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周恩来总理的一封信作文700字_游周恩来故居作文

1、给周恩来总理的一封信作文700字

敬爱的周总理:

您好!我是惠阳区淡水第八小学的一名学生。最近,我阅读了有关您的传记,对您的光辉一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且不说,您在年少的时候,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唤醒了神州大地上的炎黄子孙:上学读书,是为了让祖国富强起来。也不说,您在去日本之前,又回到沈阳的母校,看望老师和同学,留下的临别赠言是:“志在四方”,“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再一次表达了您献身给亲爱的祖国的宏伟志愿。更不说,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您与几位革命前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领导南昌起义,领导人民为了当家做主人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您负责多方面的工作,尤其在担任共和国总理26年期间,党和国家的几乎每项重要工作,都在您的操劳范围之内。为了祖国和人民,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让我难忘的是:您在病危中,仍然把人民放在第一。1976年年初的一天。在肃静作文的手术室里,医务人员刚给您做完癌症切除手术。身体虚弱的您,忍着剧痛,叫来了长期从事肿瘤防治工作的李冰同志,向他了解云南锡矿工人肺癌的发病情况,您语重心长的话语我们至今仍记得:“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我国医学一定要战胜它!”

当医务人员带着您的心意,奔赴云南锡矿的时刻,您却正在忍受着癌症的折磨。您那慈祥的面庞,已经异常消瘦;您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已深深地凹陷下去。然而,您那坚定的目光却仿佛在重复地说:我还有许多工作,我还要做许多事情……

总理呀!您病情处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仍想着千里之外的矿工们,您那宽广的胸怀装着亿万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敬爱的周爷爷,虽然您和我们永别了,但您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对祖国的倾心付出,将时刻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懂得关爱他人,懂得责任。

敬爱的周爷爷,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此致

敬礼

一个敬仰您的人:宋奕洵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韦尔乔 作者年龄10岁零3个月
在读学校牡丹江兴隆小学 在读班级五年级1班
性格特点有惰性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看综艺娱乐节目 平均成绩99分
指导老师张昌平 老师职务班主任

2、游周恩来故居作文

清晨,一辆辆大巴车驶向淮安周恩来故居,我们满怀着激动之情,踏上了游周恩来故居之旅!

经过长达三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纪念馆,步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周总理高大人像,他深邃的目光望向远方,不知在思考着什么?我猜,应该是想着怎样使国家更加强大吧!

走进大厅,四周的墙上挂着与周总理有关的故事和照片,每一张都记录着周总理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所付出的一切又一切!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来到故居,还未走进故居,便一眼望见门的上方挂着高高的门匾,书写着“周恩来同志故居”,红底金字,是邓小平爷爷题写的。

我们走到周总理的书房前,书橱里放着许多书作文,墙上挂着字画,我不禁想起了周总理曾说过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这里我们看出周总理是多么的勤奋好学呀!从小就立志要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真了不起!接着我们来到了周总理的卧室。周总理的卧室只有一张床,几个板凳和一些洗漱用品,墙上几幅简单的画,无不彰显着这间屋子的主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是那么的朴素,简朴!接着,我们看到了一块石头上刻着两个字——腾飞,象征着,这里就是大鸾腾飞的地方,在这之后,我们还参观了周总理的家室,以及他的妻子邓颖超纪念园。

周总理无时无刻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永远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无法忘却那个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李钟郁 作者年龄12岁零3个月
在读学校杨仙逸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5班
性格特点开朗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下棋 平均成绩102分
指导老师古三通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3、历史将记住周恩来作文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每每念到此诗,总能给我以怀古伤今之感,同仇敌忾之痛,这是一位怎样的“哀痛者”和“幸存者”,才能写出此般豪迈,此般真情之诗作。昔人已去,往事依旧,是的,他是中国革命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名字,会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历史不会忘记他,人民的总理——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抱负,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誓言,一字一字,镌刻在他的心中,刻在我们的心中,刻在所有中华儿女的心中,才让我们敢翻过身来,提起血刃,指向敌人,扒开迷雾,找到中国人的方向,才让我们重新拾起骨和血,同敌人搏斗!搏出一个属于人民的中国!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就未来发展问题,在重庆举行了重庆谈判。众所周知,重庆市国民党的地盘,共产党人到了重庆,就好比是入了虎穴龙潭,确切的说,这无非就是一场假和平的阴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除了差错,中国的革命都可能会毁于一旦。而正是这场阴谋,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国家领导人临危不惧的气派和对国家、对人民的负责:他丝毫没有畏惧,在经过冷静的思考和众人的商议之后,果断决定陪同毛泽东一起参加会议,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领导人的明智与果断好爽的英姿!历史,不会忘记他的智勇!

1995年的万隆会议,在帝国主义的重重阻碍下如期举行,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是世界历史的新起点。但同样是一次危险重重之旅。新中国的成立,无疑是让帝国主义虎视眈眈。不过刚刚成立的中国就如同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般,不畏强暴,迎难而上。就帝国主义的态度而言,他知道途中定会有种种危险在等着他,甚至付出生命,可这又怎样:危险,是留给勇者的!在国家主权、作文利益面前,他选择了毅然前往。会上,他本着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尊严的立场,同其他国家展开讨论,甚至是争执,最终提出的一系列原则,赢得了诸多国家的肯定,也赢得了后世的赞扬。可想而知,这是顶着何等的压力,又是冒着何等的风险,但他不怕,因为他的心中流淌着祖国的热血,他永远没有忘记人民对他的期望,忘记祖国赋予他的使命。历史,不会忘记他对国家的忠诚!

