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300字

1、白鹿原读后感300字

白鹿原读后感300字(一)

生活的真谛就是生活。

《白鹿原》是主要描写抗日战争前到解放战争胜利这段时间白鹿原的历史。总地来说写了白鹿原上白家和鹿家的故事,书中涉及几种类型的人物:以白嘉轩为代表的封建人物,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以为岳维山、田福贤为代表的国民党,以黑娃鹿兆谦、郑芒为代表的土匪(虽说后来黑娃投靠了国民党),以及以朱先生为代表的中庸派(有爱国情怀,但不参与任何党派)等。

《白鹿原》,人完全被搅进了各种天灾人祸之中,特别是政治之中,生不能生,活不能活。

秋日下,那白鹿原一望无际滚滚金色的麦浪,本是生活之源,却不得不一把火烧了。离开本源去讲什么道德、传统、文化、法律和政治,那一定是祸害,都无法让人生生不息。

生活的真谛其实就是生活,“生”和“活”,这是最大的政治,最高的道德,最大的传统,最大的文化,是天对一切生物个体发出不容践踏的旨意,违背了这个天旨,就是天之敌,人之敌,自然之敌。

白鹿原读后感300字(二)

我感到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他最好的一部小说。

第一次看《白鹿原》是在高二时。一开始读是因为听说作者的身世坎坷,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经历是影响他创作的一个很大因素。正是源于此,我开始读这本书。

说到《白鹿原》这部作品,不能不说到里面的朱先生。全书对朱先生的着墨很多,写得最多的是他的博学多才,他那遇事冷静,以及他具有的处事能力和预知能力。可是说,全书对他有的只是夸赞,当然也让我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朱先生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对整个原上的人来说,朱先生很是德高望重。不仅表现在他自身的修养上,也表现在他超凡的能力上。

白鹿原读后感300字(三)

《白鹿原》作为矛盾文学奖的作品,它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平原,一个族群的生活画面,读进去,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随人物之悲而悲,随人物之喜而喜。我们往往被小说中的人物感染,这大概就是大师笔下写实笔触的力量吧!

书中的生活生命人生跌宕起伏,而我们的呢?

希望用青春奋斗的热情搅破生活的波澜不惊,用我们的双手与智慧打造自己的未知前程!

2、《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一)

看完《白鹿原》这部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白嘉轩和他的姐夫朱先生。白嘉轩的人品让我敬佩,朱先生的思想境界让我向往,也许小说中把朱先生描写的太超凡脱俗了,也许作者并没有把朱先生当成平凡的人来写,而是把他当成了“仙人”来写。朱先生也许就是《白鹿原》小说中所写的那只白鹿。

小说中的小蛾虽然不是一个好女子,可是命运对她也太残忍了,别人看了也许会骂她,毕竟她是一个不守妇道的女人,可是我看了却有点同情她。我觉的她就是当时那个社会的牺牲品。在小蛾身上完全可以看到当时那个社会女性的地位,在当时那个社会我觉的她一点地位也没有。她不象白灵那样的女孩子一样,活的有自已的想法,有自已的追求,敢和现实的生活作对,以现在来说白灵就是一个有个性的女孩子。而小蛾呢,她完会受别人的摆布,自已活的没有一点自主权,真是悲哀呀!

鹿子霖的人品一点也不能和白嘉轩比,他其实就是一个小人,心中充满了阴险和恶毒。最后他得到了那样的下场,也许就是老天有眼。不过他的两个儿子都还是不错的,都各自在为自已的党国效命。只可惜他的二儿子 鹿兆海牺牲了。可惜的还有白灵也是牺牲了。

鹿三的一生只能用勤劳朴实来概括,白嘉轩说的一句话“最好的长工”就是对他最好的赞赏了。

黑娃从坏到好,可是当时那个社会对这个完全改好的人也不放过,最后成了死刑。黑娃也是朱先生最好的一个学生,可是最后却是这样的下场,真是让人有点心痛。

白嘉轩的三个儿子,白孝文给我的印象深,也可能是小说中写他的部分比较多。这个人我一点也不喜欢,心术不正,我就搞不懂他怎么能当上县长?

