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要随便否定自己的价值

1、年轻人,不要随便否定自己的价值

年轻人,不要随便否定自己的价值

文/丛非从

我曾经是其中一个。在北京挣扎,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更找不到价值。每月领着两千块的薪水,不敢随便请人吃饭甚至不敢轻易吃肉,更不敢去谈朋友。在理想面前,所有的现实生活都很奢侈。更可怕的是,没有阅历没有能力没有任何积累,而最让自己难以接受的,则是性格懒散不思进取不够努力,许久来却没有一丝改变的迹象。要财没有要才也没有,甚至连长相都没有,几年下来,依然在挣扎。然后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知道活着这么痛苦有什么意义,然后用沉沦来安慰自己。只有在偶尔回到家的时候,和朋友谈论起,在哪工作,北京。不知道是一股自豪还是自卑感从心底升起。只有听朋友谈论起,你这不错那不错的时候,才开始半信半疑。只有当朋友用羡慕的眼神列举出一大串优点的时候,才开始反思,为什么,我要这么否定自己。

当我开始注意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人跟我一样,不断去否定自己。

他们否定自己的理由跟我大径相同:年纪大了依然被剩,自己找不到对象觉得要孤独终老;无才无貌平凡到不被人注意到,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悲剧;领着微薄的薪水,痛恨着自己没有能力;拼命坚持着却找不到方向弄丢了理想,觉得再无出头之日;性格懒散拖延成性,能力不济毫不上进,觉得自己活该生活凄惨。总之结局都一样,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一无是处,没有未来没有伴侣,找不到活着的感觉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可是我又很好奇,既然自己这么差,一直都这么差,又是什么让你坚持活到了现在,还活得好好的。是不是真的因为自己太差,就这么否定了自己。很显然不是。和比尔·盖茨比,我们都太穷。和姚明比,我们都太矮。和玛丽莲·梦露比,我们身材真的太差。和周润发比,我们又有些丑。我们总能发现有人有地方比我们好,那是不是我们就要否定自己。

你说,他们都是名人,你并不奢望达到那个地步,你只是想有个正常的能力。可是你告诉我,界限在哪里。和吃不上饭的孩子比,你又太优越,和重病在床时的人比,你又太健康,和被大火毁容的女孩比,你又太美丽。和在工地上挥汗的伯伯比,你在办公室又太舒适。那么这个正常或者比较的标准在哪里。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的有些方面比我们优秀,让我们惭愧难当。我们想成为那样,却没有做到,然后挫败,然后否定自己。可是你又是否知道他的痛苦。我们羡慕那些年轻有为的咨询师,却看不到他成长的历程中父母早年离异自己饱受沧桑,他只想象我们一样有个正常的家。我们羡慕那个有钱的孩子继承了父亲遗产,可是他只想用所有的钱换回父亲的一年,羡慕我们父母虽穷但是依然健康。我们羡慕那个在单位叱咤风云的女领导,可是她年近四十依然跨不上红地毯,她羡慕我们活得平凡但家庭和睦。我们羡慕的很多人都在羡慕着我们。

听起来像是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不要比较而已。我们不可能成为那个完美的人,在所有方面都是最优秀。有些人有些方面会比我们优秀,但是这些人同样羡慕我们的一些其他方面。羡慕我们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他们却拥有不起的东西。

既然没有完美的人,那我们只要多看看自己优点和拥有的地方就好了,就容易感觉到价值了。我们都是半杯水,看你是看到空的部分,还是看到有的部分。

我们拥有太多资源被我们所忽略,以至于我们常常挖掘自己的优点或价值的时候,也难以找到。

我们能工作在北京,却感觉不到价值。我们享受着办公室的空调,感觉不到价值。我们健健康康着,却感觉不到价值。我们父母曾好好爱我们,我们感觉不到价值。我们还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奋斗着,我们感觉不到价值。我们在北京租得起房子,我们感觉不到价值。我们能吃饱饭,我们感觉不到价值。

