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就陪我看电影影评_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影评

1、爱我就陪我看电影影评

爱我就陪我看电影影评(一)

这是一部以电影院为具体故事场所的影片,当看电影并不是终极目的,爱才是永恒的话题。五对恋人的爱情故事各不相同,有痴心出租司机耍痞追女;有小粉丝狂追大明星;有中年夫妻出现婚姻危机;有90后纯真的初恋故事;更有夕阳老人的百年世纪之恋。各式爱情,以看电影这一全民情怀故事为引线,串起从孩童之初到白头相守的人生爱情故事,有欢笑有感动。

无论是正处于恋爱的萌芽,还是爱意正浓,亦或者走进婚姻遇到了困惑,几对情人的爱情现状似乎是分步骤的展现了爱情的不同阶段,纵使每个人的爱情这样或那样的出现问题,但爱情的浪漫人人都憧憬着期盼着。电影《爱我就陪我看电影》就是通过一家电影院、两张电影票和两个相依相偎的身影,演绎出一幕幕都市男女的暖心爱恋。

演惯了匪徒的吴三岁这次出演了一个痴心的出租车司机,让很多影迷惊喜,他不断的在姜武这个爱情大师那里求得爱情良方,对余男这个离异带孩儿女穷追不舍,最终抱得美人归。谁说痴心大叔不能收获真爱?只要你用情至真,只要你遇到对的那个人,无论他(她)怎么一次次的推开你,最终总是能温柔相拥。

娜扎这个专一粉丝不断的向偶像明星示爱,上演了一出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现代爱情童话,理智追星是当下娱乐圈急需的清醒,脑残粉一味的捧其实一种“杀”。明星本身也会从心底里喜爱理智的粉丝,因为他们会给自己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当然,很多人并不看好明星与粉丝之间的爱情,但现实中的成功案例又给无数粉丝注入了强心剂。

五段爱情中,笔者认为任达华和惠英红这对中年夫妻的爱情最具教育意义,很多人到中年,婚姻归于平淡,都渴望在外面寻求某种新鲜和刺激,才会有那么多婚姻出轨、小三上位。其实,婚姻是两个人在一起的事业,需要彼此全身心的不图回报的付出,如果婚姻中的任何一方有着不平衡的心理,那么婚姻就一定会出现问题。那么,另一方就会对婚姻失去耐心,这时如果身边有一个暧昧之人,那婚姻出轨就会不可逆转。当然,婚姻是一门大学问,不幸的婚姻千百种,幸福的婚姻只有一种,就是责任、忠诚、不离不弃。当任达华和惠英红二人找回往日甜蜜的走进影院,这一幕,一股暖心的热流会让你对爱情充满的动力。

电影以电影院为故事背景和最终圆满结局的场所,确实是一个美好的寓意,其实现代年轻人,很多爱情故事都是在电影院里萌芽。爱情是甜蜜、享受、激情,正如爱情大师姜武所说,“谈恋爱其实和弹棉花一样,都是为了往被子里钻”,想想这句话再形象不过。五对爱情故事,最终在电影院里上演了暖心的大结局,其中有哭有笑有感动,五一档走进影院近距离感受爱情吧。

爱我就陪我看电影影评(二)

怎样当电影才算好,一直是没有定论的,有时候艺术和商业分别做到极致,其实看起来也很累的,反倒是有一些比较简单却好玩有趣的电影,给人带来更好的娱乐体验。例如这部《爱我就陪我看电影》,以看电影这一行为做题材,让戏中老中青少幼五代人,因为看电影而改变的人生或情感规矩,本身就可以算得是一部感召现代人消除隔阂享受生活的电影推广片,戏里戏外的看电影,轻松快乐,调皮有趣,给人一种别致的体验。

近几年讲拍电影的电影不少,国内有《微爱》《大片》《菜鸟》,国外有《鸟人》《摩纳哥王妃》等等一堆,这些都是讲怎么拍电影,《爱我就陪我看电影》却是讲怎么看电影。你知道陪家人看一场电影有多重要吗,牛朝阳导演用这种方式告诉你一个答案。

影片角色众多,吴镇宇饰演的出租车司机与余男饰演的单亲妈妈,一个真心求爱,一个自命优雅,撞出不少错位笑料;还有任达华饰演的商人与惠英红饰演的医生妻子,一个在外大男子回家小男子,受压迫多了出于不由自主的逆反心理有了小三,一个习惯了做雌老虎,想做娇妻贤母已是心有余力难足,也碰出不少笑料;金泛饰演的明星林君与古力娜扎饰演的粉丝会长,也是不对等的关系擦出爱情火花;此外,还有以及一对天生叛逆的少男女友,相濡以沫的老夫妻,懵懂初开的童男童女,多组不同年龄层的人物共同演绎出现代都市的爱情与亲情疏离,通过他们的现实际遇,渐渐折射出各组人物在冷漠外表下内心中情比金坚的部分,而激发这份真情的秘密武器,就是:看电影!

