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听雨_听雨作文

1、季羡林:听雨

季羡林:听雨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2、听雨作文

听雨作文(一)

我喜欢听雨,特别是在春天。听雨时窗户是一定要打开的,电灯要熄灭,这样以来,在春天听雨就是无可挑剔的了。

还记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再烦恼袭来时,在世间万物都归于沉寂以后,听。

雨从天而降,飘在树枝上,落在树枝上,顺着房檐一滴一滴,落在泥土中,听。

雨像一位少女缠绵着,被风吹的轻舞飞扬,形成了一首和谐的乐章,时而舒缓,时而急剧,听。

你就会觉的自己已和大自然溶为一体。

这雨,挖空你的心思,道出你的惆伥,注释你的疑惑,给你无尽的想像,你会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一滴雨,一棵树,一根草,一朵花。这雨让时间停止,只有心跳告诉你时间在延续。

听着,听者,我好像逢着了一位女孩,一位梦一般,云一般,风一般飘去了的女孩。

这雨,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这世界上找到一方净土,一片慰籍,雨水真清纯,清纯的如我的眼泪,我在自己的泪水中却看不清我自己。

心思太多,痴言太多,情愫太多,哀怨太多,惆怅太多,太多太多的无人问津,只能在这细雨纷飞的日子里将它们逐一放飞。

撕掉最后的日历,让过去变成回忆,我要仔仔细细地寻找,寻找一个全新的自己,留给雨夜,一个新的足迹。

听雨这种感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听雨作文(二)

坐在窗前,听雨轻轻吟唱,忽然想起那个有绝世姿容和才华的女子在潇湘馆中对雨低吟“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的凄婉,她一定读懂了雨声,一定超越世俗,追寻为世俗所不容的一份真情吧!

雨洋洋洒洒,洗涤着世间的尘埃,用它透明的泪漂白凡世间的肮脏,用宽宏的胸怀包容错误,原谅愚蠢;雨洁净而单纯,洁净的在天地间旋转,单纯地在世间飘洒。

真正的听雨者,听懂的不仅仅是雨声的纯洁,还要听懂雨声的善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心听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宁静宽广的心境,淡泊名利的心态,还有笑对人生的勇气。

在美丽的雨季,坐在窗前听雨,让思绪与雨声,共惆怅……

听雨作文(三)

昨晚,不知不觉中,下雨了。我躺在床上,听潇潇雨打蓬,那连绵不断的雨声拨动着我的心泫。听雨、想雨、感雨、思雨,才知雨是那样的……

我好似在做梦,那雨声不听的在我脑海里回荡着——“哗哗”!这是瓢泼的大雨。雨来得那样突然,那样猛烈仿佛要把那大树吹倒,把大地卷跑似的。

一会儿,雨变小了,淅淅沥沥的,()这是牛毛细雨雨跳跃着从天而降,大地充满了“天降甘霖、万物勃发”的喜悦。耳边只听得那小雨点叮叮咚咚地敲窗子,声音时快时慢、时大时小,好似琴音奏出的一首曲子。

雨仍在下着,却看不见雨丝,听不清雨声,此时的水洼里,定会冒出一个又一个小水泡吧。“沙沙”“沙沙”,一会儿,又传来微弱的声音好象蚕宝宝在吃桑叶。那雨丝又细、又密、又亮,竟好似织女用来织绵的丝。

我终于领略到了雨的风采:听到了雨声、看到了雨景、感受到了雨美、见识到了雨的气势。

雨带给人们千般感受、万般滋味。原来,雨就是那样的……

3、听雨的作文

听雨的作文(一)

雨,是精灵,听雨,确是一种享受。

微闭双眼,捧一杯香茗,静静地等待他的降临。

雨来了!!

耳畔响起了雨珠落玉盘之声,忽大呼小,或清脆或沉重……各不相同。

雨,这个调皮的小精灵。

我用三分横笛的悠扬,三分木笛的清亮,四分古筝的曼妙,凑足十分的惬意,来倾听你的述说。

雨落在树叶间,树叶间淌出大提琴版婉转的旋律;

雨落在瓦片上,瓦片弹奏出扬琴版清脆的乐章;

雨落在池塘里,池塘跳跃出编钟美妙的音符……

听雨,在耳边紧绕的是美妙的天籁之音,一丝、一缕,淡淡、细细。

不禁推开窗子,伸出手,接一滴雨珠,清清凉凉,扫去燥热,抚平了躁动的心绪。

任思绪飘远,在雨声中徜徉。

拾起内心深处那份听雨、赏花的情趣,安静地,享受着生活如丝如缕的幸福!

听雨,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听雨的作文(二)

今天是一个阴天,天阴沉沉的象是要下雨。直到晚上才下起了雨。外面的雨下的很大,老天爷在哭呢?

