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浩,认识你真好
程浩,认识你真好
近年来读的书里,没有哪一部像10月刚出版的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如此震撼人心。程浩有着特别的人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职业病人。他从1993年出生后就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5岁。结果,他活了20年,吃药、打针、进急救室是生活的常态,母亲曾把厚厚的一沓病危通知书用一根10厘米长的钉子钉在墙上,说这很有纪念意义。
今年8月21日,程浩走完了他的人生。电脑里留下了各类完成的和未完成的作品,多达44万字。程浩生前希望能够出本书,并给书取好了名字——《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没有比这更恰当的名字了,他站在那里,能够看到我们的世界;而他的世界,我们无论怎么想象都不确切。好在,这本书在他离世后出版,在序言中程浩写着:欢迎你走进我的世界,认识你真好。
程浩出生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半岁左右,家人发现他“不太爱动”。求医多年,没有医院诊断出他得了什么病。来北京检查,医院的诊断书上写着“脑瘫”,后面画了个大问号;天津医院诊断书上写着“肌无力”,后面也是个问号。程浩的父亲曾是一名司机,每年大江南北四处奔波;母亲在给几家公司当会计,公司相隔数百公里,每月有一半时间花在路上。因此,程浩写道:“我常笑说,父母一生跑了太多的路,最后使我‘无路可走’。”
6岁之前,程浩一直被父母带着在全国各地看病,还去求诊过一位“气功大师”。在那次荒诞的求医过程中,程浩认识了一个失明的小姑娘毛毛,两个小孩后来成为好朋友。毛毛最喜欢晒太阳,她说:“只有吸满了阳光的眼睛,才能照亮世界。”后来,毛毛在一次意外中跌下18级台阶,生死未卜,两个小伙伴就此失去了联系。那件事对程浩有很大影响。
16岁时,程浩胃出血被送去抢救,母亲不眠不休三昼夜,把他从死神那里抢回来。医生怀疑他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母亲于是连家庭聚会也不让他参加了。程浩写道:“原本就有限的生活范围,因为医生的一句话变得更小,小得就像陷进了这个世界的酒窝里。所以我常常想,也许这就是自己爱笑不爱哭的原因吧。”
由于身体原因,程浩没上过学,母亲教会他读书识字,然后阅读和写作就伴随了他的一生。程浩的网名叫“伯爵在城堡”,凭借独特的文字,他在网上小有名气。()程浩的文字中,总有着与他年龄不相符的豁达和幽默。他曾写道:“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微笑的凡人。”
程浩留下的文字中,有大量是关于读书的,他反复和网友探讨读书的目的、方法和意义。很少有人像他一样把读书看得那么重要,因为对于程浩而言,认真读书、认真生活,是他唯一能做到的事情。他最喜欢的作家是史铁生,那本著名的《我与地坛》,程浩看了无数遍。
“在北影导演系听课,听一天也行。”这是程浩一生最想实现的梦想。有人问他,最恐惧的是什么?他回答:“害怕上帝丢给我太多理想,却忘了给我完成理想的时间。”
程浩的书,时常会让人思考一些看似无意义的问题,比如:生命的质量和数量哪个更重要?如果人人向死而生,会不会对生命多一些感激和珍惜?我们是不是比我们以为的更幸运和富有?思考着这些问题,当你合上书时,特别想对已经在另外一个世界的程浩说上一句:感谢你曾经来过,认识你真好。
