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不是雪全诗_他不是我

1、遥知不是雪全诗

遥知不是雪全诗

《梅花》

作者:王安石

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地。知:知道。

3、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诗意: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2、他不是我

他不是我(一)

为什么会这样,一个一模一样的周天怡(我)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比真正的我优秀、出色,害得我的朋友们不喜欢真正的我了!

一天早晨,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发现一个书包跟我一样的人。没什么大不了,我脚步加快,发现那个人跟我长得太像了。我仔细地瞧了一瞧,乌黑的头发,粗粗的,扎了一个马尾辫,眼睛大大的,眼睫毛长长的,耳朵大大的,脸蛋也大大的,跟我的脸型一模一样。

来到班上,同学们发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周天怡,就百思不得其解,老师看了疑惑不解,同学们商量先观察观察……

一开始,老师让我们写字比赛,结果一下来,我的字没有那个假周天怡的优秀,她的字写得比我好。上语文课,我举手已经算是积极的了,那个人比我更积极;还有一次语文单元测验,我只考了92.5分,那个“我”却考了97分。老师和同学们有点相信那个假的我是真的周天怡了……我的心有一点崩溃了。下了课,同学们都跟那个假的我玩,我一个人冷清地在校园里漫步,我现在开始有点儿孤独、寂寞的感觉了,好像我已经被同学老师们抛弃了,我突然想到了孤儿,他们比我更惨,我有一点想哭了……

我真想对我的朋友们倾诉:老师,同学们,那个不是真正的我!

他不是我(二)

今天,我的梦想成真了!终于有一个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了!她的行为、爱好、习惯都和我一样,她,就是我的克隆人。

这真是太棒了,从此,我不用做家庭作业,不用去上学,也不用打扫卫生,而这一切,全都由她来为我代劳。我每天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玩电脑、看电视、玩游戏、这日子仿佛就和人间仙境一样。

但是,好景不长,她就给我带来的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我喜欢拍皮球,她也喜欢拍皮球。有一次,她在门外拍皮球,一不小心,“啪”一声,一辆汽车的玻璃被打碎了。车主打电话来给爸爸,害得我被爸爸狠狠骂了一顿,真是气死我了。还有一次,她在学校里和同学打架,害我又替她背了黑锅。这时,我在想:克隆人真麻烦,我干嘛要克隆出一个自己呢?

因为克隆技术现在并不完美,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你们可千万不能像我一样随便克隆自己哟!

他不是我(三)

2111年,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三,下午一放学,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回家,因为今天有一堆作业要做。

到了家门口按响了那悦耳的门铃声,来给我开门的正是妈妈。妈妈满脸疑惑地问道:“璐璐,你不是回家过了吗?什么时候又跑出去的,怎么不告诉我?”我听了一愣,反问道:“我才放学啊,什么时候回来了?”于是我疑惑不解地进了家门。

走进我的房间,猛然发现,()在小书桌旁有个人坐在那里。我悄悄地向书桌旁走去,当我看到她时,吃惊地叫出了声。她居然和我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在桌旁做《语文评价手册》,拿着的还是我那心爱的钢笔。这时爸爸妈妈听到我的叫声赶快过来了,看见两个我,吓了一大跳。妈妈问:“你……你们……到底哪一个是我女儿?”我们俩一起回答道:“我是!”这时一旁的爸爸也目瞪口呆,于是就和妈妈商量谁是他们的女儿。我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想到无数个问题,越想越生气,于是控制不住自己狠狠地捶了她一下,她大叫了一声。看到她的伤心样,爸爸指着我对妈妈说:“她肯定不是我们的女儿。”我大哭起来,喊道:“爸爸、妈妈她不是我!”

我突然坐了起来,啊,原来是梦啊!如果是现实的话,我该怎么办啊?

3、不是也不是而是造句

不是也不是而是造句

1、信心不是天生的就有,也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要靠自己才能拥有!

2、今天中午我不是吃饭,也不是吃馄饨,而是吃面条。

3、这支铅笔不是你的,也不是他的,而是我的。

4、我不是天空中高翔的鹰,也不是绕屋低飞的燕雀,而是一只随季节迁徙的侯鸟。

5、用功读书不是为了父母,也不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自己的将来。

6、这次的比赛,靠的不是运气,也不是收买裁判,而是运动员们真正的实力。

7、挫折不是高山,高不可攀,也不是江河,不可逾越,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8、我不是挺立高山的巨石,也不是多姿多彩的顽石,而是宽广马路上的一粒石子。

9、那里不是高山,也不是平原,而是丘陵。

10、我不是不想回家,也不是没有时间回家,()而是过年回家的车票都没了。

11、美好的前程不是等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我们辛勤的双手创造的。

12、成功的真谛不是最终的结果,也不是获得鲜花与掌声,而是追求成功过程中的奋斗。

13、学习不是为老师学的,也不是为父母学得,而是为自己学的。

14、我不是辽阔无际的海洋,也不是屈身低洼的水沟,而是辽阔大海中的一滴水。

15、这本书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而是他的。

16、天空不是白色的,也不是灰色的,而是蓝色的。

17、这个世界不是完美的,也不是恶劣的,而是多面性的。

4、遥知兄弟登高处全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全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2、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3、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4、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诗意: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