从此不难看出,虽然是基于都市喜剧的框架,《爱我就陪我看电影》却具有让人意想不到了童话色彩。信电影,得幸福。这道理看似不可思议,却满含人生睿智。对于戏中恋人或亲人来说,看电影只是一个媒介,联系彼此情感的纽带,有了一份相互顾盼的心,到底是看一场电影,还是去逛一次公园,或是来一场郊游,其实并不重要,关系是要有心、有情,幸福自然来。

牛朝阳是一位玩心很重的导演,虽然没有过大红大热的作品,却从来不走约定俗成的作品,这位曾写过《两只蝴蝶》《窗外》等流行歌的才子在影坛一起手就是《大玩家》这样的穿越趣作,然后又有《床下有人》《半夜不要照镜子》等一系列有话题兼顾民俗与现代的趣味惊悚片,真3d电影《白狐》虽然票房不高,也有很强的娱乐效果,而其扶持新人制作的《恐怖电影院》和最新操刀的《爱我就陪我看电影》,不难看出一种轻轻松松玩电影的娱乐精神和专业态度。

当下电影,太多大制作,大格局,其实像《爱我就陪我看电影》这样,有一个真诚的接地气的题材,有一些好玩的桥段,能传递一种正确的情感,就足够了。中国电影不能都是张、陈、冯,小中见大,轻松诙谐的牛朝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爱我就陪我看电影影评(三)

文/梦里诗书

电影卡司在阵容上不可谓不强大,港星吴镇宇、任达华,内陆的余男、姜武,还有韩国男神金泛,甚连配角都是拧∧、鲁园这般的中国老戏骨,但一直用心拍烂片舍我其谁的牛朝阳再次用《爱我就陪我看电影》证明了其异乎常人的执导功底,那酸爽不敢相信。

进军影坛的牛朝阳电影总喜欢着点反其道行之,这是在历经他《半夜不要照镜子》《床下有人》《白狐》那哭笑不得诸多神作洗礼后得出的个人观点,《爱我就陪我看电影》一片亦也是如此,电影着实将一部本自喜剧的电影拍成了灾难片,那矫揉作态的酸爽达到了他恐怖片一直未曾企及让人鸡皮疙瘩不忍直视的观感,囊括老中青三代人的胡编乱造也就罢了,电影连幼儿都生硬的被串联到全民一起“爱我就要陪我看电影”这个神命题之中,全方位立体化六段群戏如同碎了一地的玻璃,怎么拼合却也难以成型。

一部电影划分了六个编剧,电影构成的大致应该是一个编剧来负责一个故事,毕竟这非是一场群众演员的电影,几位腕们的演技在电影确中还是应当得到认可的,但角色的不合理性不禁感概这一群编剧都是哪找的群众演员?!吴镇宇或能胜任一个市井小民,但他却演不出北京出租司机那骨子里的地气,金泛与售票员之间的爱恋唯美却难进真实,那一身大师气的姜武确定他不应是端坐哲学课堂?电影赋予他如此深厚的情感功底又从何而来?这部电影如构筑云端的神迹,因为你放眼下望皆是空无,种种不且实际的编排配合导演讲多重风格一锅乱炖于一部电影,用空洞来形容如此渣作都有觉是对该词的赞誉。

电影对温情的渲染应是其源于能有以足够感人已诚的故事,而绝不是依靠如此造作全年龄段情感的狂轰滥炸,《爱我就陪我看电影》始终不明所以是什么让人去爱我就陪我看电影。

2、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影评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影评(一)

如果一个电影可以让你感动流泪,如果一个电影可以代表你身上的这某种愿望,如果一个电影值得你无数次的乐此不疲的拿出来细细品味,如果一个电影可以让你无数次的找到某种似曾相识……假如我的电脑里只珍藏一部电影的话,我会选择这部父子情深的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不一样的威尔总是给人不一样的惊喜,一改以往荧幕硬汉形象的威尔史密斯带着他的小儿子贾登史密斯,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受。没有硝烟,没有战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生活的无奈和现实的残酷。

“我生活的这一部分叫做搭公车”——故事开始

已近而立之年的克里斯?加德纳(威尔·史密斯),生活落魄,事业不成,每天跑来跑去想尽一切办法卖骨密度扫描仪,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认识到做证券经纪人,只要懂数字和人际关系就可以做到后,就主动去找维特证券的经理jaytwistle,并凭借自己的执着和睿智,得到了一个实习的机会。

但是实习生有20人,他们必须无薪工作六个月,最后只能有一个人录用,这对克里斯?加德纳来说实在是难上加难。这时,妻子因为不忍穷苦的生活,独自去了纽约,克里斯?加德纳和儿子亦因为极度的贫穷而失去了自己的住所,过着东奔西跑的生活,他一边卖骨密度扫描仪,一边作实习生,期间曾经住过地铁站的厕所,去过接受流浪人居住的教堂。但是克里斯?加德纳一直很乐观,并且教育儿子,不要灰心。后来因为极度的贫穷,克里斯?加德纳甚至去卖血。功夫不负有心人,克里斯?加德纳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脱颖而出,获得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无法忘记父子在篮球场上的那段对话

“别让人家说你成不了大器,包括我,好吗?”

“你有梦想的话你就得去保护它”

“那些自己没有成材的人会说你也不能成材”

无法忘记克里斯?加德纳现实生活中的无数次无奈的奔跑

有追赶小贼时的后悔

有妻子出走时的心酸

有急于面试时的焦虑

有出租车逃票时的无奈

无法忘记地铁里,父子都很沮丧,第一次无家可归,爸爸把卖不出去的机器说成时间机器,对儿子说我们回到了恐龙时代,我们被恐龙袭击,啊,我们找到一个洞口。小时候我就老幻想这样的场面,希望能在某处找到安全的庇护。父亲是儿子的庇护,但父亲呢,只能在厕所里反锁大门,抱着孩子哭泣。

更无法忘记加德纳被宣布自己成功被录用后为自己鼓掌时的那种不知所措,我想那一刻对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似曾相识。

什么叫幸福,付出过后回报的那种成就感,是对幸福的最好说明。

“我生命中的这个阶段,这个很短的阶段叫做幸福”

