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清玄:万物的心
林清玄:万物的心
每次走到风景优美、绿草如茵、繁花满树的地方,我都会在内心起一种感恩的心情,感恩这世界如此优美、如此青翠、如此繁华。
我常觉得,所谓“风水好”,就是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的所在。
所谓“有福报”,就是住在植物青翠、花树繁华的所在。
所谓美()好的心灵,就是能体贴万物的心,能温柔对待一草一木的心灵。
我们眼见一株草长得青翠、一朵花开得缤纷,这都是非常不易的,要有好风水,好福报,受到美好心灵的照护,惟有体会到一花一草都象征了万物的心,我们才能体会禅师所说的“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真意——每一株瞩子里都宝藏佛的法身,每一朵黄花里都开满了智慧呀!
这我们所眼见的万象,看起来如此澄美幽静,其实有着非常努力的内在世界,每一株植物的根都忙着从地里吸收养料与水分,茎忙着输送与流通,叶子在行光合作用,整株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大口地呼吸——其实,树是非常忙的,这种欣欣向荣正是禅宗所说的“森罗万象许峥嵘”的意思。
树木为了生命的美好而欣欣向荣,想要在好风好水中生活,建立生命的福报的人,是不是也要为迈向生命的美好境界而努力向前呢?
平静的树都能唤起我们的感思之心,何况是翩翩的彩蝶、凌空的飞鸟,以及那些相约而再来的人呢?
2、万物生长观后感
万物生长观后感(一)
故事冯唐——冯唐的小说的极不适合被改编成影视剧的,倒不是说伟大的广电总局会出来裁剪他那有伤风化的故事,而是他那高度自恋的稠腻文笔是极度怪癖化的,是纯文本式的,是支离破碎的,意淫成电影是需要太多话外音旁白辅助的,虽然冯唐的文学视角里有一种类似日本老牌大作家的灵气,敏感而变态,善于从生理结构搭建人物的性格,善于用生殖器官的碰撞表达内心世界的矛盾,有时候半文不白的还真有点“修道欢愉处,流光追暮霞”的淫荡奢美。
所以我一直坚信冯唐的故事算搁香港也是不适合被改编成三级片的。稍有阅读经历的人都知道,越是那种网络18线写手攒出来的小黄文越适合被整理成画面,粗浅直接没有任何渊源可言,才是睡前撸管良品。这就好比早年王晶制作的《满清十大酷刑》《素女心经》《官人我要》能够成为一代直男追捧的情欲宝典,甚至还曾在出租屋里和大学女友试着玩过“后门别棍”“无敌风火轮”啥的…而那些横扫欧洲影展的《9首歌》《情色姐妹》《枕边禁书》《感官世界》则深刻纠结的让人面对白花花的肉体依旧硬不起来。冯唐显然属于后者。(好吧,我收了冯唐100块钱) 而这次电影《万物生长》让人意外的是编剧规避了所有原着里那些絮絮叨叨,碎碎念念的自慰与呢喃。抽丝剥茧提取了一个相对干练的剧本结构,在我国电影尺度容许的前提下算是比较巧妙的保留了那些性暗示,尽管在处理一个主流男青年面对女孩与女人这两种心理和肉体的起承转合上还是有些生硬,但主干线方向抓取的还是相当精准的。台词虽然有很多夹生的饭粒,但论筋道的嚼劲绝非同类青春片所能比拟,尽管这两年青春片已被拍的歪掉了,本文尾端我再对此结案陈述。
导演李玉 —— 十几年前我还是个青葱拧巴少年,因先天骨子里流淌着断背的血液,故文艺,清高,敏感,自恋。不喜与同学们勾肩搭臂混迹篮球场,生怕摩擦出爱情。闲暇时光常泡在新街口盗版碟一条街,一筐一筐的淘碟,专爱买那种封面有两个麦穗的欧洲获奖电影和一些还未登堂入室的地下导演作品。其中一部用牛皮纸包着的所谓内部电影上面用圆珠笔写着一行字:《今年夏天》导演李玉。坦白说真是粗制滥造啊!我看完之后还和当时担任张艺谋场记的黎光姐姐说,这电影除了不能上映之外还有没有点别的可取之处么?连光都不打,黑漆麻糊的…黎光姐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觉得这电影别具一格,这些地下导演用自己有限的钱去拍心中的故事,勇于尝试罕见的女同志题材,已经很了不起了!我羞愧的低下了头,心中暗自嘟囔:你们拍电影预算多少也要观众负责啊?看文艺片还看出孽债来了是咋的… 从那之后我对罕有人知晓的李玉导演并没有更多关注,虽然她后来还拍过一部其实特别优秀的《红颜》但我也是事后多年在李春燕大姐的力荐下才看的。