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注孩子高考前的焦虑症
关注孩子高考前的焦虑症
高考在即,一些孩子因心存焦虑,直接影响备战高考,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一、焦虑症状:
学习没劲头,身体时常不适,吃饭没胃口,睡觉不踏实。
二、原因分析:
孩子这时的心理多是:
寒窗苦读12年,万一高考失败或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名校,多年的努力等于付之东流。
模拟考试、日常测试,成绩忽高忽低,增加了高考不确定因素,自尊心与信心受挫。
班主任老师、家长经常唠叨“离高考还剩几十天了,形势逼人,竞争残酷”之类的话,让孩子长期处于紧迫感,危机感之中,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看到身边学生如此的刻苦用功学习,总觉得自己的努力始终不够,身心俱疲,逼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三、排解方法:
一是帮忙减负,让孩子将心中的不满与看法宣泄出来,引导孩子自主意识到学校采取各项措施的积极方面。
二是让孩子主动认识到学习需要根据自己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控制节奏,战胜自我最重要。
三是提醒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充沛的精力进行高效的学习,教会其运用动机理论更有效的学习,对高考充满信心。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以下文章:
[让考生考前不再焦虑] [高考考前心理克服焦虑]
2、填报高考志愿三大技巧六大关注
填报高考志愿三大技巧六大关注
一、填报平行志愿三大技巧
(1)充分估计自己的高考成绩,要估计可能达到的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
(2)在估计的高考成绩范围内,选择录取分彼此有“落差”的几所高校。成绩稳定的考生“落差”可小一些,成绩比较差又不稳定的考生“落差”应该大一些。充分用好“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填报技巧。以自己能正常发挥的成绩为立足点,立足点要稳,向前可以对自己向往的、录取分较高的名校发起冲刺,(同时,也存在被调剂志愿或退档的风险)向后必须保住录取分较低的学校,以防万一。
(3)每所学校中填6个专业,专业分之间也要有“落差”。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要选择专业愿意调剂,这样可以减小填报的风险。
二、平行志愿填报六大关注
1.第一、二批本科,第三批高职专科分别设置平行志愿。
考生在填报第一批本科志愿时,可分别填报四个平行志愿,即a、b、c、d四所院校,第二批本科也可填报四个平行志愿,第三批高职专科可填报八个平行志愿。以上三个批次每所院校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
2.填报时间
第一次填报:本科志愿(含公安、军事类专科),填报时间为5月中上旬。
第二次填报:高职高专志愿(除公安、军事类专科外),填报时间为7月下旬。
3.平行志愿的适用范围
2008年起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志愿实行平行志愿。艺术体育类本、专科以及被列为提前批招生的本、专科院校志愿不实行平行志愿。
4.关注鼓励上海考生报考外地院校,实行报考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外地院校加20分按1:1.05投档的政策。
5.外地本科高校降分录取的对象,是第一批、第二批平行志愿中填有该所高校的考生。
6.关注每一所高校中的专业录取规则,详见高校招生简章。关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编制的《招生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录取要求。
三、如何以模拟考成绩为自己填报定位?
由于试题难易度、测试重点不同,模拟考试与高考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不能简单地以模拟考试成绩加减多少分来估计自己的高考成绩。但通过模拟考试可以估计自己处于学校或全区考生中的大致位置,从而判定自己填报志愿的重点,因此模拟考试是对自己相对位置的定位,而不是简单地看尽对分值。(励志 )目前“二模”考已结束,那么,考生该如何根据“二模”考成绩为自己清楚定位?据此笔者采访了闵行区上师大康城实验学校高级教师程立海。
四、衡量历年数据,为填报志愿定好位
程立海表示,每位考生,可以将自己二模考的成绩与2010年或前三年上海市一本与二本高校投档分数线做一比较,这对填报恰当的志愿很有好处和帮助,由于,每年的分数线差别不是很大,通过近几年录取分数线的参照,就会对自己所要上的高校有个大概的方向与目标。
程立海分析,从数据来看,每年文科或理科的一本与二本线的差距一般在30—40分之间,最多的不超过70分。假如对此有所了解,对考生填报志愿应该是个实实在在的参考和帮助,做到心中有数。
借助往年的数据,再结合自己“二模考”的考分,相信每位考生都可以为自己填报志愿定好确当的位置。
3、高考考前心理克服焦虑
高考考前心理克服焦虑
随着时间越来越近,每年一度的高考也如期而至,但现在压力最大的是高三学生,我的很多学生都出现了焦虑症状。一份调查发现,90%以上的高三考生都会因考试而感到紧张不安,其中,30%-40%学生表现更为严重,考试焦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面对高考焦虑,专家教您培养良好心态