白嘉轩无论遇到什么事也是那么的冷静,我还真是佩服。也许就跟他说的那句话一样,生活无非就是“福祸”两个字,他对生活的理解太深所以才能做到遇事不惊。也是最让我佩服的一个人。

《白鹿原》读后感(二)

小说几个女性角色,在男女情爱方面都是主动的,甚至媚骚勾引成分居多。好吧,如果田小娥老举人悲怜的偏房,甚至还虐待,造成心情随便,狐媚勾引黑娃,也情有可原,可以理解,黑娃出走后,她了生存和为了保住黑娃上了鹿子霖的当或床,最后又破罐破摔,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而勾引芒娃的翠儿又是作何心理?未满二十岁的未婚少女也性饥渴耐,变法的勾引木匠芒娜,这又做保理解,简直很难理解。如果世上曾真有类似之事,那也能说明,翠儿在遇到芒娃前肯定隐性的?跟别人有一腿,所以才会那样饥渴耐,而芒娃最后还为这样的女人杀人,则表现得有点愚蠢,甚至挺无脑,甚至小说都没有写明芒娜与她有床上行为,只有亲呢被她勾引时的一时亲热。或者说作者一味想圆通表现芒娃落草为寇的原因,神话一下芒娃。但毕竟还是表现不足,这一情节情理不通。

最后,一直被称为小说中最单纯,不具媚性的女性角色白灵,竟然在跟鹿兆鹏假扮夫妻期间产生感情,也是主动的,这真让你难以理解,首先一个没有性经验的未婚少女,特别在心倍受还相对保守的年代,遇到她心仪的男人,而且年纪比他长,她更多的应该羞怯与紧张,怎么也能的主动的成分在里面?

小说中的几个女性角色,全是主动搂抱住男人的,这真让人无法理解。或许小说作者年轻遇到的女性多半是主动的,也或者陕西女性都这个样,作者才这样写。

同时很惊叹作者的才华和描写能力,但是真的有很多不足,不完美之处,都是小细节上,要不然真可称得上名着了。

其实那些小细节如果是错别字没改掉一样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可能写社样一本长篇已心力憔悴,所以没能反复修改,多自看几遍。所以比起名着倒还是差了点。

比如某一细节,孝义是白灵的哥哥,怎么能在白的灵已恋爱,他还未成年呢?

其次,田小蛾遇到黑娃那年,黑娃十七岁,她叫他称她为姐,而后来白孝文成婚时才十六岁,称田小娥为妹,按作者描述的,黑娃比白孝大,可是细节却有错乱。

其次,小说最理谱的一事,就是白孝文成婚时,已十六岁了,不懂男女也算正常,但面对一个女人,却平平淡淡的睡过三天,无肢体动作,这个是不是不太正常?

男女初次过夜,可以不懂,不会,但不应该少了紧张与毛躁嘛,而且小说所有女性角色在情感和性事方面,全是主动的真是理谱。

总之小说,有很多细节不足之处,要不然可称为名作了。

《白鹿原》读后感(三)

这几天,读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很有感慨。这是一份厚实的人生画卷。

书中有不少对性的赤裸裸的描写。一种宣泄性的描写。表现的是人性中本能的东西。对读者的刺激是不言而喻的。从媚俗的角度上看,它能给作品带来较多的读者,给作者带来相当的稿酬。担心的是对未成年人造成不好的影响。但若是认真地从头到尾地将作品看一遍的话,就会发现,作者对超越伦理道德以外的两性关系是持否定的。

首先自保,然后救人,造福苍生,造福社会。读书明礼,古圣人的大量言语是人生在黑暗中引路的明灯。儒道释是救世的法宝,人们绝对要亲近它们。

主人公白慕轩是一个铮铮铁骨的硬汉子,是现实社会的顶梁柱,一生腰杆子挺得笔直,尤其是遇到困难时,他是众人的主心骨。他是个品德高尚,光明磊落的人。这样的人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当然也会受到一些人的嫉妒和暗算。他需要承担太多太多的来至四面八方的压力,坚强地痛苦地活着。他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霸气,是后天学也学不来的。

一个人很难管得了自己,更难管得了他人,那怕是自己的儿女。白慕轩有子白孝文有女白灵灵,鹿子霖有子鹿兆鹏,鹿三有子黑娃。哪一个父母不想子女按照自己为他们设计的生活轨迹成长做人呢,可又有几个能如愿的呢。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份是自己所能把握得住的!()好人蒙冤,坏人得志是再平常不过的事。问心无愧的生活在世界上,得到的失去的都由着它去。

我想起被杀的公鸡,死前无论作多大的努力,在主人眼里也是徒劳的。还有河塘里的鹅鸭,够快乐的吧,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仅仅只是主人准备着的下一顿盘中餐。想想人生实在无味。冥冥之中早就有一个主人安排好你的命运,看着你在演戏。世事变化,不是在人的意料中的呀,世上到哪儿去寻先知先觉的诸葛亮呀。

朱先生是好人,是圣人,读书明礼,活得还算潇洒,尽管他的内心深处比旁人活得要累得多。白慕轩是好人,是正直的人,同样活得也很累。他们是令人尊敬的人。其他的人真的很难定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生 ……

3、白鹿原小说读后感

白鹿原小说读后感(一)

