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励志电影观后感:坚强的梦想,闪亮的翅膀
励志电影观后感:坚强的梦想,闪亮的翅膀
《炫舞天鹅》从题材上讲,是一部励志电影,影片的结构与英国电影《跳出我天地》(billyelliot)有几分相像,都是讲述少年人为舞蹈梦想而坚持不懈努力的故事,最终他们都达成了梦想,不过《炫舞天鹅》中李晶晶时候经历了二次重生之后才登上了梦想的舞台,经历过一场意外事故之后,李晶晶失去了很多很多,但是因为从悲哀中崛起,李晶晶得到了实现梦想的机会,人生往往就是这样,上帝始终会给你留一扇门,只要你耐心等待或者用心去寻找,总有机会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
《炫舞天鹅》是中小型成本的电影,此类电影同样也需要耐心和真诚才能够完成,因为电影的制作条件有限,没有大明星,也没有大场面,要想电影好看,就必须要影片的剧情真实感人。《炫舞天鹅》改编自汶川地震中幸存的舞蹈女孩李月的故事,汶川地震过去已经将近3年的时间,但这场灾难带给人们的伤痛并未褪去,从电影中李晶晶这个小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幸存的少年人坚忍不拔的毅力,还有对于梦想不懈的追逐,这种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从地震中活下来的人,坚强面对今后的人生,才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电影有的时候并不是投资大了就能打动人心,就好像《阿凡达》在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角逐中败给《拆弹部队》一样,两部电影的投资差距有着天壤之别,但低成本的《拆弹专家》最终打败《阿凡达》获得最佳影片大奖,所以说,影片投资不是决定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炫舞天鹅》投资虽不高,但诚意可嘉,制作认真,从真实的事迹出发,电影的核心内容是李晶晶学习舞蹈的经历,这就是影片的主线,副线是李晶晶爸爸对于女儿学习舞蹈态度的转变,从一开始的极力反对,到后来的赞同,这些都构成了影片之前的剧情冲突。之后因为一次意外事故,李晶晶失去父亲和哥哥,家庭突遭剧变,重新获得生存的勇气是影片后半部分表现的重点。
《炫舞天鹅》关注的其实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坚强的梦想,当梦想驻留在一个人的脑海之中,这个人愿意毕生为梦想而奋斗,那么再大的灾难面前都不会让这个屈服。李晶晶虽然年幼,但生活的剧变让她变得更加坚强,人有了梦想,便如同插上了翅膀,只要坚持不懈,就有成功的一天。只要不放弃希望和梦想,再大的灾难都不会把一个人打垮,这是古往今来那些成功者都会面对的问题,每一个获得巨大成功的人,一路走来都不会是平坦的,当年坚定自己的信念,那么梦想终究会变成现实。即使如同片中李晶晶被截肢一般,不能站立起来,但一样可以如同天鹅一般精彩飞舞,在舞台之上,李晶晶就是一只炫舞着的天鹅。
2、励志电影《我要拍电影》观后感
励志电影《我要拍电影》观后感
有人说《我要拍电影》抄袭其他农民拍电影,我觉得不妥,《我要拍电影》讲述的是平民导演任德勇的真实故事,有人说《我要拍电影》像河南电影《不是闹着玩的》,不妥,《我要拍电影》07年就已拍摄完成,到不说是他们像《我要拍电影》;自1999年任德勇在北京在剧组做剧务,跑龙套,平时就和志同道合的影视爱好者拿着dv拍短片,虽然遇到了很多心酸的事,但梦想一直没有间断。可以说《我要拍电影》剧情完全是原汁原味,70、80人都会找到自己的阴影而产生共鸣。
众多媒体曾报道过的河南平民导演任德勇2007年带领濮阳百姓自拍电影《我要拍电影》,受到了网友普遍追捧,如今曾被大家称之为平民导演的任德勇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影视导演,不但拍摄了多部数字电影,今年还要重拍《我要拍电影》,这也是任德勇一直梦寐以求的。在2010年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梦想成真》邀请阿勇做的一档节目中,《我要拍电影》就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支持,经过他的努力和执着,终于打动了身边的人及一些电影投资人。
从草根到专业,2011年3月30日《我要拍电影》已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审批,众多明星捧场,多家影视公司预投380万。
据了解新版《我要拍电影》将邀请07网络版《我要拍电影》导演阿勇及部分主演继续参与电影拍摄,预计6月份开机。
目前导演任德勇正在忙于电影剧本的修改以及《我要拍电影》主题曲的创作。
本剧以任德勇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主要讲述的是任艺从小酷爱影视,一直坚持自己梦想的他在剧组摸爬滚打,一心要进影视圈的他做场工,跑龙套,还和朋友在北京开起了影视公司,憨厚老实的任艺后来被骗,造成公司中途破产,被逼无奈又回到了家乡。不甘示弱的任艺想到了一个“异想天开”的点子,随即一场癫狂的追求开始了!
