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
经典语录: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
1、回想已走过的路,所有彼时彼刻以为的不顺和不幸,现在看来都是生命的阶梯,也都是命运化了妆的祝福和助力。
2、人总害怕告别,不知道到了那一天会有多少遗憾与懊悔,又有多少眼泪,更不知道到时候是不是能舍?人生也许无所谓告别,不过是毅然转身,换一段旅程。好好活过,就是最好的告别。
2、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最恐惧的地方,无条件地去支持一个人、一些人、一群人。支持别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它永远不会失败。
4、不要在愤怒中回顾过去,也不要在恐惧中展望未来,而要在清醒的意识中体味现在。
5、什么都不向你要的人,其实,对你还不是很有把握,因为,她不确定,如果要你的真心,不知你能不能真的给得出。
6、假如你决定将一个人或一件事遗忘掉,你所应当做的并不是将它藏匿在心中,让它在记忆中发芽,而是必须让它在语言的磨砺中失去弹性。
7、说太多和想不通。尽全力和留不住。放开手和舍不得。爱下去和不可以。这世界有那么多的不,习惯就好。路过而已,换一下思维模式。
8、你的一生会遇到许多美好的人,可是最打动你的,永远是年轻时遇到的那些。正如你一生听到许多好听的歌,可是你唱的最好的,永远是年轻时学会的那些首。
9、我们讨厌一个人,往往因为彼此太相似;我们喜欢一个人,也因为彼此太相似。
10、不是每个追求你的人都是值得信任。对你好,总有目的,而想保护你的人,才会默默陪着你一生。为你的身体而来的人,也会为别的身体而走。只有为你心而来的人,才会长久。
11、很多人把心动、迷恋或倾慕误认为爱情,但心动跟真正的爱情根本无法相比。
12、你一个人走,有清静的快乐;你同一个人一起走,你就有了一个伴;你同许多人一起走,你就会感到热闹。只要你敢走,怎么样都好。
13、爱就是,哪怕别人认为你是个十足的女汉纸,他仍然认为你很需要照顾。
14、心要像伞,撑得开,收得起。
15、人都是孤独的,但可怕的不是孤独,而是惧怕孤独。
16、你得学着放手,得往前走,得重新振作,得坦然面对所有的结果,因为你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场非凡的旅程!
17、在岁月中跋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会秀丽,看开心情才会明媚。累时歇一歇,随清风漫舞,烦时静一静,与花草凝眸,急时缓一缓,和自己微笑。
18、“归属感”是你强烈地想和他在一起。“安全感”是你觉得他强烈地想和你在一起。“幸福感”是彼此都强烈的想在一起而最终走在了一起。
19、最美的爱情,没有天荒,也没有地老,只是想与你相伴一生,仅此而已。
10、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
2、后半生最好的生活方式,说得太对了
后半生最好的生活方式,说得太对了
文/一本叔
1、后半生,请学会沉默
慢慢明白:这世上,没有真正的对与错。
面对一些误解和纷扰,不想解释,也不想争辩了,所以我们选择沉默。
越痛,越不动声色;越苦,越保持沉默。
慢慢懂得去原谅自己和他人的过失,和这个不太完美的世界握手言和。
后半生,只想做一个不喧哗的人生赢家,不夸夸其谈,不浮躁炫耀,一心一意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幸福又惬意。
2、后半生,请回归平静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慢慢远离过去的繁忙,渐渐回归生活的平静和本真,开始懂得把生活的重心留给更重要的家人和朋友,多给他们一些陪伴。
晨起打个太极,侍弄侍弄花草,闲暇时练练书法,拍拍风景,晚上和爱人孩子一起散散步,看看繁星,回忆回忆往昔。
后半生,不管物质生活优越或贫瘠,都会提醒自己,要保持平静乐观的心。只想安放好自己的灵魂,让身体更健康,让心更快乐。
3、后半生,请学会弯腰
从前,总是会因为意见的分歧,和爱人争吵、和亲人争辩、和朋友争论,闹得冷战或不欢而散。
现在终于明白: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也终于懂得:亲人和朋友比任何道理都来得珍贵。
实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选择在家擦地板,拎一块抹布,弯下腰,静静擦拭地板。
在劳动中,回忆过往,抚平心绪,重拾珍惜。
适度弯腰,是一种若愚的大智慧,一种低调的好修养。
4、后半生,请不再遗憾
人生是一条有无限多出路口的长路,永远在不停地做选择。
但是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选择了就不要后悔,更不要总是说想当初…
每一个出库了的选择其实没有真正的好与坏,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就不会频频回首如果当初做了不一样的选择。
5、后半生,请继续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时刻保持学习的激情。发现生活的美和乐趣获得更多的快乐。
读书练字,下棋钓鱼,唱歌跳舞,书法绘画等等,都是我们继续学习的方式。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不要让年龄决定我们能做什么或者不能做什么,即使80岁,我们也依旧可以做梦,可以学习。
当我们不服老,不服输,岁月也只能对我们无可奈何。水远山长,来日可期,不怕来不及!
