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借山而居》有感1000字
冬子,一个80后的诗人、作家,花4000元买下了终南山上的一栋房子,安然的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终南山上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只有春的百花盛开,夏的鸣蝉炎日,秋的落叶飘零,冬的白雪皑皑。
借用我一个喜欢的作家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有人就像野草,给他一亩三分地,一座茅草屋,上有破瓦遮漏雨,下有茅草垫硬床,就算是依靠乞讨过活,他也能活得好好的;有人像那瓷器,装它的盒子得是上等的黄梨木,包裹他的非得是那丝滑的梨绒绢不可,还得让人细声细语的伺候着,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碎了;而有人像那鹰,就算懵懂跌下悬崖也要高飞,不愿被束缚只愿翱翔于天空,在碧海之上蓝天之下自由的长鸣。
冬子就像那鹰,他不愿束缚,渴望自由。他不愿被束缚在这个到处都是“铁盒子”的地方。他不愿把未来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城市,于是他果断地离开了这个牢笼,选择了终南山,过上了他的隐居生活。
我羡慕于他的果敢断然,想要自由,便去追寻自由;我羡慕他的悠游自在,养上几只脾气温和的狗,带着一只满脸阴郁的猫,还有几只名字老土的鹅,以及那实行一夫多妻制的鸡。闲来无事搭搭门前的石头路,坐在院子里画画自己的鸡鹅猫作文狗,怎一个闲字了得?
“没有收入怎么生活”是别人在得知他这样一个“终南隐士”后最常问的问题。生活成本背后的“何不食肉糜”其实只是个一叶障目的寓言故事。事实上,当你的身份和生活水平越高,你对消费的需求也就越大。这样一来,你的生活成本也就越大。不知不觉间,物质就绑架了你,自由便成了空话。“饿肚子没什么,自由被禁锢才是最不能容忍的,反正一梦百年,不过如此。”好一个“反正一梦百年不过如此”,当我们问他“没有收入怎么生活”的时候,其实抛开物质束缚后的自由便是最好的答案。
但相比于其他“清华、北大博士生毕业后隐居深山不用水电”的“走火入魔”式返璞归真,冬子的“隐居”反而显得更加真实。他并不排斥使用高科技产品,不排斥使用那些一切能使他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的东西。同样都是回归传统,该断哪个不断哪个,怎么选择呢?他的标准就是,哪个让你的生活更好,就接受哪个;哪个让你的生活变得焦虑了,就断哪个。用他的话来调侃,若是嵇康活到了现在,肯定也会和阮籍、山涛在社交软件上互相关注吧?
这个世界愈加浮躁,我们就愈要冷静;时代的洪流纵然愈流愈快,我们愈要停上一停。
若有隐之心,处处皆是终南山。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赵铁蛋 | 作者年龄 | 11岁零1个月 |
---|---|---|---|
在读学校 | 闵行区民办双江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7班 |
性格特点 | 迟钝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滑冰 | 平均成绩 | 100分 |
指导老师 | 谢和弦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2、读飘有感1000字
一部伟大的作品,是能冲击心灵的封印,或给予解脱,或施与重压,令人欲罢不能。当它完整地呈现时,即便是低沉的哀鸣,也能给人一种向上的张力。你的世界与它的世界无声地融洽,其他的便都没了意义,又都有了意义。
而此刻,我的脑海又一次被它俘虏。那是在十二橡树身着翠绿色低胸礼服,魅力在空气中扩散的斯佳丽;是在几乎荒废的塔拉,用颤抖的双手扣动扳机,北方佬应声毙命的斯佳丽;是在木材厂黑暗、阴冷的财务间,倚偎在艾希礼的怀里,无声地落泪的斯佳丽;是在自己的第三个新房,眼睁睁望着真爱离去。仍然痴痴等待着“明天”的斯佳丽………这样,她的青春在风中独舞,所有幻想在风中逝去,只剩下一个希望的躯壳,伴她等待着“明天”。