春节一过,距离高考也仅剩一百多天。和往年一样,由于对考试的关注而在广大考生和家长中滋生的焦虑情绪开始蔓延,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复习的进度和临考的心态。日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的博士生导师路海东教授曾在东北师大附中高三家长会上做了关于“高考考试焦虑及应对”的专题讲座,家长们颇为受益。就高考焦虑的相关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要防止因焦虑而焦虑
一份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会因考试而感到紧张不安,其中,30%-40%学生表现更为严重,考试焦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路海东说,从某种程度上说,焦虑的程度反映了一个学生对学习的认真态度,面对考试,适当的焦虑是健康的、正常的;反之,如果一个学生在面临重大考试时,没有一点焦虑情绪,反而是不正常的。( https://)但过度的焦虑就会产生很多害处,不少学生在考前烦躁不安、过分忧心、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生活节奏紊乱;在考场上由于过度紧张,会出现思维混乱、大脑一片空白等现象,这都是过度焦虑的表现。
专家提醒广大高三家长,面对考试,孩子焦虑是正常的,完全不焦虑则是反常的。
良好的应考心态可以使总分提高100分左右。如果说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高考的硬件,那么考生的心态则是高考的软件。高考就是一场实力和心态的较量。
调适焦虑状态,专家教你几招
烦恼不是源于我们的遭遇,而是源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因此,对考试的焦虑也多是由于对考试的看法和态度决定的。路海东教授说,家长在行动上不要因孩子要参加高考而过度紧张,不要对孩子表现得过于严格或关心,与以往的态度判若两人。在语言上要引导孩子把考试看成是人生平常事,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把高考看成像做作业一样。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动思维”的概念,面对考试或一些重大事件时,人们脑中会出现这种自动思维,而自动思维多是自我贬损的信念,如“我不行”、“我做不来”等,对这种自动思维,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质辩,质疑它的不合理性。如果在考场上一旦紧张,路海东教授传授了“以呼吸排解忧虑”的训练法,即“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用鼻子吸气,让你的胃鼓起来,保持舒缓的吸气;缓慢、均匀地将废气从鼻子中呼出;重复几次,保持一定的节律,一分钟8次-12次。”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快速深呼吸。
推荐阅读:[高三考生高考前心理压力舒缓] [当代大学生八种错误的心理]
4、关注每个孩子读后感
关注每个孩子读后感
学习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其中顾晶老师的一篇《关注每个孩子》,要关注好的,关注差的,更要关注不声不响的孩子。特别是一句“作为年轻教师,班级的常规让我很为难,我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些调皮的孩子身上,为了使这些孩子能遵守规则,鼓励他们要做到最好,在发现他们进步的时候,我都能对其进行了表扬,是不是像婷婷这样的乖巧的孩子,在不经意间就被我忽视了呢?”
在读到这一段话的时候,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五月二十五日,我们小班年级组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及亲子迎六一小运动会。在听了我上的课以后,请家长填写家长反馈意见,周子航的家长在反馈意见上这样写道:“我希望老师上课的时候能够对我家宝宝多提问,老师一次也没有提到他。”我看见这条建议很惊讶,因为今天的活动,每个小朋友都有家长参与,所以我已经照顾到每一位幼儿,努力做到提问到每一个孩子,难道还有小朋友没有被提问到。
我去询问了班主任,唐老师帮我一起想一想,因为她始终参与在活动中。()她回想了一下,然后很肯定地说:“是的,周子航你没有提问到。你今天提问幼儿的面很广,已经注意到了每个孩子,但还是落下了一个周子航。”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每一点滴都会牵动一个家庭的心。
今天的活动,家长们都在关注着自己的孩子,在上课时的表现,每一次老师的提问,他们都希望是自己的孩子在回答,那样他们会觉得很自豪。而我今天却一次也没有提问到周子航,使他的家长很失望。这也让我觉得百密一疏。
经过这件事后,我对周子航小朋友更加关注了。虽然周子航小朋友平时不声不响,见到老师感觉也有点胆怯。但是,他上课的时候很认真听讲,也能开到脑筋,只是不敢大胆举手发言,但是从他的眼神中我发现他是多么渴望老师提问他。我提问他,他也能回答地正确,可是声音不响亮,在操作活动中,特别是数学操作活动,他多能理解老师的要求,并且完成得很好。
其实,每个孩子都愿做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可是由于他们的性格差异,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及时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