电影中没有华丽的背景,没有漂亮的演员,有的只是威尔真实的演绎和对我们无限的启迪。比起现在国产电影所谓的“大导演”的“大片”中的浮躁能让我们得到的更多,也许这就真实与浮躁的最大不同吧。

幸福需要我们不断追求,需要我们向威尔那样不停的奔跑,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困苦,适时的擦去自己脸上的汗,因为我们还要不断的追求。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影评(二)

看完这部名为《当幸福来敲门》的电影,突然在脑海出现这四个字“感同身受”。那是一段不久前的日子,难以忘怀,却又回望过去,又那么的遥远。

他叫克里斯·加德纳,一个住在美国旧金山区唐人街的黑人,也许在当地算是比较底层的市民吧。有着一个四岁的男孩,还在上幼儿园还有妻子。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他有了不少的白发,为了给自己的小孩更好的生活,他把全部的家当买了60部医学扫描仪来推销。

他是希望成功的,但随着推销的困难,生活渐渐出现窘迫,以致连房租都付不起,每天承受着房东的追债。每个月还要付小孩150的幼儿园费用,他每次都是最后交钱的,以致他不敢对幼儿园的老师要求太多。

他为了生活,穿着笔挺的西装,背着一个残旧的橙色包包到处推销扫描仪,因为相信别人而被人骗去那价值可以付他一个月房租的扫描仪;他追着那个骗子几乎撞车连性命都不顾。

终于有天他看到一个穿着笔挺的人开着红色的跑车停下,他知道了那个人是一个股票经纪,他为了成功而踏上股票经纪的道路。正在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因为承受不住生活的窘迫和生活的压力毅然离开了他和四岁的孩子。

考股票经纪并不容易,首先需要得到面试的机会,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他的选择只有得到面试官的认可。他做了出格的表现。面试成功后他成为一个实习生,可惜没有底薪,这代表他和他的小孩生活都没有了着落。可是已经没有选择了,也只能选择这条路。一个人如果能够破釜沉舟,勇往直前也代表了他可能有成功的机会。

在实习的过程中他很努力地把剩余的扫描仪卖出去以获取生活费,毕竟他的生活费还是少得可怜,连房租都付不起。房东在四个月都没有收到房租的情况下很残忍地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门口。他跟孩子已经没有栖息的家。

他一边实习,准备考试,拉业务,每天打800个电话,约客户,可以似乎幸运之神并没有眷顾这个可怜的人。由于没有固定的家,只能每天4点准时带着他的小孩到收容所去求一个安身的地方。当夜深人静后,小孩都睡着了,他还在修那台坏了而卖不出去的医学扫描仪。

有时候没有这么幸运了,当收容所已经满人了,他带着他的小孩来到地铁站的洗手间,把这里当做他们的收容所,他把洗手间的门反锁,听到外面的敲门声,他已经不能再忍受地留下作为父亲的泪。此刻让人动容,他是为了什么而哭呢?为了自己事业上的失意?为了金钱?为了饥饿?还是他在责怪自己没有给自己的小孩一个温暖的住所呢?

实习最后一天,他很快地答完所有的题目迅速地离开,因为又要去接他的宝贝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以优异的成绩留在这间美国出名的股票经纪公司作为一名正式的员工。幸福的大门似乎一步步为这个不懈努力的人打开。

电影对他以后的发展着墨很少,只说明他以后成立了自己的股票经纪公司,他成功了。

为什么会对这部电影有感觉呢?仿佛在说一些故事,在说一些人的人生。出身重要吗?非常重要,如果你长在富裕的家庭,代表你半生人衣食无忧,但是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没有长在富裕的家庭,甚至有些人每天徘徊在饥饿和贫穷的边缘,不能依赖家庭也只能依赖自己的奋斗了。

生活或许带给你种种的挫折,每天都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不断地磨砺着你,告诉你很多事情不可能。你明明是穷人,要想成功,要想富裕,要想带给家人更好的生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有时候还需要向困难挑战,告诉自己任何事情皆有可能。也有可能为此而变得一无所有,这需要勇气。

幸好在我的生命中还存在着这种勇气,可以面对生命中的种种挫折,幸好我在最困难的时候仍旧可以租便宜的房子住,而没有流落街头。

祝福自己和所有为了梦想的人明天会更好。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影评(三)

由美国导演加布里尔·穆奇诺(gabriele muccino)执导的电影《the pursuito f happiness》曾一度成为各大电影院的票房冠军,在美国首映成功后,迅速在全球上映,均博得巨大呼声。2008年到中国大陆上映,也是一片叫好声不断,激励了无数奋斗在工作事业上的年轻人。没有能到电影院一睹风采,当时还觉得有点遗憾,时间久了,慢慢的也就淡忘了。

闲在家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了正在播放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完整地把整个影片看完,但根据推测和感觉,还是可以比较全面地理解整个片子的主旨和思路的。

这部电影的中国译名叫《当幸福来敲门》,整部影片讲述的是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带着5岁的儿子小克经过6个月的艰苦万分的奋斗最后走向成功的故事。短短6个月的时间,倒霉的事,不幸的事一件接一件降临在克里斯的头上。他工作不定,做推销员,却业绩不佳以致生活每况愈下,妻子最终无法忍受这种艰难生活离他和儿子去了纽约。为了改变生活,改变现状,他决定去证券交易所应聘“实习生”,待遇是6个月没有薪水,6个月内为公司做出业绩最大者,且通过考核合格者才能成为证券交易所的正式员工。

即便是如此不合情理的条件,克里斯依然欣然前往,毕竟能够成为证券公司的一员将可以为他带来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发展前途。