2、我所认识的普通姑娘
我所认识的普通姑娘
文/柠檬
前阵子在网上看到一篇《我们这么努力,也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被热烈转载,一直想说点什么,且睡不着,就分享几个我认识的普通人的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故事一:墨尔本的花儿
几年前的某个周末,手机上出现了一串奇怪的号码,还以为是某个诈骗集团或者某个推销公司的电话,将信将疑地接起来,“还记得我吗,我是××”,意外发现是一通越洋电话,而且是一个多年未见的姑娘y,是在网上的校友录发现我更新了联系方式才找过来。
姑娘y和我是初中同学,非重点的中学,且是个出了名的乱班,打架闹事不一而足。中考结束时,连我在内,大约只有5个孩子上了高中,剩余的都读了本地的一些中专,姑娘y是其中之一,既非白富美,也没有李刚似的老爹,于是念了本地的一所卫校。 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卫校毕业,会去本地做个三班倒的护士,然后嫁人生子,做个平淡的妇人。但彼此聊了聊近况,得知姑娘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这倒让我觉得意外且惊奇。
姑娘y跟我说,那时候刚毕业,好容易托关系进了医院,还不是正式工,每天三班倒地照顾各种病人,非常辛苦,且收入很微薄。苦逼地干了快一年后,觉得自己一个中专毕业的小护士看不到未来和希望,加上自己的学历低,于是毅然辞职,在本地读了一个自考的英语专业,期间的辛苦和周围人的不理解不一而足,好在坚持下来,且过了英语专八,而后,机缘巧合,碰到国外的医疗机构找高级护理,凭借英语优势,有机会出国,而后发现在国外,高级护理还是一个收入不菲且人力缺乏的行业,凭借自己的努力就留在了墨尔本,现在正准备把老公也接到国外来。
也许高富帅或者白富美们对于一个在国外做护士的姑娘觉得没什么稀奇,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姑娘纯属运气,但那毅然辞职去读书的勇气和决心,那些苦读英语的日子,那些在异国他乡的辛苦,却是实实在在的,在网上,她给我看了她在墨尔本的照片,夕阳下,她练瑜伽的侧影,很美。
故事二:野百合也有春天
姐们儿g前几天跟我聊天,很高兴地跟我说终于恋爱了,bf是个在大学教书的海归博士,清秀俊朗,为人有品位且儒雅,与她年龄相当,重要的是对她也很好,真为她感到高兴。
姐们儿g是我刚毕业时就认识的,家在农村,还有个弟弟。刚毕业那会儿我们都没钱,还一起租住在农民房里,所以,基本就是所谓的“凤凰女”。而姐们儿g也绝非美女,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身体的曲线很硬朗,青春期的她皮肤不好,在苏杭这种出美女的地方,可以想见,完全就是丑小鸭一枚。所以,尽管她是我认识的为人最热情、心地最善良的好姑娘,但在绝大部分只看皮相的男人面前,她仅仅就是被忽略的背景板,大部分仅仅把她当哥们儿或同事,还遇到过玩暧昧的垃圾男,让她黯然神伤好久。
但g也是我认识的,蜕变得最多、最有行动力的姑娘。我们一起聊天,她常常会有新鲜的想法。某日她说,好羡慕城市长大的姑娘,小时候父母会培养这样那样的爱好,自己在农村长大啥也不会,觉得遗憾,最近看电视觉得女孩子拉小提琴好有气质好漂亮,也想去学。好多人也会这么去感叹,但只是说说而已。而当我下次跟她见面时,发现她真的买了一把练习用的小提琴,而且真的在家附近的乐器行里报了班。我们本以为,她也就是一时兴起玩玩而已,开始时听她拉大锯般地拉小提琴还会跟她开开玩笑,但从2007年至今,她已经坚持了5年,琴也换了3把,如今,她已经可以优雅而完整地拉小夜曲或者流行歌曲给我听了。
