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文/李尚龙
01
大学时期我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在进入赛场后,评委走来说:今年的赛制变了。
在此之前,比赛的逻辑很简单,你演讲结束,评委和嘉宾开始打分,按照分数高低去评判,每个人都在出分之前,不知道自己的名次。
可是那次,比赛规则全部变了。
评委的面前,只有两盏灯,一盏叫做通过,另一盏叫做离开。
没有中间选项,没有待定,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那次比赛之后,我仔细观察了许多电视节目,几乎都变成了这个模样,要么入选,要么淘汰。
观众看的简单,评委选的艰难,虽然形式各异,但是总体的趋势都变成了一个样子:yes or no,i want you或者i don’t want you。
我曾经问过一个电视人,为什么这么残忍,搞个待定让人舒服一点不行吗?非要这么残忍,直接就yes no了,搞得人那么下不了台?
他给我说了一句话,我永生难忘:难道生活不就是这样残酷吗?
02
这个世界其实真的很残酷,人就是这样,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没有中间选项。
而在中国总是多一些中庸的片段,让人能舒服一些,可是这些中庸的片段增加了我们生活的温和,同时也增加了复杂性,但揭开这些中庸背后的逻辑,背后从来都是残忍。
我的一个朋友来北京找工作时投了几家简历,他最喜欢的是一家做风投的公司,那次面试结束后,他听到对方说:你回家等消息吧。
他回到家,焦急的等待着,直到其他几家公司都给他发来了offer,希望他尽快入职,他依旧没有等到那家公司的邮件,他发邮件给那家公司,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回复,直到他在放弃发来offer那家公司前,他通过那个公司内部的朋友得知自己早就落选了。
他很生气的抱怨:为什么不给我发个邮件明确的告诉我被拒绝了?明确告诉我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拖着我?害我差点把别的公司拒了。
我想,这是大多数公司的逻辑,没有消息就是被拒绝了,可是,难道发一条拒绝的消息这么困难吗?难道说一句不好意思你出局了这么艰难吗?后来我发现,确实很艰难,在这个社会上,拒绝意味着敌意,敌意代表着树敌,所以,才在找工作这个领域上,除了出众和出局外,多了第三个选择:待定。
待定的逻辑,其实基本就是没戏了。这项选项本身不存在,但是因为怕得罪人,所以才给了被人这样的一线希望。
但这项希望背后,将有可能是更大的失望。
同样的逻辑还在恋爱中,这些年,我见过许多条件不错的男生女生都有备胎,备胎逻辑让我一直十分不解,对于一个被追求的男生或者女生,难道不应该时喜欢就答应,不喜欢就应该直接拒绝吗?
不是。
我们还有第三个逻辑,就是待定,我见过一个女生跟男生说:我不讨厌你,但你愿意等我玩儿够了再回来,我们就在一起。
天啊,天底下还有这样的逻辑吗?
更诡异的是,那个男的还同意了,不仅同意了,还屁颠屁颠的接了盘,两个人结了婚。
我所得知的是,后来男人在结了婚之后的几个月就提出了离婚,理由是他也没玩儿够。
我所理解的爱情应该是简单的,要是喜欢,就奋勇直追,要是不喜欢,就别吊着别人,尽快拒绝。中间选项害人,让人上不去下不来,你明明可以改变情感导向去喜欢另一个姑娘,可是你一想,我的女神还给着我机会呢,我要好好表现,老实的等,当好备胎,不就能在一起了吗。
等着等着,等到了女神结婚的消息。
所以,真实的世界里,没有折中选项,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折中的选项,让世界变得复杂,甚至让人迷茫,你可以表达这种的思想,但你千万不要相信,你总要站一边,要不然就更迷茫。
就比如我曾经问一个朋友,你想吃什么,朋友说,随便。我说,那你想去吃肯德基吗,他说,肯德基有什么好吃的?我又问,那麦当劳可以吗?他说麦当劳有什么好吃的,我继续问,那你想吃什么,他说随便。
那么,这就不是随便。
你有想法,就要表达出来,就好比别人问我,李老师,您有什么忌口吗?我一定会说,不好意思,我不能吃辣。
我一定不会说,随便。
03
你可能说我极端,说我们就是在这个极端的世界里变坏的,所以,中庸永远是最好的方式。
的确,看起来应该是这样,可是,我们也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和思维下变得迷茫的,变得里外不是人的。
比如我们晚上要加班,女朋友又闹着要一起吃饭,你到底应该选择什么?
