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无视议论文1000字
人一生无时无刻不在行,越过万水千山,登临无处境界,看遍形形色色世间百态。无视,似乎贯彻于一生,或于己利或于己害。
阴阳潜移,千秋代序。人,难免会遇志不同,道不合;难免会遇他人冷嘲热讽;难免会造流言蜚语……来自他人于你行,方方面面之阻力。
难道你要为此局促不安、紧张自卑?难道你要与之拳脚相加?难道你该为此而改变初心?韩寒说:“冷眼嘴碎是他人权利,永恒历史只会记得你的作品和荣誉,而非留下一事无成者的闲言碎语。”
君不见,河曲智叟曾笑北山愚公移山之决心,但其无视冷嘲,坚韧不拔,撼天动地,终了此志;君不见,西汉名相陈平,苦读而不事农桑遭其嫂而恶,但其无视嫂之冷情,不计前嫌,终学有所成,辅刘邦,成霸业;君不见,近代大师季羡林先生无视其子对他的不满,深居简出,潜心著书,其之成就举世瞩目,深受敬仰;君不见,印度诗人泰戈尔无视某些人的反对,一生笔耕不缀,满怀着怜悯与爱的真情洋溢于诗,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实则,一件事对你伤害程度与事本身并无太多关系,而取决于你对其态度。重视就重伤,轻视则轻伤,无视即无伤!
昔年范文正公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是骑者,不于薄雾冥冥中彷徨;不于暗无天日中无助,不于风雷电击中惊惧,策马向前!
当一个人无视外界对自身的阻力,初心不改无疑“方得始终”。但有时无视也足以给人生带来作文无可挽回的悔痛。
寰宇天下,难道可以无视自己所拥有的?难道我们可以无视我们犯下的错误不知悔改?难道可以无视法律、无视道德?难道可以无视未来的生态环境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诚然!无意所以无心,无心所以无视,无视所以无知。
何况人们总非选择性地重视,而是选择性地无视——无视规章制度,从心所欲,权利与义务不相统一;无视自己所拥有的,追求镜花水月,顾此及彼……
遥记匡衡砸壁偷光、车胤孙康囊萤映雪;犹知亡羊补牢、悬崖勒马、收之桑榆;回首“强项令”董宣秉公执法,不畏皇亲国戚之威;长思情系青山绿水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且东野圭吾在《麒麟之翼》中道:“人都会犯错,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对错误。逃避错误,无视错误,只会再次犯相同的错误。”
曾几何时,“中国式过马路”“人跌倒不敢扶”“全球变暖”“十面霾伏”这一系列社会事件发人深省,也深刻认识到不能无视规章而从众;不能冷漠无视做无聊看客;不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能破坏生态环境!
由此,社会上不遵守交通的人少了见义勇为的人多了,由“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无视而变至重视,愈来愈多的环保人士“绿色生活”……走出人情的功利、冷漠漩涡,构建温暖和谐小康社会!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愿我们理智而明智地无视,使我们的世界趋亦文明,趋亦美好!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乌冬面 | 作者年龄 | 18岁零5个月 |
---|---|---|---|
在读学校 | 武汉市英才中学 | 在读班级 | 高三3班 |
性格特点 | 受欢迎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玩网络游戏 | 平均成绩 | 93分 |
指导老师 | 马正其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2、痛而善言议论文1000字
很多人羡慕直言痛楚的本能,也有人常常以不言痛楚为毕生的追求,认为那样是坚强,是成熟。其实我不大相信所有痛苦都可以这般的分辨清楚,我更认同的是人生之痛皆有轻重缓急,轻者是“直言之痛”,重者是“不言之痛”。