可是当我们换一个环境的时候,又感觉两样。当我们回到家,带着北京的特产给亲戚朋友,我们享受着那些羡慕在北京工作的眼光;当我们到孤儿院去救济献爱心的时候,我们又感恩着父母给的幸福;当我们和给家里装修的工人一起用餐的时候,又怀念起单位的空调温度;当我们去医院探视的时候,又庆幸着自己的健康;当我们和刚失业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能领到两千块而沾沾自喜。

同样是那些让你感觉不好的东西,又会让你感觉很好。价值感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同样是我们拥有的特质,有时候会让我们感觉很好有时候又让我们感觉很差,可是我们自己本身却没有变。那是不是环境变了,我们的价值感就变了。也就是环境控制了我们的价值感。

我们的价值到底建立在哪里之上。

很多年前,当我还没有开始研习心理学的时候,我听说,幸福是由你的邻居决定的。当你拥有了你的邻居没有的东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价值,感觉到幸福。好可悲的思想,我们自己的价值感,居然要被环境所控制。我们把价值建立在环境之上。

有时候,别人夸我们,说了我们很多好,我们就觉得得意,喜笑颜开。别人说我们不好,说了我们很多缺点,我们就觉得难过,自己哪都不好。()又常常把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评判之上。如果从事的是公务员,有的人羡慕我们的工作有的人则说我们安于现状。如果我们吃饭吃两盘肉,有的人说我们浪费有的人则说我们爱自己。如果我们赚到很多钱,有的人说我们能干有的人说我们精神匮乏有什么用。如果我们考试考了高分,有的人说我们学习好有的人则说我们书呆子。我们听到不同话的时候,感受就不一样。

我们是否要将自己的价值建立在环境之上,那么当我们失去环境独处的时候,我们的价值感要从何而来。我们是不是要将价值感建立在他人之上,那当不同的人说我们不同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身上每样东西都是资源,只是看到的角度却不一样。有的人会因为胖而自卑,有的人则会称自己“唐朝美人”,后者更容易招人喜欢。有的人会阻抗自己不善言辞不善交际,有的人则欣赏自己的文静和羞涩,后者就懂得欣赏自己。有的人会痛恨自己太固执失去了太多机会,有的人则欣赏自己的坚持。

没有一样特质是好或者是坏,只是我们身上的一样特质,只是我们用了褒贬的形容词来形容。但当我们把他还原,他依然只是我们拥有的特质。倔强其实就是坚持,讨好其实就是爱心,指责其实是力量。年近三旬是成熟美,长得太平凡则是安全。防御是因为保护自己。如果我们退去了比较和评判,那只是我们身上的特质而已。无所谓好坏。

我们都是半杯水,没有人会一满杯。有空的部分,也有有的部分。看到什么,则就有什么。

2、朋友圈那个随便辞职的年轻人,后来活成了什么样?

朋友圈那个随便辞职的年轻人,后来活成了什么样?

文/谢可慧

前些天,一个读者问我:

辞了职,现在后悔了,又回不去了,该怎么办?

“老实说,当时把辞职后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出来之后才知道,一切从头开始,而寻找这个开始的感觉,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我只给了他一个建议:学一项本事,越精通越好。

我说,我想梳理一篇文章,给许多希望辞职的年轻人,他说,你可以以我的例子开始。

大概是因为大家知道,我是从体制里出来的,目前看上去活得还不错。这里,我要重点划一下,是“看上去”。

所以,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后台问我:

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想辞职,我该怎样过上想过的日子?

我不知道做什么,就是不喜欢现在的工作。

我不知道该怎样努力,但我又不喜欢当下。

我觉得在这里,大多数人有一个错误的概念,就是辞了职,就有可能过上你喜欢的日子;不辞职,你可能永远过不上你喜欢的日子。

但你要知道,取决你过上自己想要生活的,不是你的职业,而是你的能力。

一、如果你什么都不会,不要随便放弃你现在的工作

你至少要学一项技能,学满七分,并且有能力超过你当下的工作,再来思考辞职这件事。

现在有一种鸡汤学是,年轻,一定要有孤注一掷的勇气。所以,哪怕一无所有,也一定要去追求。

有一个小男孩来找我,二十六七岁,辞了体制内的活。他说,我怎么感觉一点都不开心呢,没钱没工作还没自由。

我问他,你会干什么,你大学学什么专业。

他说,大学的知识早就忘记了,毕业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考进了体制。不太适应,觉得太无聊了,就出来了。现在呢,好像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你有什么样的能力,才有可能匹配什么样的工作。你考进体制,说明你在某些方面并不比同龄人差,也非常适合机关工作。但你盲目出来,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不要随便辞职,年轻人不要把辞职当儿戏。

你不知道做什么,也不会做任何事的时候,你想让这个社会如何接纳你呢?