她是亚特兰大最最精明的女性,在商界穿梭,巾帼不让须眉,却在爱情上单纯得可怜,她爱上了一个幻象,用自己的青春和真爱偿得了他的真面目,却也永远地失去了一切——虽然被永远停留在二十八岁的她仍然在追寻。
也许每一位读她的人都会喜爱她,即使她冷酷自私、虚荣任性的性格不可隐匿,但是她的身上散发的美丽绝不仅仅是外表,更是一种坚韧的品质,我们在书里看到了她的软弱和被逼的坚强,不由自主地都会心疼,而在她身边,离她最近的爱人却未能察觉。瑞特的爱一点一点作文地殆尽,于是最后他说,“关于你的未来,”“我才不在乎呢,亲爱的。”斯佳丽经历过肉体的残酷折磨,一次次都可以站起来与命运搏斗,但我想,这个时刻的她却是最无助。没有什么比失去一个灵魂的伴侣更痛苦。
爱可以战胜一切,同时又异常脆弱,它需要表达,它在当下。斯佳丽与瑞特,本当是历经重重磨难得以结合的一对,却是在最近的距离相离最远,终于使感情趋于干涸。瑞特希望的是事事迁就她,她就会真正属于自己;斯佳丽却从未有过安全感——虽然她住着豪宅,驾着良马。瑞特的爱在斯佳丽看来成了无所谓、放纵,致使她从未理清自己芳心何许。瑞特把爱隐藏得太深,以致斯佳丽对存在感的感知薄弱,所以她另寻出路,仍开着木材厂,把灵魂寄托于他物,却少了灵魂的根基与最坚实的依靠。
不同于《傲慢与偏见》、《简爱》等,攀越多个山峰后山回路转柳暗花明,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部悲剧,《飘》的魅力在于有了无限多的可能性。我们扼腕叹息,同时深深希冀,在某一个平行时空,斯佳丽会追回她的所爱,让风之逝给我们的警醒,让斯佳丽与瑞特于风中曼舞,永不停止。
太多感动与震撼,于阅读闪现,难以捕捉,更无法用言语表达,姑且狭隘地将它局限于“爱”的范围,让这种无法用文字阐明的微妙关系有了某种借鉴意义吧!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倪恩雅 | 作者年龄 | 12岁零1个月 |
---|---|---|---|
在读学校 | 奔牛实验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5班 |
性格特点 | 务实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排球 | 平均成绩 | 114分 |
指导老师 | 齐越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3、读家有感1000字
读《家》一书对高觉新有了极深的同情,也产生了对他的钦佩之情。同时,家在不同人眼里是不同的。
“家”在有些人眼里是温暖的依靠,是可以放松,休闲,解压的小木屋,是幸福,是快乐的。
“家”在有些人眼里是赖以生存的寄居地,是在风雨后能给予你安全感的安全屋,是安心的,是稳定的。
“家”在有些人眼里是一个“窝”,虽不奢华却能得到慰藉,是满足,是圆满的。
“家”是灵魂栖息的港口,是心灵停泊的港湾。
可在巴金眼里,“家”是“一片无尽的沙漠,又是一个狭小的牢笼。”在他眼里是不幸福,不快乐,不圆满的,有的只是无情冷酷和束缚。
在这个家里,有封建的祖父,谄媚的姨太,腐败的儿子和懦弱的孙子。可也有两个人,他们倡导和平自由的社会,他们就是觉民和觉慧。
他们曾迷茫,也曾痛苦,但他们勇于反抗,不肯接受这命运的束缚。觉民要和琴在一起,就不顾家的反对,最终他赢了;觉慧喜欢鸣凤未表达鸣凤就自杀了,他最终也选择远离这里到别处深造,他也赢了。可有一个人,他彻头彻尾的输了。他不像觉民全盘皆赢,也不像觉慧失一得九,他,全盘皆输。
他就是觉新,一个loser;也许,他在书中只是个次要的角色,也许,他只不过是作者就旧社会的一个例子,但是,他的存在就是铸就觉民两兄弟的新社会主义的人。
他作为家里的长子年纪轻轻就被迫作文结婚,放弃了梅,好不容易适应了歪曲的生活又扛上了“社会栋梁”这个担子,适应了工作又要管理杂事,好不容易将一切处理的井井有条远嫁外地的梅回来又勾起了昔日回忆,可最终梅郁郁寡欢而死,而不久后,瑞钰又因难产而死,只剩下他一个人“苟活于世”。他总是在痛苦时得到一丝安慰,又在最开心时跌入谷底。
有人说他懦弱,说他不反抗,自己弟弟也嘲笑他为“无抵抗主义者”,但我认为他是想反抗的,只是年少懵懂,不谙世事,所以才不会反抗,他是旧社会一位受害者,却仍要受冷眼和嘲笑,我替他抱不平。
我认为觉新是一个默默付出者,为了大“家”不辞辛苦工作,又忍受着亲人的讥讽,不容易,很少有人了解他。对比民国教育家陈布雷他更为凄惨,陈布雷还真正风光快乐过,可他却从头至尾一直苦痛着。而最后,他也替觉慧料理好一切,放手让觉慧远去,可留下的,只有“家”的重担和数不清的孤寂岁月。