而直言之痛不该过分直言,不言之痛不该闭口不提。发而中节,痛而善言,方为最上之策。
直言痛楚是初生婴孩的本能,而人生长成熟,从动物性的用“言痛”来寻求保护到渐次经历“半世浮萍随水逝”大起大落的过程中,对于某些痛苦的直白表达却仍然没有退化。这部分痛苦是轻痛,它如你拾起玫瑰时候不小心触及了花刺,所期待许久的礼物和花朵突然落空,小孩子没有要到想要的那颗糖果。这种痛苦极容易排解,一场泪和风雨里的狂奔便万事大吉,它太容易促使人直抒胸臆,也只需要直抒胸臆,我愿谓之“直言之痛”。
而不言痛楚我更认为它所代表的坚强也是一种原始本能。这类表现所对应的痛苦大都很深,因为积郁太久而言传不清。《悲剧的诞生》中有“表象和歌词在努力模仿本质的情感”。可见情感越深重,就越难用“言”和“泪”这么基础简单的手段表达清。所以此时不言是启动自我封闭,而免于被“不理解”再度攻击。就如同归有光写“今已亭亭如盖矣”时对丧妻之痛选择不动声色轻描淡写,卧轨自杀的海子诗句里回避了心底的苦恨,而惟努力充盈着“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重痛太深,所以承受重痛的人大都启用缄默而保护心底最后的软肋。故谓这类痛为“不言之痛”。
所以你看,从“少年爱上层楼”,到“欲说还休”,从“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到“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其实直言和不言痛都是一个人对世界上不作文同痛楚的不同表达形式,无高下之分,皆可认为是“本能”,而本能之上的层次,我们称之为“善言痛”。
善言痛,是对于那些可以直言的轻痛时,要克制“言”的程度。这种做法是少年敢骂天地不仁,却能在泪与愤恨之后立即收场,对痛苦作以潇洒挥去,再春风得意,马蹄生急。也是敢于像自己承认痛苦之轻,哭喊着它疼后,也会收了眼泪说“没那么疼”。此时,克制的善言是免于用微不足以撼动人生的痛苦将自己“为赋新词强说愁”一样画地为牢,免于用不值当的言语,把轻若蚊叮的痛苦翻覆加重。
善言痛,是对于那些不能言语的重痛时,要改变“言”的方式。你看子期伯牙的流水高山,嵇康一曲《广陵散》,圣贤发愤而为的《孤愤》《说难》。这时候“善言”是能在深重打击中不言却不选择沉默。说是善“言”,更不如说是善于排解,无人可说便说给这世上浩渺而美好的其余一切,说给人世间的明月清风,说给自己的济世抱负;无话可说便狂歌痛饮、大醉不归、弹琴长啸。这时“善言”看似是独自的排解,而其实是将人最本真的灵性归于最初,于是不用表达就有万物会懂;也是摒弃了语言最苍白的部分,你看它从未提过关于那些痛苦具体的一个字,却一样在放肆宣泄。唯有这样才能使无言之痛不再一层层沉积到“却道天凉好个秋”,才能在这之后,三十春载,再起东山。
善言痛,如此看是轻言轻痛,重解重痛。能用语言和泪水表达的痛就不刻意加重的倾吐干净,再重拾剑柄。而不可言之痛便交于这世界上不用说也懂的万物灵性,解以花酒新茶,再哪日重新剑指天涯。
言痛之事,说来也是手段罢了,不为其他,只是为了解尽心中之痛,再毅然决然披上铠甲继续冲锋。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张辛 | 作者年龄 | 13岁零9个月 |
---|---|---|---|
在读学校 | 上海交中初级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9班 |
性格特点 | 善组织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剪纸 | 平均成绩 | 96分 |
指导老师 | 周锦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3、不想长大议论文1000字
如今“不想长大”已经成为了许多青年的心声。有些人理解,有些人批评。而我却认为“不想长大”是一种别致的、充满朝气的活法。而在提倡“自由”,标榜“人人生而平等”的当下,与众不同的活法也应受到平等的尊重,而不是被人透过有色眼镜去打量。当一个人的心中住着一位小王子时,我们又何必非要拔去他视为珍宝的玫瑰呢?