那些本是平凡人,想一跃而上,手无寸铁,却成为落魄小王子的故事,一点都不感人,甚至听上去特别无知无能无本事。

二、不要让情绪左右你的选择

我从来不赞同冲动型辞职,而大多数人辞职,就是因为情绪不对,所以带着情绪,放弃一份工作。

有一种叫风险成本。

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勇气,但你要懂得,把风险成本控制到最低的时候,再去辞职,会大大提高你的抗风险能力,和降低你的风险成本。

“我在这里工作不开心,所以我辞职。我在这里感觉郁闷,所以我辞职。我被上级批评,被同事排挤,我辞职。”

我觉得,比辞职更重要的是,你更需要知道:你为什么工作不开心,为什么郁闷,为什么会被上级批评,同事排挤。

以及说到底,为什么这个人是你,不是别人。

你没有分析出原因而辞职,在进入下一份工作之后,90%可能进入同样的死局。因为,在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你选择了逃避,而不是先找到答案。

三、别人的路对你来说复制性不强,你要知道你的核心竞争力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很流行,辞职后浪迹天涯,看世界。关键是,那些所谓的“浪迹天涯”看上去都是有钱有闲,还人美活好。

于是,所有年轻人都做起了一个梦。辞职,去旅行,然后写书,然后成名,然后发大财,贴上“自由自在”的标签。

我写过一篇文章写的是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她当时太羡慕这样的生活了,辞了职去旅行,幻想着有朝一日“朝九晚五中,也浪迹天涯”。

确实,因为这段经历,有一段时间,有人找她写稿,也有一点收入来源。

然而,渐渐地,她发现,入不敷出,积蓄在减少,收入并不能支付开销,甚至不敢问家里要钱。

一旦生存造成问题的时候,或者说长期没有经济收入的时候,很多人是会产生自我怀疑的。她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就说了一句话,还是回来吧。

你辞职去旅行,其实是想辞职获得生存。但你有没有想过,你是否真的合适。

因为你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这里,你却一意孤行。全凭运气做事,往往显得很被动。

所以,我在回答读者的问题时,经常会问他一句话:你会做什么。

那些你想走谁的路的人,你有没有想过,你是否有他的核心竞争力。

人的路不可复制,就像人的经历也不可复制一样,所以很多时候,只有殊途同归,少有先因后果。

我不鼓励年轻人随便辞职,但我也鼓励那些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年轻人,看看外面的世界。

辞职不是一概而论的事,你要有穿越山川湖海的本事,才能跳出原来的江湖来闯。

世界,那么大,我们是该去看看,但首先是活下来,其次是去看看。

3、年轻人,不要再贷款买房了

年轻人,不要再贷款买房了

从借高利贷买房、假离婚买房,到实体企业老板抛弃主业投资房产,甚至一套房子能挽救一家上市公司,一场全民买房热潮近年来激烈上演,有人唯恐赶不上这趟暴富列车,也有人惊呼泡沫经济即将破裂,中国楼市到底怎么了?

下面来看一个开发商是怎么看待年轻人贷款买房的:

在中国,买房95%靠按揭贷款,而且年轻人买房的需求最大。估计只有不足5%是靠自己的实力,不需要家里资助买房的。当然还有一些富二代全款买房的事,就另当别论了。

为什么说穷二代,农二代,职二代,或者说普通青年为什么不要着急买房呢?

