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你自己读后感_认识你自己

1、重新认识你自己读后感

重新认识你自己读后感(一)

读着克氏的《重新认识你自己》,关于如何认识你自己?心中一直有一个很大的疑惑,或许我们一面可以总结出一大堆的方法和途径,而另一方面也正如克氏在书中强调的那样,我的话只是一面镜子,供你观察使用。我尝试着对这句话解读,却也只能用他的另一番话来解答,你不能依赖任何人,事实上你并没有向导,没有老师,也没有权威,只有靠你自己——你和他人,以及你和世界的关系。因为生活是由关系构成的,所以坐在一个角落里冥想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通过观察我与外在人、事及内心种种活动的关系,我才开始认识自己。你是无法透过空想、文字障、期望或恐惧而得到它的。

可是这本身不就是一种矛盾吗?我们读着克氏的文字,可是他又告诉我们是不能通过文字障来得到的,那么克氏为什么还要为我们描绘出这些文字呢?这不就是在设置一种文字的障碍吗? 如果不能了解这个问题,那么我只是透过文字才知道这个自己充其量只是“二手货”人类中的一员的事实,知道自己处于一个并不能靠通过战争、革命、改造、法律、意识形态这些外在形式而带来改变的恐怖混乱的社会,而需要心灵的革新才能让我们获得转变,以及所获得的那些所谓的认识自己的方法也只是他口中所说的我们一直信奉的别人口中的言论而已。

很长时间以来我或许都是在把克氏的话语仅仅当成言论,比如在阅读克氏的过程中,当他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我的念头总是在迫不及待地希望马上看到他给出的解答,而不关心自己头脑中如何去形成对于问题的思索。或许这就是大多数时候让人苦恼的问题所在,对于问题丝毫的不关心,却一味地寻求着问题的结果。克氏说,如果我们的心不能全神贯注,而是支离破碎,甚至存心逃避,问题便产生了。只要我们继续心不在焉,继续把问题拖延到将来,问题永远都会存在。试想一下如果“二手货”在自己的眼里和平时的语言一样的一个词汇,却对于它的言辞背后一点也不关心,那么现在的我俨然成了一个崭新的却自以为是的“二手货”,如果我对于心灵的突变也不会深究其原因以及怀着极大的热情,那么我今后只会怀着一颗对现实毫不关心、麻木不仁的心却对于心灵的变革夸夸其谈。在读克氏之前的那个我和之后的我在心灵深处其实并没有实现什么真正的转变,心灵转变的问题依然会成为永久的一个问题。《重新认识你自己》或许和平时所浏览过的书籍一样,读完一遍之后,我也依然不为所动,就如同克氏所说的那样,我所说的话并不算什么,等你合上书的时候,可能你已经把它们忘了。但你就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你自己、你的琐碎、你的残忍、你的暴力、你的贪婪、你的野心、你每天的痛苦和无尽的哀伤,这才是你该了解的。我们从不质疑,只希望别人告诉我们如何去做。我们的心理结构中有一种奇怪的东西,就是喜欢听别人的指使,这是上万年以来洗脑的结果。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先认识自己,但不是根据我或其他分析家,哲学家的观点。如果我们还是根据别人的标准来认识自己,那么所认识的就只是“他们”,而不是“我们”,因此我们应该认识的就是自己的真相。

真相?自己内心的空虚、迟钝、愚蠢、丑陋、内疚和焦虑不安,以及我们从出生到死亡就接受的某种文化而被限制、被不断干扰而形成的狭隘的、逃避的、分裂的自我。大多数人只是照着成长教给我们的那一套,不假思索地反应着,心智和生活被扭曲着却不以为然,就像大多数人都反对暴君式的政体,内心却接受了别人的权威和专断。原来克氏让我们透过语言和关系的这面镜子来觉察自己的本来面目,认出我只为我,而非理想的我,让我们面对事物的本身,去觉察它。

可是,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我们会本能地害怕面对自己的真相,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想干,于是去关注一些无聊的人事,就像为什么我们总让生活被一些蹩脚的电视剧、一些八卦的新闻,被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充斥着,如果不去依赖任何东西,发现自己根本无处可逃。