最让我敬佩的是克里斯对信念的坚持,影片中他不止一次引用《独立宣言》的名句“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他说的是“追求幸福”,在“幸福”前面加了“追求”,只要有梦想,就一定可以实现,他是这样的人,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并且在教导儿子小克时他也这么说。在简陋的篮球场内,儿子说长大后自己要打职业篮球。克里斯说,我想我做什么都能做到第一,恐怕除了篮球。话音刚落,篮球脱手而去,飞过篮板,扑通砸到地上。克里斯说,不要跟任何人说,你做不到,要说你行,包括我。果然是坚强自信的人。

没有钱付房租,被房东扫地出门;没有钱住旅馆,大堆衣物被老板丢在了紧锁的门口,小克却天真的嚷着,“用钥匙开门就可以进去啊……”。看到这里是很心酸了,可以体会到克里斯此刻的心里是什么滋味,被遗弃,被冷落,自卑还是愤怒?或许都有,但克里斯没有表现出来,他很平静,一手提着行李箱,一手提着坏损的骨质密度扫描仪,儿子紧跟在旁,漫无目的在大街上走着。

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坚持梦想和尽责的男人,克里斯此时心里肯定有诸多的矛盾和苦闷,妻子的背叛令他痛苦,生活的拮据不顺令他苦闷,为什么所有的糟糕和不幸都降临在自己的头上,而且是一件接一件?5岁的儿子此时本应该在温馨的家里,听着妈妈的呢喃进入梦乡的,可事实不是这样,或许小克现在很倦很饿了,迫于无奈跟爸爸流浪在街头。克里斯心里有愧疚,对不起儿子,他答应过妻子一定会好好照顾儿子的,此刻却让儿子在受苦,没有做好父亲,他该是多么的内疚和无奈。

美国的法律不允许有人露宿街头巷尾,于是在地铁的厕所里,父子俩睡在了一起。潮湿的铺着小碎花瓷砖的地板上,铺上了卫生纸,克里斯坐在上面,背靠着墙壁,儿子枕着父亲的大腿熟睡,他太累了。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克里斯抱紧了儿子,用脚尖抵住了门,示意有人正在用卫生间,请不要敲了。克里斯看了看怀中的儿子,这下抱的更紧了。镜头特写,两行眼泪从父亲的眼眶直下至脸颊。他分明在颤抖。看到这里,我确实又一次被感动了,被这位父亲的一举一动所打动。

接下来的日子,克里斯依然拼命地“实习”着,带着儿子,他去推销骨质密度扫描仪,去见客户,可生活依然不见好转,最糟糕的是,银行账户内唯一的积蓄被扣用还款了,只剩下了21美元33美分,这意味着他破产了。躺在床上,他很悲伤,他找韦恩要他欠的14美元的陈年老帐,但遭到拒绝,他甚至去卖血得到了20美元,却用了8美元买修骨质密度扫描仪所需的绿灯和电线……一切都过得如此的艰辛。

就像克里斯坚信的那样,只要有梦想就要去奋斗,只有去追求才会有幸福。正因为他有如此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好运终于悄悄来临。

修好的骨质密度扫描仪卖了200美元,拿到钱时,他很高兴,他对儿子说,今天晚上可以不用去排队住收容所了,我们可以住旅馆,不过只住一晚。

对于小克而言,其实住哪里都一样,只要开心能够和爸爸在一起就好了,所以他还天真的说,“要不我们再去地洞(厕所)躲大恐龙吧”。爸爸很风趣回答,有些事做第二次就不好玩了。

在温暖的旅馆大床上,小克抱着玩具娃娃问,“妈妈是不是生我的气离开了?”“妈妈是因为她自己的原因离开的,不关你的事”父亲说,“相信我”。儿子亲了亲父亲,“你是个好爸爸”。的确,克里斯尽到了一个做父亲的责任,是个称职的父亲,也许儿子的这句话是对他这六个月来所有遭遇的最大宽慰了。

六个月过去了,考核这天终于到来,主考官称赞克里斯的衬衣不错,并说从明天起你可以一直穿着衬衣来上班了。拨开云雾,终于见到光明,克里斯终于成功被录取为证券交易公司的一名正式交易员。此后的路途便是风顺了,几年的时间他拥有了自己的投资公司,有了几百万的资产。()

果然,有梦想并执着追求的人一定会成功的。影片看完了,心里也满足了不少,生活中的不顺确实苦恼,但真的不能气馁,要坚持,要追求自己的幸福。拿到现实来讲,故事情节虽然有点夸张,但不管怎样,这部电影确实是部感人励志的佳品,值得精细品味。

3、电影搜索影评

电影搜索影评(一)

我们的工作是要努力记录生活中的真实,但什么是真实?”

这是电影里名记陈若兮的经典语录,也是剧中每个人苦苦追寻的终极真相。导演没有给出答案,他选择在电影最后一帧播毕时,每个观众自行脑补。

所有人都看到了叶蓝秋不让座的举动,但没有人知道她身患绝症的隐情;陈若兮搜到了男友劈腿的照片,但她不知道两情相悦的无辜;莫小渝抓到了丈夫偷情的现行,但她不知道这只是上下级的温情;沈流舒查到了小秘卷款逃走的行踪,但他不知道这是一次绝望之旅。当我们坐在黑暗的电影院里,看到陈凯歌勾勒出的这幅众生百相图,也许心里不禁鄙视剧中人自以为是的愚蠢。

可换个角度,如果:如果开片时我们没有看到叶蓝秋的癌症报告书,当她在公交车上绝望的说出“我就不让座”时,我们会不会也如车上那位售票员,叉着腰大声炮轰叶蓝秋?

