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陶渊明: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2、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4、缘:沿着,顺着。
5、行:前行,走。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
8、夹岸:溪流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12、缤纷:繁多的样子。
13、甚:很,非常。
14、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15、复:继续。
16、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
17、欲:想要。
18、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19、林:代指桃花林。
20、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
21、便:于是,就。
22、得:发现。
23、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24、若:好像……似的。
25、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26、初:起初,刚开始。
27、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
28、复:又,再。
29、行:行走。
30、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31、平:平坦。
32、旷:开阔;宽阔。
33、屋舍:房屋。
34、俨(yǎ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35、之:这。
36、属:类。
37、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38、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39、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
40、衣着:穿着打扮。
41、悉:全,都。
42、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有更好的翻译: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桃花源人从秦到晋一直与世隔绝)
43、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44、并:都。
45、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46、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非常。
47、从来:从……地方来。
48、具:全都。
49、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50、要(yāo):通“邀”,邀请。(通假字)
51、咸:副词,都,全。
52、问讯:打听消息。
53、云:说。
54、先世:祖先。
55、率:率领。
56、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57、邑人:同县的人
58、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绝:绝处。
59、复:再,又。
60、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61、遂:于是。
62、间隔:隔断,隔绝。
63、今:现在。
64、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
6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
66、为:给。
67、具言:详细地说。
68、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69、叹惋:感叹,惋惜。
70、余:其余,剩余。
71、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72、至:到。
73、停:停留。
74、辞:辞别。
75、去:离开。
76、语:告诉。
77、不足:不值得。(古今异义)
78、为:介词,向、对。
79、既:已经。
80、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81、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词类活用)
82、及:到达。
83、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84、诣(yì)太守:指拜见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85、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86、即:立即。
87、遣:派遣。
88、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向,先前。志(名词),标记。(所+动词译为名词)
89、遂:终于。
90、复:再。
91、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92、高尚:品德高尚。
93、士:隐士。
94、也:表判断。
95、欣然:高兴的样子。
96、规:计划,打算。(词类活用)
97、未:没有。
98、果:实现。
99、未果:没有实现。
100、寻:不久。
101、终:死亡。
102、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
103、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104、业:职业。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不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赏析: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2、桃花源记读后感
桃花源记读后感(一)
读完《桃花源记》后,我深深的被起吸引,陶渊明先生用淋漓尽致的字句构造了一种安详、宁静的环境。
“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句让人浮想连篇,仿佛我已身处于这篇幽幽桃花林之中。桃花盛开,勃勃生机,宁静优雅,顿时使人飘飘渺渺、若已成仙。粉红的桃花透着一阵阵清香,无不使人忘却忧愁与烦恼,只得静静的享受这大自然的美景。然而“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又显示出了桃花源人民的热闹。我又仿佛看见了男女老少纷纷来迎接这个外来人,你争我抢,热热闹闹。
陶渊明先生以武陵人误入桃花源而道出了希望世间的和平。在当时这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桃花源”的确是令人们向往的一个地方。
说起和平,我不禁也想住入“桃花源”这个地方,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里,到处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想起最近的以色列狂轰加沙这条消息,我越来越想住进那个能够与人绝对和平共处的地方。
可是,“桃花源”永远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现在的社会,腐败、自私这些丑陋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了人类的心灵。甚至一些人产生了征服世界的想法。这些看来无知、可笑的想法,却塑造了一个丑恶的人。
想到这,《桃花源记》的美好感觉顿时戛然而止,似乎感觉丑陋的思想逐渐笼盖了湛蓝的天空,笼盖了孩子的笑脸,笼盖了人类纯洁的心灵。
桃花源记读后感(二)
怀着小小的激动心情,我阅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么美丽、祥和的世外桃源,深深的吸引了我。
有时候我也不时的在幻想,要是有一天我也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那该是多么美好啊。可是那就是仅仅只是幻想,当我缓过神来,就会有一种道不明的失落感,人类的破坏,人类的不和谐,造成现实社会已经冷冰冰的了。在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桃花源’的确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仿佛我已经深入其中。小溪两岸群山连绵,顺着小溪走,一个神秘的地方出现了,桃花盛开,到处生机勃勃。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
跟着陶渊明的踪迹,我们来到了充满和平宁静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好一幅和平宁静的景象。土地平坦宽阔,肥沃的土地上种满了庄稼,年轻的小伙子下田耕种,不畏炎热,都在努力的为自己的生活播种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除了那可爱的桃花,还有一群群小动物,小鱼和小虾嬉戏着,来来回回,都好像在寻找自己的好朋友,有时候还朝着我们眨眨眼。啊,桃花源里的池塘真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涟涟秋水,给人几丝凉意;瞧!