同样的事情,很多。
“女孩子跳肚皮舞很美啊,好想去学啊!”几周以后,她就真的在给我们展示新学的舞蹈动作。
“最近腰酸背痛,我要去学游泳啊!”你接着就会发现每个周末,她真的就去游泳了,而且能坚持一个夏天。
“认识的人去了国外穷游,我也好想去欧洲啊!”然后就会发现她年初开始攒钱,十一真的就跟人去了意大利穷游。
她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尽量活得充实和快乐。
而今的她,凭借自己努力,从一个他人眼里灰头土脸的乡下姑娘,蜕变为一个会拉小提琴、会练瑜伽、会游泳、会跳肚皮舞、走遍大半个中国还出国旅行的气质妞。虽然皮肤渐渐光滑,身材渐渐柔软,她依然算不上美女,但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的她,在阳光下扬起的笑容真的让人觉得很舒服很温暖也很吸引人。
而漫长的等待过后,33岁的她也终于等到了能够欣赏她且懂得她的好的人,这不是灰姑娘突然遇到王子的故事,而是一朵倔强的野百合终于遇到了她的春天。
故事三:普通人的小幸福
上周末跟一好友吃饭,席间平常看起来颇为物质的好友,跟我分享了她的感情故事。
她刚认识他的时候,仅仅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朋友或者玩伴,完全没有列入结婚对象考虑,因为此时他辞职,一直在家赋闲,而且对婚姻和家庭的很多看法,也和很多传统观念不同。()后来即使他追求她,她也是三心二意地还在接触其他的机会,直到后来遇到两件事情转变了她的看法。
一次是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恰巧搬家,冲着赶过来的他无理取闹,发了很大脾气,但他依然能平和地包容她;另一次是她急需用钱,他二话没说把卡里的钱全部转给她,只留了几百块吃饭。
她告诉我,她谈过很多次恋爱,遇到过各种男人,不乏有钱有事业有才有貌的,但是大部分人,仅能接受她阳光的一面、好的一面,而无法接受她脆弱、阴暗的那一面;有些人甚至像个商人似的在爱情中估算投入产出比,他们吝于付出,对另一半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估打分,仅接受自己的舒适圈内符合他们性格或者要求类型的女性做女友。
遇到的这么多男人里只有一两个例外,比如她现在的男友,是纯粹喜欢她这个人,能够包容和接受她不那么好的一面,愿意无任何条件付出对她好。在他面前,她可以很舒服地做自己,于是,本来没有安全感甚至会有点“势利”的她选择了这样的他,而后,慢慢发现,他也有优秀的一面,也有靠谱的事业,只是不同的行业成长和成功的周期、道路不同而已。
这些都是普通人的普通故事,如果说得难听点,也就是一个女屌丝侥幸出国务工且留在国外,一个大龄剩女终于找到一个还不错的男人准备出嫁,一个玩心颇重的姑娘收心找了个好男人而已,似乎也和那篇文章的题目很像:“我们这么努力,也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
但是正如某天晚上和好友吃饭聊天我们得出的一个感悟,人生真的没有公平可言,就好像一场三国杀或者牌局,总有人运气好拿到好牌、有人运气差拿到差牌,能拿到一手好牌固然好,但拿到一手烂牌也未必输,又或者可以输得没那么惨,即使是普通人,我们总可以在有限的环境里让自己过得更好更开心,也可以尽量享受当下的生活,而不必让自己在唉声叹气中错过年华,不是吗?