任艺自编自导,并鼓动了所有的亲朋好友,拉来了一群因为各种原因想参与电影拍摄的人,有想成名的,有想过把瘾的,想赚钱的…….就这样,一群可爱的普通百姓,异想天开地拍起了武侠片,而且一上来就要拍成像《黄飞鸿》《英雄》那样在天上飞来飞去高难度的“武侠大片”!对他们来说,这就像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人知道该怎么拍电影!现在却不仅要想办法买摄像机,还得去拉赞助!就这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去找电视台,找摄影店,找商家,但都吃了闭门羹,不相信他们一群普通的老百姓能拍成电影。(励志名言 )正在这时,在饭店打工,但有着共同梦想的张欣茹,为任艺介绍了一名小朋友周小讯,正好她认识电视台台长女儿刘芳芳,刘芳芳知道后非常同情任艺,就骗爸爸以学摄像为由,把没摄像机的难题给解决了。正当所有人都在想怎么让自己多上镜头时,而任艺则日夜琢磨着“腾空怎么飞舞”、“凌波怎么需渡”。如同一位英雄,任艺开始了同“空中”、“树林”、“影像”的斗争。
开拍过程,大家有苦也有乐,最后一场打戏,拍的相当精彩,正当大家兴奋、拥抱、呐喊的时候,张欣茹却晕倒在地,执着的她早已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为了不耽误拍摄进程,带病拍戏离开了人间,好朋友刘艺谋卖掉了诊所。眼看着一场打戏演变成武斗,一个自称是电视台的导演把大家所有筹备拍电影的钱洗劫一空……在任艺的努力下,在大家初生牛犊的无畏下,在所有人执着的追求下,终于克服一切困难,成就了自己的电影梦想。一部平民的百姓电影终于诞生了!
影片故事主要以剧中人物主人公任艺和刘一谋,共同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当今社会中摸爬滚打所感受到的酸甜苦辣,一帮平凡的年轻人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也表现出了年轻人大无畏的精神,只要怀抱梦想,就一定有理由成功,是一部激发年轻人的励志电影。
3、励志电影《决战冰河》观后感:人活着就应该为梦想而奋斗
励志电影《决战冰河》观后感:人活着就应该为梦想而奋斗
现实中,面对困境,许多人都曾因缺乏坚强的意志而踌躇不前,甚至自怨自艾成为失败者。而英雄,却坚定不移地用智慧和勇气不断迎接挑战,正如美国电影《决战冰河》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雪地历险故事片的主角威尔那样,怀着梦想,凭着智慧,带着信心和勇气,和一群哈奇士猎犬历经冰天雪地,拉着雪橇,驰骋五百英里,经过一路艰难的考验,终于到达目地获得胜利!威尔的胜利能够给任何人以激励,故事再一次演绎了顽强的意志力可以战胜任何艰难困苦从而获胜的亘古不变的真理。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影片的英文名:ironwill,钢铁意志,非常紧扣主题,而且更巧的是,电影中男孩名叫willstoneman。名字很有寓意,stoneman:石头人,will:意志。角色的名字含有深刻寓意,紧扣主题,这往往也是一种写作技巧,这部电影的文学价值也很高,配乐与摄影水平也是一流的,演员的表演更是深入内心,虽然这部电影没有获得大奖,但我认为,冠以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演员奖、最佳配乐奖,对这部电影来讲,都是实至名归。
故事发生在1917年美国南达科他州(southcarolina),18岁男孩威尔是在农场长大的孩子,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全家人就靠父子俩用雪橇运货赚钱,父亲一直盼望威尔能离开农场去上大学。有一天,威尔收到了大学入取通知书,然而他并不显得十分兴奋,因为学费对家境窘迫的他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因此他想放弃读大学的机会,父亲却坚持让他读大学,去看看农场外面的世界。正在这时,父亲意外地看到北美洲的狗拉雪橇比赛的消息并决定参加比赛获得巨额奖金来支付儿子上大学的学费。