先说下中国的房贷被透支得非常严重了,楼市泡沫大,年轻人做接盘侠要考虑清楚楼市崩塌的后果。

房贷收入比是房贷除以可支配收入,百分比越高代表老百姓还款压力越重,此前中国房贷收入比已经快达到了40%,超过了美国在次贷危机时的32%,快接近房产泡沫时期的日本。

2016年月均房贷接近5000亿,而且央行新增的货币几乎都涌入了楼市贷款中。如果房贷挤压了我们大部分收入,老百姓就没钱去消费其他商品了,抑制扩大内需,对实体经济也是一种打击。所以说中国是将楼市杠杆用到了极限,已经存在一定风险了。那些使用高杠杆买房的年轻人,如果未来房价跌了,经济不景气了,你们贷下的房贷是否还还得起?

虽然我们都清楚房价已属于非理性上涨,为什么还有年轻人拼了命要去买房呢?有人抱怨:是中国的丈母娘,逼高了中国房价!

研究过邻国日本,日本的青年是否也害怕丈母娘。日本青年结婚买房子也很贵,日本弹丸之地,人口密度很大,房价当然比较高(在世界上排名是位列前茅的),日本青年却不着急买房。日本青年怕买房限制自己去其他城市欣赏美好生活的机会,也更不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我们呢 ,为了一套蜗居不惜借贷做房奴。

除此之外,年轻人诚惶诚恐的买房,还有一个原因。

大多数人被高房价吓住了——现在不买,以后还会涨,房价永远比工资涨的快。现在不买,恐怕以后再也买不起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想先讲个例子。

在70年代,电话刚刚兴起时,就有舆论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富裕人群的象征,是身份的标志。那时候有一部电话,可以被神化到领导干部的层次。但是,现在你看看,一个座机电话能值多少钱,如今已经是苹果手机烂大街了。

在以前,结婚三大件。三大件,即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而80年代,结婚时的“三大件”就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到了90年代,“三大件”水涨船高了,更新成电脑、空调和摩托车。 如今,结婚“三大件”被默认成“三大子”,即“房子、车子和票子。

每一个时代的商品工业的大发展,都有攀比的心理,新鲜事物一出来,大家都跟着攀比。大家想过没有,昔日昂贵的电话,冰箱,彩电,现在说起来是不是不值得一提?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无非是供求关系。当整个国家在渴求一样东西的时候,这个东西在一段时间内是稀缺的。大家争抢,就有商人涌入这个行业,就有投机倒把的人炒这个东西。

70年代,有人囤自行车倒卖,现代人开始囤什么了?房子呀。国家大力发展房地产,加上中国的传统观念,没有房子就没有家,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家互相攀比谁家住的房子大。大家都在抢房子这个东西,抢的人多了,房子价格就涨了,一个月涨几百上千都是常见的。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一个东西越被疯抢看起来就越值钱。

从经济学角度讲:当需求被激发出来的时候,一段时间内,房子会疯狂上涨,加上中间投机倒把人的炒作,房子更是非理性上涨。更多的人,资金,热钱涌入这个行业,去疯狂的买地盖房子,更多的实体企业老板关了工厂,疯狂囤房,一个个疯 了一样涌入地产圈。而且,央企地王的频出,更让人看到了楼市的疯狂。

做面粉的,卖鱼的,做鞋的,都涌入这个行业,疯狂盖房,疯狂炒房。这个现象正常吗?当房子的总量超过购房者的需求量时,结果会怎样?一些三四线城市的鬼城已是前车之鉴。

大家想过没有,在全国有多少套房子?未来5年会建多少套?

现在虽然放开了二胎,但是独生子很多,再过10年。最简单的估计:孩子父母一套房,老婆父母一套房,小2口还有1套房。还算平衡,等再过10年,双方父母去世,这样一家就3套房。再过10年,这个父母还会为孩子再买套房吗?到时候房子还会永远上涨吗?大家有房子住了,房子卖给谁呢?如果未来再征收个房产税,未来谁还愿意把房子砸在手上。

所以说:房子永远上涨论,是谬论,照现在的速度,用不了20年,楼市该到头了。

有人会说,城里人不买,农民会买啊。那么看看城市化进程到什么程度?

