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文2000字_传统文化作文

1、传统文化作文2000字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屹立在这片东土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一个民族屹今至久,它的精魂何在?是的,中华民族的精魂就在于这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上。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它屹立在世界上的资本,一个民族的历史,可以说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可以说,历史与传统文化是完全成正比的,这也就是那些新立的国家,争着抢着要学习我们传统的原因之一。只有一个国家有了普及的传统文化,他的历史才会悠久,才会屹立不倒,才会传承百年、千年、甚至上万年。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近有一种这样的现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更多的国家,争相在国内创建孔子学院,发展中国的文学文化思想,发展中国的经典传统文化。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本古老的经典,再一次被人们从纷繁的历史中捧出来细细品读,成为新时代的经典。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多么广大。距今几千年,依然是世界的瑰宝,是世界宝贵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说历史成就了传统,成就了文化。虽然历史并不一定全是对的,并不一定具有绝对的可鉴性,但我们必须承认它的弊大于利,我们不妨把它的谬论当做反面教材,引以为戒。而它的精髓需要我们去传承,使其脉脉相传。

当然,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历史不可避免地被曲解,有些人理解不了它的本质,也缺乏尊重历史的敬畏之心。例如近年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王者荣耀,里面有不少的角色是历史人物,但又不是历史原本的样貌,最为典型的是这款手游中的特定角色“李白”,从诗人变成了一名刺客,放荡不羁,完全脱离了历史原型。还有另一个历史人物“荆轲”,在王者荣耀里设定的角色为女性,而真正历史中荆轲是一名男刺客。还有不少运营商为了牟取暴利,随意翻改历史,导致很多沉迷于其中的中小学生,把这段翻改历史当作事实。这样的历史我们要有何用?但真的是历史文化本身的错误吗?不,不是的,历史文化渗透在我们身边,积淀在我们的血脉之中。真正错的不过是我们自己本身罢了,我们对传统文化历史的理解和认知不够透彻,甚至没有想过要尊重这段历史,传承这段文化。

其次,历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浅显的,它是复杂的,无可预知的。不少强盛的国家对中国政治方面的历史感到轻蔑与不屑。是啊,回顾历史,除了光鲜的文化传统,剩下的,是一个遍身伤疤,面目全非的中国。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我国就与各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被迫割让土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开始了惨无人道的烧杀肆掠。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难以忘怀。历史,也许并不是表面上传承的耀眼文化,更多的是它屹立在世界上的风霜雨雪。作文有人说,历史与文化相当于一个角,在同一顶点出发,却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无限延长。永远不可能相交,也不可能会有联系。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必然的,一段历史的沧桑,难道不能托举出这段文化的非凡吗?所以说,历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可能不容易贯通,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是千丝万缕。

最后,我们也必须承认,传播历史,交流历史无疑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驱动力。中国古代史学著作浩如烟海,体现了一种历史的反思。这些思考,凝聚了先人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正是我们需要交流传承的。如《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覆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腐化不恤民意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勿使后人而复衰后人的警告。苏洵的《六国论》,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而不善,弊在赂秦”,并借古讽今“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欧阳修借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扼要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论断,精辟透彻,发人深省。这些文章,无不体现了古代历史学家朴素的历史唯物观,他们借古讽今,警示后代:应以史为鉴,君明臣贤、教化清明才能受百姓拥戴,绵延历史。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掩卷而思,这幅极其凄美的画面,又何尝没有包含浓浓的乡愁呢?这些内源性的影响,并非显现在表面,早已种植在我们的心中。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历史的影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显现。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和数学家华罗庚在听到新中国成立后,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待,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不远万里地回到祖国。他们为何肯放弃当下的一切,不辞辛劳地投身于祖国建设?是文化的内涵,是文化另一种不为人知的价值。传统文化,它是潜移默化的,需要用漫长的时间显现;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深植在心的一种力量,需要我们给他一个激活的时机。文化,不仅仅是一笔财富,更是这个民族血脉里的眷恋。这种眷恋,无论历经多久都不会淡释,传统文化能够把整个民族联系起来,每个人都是这个民族的一部分,让每个人都感到民族的责任感,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说,传承文化可以绵延历史的原因。试问,一个民族团结了,他还会轻易倒下吗?还会经受不住历史的打磨与鉴造吗?

