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读后感

1、《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读后感

《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读后感(一)

严格意义上讲,这本书我是没有读完,读着读着会莫名的烦躁。所以实在忍不住,看了一半就准备写读后感。

互联网+,可能是小马哥首倡的概念,赶紧趁着风口,推出一本书也是对的。但是这本书应该是给所有想进入该领域的人洗脑的,而不是和腾讯的产品线一样,啰啰嗦嗦一大堆,看不清楚主线,看不清楚核心,反正什么都讲到了,反正什么都做了。而且啰啰嗦嗦讲了一大堆腾讯做了很多事情,做得很辛苦的话。你的观念传达到了,你的坑挖好了,只要大家信了,怎么可能会不按图索骥找你腾讯合作?操之过急、操之过急、操之过急。

通篇其实讲了很多,其实核心和精句也不少,我的笔也划下了不少句子,比如:

1、中国创新将带来三种东西:潜力无穷的产品、治理创新的精神、开放共享的态度。

2、互联网主要围绕三件事情:连接、收集和理解(数据)。

3、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有四个阶段。一是营销的互联网化,二是渠道的互联网化,三是产品的互联网化,现在进行的是运营的互联网化。

4、大数据的来源为:地球、生命和社交。

5、跨界,应该成为行为方式。

不过仔细一看,这些句子都是别人说的,腾讯拿来用下,腾讯的山寨气息依然。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依然提不出自己对于世界的原创看法,确实有些惋惜。作为外人,就指手画脚下吧:

1、已经有了腾讯研究院,作为腾讯的理论发声机构,就应该把它作为给世界传达观念思想的传声筒。腾讯作为世界级互联网企业,做的是对广大人群的生意,要让大家建立起价值认同,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建立起一定的与企业之间的防火墙,才能够保证思想的出现。不然研究院跟着企业发展走,还不是搞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成体系不成精华。

2、看了一下腾讯研究院的学源结构和档次,完全还达不到我刚刚说的目标。

整本书,不,半本书看下来,写的最好的一章是“互联网+的密码”,是于扬所作,还有就是第一章”互联网+纳入国家行动计划“。如果其他章节能够保持在同一写作水平上,保持住相同的视野高度,才算是一本好书。

末了,大家都讲互联网+,我也讲讲自己对互联网+的理解:互联网+是用来倒逼产业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手段和方法,对应的是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阶跃式变迁。

《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读后感(二)

不知何时起,“互联网+”这个名词异常火爆,以至于街边卖早点的大姐都要和顾客讨论下互联网对自己生意的影响。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呢?百度词条解释说:“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近日读了马化腾写的《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这本书,对“互联网+”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本质,书中的这一观点我深以为然。由于人们有旅游及飞机出行的需求,于是有了携程;由于人们有便捷召唤出租车的需求,于是有了滴滴打车;由于人们有高效阅读自己感兴趣新闻的需求,于是有了今日头条。为什么这些互联网公司在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我想到了上学时学习的经济学需求供给理论,几十年前的经济学家就对现在的这些现象给了合理的经济学解读,他们提供了顾客需要的产品。多么简单的答案,但是真正能够正确解读这一观点的企业并不多,大部分的企业提供的是我能提供的产品,而不是顾客需要的产品。我想,这应该就是能否理解“互联网+”的区别。

连接一切,()是将一切可以产生信息并具有信息交互可能性或相互影响的因素,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是智能化的方法连接在一起的过程和状态。对于这句话,刚开始没看懂,后来仔细想想,好像明白了。淘宝、京东、当当、团购等软件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现在各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商业模式齐聚,b2b、b2c、c2c、o2o等等,无不在显示着互联网的活力和创造性。从2014年以来,互联网浪潮汹涌冲击着汽车行业,特斯拉异军突起,国内各路资本扎堆互联网后汽车市场。所有的这些,都是互联网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自身平台资源联合资本、线下商家等各种资源实现共营。

在读完这本书后,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顾客思维+资源整合”,“互联网+”是一种时代转型的信号,传统企业必须勇敢地面对这种冲击,快速投身到这种转型中来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的生存、发展。主动变革比创业本身更需要勇气,所围绕的是新常态下顾客的生活方式和需求,而不是互联网本身,所要克服的是过去的成功所造成的惯性思路。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总会有一批企业被淘汰,但只要传统企业能够明白时代转型的要义并奋勇前进,就能在新的一次浪潮里再次扬帆远航,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2、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读后感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读后感(一)