你会么?

当然,你也可以悄悄掏出新买的爱疯,无声无息拍张叶蓝秋“绝对真相”的照片,手指轻轻一划就把它传送到网络上。再配上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给段义愤填膺的评论——那么恭喜你,很快这则消息就会得到上千回复。每一个正义感爆棚的网民都会对这张新闻照吐口唾沫,然后极尽所能评价、责难、辱骂甚至——人肉丫的。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大多数在生活中文质彬彬的路人会干的事。在这个公民意识极强,可权利却极其有限的时代,我们都学会了通过网络发出自己微弱但是真实的声音。但当你一鼓作气写下140个字或者一篇洋洋洒洒的檄文,点击“发表”的那一刻,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什么是真相?“

在全民狂欢的网络平台上,在无孔不入的智能手机的监察下,我们能肯定自己发出的声音一定是自己的么?每个人认知的特殊性,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每个人置身环境的影响,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眼见不一定为实,评论也不一定正义”。当隐藏在电脑屏幕后的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世间苍生嗤之以鼻时,他的道德难道就真的无可指摘?

在这场搜索的保卫战中,人人都有杂念,除了心境澄澈的叶蓝秋;但人人也都活得真实,除了自绝人民的叶蓝秋。当我们找寻逼死叶蓝秋的真凶时,除了晴天霹雳的淋巴癌,是不是也得算上这场声势浩大的网络暴力?而每个人锋利嗜血的凶器,仅仅是轻巧无害的鼠标。

也许导演要说并不只是搜索二字,但人肉搜索的确是故事里最触目惊心的伤疤。你很难想象,暌违现实主义创作十年之久的陈凯歌,在花甲之年仍能拍出这样犀利的接地之作。但实际上,陈凯歌用自己一如既往的人文关怀之心,生动描摹了当下社会的各个阶层。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大网里,剧中的每个人都有可怕的一面,但同时他们也有可怜的一瞬。导演并没有轻易评判任何人,这是不是在对网络乱象给出自己的答案呢?

而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得知真相时心头翻涌的那一丝同情心,而是宽容善良的灵魂。若能如是,叶蓝秋的悲剧便不再有发芽的土壤。

电影搜索影评(二)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电影流泪的情况越来越少,但看陈凯歌的搜索,我流泪了,再看一遍,泪水依然没有止住。

不知为什么,就这样被这个简单的故事感动了,被这个淡淡的女人感动了,也许感动于生命的脆弱,感动于现实的残酷,亦或感动于生命与现实的碰撞下不堪一击的败北,并震撼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强大力量。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老祖宗的这句精辟语言准确概括了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神奇力量,这种力量的产生可能需要的仅仅是一些八卦精神,一些闲暇时光,一些群众意识,再加上一些些的想像力和好奇心。整个过程中基本不需要动用任何判断力,仅凭着一根网线,一张嘴,便可完成对一个人的全面否定,对其精神世界和肉体世界的全面摧毁。而对于其余的大多数人,可能需要的仅仅是抬头看看舆论风向,再低头向已经落井的人扔几块石头表表立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兴趣去研究井中人背后的真实故事。

说得也许有些过了,其实能够摧毁一个人的,可能只有她自己,面对人言,是倒下来,还是闯过去,最终还是取决于其内心世界的强大程度和对外界世界的在乎程度。最初,我非常困惑于女主人公面对误解时的不解释,自作聪明地认为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解释成功跨过去。然而如今我却理解了她的不解释,在珍贵的生命迅速消逝时,腾出时间去解释一些对她不再有任何意义的事情确实是一种奢侈,她不愿意奢侈,于是不解释,其实许多事情根本就无需解释,她的死也许根本与人言无关,只是主动选择了一种直接面对死亡的方式。

世界上大多数人过着一种“无可奈何,身不由己”的生活,无法选择如何活着,更无法选择如何死去,只是随波逐流地完成着生命的历程;有少部分人在努力地追逐着真正的自我,自主地选择了活着的方式,但他们却无法安排生命的终点。然而搜索的女人公叶蓝秋按照自己的方式活过,又按着自己的方式死去,她应该无憾了,至于她生前生后,那些忙忙碌碌的人们曾经忙些什么,今后又要忙些什么,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呢?她在乎的只是让自己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都好好活过。

电影搜索影评(三)

一直觉得陈凯歌导演身上有一种贵族气质,因此他的作品总带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文艺色彩。只是自《霸王别姬》之后,从《无极》再到《梅兰芳》,裹挟着大成本制作的噱头和高科技特效的聒噪,大师仿佛陷在文艺与商业的漩涡中极尽刻意尽显疲态。

已经很久不看华语电影了,直到走进电影院的那一刻,我既不清楚剧情大意,脑袋里也没有“陈凯歌作品”的标签。这不过是一次出于无意的消遣,却意外邂逅了一部惊喜。正如陈凯歌导演,当他抛开“大师”的包袱,丢掉“大片”的光环,俯下身段去实实在在讲一个既不高深也不新鲜的故事时,反倒带出了点发人深省的东西。没有超级豪华的明星阵容,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却让我看到了难得的诚意,也让我意识到并非只有深沉厚重的文艺片才能触动我,这样一部集商业、娱乐、时尚、轻松于一体的电影也可以。

