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千万不要在最好的时间、最好的位置上睡大觉
千万不要在最好的时间、最好的位置上睡大觉
文/李月亮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他们在当地临时招杂物工,并提出做三个小时可以给一张外场的票,做六个小时就可以进到内场,要是干一整天,就可以得到一张最前排最中间位置的票。
有一对穷人家的小兄弟愿意干一整天,换一张最前排的票。于是,他们从太阳升起到落下,一刻不停地干活,中间只分吃了一个馒头。到下午的时候,兄弟俩十分疲惫,但是看马戏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还是最前排最中间的位置。
到了晚上,兄弟俩终于在艰辛的劳动后迎来了演出。他们筋疲力尽地坐在第一排,满身尘土,手上还有豆子一样大的水泡。主持人出场的时候,大家都热烈地鼓掌,而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却在这掌声里,沉沉地睡去。
故事挺让人心酸。可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很多人的人生写照吗?
这个世界很精彩,就像马戏团的演出一样。而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天能坐在最前排最中间的位置看这场演出,于是拼命干活,干到身体崩溃,终于得到那张美好的票了。可到了这一刻,你已经老了,耳聋眼花,疾病缠身,却再没有精力和心思去欣赏这场演出了。
回头看看,你是愿意付出适当的努力,然后高高兴兴地在内场看演出,还是愿意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沉沉睡去呢?要知道,人生的目的,不是坐在一个多么好的位置,而是尽情地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如果有一天你感觉累了,感觉不堪重负了,那么就停下来好好衡量一下,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吧。记住,来这个世界,我们是为了看一场精彩的演出,而不是坐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
2、千万不要高估你的人脉和本事
千万不要高估你的人脉和本事
文/入江之鲸
01
朋友圈里,有的人喜欢晒人脉,“这个网红我认识”“那些大咖,我都有联系方式”“我和某某吃过饭”……
究其缘由,是因为工作上的关系,结识了一些大咖。
大企业的人,似乎很容易感觉自己自带光环。出去谈合作,别人一听你是某某公司的,必然和颜悦色地好好伺候。
因为平台好,工作上结识的人脉优质,时间长了,会不自觉地滋生几分多余的自信来。说白了,就是把平台带来的红利,错当作自己的能力。
我学新闻传播出身,认识不少在媒体工作的姑娘,有的人跑采访,动辄采访那些创始人啊、ceo啊、副总裁啊,这些是必然要发朋友圈的,往往还带着几句类似于“收获满满”的感悟。ceo顺便请吃个饭,有姑娘坐在别人车里拍了张自拍,写在脸上的幸福骄矜,发朋友圈告知群众们“某某ceo还开车带我去吃饭呢”。
相比之下,一个前辈的低调和清醒让我十分钦佩。因为工作原因,她七年时间都在做一线作家的访谈,接洽的都是作家富豪榜榜上有名的人物,她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用以自省——
常期对话大咖带来的虚无自信心应当克制。衬托他人光芒只是锦上添花,并不能照亮自己前路。
聪明之人,清醒地明白,哪些是自己的能力,哪些只是自己所在的平台带来的福利。
你以为你认识大咖了,可是在对方心里,你不叫张三李四,你叫某某刊物的记者。一旦你离开了供职机构,你就是个面目模糊的路人而已。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现在所在的平台。
02
很多时候,你春风满面、事事如意,不是因为你能力强,而是因为你所在的平台好。
作为一个写出过数十篇10万+爆文的作者,我告诉你创造一篇10万+爆文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把文章发在百万级别的大号上呗。在百万级别的大号上,你全文就写句“呵呵”也能轻松10万+。
在百万大号做新媒体小编,写出了篇10万+,就觉得自己天赋异禀、实力超群了;在金融杂志做采访记者,采访了几个牛人,和大咖亲密接触了,就自我感觉好到爆棚了;在公关公司工作,手上握着一张excel表格的网红资源,就觉得自己手握高端人脉了……
虽然比方得有点夸张,但仔细想想,身边这样的人还真不少。
03
朋友离职,忧心忡忡:唉,离了这家公司,很多我现在认识的人,恐怕根本不会搭理我了。
在真正要离开的时候,才最清楚地看到:之前你身上的光亮,是舞台给你打的灯光,不是你自带的光芒。
也有人是欢欢喜喜离职的,手上带着大量资源,兴高采烈奔向比原来公司多开了6k-7k的公司,结果三个月内被拿走原来公司的人脉、套出原来公司的运作模式,接下来,就价值寥寥了。
还有人从原来公司跳出来创业,这才发现,之前轻易拿到的客户,现在需要努力争取;之前无需费力维持的关系,如今需要如履薄冰地维护。
这才明白过来:原来,真正牛逼的是平台,而不是你。
04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段短文,是讲电视剧《乔家大院》里的孙茂才,原先穷酸落魄沦为乞丐,后投奔乔家,为乔家的生意立下汗马功劳,享有功臣地位。孙茂才自负地以为,乔家的生意蒸蒸日上,他居功至伟。
后来,他因为私欲,被赶出了乔家。 孙茂才想投奔对手钱家,钱家对孙茂才说了这样一句话:不是你成就了乔家的生意,而是乔家的生意成就了你!