读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我知道了国际互联网的用途太广了,可以发信,可以聊天,可以天南海北去游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足不出户地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买东西……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慨万千,我觉得互联网太神奇了,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方便了,国际互联网把我们整个地球连在了一起,人们的距离不因为地区的遥远而遥远,是互联网把我们变成了一个家园,一个村庄。互联网上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学习也离不开它,学习课文前查找资料,帮助我们预习课文,课后,我们到网上做习题,查资料全面地了解到各种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利用互联网上课,和老师互动,展开讨论,真是太方便了。

我相信到了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肯更方便,足不出门,就可以玩遍全世界,可以在家里学习,上课——那样的日子真是更加方便,我期待着……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读后感(二)

读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我知道了无线电是没有线的“网”织成的,它是由卫星来传导的。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它只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网”,其实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身边就有许多靠无线电来工作的用品,如手机、电视、电脑、收音机……下面,我就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手机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手机虽然只有手掌那么大,不过它的作用却不可小瞧。看,以前我们要给远方的朋友、亲戚送祝福,只能写信,而且还很麻烦,速度也慢。可是现在只要我们手指轻轻动几下,就可以把祝福送到千里之外。

电视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品,它可以让人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人民还可以通过电视看到许多精彩有趣的节目,让烦闷的心情顿时舒畅起来。

电脑也越来越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了。它能让人们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也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直接送到家中……

此外,船舶﹑飞机和汽车上用的定位仪和导航仪﹑军事上用的雷达﹑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也都是基于无线电技术而制造和使用的。

可以这样说,无线电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读后感(三)

学完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一课,知道了互联“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是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比如说,我们从北京的一台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这比普通的邮递不知快了多少倍。

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有了这张“网”,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3、互联网思维读后感

互联网思维读后感(一)

传统意义的社会资源为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这三样东西主宰了整个社会发展几千年。到18世纪末,加入了一个元素:技术,工业革命因此引领社会发展二百多年。时至今天,信息成为社会资源的最为重要的元素,人类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能成为社会资源是因为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一直存在,它决定其他社会资源的分配,拥有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就占据主动和优势。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不对称将不断地被消弱,足不出户,不仅遍览全球信息,也可发布信息至全球。在这个发展变化中,社会将天翻地覆,谁为消弱信息不对称做出贡献,谁就是英雄;谁充分利用消息不对称被弱化的趋势,谁就能成功。当今国外的google、amazon、facebook,国内的百度、腾讯、淘宝、京东等因迎合时代的变化而脱颖而出。

互联网思维这本书描绘了9大思维和22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在如何弱化信息不对称和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弱化方面给与了一些参考和建议。

对于吉峰来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解决农户在采购农机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农户能方便地找到真正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透明的价格,将“买放心农机,选吉峰连锁”落到实处,从而树立吉峰品牌。为实现这个目标,要在战略层、组织层、业务层等方面进行变革,投入全集团的力量,才有成功的可能。

互联网思维读后感(二)

《互联网思维》这本书举了一些自互联网诞生之后,近年来依靠互联网成功崛起的大企业,并炼化出了企业创始人在领导企业的壮大和崛起中所总结出来的心得来供我们学习和参考。

今日的互联网变化之快早已让人应接不暇,国际互联网市场上大小企业都在风起云涌。有些产品在开发过程中逐渐走入死胡同,()又很快的被另一批产品所替代。在这样更新换代迅猛的时代,如何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需要一套新的思想去引导。这本书以雷军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为精髓,结合马云的“马七条”系统化的提炼出互联网12大核心思维:标签思维、简约思维、no.1思维、产品思维、迭代思维、痛点思维、尖叫点思维、屌丝思维、粉丝思维、爆点思维、流量思维、整合思维。

书中在阐述所提炼出来的观点的时候,都以现在互联网上的龙头企业作为观点佐证。如qq、京东商城、淘宝天猫等。“酒香不怕巷子深”为主流的观念传播方式已经离我们远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如何利用互联网最好自己的产品推广和营销成为了大多数企业家思考的问题。首先,要转变自己的传统思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颠覆传统企业销售方式。其次,尽量把自己的产品简约化,给客户最需要的,最便捷的,同时考虑给用户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最后,企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错了就改,说干就干。

这里面的很多观点讲得很不错,而且这本书的时效性较强,对当下的许多热点分析的比较透彻。无论是《泰囧》创下的高票房,还是《爸爸去哪儿》引发的热潮,之前都没有经过大范围的炒作和宣传。那他们为什么会过获得如此高的人气呢?符合观众心理和接地气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就是靠观众之间口碑的自然聚合和传播。所以当你发现无论多么卖力的的广告和策划活动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坚持不一定就会胜利,我们就要学会掌握用户的兴奋点和策划的关键点。