诚然,并不是人人的心中住着的都是小王子,就如同一些批评者所说,缺乏责任感就会拒绝长大,并以此为借口来逃避现实,但并不是所有不想长大的人都是缺乏责任感的。难道一个不想长大的人就非要在家里“啃老”吗?不想长大,就一定要如同幼儿一样幼稚任性、无理取闹吗?不见得吧。他们所谓的“不想长大”并不是想在无忧无虑的安全区滞留不前,而是借保留孩童的赤子之心的名义,传达出一种不愿随波逐流,不愿服从社会强加给他们的“这个年龄应该做的事”的态度与决心。
德国作家凯斯特纳认为“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与其说现在的青年人“不想长大”,倒不如认为他们是在向儿童学习,将“不想长大”视作一种生活态度——他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怀着一颗童心去看待世间万物,对自己遇见的一花一草一人都抱有最大的善意与兴趣。卖萌扮嫩,爱看动画片,不过是其单薄的表象;心中对一切事物不带偏见的接受与喜爱才是其本质,才是值得小王子守护的玫瑰。
而那些强烈批判着不想长大的人又怎样呢?他们未必比得上怀着“不想长大”思想作文的人。当他们戴着有色眼镜不屑地嘲讽不想长大的不切实际、片面地认为不想长大的人都是幼稚可笑的时,他们在不含偏见这一点上便输了一筹。他们的思想已经僵化,只知偏激地认为成熟稳重才是最好的。而塞缪尔·乌尔曼曾说“年轻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诚然,成熟稳重不失为一个人的优良品质。但若是一个人年纪轻轻就开始一味否定自己与同龄人的“幼稚”,认为自己只应成熟稳重时,他就失了朝气活力,就开始变得刻板而无创造力,开始渐渐走向衰老。即使从生理学上来说他正值壮年,他在心理上也已是垂垂老矣。少年强则国强。当一个国家的青壮年们都不再充满活力时,我们又该如何阻止一个国家变得老气横秋呢?而当一个国家不再富有创造力和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时,我们又该阻止其文明的滞后不前,甚至是倒退的现象呢?回看当下,在诸如“长大时要比别人快一点”的观点的洪流中,“不想长大族”的心声不失为一场精彩的逆行。他们在承担起自身责任的同时,保有童趣却仍立足于现实,富于想象却不会不切实际。年轻时“不想长大”的人,在年老时便也会固执地不愿变老。因为他们心中自有一枝玫瑰,而他们也未任其枯萎。
人不会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苍老,年龄的轮替也只不过是时光在肉体上留下的痕迹。无论身处何处,心含何景,只要心中仍留有一枝如同“不想长大”这般的玫瑰,我们便仍是自由而无拘束的。别让心中的玫瑰枯萎,请别让不急苍老的我们匆匆老去。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卢俊雄 | 作者年龄 | 17岁零10个月 |
---|---|---|---|
在读学校 | 艺卓中学 | 在读班级 | 高二9班 |
性格特点 | 务实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演奏乐器 | 平均成绩 | 101分 |
指导老师 | 张云峰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4、谈读书议论文1000字
读书,应当符合“时宜”,选择适宜的书来读,不要忘了常读、好读、同时关心“窗外事”。
读书,要选好适合的书,你是小学生,你可以去读《安徒生童话》,读《柳林风声》、看漫画,也自然没有人拦着你,你还小,有好多字不认识,看看这些也就算了,同时还可以你的读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你若是中学生,大了、懂些事了,这时需要去读朝花夕拾》,读《三体》,读各式各样的书,积攒自己的涉猎范围才好,若这时,你反过来,在同龄人里面读《一千零一夜》来,同龄人必然心中存有优虑,他怎么了?再大、再大……随着年龄由小变大,你的脚也大起来鞋子也从35、36变成38、39。书也是,随着年龄的变大,要读的书也开始由浅人深,读书的内容也由少而多。这是一样的,是真理,也适用于所有人。
读书,应当找好时间来读。早、中、晚,甚至是半夜,你会在什么时候读书?是父母他们会让孩子不要在晚上读书,因为太晚了。为父母的这么想是有道理的,也是正确的。不过我们还需再分,在写作业(工作)前读还是睡觉前读?这里要基于你自己的现状来看的东西——适合自己的,参考别人的,考虑大家的。你若是自己读书影响了他人,这自然是不好;你若自己读书伤害了身体,这也是不行;你若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你可以看看自己身边的“学霸”借鉴一下他们的作风,同时自己改一改就行了。一旦选择了,就不要放弃。
读书,不要忘了,常读,好读。这个观点我是从冰心的“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里取出来的,常读书,书并非一日可读完的,有的很薄有的很厚很厚,如《国学四作文十讲》和《昆虫记》等等,这些书比词典还厚。你也不能在短时间内读完它们,可是当你不得不去读时,你也须去读,去把它们分开来读,那时自然要勤读了,你读完一章,若要再隔几个月再读第二章时,第一章的内容便所剩无几了。常读书是必要的,同时你也要好读,好读书了你才能常读书,常读书了你才能好读书,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匡衡因好读书,所以也想要常读书,便有了凿壁偷光的说法,居里夫人因好读书,在读书时她的姐妹在她后面放了一叠椅子,居里夫人若动一下,椅子便掉下来,但直到她读完整本书,椅子仍未倒下。可见,常读和好读是读书人应有的好习惯。