他是家的主人吗?不,他只是一个服务者。
瑞钰也是个可怜人,因为丈夫的懦弱而丧失生命,至死未见丈夫和儿子,令人悲叹。
《家》这部作品读起来十分费力,因情节的大起大落导致我的心七上八下,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忧郁难过,时而痛心疾首,又时而悲痛欲绝。
《家》是一个时代的标签;《家》是一个不满的倾诉;《家》也是一个令我们抚今追昔、以史为鉴的珍宝。
《家》是本好书。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汤本 | 作者年龄 | 12岁零1个月 |
---|---|---|---|
在读学校 | 沙滘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2班 |
性格特点 | 温和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乒乓球 | 平均成绩 | 100分 |
指导老师 | 毛怪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4、读红岩有感1000字
最近,一本《红岩》放在我的案头,我这才发现“红色”原来是那样地刺眼。
翻开那血红的封面,如翻开了一段血红的岁月,那镌刻着血红印迹的壮丽画卷在我眼前缓缓展开。我不由地进入了一扇通往革命岁月的大门,看到了一个个铁骨铮铮的英雄,也看到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江姐,一身傲骨,面对十指连心的痛苦而坚毅不屈。
华子良,忍辱负重,利用敌人对自己的轻慢而暗送情报。
许云峰,大义凛然,面对敌人的威逼拷打而从容赴死。
……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英雄的内心活跃着一种崇高的坚定的信念。他们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最壮烈激昂的英雄之歌。
有的人,以壮怀激烈开篇,以浩气长存永恒;有的人,以屑小微步启程,以忠骨青山收笔。
人生起伏,总有共产党人的出发与经程。
成岗,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他没有做出惊天泣神的大事,也没有撼山动海的伟业。他的故事也许不那么著名,不像江姐,许云峰那般家喻户晓,但是你能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看到,他对党的热爱与忠诚。
他,是一位誓死维护党的利益的印报员,他担负着印刷《挺进报》的工作,他工作认真,意志坚定。在《挺进报》终于要运出的紧要关头,由于甫志高的叛变,一切功亏一篑,终被敌人抓获。被捕之前,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保护党的秘密。他放弃作文了逃生的机会,而是冒死销毁了《挺进报》,挂好了扫帚,然而从容被捕。
这是何等的大公无私!
面对敌人的威胁诱惑,成岗把自己对敌人的满腔怒愤化作了一篇激情昂扬的“自白书”。这篇“自白书”豪情洋溢,抒发了一个热血青年对国家的无比热爱,对党的无比忠诚。也表达了对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以及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必胜信念。
这是何等的无畏忠诚!
敌人并不死心,他们给他注射了美国新研究的药水“诚实注射剂”,对他进行意志折磨。但是成岗以超强的意志力控制了自己,他利用肉体的痛感顽强地保持了一丝清醒的意识,没有泄露党的任何秘密。
这是何等的坚毅顽强!
成岗,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不是一个扯开喉咙大声喊着要反抗的人,他的呐喊藏在心底的最深处。
面对敌人,他为自己筑起最坚硬的外壳,哪怕敌人撕碎他的肉身也无法动摇他的信念。
面对战友,他柔情似水,他用亲人般的情怀去包容去爱护自己的同志。
面对党,他用坚强的意志为自己铸造出一身傲骨,他愿意用骨肉之躯去誓死捍卫党的尊严和荣耀,他愿意洒一腔热血去革命,去保护自己心底最纯粹的信仰。
这!便是共产党员的气概:舍我其谁,视死如归!
这!便是共产主义的精神:热血为国,崇高为民!