‘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把桃花源人们的幸福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设酒杀鸡作食’对于一个外来人,老百姓们热情招待他,热热闹闹,并没有觉得他是个外人,会给人们带来伤害,他们那么淳朴,善良,可是这个武陵人却不记恩德,恩将仇报,妄想打扰他们的安宁生活,以为可以得到一大笔财富。他们自私自利,见利忘义,只活在钱财之中。我们用心想想,()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人有吗?多吗?确实,多。多的数不胜数。社会上正是有了那么多这种人,社会才变的那么乱。如果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都能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考虑,不要只想着自己,那么‘桃花源’将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
想到这里美好的感觉戛然而止,黑暗已经笼罩了整个天空,笼罩了人们的心灵。我们不应该让黑暗继续蔓延下去,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担当起保护家园的责任,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只有欢笑,没有压迫,没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户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恶,肮脏的思想通通从灵魂里清楚。
作为现代的中学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桃花源记读后感(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一段的意思是这样的:“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就出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好像隐隐约约有些光亮。渔人就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他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眼前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其中来往工作的人,男男女女的穿着全都跟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孩子,都安闲快乐。”
每当读到这一句时,我总是爱在脑海中想象出桃花源的样子,并想象自己身处其中,怡然自得。桃花源不正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片乐土吗?于是有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和“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的故事。看完之后,我忍不住想,为什么渔人能在无意间进入桃花源,而太守和南阳的刘子骥带了那么多人那么仔细的找却找不到呢?
会不会是因为渔人心无杂念而其他人却心怀不轨?太守可能这样,但“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他也会这么想吗?由此我又想到了一篇叫做《金斧与农夫》的故事,故事是说一位农夫一不小心把自己的铁斧掉进了河里,招来了赫尔墨斯,赫尔墨斯捞上了一个金斧和银斧,农夫却只要他的那把铁斧,赫尔墨斯被他感动了,于是把三把斧子都送给了他。另一位农夫听了很羡慕,却因为贪心变得一无所有。这不正像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吗?贪得无厌,于是变得庸俗,小气,被人看不起。看到成功了的人便百般嫉妒,也去效仿他们,结果和太守一样“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出口”了。
而那些人们口中的高雅之士,有多少是真正的“高雅之士”呢?