直到风波不断的《苹果》把李玉推倒了主流观众的视线中,我也随着话题不止一次看了这部真的特别好看的电影,被范冰冰的洗尽铅华和佟大为的背部全裸吸引眼球之余,深深的感受到李玉成熟了,更会讲故事也更懂得如何抓住当代电影观众的眼球,也依旧保持着她对社会底层的观察。尽管这一丝迟来的好感在《二次曝光》的首映礼上又被彻底剪断,也许是随着时代变化自我审视电影的标准也在变化,也许是李玉身为一个女性导演,无可避免的在艺术探索阶段犯着许多女性导演皆有的毛病,就是在细节上纠结个没完没了,无视线条的流畅与节拍,使得整个电影格局上显得凹凸不均。 前夜我并无期待的看完了李玉的新作《万物生长》客观的说我是意外的,这是李玉个人导演生涯里迄今为止最为成熟洗练的作品,我看见了她拥有了自己过去最缺乏的稳健。彻底摒弃了她过去所沉醉的摇晃镜头(当然摇晃也的确过时了)而是特别沉淀阐述着一个女性视角下的生猛男性动物世界,对一些荷尔蒙散发出来的气息捕捉的从开场便相当精准,完全没有顾忌原着里强势的癖好绑架,却又理性的尊重了原着观察两性的独特视角。最难能可贵的是,这次她把自己擅长的支离破碎玩的相当有层次,乱中有序。在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戏码里运用动画和剪影去表现,画龙点睛,既不卖弄又彰显了别具趣味的小心思。(尽管最后夸父追日那段疑似舞蹈的落日剪影…让我想起了周伯通和瑛姑。男女主角沙漠肉搏战那场戏裁剪的只有脑袋,两个人张着大嘴一寸肌肤都看不见很像武媚娘野合历险记)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响起宿舍男生在慢镜头下宣泄着残存的蛮力那场戏,与《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放国际歌打架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不山寨。相当克制的把对逝去岁月的眷恋表达了出来,绝比那些圈钱青春片直接播放原版流行歌曲故意煽情观众,让观众哭完之后有种被愚弄了的悔恨感,要高级许多。 这部影片仍有许多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包括也有人反映它的虎头蛇尾,包括对邂逅与别离的处理略显突兀。但我还是认为这不关李玉的太多事,这是原着剧本留下来的,是无法弥补的视觉短板。李玉作为一个标准的小众创作型导演,这次基本上发挥了她的满血实力。必须要特别强调的是,她这次有两位得力悍将帮了大忙,一位是摄影师曾剑,一位是日本配乐大师小林武史。如果说李玉这次的表现可以打80分,很大程度得益于这二位艺术家的帮衬。
演员表演 —— 韩庚,本片绝对的男一号。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秋水这个人物展开的,他自私,淫贱,像一只占有欲很强的小种狗,却又因为自负和幼稚理不清内心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说实话这个角色不好演,这种原始的复杂心理和生理变化是主人公自己都不清楚的自己,这需要一个年轻又极有领悟力的男演员才能完成,比如黄轩。如果你是熟悉韩庚的,公平的说李玉已经把他调教的很让人惊喜了,李玉最擅长的就是把明星变回路人,再重塑。起码本片韩庚放下了偶像艺人惯有的一些表演恶习与包袱(放下偶像包袱也和他日趋富态的身型和越发高耸的发际线,还有这几年频频亮相的双下巴有关)也非常努力的在捕捉男主角纠结的心理变化。如果你完全用一个演员技术角度审视韩庚,那么他还是有些漂浮的,在很多该邪恶,该果断的,该无情的处理上有些深刻不下去,比如实验室喝酒精的那场对手戏…那场戏也确实很难。当然,我们不必在这个刷脸的时代对一个偶像有那么苛责的要求,看见他的进步就够了,这个进步相较他过往的作品还是长足的。 范冰冰,真的,大家不要再逼范女神了。她真的很拼很尽力了,上帝是公平的,不能什么都给一个人,否则生存将失去意义。在早期的香港,在历史至今的好莱坞,这种类型的女演员都很多,她们更大的光环在自身而不是角色,并不是她们不想塑造一个鲜活生动的银幕形象。而是她们太美了,艳光四射的人在诠释民间疾苦的时候本身就有很大的违和感。这些年范冰冰也在用力过猛的尝试着角色突破,观众完全能感受到她在一些复杂角色上努力的哭泣,努力的冷漠,努力的绝望…但她就不是那个角色。