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优秀的人相处是一种什么感觉?_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吧

1、跟优秀的人相处是一种什么感觉?

跟优秀的人相处是一种什么感觉?

文/seasee youl

和优秀的人相处,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也会慢慢变优秀,大三那年我们班从生物系转来一个男生,穿的白衬衣浅牛仔裤,一笑两个酒窝,酷似张智霖。后来分到我们隔壁寝室,他去之前隔壁寝室就是个生化炸弹研究室,各种泛黄的内裤和滴着黑水的袜子,每个人去他们寝室的第一句话都毫无新意:真他妈臭!

他去之后晚上花了三个小时把寝室收拾的焕然一新,地板可以反光,桌椅整整齐齐,他们寝室的人从外面high完进门后连忙说:不好意思走错门了。出门后看看门牌又揉揉眼睛。

然后他隔两天就拿拖把把寝室拖的干干净净,也没什么怨言,弄的他们寝室的人都不好意思,但是他并非是基佬式的洁癖,他只是需要一个干净的环境而已。

他每天早上七点钟左右起床,然后去操场跑步,跑个三五圈后回寝室换衣服,再吃早饭,一整天都精精神神的,我从未看到他表现出疲态。

他跟每个人说话都很和气,脸上带着微笑,有人找他帮忙他都会热心的帮别人解决问题,刚来我们班半个月选班长的时候就以近全票的人气获得职位。

野炊的时候他买物资定车借相机拿烧烤架,整个流程井井有条,邻班表示羡慕不已,他们上次搞活动带吃的没带够差点要吃人了。他甚至还弄了几块毛毯,给女孩子铺着玩扑克,当时就有三个姑娘表示以后要为他生孩子,他只是腼腆的笑笑。

篮球赛的时候他身先士卒,又打比赛又当教练布置战术,拿了全校第二,第一是体育系,毕竟我们体能跟不上,打完那一天他请所有队员吃了顿饭,说感谢大家的拼搏成功失败皆骄傲,大家都很感动。

他很慷慨,只要同学在超市碰到他,他都会请人喝点饮料吃点东西,弄的我们都挺不好意思的,一看到他都按住他的手说:班长班长我请你喝可乐,给次机会。

他不喜欢玩游戏,喜欢去图书馆看书,一呆就是一上午,谈吐很风趣,和他交流如沐春风,我们班主任有事没事就爱叫他去办公室聊天。

读到现在你是不是觉得他是穷家小户杀出来的?

并不是,他爸爸有自己的公司,他妈妈是武汉某医院的主任,家里资产保守估计八位数,他完全可以像富二代一样开豪车泡美女,但是他没有,他用虔诚的态度对待生活,对人生的每一刻都如最后一刻一样珍惜。

而更让人诧异的是,他们那个寝室的六个人,一毕业在大家还在摸爬滚打的时候就全部成了白领,在各自的公司混的如鱼得水。

优秀的人就像一团光芒,和他们呆久了,也就再也不想走回黑暗了!(来源/知乎)

2、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吧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吧

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对方问:“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老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有多么重要啊。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后,你就会离成功不远了!

哪怕我们只是个普通人,更应该牢牢铭记,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语,并且努力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后天形成的一种天性。

把“优秀是一种习惯”具体落实到日常工作中,首先应该养成以下三种习惯:

1、把微笑变成一种习惯。

微笑,是一种爱,孩子的成长,需要微笑,需要爱;微笑,是一束花,会使你的笑更加灿烂;微笑,是一座桥,连接了两颗心。在提倡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应更懂得爱的价值,在日常工作中,应用微笑托起明天的太阳。让我们每天对自己微笑一下,每天对周围的人,微笑一下,每天对学生,微笑一下,让我们在微笑中共同成长吧。

2、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

终身学习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常忙于应付工作、家务,忽略了学习,在新鲜事物面前,我们真的“落伍”了。在今天这样的学习化社会里,作为一个人,更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把学习变成习惯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人。

3、把宽容变成一种习惯。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忘却,忘却别人对你的指责和伤害。(励志文章  )无论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都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一切,宽容其他人的个性与曲解,宽容孩子的顽皮与幼稚,宽容别人的高要求和误会。让我们在宽容中获得快乐!