3、桃花源记改写
桃花源记改写(一)
在东晋太元年间,有一名武陵郡人以捕鱼为生计。一日,他沿着汤汤溪水划船前行,不知不觉中沉醉于周遭景色,忘了路的长短。
忽然,眼前出现了一片桃花林,在两岸延伸数里,其中旁无杂树,草叶鲜嫩翠绿,偶有几点桃瓣扑簌簌的落下。初开的桃花点缀枝头,携带着仿若沉淀千年的嫣红,不染红尘。
渔人十分惊讶,便沿着桃林前行,想一睹这片美景的尽头。
不久,桃林渐转稀疏,在溪水源头已不见桃树,只有隐约飘缈的花香提醒着渔人,这不是一场迷梦。
水源旁有一巍峨峻山,山中凿有一洞口,隐隐有光传来。渔人便下船,走向山中的未知领域。
洞口处十分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前行数十步才豁然开朗,原是别有洞天。
入目,是平坦开阔的土地;房舍小巧,排列整齐;有潇湘紫竹,钟灵秀池;亦存沃土耕田,云淡苍穹;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可以听到鸡啼犬吠,其间有人劳作,其衣着手法,与普通世人无二,老人们闲坐,孩童们嬉戏,都安闲自得。
有人看到在洞口目瞪口呆的渔人,心下大惊,便来问渔人从何而至,渔人皆悉数作答。
来人邀请渔人到家中小坐,并青铜斟酒,大摆宴席,村里听闻有外人到来,都纷至询问。
据桃花源人所言,他们的先祖为躲避秦时的铁蹄硝烟,带领着妻儿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入世,自此不理俗世纷争,不与外人往来。同时问渔人当今世道,谈吐中,渔人才发觉他们并不知道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之代。
与渔人交谈的人又把所得一一向他人道出,每个人皆成感叹之态。其后,又有人邀渔人到他们家,亦摆饭菜招待,渔人辞行时,桃花源中的人叮嘱他,此地不足,亦不可外传。
沿着小道步出黑暗后,渔人寻回了他的船,顺旧路回去,途中做下许多标记。
到了郡城,他上报太守,道出自身经历,太守立即派人随着他出发,寻找做下的标记,但最终迷路,不可找寻。
南阳郡刘子骥,属浩然君子。听闻此事,高兴的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这一念想,不久,他便病逝,在他之后,再无探求世外桃源的人,这一仙境只复存于人们的幻想中了。
桃花源记改写(二)
我生活在一个离你们十分遥远的年代——东晋太元年间,在武陵郡靠打鱼为生。可是我这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却经历了一件绝不平凡的事情。
还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在溪水中划着船。可是在不知不觉中,我就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只见两岸突然出现了一片茂盛的桃花林,长达几百步,枝头的桃花都绽开了笑脸。微风吹过,一阵淡粉色的花雨凌乱地飘落到了嫩绿的草地上,显得格外鲜艳。我不禁被这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又划起了船,想要看看这桃林的尽头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连绵的粉色一层接着一层,又渐渐变淡了,在这溪水的源头,一座座高山连绵不断。我以为我的旅行就这样结束了,可正当我想调转船头时,突然发现了一束亮光从山中射出。我好奇极了,便索性下了船,向前一探究竟。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狭窄的洞,我便微侧着身子挤了进去。就这样走了几十步,前方突然明亮起来——宽广平坦的土地、排列整齐的房屋、还有那肥沃的农田、清澈的池塘和郁郁葱葱的桑树竹林……在田间的小路上,耕种劳作的男男女女穿着与桃源之外也没什么两样;鸡鸣狗叫之声也时时听到;老人和孩子们也都笑容满面、怡然自得。
可他们见到我时,都十分吃惊,询问我的来历,我便一一作了解答。而我也对他们的身世十分好奇,经过他们的介绍,我才得知,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并再也不出去了,所以与外界隔断了。他们询问我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我便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详尽的告诉他们,他们也都感叹不已。我在他们的盛情款待中,又度过了快乐的几天,也是该离别的时候了。但他们却再三嘱咐我,千万不要将他们的住处告诉别人。
就这样,我又划着船回去了,只不过这一次我又做了一些记号,因为我想,如果我告诉太守的话,一定会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可是,当我带着太守再次来到这里时,那天所见的种种全部神秘的消失了。此后虽然还有一些人继续寻找,但都失败了。从此,这个神秘的世外桃源就再也没有被提起过……
桃花源记改写(三)
在晋孝武帝统治之时,天下十分太平,当时的武陵人大多数以捕鱼为生,一个捕鱼人,一天正驾着小船,沿着小溪在捕鱼,捕着捕着,不知走了有多远,竟然迷失了方向,这可把他急坏了,他只好四处乱划,希望能够碰上回去的路。突然,他感觉眼前一亮,啊呀!那不是一大片桃花林吗,而且桃花林非常的大,竟有数百米宽,最奇怪的是中间竟然没有一棵杂树,全是粉红的一片桃树,而且风景十分幽美,怎么个幽美法呢?桃花一瓣瓣的从天空落了下来,被风一吹,桃花顿时漫天飞舞,还有的桃花飘飘悠悠落在溪水上,把一窝清澈见底的溪水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桃花持,整个世界似乎突然都变成了红色,让人陶醉,青草柔软极了,一个个弯下腰,好像在轻轻的打着呼噜,这种地方,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人间仙境,“就是死在这里,我也心甘情愿了!”打鱼人轻轻的想道,突然,打鱼人大吃一惊,心想:“奇怪呀,我捕鱼已经十年有余了,算是个老手了,可今天这个桃花林到底是怎么回事呀……哼,我今天一定要把这个桃花林走完,不然,我下辈子就做猪!
