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关系,也会死于这三件事_三件法宝助我考入北大

1、再好的关系,也会死于这三件事

再好的关系,也会死于这三件事

文/小王子

“为什么好朋友会渐行渐远?”因为三观?因为距离?因为喜好?可能的原因很多,但有些人一开始,正因为跟自己三观、喜好相合才成为了好友,可最终还是走着走着就散了。

最近我发现,有时我们的沟通、说话方式,也是让人渐行渐远的原因之一。如果你发现自己说的话没人听、朋友越来越少,很可能就是因为你犯了错误而不自知。

1、随意评判他人的生活

我有几个高中同学,因为性情相投,毕业多年一直保持着联系。但自从小媛结婚后,其他人就渐渐对她避而远之。

只因为,小媛婚后就开始打着“为你好”“也希望你幸福”的招牌,不断催促其他人找对象结婚。

比如,小乔今年研究生毕业,策划了自己的毕业旅行。在朋友圈发了出去游玩的照片,小媛留言:“一个人出去有什么好玩的,你还是赶紧找个对象吧。”

又比如,群里大家聊天,有人说工作遇到瓶颈期,压力大。小媛来一句:你需要一个老公养你,结了婚压力就不大了。

还有诸如“我们同学好多人都结婚生孩子啦,你们还不紧不慢的,年纪再大了就更难嫁出去了。”等等言论。

在小媛的观点里,似乎只有结了婚,整个人生才有了意义。其他人努力的工作、学习,她无法理解。

渐渐地,我们有事都不再和小媛说了,跟她的联系越来越少。从曾经的无话不谈,变成了点赞之交。

很多人,似乎总是习惯,把自己眼中的幸福,定义到他人身上,于是认为别人不幸福。

但是,每个人对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定义。你可能根本不懂别人的幸福,而你眼中的幸福,在对方看来兴许是一文不值的。

当你用自己的眼光去随意评价别人时,你已经突破了人际交往的底线。

2、过于热衷八卦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

ta与人碰面的口头禅通常是“你知道吗?那谁又出事了”。

第一次遇到这种人的时候,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会如此的热衷于八卦,仿佛天天的工作就是打听别人的秘闻。

德克萨斯大学的姚博教授,曾就此做过调查,他发现:

喜欢八卦的人往往有自卑心理,希望通过这些不为人知的隐秘新闻,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增进与听者间的友谊,促进关系。

我想起了曾看到的一句话:“女人的友谊,都是从说别人坏话开始的”。

这话乍听有理,但深思便知,这种通过“嚼舌”获得的友谊,都是浅层次的,你很难和别人更深地交流下去。

因为,虽然大家都爱谈论八卦,却不喜欢身边有一位“超级八婆”,总担心自己有天会成为八卦主角。

蔡康永曾说:八卦本来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关键是水准。

的确,适当的八卦就像日常生活的调剂品。但一旦过分八卦,就会显得自己缺乏修养。

长久下来就会损坏自己的形象,也会让别人逐渐疏远你。

3、消极主义,抱怨成灾

消极主义的人是什么样的?

你说天气好,他说太晒了;你说炸鸡好吃,他说热量高会长胖……

其实他说的也没错,但他总是只看到事情糟糕的一面。消极的人,看到的一切都是不美好的,总是带有满满的悲观情绪,甚至会把这种情绪传染给你。

璐璐就是这样一个负能量爆棚的人,谁跟她聊天都很少有开心的时刻。

大多数时候她都在各种抱怨,抱怨工作、抱怨生活。总之从芝麻小事到国家大事,她都能找到不顺眼的点,然后吐槽个没完没了。

跟她聊天,不仅当下不舒服,还会影响接下来的心情。长久之后,再也没人愿意和她聊天了。

有时候理性的提醒是好事,但事事唱衰只会让别人退避三舍。

每个人都想要快乐的生活,当你开心和别人分享的时候,如果被浇了桶冷水,往往就会影响原来的好心情,还会考虑以后别自讨没趣。

其实,与人沟通交流其实并不难,关键要懂得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一段时间过后,自然就能够避过错误的沟通方式。

“吾日三省吾身”,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要是等到朋友们都厌恶你的交谈方式,对你敬而远之,那你要抱怨的,就只剩自己了。(微信公众号/精读,id/jingdu999)

2、三件法宝助我考入北大

三件法宝助我考入北大

文/周成刚

我可不是看破红尘的老者,高中当然不可能过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的生活,也出去竞赛,也偷偷恋爱,但也有一些秘密的小兵法。我的目标很清晰,就是要考上北大!

