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高度作文_底蕴的厚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1、人生的高度作文

人生的高度作文(一)

高山因为小溪的环绕,青松的映衬,才显得巍峨,我说它具有了雄伟的高度。

大海因为浪花的激昂,千帆的点缀,才显得壮阔。我说它具有了浩瀚的高度。

人生有人生的高度。伟人的高度是敬仰。普通人的高度是祥和。人生的高度也随之建立。

有的人站在山脚下,抬望眼,定下的目标不是山顶,却是白云。白云是飘渺的,摸捉不定。他们沿着山路攀爬,却怎样也达不到目标。只好抬眼望着白云发呆,没有去为人生的高度而拼搏,他们是停滞不前的,可是时光早已轰轰烈烈地从他们头顶滑过。

有的人爬到山腰,必想着登上山顶的傲然。可他们有时还是禁不住现时的诱惑。白鸟的妩媚,野果的香甜,风景的秀丽早已掩住了秀丽的眼神。当夕阳的余光映在那知足的笑脸上时,他们才恍然大悟,不过只有长嗟的份了。

有的人爬山却将山分成几段。这样做既轻松又不乏小小成功的喜悦。他们带着笑容出发,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沿途的风景他们不曾错过,却不沉醉于其中。艰难困苦他们尝过,脚步的坚定又使他们奋发向前。待到一览众山小时,他们回眸旧日的足迹,原来高度就在脚下。人生的高度已在不知不觉增加了许多。人生的高度不是竖直向上的。人有欢乐,悲伤,喜悦,烦恼,有过功绩,也有过错失。斜塔的伫立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不是空中楼阁,它有坚固的地基,使它才不会像泡泡一样在空中消失;其次,它的倾斜角度不太大,否则再好的基础也毫无用处。人可以犯错,但错要有度,知道什么是大什么是小,知道什么可以挽回,什么是无法用功劳抵消的。人生的高度才不会长着长着就倒了。寻找经验,总结教训更是人生高度的催化剂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生的高度也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为了自我的高度,朋友,用志向做翅膀,出发吧!

人生的高度作文(二)

记得以前,看过一则寓言,它讲述的是一只小云雀分别问麻雀、公鸡喝鹌鹑为什么不飞高点的故事。但是他们都认为自己已经飞的够高。当小云雀问道雄鹰为什么飞得那么高时,雄鹰谦虚的说离蓝天,他还差得远了。为什么他们会有不同的答案?

雄鹰为什么会觉得差了远了但是比雄鹰飞得更低的公鸡他们反而觉得自己飞得已经够高了?其实,他们是因为对高度的认知不同,用我们物理学过的术语叫做所选的参照物不同。那么,对于人生也是一样的。在生活里,你的奋斗目标不同,你的人生高度也就不同。你的人生目标决定着你的人生高度。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你的高度只是相对于乞丐而言的,那么只要你生活得稍微比乞丐好的那么一点点,你就会和麻雀、公鸡他们那样认为自己已经很好了。你们就会说,看人家乞丐活得比我差的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如果你的高度是相对于那些富翁、上流人士而言,那么只要你没有达到他们的生活条件,你就会努力的去追逐、去奋斗,直到达到你的目标为止。像麻雀、公鸡他们那样把目标定得很低是不行的。因为很容易达到,所以在达到了之后就会止步不前,不做任何努力。知道有个成语吗,不进则退。说的就是这样,如果你没有进步,那么你就是在退步。但是像雄鹰那样,把目标定得太高以至于不可能达到也是不行的。因为为永远不可能实现所以就不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久而久之就会放弃努力,自甘堕落。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定我们的人生目标呢?首先,我们应该选择可以达到但是有难度的目标;然后,把完成它的过程分为几小段再去把他逐一完成。这样在完成每一小段的时候,我们都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并且我们不能一直紧绷着拼了命的去追逐,我们应该时不时停下来观看一下沿途的风景,然后再整装待发继续前行。好啦,就说这么多啦!亲爱的朋友们,你们的目标是什么?为追逐你们的人生高度,你,准备好了吗?

人生的高度作文(三)

成长的道路上有痛苦和磨难,它们都是人生道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磨难中成长,心愈挫愈奋,超越自我。于是,磨难变成了财富。

有人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洒浆”。是的,成长的痛,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所有伤口的痊愈,最终会化成最瑰丽的玫瑰纹身。一个穿着破旧的男孩在非常有名气的农场主门前乞讨工作,场主给了他最繁重的工作——负责整个农场的杂务,而大农场里杂务多得令人难以想像。()男孩用他的勤快,认真从容面对农场的杂务,在一天的劳累后,他还在油灯下读书,男孩是想用打工的钱上大学。后来,男孩被赶了出去。三十五年后,他已当选为美国总统。许多事情并不是一蹉而蹴的。詹姆斯在磨难中成长,磨难造就了他非凡的人生,心灵的坚韧,使他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一位女作家说:“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弹簧,外界施加给我的压力越大,我就能弹得越高。”她的人生经历也是痛苦的。她只读过小学,14岁就跟着姐姐去采石场采石,因此手臂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伤疤。后来,她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当服务员、缝纫工、广告推销员。在城市中她感受到了人与人交往的“心苦”。后来,她尝试写作,《知音》招聘编辑时,她去应聘,她说:“文凭是别人的财富,我的财富是我的苦难,如果没有这些苦难,我恐怕没有这么强烈的改变现实的勇气。”她的勇气、经历、才华使她成为了编辑。有人把苦难当作弹脚石,整天叫苦叫累,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真正的苦难是怎样的。事实上,她们也不可能真正明白,那些内心深入最真实的东西,会鞭策着心灵走向很远很美的地方。女作家用她人生的磨难谱写了最美的乐章,人生的高度在磨难中更有弹性。

