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癫佬正传》观后感](http://www.wenzidahui.com/tu/758.jpg)
1、《癫佬正传》观后感
《癫佬正传》观后感
文/宋小苑
让我失声痛哭的是阿狗那句“妈妈叫我去死”。
精神病患者与人们关系紧张的原因是精神病患者本身的攻击性还是人们的无知呢?
我会想,假使刘女士没有贸然去与三婆搭话,三婆是否不会激动?假使阿全的邻居没有贸然冲上门去要赶阿全走,阿全是否不会病发以至于发生幼儿园流血事件?假使阿狗的妈妈没有贸然说出让阿全去死,徐先生是否不会被误杀?
这些假使让我不禁疑问,人们对于精神病患者的了解究竟有多少?他们的无知到底造成了多少伤害?我们对于精神病患者究竟该怎么做?
在精神病患者眼中,旁人的行为对其有什么影响?
影片开头菜市场鱼摊里,女士将鱼摊上的冰拿起扔向阿狗的时候,阿狗也有样学样地丢了过去;一位摊主在发现阿狗是精神病患者的时候,惊慌地将摊子上的菜刀拿了起来指向阿狗,而阿狗当时看起来有些好奇,他同样也拿起了身旁的菜刀挥舞了起来,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使人们彻底恐慌了起来。但深究起来,人们在恐慌的同时,是否应该想想,阿狗是自发做这些行为的吗?他做这些行为的诱发因素是什么?人们习惯于害怕恐惧精神病患者,习惯于认为精神病患者是具有攻击性的,但他们是天生就这样吗?
众人束手无辞,如何应对发病中的病人?
阿狗拿着菜刀的时候,众人都有些束手无策甚至是恐慌,连警察都不敢轻易行动,害怕阿狗突然发狂伤害他人,最后是徐先生将其制服。徐先生是怎样让阿狗缓和下来的?很讽刺的是,恰恰也是让阿狗模仿他的动作。
精神病患者的照顾问题?
阿狗被带上警车的时候,情绪是较为平和的,但因为记者们拍照时的闪光灯又使阿狗开始情绪不稳了起来;结尾徐先生同样也使阿狗的情绪平稳了下来,但却又是因为一个冒失的记者拍照的闪光灯使阿狗情绪不稳误杀了徐先生;徐先生接受刘小姐和他一起去看望精神病患者的前提是要刘小姐按他的要求来,比如有些精神病患者不喜欢深颜色,有些不喜欢闪光灯等等,希望刘小姐注意。精神病患者其实并不是说需要人们怎样去迁就,他们也像每个人一样有自己的小癖好,就比如正常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是否也可以尊重他们的喜好?
精神病患者家属的陪护作用?
从影片可以看出,精神病患者家属的陪护作用是不容小觑的。阿全母亲对他很纵容,同时也一直陪伴着他,因而阿全对于母亲的依赖性很强,其中有个细节是,阿全被街坊领居追打的时候,已经陷入了发病的状况,他母亲去劝他,他失手将母亲撞到,母亲痛呼的时候,阿全的理智一瞬间是回来的,他对母亲的感情使他在被人追打发病的时候恢复了神智;影片最后,阿狗发病说着要自杀,徐先生询问他的时候,他说妈妈叫我去死,是因为他的亲人他的依靠让他去死,所以阿狗受不了发病了。阿全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患有精神病(这点可以在阿全去幼儿园接儿子被前妻撞见时的场景里考究),也是因为他明白别人会对他抱有怎样的态度,一名精神病患者,本身受到了社会的歧视,如若他身边至亲的人也无法接受无法理解他,那么他的世界里,还剩下什么呢?
精神病患者自理问题?
这一问题在电影中的电影例证就是阿松。阿松对于冷热的感觉似乎出了错,徐先生帮他把他的衣服脱下的时候,他却一直喊着冷,明明他的脸上都是因为奔跑躲避而流下的汗水;他的女儿也被他盖上的一层又一层被子捂出了病,儿子也因为他的掩埋而断了气。这些对正常人来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行为,但我们思索的是,精神病患者的自理,是否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呢?
刘小姐态度的转变?