举个例子,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搞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农村城镇化,3-5年部分试点农民可以住楼房,大大平抑四线城市的上涨。农村城镇化,这也是城市化的一部分,但并不是要所有的农民去城里买房就是城市化了。

在中国,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传统的农民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新农民的增加,有土地,有乡镇企业收入,有楼房住,去大城市干嘛?扫大街去?你可知道,很多有技能的农民工收入都比大学生挣得多。

另外国家十二五计划规划提出:每年在一、二线城市,新建600万套经济适用房,廉租房。5年就建3000万套,可以解决一亿涌入城市的新农民的需求。

还有数据显示,现在不仅是大城市,楼房空置率高,甚至县级市的楼房空置率也在迅速增加。例如,大城市一个城中村改造,有的村民一个人就能手握7套房子。所以很多农民根本不缺房。

为此,国家出手挤压楼市泡沫,从限购已经到限售,决心是坚定的。在高位接盘,尤其是首付不够,通过贷款或者高杠杆买房的年轻人要警惕风险。当视死如归的接盘侠,要当心飞得高摔得重。

如果你相信,10年前上万元的手机,电脑现在可以轻松买到,我们就有理由相信:10年后,房子也许没那么贵。

当然你有足够的资金,想买几套房子那随便你,风险自担。但是如果经济条件不成熟,考虑租房也不丢人,不要用最具想象力的黄金10年(25岁-35岁)给银行打工,而错失了自己的职业成长期。

来源:凤凰财经(finance_ifeng)综合报道,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4、我们都是半杯水,不要随便否定自己的价值

我们都是半杯水,不要随便否定自己的价值

文/丛非从

我想谈谈自我价值。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定义自己的价值。

在这个城市,总有那么一些人,习惯否定自己。充满了挫败,抑郁。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然后羡慕着别人的好或者幻想着一种理想的状态发呆。

我曾经是其中一个。在北京挣扎,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更找不到价值。每月领着两千块的薪水,不敢随便请人吃饭甚至不敢轻易吃肉,更不敢去谈朋友。在理想面前,所有的现实生活都很奢侈。

更可怕的是,没有阅历没有能力没有任何积累,而最让自己难以接受的,则是性格懒散不思进取不够努力,许久来却没有一丝改变的迹象。要财没有要才也没有,甚至连长相都没有,几年下来,依然在挣扎。然后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知道活着这么痛苦有什么意义,然后用沉沦来安慰自己。

只有在偶尔回到家的时候,和朋友谈论起,在哪工作,北京。不知道是一股自豪还是自卑感从心底升起。只有听朋友谈论起,你这不错那不错的时候,才开始半信半疑。只有当朋友用羡慕的眼神列举出一大串优点的时候,才开始反思,为什么,我要这么否定自己。

当我开始注意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人跟我一样,不断去否定自己。

他们否定自己的理由跟我大径相同:年纪大了依然被剩,自己找不到对象觉得要孤独终老;无才无貌平凡到不被人注意到,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悲剧;领着微薄的薪水,痛恨着自己没有能力;拼命坚持着却找不到方向弄丢了理想,觉得再无出头之日;性格懒散拖延成性,能力不济毫不上进,觉得自己活该生活凄惨。总之结局都一样,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一无是处,没有未来没有伴侣,找不到活着的感觉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可是我又很好奇,既然自己这么差,一直都这么差,又是什么让你坚持活到了现在,还活得好好的。是不是真的因为自己太差,就这么否定了自己。很显然不是。和比尔盖茨比,我们都太穷。和姚明比,我们都太矮。和玛丽梦露比,我们身材真的太差。和周润发比,我们又有些丑。我们总能发现有人有地方比我们好,那是不是我们就要否定自己。

你说,他们都是名人,你并奢望达到那个地步,你只是想有个正常的能力。可是你告诉我,界限在哪里。和吃不上饭的孩子比,你又太优越,和重病在床时的人比,你又太健康,和被大火毁容的女孩比,你又太美丽。和在工地上挥汗的伯伯比,你在办公室又太舒适。