竞赛的乐趣在过程而非结果

曾听一个学理的好友谈到竞赛的乐趣,他认为竞赛的乐趣在过程而不在结果,享受生活的过程才是一种真正的乐趣。

当时很不解,但是后来仿佛在刹那间明白了个中道理。

我从高一开始参加企业决策实战模拟(mese)的比赛,即北京商业挑战赛(bbc)和全球商业挑战赛(gbc),四五个人组成一家公司,与其他7家公司,在某种市场宏观条件下进行各公司绩效(mpi)的较量。

回顾备战比赛和参赛的过程,从当初8家公司中唯一一个女ceo,到练习赛上期期的倒数第一,到一张张写满算式的报表,到与队友关于决策的争吵,到北京赛的小组第二,到自己的队伍成为全球的64强中的一支……

曾问过很多人,在其中最大、最重要的收获,答案惊人的雷同——认识了一堆哥们儿。还记得大家一起刷夜反复练习,置身于个性迥异而又真诚友好的人之间,我突然感到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通过比赛,不仅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学会分析报表,学会团队合作,更让我欣慰的是,为此而获得了遍布北京、上海、广州及俄罗斯、阿塞拜疆、立陶宛的朋友们。竞赛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还有与人相处的快乐。

在我的同学之间,有不少人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竞赛,一味地追求着其附加的加分、保送的机会,为之削尖了头,甚至不惜勾心斗角,不惜动用父母的各种关系,我想这样未免太过势利了点,有些荣誉只是暂时的,而有些朋友、有些经历、有些人生道理是一辈子的。

善于权衡恋爱、学业轻重安排好时间

追逐一个目标,不仅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还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动力,动力能在你刚想要为自己开脱、放慢脚步的时候推动你继续前进。回望我的高三,那个约定成为我动力中的一股强劲力量。

有个说法称大学之前没谈过恋爱的人,人生就遗憾了。我不是遗憾的人,我也并不遗憾在高一就加入所谓的“早恋大军”,因为我们之间的那个北大清华的约定在不知不觉中促使我们都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父母从上高中起便频频与我聊到早恋,同当下的许多父母一样,把一男一女之间的某种较为亲昵的关系说得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不敢苟同。

其实大多数人在此阶段对异性的喜欢只是单纯出于对其某方面的好感或欣赏,有时候只是需要一个互相了解、互相关心的伙伴,有时候只是想在无助、难过时找人倾吐或借个肩膀靠靠。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得不承认,恋爱也有许多弊端,比如卿卿我我耽误时间。但恋爱的利弊,我们不应逃避,而要正视。(励志文章  )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他(她)的一句鼓励或祝福胜过父母的千万句唠叨。不在少数的父母们对于此事一概而论的令行禁止,也许会使某些逆反的孩子走一段弯路。

我的体会是,身为一个学生,权衡恋爱、学业与其他诸多事情,要看重要性。某个阶段,哪个重要就多给哪部分些时间与精力。

每个人都像块磁铁,可以把想要的东西吸引过来

记得《秘密》中曾提到过一则吸引力定律。每个人都像是一块磁铁,可以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吸引过来,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不知道这个秘密是否可信,但我相信人在追逐一个热望中的目标时,会迸发出一种巨大的力量。

为了最大化“目标力”对于我的激励作用,我将我的目标写在纸上,贴在各处,几乎每个角落都能看到。靠床的墙上贴了带有巨幅照片的北大招生简章,桌子上、台灯上、书柜门上和梳妆镜子上,笔袋里、书包里和每个本、每本书的扉页上……种种地方,都写有诸如“北大,等我”、“加油,未名湖”之类的字样。这样的行为可能在你们眼中觉得是小题大做,甚至现在我自己想来也觉得发笑,但是一种来自目标的力量却在无时无刻地鞭策着我,引我披荆斩棘,助我蜕变。