刘小姐这一角色在开头给人一种只是需要新闻的感觉,她第一次出现在办公室的时候也不在乎资料的保密性,而她在谈到如何报道的时候提到她不会先写重生会的工作人员,而是将某个精神病患者的例子拿出来吸引大众的关注再提出重生会,她这时候只是一名记者,她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大众的关注,她甚至在第二天出现的时候没有按照徐先生的要求穿深色的衣服而不是稍显鲜艳的。但是在后来,她一次又一次地经历了与精神病患者的接触后,她的态度开始改变,她的行为开始改变,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她的衣服变成了深色,她会在结尾一名记者出现时喊着不要开闪光灯,甚至于最后在徐先生死后接过了徐先生的重任,继续奔波于追逐精神病患者中。也许有些人不是一开始就对对精神病患者有深入认知,而是在不停的学习过程中了解、理解并愿意为了他们付出自己的努力。
造成影片悲剧的原因是大众的冷漠还是无知呢?
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害怕、恐惧精神病患者,害怕于他们的疾病,恐惧于他们的攻击性行为,他们在无知中做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行为但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却是巨大的伤害。他们认为阿狗的可怕的,于是他们举起了手中的刀子,但是造成了阿狗的模仿动作,他们更恐惧了,但是是他们先举起刀子的呀;他们认为阿全是楼道的害群之马,于是他们拿起了手上的工具,要将阿全赶走,但却造成了后来的流血事件,但是是他们在阿全被母亲拉回神智的时候又冲了出来的呀,是他们在阿全被幼儿园小朋友的歌声拉回神智的时候又冲了出来的呀。造成这些悲剧的究竟是大众的冷漠还是大众的无知呢?
这一切让我不禁重复,人们对于精神病患者的了解究竟有多少?他们的无知到底造成了多少伤害?我们对于精神病患者究竟该怎么做?
2、《阿甘正传》观后感
《阿甘正传》观后感
文/周颖
阿甘正传是一部励志片,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从阿甘身上有很多的品德:勇敢,诚实,善良,执着,认真,重视感情等。“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阿甘母亲的这一理解,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奇迹。
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人可能会随着周围的环境而改变自己,但是阿甘没有,不管是变成百万富豪还是受到很高的荣誉,面对丰富的物质,尊贵的荣誉,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他的内心,他还是很纯洁,善良。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你都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这其实是影片在暗示: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甘。从中得到些许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
3、阿甘正传的观后感
阿甘正传的观后感(一)
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题记
阿甘很傻。
他常常说“我妈妈说……”,只要小小的一支雪糕,就可以让他快乐很久。
照理来说,傻子的生命总是会充满轻视和嘲笑。没有人愿意做傻子。傻子不快乐,傻子不幸福。
但阿甘不同,他虽然傻,但却傻得可爱,傻得幸福。
因为他傻,孩童时代的他受到许多孩子的欺侮。那些顽皮的男孩子们用石头扔他,嘲笑阿甘那双戴着铁箍的脚。但是,即便他是一个傻子,也还是有心的啊!小小的铁箍,又怎么箍得住他那颗单纯的、想要飞翔的心呢?他不断努力地跑着,与命运争夺属于他的权利,属于他的幸福。阿甘成功了。命运的铁箍断了,他跑起来了!而且跑得比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都要快得多。