最近读了小说《白鹿原》,“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陈忠实在这部四十多万字的小说开篇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这句话,其实也就告诉了我们他的真正的写作意图。小说描写了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陈老先生通过对西安东南这片天然的黄土台原上地域人风的描写,折射出从清末到建国初期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变。纵观全篇,小说的人物描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作者借着几个主要人物的结局,说明了他自己对许多历史问题的看法。比如朱老先生,朱先生是白鹿书院的先生,被乡民们看得是能卜善卦,临死的时候有白鹿的神迹显现,老先生死的时候不用棺材,不用砖砌墓室,是料定了将来有人会挖墓的,果然红卫兵就去挖老先生的尸骨作为封建腐朽出来批斗,老先生当时用布头包了一块砖头,红卫兵找不到可批斗的物事,只有在这块砖上打主意,打开了一看,里面有两句话:天作孽尚可活;人作孽不可活。红卫兵一看一激动,果然是封建余孽啊,躺在坟墓里还不安生。其中一个就把砖头狠劲儿往地上一摔,没想到成了两半,砖头里面还有一句:“折腾到什么时候算完啊”。原来老先生早就料想到了文革这场浩劫,真是很有先见。

再有就是书中安排的白孝文、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灵、鹿兆谦(黑娃)这几个“晚辈”的命运。白孝文是一个堕落分子,是真正的大叛徒,懂得曲意逢迎,甚至出卖自己的兄弟,踩着别人的尸骨往上爬,到最后却成了革命的功臣,当上了光荣的县长,真是具有讽刺意味,作者没有安排白孝文堕落到底背运到底,反而叫他“青云直上”了,这就写出了作品的深度来了,而且更加具有现实性了。

白灵的死是又一个讽刺。革命开始的时候,共产党恨的是出叛徒,不光有“大兄弟”的严厉打压(反革命蒋介石集团),更坏在队伍内部出了大叛徒,迫使鹿兆鹏和白灵的工作转向地下,当白灵生了儿子,被转移到游击队的时候,她不知道真正的威胁才刚刚开始,革命尚未成功,反而被自己人给咬了,这牺牲真是牺牲的冤枉!好没意义!革命队伍内部的人互相的咬来咬去,真的很讽刺。

还有一个主要人物,黑娃。黑娃年轻的时候有冲劲儿,当了土匪头子更是叱诧风云。可是自从“招安”到保安团,拜朱先生为师学为好人又回白鹿村祭祖后,运气反而越来越差,精神头也没有了,最后反而被善于钻营的白孝文反过来咬了一口,成了革命罪人受到审判。这个结局也是很令人深思的。正直诚实善良的人,往往没有好的结局,这就是生活的血淋淋的现实!然而,这些却都是美好的品德,是人格,是品格。

整个白鹿原上,骨头最硬的也许就是白嘉轩和朱先生了,书中却给这两个人安排了一个不易觉察的共同点:“本钱”非比常物,而“本钱”大的男人都是有血性的硬汉子。或许也这是因为这一点,才让两个精神境界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的人有着极其相似的生活准则: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所以两个人从不同角度都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声望和地位,一个是德高望重的族长,一个是朝野钦佩的硕儒,文化水平相差悬殊,却同样的深明大义,把原则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同样的对着凭着良心做事,面对任何人都可以问心无愧,让自己的一生都可以放在太阳底下晾晒,这是一种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但凡自己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就不怕任何人评说。

反观当下,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如此?那个人能说自身没有见不得光的内容?有谁不在努力掩饰甚至埋藏自己阴暗的过去和内心?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也许陈老先生要告诉我们:面对矛盾,要多一份沉静,少一份狂躁;多一份包容,少一份仇视;多一份尊重,少一份折腾。动用武力,用暴力的手段去解决矛盾,只会使得矛盾更激化。到头来,不仅伤害了别人,也伤害到自己。富含哲理。

我个人觉得本书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在于:它颠覆传统对人性与政治的一刀切的判断。陈老师对国共两党有自己的认识。比如,白灵作为一个虔诚的共产党员,最后死于共产党的内部斗争。而全书唯一让我能够喜欢上的人鹿兆海却是国民党人。鹿兆海最可爱的地方是对感情的执着,他对白灵的爱很深,白灵却因为信仰的不同离弃了他,并和鹿兆鹏走到一起,这给他造成很大的伤害,并发誓终身不娶,最后在打仗的时候,意外碰到一个长得很象白灵的人,马上就要求和其在一起。另外,如果我们把白嘉轩看成地主,但从他对鹿三一家的照顾,我们可以看出传统说教无耻的一面。