6、后半生,请保持单纯
想得太多,反而会让生活复杂化,单纯其实是一种上天给予我们的恩赐。
单纯地活在当下,单纯地感受食物的香味,单纯地体会运动的快乐,单纯地和朋友谈天说地。
不要思考太多,生活其实就是简单的快乐。
7、后半生,请偶尔“俗气”
从前为了身材,总是吃的清淡,从不敢大口吃肉。现在才懂得,填饱自己的胃,愉悦自己的心,保持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后半生,偶尔也“俗气”一次,小小的放纵一下。
人生不需要把自己绑得那么紧,偶尔的小小放纵、偶尔的“俗气”会更平易近人。
8、后半生,请好好打扮
爱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就不爱打扮了。
只要背还挺得直,腿还走得动,就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去看最美的风景,去拍最美的照片!
“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用心待自己的你,活得最漂亮。
9、后半生,请偶尔糊涂
最初,我们揣着糊涂装明白。
后来,我们揣着明白装糊涂。
该健忘的就健忘,该粗心的就粗心,该弄不清楚的就不清楚。过去了的事就过去了。
如果只会记不会忘,只会计算不会大估摸,只会明察秋毫不会不见舆薪,只会精明强悍不会丢三落四… 只会让我们生活有无休止的苦恼。
10、后半生,请学会祝福
后半生,做一个祝福别人的人,学会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多表扬你的子女、爱人,多夸赞你的朋友。
这不是虚伪,而是温暖。你的祝福与鼓励,善意和真诚,会照亮更多人的人生。
做一个心里装着祝福的人,多顾及别人的感受,不给他们难堪。当你送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时候,你也会收获双倍的幸福和快乐。
后半生,愿我们都能做到以上十点,拥抱更好的生活,拥有更安心的幸福!
来源:一星期一本书(id:yer8080)
3、废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废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文/艾小羊
许知远的《十三邀》请到47岁的亚洲偶像木村拓哉。
许知远问木村:“你有没有特别想扮演的角色?”木村回答,那是一个专业团队无数人的努力,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文艺青年关心自己的喜欢,职业人士关注他人的付出。
《十三邀》李诞那一期,李诞问许知远为什么要做访谈节目,许知远说没办法啊,我得挣钱(养书店)。
你瞧,有时候连文艺青年许老师,也知道有些事情,不喜欢,但必须做。
1
最近遇到一个应聘者,她说觉得如果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就很难做好,所以她想做自己喜欢的。
问她之前的职业是什么。她说是瑜伽老师。
“那你不喜欢吗?”
“开始挺喜欢的,做了一段时间就不喜欢了。”
问她现在喜欢什么,她说喜欢做运营,报了很多网课,也把难啃的《运营之光》啃完了。
于是让她在运营的岗位上试用。
试用期还没过,她就干不下去了。
运营是一个特别琐碎的活儿,需要细心、耐心与决心,这些她都没有。
她之前所了解的运营,是像将军一样运筹帷幄、指哪儿打哪儿,实际做起来,发现最重要的,不是你站上指挥塔怎样做,而是你如何爬上这个指挥塔。
这个过程,是平平淡淡加默默无闻,无鸡血、没段子、不励志,无论是讲师做讲座,还是作家写书,都会选择性地忽略。
于是,这个女孩以为自己学了很多知识,其实空有一腔志气和一碗鸡血。
离职的时候,她跟另外一个员工说:“我还是要去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喜欢的事情,我做不好。”
女孩才24岁,我很想告诉她,如果你没有能力做好自己不喜欢的事,那么,喜欢就会变成弱者的借口。
2
强者谈坚持,弱者才谈喜欢。一句不喜欢,可以甩掉所有的不努力、不作为、不坚持。
喜欢是什么?