一家人开始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之中,深谙雪橇之道而且身强力壮的父亲也开始利用平常和儿子一起拉雪橇运货的机会开始了训练,父子俩一人一辆狗拉雪橇奔驰在茫茫雪原上。却不料在一次训练中,父亲不慎掉进路边水流湍急的冰河之中,拉着雪橇链子的父亲在冰冷的激流中有点力不从心,身体剧烈摇晃,父亲最挚爱的哈奇士狗也在岸上焦急地叫着,威尔立即跑过来拼命拉着雪橇链子想拖父亲上岸,然而雪地湿滑……眼看儿子就要滑入水中,在这危急的关头,父亲为了不让苦苦救他的儿子也跟着掉下去,他毅然抽刀砍断了雪橇链子,在儿子凄厉悲伤的叫喊声中,父亲不幸溺水身亡……
父亲的意外去世令整个家庭失去了方向,威尔和母亲面临着重重困难,前途一片迷茫,债主前来逼债,要母亲拍卖农场,威尔想保住农场,决定不去上大学了,母亲想到父亲的遗愿坚决不让。
这时,威尔想到了自己为什么不去参加比赛呢?这个想法又重新点燃了年轻人的希望,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为了自己的大学学费,为了保住自家的农场,威尔说服了母亲,决定去参加北美洲狗拉雪橇大赛。叔叔开始在半夜里训练威尔并告诉威尔“你唯一取胜的办法是: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你还在跑!”短短几天的训练之后,威尔怀揣着父亲留下的哨子,带着父亲生前挚爱的哈奇士猎犬和雪橇,还有母亲做的果味儿饼干,踏上了前往比赛地的火车,在威尔的母亲和威尔的同龄小伙伴略带忧虑的目光中,威尔艰难的赛程拉开了序幕……
当威尔赶到比赛地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报到的时间,而且所有的选手没有一个人看好他,甚至很多人在嘲笑他,他们都是来自各地的高手,有些选手还是往年比赛的冠军,高手的背后还有各种各样的秘密的支持者和赌局。一开始,主办方和在场的记者们没有一个人愿意为迟到的威尔说话,但是威尔的执著感动了一位报社记者,也许是出于好心,也许更多的是出于对新闻的敏感度和追逐心,这位记者认为如果全程报道这位小伙子参赛,即使他赢不了比赛,也不失为是一项能引人关注的新闻,一定能获得报社老板的青睐。于是,这位记者说服了主办方准许威尔参赛并帮他交了迟到的罚金和报名费,使他获得了参赛机会。
威尔终于带着父亲生前挚爱的哈奇士猎犬和雪橇开始了五百多英里的艰难赛程,一路历尽艰辛。在冰雪丛林恶劣天气中奔跑,他比别人睡得晚,比别人起得早,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还在跑;挑战不仅仅来自于大自然,威尔的对手中还有人充满了残暴和卑劣,眼看威尔胜券在握,为了赌局获胜甚至有人放狗咬伤了威尔的领头的哈奇士犬,还游说威尔退出比赛并承诺给威尔一半的奖金,威尔有力回击了对手的暴力威胁,坚决拒绝了的金钱诱惑!历尽千辛万苦,威尔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因为威尔心里一直想着父亲遗愿,上大学的梦想,家里的农场,还有父亲留下的哨子和曲子、母亲的果味饼干,这一切,都使他对比赛始终充满着信心和力量。
令人感动的不仅仅是威尔顽强的精神,还有他善良的心。在比赛途中的冰雪丛林无人区,威尔冒着被冻僵的危险,也忘记了比赛中的争分夺秒,救了一位濒临被冻死的边缘的竞争对手。他那颗善良的心感动了很多人,也包括那位记者,那位记者又派人到威尔的家乡了解了威尔的背景。这样,一位为了实现梦想,为了保住家园的顽强拼搏的年轻人终于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大赛主办方的重视,还赢得了美国民众的支持:他每到一个小镇,都会受到人们夹道热烈欢迎;会有人给他食物;会有孩子来带他抄近路;全国的报纸头版头条都是他的故事,人们都叫他:ironwill(钢铁威尔);人们把威尔用父亲留下的口哨吹的父亲爱吹的曲子称之为:威尔之歌!终于主办方也为威尔感动,因为在威尔身上他们看到了自己曾经拥有过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年赤手空拳创业的艰难困苦中那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以及成功的过程!报社派人千里迢迢去把威尔的母亲、叔叔和同龄小伙伴们接到了比赛的终点来迎接威尔的胜利。在威尔最后一波三折终于赢得了胜利的时候,我也被感动得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跳跃和欢呼!