但我觉得本书也有不太好的地方,就是驾驭时间的能力有限,文章结构安排很一般;看起来有点平铺直叙,按照时间顺序把从清末到建国后的白鹿原的沧桑变化描叙出来,感觉太苍白,悬念不多;对抗日战争中,农民对国共两党的看法太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人物形象刻画不够丰满细腻,全文很难找到一个我喜欢的人物,好像变得没有主角。看书的时候,我找不到主人翁,就好象在看一场玩偶的表演。每个人都能体会到深意,却难找到主角。

白鹿原小说读后感(二)

近期读小说,我感到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最好的一部小说。这部最早出版于一九九三年的小说,我也是很早就知道有这本书了,可是一直没有读过,这不能不说这一个遗憾!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从小说的阅读中,我还感到小说中对人物的“死”的结局的处理写的极具震憾力量,简直就是惊心动魄!这对我的感受是最深的了。小说中的黑娃,大号叫鹿兆谦的。其父鹿三一直是白嘉轩家的长工,而且是极其幸福的长工,他一直到死也是幸福着的。而黑娃却具有一种反叛的性格,他不听老子的劝告,自己跳出白鹿原,到渭南一清末武举人家做了长工,并因此与武举人的小老婆田小娥相好上了。俩口子回到白鹿原后,其真相被揭露后,黑娃与田小娥住进了一口窑洞里,开始他们的生活。大革命时,闹农协,鹿兆鹏鼓动黑娃出来革命。革命失败了,黑娃进了习旅开始当兵。习旅暴动失败后,黑娃开始了土匪生涯。我本以为黑娃当土匪,应该要死在这条道上,不想黑娃没死。在土匪头目大拇指死后,作为二拇指的黑娃领着百十号土匪接受了县保安团的招安,当了第三营也就是炮营的营长。黑娃招呼的紧,炮营的兵不但要炮,还要求佩枪,这都得到了满足,这也说明黑娃对招安后的一种心理,那是怀着深深的戒意的。本想,接受招安的土匪没有好下场,黑娃该死了。谁想黑娃还没有死,营长当的好好的。而且,他还拜朱先生为师,暴戾之气尽褪,简直脱胎换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就出现了,黑娃让手下的兵把自己绑在大炮筒上五天五夜戒掉了大烟,娶了知书达礼的小姐为妻,回到白鹿原拜了祖宗牌位,属于洗心革面,浪子回头的那一种。最最不该死的时候,是黑娃听从鹿兆鹏的劝告,策动了临解放前的起义,黑娃是策划起义的主要人物之一,对革命有了一定贡献,还当上了革命政权的副县长。然而,大难从此开始,白孝文作为县长变成了革命功臣,而黑娃却忽然之间变成了反革命,被捕坐监枪毙,还是和国民党的县长及总乡约田福贤一起被枪毙掉。这真是黑娃该死的时候没有死,不该死的时候却死了。

作为田小娥,从武举人的小老婆变成黑娃的老婆以后,我觉得最初田小娥也是想与黑娃一起安份守已地过日子的,谁知黑娃革命了。革命的黑娃不在家了,当土匪的黑娃也不回来了,这又给鹿子霖创造了条件。鹿子霖每月到田小娥住的窑洞去两次,与田小娥厮混,不想奸情差点儿败露!虽然有一个替死鬼儿,鹿子霖躲过了这一劫。但是,鹿子霖却咽不下这口窝囊气儿,他设计了让田小娥勾引白孝文,要出一口恶气,也让作为族长的白嘉轩丢尽脸面。这计策果然成功,白孝文与田小娥也好上了。由此发生的是:白孝文在祠堂接受处罚,白嘉轩与儿子白孝文分家,白孝文由此开始的迅速堕落,让鹿子霖充分地满足了报复白嘉轩的心理。而此时田小娥的寿限也到头了,作为公公的鹿三,看到自己的主子白嘉轩一家由于被不肖儿黑娃娶的媳妇田小娥搅和成这样,竟被深深地激怒了,他摸黑进了田小娥住的窑洞,用磨得飞快的梭枪头,一枪扎在了田小娥的后背心上。田小娥临死前一回头和一声惊叫:“大呀!”其生命也由此定格。其后,白鹿原发生了一场温疫,死了好多人,白嘉轩的媳妇仙草同样是死于那场温疫;而鹿三从杀死儿媳后,精神竟变得恍恍惚惚,似乎田小娥的鬼魂附身了,从此人也变得有时清醒有时糊涂。这一切仿佛都和田小娥的死和她的阴魂始终不散,一直在作祟有关系。于是,白鹿原的人在那座田小娥居住过的窑洞上造了一座六层的塔,以镇田小娥的阴魂,不让其出来害白鹿原的人们。