中庸的逻辑就是你加班到十点,然后陪女朋友吃夜宵。
你以为两个人都不得罪,其实老板怪罪你,为什么其他人加班到十一点,你提前了一个小时走,女朋友抱怨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陪我。
其实我们真的可以跟女朋友说,不好意思,今天加班,明天我一定陪你;也可以跟老板说,我女朋友今天生日,她对我更重要一些,你随便扣钱吧。
看似得罪了一方,其实自己减少了很多痛苦,你完全可以协调的更好,注意,我没有否认中庸,只是当世界本身就极端时,你选择走中间的方向,路却是走的难了很多。
有时候,减少几个选项真的能帮助你很多忙,人就是一个不停纠结、不停选择的动物,年龄越大,越应该在生命中做减法:减少一些不走心的朋友,减少一些没必要的信息,减少一点让自己不开心的生活方式。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你要学会去做选择,选择,能让你减少很多麻烦。
我们都有这样的时刻:摆在我们面前的两条路,应该怎么选择。
许多人都在两条路上徘徊着,或者自己开辟了一条中间的路,走的累,走的慢,还走的痛苦,为什么不能选择一条,勇敢的走,忘掉另一条呢?
要知道,最坏的选择就是不选择。
有人会问,如果两条路,非要选择一条,不让我走中间,走错了怎么办?
其实这就是人生,选择了就拼命往前,放弃了就不要后悔,何况,没有一条路是白走的,有些路就算没有理想的结局,这条路周围的风景,也是这辈子最美好的记忆。
所以在做这件事情之前,你必须暗示自己: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这样义无反顾的前行,才会有更好的收获。
04
再举一个例子。
曾经有许多学生问过我应该考研还是应该工作,而且他们问我的时间,往往是在10月份,要知道,12月份就要开始考研。
他们放弃不了不上不下的工作,也放弃不了已经迷糊复习两个月的考研,时间又很紧迫,于是,他们选择折中的方式:一边工作,一边考研。白天工作疲惫不堪,晚上看书三心二意,到头来,被领导辞退,考研还失败。
许多人的思维就是这样,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又什么也不肯放弃,寻找着中间选项,然后唯唯诺诺的前行,这样的结果就是患得患失、不尽全力。
可是,你是否发现,当你最后几个月背水一战的决心考研,或者咬紧牙关放努力工作时,胜率自然就大了很多,当然你可以说,要是我这么做都失败了怎么办?