影片中感人至深的除了顽强的意志,善良向上这样的励志主题,还有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影片对威尔与哈奇士猎犬相依为命,互相信任的充满感情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的动人诠释。威尔父亲曾经对威尔说过:“在你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谁都不能相信,你能相信的只有你的狗!”威尔把这句话牢记在心中,非常爱护自己的狗,任何时候,不离不弃,在危急关头,狗救了他!而另一参赛者却对狗非常粗暴和残忍,狗忍无可忍,最后对他群起而咬之……
影片中让人沉浸其中的不仅仅是跌宕起伏的剧情,感人至深的励志主题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与温情,还有,同样令人难忘的,是影片的摄影和配乐。影片的摄影,无论是取景还是构图都堪称经典,镜头原景真实再现了美国与加拿大接壤的冰雪荒原的纯净辽阔之美,丛林雪地中狂奔的雪橇,人物表情的刻画……让我眼睛都不愿意眨一下。除了镜头带给眼球和心灵的震撼,还有,影片的配乐会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而潜入你的灵魂深处,无论是最宏大最紧张之处,还是最细微最舒缓之处,管弦乐的演奏与故事的进展都配合得丝丝入扣,非常精准,那种音乐与情节天衣无缝的配合最能震撼人的心灵,也最能让人的心灵与影片中的主角一起呼吸,同甘苦共命运,为他紧张也为他难过,为他高兴也为他担忧,甚至为他起立也为他呐喊……
威尔在茫茫冰雪丛林中奔跑的画面从此永远镌刻在了我的记忆之中…… 从这画面上传递出一种信念,那就是:人活着就应该为梦想而奋斗。
4、青春励志电影观后感
青春励志电影观后感(一)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
最近看了威尔史密斯的获奖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一直都知道这是一部励志电影,也一直没时间去看,看完后我才知道,这部电影能教会我们很多!
很值得大家一看的一部电影!以下是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亲子、励志,这样用于定性的字眼放在这部电影上其实是多余的;努力、奋斗、幸福,这样的过程放在这部电影里其实也是多余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一部成功的电影也许并不需要一个万众瞩目的新奇题材,回归于生活,最真实的生活也许也是最高的艺术了。这部挣扎在贫困底线里的励志亲情电影来得平易近人,也更容易引发我们对生活诸多情绪的共鸣。
梦想;不管在什么时候突然来临,其实都不算太晚。只要我们还有气力去追逐;于是我们也有了实现梦想的祈望。这部电影里对于梦想的定义显然是浅显而直白。史密斯饰演的克里斯走在路上,遇到一个开着法拉利跑车的男人,问他: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以及你是如何做到的;他所羡慕的并不是名贵跑车或者体面的工作,而是那些人们发自于内心深处幸福的笑脸。
幸福。什么才是幸福,什么样的生活才称得上是幸福呢。美国的《独立宣言》规定了每个公民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许,正是因为幸福总是遥不可及,所以必须不停地去追求。克里斯,一个落魄的中年黑人站在街道上喃喃自语的时候;也许,所有的人都会想到这个故事的最后结局。(励志电影)可以说,这部电影其实一点都不出人意表;然而,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地被它感动。励志并不那么刻意,煽情得不做作,在细节处理上细腻而温情;这也许是这部电影让人喜欢的原因。
奔跑;不停地飞奔。这是符合一个活在繁忙都市里成绩一般的推销人员的日常生活场景的。为了什么而奔波;什么样的生活节奏才称得上奔波呢。像克里斯;为了赶上那一班公车,为了赶下一个商务会面,为了这一个夜晚的容身之所必须赶在其他人前面去排队进入收容所……这也许是生活在美国最底层的人们无奈而艰辛的奔波。为了保住一份工作;然后养子糊口、房租、国税、吃饭和一瓦遮头。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无家可归的父子留连在地铁站上的长椅上相顾无言。玩一个并不好玩的游戏,想像着周围凶险的环境以及可怕的猛兽,找一个山洞,父子俩相互依靠着取暖睡觉。当然,地铁站里不可能有山洞;克里斯带着儿子躺在用卫生纸铺在厕所里的地板上蜷缩着。一个男人的泪水;纵然这个男人已经两鬓斑白,这个场景依旧让人感动。那是一个中年男人对自己五岁儿子的愧疚、责任、年介中年却依旧一事无成的挫败感以及对幸福最热切的渴望。捂着儿子的耳朵不让他听到外面喧嚣的拍打着门的声音,那是他唯一有能力保护儿子的表现。电影在描绘克里斯对物质财富的追求的同时,这种父子间的亲子交流则成了精神财富的积蓄。史密斯的儿子贾登?史密斯(jadensmith)给这部恶俗的励志电影增色不少。不需要做作的父子亲情,小史密斯饰演克里斯的儿子克里斯托弗,而贾登的本色出演完成了这部电影煽情却不让人反感的所有细节。可能是由于是和儿子对戏,以顾家出名的威尔?史密斯演来格外真情流露,他成功诠释出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的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的励志故事。
置之死地而后生,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多少次曾经想到这个词;当一个男人处于他的这种境况的时候,多少人会绝望呢。诉求无门,求助无路,离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却因为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而放弃或者继续努力。