打鱼人不停的摇船,终于摇到了尽头,可他却只看见了一座大山,山上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裁倒下去,“怎么办?回去?不行!自己本身就迷路了,爬上去?不行!山这么高,自己却一点准备(包括粮食、水)都没有,怎么办呀?”突然,他看见这座山有个小口子,怎么个小法呢?刚好一个人通过,再多就不行,打鱼人又仔细的看了一眼。嗯!为什么彷佛有点微光呢,难道这是表明说可以进去吗?啊哈!“这可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呀!”打鱼人大喜,突然,他便又皱紧了眉头:“我是可以进去,可我的船呢?他可是我的命根子呀!但俗话说的好:‘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今天我就拼一把吧!’说完,打鱼人靠了岸,()从那个小口子里拼命的挤过去。说来奇怪,这口子开始时极短,走了几十步后,却豁然开朗,打鱼人睁开眼睛,由于太阳当头,打鱼人看的十分模糊,心想道:“这是什么鬼地方!”再摇摇头,好不容易看清了眼前的景象后,不由的大吃一惊,只见这里的田野一望无际,上面的农作物更是丰富多彩:“什么红色的萝卜,绿色的青菜,紫色的洋葱,金黄的高梁,黄色的小麦,一个个在田野上摇头摆尾,似乎跳起了优雅的芭蕾舞,房子则更是极具特色,有些房子上面是用麦草做的,下面则是用砖瓦做的,还有的房子十分奇形怪状,下面尖,上面圆,而且每家每户中间的空中都用麦草搭了一个屏障,麦草不知为何自动联在一起,不少人竟在上面跳上跳下!这里的风景更是好看,走几步就看到一个小溪,小溪里“鱼满为患”,旁边还种着的桑竹等树也,不知者,可能还以为进了一个度假村呢!这里的道路宽大,四通八达,还有许多猫、狗互相追逐,他们的衣服也和打鱼人相差无几,而且一个个儿童都在街上玩耍,集市也十分干净,大家都十分悠然自得,十分快乐。突然,一个小孩见到了打鱼人,大声尖叫起来,脸上都害怕的变形了,眼泪飞流之下,她妈妈,这时从远处跑来,把孩子放到怀里,不停的安慰,又是亲,又是摸脸,好不容易才把小孩安慰住了,她抬头一看,突然看见了打鱼人,不忧的也大吃一惊,脑袋一阵发晕,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打鱼人不知所措,用无助的目光看着大家,心想:“这群人真是神经病!我本以为他们这里这么好,没想到他们见到我,竟然这么惊讶,真是奇怪!”这时有一个胆大一点的,问道:“你……你……从哪里……哪里来的?打鱼人说道:“这是在前一会儿的事呢,当时我突然看见了一片桃花林,于是……”打鱼人说的口干舌燥,说完后,就说道:“goodbye!我先走了!”那里的人都极力挽留他,杀鸡拿酒给他吃喝。这时,所有人都听说这个消息了,于是都赶了过来,打鱼人乘此时机,问道:“你们什么时候来的?你们为什么竟然连魏朝和晋朝都不知道呢?”,一个长者答道:“那是在兵荒马乱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先率领妻子邑人发现了这个世外桃源,从此就隐居在里面,再也不出去了,所以我们才不知道!”说完大家都摆出了酒食。打鱼人停留几天后,便准备离去去。大家对他说道:“你可千万不能给人家说呀!”说完就不再挽留打鱼人了。
打鱼人出去以后,上了船,一路划了回去,而且还在四周做了标记。出去以后,打鱼人告诉了太守有这么一个人间仙境,太守立刻派人前往,可最后却迷路了,结果不得不返回。
南阳有一个隐士,叫刘子骥,他听说了这个消息后,便迫不及待的准备处罚法,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刘子骥还没出发,就病死了,从那时开始,就再没有一个人追究起这件事了。
4、桃花源记续写
桃花源记续写(一)
武陵渔人离开了桃花源,早把此中人语云的“不足为外人道也”丢在了脑勺后面,竟然鬼使神差地沿路做下记号,跑到郡城里告了密。
太守是一个头脑机灵的官员,他把这个情报仔细在大脑里转了几个圈儿后,就发现了它的经济价值。为了引起轰动效应,太守马上举办了记者招待会,对外公布了这个震惊世界的新闻,并邀请渔人讲述了他在桃花源的简要经历。会后,在记者的一致要求下,决定先组织一次桃花源采风活动。郡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多路媒体,在渔人导游下,出发探访桃花源。