小说中鹿兆海和白灵的死,很具有一种悲剧色彩。鹿兆海参加了革命军,上了军官学校,加入了国民党,并且他一直深爱着白灵。中条山阻击战中,他杀死了四十五名鬼子。而且,他按照朱先生的请求,每杀死一个鬼子,就割下一绺头发束好,放入一个铁罐中。可是鹿兆海呢!悲就悲在没有死在抗日前线,却死在围剿红军的战斗中。死后,灵柩回乡,师里却说鹿兆海——鹿团长是抗日牺牲的。白鹿原举行的安葬仪式隆重之至!白灵在西安上学,她与鹿兆海一直相爱,却由于党派之争,俩人不能相爱!白灵在西安加入了共产党,作为知识青年,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而又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她与鹿兆海的大哥——鹿兆鹏假扮夫妻在西安城里做起了地下工作。因为革命道路的一致性,俩人终于相爱成了真正的夫妻。后来,白灵因为在一次领导学生运动中,她一砖头砸到了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梁上,由此身份暴露被迫转入红军的根据地。在根据地,白灵满腔革命热情地工作,可是由于一名西安来根据地的学生叛变投敌,一场红色恐怖在根据地开始了。抓内奸抓特务,一大批革命同志被牵连。白灵也未能幸免于难,她也是作为“特务”被监禁,最后被活埋。真是,没有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却死在革命者自己的手里。解放后,白灵也是被作为革命烈士对待的,家里也挂上了革命烈士的牌牌。白嘉轩问起白灵的死因时,几位干部嗫嗫嚅嚅地无法回答。奇的是,白灵的死的那晚,白嘉轩做一个梦,梦见了白鹿也梦见了白灵。这使得白嘉轩一大早冒着风雪,跑了好远的路,来到朱先生住的地方——白鹿书院,要求朱先生解梦。奇的是,白嘉轩的大姐也是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朱先生心道,白灵出大祸事了。可是朱先生没有说出来,只是宽慰他们姐弟俩!

朱先生的死则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读之令人惊叹!朱先生在送完给八位同仁的县志后,当晚写下了一份遗嘱:不蒙蒙脸纸,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亲友报丧,不接待任何吊孝者,不用砖箍墓,总而言之,不要铺张,不要喧嚷,尽早入土。朱先生还向其妻交待和描述了自己设计墓室的想法:不用砖,只用未经烘烧的砖坯砌墓室;墓室里盘垒一个土炕,把他一生写下的十部专着捆成枕头,还有他雕刻的一块砖头,不准任何人撕开包里的牛皮纸,连纸一起篏到墓室的暗室小洞口。朱先生死后,就是按照朱先生的安排,办的后事。更奇的是,几十年后,一群臂缠红色袖章的中学生打着红旗,冲进白鹿书院破“四旧”时闹腾了一阵了。不久,书院住进来,滋水县的一派造反队,并在此发生了一场武斗,死了许多男女。之后又过了七八年,时间在批林批孔的年代,又有一群红卫兵打着红旗从白鹿原走下原坡,一直走到坡根下开始扒朱先生的墓。四五十人男女学生从早晨挖到傍晚,终于挖开了朱先生的墓。墓室里除了朱先生的遗骨外,只搜出一块经过烧制和打磨的砖头,经老师辨认,一面上刻着六个字:天作孽犹可违;另一面也是刻着六个字:人作孽不可活!一学生愤怒地抓起砖头一摔,那砖头没有折断却分开成了两层,里面同样刻着一行字:折腾到何日为止!这让学生和围观的村民全都惊呼起来……

《白鹿原》当中,写小说中人物死的结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么地镇静;像鹿兆鹏家里,那位鹿兆鹏的媳妇,死又是那么地让人感到可怜与可怖;像最后鹿子霖的死又是那么地窝囊,一切仿佛都是因果缘分。近期读小说,可以这样讲,我读《白鹿原》所受到的感触最深了,从中悟出的道理也多,关于小说中死的话题,只是自己其中感受最深的一个重要方面吧!