克氏说,我们害怕面对自己的真相,我们会想尽办法逃避,服用迷幻药、参加政治团体去怒吼示威、看一场球赛、拜访寺庙或教堂,或是找些其他的娱乐。让自己的脑袋装满东西,因为我们害怕看到自己的恐惧。面对恐惧本身,正视它,观察它;不逃避,不压抑,不去设法解决或克服。与恐惧共存,人心存活于当下,恐惧才无从生起。

然而,真相是什么,别忘了那只是克氏告诉我们的,被无处不在的谎言和恐惧包围着又如何能够发现自己的真相,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找不到自己真实的表情了,为了各种虚假的表达与对真实的遮掩,面具代替了真实的表情,我们已经越来越不知道真实为何物了。”我当时觉得这句话与自己是无关的,顿时映入我脑海的却是别人的虚假,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虚假,正如我总是能看到别人的无知,却看不到自己的无知,看到别人的丑陋,却看不到自己的丑陋一样。我知道自己的脑海中有太多先入为主的观念了,而真实存在着,自己却从来不去看,为什么真实离我们越来越远呢,或许丑陋也是真实的一部分,而我们却把它化为了真实的敌人,所以我们太久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丑陋,以至于真实到最后就没有存在的空间可言了。

克氏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的或想象的自我,就是那个自我形象彻底蒙蔽了我们的真面目。人一开始塑造形象,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也就结束了。生活是非常真实的。它绝不是抽象的概念,如果你靠那些印象而活,生活一定会产生问题。就像平时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在一种自身投射的假象里,我们把自身的安全感建立在靠对外物的寻求上,就像车子、房子上,父母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我们又把自己对于生活的全部期望寄托在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上。难道我们就活得很快乐吗?这些难道不都是思想想出来的吗。克氏说,在思想的领域里根本就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因为都逃不出思想的范畴。没有一件事情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没有任何关系能带给人安全感。你可能在幻觉中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你也可能在局限中看到一些幻像,例如基督、佛陀或任何你所信仰的对象。信得越诚,那信心所投射出来的幻觉就愈为清晰,这些都只不过是你自己内在的需求和冲动的外向投射。

可是尽管有些东西在继续阻碍我们看清真相,也并不妨碍我们去看清真相。就像克氏说的,要想超越暴力,既不能压抑它,也不该拒绝它。可是我们时常会忍不住谴责辩护,我们必须认出你的谴责和辩护,原来就是构成社会的要素;构成了你的种种限制的观念,逐渐钝化你的心智。我们必须懂得如何去分析,分析的过程会使我们的心智变得极为敏锐,这份敏锐、专注与认真,将有助于我们透视真相。人尚无一目了然的能力,要想看清真相,必须先认清细节,然后才能跃进。就像冥想一样,觉察每个念头和每个感受,绝不加以是非判断,而只是观察。随着它律动,从这份觉察中你会认清思想及它感受的所有活动,寂静就会在这份觉察中出现。实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你无法邀请微风入室你所能做的只是把窗户打开而已。

可是仅仅只是觉察,而不责难,又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啊,大多数人一边好像在寻求着什么,一边又开始失去什么。又在我们一方面在寻求物质生活,可是又在忍不住感慨着自己精神上的空虚,为什么这个世界如此的让人困惑,为什么我们的心灵充满了支离破碎?面对这个混乱的社会,我们人类有望让这颗经历了上万年洗脑与备受时间折磨的心灵能够从不是受制于自己的个性和倾向,便是受制于外在的情况和环境当中,从社会的心理结构中一下子有解脱出来的时刻吗?

克氏说 ,我们必须自己先改变,必须认清我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的本质和结构。这份洞悉力就是行动,有了这份洞悉力,身为人类一员的我,就能为这个世界带来另一种品质。大多数人不愿意真正的改变,我们正在期待一个可靠的权威为自己带来内心的秩序。实际上,从外在强制下得到的秩序,反而助长了内心的不安。没有任何人,而只有你才能为这个世界、为自己的想法、感觉行为负起责任。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助长社会的斗争、分歧、丑恶、残暴、贪婪,因此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混乱和不幸都有一份责任。除非我们能够明白这一点,就像明白自己正在挨饿和受苦一样,我们才会开始采取行动。然而,幸运的是,作为在物质的襁褓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从未真正体验过饥饿的匮乏的我们,然而同样不幸的是,我们的内心却也正在经历着情感的匮乏,智慧的匮乏。

可是,面对这个伤痕累累的世界,我们虽然暂时无法去改变什么,可是却可以成为我们自身。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一直记得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自己究竟想干什么,当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时候,你就不会被随便催眠了。你内心的声音,你内心的热情很重要。

当忘记自己声音的时候,当失去生命的热情的瞬间。试着想想你自己,这个身为人的你究竟是什么?