一行人沿溪行,经过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不断引来大家的声声慨叹,句句赞美,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来到了桃花源头。大家依次钻进山洞之中,走了不远,豁然开朗,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果然是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行人又是拍照,又是录像,忙得不亦乐乎。
桃源人看到他们到来,十分不悦,但本着来者都是客的古风,还是设宴杀鸡作食,招待来人。记者们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拍摄奇闻趣事,一面做着桃源访谈,很快就完成了这次采风活动,大家是兴高采烈,满载而归。
桃源趣事播出之后,社会上迅速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议论纷纷,“真是天大的奇事,他们是怎么发现的桃 花源呢?眼皮底下,我们祖祖辈辈怎么就没有发现这个地方呢?”“就是呀!”“听说这些人是‘先世避秦时乱’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老百姓是把目光放在“猎奇”上,而这时,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正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政绩工程”——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太守接着舆论东风,急忙安排贷款10亿元,建了一条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又在桃花源建了一幢30层的五星级宾馆,开发了高尔夫球场、游泳池、赌场、赛马场、影剧院等。于是,好玩、贪玩、会玩的名人、富人如苍蝇一般蜂拥而来,尽管修了飞机场以后,桃花源的花草树木已经所剩无几了,但是因为桃花源在一夜之间就闻名世界,那些爱炫耀自己有钱有势的人,都纷纷赶来,来的目的大不了有两个:一是为了看看这桃花源到底有什么样的神奇;二是为了显摆自己的富有。
各路官人自不会放过这处风光秀丽、空气清新的世外桃源,各自在看中的地方建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自此,桃花源里一片钢筋水泥丛林,空气质量一天天下降,地面上渐渐看不到一些绿色……
没过多久,那些到桃花源的外地游客,对钢筋水泥玻璃幕墙不感兴趣了,因为他们来自大小城市,却看不到这里的具有原始风味的村野景观,对此变化甚为不满。于是人们慢慢疏远了桃花源,在桃花源发了财的客商们也弃之而去,桃花源就像被啃过的骨头一样,再也无人问津了。
就在桃花源最红火的时候,太守因政绩卓著,早已荣升京官,至于桃花源的衰败,纯属于别人的领导无术,与他没有半点关系了。
桃花源记续写(二)
夜晚,霓虹灯不停地闪烁着,一派灯火辉煌的景象。宽阔的马路上依旧是车水马龙,不时传来喇叭声。
在不远处的一家居民楼里,有一户人家还没有熄灯。“妈妈,外面好吵啊,我睡不着。”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小男孩躺在床上,对着坐在床边的妇人说道。那妇人轻轻地叹了口气,给小男孩盖好被子。“妈妈,我们为什么要来这儿啊?我想回村子里去,”小男孩睁开眼睛,“爸爸呢?他去哪了?”妇人把头别过去,对小男孩说:“爸爸呀,他出去挣钱了,很快就会回来的。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故事讲完了,爸爸就回来了。”她的声音有些哽咽。小男孩却没有听出来,高兴地拍着手说:“好呀好呀,我要听我们祖先的故事。”“好。”
