怪我的不辞而别和杳无音讯,反而时刻为我祈祷。看着眼前的母亲,我内心所欠的愧疚如同香炉一般赌在我的胸口。
二十多岁,我已是大人了,母亲没再勉强我为她所信奉的菩萨下跪。然而这次回家,虽然母亲没说要求的话,但当她燃起三支檀香,我默默跪下,向龛案磕了三个响头。母亲看我虔诚的样子,很欣喜,只是她不知道我近四年来的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离进步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老实讲,菩萨还是母亲的菩萨,我拜的是母亲那份拜菩萨的虔诚。
得知母亲重病在身是七个月后的事。惭愧的是,因工作脱不开身,我未能回家看望过一次病中的母亲,一直到父亲说她可能不行了。父亲是个讲原则的人,不到紧要关头他不会轻易这样通知我。为我求一生菩萨的人我叛逆她的太多,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候,还有什么理由阻止我去看上最后一眼呢?
赶在最后的时间,我回来了。母亲睁了眼,旋即又将眼睛闭上。泰然的神情,没有怨更没有恨。她就这样告别了歇斯底里大叫的我,告别了我歇斯底里大叫中流泪的亲人。因为父亲告诉我,自从那一天我起身后,母亲便改她以前拜菩萨的习惯,换到我跪拜的地方,日复一日,祈求我进步……
如今,我是真进步了,可以有不做不孝子的资格了,可是母亲却安息了。此刻我才明白,原来母亲的菩萨,从来都是她对儿子的期望和爱,这才是我们亲情的佛啊!
3、菩萨兵读后感
菩萨兵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菩萨兵》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的地方,准备休整一段时间。藏民一听到红军要来都躲到深山里去了。谁也不敢露面,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派人专门进山区找也没找到。春耕已经迫在眉睫,朱总司令就带着大家为藏胞种地、打扫屋子。最后感动了藏胞。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感谢红军。因为是红军救了全天下的百姓,是他们救了全天下的百姓。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感谢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士。是他们给了我们一切,给了我们生的希望。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这美好的生活。
菩萨兵读后感(二)
《菩萨兵》是记录开国元勋朱德在长征途中路过藏区时的一段故事,故事中讲述了吃尽反动派军队苦头的藏族同胞听说有军队来就躲到深山,朱总司令带领战士们帮助藏族同胞种地、打扫院子,用对同胞的爱心和实际行动感动了藏族同胞,被称为“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实善良、团结爱心、勤劳互助,而我最想说的是不尚空谈,事事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的高贵品格。
任何美好愿望的实现都离不开实际行动,我们心存远大理想而不依靠实际行动就会落空。我们维护班级学校的集体荣誉,平时就要在班里学习上要帮助落后的同学,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生活中同学们要相互关心和爱护,和不良习惯和行为做斗争。
大到国家也是一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国家要实现强国富民的梦想,就需要现实生活中全国人民的长期共同努力和踏实肯干,我们的美好生活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也不是靠向别人求助求出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行动干出来的。
实干是成事之基,勤奋是成功之本。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实现我们的梦想而努力吧!
菩萨兵读后感(三)
这个学期我学了许多课文,其中最感动的课文是《菩萨兵》。主要描写的是朱德带领的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准备休整一段时间。藏胞们之前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一听说有军队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急坏了,因为是到了春耕的季节,眼看藏胞还没回来,()朱德就带领红军战士们一起帮藏胞们春耕,藏胞们知道了这一消息后,一个个都返回了家园。藏胞们看见了自己的家园被红军战士们收拾得非常好,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都说朱德带领的红军战士们是菩萨兵。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觉得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战士们是爱护老百姓的好红军和好司令,如果没有一些这样的好红军和司令,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祖国,如果没有他们以前的艰苦努力 ,我们今天就不会有这么美好幸福生活 。我一定会记住这位司令就是我们伟大祖国十大元帅之一朱德。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成为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
4、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作者: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注释:
1、风柔:指春风和煦。
2、日薄:指日光淡薄。
3、乍着:刚刚穿上。
4、沉水:即沉香。香料名。
赏析: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南方早春人们换着夹衫,欣喜万分。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字。“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末句重用“消”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