白鹿原小说读后感(三)

寒假里读了《白鹿原》一书,颇有感触,下面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早在几年前有朋友推荐我读一读《白鹿原》,可当时迫于升学压力,没能实现。不过大衣的寒假这个机会我可没错过,利用这段时间读了此书,感触颇深。

先谈谈本书作者。陈忠实,可谓一位地地道道的乡土作家,《白鹿原》可比《暴风骤雨》《红旗谱》,同时写农村农民运动,也写阶级和阶级斗争,但陈忠实给人以不落俗套,耳目一新的震撼。

书中有一些被人们不耻的有关“性”的描写。我本人认为,这并不能说明作者低俗,而恰恰体现了作者对待生活的诚实态度,对于自己思想毫不避讳的头名。文学与下流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某些人以这种态度审视文学,那么它才是最低俗的。

最令我深思的要算主人公白嘉轩。白嘉轩在作品中始终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当我一次次品味这句话时,总能得到一次深似一次的启示。或许命运只是一个个偶然的机缘,但纵然完全相同的际遇,在不同的人,总能幻化出相异的结局。

像白嘉轩和鹿子霖,同样出身,同样的年龄,同样历经风云变换,去似两条平行直线,相视相望,似乎近在咫尺,去永远进不了同一个世界。

白嘉轩面对黑娃带回的媳妇小娥冷若冰霜;面对女儿跳跃的青春眉头紧皱。他是一块磁铁,浸透千年的红锈;它是一块石头,承袭千年的风霜。

但世界总是在变化,国共合作,农协当权,田福贤复辟,白狼出没,白鹿原上纷纷扰扰的变故让白嘉轩达而复贫,贫而复贵,但内心没有丝毫伤痛。

农协把祠堂砸碎砸烂了,他泰然处之。风浪稍平之后,又召集起能工巧匠,修复乡约碑文,石碑参差不齐,碑文残缺不全,白嘉轩召集全族人做祭奠,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家族在它眼中,永恒而永恒。

白嘉轩也许是封建制度的卫道者,但它同样是个“改革专家”,制相约,身体力行,惩乱治恶,是谓天地气运。

他跪地求人,解乡邻之困,救尴尬之众。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他又都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只要是在“道”允许的范围之内,他愿意付出自己的仁、义、情、爱,成就别人的幸福。对鹿三,对失地寡妇,对村民,白嘉轩是一个巍巍长者,是一个谦谦君子。然而,他只是“封建”这块贫瘠土地上的一个行将没落的殉道者。他同样是个智者,对别人有意无意的拉拢,一再拒绝;乱世中既不联此,亦不附彼;他不当官,不入匪,只乡情清静静的做他的族长。在思想深处,他讨厌杂乱尘世,渴望简单、安宁、古朴的日子。

这样,白嘉轩便有了一种飘然出尘的味道。然而,他终究还是个农民,他身上不可避免地融入某些世俗的特征。也就有人持另一种态度,认为白嘉轩是一个伪君子,伪善使他的仁、义都成了假仁假义。这些可以从与鹿子霖调换土地,暗中较劲儿看出。但我们要想一想,这世上有哪会有向佛一样的真人。其实,他还是个农民,保守、枯涩、厚重。像原上的大多数一样。

白嘉轩以他独特的性格走完了他的一生。

书中朱先生也是一个鲜活的人物,但也是最令我感到茅盾的一个人。同时,不可否认的事,对朱先生的描写的确带有“神话”色彩,这可能是作品的牵强之处吧。

朱先生是白鹿原上地位最特殊的人,学问自然没得说,可封建那时肯定的。他虽不是什么“官”,什么“长”,可却受所有人拥护。他只身劝退30万军队,以及一次又一次对未来社会的预言,证明它已近乎圣人。可他谦逊、固执的性格也为他本人添彩不少。本书对其他人物刻画也相当成功,如白孝文,鹿兆鹏,白灵,白孝武,黑娃等。凸现了那个动荡年代不安的农村社会和农民的生活,以其独到的笔风和思路为大家描绘了渭河平原几十年的变迁,可谓惊世之作,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书中人物尽显那个年代的典型农民及地主的形象。既真实似触手可及又不感夸大。《白鹿原》也是在作者的天命之年完成的,这也说明陈忠实用其多年的积累为我们换取了一部优秀的小说,不仅充实我们的生活,更让我们得到启示,从中学到一些东西,这才是真正的读书的意义,也似作者最大的愿望。

以上是我的拙见,不一定符合众多人的看法,不过就我的水平也就这些,以后还会再多读一些作品,增强自己的鉴赏能力,同时丰富自己的一些情感和知识,为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熟悉的可能不是自己而是他们的土地吧”,作者陈忠实这样描写书中主人公,其实他何尝不是如此呢。从作者形象可以看出:苍劲的脸体现了一个秦岭山下,渭河流域原上一条真正的汉子。他热爱这片土地,字里行间浸透了他对这里的人民无限眷恋的情感。

祝福这里的人民,他们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好儿子;祝福中国文坛,它是这方厚天热土上的一头白鹿。()