但至少你尽了全力,不后悔了,总结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擦亮武器,迎接下一次战斗。
另外,你这么年轻,为什么怕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大不了大器晚成。
所以,其实这就是年轻时最好的选择: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选择了就坚持,放弃了就别后悔,选择一条喜欢的路,义无反顾的走,哪怕遍体鳞伤,鼻青脸肿。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生活没有中间选项,没有捷径,就算有,也是你走到终点时,回头隐约看到的那条小路。
可是,无论路多么绕,路边的风景,永远是不可替代的、最美的经历。(微信公众号/龙影部落,id/lslmoviegoers)
2、成年人的世界:熬过去,出众;熬不过,出局
成年人的世界:熬过去,出众;熬不过,出局
文/哈叔
最近在看关于曾国藩的书,挺有感触,这位晚清名臣的一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曾国藩考秀才的一段经历。
在晚清的几位名臣里,曾国藩的资质与其他人比起来,是比较平庸的。
李鸿章17岁便考中秀才,左宗棠14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而曾国藩则可谓是命途多舛了,曾连续六次落榜。
第二个故事,是曾国藩步入职场后,在湖南长沙任职的一段经历。
咸丰二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半个神州大地,当时清廷的军队实力已经不堪一战,湖南几乎沦陷,曾国藩临危受命到长沙团练。
所谓团练,其实就是民兵,并非正规军。
到了长沙后,曾国藩开始大刀阔斧地干起来,但因为用力过猛,几乎得罪了整个湖南官员。
后来,湖南当地的正规军绿营军就开始不断地找曾国藩麻烦,有一天甚至围攻了其办公室,曾国藩差点丧命,几个随从也都受了伤。
有意思的是,其他官员没有人出面阻拦,都假装看不见,坐着看笑话。
这次事故后,曾国藩离开了长沙。
现在来讲这两个故事的结局。
第一个故事的结局是,曾国藩没有放弃,终于在第七次中了秀才,突然开窍了,中举人、中进士,一路高歌猛进。
第二个故事的结局是,曾国藩离开长沙后,去了衡阳继续团练,练出了一支特别能打硬仗的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的起义。
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
其实就一个字:熬。
人这一辈子,会遇到很多至黑至暗的时刻,这时候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放弃,二是死撑。
很多时候,你只有咬牙熬过去,才有可能拥抱光亮。
熬过去,出众;熬不过,出局。
这是最真实的人生。
1
美好,往往都是熬出来的
人称“地产界的思想家”冯仑曾说,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我不太喜欢用“伟大”这个词,觉得用“美好”更贴近普通人,但对这句话是深感认同。
因工作的原因,我接触过不少房地产的销售人员。
很多人做销售,锻炼自己,往往只是场面话,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挣钱较多,二是门槛较低。
行情好的时候,即使是在三四线城市,一个月两三万,那也是属于常规操作。
这听起来挺诱人的,但这个职业的人员流动性也很大,因为有很多时候没饭吃,行情不好,或项目不好时,每个月只能拿着很低的底薪,有人熬不下去,就走了。
做过这行的人,应该会有较深的体会,市场行情往往比自身的销售能力更重要,而好的行情,往往是熬出来的。
这话虽然有些不够正,但却是事实。
讲一个知名人物的故事,美团网的创始人王兴。
在很多人的眼里,王兴无疑是成功的,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在创立美团之前,王兴有过多次失败的创业经历。
2003年,王兴创业的第一个项目是多多友网站,没有做成,第二个项目是做游子图网站,也没成。
在2005年,王兴做了校内网,就是后来名噪一时的人人网,不过当时因为没钱增加服务器和宽带,王兴不得不将校内网卖给了陈一舟,后来改名为人人网。
据说在卖掉校内网的那天,王兴的团队在一家餐馆里吃饭,大家闷着头喝酒,也不说话,眼泪一滴一滴地往下掉。
这场景,让我想起了马云带着团队在北京创业失败后,一帮人离京时在小酒馆里边唱边哭。
2007年,王兴做了饭否,之后又做了海内网,最终都没有做成。
到了2009年,王兴做了美团网,这一次虽然做成了,但过程却是异常地曲折。
如果有那么一刻,他熬不下去了,撒手了,那么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团了。
王兴如此,马云如此,俞敏洪如此,所有的创业者都是如此,包括你我这样的普罗大众,都是如此。
不管你现在有着怎样的人生,处于什么样的年龄段,你一定有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回首自己走过的那段路,你会发现:
如今让你感到美好的,往往都是从黑暗的日子里,一步一步地熬过来的。
比如考试、创业、升职,与病魔对抗,甚至是爱情。
而你现在所遗憾的,往往都是在质问自己,为什么当初没坚持下去,没有熬下去。
2
如何正确地“熬日子”
在《孟子·告子下》中,有这么一段话: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简而言之,就是老天爷要将一个重大使命派给谁,必会先让他吃苦,无论是身体还是意志上都要承受一番苦难。
无数的事实,证明了这句话是对的。
但我想说的是,天底下谁不在吃苦,比惨的话,你永远都是输家,因为总有人比你更惨。
既然如此,我们如何成为老天爷选中的那个人呢?