历史,是不可逆转的,却是无比重要的;文化是非同凡响的,却是由历史的洗礼,铸造而成的。历史与传统文化,与一个民族的兴亡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想要献身国家,就必须先传承和发扬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铭记,这段悠久的历史。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要回望历史,普及传统文化,为日后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让祖国的明天更加昌盛,更加伟大!

2、传统文化作文

在每一个学校每一年都会举行文艺晚会以庆祝新年的到来,这是我们中国遗留下来很久的传统文化。

在汇演中,各校教师的表演各显神通,节目精彩纷呈。悦耳的歌声和曼妙的身姿演绎了这个炫舞飞扬的早上,激情的掌声和愉快的欢呼声点缀着全场。其中,清湖镇中心小学带来的精彩舞蹈《奋斗》将汇演气氛推向高潮,荣获此次教师文作文艺汇演表演的特等奖。在汇演中各校教师显现智慧与才能,旺山小学、塘榄小学、官冲小学等校荣获一等奖。最后,汇演在李芳毅老师一首《亲亲茉莉花》动听歌声中缓缓落幕。本场汇演形式多样、动静结合,精彩不断、高潮迭起,为在场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清湖镇小学教师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东于哲 作者年龄8岁零9个月
在读学校长沙县湘龙小学 在读班级三年级3班
性格特点坦率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篮球 平均成绩92分
指导老师刘福堂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3、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篇一: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悠悠中华五千年。回望历史,我们仿佛看见了“孔融让梨”以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传统美德。美德是无价之宝,传承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的。

雷锋,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一生都助人为乐。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利用他短暂的一生,生发出了巨大的精神价值。当他做了好事,别人问他叫什么名字,家住哪,他却不以为然:“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这句话,被人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吴斌——最美司机,就在去年的5月29日,有一个不明铁块击碎车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他从容不迫,强忍剧痛将车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做好停车措施,确保了24为乘客的安全。而自己却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48岁。事过后,乘客都很佩服他,“面对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在那么痛苦的情况下,吴斌还坚持把车停好,值得敬佩。若不是吴斌的敬业,很可能就是车毁人亡!”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24名乘客的安全!他的感人事迹传遍神州大地,感动了千万亿的人。

最美妈妈吴菊萍,在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刚巧被她看见了。她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臂接住孩子。孩子无生命危险。救人的年轻妈妈吴菊萍,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大家称为“最美妈妈”。一提到她,无不让人称赞。

传统美德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因为我们在这片中华大地上幸福成长。

【篇二: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提到中国传统礼仪,又有谁知道它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呢?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作文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刘天义 作者年龄9岁零10个月
在读学校椒江中山小学 在读班级四年级9班
性格特点毅力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乒乓球 平均成绩120分
指导老师马在田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4、传统文化——剪纸作文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寿”“喜”等贴在门上,窗户上来表示庆贺。

今天上午,老师让我们做剪纸互动活动,有的同学剪得五角星,有的同学剪得花。其中宋一诺剪得最特别,她剪作文了一个囍字,她说:“囍”字代表的是喜庆、喜事临门。还有一个同学剪得福字,她说“福”字代表的是福气,大福大贵。令外,还有一个同学剪了一个大大的“寿”字,他说:“他要祝他的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过最值得欣赏的是丛老师剪得牡丹花,它是花中之王,是国花,好看极了!它栩栩如生的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使大家看得都目瞪口呆,不可思议。没想到丛老师是那么心灵手巧。不但讲课讲得好,而且还多才多艺。太棒了!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争着让老师教剪纸,就在这时,铃声响起,同学们都沉浸在剪纸热潮当中。