4、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一)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电影《白鹿原》的预告片,那扑面而来的西北风,那带着强烈视觉冲击的镜头,一下子俘获了我的心。暑假闲暇,终于从书柜中抽出了这部厚重的近五十万字的小说,这本书出版于1993年,书页已经泛黄,粘胶也有些脱落,但丝毫不减弱我阅读它的欲望。整本书语言朴实通俗,带着关中地区的浓郁色彩,作者陈忠实带领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渭河平原滋水县的一个白鹿原上,而又把白鹿原上的所有故事集中在白、鹿两家上,白嘉轩、鹿子霖、白灵、鹿兆鹏、黑娃、田小娥……一个个人物血肉丰满、呼之欲出,书中展示了从清末到新中国初期五十多年的历史长卷,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家仇国恨交错缠结,白鹿原王旗变幻,那富有张力的故事情节如雄奇的史诗一般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白鹿原》充满了命运般的神秘玄学色彩,这是它独特魅力之所在。我觉得最能寄托作者本人思想的,应当是朱先生以及神话般若隐若现的白鹿。朱先生自幼苦读程朱理学,后成关中名儒。他考取功名,看到时局不稳,拒官不做,素食布衣清心寡欲过完一生。他除罂粟、树祠碑、赈灾民、办书院、修县志,做过许多功德无量的壮举。他能掐会算,被村民们奉为能占卜问卦的活神仙。他既不像白嘉轩奉行封建礼教顽固不化,又不像鹿子霖善于投机钻营充满野心和欲望,他超脱于世,却又不忘为民谋福,他顺应时事,却又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可以说他是中国众多文人心中希望达到的一个完美境界,是白鹿原的灵魂之所在。而白鹿,传说它所过之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毒虫灭绝,万家康乐,它寄托了原上人们对太平盛世安康生活的企盼,给原上带来了崇尚道德礼仪的朴实风范。白嘉轩六娶六丧,后来他发现白鹿宝地,使了心眼从鹿家人手里盘过来迁移祖坟,由此人丁兴旺,实现家境大逆转,这又为白鹿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白灵被害之时,白嘉轩彻夜未眠,他梦到了白鹿眼窝里流着眼泪,看见他未作停留,掉头朝西飘去了。而朱先生去世时,他的妻子朱白氏则看到书院里白鹿升天归去。原上的白鹿,人间的精灵,它久远、宁静、与世无争,它似乎成了一个符号,一种象征,占有它则兴,失去它则衰,正是它的穿针引线,使小说更添一分神秘。

纵观全篇,我慨叹白灵、鹿兆鹏俩人具有真正的白鹿精魂。他们都接受了新文化教育的洗礼,思想独立、性格叛逆。首先在对待婚姻问题上,他们不愿屈从于父母的意志,一个不愿娶,一个不愿嫁。他们敢于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选择逃离。在信仰上的南辕北辙,使白灵离开了鹿兆海,最终和有共同追求又彼此欣赏的鹿兆鹏走到了一起,他们比翼双飞,用青春和热血,用百折不饶的勇气,为后人闯出一条崭新的道路,为着国家和民族光明的未来,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奉献着,战斗着,他们的灵魂会永远与原同在。但令人惋惜的是,历史给人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白灵没有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却在根据地红色恐怖中被自己的同志活埋;鹿兆鹏,也在革命胜利后,不知所踪;曾是抗日英雄的鹿兆海,没有牺牲在日寇的枪炮下,却在侵犯边区时被红军活活打死。也许这些正是作者要揭示的民族秘史,是他真实而深刻的思考。

看到张雨绮饰演的是田小娥,我不由得特别关注这个苦命女子的悲剧命运。小娥因家道中落,十几岁就被迫嫁给一个六十来岁的老举人为妾,()举人的老婆容不下她,她在那个家充其量只能充当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她活得没有尊严,没有地位。正在这时候,黑娃走进了她的视野,她敢于向命运抗争,主动靠近黑娃,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最后黑娃带她回到白鹿原上,他们这样的结合自然是强大的封建宗法制度所不容许的,俩人只能栖生在荒郊野外的一孔破窑洞中,田小娥没有嫌弃这样生活,和黑娃踏踏实实过起了日子。可好景不长,闹农协失败后,黑娃被迫远走高飞,这个弱女子在人们的白眼和唾弃中艰难度日,为了救黑娃,她在鹿子霖的威逼利诱,被迫投入他的怀抱。田小娥,她就像一叶无助的扁舟,在变幻莫测的河道上随波逐流,下一刻会漂到哪些,又会有怎样的风浪在等待,她不知道也无法左右。勾搭白孝文,完全是鹿子霖的主意,加上白嘉轩对她一直是置之死地而后快,这个不幸又很有个性的女人,选择了用这样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式实行报复。应该说,田小娥本性不坏,在看到白孝文因为和自己勾搭,被族长父亲毫不手软地严惩时,她倍感自责和难过,在鹿子霖得意忘形地前来寻欢时,她充满嘲讽地一把尿到了鹿子霖的脸上。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子最终惨死在公公鹿三的梭镖下,她回过头来,惊恐绝望地喊声:“大!”的情景似乎还定格在我的眼前。她的结局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她生命的句号画得既不圆也不满,留下了一声声长叹飘荡在风起云涌的白鹿原上空,令人同情和嗟叹。后来作品中描写到了一些诡异的故事:她的鬼魂附体到她公公鹿三身上,并使鹿三神情恍惚,呆滞迟钝,早早地死亡。算是张扬了一下弱者对社会的抗争与呐喊,为自己报不平了吧!