换言之,美好是熬出来的,但怎么熬,怎么让吃的苦没有白费,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讲一讲女星汤唯吧!
汤唯曾这样说自己,我就像上证a股,疯狂地冲到了历史最高点,然后稀里哗啦地崩了盘。
拍完电影《色戒》后,汤唯一夜爆红,斩获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项,但由于这部电影极具争议性,汤唯不得不远走海外。
汤唯去英国时,带上了全部身家,拍电影的片酬50万,广告代言费80万。
这笔广告代言费其实有600万,税后480万已经打到了她的账户,但广告上线没几天便被叫停,汤唯主动退还给广告商400万的费用。
到了伦敦,汤唯本想找个学校读书,一打听发现根本不现实:一是她的英语不过关,达不到招生要求;二是学费太高,读不起。
由于不知道何时才再有赚钱的机会,汤唯不想动用老本,于是便需要想办法赚钱:一是赚点现钱,比如刷盘子,打零工;二是报培训班专攻英语,希望以好成绩争取到全额奖学金。
不过她并没有去刷盘子,而是将在大学时学的东西用上了:美术、羽毛球。
汤唯用旧报纸撕出衣服的样子,画上日本艺伎的妆容;用油彩在脸上画出京剧脸谱;拎一桶水,用海绵做的毛笔在地上写书法……
每天花上两小时出来卖艺,总能有几十镑的打赏钱,这些钱足够她的日常开销。
汤唯不仅走上街头卖艺,还“卖身”,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她是羽毛球国家二级运动员。
她找到了一家俱乐部,和驻场教练打了一场球,顺利成为俱乐部的兼职陪练,每周大概收入900镑,可以支付房租和语言培训班的费用。
从吃老本到自给自足,英语越来越溜,她逐渐适应了伦敦的生活。
真正的转折,是在来到伦敦四个月后接到的一个电话,对方是韦恩斯坦兄弟电影公司总裁bey logan。
两人初次见面时,汤唯仍在街头玩着行为艺术,bey logan在人群里看着她,对她的创造力十分欣赏。
之后在beylogan的引荐下,她认识了英国本土的娱乐圈人士,再通过他们结识了一批有名的化妆师、形象设计师,最终遇到了服装设计师加雷。
汤唯不仅羽毛球打得好,会美术,她还曾是一个专业模特,认识了加雷,汤唯便将自己的写真拿给他看,老上海的那种风韵立马打动了加雷。
在2008年的伦敦时装设计周上,汤唯成了加雷的御用模特,走上了t台,那一周她拿到了2万欧元的薪水。
走秀很成功,在加雷的帮助下,汤唯又认识了不少国际一线品牌的设计师。就在这个时候,她接到了来自香港的电话,可以得到香港居民身份证,还有与张学友合作新片《月满轩尼诗》。
她选择了香港,但随之问题也来了,她的粤语很烂,于是便又全身心投入去学粤语。
汤唯和彭于晏都有一个特质,就是总在不断地学习新技能。
在英国的那段日子,她学会了英语;来到香港,又学会了说粤语;拍电影《晚秋》,又学会了韩语,还找到了爱情,结婚生子。
汤唯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适者生存,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走得更远。
而这也正是我所要的答案。
一个人能吃苦、能熬,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能在吃苦的过程中成长,长本事,长能耐,强大自己,否则你即使熬到天荒地老,宇宙爆炸,也依然在混沌中残喘。
这才是“熬日子”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在黑暗的日子里,请咬牙坚持,熬住了;在咬牙坚持的日子里,请别忘了成长。
好的生活,是熬出来的;牛掰的本事,是逼出来的!