很多人常常拎不清,误把平台的资源当做自己的能耐,误把平台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本事。直到离开后,才明白,原来之前盲目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厉害的不是自己,而是原来的平台。
仗着大平台拿来的资源,其实没什么好炫耀的。毕竟,离开了这个平台,你还剩下的东西,才是你真正的本事啊。
作者:入江之鲸,简书签约作者,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写走心的、温情的、自省的文字。微博@入江之鲸,微信公众号:入江之鲸(id:rujiangzhijing001)
3、填报志愿千万不要“冲一冲”
填报志愿千万不要“冲一冲”
不少省份实行了平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可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它遵循分数优先的原则,考生在第一志愿可同时填报5个院校志愿;录取时,系统会自动逐一检索考生所填志愿,只要有一个志愿符合投档条件,即可成功投档。但实行平行志愿,也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要一填报,就定能金榜题名。
要知道,平行志愿不是一档多投。只能是一档一投。考生选择了5所院校作为某一批次的平行志愿,录取时档案会被投至填报顺序排在前面且达到了投档条件的那所院校;不是投向5所中所有达到条件的院校;更不是这5所院校逐个都投档。
平行志愿也不是多次投档。在某一批次的录取过程中,考生投档后如果因专业志愿填报过高或其他原因被院校退档,都不会再被投档;而是需要参加征集志愿。
平行志愿仍有先后顺序。对考生而言,虽然5个院校为平行志愿均视为考生在本批次的第一志愿。但投档时是按其平行志愿中5个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投档的。如果符合其中一个,档案即投出,考生就不再有机会投档至该院校后面的院校。
还要知道,实行平行志愿仍有不少风险。考生仍将面对“平行志愿投档比例大于100%”、“专业志愿填报过高”、“不服从专业志愿调剂”等带来的退档风险。
为此,填报平行志愿时务必要将5个院校间的志愿合理拉开梯度,考生应该将“最理想、最准当”的院校放在前面,而将“较理想、较稳妥”的院校放在其中,把“也理想、最保险”的院校放在其后。( https://)本着前面志愿“准一准”、中间志愿“稳一稳”、后面志愿“保一保”的原则填报为好,千万不要“冲一冲”的盲干。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高考志愿填报斗智斗勇,平行志愿也不保险] [高考志愿填报:平行志愿方法及技巧]
4、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
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他们在当地临时招工做杂物,并提出做三个小时工作可以给一张外场的票,做六个小时就可以进到内场,要是干一整天,就可以得到一张最前排最中间位置的票。
有一对穷人家的小兄弟愿意干一整天,换一张最前排的票。于是,他们开始了辛苦的工作。从太阳升起到落下,他们一刻不停地干活,中间只分吃了一个馒头。到下午的时候,兄弟俩都十分疲惫,但是看马戏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还是最前排最中间的位置。
到了晚上,兄弟俩终于在艰辛的劳动后迎来了演出。他们筋疲力尽地坐在第一排,满身尘土,还有手上豆子一样大的水泡。主持人出场的时候,大家都热烈地鼓掌,而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却在这掌声里,沉沉地睡去。
故事挺让人心酸。可是,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很多人的人生写照吗?
这个世界很精彩,就像马戏团的演出一样。而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天能坐在最前排的最中间的位置看这场演出。我们其实也一直接受着这样的鞭策——演出很精彩,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坐在第一排最好的位置看演出。然后我们就拼命干活,干到身体崩溃,终于得到那张美好的票了。
可是,到了这一刻,你已经老了,耳聋眼花,疾病缠身,虽然拿到了那张梦寐以求的入场券,却再没有精力和心思去欣赏这场演出了。
回头看看,你是愿意付出适当的努力,然后高高兴兴地在内场看演出,还是愿意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沉沉睡去呢?要知道,人生的目的,不是坐在一个多么好的位置,而是尽情地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如果有一天你感觉累了,感觉不堪重负了,那么就停下来好好衡量一下,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吧。记住,来这个世界,我们是为了看一场精彩的演出,而不是坐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