“要做就做该行业的老大,即便暂时做不到老大的位置也要与第一挂上钩。”这是我们老师在上课时给我们讲过的一句话。而这句话以书面的形式出现在《互联网思维》这本书中时是no.1思维: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确实,世界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世界上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世界上第二高峰叫什么名字。众多的数据也说明了,第一的产品和第二的产品之间在市场占有比例上往往存在着绝对的差别。也正是因为第一的重要性,让很多企业都加入了争夺的环境中,所以保持自己的第一和争取第一的道路同样艰难。当你的地位无人可撼动时候,你才是真正的王者。

俗话说“不疯魔,不成佛”,以一个产品经理的身份来说就是将任何一个细节做好,把自己逼“疯”,被别人逼“死”。从细节做起,不管是产品的哪一个部分,都严格要求到了一个苛刻的境界,客户要的是满分产品,而你只做到90分还远远的不够,也还不至于把别人逼“死”。对于日渐同质化的市场,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细节,就容易在细节处被打败。

总的来说,这本书很多的观点和我平时所学的东西是相似的,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思考,却不能完全照书全搬下来,要充分结合自己企业的特征展开思考。就如别人说的:产品出身的人有他的思维和方法,运营出身的人肯定也会有他的思维和方法。我们更多的是应该将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执行到位。就拿最简单的发放传单来说,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结果。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销售。销售量上去了,你就成功了,无论用了多蠢的方式,肯定会有一些“专家”认为你是对的。我相信运用现在化网络思维来武装自己,不单单只有乔布斯、雷军能用好“饥饿营销”,我们也同样可以。

4、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读后感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读后感(一)

传统意义的社会资源为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这三样东西主宰了整个社会发展几千年。到18世纪末,加入了一个元素:技术,工业革命因此引领社会发展二百多年。时至今天,信息成为社会资源的最为重要的元素,人类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能成为社会资源是因为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一直存在,它决定其他社会资源的分配,拥有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就占据主动和优势。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不对称将不断地被消弱,足不出户,不仅遍览全球信息,也可发布信息至全球。在这个发展变化中,社会将天翻地覆,谁为消弱信息不对称做出贡献,谁就是英雄;谁充分利用消息不对称被弱化的趋势,谁就能成功。当今国外的google、amazon、facebook,国内的百度、腾讯、淘宝、京东等因迎合时代的变化而脱颖而出。

互联网思维这本书描绘了9大思维和22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在如何弱化信息不对称和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弱化方面给与了一些参考和建议。

对于吉峰来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解决农户在采购农机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农户能方便地找到真正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透明的价格,将“买放心农机,选吉峰连锁”落到实处,从而树立吉峰品牌。为实现这个目标,要在战略层、组织层、业务层等方面进行变革,投入全集团的力量,才有成功的可能。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读后感(二)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是我们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背景下思考企业发展、产品创新、营销推广,这将构建一个全新的生态圈。同样都是卖坚果的,有人在商场里做生意,有人做到网上,但是在众多网络品牌中,又有一个品牌脱颖而出,它2012年6月在天猫上线,65天后成为中国网络坚果销售第一;2012年“双十一”创造了日销售766万的奇迹,名列中国电商食品类第一名;2013年1月单月销售额超过2200万;至今一年多时间,累计销售过亿,并再次获得idg公司600万美元投资。华丽丽的数字后这是哪个品牌?这是三只松鼠,三只松鼠为什么能够成长这么快?三只松鼠在一片红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他们找到了用户的痛点,不是因为价格,而是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愉快的感受。“买着太累,是不愉快;坏的太多,是不愉快;包装太蹩脚,是不愉快;外壳太硬,是不愉快;吃完了手太脏,是不愉快;壳子没处扔,是不愉快……”我们从侧面看一下,看看三只松鼠货品包裹,除了坚果,不能吃的有哪些?看看三只松鼠的包裹里不能吃的部分有哪些?卡通包裹,一个带有品牌卡通形象的包裹;开箱器;快递大哥寄语;坚果包装袋;封口夹;垃圾袋;传递品牌理念的微杂志;卡通钥匙链,俘虏用户心的小玩具;还有湿巾。除了对用户痛点的把握之外,在互联网上谈的最多的就是三只松鼠的“对话式营销”,店小二面对买家以“主人”相称,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也让这个品牌不断被熟悉、被接纳,这种交流从店小二的话术、即时沟通、店内促销广告内容等等都可以传达品牌的态度。

三只松鼠花大心思包装产品与运营,是不是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呢?不过有人还是不理解,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思维?