其实秘密也好,吸引力定律也罢,说得简单一点,都可将其归因于目标的力量。然而如果这种力量太过急切,目标高不可攀,可能会使原本向前推动的力变为阻力。在我们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应借用这种力量,但要适量适度。

3、离婚前夜悟出的三件事

离婚前夜悟出的三件事

文/铁眼

前两天,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感觉嘴里有异样,用牙签一挑,一颗智齿酥了,脱落下来。当时很惊恐,自己才30多点,牙齿就坏了,那时只有后悔的想法,如果再往回调两年时间,我一定好好认真的刷牙,保养好牙齿。

牙齿如此坚固,残存嘴里的污秽日浸月蚀,都能使其分崩离析。何况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清除心灵上的污渍十分必要,如若不然,只能随着时间像牙齿一样酥掉。

诚如人们所说,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矛盾。我们之所以困惑,或者对生活这道难题苦于无解,只因为我们不够智慧,读的书太少,运用知识的能力低下。我和妻把我们原本应该美好的生活,经营到狼狈不堪的地步,皆因我们像孩子般无知和任性。

即将分开,还是有所感悟。

01

家庭是讲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我和妻有了一个女儿,初为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养孩子琐事,总显得手忙脚乱。洗尿布,冲奶粉,没白天没黑夜,没有充足睡眠,这些都能忍受。

妻不能忍受的是,婆婆因不习惯城市生活和我们夫妻两的摩擦争执,抛下这一切不管,回农村去。让本不好相处的婆媳关系白热化,这使我们各执一词,争执理论,争啊争,我试图说服她理解老人,她决意让我跟老人撕破脸,我强烈的体会到男人和女人的思维真是截然相反。

直到孩子九个月大,这种争执没有一点缓和,孩子在床上爬,我们坐床沿上理论,吵的脸红脖子粗,有那一刻,孩子颤巍巍的从床上爬起,用粉嫩小手堵住妈妈嘴,另一手伸向我,勾住我脖子,嘴里咿咿呀呀,似乎让我们别吵。那时,我们沉默了,眼圈湿润了。

尚不满周岁的孩子啊,都知道让父母恩爱和谐。我们成人却在自己条条框框的观念里互不相让,死掐斗狠。

家不是我们据理力争的地方,不是明辨是非对错的战场,因为那里有种情,血浓于水。

02

家庭是个讲包容担当的地方,不是验证缺陷的地方。

妻在我眼里没有很多的缺点,唯一的就是脾气急,性子燥。为此,我总是想让她意识到这一点。

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坐长途大巴回老家看望女儿。路途比较远,中间要经过好几个城市。大巴车为了赚钱,每到一个城市,都要下高速拉几个散客,很耽误时间。

我知道妻思女心切,看到车下高速都很不高兴。刚开始向我抱怨,意思是让我向司机提意见,我没有作声。

后来又一次下高速,她忍无可忍,起来就跟司机吵。司机解释说车上就拉几个人,跑一趟不划算,下来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她更提高嗓音,明确告诉司机要投诉。把司机激怒了,司机指着车上投诉电话,说想投诉你就投诉,不想坐下车。事态几近无法收场。

那一刻,我仍然没有说话。心里不断的确认,看,这就是她的坏脾气,一个高学历人在公众场合的咆哮,她的缺点在车厢内暴露无遗。

家庭里,我们往往熟知对方的缺点要多于优点,既然熟知,我们不是要去验证对方的错误,而是要包容对方,担当起对方性格上的那块短板,规避掉因缺陷造成的矛盾和失误,避免让外人看笑话。毕竟人无完人,谁都有性格的局限。

假设事件中,我起初就安慰她,或者找司机弄清楚,客运上允许这样下高速拉散客的潜规则,事情不会是那个样子。但是我们往往在家庭生活中,对对方的缺点不接受,排斥,甚至不断的去验错,只能让缺点越来越放大,造成关系越来越不好。

03

家庭是个讲成长的地方,不是肆意妄为的地方。

人活着,有三件事必须做,就是生活,工作,和学习。而这三件事是有逻辑递进关系的。首先从出生开始,就要不断的学习新技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而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作为最终目的,也最为复杂和难搞。而人们大多会忽视三者的比重,搞乱次序。