重新认识你自己读后感(二)

今天彻底的把《重新认识你自己》这本书看完,虽然利用碎片时间看完,感觉还是震撼,这次也是抱着用眼睛这个机关枪扫一遍,便足以,谁知看了文中彻底透彻的描述,让我又产生了第二遍,第三遍的阅读想法,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很好的灵魂伴侣,如饥似渴的渴望能够理解里面的每句话,每个语气,每一章节的灵性含义,或许是理解力过于差,只能利用接下来的几遍去彻底的悟透 克里希那穆提还原的不仅是身体的原始性,还有灵魂的真实性,我放佛真实的感受到眼前的文字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不仅刻出了灵魂的立体感,还写出了人心内在的感悟,每一条筋脉,每一处关节,每一个细胞,每一个跳动的神经,都在他沉稳准确的刻画下显得活灵活现,犹如另一个自己在跟眼前的自己对话一般,又像是一个手术台上有着多年经验的医生,用耐心,爱心,高超的技术,拯救了临近死亡病入膏肓的罪人

我们都是罪人,这是基督信徒告诉我的一句话,对于一个信仰十足的人来讲,或许只有用虔诚的心去祈祷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才不会有罪恶感,而我只有好好的品尝这本书真正的含义才能拯救自己,就像品尝一杯千年难得的一杯好茶,缠绵入味像置身在溪水竹林,鸟语花香,清晰自然,一片翠绿,让人流连忘返。又像是品尝沉醉千年的红酒,如妖艳迷人的狐狸色,入口刹那间像游离在太空,感受着真实的自己带给自己的愉悦,如此透彻,结合了众多精髓,让人忘乎所以然的作品岂能错过?()

2、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

有一个交际花总是喜欢向人炫耀。

“今天我认识了一位银行家。”

一天,她得意洋洋地对人们说。

“今天我又认识了一位大明星。”

又一天,她拿出明星的签名展示给大家。

每一天她都能认识许许多多的大人物,并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

但是突然之间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过去那样频繁出入于社交场合了。

原来前段时间向人炫耀的时候,有一个老者这样反问了她一句:“你认识的人诚然比任何人都多,然而你认识你自己吗?”

刹那之间,()她醍醐灌顶。

认识你自己吧,因为你是世界的缩影,是世界的开头和中心,认识了你自己,也就认识了整个的世界。

而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即使认识再多的人也仍然是个孤立者,他把自己隔离在了大千世界的外面。

3、职场必须重新认识的22条“秘密”

职场必须重新认识的22条“秘密”

1、必须有一个圈子。

无论如何做都是画地为牢:不加入一个圈子,就成为所有人的敌人;加入一个圈子,就成为另一个圈子的敌人;加入两个圈子,就等于没有加入圈子。只有孤独求败的精英才可完全避免圈子的困扰——这种人通常只有一个圈子,圈子里只站着老板一个人。

2、必须争取成为第二名。

名次与帮助你的人数成正比——如果是第一名,将因缺乏帮助而成为第二名;第二名永远是得道多助的位置,坏处是永远不能成为第一名。

3、必须理解职责的定义。

职责是你必须要做的工作,但办公室的生存定律是,职责就是你必须要做的工作之外的所有工作。

4、必须参加每一场饭局。

如果参加,你在饭局上的发言会变成流言;如果不参加,你的流言会变成饭局上的发言。

5、必须懂得八卦定理。

和一位以上的同事成为亲密朋友,你的所有缺点与隐私将在办公室内公开;和一位以下的同事成为亲密朋友,所有人都会对你的缺点与隐私感兴趣。

6、必须明白加班是一种艺术。

如果你在上班时间做事,会因为没有加班而被认为不够勤奋;如果你不在上班时间做事,你会被认为工作效率低下而不得不去加班。

7、必须熟练接受批评的方法。

面对上司的判断,认为你没错,你缺乏认识问题的能力;认为你错了,你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错误的最好方式就是对错误避而不谈。最后一条,不许和老板谈公正。