阿甘快乐地奔跑着,风在他的耳边呼啸成美妙的音乐。后来的阿甘,在跑步中获得了奇迹,也在跑步中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是的,即便他是一个傻子,也拥有欣赏美的能力。他看着天与地的交界处,绚丽的霞与云片交织,惊叹不已。那一刻,从心底里流出的幸福感一定将他深深打动。
因为他傻,他的心单纯而温暖。阿甘最关心的是他的妈妈,珍妮,巴布和丹中尉。他为他们每一个人流下真诚的泪水,他为他们每一个人许下真挚的祝福。
听到妈妈生病的消息,他毫不犹豫地跳下船,恨不得立刻飞到妈妈身边;看到珍妮被欺侮,他什么也不想就挺身而出;面对巴布的喋喋不休,他从来就没有不耐烦过;就连失去双腿而几乎放弃自己的丹中尉,也在他的影响下恢复开朗。阿甘不懂得人情世故,可是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会被他感动。傻傻的阿甘,在爱与被爱中,心被幸福溢满。
还记得阿甘曾经答应过他最好的朋友巴布,战争结束后要买一艘虾船,两个人一起捕虾。后来巴布死了,死在了战场上。但是阿甘依旧记得这个已经是曾经的梦想。他真的买了一艘船,命名为“巴布”,纪念死去的朋友。然后在捕捞中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永不放弃。船在夕阳下自由地驾驶着,海面波光粼粼,傻傻的阿甘,终于满载而归。他和丹中尉兴奋地叫着,笑容在脸上盛开。
也许,看起来不幸的阿甘其实是上帝的宠儿。上帝为阿甘关闭了智慧的大门,却为他开启了幸福的天窗。是阿甘让我们知道,傻傻的,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阿甘正传的观后感(二)
一条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掉落在阿甘的脚下,阿甘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后来羽毛再次飞向蓝蓝的天空,结束了阿甘的故事。这一羽毛似乎又飞向另一个人,向我们诉说下一个的故事。这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一原因,似乎蕴意着什么的。
影片《阿甘正传》以阿甘的故事向我们揭露了当代美国人的生活现状。很多人对它的评价是,《阿甘正传》更具讽刺色彩,它讽刺美国人们的生活以及政治。可能是我对美国发展历史的不了解,说到讽刺,我看到的只是美国总统频频遭到刺杀和美国人们沉迷于酒吧中的消极生活,以及越战对美国士兵的伤害和人们反越战的高潮运动。
对于《阿甘正传》我所体会的并不是对美国讽刺这一部分,而是关于人生的一些小启示。智商只有75的阿甘,从成为橄榄球星到大学生,从优秀军人到国家乒乓球员代表,从捕虾船长到富翁,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阿甘是个再幸运不过的人了,上帝对人总是公平的,关上这道门就会为你开启另一道窗。但是我觉得并不只是幸运使得阿甘成功。还有他的执着和信守承诺,这可能更重要。只有他执着地奔跑着,他才不被欺负;只有他执着地跑,才能避免那一次毁灭性的轰炸。阿甘始终坚守着他对巴布的承诺,回到巴布的故乡,成为捕虾船长,才能成为富翁。这一切,并不是只归结于他的幸运的。
阿甘的母亲说过,人生就像巧克力,你不知道你的下一块口味是什么。我到现在还不是很理解这句话,()因为我熟知的巧克力不是苦的就是甜的。我不确定这里的滋味是不是只有苦与甜两种。就像巧克力,如果你不尝试,你不会知道它是什么滋味。人生也一样,你不去经历,怎么会知道是苦还是甜呢。
阿甘常说这样一句话,蠢人做蠢事,傻人有傻福。我不知道这可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就在人们难以自信的时候,阿甘总是用他的行动向人们证明了这个难以自信。影片这里,往往在向我们暗示着什么,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吧。
珍妮消失后的一天,阿甘突然想跑不了,他说既然跑了整个村子为什么不跑完整个城市呢,既然跑到城市的西边为什么不跑到东边呢,既然跑到了沙漠为什么不跑到大洋边呢。于是阿甘开始跑步,跑了三年多,他觉得累了,他说他要回家。看完这里,觉得阿甘这个低智商者居然向我们揭示很多人生大道理。
一个常被人取笑的人,却成为全美国跑得最快的人。一个被人认为是傻子的人,却用他的执着证明了一切。一个低智商者,却成就了他无法想象的成就。然而我们这些人呢?