故事以一次网络世界里司空见惯的“人肉搜索”事件为切入点,讲述了一个充斥着真相与偏见、善良与愚昧,正义与无知、温暖与冷漠的故事。高级白领叶蓝秋在得知自己罹患末期淋巴癌的当天,因为情绪低落没给一位老人让座,遭到了公交车上乘客的集体指责。电视台实习记者杨佳琪恰好用手机拍下了当时的情景,后来被上司陈若兮采纳并以此为话题制作了一系列新闻节目。一夜之间身患绝症的叶蓝秋被冠以“墨镜姐”的称号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被无数网友指责谩骂,甚至连姓名、电话、单位、博客等个人信息也被公诸于众任人恶搞,使得本已被绝症困扰的叶蓝秋饱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心力交瘁。故事结尾,叶蓝秋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死后,诊断书被众人发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才被理清。

这个故事并不高深,却有着必要的现实意义。虽然偶尔会跳出碍眼的植入广告,虽然主角之间的爱情显得营养不良,但这都不妨事。我只在意这个故事带来的反思:身处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媒体应该怎样恪守自己的职责,公众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立场。

关于“让不让座”的问题,在网上还看过一篇报道。公交车上一位民工模样的小伙子因为没给身边的老人让座遭到了同车乘客的指责。小伙子委屈地说我一整天都在工地干活,实在太累了,不是我不想让座,可是如果让出这个座位,我就得站到终点站,我实在没力气了。据说后来由此还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绑架的论战,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不过倒是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有些人的行为可能背离了道德,但不要立马跳出来指责,因为背后可能有难言的苦衷。只是故事里的小伙子至少有为自己辩驳的机会,而叶蓝秋显然要固执得多。

试想如果叶蓝秋可以早一点说出自己的境况,如果事发时有其他乘客愿意主动让出座位,如果人们可以善意的询问而不是咄咄逼人的指责,如果陈若兮可以及时将道歉视频公诸于众,如果杨佳琪可以再多一些寻找真相的勇气……当然世上没有如果,也正因为如此,戏剧才称之为戏剧。而正是这样一个故事,折射出了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集体缺位,公众在网络世界里的惯性愤怒和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冷漠。

其实,这样的网络事件并不鲜见。从“死亡博客”事件的沸沸扬扬到“肖艳琴死而复活”的狗血淋漓,从“哈尔滨六警察打死人”事件的峰回路转,到药家鑫案件中张妙一家的反复无常……公众的愤怒、同情和唏嘘一次次被无情的调侃消费,却依然无法阻止人们奋身不顾加入口诛笔伐的大军乐此不疲。如果这是一出没有底线和不负责任的闹剧,公众的猎奇心态和惯性愤怒就是主谋,而媒体的推波助澜摇旗呐喊则是帮凶。

一直以来,关于人肉搜索、网络审判、网络暴力的争论不绝于耳,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人们并不关心是否存在一项法规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只要被侵害的那个不是自己,他们甚至无比享受揭人短处曝人隐私的乐趣。而媒体也并不执着于推动这样的立法进程,他们更看重的是如何找到更劲爆的新鲜话题博取关注度和收视率。

之前看到一篇多家媒体援引的报道:警车路遇交通事故见死不救开溜。这个题目足够抓人。警察,身份敏感;见死不救,性质恶劣。可仔细看内容却漏洞百出。我不了解两辆电动自行车相撞的严重程度如何,却无比清楚见死不救这个词的含义。只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基础,一顶“见死不救”的帽子扣下来,逻辑不通之外也难逃哗众取宠的嫌疑。

然而,这就是我们要常常遭遇到的现实。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媒体缺乏挖掘真相的探索精神,却充斥着制造话题的灵敏触角,我们的媒体通常在“大是大非”面前三缄其口,却在“小事小非”面前无比亢奋。对真相的断章取义,对敏感事件的集体失语,不仅消弭着媒体良知,更蚕食着公共信用。()身处这样一个光怪陆离讯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当真相被偏见蒙蔽,善良被愚昧绑架,正义被无知利用,温暖被冷漠掩盖,必然会是一场罪恶。

狄德罗曾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和伟大的复合体。而我们这些游荡于虚拟网络世界的人们,当对事件的认知建立在偏见之上,是否都在不知不觉之间为逞一时口舌之快伤害了无辜的人?自以为手执正义之剑却做了助纣为虐的事?正如故事里的每个人,无意中伤害着叶蓝秋,却并非抱着置之死地的目的。陈若兮的推波助澜为的是升职加薪实现买楼结婚的梦想;杨佳琪的穷追不舍为的是争取表现早日转正;莫小渝的咄咄逼人为的是保住自己苦心经营的婚姻,唐晓华的落井下石为的是争取上位机会出人头地……

叶蓝秋的死,于己是解脱,于人则是救赎。陈若兮正视了事业和情感对自己的惩罚,杨佳琪找到了职场努力的方向,莫小渝认清了婚姻和生活的真谛,还有唐晓华的内疚自责,沈流舒的真诚反省和杨守诚无望的怀念都让影片结尾有了一丝温情……那么荧幕之外的我们是否也该警醒,对于不明真相的网络事件要做到起码的冷静与理性:媒体不能做审判,而你我都不是法官。

最后,摘录一段余秋雨的话共勉: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4、汉尼拔电影影评

汉尼拔电影影评(一)

电影《汉尼拔》中让我觉得最有趣的地方是赋予安东尼·霍普金斯以中世纪图书馆馆员的身份,并有希望担任馆长一职,从而营造出阴森神秘的中古气氛。不过音乐却用得漏出了马脚,巴赫的《戈德堡变奏》在里面像是个“时代错误”,为什么不用dufay{杜菲(guillaumedufay),1400——1474,法国人,尼德兰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写作世俗音乐,但他的声望主要来自于宗教音乐,包括弥撒和经文歌,并于创作和研究过程中创立了四部和声的写作技巧,为后来“对位法”的理论完善开辟了道路。}的音乐呢?