如果说角色是一个野鬼,演员是一个肉身,阳气太重的人鬼就是附体不进去的,勉强进去出来,出来又进去…很难合二为一。这是一个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不如我们就把她单纯的看成一个女神,她的重任就是经营好自己的万种风情,做一个媒体女皇。 齐溪,这个还没有很红的女人太会演戏了!她那张专属于演技派的苦命脸一亮相角色唰一下就立住了,无比精准精湛。松弛有度,张力十足,要丧脸裙角都散着冷漠的气息。要发骚,她就像你曾经交往过的某个女生喝多了一样恨不得把你当驴骑。一句台词没有在宿舍打太极拳的时候,面无表情就能让你知道她是处女座。当发现男友爱上别人时那一大段欲言又止,那一幕幕欲走还留,就像一台刚调好的钢琴,每一个音符都精准的敲击在节拍上。然后还能用一种王菲特有的气质将一切繁杂包裹成无所谓。可惜这不是个大文艺片的时代,否则这个有点法国流派演技风格女演员必将有一番大作为。无限期待看见她未来更精彩的演技。
青春片—— 我知道此篇一发定有人质疑极少写长文的我是因为与出品人私交甚笃才在这送人情,抱他那一点都不长的小短腿。没关系,该吐槽您拍您的。只是我想最后强调一点,今天中国电影市场空前繁荣,最赚钱的就是低成本高回报的青春片。尤其是浮躁的数字时代,70后80后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90后也兜里有许多闲钱以后,大家特喜欢把年轻时那点强说愁滋味的破事抖搂出来自哀自怨,再配几首老歌告诉全世界他们在怀旧,忆苦思甜跟时代欠了他们什么似的,跟他们如今真成功的今非昔比了一样。但至少目前来这招屡试不爽,稳赚不赔。可我们冷静回想一下,这些层出不穷的青春片,有人拍的像mv,有人做的像ppt,最有良心的无非也就是多花点钱拍成一个加长版的广告。可有人拍的像电影么?《万物生长》最大的优点就是它是一部纯纯粹粹的电影,尽管它并不完美,但军中无大个,筷子拔将军。相较而言,它还是真诚的,能看的。这个创作团队里虽然没有特别嫩芽状的鲜肉去谄媚少女的钱包,但基本的电影尊严他们还有的。起码他们没有为了拍青春片而刻意装傻充愣,起码他们有勇气把那些小妞电影最讨喜市场的元素全抛掉,起码他们没有试图伪装青春是纯爱凄美的,他们把镜头对准了男性,告诉观众青春其实是鲁莽的,也是最自私的。这个视角很锋利,刺下去多少能看见一点血。 电影是有门槛的,真的,尽管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它早就被踩的粉碎。但有些人过门的时候还记得要抬高一脚,有些人成群结队的平踏走过。
万物生长观后感(二)
文/小义大道
自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韩庚扮演了理智绅士型的林静之后,他就成了青春爱情片中最炙手可热的主角。无论是《前任攻略》还是《万物生长》,韩庚都成了当之无愧的男一号。不过,因为是歌手的身份出道,因此韩庚的演技一直是备受诟病的,以至于在《变形金刚4》中那只有一句“靠”为台词的表演也招致了无数调侃。因此,韩庚也迫切需要为自己的演技而证明。而《万物生长》恰好给了韩庚一个为自己演技证明的机遇。
因为有范爷的存在,何况又是李玉的电影,很多人很自然的都会想到这将是一部以范冰冰所扮演的角色为核心的女性影片。但事实恰好相反,《万物生长》的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韩庚扮演的秋水。韩庚的角色,可谓从第一场戏带到最后一场,不仅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也是整部电影的主线。以至于范爷都不由得吃醋的表示“这个戏,我们再拼命,也都是为了捧韩庚。”
看过故事的应该都知道,在这部电影中李玉为韩庚安排了三段感情,首先是铭记于心底的那年夏天与小满的初恋,然后是与麻辣女友在学校里波澜不惊的校园恋情,最后是与范爷那仿佛神交一般彼此心动的一夜激情。三段感情,三个女人,最终都是始乱终弃的结局,李玉导演这一次呈现的不是女人的世界,而是男人对于这三类感情的表现,所以,《万物生长》正是韩庚个人的一场独角戏。