摘自《我只是不想大多数一样》
3、让每个人都认识你
让每个人都认识你
从大四下半年开始,我就开始穿梭于各种人才招聘会,到每一个摊位送上应聘材料,作自我介绍,留下联系电话,然后回学校等通知。令人失望的是,基本上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肯回信的公司寥寥无几,偶尔去参加次面试也基本上都是陪太子读书,不是竞争对手过于强悍,就是岗位人选早就被内定了。
半年奔波下来,已经毕业了我却依旧两手空空,饭碗还没着落。眼看着几个家庭颇有背景的同学在宿舍里稳坐钓鱼台,却都已经签订了就业合同,我打心眼里对“中国就是一个熟人社会”这一灰色论调有了切身的体会。
父亲打来电话,说大城市就业竞争压力自然比较大,还是实际一点,回到咱们小城里试试吧,也许会好点。再说,回到家里有住有吃的,就是暂时找不到工作也不着急。
没有办法,我只好听从父亲的建议回到家乡,但对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却几乎没抱有什么太大的希望。我的家庭只是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亲戚朋友也都没有那种有权有势的,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我的父亲是名公交车司机,他一辈子的工作场所就是狭窄的驾驶室,虽然因为工作出色曾被评为公司的劳动模范,但这在帮我找工作的问题上恐怕起不了任何作用。一切,还要靠我自己。
每天我都买报纸看招聘广告版,但是几乎找不到跟我专业对口的岗位,金融危机祸及全球的情况下,每个单位对招聘人员的苛刻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更何况我学的本来就是冷门专业。后来我找了家快餐店送外卖的工作占着手,一有时间我还是奔波于各种招聘会上,希望能找到一个条件稍微好点的工作。
让我意外的是,在去齐鲁春酒厂应聘的时候,他们的人力资源部主管竟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姓乔对不对?”我有点惊讶:“是啊。不好意思,我还真记不起来,因为我们根本没见过面。我知道你姓乔,只是因为你跟你父亲长得太像了。”我问:“你认识我父亲?”他点点头:“当然。”
虽然最终因为专业相差实在太远,我又一次遭到了淘汰,但父亲也有熟人这一事实让我对自己的前途陡然有了新的希望。(励志文章 )回到家里我问父亲:“你再想想,是否又能帮上忙的熟人?”父亲想了老半天,坚决地摇摇头:“没有。真的没有”
事实证明,父亲说了谎。海尔销售部门的一位经理就很突兀地问我:“你父亲还在开四路公交车?”我说开四路公交车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后来他又开过三十二路、十六路,50岁那年公司调整,让他到后勤部门工作了,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他点点头:“是啊,日子过得很快,十几年前的事了。”
灵光一现,及时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套近乎:“我父亲还经常跟我提起您呢。”他哈哈大笑:“怎么会呢?我认识他,他却并不认识我。”
虽然碰了我一鼻子灰,但在随后的招聘程序中他却对我很是关照,最终帮我顺利地得到了那份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对我也是时时处处比较照顾,让我很快在新的岗位上安定下来。他时不时鼓励我:“有其父必有其子,你父亲就是一个热情勤恳的人,我相信你也错不了。”回到家里跟父亲谈起部门经理,他还是沉吟了半天摇摇头:“真的不认识。”
渐渐跟经理熟悉了,我忍不住提出心中的那个疑问:“你真的认识我父亲?”他点点头:“是啊,当年我几乎每天都坐他开的车呢。他不就是那个城可以上车就问‘早上好’,下车时会说‘一路平安’的乔师傅吗?那个时候我们这些乘客都特别喜欢他,对他印象特别好,像他这样彬彬有礼的公交车司机,恐怕在整个青岛都绝无仅有的吧?每天坐他开的车,心情也格外好呢。你的样子,跟他年轻时很像,所以一见面我就认出了你。”
原来父亲的热情爽朗,以及对工作的无比热爱,感染了身边的每一名乘客。他虽然没有几个熟人,但是他却成了大家的熟人。
就是从那以后,我开始对遇到的每一个人微笑,跟大楼的保安打招呼,跟小区的大妈拉家常,跟每一名客户或非客户彬彬有礼,给每名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以尽可能的帮助,我的销售业绩也渐渐跃居公司的前列。我想这应该感谢我的父亲,是他以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你不可能认识每一个人,但有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认识你。你不可能喜欢每一个人,但有可能让每一个人喜欢你。
4、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
有一个交际花总是喜欢向人炫耀。
“今天我认识了一位银行家。”
一天,她得意洋洋地对人们说。
“今天我又认识了一位大明星。”
又一天,她拿出明星的签名展示给大家。
每一天她都能认识许许多多的大人物,并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
但是突然之间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过去那样频繁出入于社交场合了。
原来前段时间向人炫耀的时候,有一个老者这样反问了她一句:“你认识的人诚然比任何人都多,然而你认识你自己吗?”
刹那之间,()她醍醐灌顶。
认识你自己吧,因为你是世界的缩影,是世界的开头和中心,认识了你自己,也就认识了整个的世界。
而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即使认识再多的人也仍然是个孤立者,他把自己隔离在了大千世界的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