让我们努力养成以上三种好习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优秀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一生,优秀的习惯是一眼清泉,让口渴的人感到清爽和甘甜。优秀的人像帆船上的一叶帆,乘风远航。优秀的习惯就像春天的雨露,润物细无声。让每一个人拥有自己优秀的习惯吧。

3、你没能更优秀,是因为缺少一种羞耻感

你没能更优秀,是因为缺少一种羞耻感

文/尹惟楚

1

曾经我的字很丑,而且是那种“天下谁人能识君”的丑。

初中的时候,老师提名班里写字最“狂野”的四个人,并给他们颁奖“四大草书大王”。我遗憾落选,因为老师觉得我的字已经脱离了文字的范畴,仓颉再生都无法做出评判,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鬼斧神工”。

同学们经常拿这个对我开玩笑,老师也屡次劝我“改写归正”。

当然,最为光火的便是我老爸,他始终认为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字迹完全可以代表他的精神气质与生活态度。我觉得这个想法压根就是胡说,他只是因为自己写得出一手不错的字,所以大有一种“老子英雄儿狗熊”的愤懑。

而我,却从未因为我的字迹而感觉到丝毫不适,更谈不上羞耻。甚至得益于我还过得去的文笔,作文一直被老师拿来当范文,所以我反而会在心里有点小得意:字不好怎么了?你们照样望尘莫及。

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

刚上大学那会儿,我决定参加学校的文学社。入社考核分为现场笔试和面试,现场笔试就是在一个小时内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书评。

待笔试全部完成,然后就是根据考卷提交的顺序一个个进行面试。轮到我的时候,我明显发现坐在正中间的一位学姐拿着我的考卷满脸愁容,坐她旁边的两个哥们儿则强压着笑意。

当时我也略觉尴尬,还好他们很快便恢复了常态,在问了一些小问题后面试便结束了。刚出门,我突然想起包落在了里面,返回去的时候一推开门,我清晰地听见那女生对她旁边的学长打趣道:“他的字比你的还艺术哦!”这句话落在我耳里甚为刺耳,我假装没听见,进去拿起包便往外面走。

在即将出门的一瞬间,憋屈的我又返了回去。原谅我当时就是一个敏感、傲娇的冲动boy,仍保留着高中时代的“流氓匪气”,在他们的目瞪口呆中,我拿回卷子,抛下一句:“对不起,我不入了。”

2

回去的路上,我将整个事件在脑海里回放了一遍,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刚刚自己的行为不但幼稚而且没品,丢了面子又失了里子。

而追溯我冲动的源头,便是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羞耻感。

只不过曾经自己一直置身于熟悉的环境里,面对同学的玩笑、老师的调侃,甚至父母的苛责,这种熟悉将内心的羞耻感进行了无限的遮掩与弱化,而自身还过得去的文笔在和潦草的字迹进行对比后,这种强烈的反差更加催生了我叛逆时期的满足感与虚荣心,让我长期沉浸在一种“以耻为荣”的思维怪圈里。

而现在,当自己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便失去了潜意识里自我蒙蔽的遮羞布,面对陌生人对自己字迹的调侃,隐匿在心底的羞耻感立马显露了出来。

自那次以后,我便开始有意识地去练字,并在网上买了很多字帖。每当我想偷懒或是觉得无法坚持的时候,便会回忆那天的场景,一种无法言说的羞耻感哪怕隔着漫长时光,仍能一下子戳中我敏感的神经,督促我继续坚持。

直到现在,我的字迹丢在人群中,虽然仍是毫不出色,但也算得上中规中矩,至少在别人那里再也捕捉不到皱眉的表情。

3

曾经我在某篇文章中提到过,很多人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妄自尊大,要么妄自菲薄。但在它们两者之间,还存在一种同样致命的思维误区,那便是由于长期缺乏适当的羞耻感,而形成的一种阿q精神般的盲目乐观。

比如,你处于一个圈子的底层,但是你却未觉丝毫不适,更不思考如何去改变与提升自己,在圈子的底层怡然自乐,更“恐怖”的是有人还因此扬扬自得,给自己打上一个“淡泊名利”的伪标签。

前公司一个职场前辈,在公司待了近十年,和他同一批进入公司的人,基本都早已离开公司,踏入了更好的平台,更有甚者自己开了公司成了老总。而现在公司的那些项目总负责人,都是比他晚入公司的后辈。