阿甘正传的观后感(三)
文/吴金蔓
看完整部片子下来,感触很多。阿甘也和我们一样,是个在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我们总喜欢说如果自己能有一技之长,一定不是现在的生活。和阿甘比起来,他又有什么一技之长呢,没有,他有的只是坚持了某一种信念,并不怎么高远,但却去努力兑现,不求回报,只是认真做好。
生活中,我们总是羡慕他人的成功,觉得自己之所以过着平淡的生活是怀才不遇,是没有天份,是觉得生活已经这样了等等。其实我们还可以有很多改变。认真做好当下的事,包括好好工作好好享受生活的快乐,认真对待每一分每一秒。想起前几天在网上遇到一个在外地工作的朋友,大家突然都谈到了将来,而我们对将来的看法都表示觉得非常迷惘,觉得将来是飘乎的,总是在感叹什么时候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这部阿甘正传改变了我的看法,如果我能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也许对将来的看法就不那么悲观了,我所从事的是服务行业,服务固然是这个行业的基石,每天面对来来往往不同的客户,我需要一遍又一遍的询问客户需要办理什么业务。难道就动动嘴就没事了吗,故事中的阿甘在当兵的时候,只知道服从命令,从内心出发,做好上级传达的每个命令,从不觉得累,以致于成了一个最优秀的士兵。对呀,从内心出发,努力完成好上级交代下来的每个任务,例如各项数据业务,现在都有硬性指标,那么就要想办法去完成它,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每天完成一个小目标。从内心出发,做好我们的服务礼仪,服务围着任务转,从服务上让客户满意了才能让客户很满意地享受我们的业务;从内心出发,真诚的去帮助每位我能帮助的客户,不求回报,认真做好。
在工作中我要像阿甘这样,拥有坚定的信念,并努力兑现,不求回报,认真做好。我想当我认真的做好这些事情时,我的个人价值会增值,也许不是今天,明天,但总会有那么一天。
4、阿甘正传观后感
阿甘正传观后感(一)
在一次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阿甘正传》。回来以后,我再一次细细品味了它,欣赏和阿甘一起的那些岁月、生命和历史,体味个中的苦甜……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一个小老百姓的生活,那么传奇,那么富于力量,那么鼓舞人心,那么让人感动。
不禁思考,阿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不得不承认,其实很多事情的成功是有其偶然因素的,它并不会因你的处心积虑而更接近终点,却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给你的努力以一个最恰当的褒赏。他执着,所以他会在珍妮离开后一跑三年,穿越了整个美国,一直不停,他告诉你,他只是想跑,他用跑步丈量人生,这不需要以和平自由或任何冠冕堂皇的东西为理由,他跑遍了美国的大江南北,却成为美国长跑的领军人物。他忠诚,所以在越战中他独自脱离了危险的时候,他仍然跑回丛林中去找他的战友他在战争中舍生忘死连连救下自己的战友,成为了真真正正的英雄。他守信,他答应了战友要共买一艘捕虾船,但战友死了,他却在旁人不可思议的眼神中为他实现了遗愿,也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财富。他友善,在他救回中尉的性命后,失去了双腿的中尉一直对自己不能战死在战场上却仍以残废之躯苟且偷生而羞愧、恼怒,是阿甘用友善唤回他对生命的信心,使他发现,即使没有双腿,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
很多时候我们就象阿甘一样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很多时候我们都远不及阿甘,那些不知为何而做的事情总是非常轻易地半途而废了。人的一生往往就是这样,就象片头和片尾中那片随风飘浮的白色羽毛,大多数时候,我们也许都在随波逐流,这种飘浮没有具体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厌倦。可是,一个转身,总还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须尽力将它做得完满,不要计较你究竟得到了多少。
那份爱,深藏在生命里。
思考过后,我终于得出了结论:阿甘是至诚男友,至亲孝子,至真朋友。阿甘是美国匆匆而过的人流中普通的一员,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智商只有75的阿甘却用独特的方式开辟了人生的新天地他每时每刻都将别人放在自己生命的第一位,唯独忘记了自己。这份胸襟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与阿甘不同,珍妮和巴布都有既定的人生目标,有刻意的追求。所不同的是,一个出于成名的欲望,一个出于热爱。他们的遭遇,我想,也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命运呈现形式。