从互联网出现到现在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演变的路径,从传播互联网化到销售互联网化,再到业务互联网化,最后现在变成企业互联网化,这些转折点的时代印记很多人也并不陌生。在第一个阶段作为传播互联网化时代,是门户、搜索出现时,从时间上来看是早期互联网形态,从web1.0到2.0时代都有媒体扮演着这个角色,也有很多客户选择进行传播的互联网化。就如同许多年前传统公关公司盛行,当互联网出现后,在传播中的变化就是把pr变成了epr;而销售互联网化则是淘宝、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的兴起,很多企业开始学会在互联网上卖产品,互联网也成为一个销售渠道;当到业务互联网化时,已然是团购、定制等等业务模式的时代,此类型的业务就是互联网的产物,近些年较为盛行;那么企业互联网化则是从经营理念、结构、产品设计、销售与营销上都源于互联网、出于互联网,就如同小米手机、淘品牌等。

互联网思维的变迁随着时间、技术、市场环境的发展已经远不是5年、10年前的景象,其定义也随着技术的革新在不断的重构。()如果我们硬是要把互联网思维分分类,剖析一下它到底是什么时,我想可能会有五个重要方向:

1、粉丝思维:“粉丝”这个词恐怕是现今互联网上提及最高的词语之一,它也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从有互联网开始,就没有离开用户,用户的注册数、活跃率等等都伴随着各个互联网产品,到了sns、微博、微信产品出现时,粉丝称为衡量一个平台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考究一个明星的人气,看微博有多少粉丝、贴吧有多少用户等等,粉丝的参与、体验,也成为产品最好的创新源泉,粉丝也是品牌的一部分,或者说唯有粉丝才有品牌,否则就只是logo而已。

2、迭代思维:互联网的产品很多都具备迅速迭代的特性,快速试错、快速更新,传统企业做一个产品从调研到产品上市,是漫长的周期,且流程复杂,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是快,具备迭代思维才能跟得上速度,新产品的调研在粉丝中进行,测试在粉丝中进行,这一切源于上一个思维,粉丝会帮助我们的产品、营销实现快速迭代;比如360的产品、小米手机、还有一些app就更具代表性了。

3、大数据思维:企业不论大小都可以在利用大数据思维,我们都在大数据中,且有不同的标签,当我们浏览一个网页、购买了产品、评论了产品、又看了其他产品……一系列的行为都可以进行分析判断,以往我们分析产品的目标用户更多基于经验判断,或者抽样调查等,而现在标签用户属性时不能仅限于男女、地域、年龄、收入等基础信息,更多维度让数据更个性化、更有针对性,大数据的思维会让我们的产品更加有的放矢,营销触及更加精准,呈现的结果也是显着的。

4、极致思维:我觉得极致这件事情会让人很兴奋,就像小米强调的让用户尖叫,不论从产品的极致,还是价格,总有一块要做到尖叫。很多产品在锻造时考虑的因素很多,希望突出的亮点很多,但是哪一个才是需要放大,需要做到极致的,这一点需要思考,当你的产品有极致的特点,才会脱颖而出,才会让人尖叫,才会令粉丝聚集乐意分享。像海底捞把服务做到极致,就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例子。

5、平台思维:平台思维的特点首先是开放,就如同众多平台提出的开放一样,这也是互联网的精神,还有就是共享、共赢。平台可以是从传统领域向互联网转变,建立共赢的生态圈,上下游加入进来,这个举例需要建立在你能有呼风唤雨的能力,假若没有这个实力,就可以学会利用现有的平台,bat已经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生态圈,还有电商的开放平台,比如京东,或者360等企业的平台,可以学会借势。

以上从粉丝思维、迭代思维、大数据思维、极致思维、平台思维,这五个方面理解互联网思维,或许未能全部涵盖企业产品的研发、营销各阶段,从前有人提过类似的观点,还包括了流量思维、简约思维、社会化思维、跨界思维,总之互联网思维需要从互联网的本质思考,传统的生意结合互联网不应是简单的内容输出、产品输出,需要的是观念从头到脚输入,这样互联网思维才会接地气,才会走的扎实!

互联网思维,不神秘,但需要先思而后行!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