即便我们这些刚毕业没几年的人,也一个个开始往上走,唯独他一直坐着一个项目负责人的位置雷打不动。

不过他有一个“优点”,就是面对其他人的玩笑,都能泰然处之,和我们这些年龄小了一大截的年轻人也能打成一片,并常以“淡泊名利”作为座右铭。

纵观他的工作状态,下班时候按时打卡回家,再忙也从不加班。公司项目多的时候也不争抢,甚至巴不得你们全拿走,年底别人都是至少五位数的奖金提成,他拿着3000元的月薪不亦乐乎,一遇到紧急状况便需东凑西借。已过而立之年,他却仍是囊中羞涩、孑然一身。

此时,再去回观他所谓的“淡泊名利”,却成了一种莫大的讽刺。

功成名就后豁然放下,那叫淡泊名利,而如果这个词语从一个一无所有、毫无建树的人嘴里说出来,那只能是不思进取。

究其根源,他就是缺少了一种羞耻感,所以才能淡定地面对周围的流言蜚语与异样眼光。且与曾经的我不同,他是彻底抛弃了心底的羞耻感,使得自己陷入了“温水煮青蛙”的意识陷阱里,彻底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4

古语有云:“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就是说一个人不可以不知羞耻,不知羞耻的耻,更是无耻。而保持适当的羞耻感,更能规范你的行为准则,提升你的素质修养。

去年,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地铁凤爪女”事件,面对全民一边倒地指责、“讨伐”,当事人表示拒不认错,因为她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影响到地铁上的公共环境卫生和公共安全。

很显然,她为自己辩解的理由,便是以绝对的规章制度来衡量自己行为的对错,却忽略了在群体社会中,规章制度只是一种面向全体成员的制约手段,它具有强制性,但因为要涉及人权等诸多方面的考虑,所以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很多时候需要有一种自我约束。

可以这么说,绝对的规章制度可以从身体上对一个人进行制约,可那仅仅只能说明你遵守了最基本的群体秩序;自我约束能力才是最终决定一个人品行与修养的内在因素,而形成自我约束最好的方式便是培养自己的羞耻感。

因为你的内心潜伏着一种羞耻感,它会对你的个人行为时刻进行自我监督,将你的个人修养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5

人生路上,务必保持一种适当的羞耻感。

它不一定会助你最终走向成功,但它可以增强你对目标的饥渴度,让你在面对失败与困境的时候也能保持更强的韧性。

它无法瞬间提升你的学识和技能,但它能够让你更好、更舒适地生活在群体社会里,由内向外散发出一种高贵的修养与情操。

而且有一点毋庸置疑。

那就是相比当下,你终将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4、幸福是一种感觉

幸福是一种感觉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受到表彰的青年朋友们表示祝贺!一年来,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里面有每一位教职工的辛勤努力和汗水。我们感谢每一位教职工。在这里,我们也要向北京四中校友会、北京四中校友促进教育发展基金会一年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

因为今天表彰的我校教职工中的优秀青年,因为今天在座的大多数是30多岁的年轻教职工,今后工作的经历和生活的道路还很长,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向往幸福、都有追求幸福的良好愿望和正当权利,并且我们今天国家的发展已经使我们获得幸福成为可能,因此在今天这个场合,我特别想同大家尤其是青年朋友们谈谈我对幸福这个问题的理解。因为,四中一直倡导每位教职工要能成为幸福的四中人,对于幸福的自觉追求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也应当是推动四中事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当然幸福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在座的年龄在50岁以上的教职工可能都有过捡砖头、砌房子的生活经历,可能曾经长期居住在自己搭建的斗室之中。那时我们也是30出头的青年教职工,对幸福充满向往。而今天,在座的大多数人都已经解决了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基础性问题,尽管有些解决的还不算好,还不尽人意,但请大家相信,随着社会的繁荣,随着四中的发展,我们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必定会不断改善。学校也会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帮助教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是我们工作的非常重要的目标和任务。我要说,我们获得幸福的物质基础是有充分保障的。