有朋友提到影片中引用的但丁十四行诗“aciascum'almapresa”,其实我早已觉得它很有意思了,关键在于它让我注意到了其中的一个引申含义。

这首十四行诗是但丁最出名的早期作品,选自诗集《新生》(lavitanuova),这首作品的重要背景恰恰和电影主题相关。

除了但丁与俾德丽采之间的情事之外,“诗人之心”还隐藏着一个中世纪典故,诗人cabestain与领主之妻恋爱,领主便杀了诗人,把诗人的心烹给妻子吃,女人坦然食之道:“我吃的是世上再金贵不过的东西了。”然后绝食而去。

德国人编写的象征辞典里,心,象征生命和灵魂,基督教时代成为信仰的象征,其被赋予浪漫色彩是中世纪后期的事儿了。

影片《汉尼拔》特地引用这首诗是为最后“食人脑”场景埋下伏笔,最后在美式厨房里上演的人脑大餐也正是一项古老的爱情祭祀仪式。

汉尼拔食仇人脑,是象征对主人公的精神恋爱。这和但丁拿cabestain的典故来表达对俾德丽采的爱如出一辙。从人心到人脑,大概是现代人重“脑”(理性)贬“心”(信仰)的产物。

不了解历史背景,就无法深层次理解其下所蕴涵的潜文化,从上足以证明多多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当然,历史的学习决不仅局限于历史教科书。

汉尼拔电影影评(二)

二十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依然是烈焰滚滚的时候。整个欧洲几乎都被这烈焰燃烧起来。原本家境优越的英俊少年汉尼拔·莱克特(加斯帕德·尤里尔),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是,世界大战的突然爆发却将一切都无情地打破,并迫使莱克特一家流亡逃难来到了中欧小国立陶宛。

在逃亡途中,和千百个不幸的平民家庭一样--汉尼拔·莱克特一家时刻都在遭受着无情的战争所带给他们的痛苦、别离甚至死亡。十几岁的汉尼拔亲眼看着父母双亲在战火纷飞中惨死。失去父母的爱护之后,可怜的小汉尼拔只能和姐姐相依为命。但是,没过多久,惨痛的一幕再次上演--他再次亲眼目睹了亲人的生命被无情的剥夺--姐姐被饥饿难当的士兵们生吞活剥了。幸存下来的汉尼拔因此遭受了致命的、甚至是贯彻一生的精神重创。

之后,流离失所的小汉尼拔被当作难民而被送往前苏联的孤儿院。这段时间,他终于享受到了短暂的安稳。随后,他又流亡到巴黎去寻找他的叔叔,但结果却有幸结识了他叔叔的遗孀--一位神秘的东方女人--“紫夫人”。这个“紫夫人”对小汉尼拔呵护备至,却怎样也无法让他从战争给他心里和精神上留下的阴霾中走出来……

主演:

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大半个世纪之前,以那一场令整个世界都翻天覆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这样残酷的历史事实来营造一个令英俊少年汉尼拔最终从幸福之家走向疯狂噬血的地步,再合适不过了。同在上个世纪发生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塑造的堪称影坛经典的“汉尼拔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一些人的梦魇。但是现在,好莱坞再牛的化妆术想必也不可能再次让霍普金斯的老脸回复少年的青春模样。于是,这次便有了在《漫长的婚约》里扮演痴情的逃兵丈夫的加斯帕德·尤里尔饰演这个一步步走入杀戮世界的少年食人魔的机会。尤里尔有着一副迷死众多女影迷的清纯外表。很且,这个法国年轻人似乎也很会揣摩角色的精神状态,在表演过程中,很快便在与导演的沟通中碰撞出了激情的火花。因此迅速地融入汉尼拔的变态精神世界当中。及时收敛起少年的纯真、冷酷另类的杀气显露无疑,张弛有度地表现出少年汉尼拔被战争荼毒之后,精神逐渐扭曲的成长历程。通过此片的出演,加斯帕德·尤里尔的演技也增进不少,可谓是双赢。

传说,当年由于“无知”而错过与好莱坞两大影帝合作的绝佳机会(与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合演《盗火线》),而晚了尽十年时间在世界影坛出头的中国女星巩俐,近两年堪称再次崛起。去年,凭借一部讲述日本艺妓故事的《艺妓回忆录》,迅速在世界影坛窜红。并得到了强势的好莱坞电影界的极大认可。其之后的国外片约亦接踵而至。2006年暑期上映的《迈阿密风云》中,巩俐虽未在根本上逃脱好莱坞惯常的“女性地位低微”的电影定律。但却凭借其在片中颇为“强悍”到位的出演,而受到了一致好评……

倘若托马斯·哈里斯从此再不打算写个关于“杀人狂汉尼拔”再有个什么所谓“继承人”的故事,想必这部《少年汉尼拔》应该算是这个精彩的电影系列的终结篇了。与前三部一样,《少年汉尼拔》也是由汤玛斯·哈里斯先创作成小说再亲自改编成剧本。当年的《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医生处理他心中“完美”的人体时,科学的冷静、疯狂的优雅让世人大开眼界;在随后的《汉尼拔》中,他虽已经显现出了老态龙钟的迹象,但其打开人头颅的高超手艺仍令女警察着迷不已;《红龙》中,人们又再次领略了在连环杀手和犯罪心理学两个领域都造诣颇深的他。虽然,随后两部续集的成绩和口碑远不能达到第一部的高度,但只要史上最有魅力的变态杀手汉尼拔的故事还没讲完,好莱坞就不会放过任何榨取其商业价值的机会。有“老手”哈里斯亲自执笔,再交由因《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而扬名国际的彼得·韦伯执导,后者对电影语言成熟的操控能力让这部影片颇有盼头。相信,这部“汉尼拔”新篇将再次激起人们对“吃人医生”的尖叫声……