读书,还需关注窗外事,你若只是读书,那便是书呆子,只是读和想而不把所读的用于所做的,那么你也只会读书,常读好书……前面的所有便是一纸空文,这才是核心。一个不读书的人若关心“窗外事”也不致有此下场,是人,若关心“窗外事”便可以心中有天下之志,心中有了“窗外事”才能让所学的东西合理地运用,日寇来时,梁思成还在山中考古,但回到北平,收到日军邀请后,便头也不回立刻离开,若不关心窗外之事,人可能仅仅在自身事业里,却枉负了事业本身的义意,是为了更高尚的东西。读书的意义也一并失在其中了。
现在真是说来好笑:身边的人不关心窗外之事都说天下太平,只是读书,有的甚至没有做到常读和好读,纷纷失了本意,去追求试卷上的红数字,也真是神奇。人不止是只看结果的,你失了意义所在,又有何用呢?愿大家不仅读好了书,还要忆起读书的本意,不忘本,心中有窗外事,做一个心怀天下读书人!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李新贤 | 作者年龄 | 15岁零9个月 |
---|---|---|---|
在读学校 | 莞美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三1班 |
性格特点 | 柔弱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篮球 | 平均成绩 | 99分 |
指导老师 | 刘彦英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5、关于勇气的议论文1000字
“我听闻最美丽的传说,是恶龙死了,屠龙的少年还在燃烧。”
何为“勇气”?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那是他的骁勇善战,的确可以成为勇气。然而勇气二字,所能蕴含的意思,可远不只如此。
人们说“勇气”,很多时候是说敢不敢。这是很普遍的理解,却仍非完全正确。勇气,不是愚勇。人家指着悬崖问你敢不敢跳,你说敢,然后啪叽,你死了,这不是勇气。勇气本应是人性中力量的源泉,它常给人以希望、光芒,也会阻止欲望、愚妄。
要让我说,“勇气”是始终与“少年”分不开的。人们常说“年少轻狂”,“轻”是身家轻,年纪轻,性命轻;“狂”则难以理解一点:路遇流氓,你说“大哥饶命”,这不是狂;你拉开架势,说“来战吧”,这也不是狂,这是智障;你说“瞅你咋地”,这才是狂。可是这种行为,似乎与上文所提“勇气”不符,它有愚在里面。假若去掉“愚”,那便是一锅最纯粹的勇气,因为只有少年,他们的血还是热的。
这里,少年便不只指代那些年龄上的少年了。卫兵笑子路,“你的老师便是那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吗?”孔子听后称然。这是孔子的勇气,也是激励了后世万千士大夫的勇气;玛格丽特杜拉斯在法国大使馆遇到曾经的情人,他说:“我像过去一样爱你。”好似亨伯特·亨伯特说出他情人名字时,舌尖的三次旅途一般,满腹柔作文情。爱情让他们成为了少年,热了他们的血,给了他们勇气;《恋情的终结》中萨拉对天主的信奉,终结了她俗世的尘缘,尽管恋情因为太爱而终结,尽管她已归去,但天主让她再次成为了少年,她信仰的血液给了她勇气。
所以你看,尽管大家下定义的时候都想把“愚”给排除,可真实中,又有谁能勇而不愚呢?爱情给人希望,也带来烦恼和愚妄;哲人追求理想,可理想多少与现实不一样。面对选择,少年往往选择接受这份勇气。
少年是鼎炉,勇气便是里面滚烫的血。
我爱与人接触,有次一位朋友好了四年的女友跟老板跑了,我说别灰心,他说有什么用。想起他们曾经的情谊,我只觉得一炉热血全洒了。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往往是为了名利,忘了梦想和浅斟低唱。人们都懂勇与愚并生,太懂了,以至于再不敢挥洒热血,不再敢提剑向恶龙,于是他们的生活便很简单:我看见,我来了,我怂了。他们听闻,有人切开胸膛,可以燎原的热血洒在大理石上,灭了,于是便放下刀,立地成佛。他们似乎已经不太相信勇气、少年。
但我还信,而且我绝不孤身一人。当勇者不再胆怯的问恶龙“你是水车吗”的时候,他便又活过来了。高举火炬,禹禹独行的,只有少年与他们的勇气,从来如此。
恶龙死了,屠龙的少年还在燃烧时,我便又相信了勇气,即便在今天。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林仔仔 | 作者年龄 | 12岁零4个月 |
---|---|---|---|
在读学校 | 自贡市大安区牛佛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5班 |
性格特点 | 有韧性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做饭 | 平均成绩 | 114分 |
指导老师 | 哈斯其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