8、必须理解“难得糊涂”的词义。

糊涂让你被人认为没有主见,不糊涂让你被人认为难以相处——“难得糊涂”在于糊涂的时机,什么时候糊涂取决于你不糊涂的程度。

9、必须明白集体主义是一种选择。

如果你不支持大部分人的决定,想法一定不会被通过;如果你支持大部分人的决定,将减少晋升机会——有能力的人总是站在集体的反面。

10、必须论资排辈。

如果不承认前辈,前辈不给你晋升机会;如果承认前辈,则前辈未晋升之前,你没晋升机会——论资排辈的全部作用,是为有一天你排在前面而做准备。

11、必须禁止智力排行。

天才应避免得罪庸才,虽然天才一定会得罪庸才——庸才总不太喜欢和天才相处。

12、必须学会不谈判的技巧。

利益之争如果面对面解决,它就变得无法解决;如果不面对面解决,它就不会被真正解决。一个最终原则是,利益之争从来就不会被解决。

13、必须理解秘密的存在意义。

如果一件事成为秘密,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被人知道。如果一个秘密所有人都知道,你必须说不知道;同理,如果一个秘密所有人都说不知道,则可以推断,所有人都知道。

14、必须理解开会是一种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会不能不发言,发言不能有内容。如果你的发言有内容,最好选择不发言——开会的目的是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个方法就是开会。

15、必须让婚姻状况成为秘密。

隐婚人士在办公室谈情是一场喜剧,单身人士在办公室谈情是一场悲剧。最好的结果是,已婚人士获得一场办公室爱情;最坏的结果是,未婚人士获得一场办公室婚姻。最后一条,不到万不得已,永远不要打老板女秘书的主意。

16、必须掌握一种以上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包括在中文中夹杂外语、在怒骂之中附送奉承、在表达保密原则同时揭露他人秘密、在黄段子中表达合同意向。语言技巧高是下乘,发言时机好是上乘。使用高级语言但时机不对,不如使用低级语言但时机正确。

17、必须将理财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主管在身边的时候,要将手机当公司电话;主管不在身边的时候,要将公司电话当私人手机;向同事借钱,不借钱给同事;陌生人见面要第一个埋单,成为熟人后永远不要埋单。最后一条,捐钱永远不要超过你的上级。

18、必须明白参加培训班的意义。

培训班不是轻松的春游,它的目的是学习你工作职责之外的知识;由于学习的知识在你工作职责之外,培训班可以当作一次轻松的春游。

19、必须学会摆谱。

如果你很靠谱但不摆谱,大部分人都认为你不靠谱;如果你不靠谱但经常摆谱,所有人都认为你很靠谱。

20、必须懂得表面文章的建设性。

能做会议幻灯片的,不能私下讨论;可写报告的,不能口头请示。如果一件事你已经完成,但没有交计划书,你等于没有做;如果一件事情你没有去做,但交了计划书,你可以当它已经完成——毕竟所有学过工商管理的老板都固执地认为,看计划书是他的事,执行是下面的事。

21、必须与集体分享个人成功。

所有人都是蜡烛——要点燃自己并且照亮别人,如果你只照亮自己,你的前途将一片黑暗;如果你只照亮别人,你将成为灰烬。

22、必须遵受规则。

要成为遵守规则的人,请按显规则办事;要被人认为是一个遵守规则的人,请按潜规则办事。显规则和潜规则往往相反,故当二者发生冲突,按显规则说,按潜规则做,是为最高规则。

4、重新认识自己作文

重新认识自己作文(一)

我可不要再做原来那个性格怪癖的女孩子啦!原来的我,总是让家长和老师奇怪,一会儿这个样子,一会儿又那个样子。让家长和老师很摸不透。今天,我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女生了!