校园恋情的平淡,让韩庚产生了对范冰冰这种风情万种的姐姐的迷恋,于是不惜与自己的女友决裂。此时的韩庚,将花心男那种复杂的小小私心展现的非常到位,把那种对于成熟女性肉体发自内心的渴望刻画的入木三分。当然,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对前女友的悔意与愧疚,复杂的内心戏,韩庚的演技,他的潜能似乎都被李玉逼了出来。
然而即便范爷那样的风骚多情,但韩庚却始终与她走在殊途,究其原因,其实还是韩庚与小满的那痛彻心扉的初恋。可以说,正是这场初恋把韩庚从男孩变成了男人,也正是这次初恋将秋水的爱情观从此改编,所以,虽然对女友和范爷都是始乱终弃,但韩庚的内心里只有小满的美丽侧颜。韩庚通过他的表演,让我们知道男人虽然滥情,但其实恰恰又最最专情。在男人心中,那份美好的东西,从来未曾改变。
可以说,通过《万物生长》,韩庚为自己的演技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他不再是那个在致青春中唯唯诺诺的林静,也不再是前任攻略中花心多情的孟云,更不是变4里只有一句台词的花瓶,他已经可以展现出更加复杂的心理,表现更加复杂的人物,演技如滔滔江水喷涌而出的韩庚,似乎还有无限的能量等待着更多的好导演来发掘。
万物生长观后感(三)
文/杉杉
“青春的我们有熬不完的夜,唱不完的歌,喝不完的酒,但太阳在照耀,万物在生长,愿过了青春期的我们都还能有恋爱的能力,冲动的魄力,大家相互微笑,这样就很好。”——《万物生长》观后感
电影《万物生长》是4月17日上映由冯唐同名作品改编、李玉导演、范爷最新力作。话不多说,下面杉杉与您一起聊聊这部充满荷尔蒙的青春电影。
曾有人说:在现代文坛上,再贫贫不过王朔,再痞痞不过王小波。这句话放到冯唐而言似乎有些言之过早,豆瓣评论冯唐:贫嘴三流,叙述二流,但每每关键时候的意象一流,至于文字魅力,绝对独步天下。
杉杉觉得冯唐的小说极不适合被改编成影视剧,纯文本式的高度自恋的稠腻文笔化成电影须要太多的话外音旁白辅助,能否透过大荧幕将原着小说的精华与主旨凸现,我们且拭目以待。毕竟,近年来大荧幕毁掉的经典数不胜数。
杉杉认为李玉在某些层面可以说是大陆最好的女性电影导演,无论是从早期的《今年夏天》还是到后来的《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她是女导演中的娄烨,灵魂都是躁动而性感的,与冯唐不谋而合。李玉的电影品质自然是有保证的,据说冯唐本人看完此片后又哭又笑,“在黑暗中,笑了。哭了。笑着哭了”。他认为,李玉扔掉青春片的小清新,把成长过程中的“疼痛”与“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最大的卖点就是范爷,这是范爷与李玉的第四度合作。或许只有在李玉的电影里,范冰冰才像是真正的演员,每一次的表现都足够评最佳女主角,还记得吗?范爷唯一的拿的出手的国际电影节影后---东京电影节影后就是出自李玉的《观音山》,那可是世界9个a级电影节之一,颇具分量。范爷曾大气的说,只要是李玉的电影零片酬都来,李玉也说范冰冰是她电影永久的女主角。李玉之于范冰冰,就像女版的马丁?斯科塞斯和罗伯特?德尼罗,娄烨和郝蕾,王家卫和梁朝伟。加上韩庚、沙溢、吴莫愁等当红明星加入,票房自然有保障。
春风十里,不如你。在这个青春怀旧主题跟风的电影市场,这无疑算是一部诚意十足的作品。冯唐,李玉,范冰冰三人组合注定这部电影不会炮灰,大爆的可能性由于有《速7》残暴碾压,不太现实,但是谁又说得准呢?片方敢这么拼,也一定是有底气的。毕竟,看范爷如何放肆青春,这一点就足够话题了。
好了,分析了这么多后,杉杉认为这部片子应该是对青春的完美收官,因为不论如何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万物生长”。
杉杉特别为大家总结了《万物生长》中的经典台词,有没有那么一句话戳中你的内心,唤起你一段叫做“青春”的时光。
·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要尘世的幸福。
·我要用尽我一生的风情万种,让他在将来任何不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内心无法安宁。
·这是一场事故,这是一场可以避免的事故。但是我们特别高兴,它发生了。
·我以为我一眼就能看穿生活,结果生活给了我响亮的一耳光!