它代表某一个时间节点的短暂情绪,无论是你喜欢的工作,还是喜欢的人,长久相处的时候,都会发现里面包含着诸多不喜欢之处。
主持人窦文涛说过一件事。
在《锵锵三人行》火爆之后,台里决定给他一档时事节目,叫《文涛拍案》。
与《锵锵三人行》的风格不同,《文涛拍案》讲大案要案,内容粗暴、不设嘉宾。
这个节目,窦文涛从一开始就不喜欢;然而这件不喜欢的事,他做了8年。
窦文涛后来在《圆桌派》上回忆这段时光,说因为不喜欢,总担心做不好,常常一期节目反复录四五次。
“有一天录完节目下班,已经是清晨6点,深圳暴雨如注,那一刻我心里只有四个字:生无可恋。”
窦文涛说。你瞧,再光鲜的人、再顺利的人生、再喜欢的事,也会有那么一些时刻,心生厌倦,甚至生无可恋。
这就是普通人的人生,甚至可以说是所有人的人生。
3
小到保持身材,大到养家糊口,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能仅仅凭兴趣,而是靠专业、信念与坚持。
凡事谈喜欢,动不动还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我敬你是个不识人间烟火的人。
但这样的人,我劝你敬而远之。
因为他们不仅自己一事无成,还专业坑搭档、坑队友;
说好听是文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说不好听点,就是情绪化,不负责任。
朋友的副业是开咖啡馆。
这个行业,只谈喜欢,不谈责任的人特别多。
朋友拿50万出来开店,请了一个合伙人。
合伙人特别喜欢做咖啡和烘焙,开咖啡馆也一直是她的梦想。
听上去很完美,对不对?但老司机要告诉你们,创业谈梦想、干工作谈喜欢的,基本都不靠谱,记住这一点,你能规避人生99%的坑。
这个世界上,喜欢与爱一样,都是易耗品,像烟花一样,易冷。朋友的店开了不到半年,合伙人的激情就余额不足了。
产品不上新,管理不上心,四五月正是生意旺季,她却要出门旅游,一走20天。
朋友求她:“等七月好不好,淡季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现在好不容易有点生意。”
她说:“不行,我不能为了工作放弃自己喜欢的事。”
当初开店的时候,你不是说开咖啡馆是你最喜欢的事吗……
4
喜欢,是孩子的脸、六月的天。
人生漫长,诸多无奈,我们终究不可能以喜欢抵达成功,更不可能以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小美从4岁开始学钢琴。
家人对她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就是希望她能从小坚持去做一件看上去很美、实际上枯燥得要死的事儿。
报班之前,问过她,她说喜欢。
后来每到练琴的瓶颈期,小美都恨不得把钢琴砸了。
有人建议别逼孩子,还是选一个她喜欢的事情让她做,才能事半功倍。
但是,这种鸡汤千万别喝。
我们来分析一下人性:喜欢是我们的本能;同时,喜新厌旧也是我们的本能。
如果凡事按照本能,人人都是loser兼渣男、渣女。
而教育本身,一定存在反人性的部分。
音乐小王子周杰伦算是天才了,两岁会哼歌,三岁唱得有模有样,去妈妈同事家,摸了钢琴都不想走。
这么喜欢,这么有天赋,学钢琴的时候怎么样?不想练琴,还是会被他妈妈叶惠美打。
人生实苦,喜欢并不能让它变得容易。
幸运的是,我们还拥有另外一种人性:容易被成就感支配。
这么说吧,喜欢,就是站在山下看山上的风景,而成就感,是半山腰的观景台。
在本能的喜欢与有效的成就感之间,一定有一段上坡路。支撑你完成这段上坡路的,不是喜欢,而是信念。
5
喜欢本身,无法成为信念,只会成为我们见异思迁的遮羞布。
幼稚的人谈喜欢,成熟的人谈责任。
一件事,有所成,一定是10%的喜欢+90%的责任。
成功,是在喜欢与厌倦之间进行螺旋式上升;上升的成就感,支撑我们一次次对抗厌倦,到达柳暗花明的境界。
过度强调喜欢的人,在第一个厌倦到来的时候,就会换一个坑位;
于是,他们跳来跳去、筋疲力尽,却永远只能在山底看风景。
毛姆说:“为了心灵的安宁,人最好每天做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
然而,爱因斯坦老师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你瞧,连神仙都打架,难怪我们听了再多道理也过不好一生。
但如果让二选一,我会选毛姆,因为爱因斯坦是天才。
天才横空出世,世界为之让路,而普通如我们,想要不疯魔、不报废,最好是每天心平气和地去做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
在日复一日枯燥的历炼中,化喜欢为信仰、化兴趣为力量,找到自己的节奏,活成鸡血本血。
来源:我是艾小羊(id:qingchangaixiaoyang)
4、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长大
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长大
文/凭阑
“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
周末,朋友来家里做客,赶巧遇上儿子练琴的时间。
坐在钢琴前的儿子一脸不情愿,一首简短的曲子还未弹完,就开始找各种借口逃避练习。
这是他惯用的伎俩,当然我不会吃这一套。
在我强硬的态度下,儿子又哭又闹,最终还是坐回了琴凳上,眼中含泪练习今天的曲目。
朋友看不下去了,对我说了开头这一句话。
他建议我别逼孩子,应该选一件他喜欢的事情让他做,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而我想说的是,这种说法并不适合成年人,更不适合孩子。
1
喜欢是本能,喜新厌旧也是本能
让孩子练习钢琴并不是我的意愿,而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有天路过琴房,看见里面摆放的黑白钢琴,孩子驻足望了好久,然后拉着我的手说喜欢,想学钢琴。
我当时只当是孩子一时玩笑话,并没有留意。
随后的时间里,看见孩子模仿电视上钢琴演奏家弹琴的模样,我决定帮他实现他口中的喜欢。
从一开始的认真、热情,到两个星期后的抗拒,孩子对钢琴已经失去了一开始的兴趣。
所以才会出现我“逼迫孩子”的一幕。
“妈妈,我发现我不喜欢钢琴了,我更喜欢小提琴。”
面对孩子不断变换的喜欢,我是否应该选择妥协?