通过剪纸体现了同学们的心灵手巧,更体现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徐国飞 作者年龄8岁零2个月
在读学校河西区水晶小学 在读班级三年级7班
性格特点拖延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二胡 平均成绩94分
指导老师蓝松石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5、论传统文化的基因作文

五千个春秋,浮华与残败;五千个岁月,梦醒与梦散。我们从石器和青铜器指示的方向走来,我们见证了诸子百家激情澎湃的辩论,我们感受到四诗五经的厚重,楚辞汉风的典雅。每一块石板,每一条幽径,每一条屐痕,都见证了先民的智慧与聪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相互交融,各色样文明在民族的图腾里绵延成不朽的传奇。是的,国学不仅有儒学《诗》《书》《礼》《乐》,也应有墨家的《兼爱》《非攻》,当然也要有道家的《老子》《庄子》等。这些传统文化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穿越过巍巍秦关,皎皎汉月,最终演变成现代文明。并以绝对的加速度不断刷新着“限高”的尺度。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国学观,尊重并认识到国学是包括一切智慧与建树的主流和非主流思想。

易中天教授把百家争鸣主要分为儒墨、儒道以及儒法之争。不可否认,儒学自然那是百家争鸣中的众矢之物。它的核心是“仁”,主张礼乐制度,直至今日,它们在我们的社会伦理观上做出卓越贡献,它不仅可以用来调和社会矛盾,也可用于维持社会和谐。

作为儒家对立面的墨家则是跟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它主张“兼爱”,即无差别的爱。这如一记响雷重击着当代麻木漠然的人的心,在这个道德滑坡,底线全无的后工业时代,“兼爱”就是这个时代的道德丰碑。还有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也对现代文明、艺术、政治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而,一个优秀的民族文化应试缤纷多彩的,应是兼容兼色的。与文化类似的还有我们的生活方式。从小到大,父母给我们灌输的是“努力学习,以后做一个运筹帷幕的领导者,或当一个叱咤风云的政客,抑或是做一个众星捧月的明星作文……却很少有人规劝我们选择自己想到的生活方式并在追求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也的确有些人用不同于世俗的方式诠释生活方式的多样选择性。

他叫王万青,一名来自上海的支边医生,他于一九六八年孤身一人赴藏,并在那一待便是四十三年。他秉承着医者的仁心,兢兢业业为藏区人民务,托起生命的希望。若说他一开始是因为潮流驱动,那么中间多次回繁华大上海的机会他都放弃了。在世俗欲望的眼光中外,他选择了一种他想要的生活,“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他用他的大好青春向世人阐述了什么是贡献,什么是“兼爱”,什么是生活的选择?

我们之所以成不了伟人,是因为大多数人憧憬奢靡繁华的生活,向往纸醉金迷的腐化。而梭罗恰恰是那个另类。他舍弃了所谓的“文明”生活,在凡尔登湖畔亲手搭建了一间简陋的小木屋,独自在里面住了两年零二个月。快乐地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这段生活看似避世厌世,实则他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警示那些由于终日自寻烦恼的“俗人”。用他的话说:“我绝没有鼓吹悲观颓废的意识,我只愿像报晓的公鸡,立于栖木之上,引颈高歌,唤醒世人。”传奇阐述了他那“逍遥”“无为”的道家思想,也成就了他传世之作——《凡尔登湖》。

人生有一千种说法,人们称之为成功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罢了,文化也是如此,人们尊崇推广的只是符合时代主流中的其中一种罢了。很喜欢东山魁麦作品中的一句话:竞相争艳的华丽色调,相互配合地非常协调,明暗的对拉变得柔和,各种颜色独具妙处,令人感到深沉。每个人都有选择挣脱世俗桎梏的能力,放下心中的枷锁,砸念世界人生,体会各种文明。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许章润 作者年龄16岁零8个月
在读学校南京私立中学 在读班级高二1班
性格特点耿直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摄影 平均成绩96分
指导老师叶正大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