因为自己遇到的事情总是太多太多,所以导致自己整天心情不好什么啦,情绪低落啦,慢慢的发现,自己的和情绪影响学习!在五年级时,我就特别特别快乐!不管是作文还是什么,都特别开朗,而就从五年级下学期时,因为一些事情,自己就大大的发生了变化,也不是从前那个活泼开朗李荟林啦!

原来写作文多么好啊,现在一写作文就带一些忧伤的感觉,而且很不活泼,让人读着就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自己也发现了,现在写作文的水平越来越差,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

唉!从今天开始看看原来的自己,确实变化了很多。只有自己才能发现。不,应该说同学也发现了!

班里的某某同学说自己不纯洁了,心灵受到了污染!这个自己也知道,很清楚,所以呢,现在,下定决心,以前的事情不再想起!不再回忆!从现在开始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现在和“维尼熊”……她们在一起玩耍都特别快乐呢!原来所有伤心的事情不再提起!我要变化,做一个快乐的自己!做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照样挺胸抬头走我的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重新认识自己作文(二)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一直很自信的认为语文还学的不错。可是最近的一次语文考试却让我重新认识了自我。

这是一个晴朗的星期三的早晨。上课的铃声响过后我们的刘老师笑着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进行一至六单元的语文考试。”我听了一点也没紧张,而是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我想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这次一定能考出一个好成绩。漫长而又紧张的40分钟过去了,我笑着把试卷交给了老师。一天过去后,老师把试卷发到我们的手中。我一看,天哪!我才考了64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揉了4、5下眼睛,生怕看错了,看了很多遍又怀疑是不是算错分了?我算了又算,可还是64分。这时一股泪水直涌向我的眼眶,我便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起来。旁边的同学都安慰我说“不要太伤心,这次没考好下次努力吧”。我想了想认为同学说的对,我不应该因为没考好而沮丧,于是我又认真的分析错因,发现大部分都是因为马虎和不认真造成的,还有一些与平常积累的知识太少有关。平时老师要求我们做积累,我们懒;要求我们背的课文也没背熟,读短文时没有读懂就作答,对课文没有充分的理解,这反映出了我平时对自己要求太过松懈,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改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从那次考试以后,我认真的我的做积累,以前我以为积累不重要,但是现在我看到了积累的重要性,以后我更加重视积累了,并且把老师要求背的文章默了下来,写作业时不粗心,做完认真的检查后再交给老师;平时在家里也经常做一些阅读题,以提高我的阅读能力,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以后我一定更加努力,改善自己的缺点。

通过这次考试,我重新认识了自我,知道了盲目自信是不对的。也知道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只有奋发向上、勤奋努力,不断找回自我,才能更好地进步。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做一个奋发向上的人,坚决不做懒惰的人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重新认识自己作文(三)

星期天,我来到了镜子的前面,想要重新认识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经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孩童成长为一名五年的小学生,但是,由于年龄越来越大,烦恼也越积越多。

镜子里面的她,长发乌黑发亮,可是就是洗不掉,这就成了她第一个烦恼。

镜子里的她,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包这两个黑珠子,可一遇到风,晶莹的眼泪就会情不自禁地掉在地上砸碎了。

……

镜子里的她,特别喜欢看书。

有一天夜深,爸爸妈妈铺好棉被,叫她可以睡觉了,说完,便关上了房门,就急忙打开灯看起了她最喜欢看的《四大名着》,她正得意着她的办法,天衣无缝,这时,妈妈正要去阳台收衣服,看见了她的房间里有一丝灯光,就打开房门,看见我在看书,而没在睡觉,怒气冲天,对她说:“你在干嘛,这么晚了还在看书,现在都快10点了,你要是能把这个心思放在学习上就好了。”还把书没收了。

镜子里的她,有时也比较粗心。

有一次,数学小测验,()她在做计算的时候,出现了24x5=()她想:25x4=100,那么如果4和5换一下,不是老样子等于100,所以她就毫不犹豫地写上了100,试卷发下来了,看见旁边打着一个大叉叉,她就用算式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算了一遍。原来得数是120。

我重新认识了我自己,俗话说得好:“三分靠天,七分靠打拼。”这句话说得没错,人不拼搏是不会有成就的。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