不!
我深刻地知道,即使我现在安排孩子学小提琴,放弃钢琴,指不定什么时候,孩子还会对我说:“妈妈,我不喜欢小提琴,更喜欢某某。”
喜欢是人的本能,但同时,喜新厌旧也是人的本能。
孩子今天说喜欢这个玩具,明天看见别人手里的玩具,发现自己好像更喜欢别人的。
如果父母一味纵容孩子的“喜欢”,任由孩子在本能中成长,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喜欢是人的本能,但是本能不是技能,如果凡事按照本能走,那么人人都可能是失败者。
为人父母,不应是纵容孩子的本能,而是应该想着如何将本能变成孩子的技能。
2
强者谈坚持,弱者才谈喜欢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相信这是大部分人的回答。
而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甚至为人处世上的“强者”。
社会很现实,也很残酷,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更多时候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强者生存。
要想孩子不被现实所淘汰,就要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名强者。
而强者最大的品质就是遇事坚持。
强者不会因为一句不喜欢,就否认掉自己地努力,就不作为。
好比如你去随机采访一名在校生,询问他喜不喜欢上学,相信大多数孩子的真心话都是“不喜欢”。
既然不喜欢,为何还要继续呢?
不可避免,其中有父母的逼迫,但更多的孩子心中却很明白,不喜欢,但是必须坚持,因为读书是自己当下所能选择的最直接的出路。
那么多学霸的成功,大部分不是说因为喜欢学习,而是坚持学习。
周杰伦曾透露,正是因为妈妈叶惠美“逼迫”自己从小坚持练习钢琴,才成就了如今的周天王。
强者讲的是坚持不懈,而不是喜欢与不喜欢。
要想孩子将来有所成就,父母就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坚持自己的“喜欢”。
3
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舍得让孩子吃苦
一位清华教授曾愤慨道:“中国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刚好,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就占据其中两项,快乐教育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还小,应该让他开心快乐地成长。
因此,孩子身上的特点,无论好与坏,父母都理所应当地将其归为天性,似乎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辩驳、不可压制。
“孩子嘛,就应该快乐地成长!”
父母不知道的是,这一句话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未来。
没有人生来就喜欢吃苦,喜欢安逸、享受是人的天性。
但恰恰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吃苦的过程,唯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
如果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没有哪一个孩子会主动选择吃苦,大部分孩子都想要舒舒服服成长。
一旦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用喜欢的方式长大,当年一时爽,余生几多殇。
绝大部分释放天性,自由成长的孩子,当面临人生窘境的时候,都会回过头来抱怨人生,埋怨父母当时对自己的放养,不管不顾。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刘星因为身无一技之长,曾埋怨妈妈刘梅不给自己报兴趣班:
“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就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教育我。”
刘星所提出的悖论,恰恰反映了“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成长”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
父母所认为的释放天性,放任孩子成长的行为,无异于在断孩子将来的后路。
按照自己喜欢方式成长的孩子,身无技能护体,将来就会寸步难行。
所以,父母如果想要孩子未来可以走的更加顺畅,就要逼迫孩子一把,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任。
孩子小,本身认知能力不足,无法判断事情的好坏,是否对自己的将来有害。
这时候,父母就必须起到引导作用,逼孩子一把,先苦后甜,让孩子的未来更有保障。
都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心狠。
狠狠地逼迫孩子学习,而不是让孩子释放天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成长,其实是对孩子将来的负责。
教育本身,其实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如果按照孩子的本能,任由孩子用喜欢的方式成长,就像提前埋下的地雷,总有一天会以悲剧收场。
来源:每日优教(id: meiri_youj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