读罢掩卷,心里充盈着一种叫做“景仰“的情感,久久挥之不去……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都宝 | 作者年龄 | 12岁零3个月 |
---|---|---|---|
在读学校 | 万隆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9班 |
性格特点 | 多疑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足球 | 平均成绩 | 110分 |
指导老师 | 谭思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5、读飘有感1000字
残阳如血,在乡间宁静的暮色中,一个女人站在空荡的房间里沉默着,无声地目送那个身影行远,没有一句苍白的语言。当她在决然中抬头仰望,希望却从她眼中星星地燃起,蔓延,漫过了一切。
她,永远相信明天!
我第一次把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本书的标题上如此之久——《飘》,无论是从汉字上的“飘”与“风”,还是原文的gonewithwind,都是随风流浪,随风而逝之意。其中随风流浪的是斯嘉丽的命运,而随风而逝的是白瑞德对她的爱情。在美国南北战争的乱世风尘里,她的生命如同苇草般被风拔起,在风中飘荡。后来的电影译名《乱世佳人》,这只满足了吸引观众目光的需要,根本不如“飘”带有一丝悲哀的美感。
斯嘉丽绝对不是善良或有品德的人,她任性、自私,冷酷又不择手段。先后为了钱与虚荣心抢走艾希礼妹妹与自己妹妹的未婚夫,为了维持生活向白瑞德出卖自己,允许工头雇用犯人并折磨他们来获得利润。可她同时又是勇敢而坚定的人,在自己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帮助自己讨厌的梅兰妮平安生子,在战后满目疮痍的故乡像黑奴一样在毒辣的烈日下干农话,想尽办法,祷告上天,让家人不至于挨饿。
她是坚毅的,尽管战争推毁了她所拥有的一切,她却固执而拼命地在伤痕累累的大地上活着。她顾念着家人,能放下自己曾经的小姐身份,跟奴隶一起下田,也体现了她对人世的执着与顽强。人总是渴望生,尽管许多时候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但人本性中对未来的希望,对明天的期望永不死去。
在烽火硝烟里,第三次结婚的斯嘉丽与一直在她身边的白瑞德走到了一起,但她对艾希礼的余念以及对白瑞德的忽视却永远地伤害了他。最终白瑞德在作文女儿夭折后彻底失望与疲乏,死心地离开了斯嘉丽。
此刻她才幡然醒悟,如果她真正了解艾希礼,她就不会爱上他;如果她真正了解白瑞德,她就不会失去他。她爱的和她爱而复失的两人,她一个都不了解。她可能从未真正了解一个人,而她的错误是爱了一个虚无的幻影。
她仿佛失去了一切,因为她多年的信念在那一刻全数崩塌。回想自己年轻时是那样轻松快活,她尝到幻灭的痛苦,如同手术后麻木的疼痛。但此时她却固执地开始了希冀,她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失败,即使失败冷冷地瞪着她,她也会翘起下巴。
“我明天到了塔拉再想这一切吧,明天我就能挺住了,明天,我会想出办法把他搞回来。不管怎样,明天又是新的另一天了。”
我最为触动的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样的尾句,它是不可磨灭的希望,而这样的宣言近乎悲壮。她仍像流浪儿一样赤着双脚在嶙峋荆棘上鲜血淋漓地走去,一路哭泣一路寻光,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与坚强。
斯嘉丽是真正的苇草,或者说每个人活得都像野地里的苇草。每天无论是被车轮碾压还是被人践踏,当暮色的晚风吹拂时,苇草总能固执地从污浊阴暗的泥地抬起头,仰望天上寥廓的星空,开始对明天莫名的期许。
无论是残疾孩子,还是孑然一身仍在黄牛背上歌唱的老人,或是用粉笔在街头卖艺画虎的乞讨者,他们心中永远活着希望。让他们在寒风中得以站成苇草的姿态,耐寒的形状。
“活着”这两个字的意义远比实际更广博,它是一种不屈的精神,是一首坚忍之歌,而希望是流淌于歌中的每一个词句,每一个跃动的音符。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有的人只看到华美,有的人只能看到虱子。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田松涛 | 作者年龄 | 12岁零10个月 |
---|---|---|---|
在读学校 | 2017南外录取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1班 |
性格特点 | 无异议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书法 | 平均成绩 | 96分 |
指导老师 | 邹雪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