磨难是人生中的宝贵财富,要正视它,理智的应对,才能活出应有的人生高度。

在逆境中坚强面对,磨难就会变成“金子”,你想得到的,都会在这些经历中凸现出来,然后成为现实,人生就会变得有价值。

2、底蕴的厚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底蕴的厚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文/墨子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段醍醐灌顶的话:

“一个词汇量只有100个的人,很难理解词汇量达到1000个的人是如何思考这个世界的。这两种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里,因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程度取决于他们的语言能力。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爱”、“溢满”、“世界”这三个词的意思,那他永远也理解不了什么是“溢满爱的世界”,哪怕他就身处在这样的世界里。”

这一段话拨云见日般,词汇只是表现,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的去理解。

差距是怎么来的,你每天做10个俯卧撑和别人每天做100个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你每个月读一本书和别人每周读一本书的收获同样是不一样的。

能力是怎么来得,源于一个方向上不断地坚持。

很多事情在我们没做到一定程度之前,是完全没法理解的。

有一天你突然被刺激到了,然后满怀希望的开始努力了,就像现在,目标有了,外在的驱动力也有了,但是一段时间过后,你会发现自己还是无法有效的执行,无法坚持下去?

我在这个过程中挣扎了好久,分享一下走出这个过程的心得。

1、不要追求完美的计划

一个快饿死的人看见一片玉米地,如果他想着找最大的玉米,结果可能是还没找到就饿死了。而如果只找一个可以充饥的玉米,那么结果虽然不是最完美的,但却是令人满意的。

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我们总是把自己的生活计划的极其完美的,每天要6点起床,每天要跑步1小时,每天要读书一小时,babababa…, 计划的太多,一旦出现计划之外的东西,你计划的事情就会被打乱,时间稀缺的紧张感,会让你自责,人的习惯就是,当要求太多,其中有一项做不到,就可能全盘放弃。

如何解决?

80/20法则 是个好东西啊,我们可以不要贪多,先从最重要的开始,比如先开始早睡这个项目,坚持一,两个月以后,等你可以很好地完成早睡这个项目,慢慢地在加上早起这个项目,这是一个抓住重点,循序渐进的过程。

2、拖延

我们拖延,是应为我们的大脑喜欢做简单的事,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刷朋友圈和看书当然是刷朋友圈简单,有趣。我们的情绪大脑比理智大脑强大太多,都知道坚持下去会有效果,但我们的内心更更倾向于获得及时满足,相信我,所有人都是这样,不用去自责。

如何解决?

既然大脑喜欢做简单地事情,我们可以把任务变得简单一些,拆分自己的项目或者目标,拿健身来说,每天坚持10个俯卧撑,不要强迫自己,把它当做一种挑战。把它融入每天的生活中,每天走出一点点舒适区,短期内可能看不到什么太大的变化,但当你坚持一个月,一年,五年之后呢,跟另一个没有这些好习惯的人已经拉开了差距,你们所看到的世界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一个清晰的目标,让我们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一些好习惯,让这种积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成长,看起来,你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但其实你每天都在为你未来积蓄力量。

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人们,或许只是每天比你多努力一点而已,你是否有了一点信心?(来源/简书)

3、空闲时间,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空闲时间,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文/张初

1

胡适先生曾说,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

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

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这是胡适于1932年在一次演说中,鞭策大学毕业新生的一段话,可谓句句经典,字字珠玑。

一句“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仿佛让人醍醐灌顶,大梦初醒。

2

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往往决定了这个人的前程。

东汉末年有个叫董遇的人,是当时非常著名的知识分子,与其他六个人一起并称为儒学宗师。

董遇之所以能够成为大知识分子,也是和他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分不开的。

有人问董遇:“你是怎么读书的?”

董遇回答:“我遇到读不懂的书,就反复地看,反复地读。”

这个人反问:“反复读一本书,哪有那么多时间呢?”

董遇说:“那就利用‘三余’的时间。”

这个人好奇地问:“什么是‘三余’的时间?”

董遇回答:“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此即三余读书法,意思是冬天是一年中最闲暇的时间,晚上是一天中最闲暇的时间,阴雨天是四时最闲暇的时间。

而在这些闲暇时间做什么呢?他建议人们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读书。

可以说,董遇的成功,与他充分利用时间来读书是密不可分的。

2

利用闲暇时间,成就美好人生的还有很多。

齐白石原本只是一个木匠,只是休闲时间玩一下画,结果一玩就玩成了“中国毕加索”;

写作曾是余华的业余爱好,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总在灯光下奋笔疾书,伏案而作。几年后,一个普普通通的牙科医生,转身成为了著名作家,作品远销海内外;

当年明月原来是个公务员,只是休闲时间玩一下“明史”,结果一玩就玩出了《明朝那些事儿》。。。。。

一个人的闲暇时间里,藏着他的未来。

记得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分析,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按72岁计算,其一生中睡觉占了20年,吃饭6年,生病2年,文体活动8年,工作14年,而闲暇时间有22年。

因此,怎样利用空闲时间,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即使每天下班后,只拥有30分钟的自由时间,一周下来,你也能轻松读完一本书。你或许不是专家,但你会比你的同辈知道的更多。

不如从现在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坚持做一件小事,因为这世上无论是谁,都没有平白无故的成功,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荡。

再有光芒再有成就的人,都是从一件件小事,一天又一天积累起来的。

来源:半月谈品读、京博国学(jingboguoxue)

4、不要给自己人生高度设限

不要给自己人生高度设限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一测试,原来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生活中,是否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是千方百计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励志文章  )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就像刚才的“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或者已习惯了,不再跳上新的高度了。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它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

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所以,不要给自己人生高度设限!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