来源:哈叔的职场微课堂(id:haerg7)
3、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文/呼呼猫妈
01
看《神雕侠侣》时,就有一种磨难造就了杨过的感觉。
要不是从小孤苦伶仃、尝尽人间冷暖,就不会养成自卑傲慢的性格;要不是自卑傲慢又被其父拖累,就不会不容于桃花岛;要不是不容于桃花岛,就不会去全真教;要不是去了全真教,就不会被赵志敬欺负;要不是被赵志敬欺负,就不会逃命到古墓。
但正是因为逃命到古墓,杨过才能有机会和小龙女结缘,才能有后面的种种机缘,最后成了神雕大侠。
古文有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说得很有深意。有大成就的人必是做大事之人,做大事之人必是有大能之人,而人之大能必是在大危大难的磨砺之中增益的。
上天给你这么多痛苦,无非是想让你增加自己的能力。大危大难才能出大能,危机和苦难是一种变相的天赐,它们是你寻求突破的契机。
突破就是打破旧我重塑新我的过程,打破和重塑必定身心俱苦,但成长却正是这种过程的不断轮循。
只有慧眼识珠的人才懂得把危机当转机,把苦难当磨砺,把黑暗当成黎明的开始,把痛苦当成新生的契机。
02
其实不光是电视剧,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半年多,小兰过得很辛苦。公司部门大调整,更换了掌舵人。新领导一上任,大到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小到领导的沟通方式、性格特点、个人喜好都变了。
新领导安排工作时喜欢轻描淡写,但验收工作时却极其明确和严格。领导本来就技术出身,又是自我要求极高之人,对自己负责的产品经常比肩行业头牌,甩给小兰的课题非常前沿和高深。
小兰经常要在两三天之内啃掉一本英文资料,在一下午的时间里头脑风暴出三个方案,用半小时的功夫解决掉领导随手扔出来的炸弹。工作上的变化,让英语一般、技术不专的小兰痛苦不已。
和小兰相同岗位的同事们都习惯了不接触英语和技术的工作方式,他们不想改变,所以陆陆续续离了职。要不是小兰每一次都能极力牵制住不想干了的冲动,根本无法坚持下去。
大约半年后,小兰和表弟闲聊,谈到了当今的某一前沿技术,这正好是小兰近段时间一直研究的课题。小兰发现表弟有很多疑问,就把自己了解的内容给表弟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表弟听后,直夸小兰专业。
这句“专业”触动了小兰的内心。让她突然缓过了神儿,要不是熬过这半年多的痛苦,她又怎么能得到“专业”的夸奖。
她慢慢回忆最近的工作情况,发现很多变化已经悄然发生:英语文档越看越顺、被领导驳回的方案越来越少、发表的意见越来越被认可、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曾经在团队边缘可有可无的人已然成了核心成员。
而那些离职的同事,只不过换了一个公司,仍然做着早已熟练的工作,轻松但却毫无长进。
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你曾经忍过的痛苦、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熬得住就出众,熬不住就出局。收获和成长,正是因为坚持不懈的努力。
03
我有一个表姑父,在我们那里是个非常有名的油画家。有一次,我向表姑父取经,问他怎么做才能在当年不被看好的领域里闯出名堂。
问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以为表姑父会大谈特谈天赋和热爱。没想到他却回了我四个字:剩者为王。
见我一头雾水,表姑父继续解释。他说,不是“胜利”的“胜”,而是“剩余”的“剩”。他只是在别人都选择放弃另投它行的时候,努力地把自己剩在了这个行业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想当初一起学画的同学当中,表姑父是最不起眼的学生。他画一天的作品,很多天才学生才画两小时。他找一天的灵感,天才学生们一眨眼就来了。他常常感叹天才同学的天马行空和出神入化。
可惜,那些天才们都迫于生计选择了放弃,只有表姑父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技能总是在一次次的练习中精湛,手感总是在一次次的坚持中纯熟。风格会在千百次练习后自成一格,灵感会在持续不断的沁入中孵化养成。
真正的天才,是长期的坚持不懈。天赋只能决定你的起点,坚持才能决定你的终点。
