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登快阁_黄庭坚名言

1、黄庭坚:登快阁

《登快阁》

作者: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

1、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着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时。

2、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3、东西:东边和西边。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4、“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5、“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聊:姑且。

6、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7、倚:倚靠。

8、落木:落叶。

9、弄:演奏。

翻译: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

忙碌了一天了,

趁着傍晚雨后初晴,

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

万木萧条,

天地更显得阔大。

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

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

只有见到美酒,

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

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

漂流到家乡去,

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赏析: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为宗旨,专意学其“拗句”;又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山谷体”。体现其特征的作品如: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题竹石牧牛》)

对“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赏析。

“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

这种景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投身自然的愉悦。

2、黄庭坚名言

黄庭坚名言

1、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2、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3、海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5、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7、未到江南先一笑,(名言警句 )岳阳楼上对君山。

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9、贫贱交情富贵非。

10、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山一昧凉。

11、自成一家之言,谓之本色。

12、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材是至公。

13、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4、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15、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3、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的诗

1、《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鹧鸪天》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着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3、《望江东》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4、《卜算子》

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

试问得君多少怜,

管不解、多於恨。

禁止不得泪,忍管不得闷。

天上人间有底愁,向个里、都谙尽。

5、《步蟾宫》

虫儿真个忒灵利。

恼乱得、道人眼起。

醉归来、恰似出桃源,

但目送、落花流水。

何妨随我归云际。

共作个、住山活计。

照清溪,匀粉面,插山花,

也须胜、风尘气味。

6、《采桑子》

城南城北看桃李,依倚年华。

杨柳藏鸦。又是无言颭落花。

春风一面长含笑,偷顾羞遮。

分付谁家。把酒花前试问他。

7、《采桑子》

荔枝滩上留千骑,桃李阴繁。

燕寝香残。画戟森森镇八蛮。

永康又得风流守,管领江山。

少讼多闲。烟霭楼台舞翠鬟。

8、《采桑子》

马湖来舞钗初赐,笳鼓声繁。

贤将开关。威竦西山八诏蛮。

南溪地逐名贤重,深锁群山。

燕喜公闲。一斛明珠两小鬟。

9、《采桑子》

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

度鬼门关。已拼儿童作楚蛮。

黄云苦竹啼归去,绕荔枝山。

蓬户身闲。歌板谁家教小鬟。

10、《采桑子》

虚堂密候参同火,梨枣枝繁。

深锁三关。不要樊姬与小蛮。

遥知风雨更阑夜,犹梦巫山。

浓丽清闲。晓镜新梳十二鬟。

11、《采桑子》

樱桃着子如红豆,不管春归。

闻道开时。蜂惹香须蝶惹衣。

楼台灯火明珠翠,酒恋歌迷。

醉玉东西。少个人人暖被携。

12、《采桑子》

宗盟有妓能歌舞,宜醉尊罍。

待约新醅。车上危坡尽要推。

西邻三弄争秋月,邀勒春回。

个里声催。铁树枝头花也开。

13、《丑奴儿/采桑子》

济楚好得些。憔悴损、都是因它。

那回得句闲言语,傍人尽道,

你管又还鬼那人唦。

得过口儿嘛。直勾得、风了自家。

是即好意也毒害,你还甜杀人了,

怎生申报孩儿。

14、《捣练子》

梅凋粉,柳摇金。微雨轻风敛陌尘。

厚约深盟何处诉,除非重见那人人。

15、《蝶恋花》

海角芳菲留不住。笔下风生,吹入青云去。

仙籍有名天赐与。致君事业安排取。

要识世间平坦路。

当使人人,各有安身处。

黑发便逢尧舜主。笑人白首耕南亩。

16、《定风波》

把酒花前欲问溪。问溪何事晚声悲。

名利往来人尽老。谁道。

溪声今古有休时。且共玉人斟玉醑。

休诉。笙歌一曲黛眉低。

情似长溪长不断。

君看。水声东去月轮西。

17、《河传》

心情老懒。对歌对舞,犹是当时眼。

巧笑靓妆,近我衰容华鬓。

似扶着、卖卜算。

思量好个当年见。

催酒催更,只怕归期短。

饮散灯稀,背锁落花深院。

好杀人、天不管。

18、《贺圣朝》

脱霜披茜初登第。名高得意。

樱桃荣宴玉墀游,领群仙行缀。

佳人何事轻相戏。道得之何济。

君家声誉古无双,且均平居二。

19、《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20、《浪淘沙》

忆昔谪巴蛮。荔子亲攀。

冰肌照映柘枝冠。

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

重入鬼门关。也似人间。

一双和叶插云鬟。

赖得清湘燕玉面,同倚阑干。

21、《青玉案》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

第四阳关云不度。

山胡新啭,子规言语。

正在人愁处。忧能损性休朝暮。

忆我当年醉时句。渡水穿云心已许。

暮年光景,小轩南浦。

同卷西山雨。

22、《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4、黄庭坚:南乡子

《南乡子》

作者:黄庭坚

原文: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

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

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释:

1、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黄钟宫”。二十七字,两平韵,三仄韵。

2、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市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与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金络头:精美的马笼头,代指功名。

翻译:

在诸将都谈论封侯之事的时候,

我独倚高楼,

和着竹笛,放声长歌。

世事在风吹雨打中悄然而逝,

刘裕在重阳登临戏马台,

与群臣宴会的盛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快快畅饮不要留下,

酒味醇香依旧。

花在老人头上羞笑,

白发簪花不消解忧愁。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意味。

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历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作者眼中,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所以他此时只一边冷眼旁观,沉醉音乐之中。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词借助笛声与歌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倚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正切此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休休”,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呢!即使是像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用“戏马台”之典正切重阳宴集之题,而“金络头”,用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既切戏马台之马,又照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作受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时有流露。这里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但更为含蓄深婉。

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词人举杯劝酒:“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胜去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以功名之虚无,对美酒之可爱,本于晋人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语(见《世说新语·仕诞》)。古人咏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黄花,作者沿用此法,却又翻出新意。他运用拟人手法,借花自嘲。()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其造语则是脱胎于苏轼的两句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跃然纸上,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秋光和美酒都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

这首词“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这首词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