汉尼拔电影影评(三)

如果能够更多一点优雅,更少一点血腥,也许由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惊悚剧情片《汉尼拔》会更像是一部成功的艺术片。不过,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如果没有血腥的暴力,《汉尼拔》将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

同《沉默的羔羊》相比,《汉尼拔》的重点不在悬疑的设置上,而在斯黛琳和汉尼拔情感关系的安排上。这是影片最有内涵的方面,其他人物不过是这两个人物情感之汤的调味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如果将此片列为情感片似乎更合适一些。

斯黛琳和汉尼拔一正一邪,但他们本质上,都具有宗教献身精神。只不过,斯黛琳代表了新教的宽容、慈爱与拯救,汉尼拔却更多展现了西方宗教对恶的血腥的惩罚与毁灭。

汉尼拔那么喜欢吃人,为什么对斯黛琳下不了口?在《沉默的羔羊》中,这个医生就嘲笑斯黛琳是个鞋子露出寒酸气的并不高雅的女人。在《汉尼拔》中,保罗也是用乡下女人的字眼侮辱斯黛琳。但不一样的是,汉尼拔欣赏斯黛琳寒酸外相下高雅纯洁的灵魂,而保罗却正相反。汉尼拔吃掉保罗的脑与他将帕齐刨心挖腹以及诱导维杰自割皮肉一样,因为他们贪婪、淫邪,这些都是罪孽。看过美国电影《七宗罪》的人应该对此有更深的体会。

信仰上帝的,或者说,自认为了解上帝的人都以残暴的方式处死了罪孽。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善与恶的认定在变化。在中世纪,政教合一;在现代社会,政教分离,被认为罪孽的人,开始由政府制定的法律惩罚。汉尼拔医生生错了时代,他应该回到中世纪去。

斯黛琳探员与汉尼拔医生的最大区别,在于她的宗教精神适合现代文明社会。不过,如果汉尼拔医生真的回到中世纪,他倒不大可能任职于宗教裁判所,而更可能像布鲁诺一样被裁判所裁定为异端而被烧死。因为汉尼拔医生不仅具有宗教献身精神,而且聪明机智,博学多识。有这两点素质的人一般都喜欢反思现实社会的人生并且勇于叛逆。再进一步说,汉尼拔医生还是个具有艺术天分的教授,他懂得绘画,善于欣赏音乐,即使在杀人时,他也能将自己陶醉在艺术的胜境里。在《沉默的羔羊》中,他杀人时沉迷于《戈德堡变奏曲》的音乐旋律之中;在《汉尼拔》中,他杀人前给被害人津津讲解与被害人祖上有关的绘画。这些都证明西方艺术对汉尼拔暴虐的杀戮不仅没有阻碍,而且具有某种促成作用。生于1844年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就是个有知识、懂艺术的人,结果他疯了,汉尼拔不是布鲁诺、尼采那样深邃的思想家,但他观人于微,与后者近似。

影片的结尾最具艺术蕴含。汉尼拔在飞机上与好奇的小女孩对话。小女孩不吃机上提供的配餐,而对汉尼拔餐盒中保罗的脑组织感兴趣。汉尼拔鼓励小女孩吃下去,从而将探索和叛逆的种子植入小女孩的心田。汉尼拔的眼神里充满赞许、慈爱和期待。最后,镜头将他的眼神定格为天空闪烁的星。还记得康德的墓志铭吗?他说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思索越深,越有一种敬畏感:一个是头顶上的星空,一个是我心中的道德律。影片对汉尼拔医生眼神的处理,说明医生的身上也拥有某些令人敬畏的东西。如果我们熟悉西方神话,那么,不难联想到撒旦也曾在伊甸园教唆人类偷食禁果。如今,汉尼拔医生在飞机上教小女孩吃人脑。这些都是叛逆,也都是知识的开始。

在这个世界上,对于大多数敬畏天空的人来说,人生莫不如此。汉尼拔和斯黛琳也一样,他们同样勇敢而敬畏清廉的精神。所以,斯黛琳爱汉尼拔吗?或者,她愿意像浮士德博士一样,将灵魂交给魔鬼并和魔鬼遨游于宇宙之间吗?在影片中,斯黛琳没有,可是,在她的眼角里却浸满泪水。()我们因此可以说,斯黛琳和汉尼拔具有某种复杂的情感关系。但若深究一步,未尝不可以说这两个人物只不过表现了西方人心灵的两个方面:善与恶,美与丑。所令人憾恨的是,在西方文化中,真理更经常地掌握在看似丑恶的魔鬼手中。看一看弥尔顿的《失乐园》,这一点不难理解。无论在何处,真、善、美的统一总是一切人类的梦想与追求。因此,象征美善的斯黛琳探员也就不可能不对举止优雅、内心深邃的汉尼拔医生抱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就这一点来说,影片不经意中蕴含了西方文化千百年来无法解决的一个内在矛盾。尼采宣告上帝死了,企图以此化解皈依上帝与顺从魔鬼的矛盾。上帝已经死了一百多年,但斯黛琳探员依然无法与魔鬼并肩揽腕。看来尼采的计谋也不过是水上作画而已。难怪有人说,现在的西方,连“人”也死掉了。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