·我知道你这段时间很难过,少喝酒,少吃大排档,你的胃不好,不要随便找女人,其实你是特别脆弱的人,我离开你,是因为我爱你。
·最初的诞生,和最后的死亡一样,都是人生的必然。
3、万物简史读后感
万物简史读后感(一)
说起来也许我和这本书有缘吧,在我有幸翻开它的书页之前,就已经三次在互联网上见过它的大名。印象最深的,是说看过这本书的人,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因此我对它来了兴趣,这也是我第一次认真地阅读一本书的简介、作者译者、序言、目录、引言。哦,幸运的是,这些在我看来并不怎么有用的东西,在这本书里显得尤为生动。以下我摘录引言中的一段话:
因此,在过去38亿年的不同时期里,你先是讨厌氧气,后又酷爱氧气,长过鳍、肢和漂亮的翅膀,生过蛋,用叉子般的舌头舔过空气,曾经长得油光光、毛茸茸,住过地下,住过树上,曾经大得像麋鹿,小的像老鼠,以及超过100万种别的东西。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演变步骤,只要发生哪怕最细微的一点偏差,你现在也许就会在舔食长在洞壁上的藻类,或者像海象那样懒洋洋地躺在哪个卵石海滩上,或者用你头顶的鼻孔吐出空气,然后钻到18米的深处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
乍看一下,好像是在贬低人类一样(至少我有过这种感觉,但我不介意),但是这段话确实形象的描述了生物的进化史,或者说是组成细胞的原子的一生。就像书里说的,也许我身上的某一粒原子,在它那绵长的生命中,曾经是秦始皇龙袍的组成部分也说不定。
因为这本书的每一部分都引人三思,而且我目前也没有把它看完,所以,我就只写了书的第三部:一个新时代的黎明的读后感。
事实上,现在我已经看到了这本书的第五部,但我发誓在我看过的章节中,我还记得最多的东西是出自第三部。这并不是说别的章节不好,而是说明了人的记忆力有限。我想,第三部带给我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说,如果你想在一滴水中用肉眼看清一只草履虫,那么你需要把这滴水的直径放大到12米,如果你想看到同一滴水里的一个原子,那你则需要把水滴的直径放大到24公里宽。
比如说,一个原子的寿命有十的三十五次幂年,或者还要多,所以你的一部分极有可能比地球还要古老。
比如说,一个原子中真正有很大的密度的是它那小的可怜的原子核,而如果没有原子核外面的电荷的话,你可以从墙上穿过去,所以与其说你是坐在板凳上,不如说你是因为电荷之间的排斥而与板凳保持很小的距离浮在板凳上。也许你看不懂,那么你可以去看看《万物简史》。
还比如说,人的指甲一生大约只长两米,当然这不是主要内容。
再比如说,不管空调还是冰箱还是什么其他的一些常用物品都在向空中散出一种叫含氯氟烃的物质,这种东西增加温室效应的本事,要比二氧化碳强上10000倍左右。
其实这些都不是感受,看了这本书后真正让我感受到的,总的来说可以总结成几点:
1、世界真奇妙。
2、人类为了追求永远也追求不完的真理做出了极大的付出,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3、穿插在文章大的支架中的,人类的无知、傲慢、狂妄、自私、贪婪,以及人类的善良、认真……
但总的来说,我的感受就是:世界真奇妙。
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只用五个字,便可以代替我心中的无限震撼与感悟,所以我觉得我已不用再多说什么了。
最主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感到——好好笑哇哈哈!真的是在趣味里学习了。
万物简史读后感(二)
近些天里,我读完了一本名为《万物简史》的书。作家自称“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
作家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这是一本可以从任何一页任何一行任何一个字开始把你吸引的书,看着一本书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去与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