“我们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人民同甘共苦,共命运,如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在我看来,周总理是个“平凡的人”,平凡之处就在于他的和蔼,慈祥,以天下之胸怀做人,以国家之抱负育人。他,不仅是我们国家的总理,更是人民的总理,是人民心之所向,他用他的平凡,温暖着千万中华儿女,感动着千万华夏子孙!

1975年,是沉默的一年,总理去世的前一年。此时的他已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可他任然坚持要每天看书读报,了解国内外大事,他甚至还在关心人民生活问题,关心水利工程!在他逝世之前,他曾对叶剑英嘱咐过:“我死后,请把我的骨灰撒进江河,灌溉江南土地,这样才算得上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了,伟大这词恐怕早无法形容他了吧!我不禁发出感叹:“他,是中国的历史!”,历史,不会忘记他对人民的情怀!

“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株幼苗,一切新事物之可贵,就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正以无限活力在成长……”这些话语浮现在我眼前…我开始沉思了。

时间仍在飞逝,往日的总理早已不在,可他的飒爽的英姿,雄健的体魄,仍屹立在所有中国人心中,他雄浑的声音,仍响彻云霄,他高洁的灵魂,会永立于历史之巅!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人民的总理,中国的骄傲一一周恩来!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石竟男 作者年龄17岁零10个月
在读学校广西宾阳民族中学 在读班级高二1班
性格特点寡言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下棋 平均成绩116分
指导老师孟衍竹 老师职务班主任

4、读《周恩来》有感700字

读罢《周恩来》,掩卷沉思。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这不禁让我想起欧阳修在《伶宫传序》中的名言:“忧劳可以兴国。”

平时,常听老人谈起总理,谈起他对人民的挚爱,谈起他卓越的才干、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威望,我内心充满了对他尊敬和仰慕。

总理的一生堪以“日夜忧劳,殚精竭虑”来形容。从他年轻时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起,他一刻也没有停止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一刻也没有停止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操劳。日寇投降后,为了和平建国,他不顾身患伤寒,数次与蒋介石谈判。新中国成立后,他日理万机,为苍痍满目的祖国大地变得美好而呕心沥血。文革后期,他身患癌症却为保护我党的优秀干部而做了大量工作,直至停止呼吸,就这样去了。总理,您为祖国人民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一生的忧劳。您以无畏的拼搏,以无私的奉献,赢得全中国人以至世界人民作文的尊重和爱戴。中华民族将永远感谢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以忧劳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忧劳而“兴家、兴国、兴邦”,自古以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代越王勾践、唐太宗到近代的孙中山,脉脉相传,代代相续。这种美德,在总理身上又得到了新的升华。他赋予这传统美德以新的含义,它被继续发扬,成为为实现理想而排除万难、奋力前进、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我们,跨世纪的接班人,是否也应该有忧患意识呢?是否在享受着革命前辈的胜利成果时,也应该想一想自己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什么呢?是的,我们还不能放松,祖国在发展,可她还没强大;祖国在繁荣,可她远未达到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前路,还需要我们去开拓、去铺设,若我们不具有忧劳精神,又怎能成为栋梁之材?

所以,我们要发扬“忧劳可以兴国”的美德,在拼搏和磨练中争做“四有新人”,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虞伟亮 作者年龄11岁零8个月
在读学校塘市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6班
性格特点急躁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逛论坛 平均成绩112分
指导老师乐刷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5、我心里的周恩来作文700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上下五千年,明君屈指可数。上天眷顾,还好有这么一位男人——周恩来,他受所有人尊敬,很多人把他当做中国史上最完美的男人。

周恩来小的时候就“理想高于天”。1911年底,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教室里传出一句庄重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让周恩来坐下,不由得佩服得说了一句:“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十九岁时,给他的同学的赠言“愿相会与中华腾飞世界时”。立下鸿鹄之志,一生都为之而奋斗。

周恩来的经济来源于伯父,但伯父收入微薄,所以他平时很少回家,他也想了些赚钱法子,利用假日和其它零散的时间,为学校刻蜡版,抄写教学讲义,以补贴伙食费,为伯父减轻负担。在这样的前提下,周恩来的成绩也没受到影响。在其他方面周恩来也大放异彩。

时光匆匆,一转眼就到了1917年,周恩来就要离开母校,周恩来以平均分89。72的好成作文绩回馈母校。同学在《毕业同学录》中对周恩来作了点评,“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感情,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等等。真是让人震撼。

在田间,他与农民一起吃饭;在矿洞,他和矿工一起吃;在饭店,他和员工一起吃……这可不是周总理贪生怕死,也不是周总理贪吃,他只是不喜欢搞靠特殊化罢了。这么说来,他好像搞过一次特殊化,因为牙齿松动,才让人把米煮软些。

那时我还没出生,但我想那天风儿一定是刺骨,天空一定是黑压压的。周总理因癌症离世,享年78岁。又少了一位伟人,全世界都在为周总理哀伤,他没有留下一双儿女就离开了。几乎所有国家重要人物都发表了悲痛的宣言,并为他的离世降半旗,就连联合国旗也下降了半截,无数黑白电视里播着哀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愿周总理天堂之路好走……您还想为人民服务,对吗?您还陪我们走下去,对吗?您是中国史上最完美的男人,对吗?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袁志强 作者年龄13岁零6个月
在读学校院桥初级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4班
性格特点木讷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健身 平均成绩103分
指导老师屠魔令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