那么这个正常或者比较的标准在哪里?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的有些方面比我们优秀,让我们惭愧难当。我们想成为那样,却没有做到,然后挫败,然后否定自己。可是你又是否知道他的痛苦。我们羡慕那些年轻有为的咨询师,却看不到他成长的历程中父母早年离异自己饱受沧桑,他只想像我们一样有个正常的家。我们羡慕那个有钱的孩子继承了父亲遗产,可是他只想用所有的钱换回父亲的一年,羡慕我们父母虽穷但是依然健康。我们羡慕那个在单位叱咤风云的女领导,可是她年近四十依然跨不上红地毯,她羡慕我们活得平凡但家庭和睦。我们羡慕某个女孩有着魔鬼的身材,她却只想像我们一样平凡些不再被单位领导骚扰。

我们羡慕的很多人都在羡慕着我们。

听起来像是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不要比较而已。我们不可能成为那个完美的人,在所有方面都是最优秀。有些人有些方面会比我们优秀,但是这些人同样羡慕我们的一些其他方面。羡慕我们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他们却拥有不起的东西。

既然没有完美的人,那我们只要多看看自己优点和拥有的地方就好了,就容易感觉到价值了。我们都是半杯水,看你看到空的部分,还是看到有的部分。

我们拥有太多资源被我们所忽略,以至于我们常常挖掘自己的优点或价值的时候,也难以找到。

我们能工作在北京,却感觉不到价值。我们享受着办公室的空调,感觉不到价值。我们健健康康着,却感觉不到价值。我们父母曾好好爱我们,我们感觉不到价值。我们还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奋斗着,我们感觉不到价值。我们在北京租得起房子,我们感觉不到价值。我们能吃饱饭,我们感觉不到价值。

可是当我们换一个环境的时候,又感觉两样。当我们回到家,带着北京的特产给亲戚朋友,我们享受着那些羡慕在北京工作的眼光;当我们到孤儿院去救济献爱心的时候,我们又感恩着父母给的幸福;当我们和给家里装修的工人一起用餐的时候,又怀念起单位的空调温度;当我们去医院探视的时候,又庆幸着自己的健康;当我们和刚失业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能领到两千块而沾沾自喜。

同样是那些让你感觉不好的东西,又会让你感觉很好。价值感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同样是我们拥有的特质,有时候会让我们感觉很好有时候又让我们感觉很差,可是我们自己本身却没有变。那是不是环境变了,我们的价值感就变了。也就是环境控制了我们的价值感。

我们的价值到底建立在哪里之上?

很多年前,当我还没有开始研习心理学的时候,我听说,幸福是由你的邻居决定的。当你拥有了你的邻居没有的东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价值,感觉到幸福。好可悲的思想,我们自己的价值感,居然要被环境所控制。我们把价值建立在环境之上。

有时候,别人夸我们,说了我们很多好,我们就觉得得意,喜笑颜开。别人说我们不好,说了我们很多缺点,我们就觉得难过,自己哪都不好。又常常把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评判之上。

如果从事的是公务员,有的人羡慕我们的工作,有的人则说我们安于现状。如果我们吃饭吃两盘肉,有的人说我们浪费,有的人则说我们爱自己。如果我们赚到很多钱,有的人说我们能干,有的人说我们精神匮乏有什么用。如果我们考试考了高分,有的人说我们学习好,有的人则说我们书呆子。

我们听到不同话的时候,感受就不一样。

我们是否要将自己的价值建立在环境之上,那么当我们失去环境独处的时候,我们的价值感要从何而来。我们是不是要将价值感建立在他人之上,那当不同的人说我们不同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身上每样东西都是资源,只是看到的角度却不一样。有的人会因为胖而自卑,有的人则会称自己“唐朝美人”,后者更容易招人喜欢。有的人会阻抗自己不善言辞不善交际,有的人则欣赏自己的文静和羞涩,后者就懂得欣赏自己。有的人会痛恨自己太固执失去了太多机会,有的人则欣赏自己的坚持。

没有一样特质是好或者是坏,只是我们身上的一样特质,只是我们用了褒贬的形容词来形容。但当我们把他还原,他依然只是我们拥有的特质。倔强其实就是坚持,讨好其实就是爱心,指责其实是力量。年近三旬是成熟美,长得太平凡则是安全,防御是因为保护自己。如果我们褪去了比较和评判,那只是我们身上的特质而已。无所谓好坏。

我们都是半杯水,没有人会一满杯。有空的部分,也有有的部分。看到什么,则就有什么。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