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做过的事情,几乎是人类做不到的: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发现第一批陆地动物鱼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这些人中,最让我惊讶的就是卡文迪许的那件事了,他不惜自己的投入到科学当中,还有牛顿、富兰克林他们,都是用自己来做实验,这点让我非常敬佩。
其实我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它能告诉我关于地球多大多重多老,它并不像其他的科普书那样死板,他十分有趣,吸引着你继续读下去。
最后我要说,《万物简史》是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最打动人的一本科普书。
万物简史读后感(三)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厚厚的科普书《万物简史》,我非常喜欢。这个寒假,我开始读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比尔布莱森,他是美国着名的旅游文学作家。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宇宙中上所有事物不是一下子就变出来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而来的。就像我们的地球产生于几百亿年,刚开始是没有生命的,经过了好几百亿年,才有了水和生物,之后又有了陆地,又过了几十亿年才有我们人类。
我最感兴趣的是地球的历史。很久以前,地球没有水,只有滚烫的岩浆。过了好几亿年后就有了水,这段历史被称为“寒武纪”。寒武纪的生物各种各样,有珊瑚、有贝壳、还有水草。又过了好几亿年,产生了陆地,陆地上有了许多植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现在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树了。在这时又出现了爬性动物,之后恐龙时代来袭,这时也出现了较小的哺乳动物,这段历史叫“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之后一颗小行星使恐龙灭绝了,出现了大型哺乳动物,然后终于出现了人类。
这本书里还讲述了很多科学的奇迹和成就,还有很多科学家的有趣故事,让我了解了大千世界的无穷奥秘。
4、《万物生长》读后感
《万物生长》读后感(一)
本书的开篇是这样一段话:
世界上有两种长大的方式:
一种是明白了;
一种是忘记明白不了的,心中了无牵挂。
所有人都用后一种方式长大。
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但当我翻开《万物生长》,
认真看秋水从高中毕业到博士毕业的从初恋到女友到老婆的这段真实中夹杂着几许虚构的故事时,
我觉得自己重新长大了一次,我被感动了,我感到我心里的某跟弦,被拨动了。
我最喜欢的是第十八章。因为我看到了我大学时光的影子。
秋水念的是医学系,我念的是生物系,我们都学过动物植物生物学,无机有机化学,还有一堆数学物理。
当初那么头疼的科目,在冯唐笔下却如此有生气,如此灵动。北大之于他,又何尝不是厦大之于我?
我想起自己早上7点起床,乐呵乐呵的背着起码8本书然后汽车走路去上课或者去上自习的情景。
我想起自己酷爱在学校图书馆三楼外语书架旁边的隐蔽小桌子放下书包,然后摊开书小睡20分钟后醒来,习惯性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流口水,然后喝口水开始看书的情景。如果你恰好看到了我,应该发现我一边的脸颊和耳朵潮红,脸蛋上有一排均匀的锯齿印。
我想起一路的凤凰花,想起翠湖,想起偶尔飞落的鸟屎,想起夜幕降临时独自拿本书在长廊上朗读的情景。真的仿佛就在昨日啊!