“从前,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就逃到了桃花源,世代居住在那里……有一天,一个渔夫来到那里,我们的祖先,就邀请他到家里吃饭,那个渔人也给我们的祖先讲了许多外面的事情……”妇人忽然停了下来,因为小男孩睡着了。他的脸上带着天真无邪的微笑,不时发出轻微的鼾声。妇人看着熟睡的小男孩,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因为――
桃花源,已经不复存在了。
就在前几天,一群人来到桃花源,还带着巨大的机器。那个站在最前面的人,把桃花源环视了一圈,不住地点头,然后用手指指这儿指指那儿,对旁边的人说了些什么。接着,那些巨大的机器就“轰隆隆”地开动,把房屋一栋栋地推倒,把桃花树也一棵棵地推倒。村民们都上前阻止,可是机器一步也不停下,村民们只好四处逃窜。等到他们回来看时,桃花源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直到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些人是房地产开发商,毁掉桃花源以建造新的高楼大厦。村民为了生计,只得收下赔偿款,居住在这繁华喧嚣的城市里。而成年男子都只能出去打工,赚钱养家。
夜,已经很深了。妇人望着窗外的月亮,渐渐也进入了梦乡。
桃花源记续写(三)
晋孝武帝统治之时,一个捕鱼人因迷失方向,而错投桃花林。说来真是“事有凑巧,物有偶然”,这一错投,却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渔人漫步在桃花园,眼观四面,耳听八方——一颗颗桃花树似迎宾一般站得整整齐齐,()那盛开的桃花喜笑颜开。微风一吹,仿佛在与桃花细语。一瓣瓣桃花从树上落下,漫天飞舞,整个世界似乎突然都变成了红色,让人陶醉……
一声尖叫打断了他的美好憧憬。他定睛一看,一个小孩满脸恐惧,眼泪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小孩的母亲闻声而来,一把把孩子抱到怀里,不停地安慰,好不容易才把小孩的眼泪抵御在了最后防线。她抬头一看,突然看见了打鱼人,也大吃一惊,吓得一下坐在了地上。打鱼人不知所措,全身上下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番:我是小偷还是强盗?他们竟如此害怕,真是莫名其妙!然后又用无助的目光看着这队母女,好久好久,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母亲终于大胆地问道:“你……你……从哪里……哪里来的?”“我就是沿着那个洞口而来啊。”渔人用手指指着远方的一个洞口说道。转眼一看,却只见疑惑的目光和一头雾水的神情。打鱼人不得不重头到尾,一点一滴地将事情叙述了一遍。说得口干舌燥,这个妇人便邀请渔人到家中,并杀鸡拿酒给他吃喝。这时,所有人都听说这个消息了,于是都赶了过来,渔人乘此时机,问道:“这是什么地方?怎么如此美丽?”一个长者答道:“我们的老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便率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就隐居在里面,再也不出去了。也不知现在秦朝怎么样了?”渔人楞了楞:“秦朝早已灭绝了,现已是东晋时期了。”百闻不如一见,若不是亲眼所见,有何人相信这世上竟有人不知道有汉朝,更别说魏晋了。于是渔人将自己所知道的事全部告诉了那些桃园人,他们叹了叹气,或许是为世间的动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而感到伤感痛惜吧。说完大家都摆出了酒食,盛情地款待渔人。渔人停留了几天,便准备离去。大家对他说道:“你可千万不能把这里的情况告诉别人啊!”渔人点点头答应了。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一个人间仙境。那里的人在桃花的陶冶下淳朴热情,永远和谐快乐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