04
和老爸闲聊时,我最喜欢听他讲以前的老故事。
他讲他上高中时要走的土路。天晴的时候,路上的土又硬又梗,一路骑车上下学,屁股颠得麻麻地疼。要是赶上放学时下大雨,那更惨。厚泥卷着车轮不动,车子根本没法骑,要淋着大雨一路拖着车回家。
他讲新婚后的艰难日子。那时候很穷,为了赚钱,什么脏活累活都干,有时候还得冒着生命危险。最高的架子没人敢上,他要上。最偏的地方没人敢去,他要去。
我问他,为什么喜欢讲苦日子。他说,那些舒坦平顺的日子都渐渐淡了,反而是那些年熬过的苦日子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越品越有味儿。
当你一路披荆斩棘获得现在的幸福,你会特别感激和庆幸。感谢曾经的自己那么勇敢,庆幸曾经的自己那么坚持。
不辣喉的酒不香,不带刺的玫瑰不媚。缺少遗憾的青春不完美,缺少沟坎的人生不精彩。而那些挺过的难关,终将成为一种最有力的印证,印证着你不曾平凡、有过努力的人生。
4、《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读后感
《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读后感
文/茶可载道
上个月陪小侄子逛书店,看到书店很醒目的地方排放着一本书《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看着书名,就闻到了浓浓的鸡汤味,随后就买回来准备好好拜读。
stand out or get out,内容如书名,每读完一个小故事,都感触颇深,特别是书的本书的前半部分,每个小标题,每个例子都可以往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映射(说明我还年轻,并且乐于奋斗,并且有相同的目标_^_)。
当读到本书的后三章,《好朋友是麻烦出来的》,《没有杂质的爱情》,《海的那边,你在何方》,不知是读了太多,精神已经麻木了,还是书中的故事的原因,不再有仔细品味的冲动,而是快读。个人感觉,后三章的标题太大,而每个标题的内容又太多,给人的感觉就是庸余。
但纵观全书,写的还是挺不错,问中的一些话还是很富有哲理。
1. 在北上广这种繁华都市,搞费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
2. 舒适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天无所事事,另一种更可怕,因为很难意识到,就是无意义有规律的循环。
3. 人要有一颗愿意挑战的心,有一个喜欢探索的心态,学着做一些没做过的事,尝试见一些没有见过的人,试着在生活中埋一些彩蛋。
4. 真正的强者,他们在年轻的时候,经历的沧桑,化解了迷茫,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疗伤。
5. 宁可忙死,也不想闲死,只有一次青春,不拼了命,也就不能尽了兴。
6. 真正的知识,是需要长时间地深度总结,撰写,思考才能拥有。
7. 一个人会做减法,会删除无效的信息,一定是一个明白自己要什么的人。
8. 对一个能赚一个亿的人来说,时间比钱更重要。
9. 和惧怕明天相同的另一个死敌就是后悔。真正有用的思维模式,应该是不后悔,既然事情发生了,既然无法挽回了,就应该去想想看接下来怎么逆转。
10. 你投资在爱情上,换来的是美满的婚姻;你投资在事业上,换来的是工作上的成就;你投资在焦虑上,换来的是无尽的恐慌;你投资在后悔上,换来的是持久的自卑。生命就是这样,因果关系明确,时间链条简单。每一分钟,都能在成长路上,扮演最好的自己。
11. 人不应该怕寂寞,而应该怕浪费了寂寞的时光。
12. 想旅行的时候,说走就走,想安心的时候,朝九晚五。
13. 上帝关了我一扇门,却给我开了一扇窗,打开那扇窗,外面的世界更大。这个世界其实没有什么绝望,只是缺少在绝望时发现希望的眼睛,那双眼睛,能带你看到更广泛的世界。
14. 人越往上走,越没有参照物;越往高走,越只能一个人;越高,越容易看不清事情的本质;越亮,越容易蒙蔽双眼。
15. 其实很多人都在忙碌地上班,朝九晚五,精疲力尽。但下班后的时间是自己的,这些时间,只要学会积累,合理支配,一定能够打造一技之长,打造出自己专属的兴趣,坚持下来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16. 一个人下班的时间,决定了他的高度;一个人如何使用空闲时间,决定了他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