《白鹿原》是小说,是构建在真实历史背景下的小说。我们不能把它当做历史来读,但同时我们又不能不把它当做历史来读,因为它的故事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甚至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颤的真实感。

白鹿原读后感(二)

这本书给人厚重的历史感。从辛亥革命前,一直写到文革。虽然作品的时间跨度很大,涉及到许多人和事,然而,主要人物也就朱先生、白家轩、白灵、白孝文、鹿三、黑娃(学名鹿兆谦)、鹿子麟、鹿兆鹏、鹿兆海、冷先生、小蛾、大拇指(芒儿)、岳维山、田福贤这么十几个。这些人物的命运,被作者安排在三条矛盾的线索上发展。一是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二是政党之间的矛盾;三是情欲与道德之间的矛盾。

就像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桃花心木》这篇文章里面的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面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而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是变化无常的,可能会遇到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甚至是不幸。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风风雨雨的考验的人,才能成为坚强、有作为的人。

是的,主人公白慕轩像桃花心木一样,是个一个铮铮铁骨的硬汉子,是现实社会的顶梁柱,一生腰杆子挺得笔直,尤其是遇到困难时,他是众人的主心骨。他是个品德高尚,光明磊落的人。这样的人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当然也会受到一些人的嫉妒和暗算。他需要承担太多太多的来至四面八方的压力,坚强地痛苦地活着。他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霸气,是后天学也学不来的。

一个人很难管得了自己,更难管得了他人,那怕是自己的儿女。白慕轩有子白孝文有女白灵灵,鹿子霖有子鹿兆鹏,鹿三有子黑娃。哪一个父母不想子女按照自己为他们设计的生活轨迹成长做人呢,可又有几个能如愿的呢。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份是自己所能把握得住的!好人蒙冤,坏人得志是再平常不过的事。问心无愧的生活在世界上,得到的失去的都由着它去。

我想起被杀的公鸡,死前无论作多大的努力,在主人眼里也是徒劳的。还有河塘里的鹅鸭,够快乐的吧,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仅仅只是主人准备着的下一顿盘中餐。想想人生实在无味。冥冥之中早就有一个主人安排好你的命运,看着你在演戏。世事变化,不是在人的意料中的呀,世上到哪儿去寻先知先觉的诸葛亮。

朱先生是好人,是圣人,读书明礼,活得还算潇洒,尽管他的内心深处比旁人活得要累得多。白慕轩是好人,是正直的人,同样活得也很累。他们是令人尊敬的人。其他的人真的很难定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生活中的人就是如此难辨难说。

像鹿三,在他应该成为好人的时候却成了坏人,是土匪,是全族人的叛徒。在他应该成为坏人的时候却成了好人,旁人的思想得跟着转变过来。在他已经成为好人的时候却又被当作坏人给枪毙了,使他又留下许多冤情,让他死不明白。

有人说,《白鹿原》主要是写白鹿两家的矛盾,那是根本就没有读懂这本书。在这众多矛盾里,黑娃是个焦点人物。他是白家轩家的佃农鹿三的儿子。白家轩对鹿家父子很厚道的。鹿三的亲事都是白家轩一手操办的;乡里办起私塾后,白家轩也资助了黑娃入学。可是,黑娃仇视白家轩。黑娃仇视白家轩,起初并没有什么个人的恩怨,而是黑娃对富人的一种本能的仇恨。

人总是由不习惯到习惯,经历从心不顺到心里顺畅的过程。想和老天对着干的人想想也真是十分可笑。写文章的人都喜欢将心中的一腔愤怒倾诉在字里行间,从屈原从史马迁就已经是这样了。

总而言之,全面地读,往深处读,读出了人生的沉重,读出了世界的复杂,读出了太多太多的无奈。对我最有启发的是“圣人”朱先生,淡薄名利,不追崇时尚,超然于世。他告诉我,人应该怎样地活,怎样才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危难,太多太多的陷井,首先自保,然后救人,造福苍生,造福社会。

是的,读书明礼,古圣人的大量言语就是人生在黑暗中引路的明灯。这就是我在这本书中最深的感悟。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