也许每个人看了,都或多或少的能重拾起一些大学生活的点滴吧。当然,我想起的更多是在英国时候的场景,就让我慢慢想吧——。时间很快,我去年5月17号回的国,转眼间已经快一年了。不知道明年这个时候,我会在哪里,在做什么,跟谁在一起,在想些什么。还是留给时间去解答吧。
《万物生长》读后感(二)
看了《万物生长》,个人感觉,电影比原着更加闹腾,冯唐眼里的柳青,王小波眼里的吴清扬,王朔阳光灿烂的日子,石老康的晃晃悠悠……
每男人缅怀的,是那个时代,也是一种情怀……
当文艺片遭遇商业时代,它必须妥协,要知道,这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金钱世界。电影中,作者的‘’感觉‘’与自说自话的虚空缥缈少了很多,笑点很多,少了那份说不出来的苦涩超然,更接地气了。
范冰冰的演绎的确实差着事儿的,对比汤唯的《黄金时代》,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呵呵,各花入各眼吧。汤唯是我的女神,没露胸没露屁股,但就是迷人,其实,喜欢一个人从不需要理由。记得《大话西游》里那句经典的“废话”不?:“需要吗?不需要吗?需要吗?”
曾经有一个中国导演说她,是中国唯一一个看起来像读过书的艺人,这话,我不置可否。……
总觉得还差点什么,手边没有10号啤酒,这是在开演前就买了的后悔药,身边那些插科打诨的战斗友谊也不复存在,脑子一下子被带回到日子,光秃秃的瞬间穿越到过去,事儿还是那时候的事儿,但感觉已经不对了。
金城武在《重庆森林》里念叨,罐头也有保质期,为什么爱情却没有?我内心里面是希望它有的,但它的确没有!
可话说回来了,没有保质期的,何止感情而已?!
这日子啊,仍旧是一天天过……
那个曾经的时代,伴随着更多竭斯底里的决绝,都已经走远,尽管那感觉还在,风吹过后,真的会一切依旧?!
我说不出来,那是一种感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憋是憋,但还得继续憋下去,直到,憋不住的时候……
《万物生长》读后感(三)
花了两天上班路上的时间,把冯唐的《万物生长》一书读完。不出所料,又是一本群芳谱。所谓群芳谱就是一个男人怀念年少气盛时和几个女人的故事,古有《红楼梦》,近代一点,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也是够自恋的。最开始我觉得冯唐的书和石康的书相似,但后来发现是两者同时期的北京背景和所选的类似题材造成的错觉。再后来我又觉得《万物生长》和《挪威的森林》有结构上的雷同,比如男主角怀念一个永远得不到初恋(直子),又错过一个看似十分般配的现女友(绿子),在书的最后两页男主角临了还同大自己许多的另一个女人做爱(玲子),而结局也是同样的模棱两可。但是冯唐和村上春树最大的区别在文字的基调上。冯唐的作品是幽默好笑的,地铁上我硬是忍住不笑出声来。而村上春树的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透着一股绝望,是谈谈的绝望,走不到尽头的那种。村上的书我从来不在地铁上看,一定是找一个不会被打扰的地方专心沉浸在那种绝望里。
所以冯唐就是冯唐。()除了搞笑《万物生长》中还是能找的许多妙句的,仿佛魔法一挥,作者就把文字变成了颜料,铸成一幅绝佳的意境让人心里一暖,暖的恰到好处。这也许是电影改编所拍不出来的吧。
最后顺带说一下,群芳谱中最靠谱的还是《红楼梦》,至少我们明确知道贾宝玉最爱的是谁。你再看后来那些男作家的作品中,绝对看不懂他到底最爱的是谁,颇有雨露均沾之意,这点真是让人翻白眼。再想想女作家就更愤愤不平,写的再好也只能爱一个男人爱到尘埃里,如果说有一个女人和几个男人的故事,那也就只有《金瓶梅》了,哦不,那也是男人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