珍妮一心想成为民谣歌手,并且为此不懈追求,然而理想最终还是破灭,沦落为一个餐馆服务员。在曼菲斯城一个戏院的舞台上,她独自一个坐在舞台上,抱着吉他,弹唱着《答案在风中飞》,台下挤满观众。然而,他们都只是为了观看她的肉体的。她对生活一度感到迷惘,有一个镜头我印象很深:夜晚的天台上,珍妮站在天台边沿的栏杆上,张开双臂,试图以一次坠落告别虚无与绝望。风无情地吹动她的长发和略显衰老的脸,她回头望了望,顿了一会,最终还是爬下栏杆,无力地落在椅子上,眼泪从她的眼角溢出。天空中,月亮被乌云遮去。
巴布是个有趣的人物。他的理想就是做捕虾船的船长。有关虾子的事情,他无所不知。他成天挂在嘴上也总是虾子。第一次见到阿甘,他就和他谈论起虾子。他说,他打算退伍之后做虾子生意。巴布想做捕虾船的船长,然而,他却死在了越战战场上。巴布的死有人说太过于悲凉。是啊,巴布是一个多么简单的一个人呐。对人世间的一切没有任何欲望与纷争,可政治把他与阿甘推到了越南战场,为了一个虚无飘渺的政治理念,被迫战死沙场,而换来的却是一场无结果的结束。而他仅仅的一个理想就是去家乡的海边打虾,自己当船长,阿甘当大副。可这么简单的愿望他没能够实现。在越南的河边,临死的巴布喃喃的说道:”我想回家”。令人忍不住悲从中来。也许,这就是命运,谁也无法预知。
而丹中尉,视荣誉高于一切,他不能忍受平凡。丹认为,“人的命运早已注定,没有一件是巧合,都有安排。”人们不应该试图去改变而且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在越南告戒巴布与阿甘,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双脚,但他却变成了一个没腿的残废。丹出身军人世家,祖上几代都为美利坚牺牲在战场上。他认为自己应该死在战场上,这是一个军人的荣誉,能从战场上回来——而且是在失去双腿后——完全就是自己的耻辱。由于这种观点的支配,回到美国后,丹靠"喝国家的奶"度生,生活混乱堪。后来,在阿甘的影响下,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并在管理企业方面展现了他的天赋。
漫漫人生路,我们能为这个社会做的又有多少?人应该将有限生命付出到值得为之努力的事情上,而不是空空的抱怨公与不公。其实,阿甘也和我们一样,是个在平凡不过的普通人,甚至还不如我们聪明。我们要做的仅仅只是像阿甘一样,坦荡的面对生活,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与勇气集中到一点,凭着自己的直觉,不停的奔跑这就足够了。
阿甘正传观后感(二)
阿甘正传是一部特别的电影,它没有惊心动魄的场景,没有动人的煽情,仿佛就在讲述一个平凡的故事。初看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但细细品味便意味深长。
电影的开头以一片羽毛的飘落,这片羽毛在空中飘舞,好几次看似要落下,却又再度飘起,正如人生,你不知道它要去哪里,会落在哪里,这不恰恰说明了人这一生如同羽毛的飘落一样都是未知数吗?
阿甘并不聪明,相反,阿甘智商只有75,双腿也有毛病,他必须带着特制的护具,才能完成走路。()他的母亲为了他以后的生活,把他送进了正常人的学校。阿甘常常受欺负,这时一辈子他喜欢的珍妮告诉他,跑。于是,他跑了起来,甩掉了追赶他的人,甩掉了特质的护具,越跑越快,跑进了大学,跑成了橄榄明星,越战英雄,国会勋章获得者,乒乓球明星,百万富翁。
诚然,阿甘的成功带着不少运气,在越战的枪林弹雨中,他活了下来,在暴风骤雨中,只有他的船留了下来。有人常会说,老天不公平,他什么也没得到过。而为何,老天对阿甘却是如此眷恋呢?我猜想,可能是不太聪明的阿甘有的常人没有的最初的单纯思想、最执着的追求,于是他成功了。阿甘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人,正是这样,他才心无杂念,执着地追求,这种执着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他在越战中结识了一个好友巴布,巴布没有太多优点,他爱偷懒,吹牛,但他和阿甘一样,简单,淳朴,他和阿甘感情深厚,阿甘为他冒死冲入丛林,但在永别之际,两人之间却无话可讲。阿甘跑步三年,跑遍全美,但他居然没有理由。我想,也不需要任何理由,活出自我,才是成功之道。相反,与他青梅竹马的珍妮的人生完全不同,珍妮因为杂志拍摄照片被大学开除,后在酒吧卖艺,又迷上了迷幻药,她的穿着越发新潮,但她对生活越发绝望。她在灯红酒绿中迷失来自我。直到最后她才收到一份短暂的幸福。珍妮是一个不幸的追梦人,但是,她在梦想前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我妈妈常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打开之前你无法知道会吃到什么味道。"这是电影中阿甘的一句台词,这说出了阿甘一种信念,对待生活永远是一种期待,一种美好的期待。巧克力味道复杂,若你心中是苦的,巧克力也是苦的,若你心中是甜的,巧克力也是甜的。你对生活充满希望,生活也会对你微笑。真正品味生活的人,生活多姿多味,充满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