但是我还要说,幸福还不仅仅是这些。归根到底,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作为具有灵性的生物,我们人类所满足的绝不仅仅是温饱所带来的快感,更主要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在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后,精神上的满足就是更高级的对幸福的感受与追求。看看那些携款出逃的大小贪官们,尽管他们可以挥金如土,但犹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豪宅如同囹圄,亲朋不能往来,还有何幸福可言?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可以相信,获得幸福的人们会越来越多,但是,不论社会如何发展,不论物质如何充裕、不论生活如何便利,也总会有人感到不幸福、不快乐、不开心,我想,幸福与否关键取决于一个人对生活的定位、态度和他所具有的价值观。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是生活幸福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不能从工作中得到享受,生活就不可能幸福。所以我们提倡享受工作,要把自己所喜爱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从成功中获得满足、获得愉悦、获得幸福。我经常与一些老师讨论教学问题。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师津津有味地谈论他们以往课堂上的得意之作。看到他们眉飞色舞的样子,我想他们的内心一定充满成功的体验,这就是幸福,是从工作中获得的幸福。工作的愉悦与成功是幸福的重要来源。

我今天要说的是,获得幸福或者说感受到幸福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和思想境界。中国有句古训,叫做“仁者无忧”。“无忧” 毫无疑问是对幸福的一种描述。什么样的人才能无忧呢?是“仁者”,是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在中华道统中,“仁”是道德的核心,“仁”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家人的关系。夫妻之间的相处同样要遵循道德法则。一个不会相处的人不会幸福。我想这不是一个技巧或者方法的问题,而是一个做人态度问题,或者说是一个道德问题。与同事和睦相处,与家人和谐相处,是生活幸福的重要内容。只有那些具有宽厚待人,好善乐施,谦虚诚恳,善解人意等良好品性的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他才能真正体会到来自亲人的温暖、快乐与幸福。我在博克上转贴了一个故事,叫做“及尽繁华,不过一掬细沙”,说是两个僧人在纽约用彩色细沙制作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宗教图画作品,让许多人惊叹不已,观赏结束后,僧人十分从容坦然地将细纱撮起来,撒入河中,这一举动再一次令人惊叹不已。我觉得这个故事寓意十分深刻。(人生感悟  )一个朋友打电话问我,你向大家推荐这个pps是什么用意?会不会让人误认为你信教了呀?我说,我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精益求精,淡薄荣辱。我想,精益求精应当是我们做事的态度,淡薄荣辱应当是我们做人的态度。一个人有了精益求精的做事的态度,就可以沉浸于工作,享受生活,因为我始终认为,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有了淡薄荣辱的做人的态度,就会少一些郁郁忧忧、悲悲戚戚,多一些轻轻松松、坦坦荡荡,去认真享受生命与生活中的饱暖之欢、天伦之乐。如果每个人都有了精益求精的做事的态度和淡薄荣辱的做人的态度,人们就会多一些兢兢业业,少一些争争吵吵。这样,国家就会进步的更快,生活就会更加幸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这不是很好么?

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为我们每个人的发展和选择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今天,我们的欲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要求我们有更加高超的甄别的能力、选择的能力,有更加清醒地头脑、更加健康的心态。我们要学会成熟。年轻的朋友都向往一种充满浪漫的生活,都希望自己不会被生活的琐事所困扰,总希望生活或浪漫多情、或波澜壮阔。但是,生活并不都是像电影大片。其实幸福在很多时候就是来自于生活的琐事。也许父母对你的唠叨使你心烦意乱,但突然有一天当再也听不到这些的时候,你的心中会充满忧伤;也许你的爱人向你提起柴米油盐的时候,你觉得他俗不可耐,其实正是这些琐事驱走了你内心的孤独。牵挂和被牵挂,才是生活真正的滋味,没有了生活的琐事,也就没有了生活的滋味。以前年轻的时候,我总幻想能过一种不为琐事所赘的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有一天我忽然感觉到,家里有老人、有孩子才像一个真正的家。每天陪一陪老人、逗一逗孩子,或抽时间做几道菜同家人一起品尝,或同家人逛逛市场、挑挑商品,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其实这丝毫不会降低你内心的高雅。这些话虽然很俗气,但却是我们从50多年的生活中得出的体验和感受。

最后,祝愿有更多的年轻朋友在生活和工作中获得幸福。谢谢!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