也许,没有得来的艰辛;也不会在得来之后知足而感恩。
当克里斯最终得到那份年薪80万美元的股票经纪的工作里喜极而泣,走进熙熙攘攘的街头对着所有人幸福地微笑时,当他带着儿子走在繁华的住宅区走向他自己的房子时;物质的财富也许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幸福,他和儿子在这段艰难时光里的相依为命也许才是他最大的财富。
不再对儿子愧疚,不再对生活失望,不再只经历挫败。《独立宣言》规定了所有美国公民享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它却不曾对所谓幸福下一个定义。也许,是不是因为幸福的含义过于广泛而且抽象呢。然而在这部电影里看起来,幸福其实也可以很简单。所谓幸福,也许是当我们对着我们深爱的那些人们时;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给他们我所能给的最好的一切,不论是贫困或者富足。
青春励志电影观后感(二)
——《上甘岭》观后感
电影《上甘岭》的主要情节是:1952年秋,朝鲜战争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美国侵略者竟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调动六万多兵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进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获得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疯狂进攻。此后,他们又根据上级指示,退入坑道坚守阵地,拖住敌人,使之无法前进一步。在山上坑道里坚持战斗了一个月,他们遇到了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不仅与外界的联系被敌人切断,而且缺水缺粮,生存艰难。但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了二十四天,从而赢得了时间,使中朝军队取得了大进攻的胜利,并使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来谈判,无可奈何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朝鲜人民得到了和平。
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为之动容: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的小分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又得下山去抢水。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中了。后来,师长派人历尽千辛万苦才送上一些萝卜,并特意送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自己是那样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他们真正做到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此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同学和同学之间一定要团结友爱,不能今天同这个吵嘴、明天同那个打架,否则就会没有朋友,会变成“离群之雁“。()这部电影让我真正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和大家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相应地,自己得到的也将会是最多的。
青春励志电影观后感(三)
——《雷锋之歌》观后感
电影《雷锋之歌》的主要内容:雷锋生活在贫困的家庭。小时候,爸爸就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哥哥当童工夹断了手,被资本家赶出了工厂,妈妈上吊死了。是党把他养大的,所以,雷锋要为冤死的亲人报仇。其中,电影里的两个镜头最让我感动。一个镜头是雷锋在漫天雪地里给别人修车。另一个镜头是雷锋冒着大雨去帮共产党员们堵住山洪,他看见有两个沙袋快要掉进水里了,他赶紧跳下去用手顶住那两个沙袋。
雷锋不曾离开我们,就好像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林浩,地震发生时,他被倒塌的房屋掩埋。这时,他听见垮塌的楼板下,有一个女同学在哭。他立刻安慰她,他们唱起了《大中国》。后来,林浩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林浩又返回废墟,连拖带拽地将两个同学拉出废墟。在救援的过程中,林浩的头部和身上多处受伤。还有名人丛飞,他也像雷锋一样,为人民服务,曾经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他很受别人尊敬,可是后来,丛飞被确诊患有胃癌,不久后去世了。可他去世后,还捐赠眼角膜,救了5名眼疾患者受益。
我感受到了: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毛泽东主席还专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今后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我也要向雷锋同志那样为人民、为社会、为祖国做出伟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