听,外面的雨下的哗哗的。我站在教室的窗前看着雨,听雨的声音,听雨中所凝结成的气氛。雨是许多条直线所组成的成千上万滴的水,它打在了地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小小的坑,看起来很有趣,但我认为看雨没有听雨的乐趣大。当你看着下着的大雨时,你的耳边却响起了雨打窗户的声音,听起来很脆,打在玻璃窗上的雨滴如音乐的节奏一样奏出雨的歌。当我听着雨的歌,我不禁陶醉在其中。我听了雨的歌仿佛象在诉说什么?哦,我知道了,它们一定是在向我诉说着它们是多么的快乐和自由,快乐的在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由的,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和我的同学们,我们每一天在老师的监督下,父母的嘱咐中度过。很是无奈,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逃离这里。也许,逃不是办法。

心很繁,不知是什么原因?也许是自己那不确定的心情吧!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心情。总有一天自己也会象雨一样自由。那就是我考上大学的时候,或许是自己有稳定的工作。也许是更远的时候。总之,自己有一天会变好的。希望明天会更好。也希望与我同龄的人永远开心、快乐,活出自己的美丽人生。

听雨的作文(三)

雨,哗啦啦的下着,透过窗户,看着无数的雨珠落地。哗啦啦的一片响声,仿佛是对我们这美好世界的祝福,听着听着,听出了心声,落着落着,敲进了心弦,看着看着,看出了美妙,如琴声,如箫声。

轻轻地轻轻地,犹如优美的弧线,()滴在了一片一片翠绿的叶子上。听啊,这美妙的声音。雨赞美了我们的世界,表扬了我们的星空,有时会不会听到他们在说悄悄话,那样真,那样美,顿时间挖掘出好多心灵的话语。

要用心去聆听,进入他们的世界,懂得他们的话语,滴答滴答,雨就要停啦,风轻柔的飘过。这是个雨的季节,雨的乐队在此处停留。

阳光一缕缕照在身上,心弦上,立刻恢复了精神,听吧这雨的声音。

心情永远都是这么好。

4、季羡林听雨读后感

季羡林听雨读后感(一)

春雨,在古代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诗人也对她多有赞美之声,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千古名句。

季羡林老先生的《听雨》更是如此。季羡林先生通过大旱之中的一场春雨,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文章最后,季羡林

老先生更是“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雨,我从小到大见过无数次了。小时候,在雨中奔跑、嬉戏,快乐无穷;当然,也有一次,因为雨下得太突然,被淋了个措手不及,没几天,就冻感冒了。现在的我,已经没有了对雨的厌烦之情,偶尔还会因为突然下雨高兴一回。

读了《听雨》。我又想明白了许多。在中国,听雨的人从来不在少数,但能听出雨意的人,大多数都是对尘世有所感悟的人。点点雨声中,却不知包含了多少思念、留恋。其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雨纷纷”三个字,正衬托着“欲断魂”,从字句上也能看出作者心中的凄凉。而季羡林老先生的《听雨》寓意则是相反。季羡林老先生开始的兴奋是为了这大旱中,终于下起了雨!雨,能够使农作物生长的更迅速,更是季羡林老先生盼望已久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雨,对人有时也是一种回忆,如说是听雨,倒不如说是用心观雨,听雨声在心中回响,世间万理,皆在心中。

雨在心中,心何尝不在雨中?

季羡林听雨读后感(二)

最开始吸引我的是季老先生朴实的起笔,他所说的“雨敲铁皮”下雨时在我家中我亦可领悟得到。于是这对我来说有莫名的熟悉情结和感动,如觅到知音。

我之所以称季羡林为季老先生,是因为在我印象中他就是一个老人,从来都是,慈祥而心思细腻。我读他的文章,是以一种认真的态度来拜读的。

季老先生说听雨给他飘飘欲仙之感。在我看来,无论是大或小,快或慢,响或沉,我都听得喜悦。一阵凉风袭来,抱紧双臂,深呼吸一口夹杂着泥土馨香的“雨香”,那是自在而惬意的。我的心情随着雨势变化而变化。蒙蒙细雨时,如有一股力量催我入眠,我沉沉欲睡;雨下得厉害时,如天降神威,我也跟着起势,希望再下大点。天正起风欲下雨时,我祈求快些下雨,让我伴着雨声入睡,离开这世间的一切浮躁,到梦里寻个人间究竟。

季老先生和我还是留着童真的。对于下雨,我们都是喜悦的,不管她是否带来小麻烦。小孩子不仅喜欢听雨,看雨,还喜欢踩雨,在水坑里尽情玩耍。

雨总要停的,雨后的清新也有一番怡然自得的喜悦,尽管我还是余兴未尽。

季羡林听雨读后感(三)

春雨,像春天的使者,它的到来,让万物恢复了生机。小草更绿了,花儿更红了。它如烟雾,轻飘飘地,让大家爱上了它。当我读完季羡林先生所着的《清塘荷韵》中《听雨》后,使我对雨又有了一次深切地感受。

听雨,在季羡林先生眼里,是一种享受。他爱听雨滴敲打铁皮的声音,如在文中所说“听到头顶的雨滴声,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感。”

我国的许多诗人在听雨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大诗篇。拿我们最熟悉的大诗圣来说,他写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早已家喻户晓。听雨,能让人的心情喜悦。它不但能给作家提供一些好的素材,而且,能让你在听雨的途中感受一下心灵的洗礼,能让你体悟到受用终生的真谛。

可是,季羡林先生听那连绵的雨声,不仅仅是为了能让自己心情喜悦。更重要的是,他希望正和干旱抗击的麦苗,在接受完春雨的洗礼之后。能够更加茁壮的成长。

春雨贵如油。即使是一场小雨,也会让农民兴奋的,季老先生没有把自己当成城里人,虽然自幼没干过几天活,但他总是认为自己是农民,血管里淌着农民的血。因此,他对农村怀有深厚的感情。当下着春雨时,他喜欢上了听雨。他希望春雨能让农民有个大丰收。()

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雨。季先生也希望万物在春雨的滋润下,显得更加生气了。

季老先生爱听雨,也是为了让大自然多一点生机。活泼。他爱大自然,爱看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爱看绿叶在吸收甜蜜的雨滴;花儿在春雨过后展开了笑容。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