这也是我最大的失败。我和妻组成家庭以来,每天我把自己收拾的干净利落去上班,在单位和同事关系融洽,领导面前表现积极,工作中遇到难题,动脑筋解决,有重活累活,从不推让,勤快的很。自我感觉应对自如,从不拈轻怕重。

但是从单位回到家,典型的外勤内懒。工服一脱,随意一丢。沙发上一躺,玩手机,看电视,家里的一切都不过问,狡辩说家应该是个放松的地方。

对于工作之外的生活的确鲜有思考和规划,我们两个人没有沟通过业余时间应该发展什么爱好,没有规划过家庭未来的目标,没有商量过孩子的教育,更没有学会好好生活。只是高兴了就一起出去玩,不高兴了就用争吵来解决问题,一切任由性子来。

对于我来说,完全本末倒置,任意妄为。是对生活的逃避和生命的浪费。

工作让我们进步成长,而家庭,生活何尝不是呢?家绝不是我们肆意发泄情绪,任性妄为的地方。它比工作更为复杂,更为重要。在这里,我们需要学会关心,懂得亲情,有所担当,理解包容,终归需要经营,断不能肆意妄为。

生活是一本书,我们都需要学习成长!在失败的婚姻里,总会待到分崩离析的时候,才会留下遗憾的泪滴。妻,祝你未来幸福!

作者介绍:铁眼,简书作者。新浪微博/博客:铁眼owl,公众号:铁眼(id:tieyanowl)。

4、成功人生三件事

成功人生三件事

成功的人生是做好三件事:读通一本书,学好一门手艺,建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这是美国一位社会学家说的,我15岁时读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越来越觉得这话堪称人生真谛!缺了哪样都是遗憾人生。

读通一本书。是指像《红楼梦》、《悲惨世界》、《人间喜剧》、《圣经》、《道德经》、《论语》这样的优秀文学名着和尼采、罗素、马斯洛、叔本华的哲学着作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读通这样的书,不说能洞悉人世,至少也好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明白自己。能站在尘世之上俯视尘世。能透过表象辨别真善美、假恶丑恶,知道社会的复杂,人生的不易,知道在短暂的人生中该珍惜什么,该怎样活着,活得清楚明白。

学好一门手艺。人生一世,应对社会、对他人有所用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你凭什么“为人”呢?就得学一门手艺,即掌握一种技能。这个技能,不仅指传统的各种手工艺,还指新兴行业所需的各种技术及推销、管理能力。总之,它是一种特长,一种能力或叫本事,它对社会、对他人有用,“有用”,你才能在这个世上立足存身。

不管科技怎样进步,社会怎样发展,手艺人总是少不了的。手艺,虽不能发家致富,却可以养家糊口、安身立命。铁饭碗越来越少,公职是靠不住的。(励志文章 )即使抱着铁饭碗,学门手艺也不多余,“艺多不压身嘛”。当下,假如你会修电脑、手机,不仅方便自己,还可帮助他人。“助人如助已”,你平时多助人,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人们都会来助你。

建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人是本质自私的群体性动物。为在群体中立身,免不了拼搏、争斗,争斗中难免受伤,伤了要舔伤、疗养,只有回家。

人又是社会性动物,为在社会上生存,必须压抑本性中的自私、贪婪、懒惰即恶的一面;张扬大公、勤劳、奉献即善的一面。甚至违心地阿谀奉迎、假笑恭维。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人向社会展示的是身外之身,在社会上的活动是戴着面具在演戏。演戏是很累的,演了一天,要卸妆休息,只有回家。

为此说,家是加油站,家是避风港,家是疗伤的地方。温馨的家才具备这样的功能,才能使船儿修补好、加足油,每天迎着朝阳,彭起风帆,去乘风破浪。

想想远方的伟人,看看周围的熟人,有几人能完成这三件事,堪称圆满成功的人生呢?想来的确不易,同一本书,在不同的时期读,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认识。任何一门手艺,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需要不断的学习改进,往往活到老,学到老,也没学精。家庭想建好更难,那是两个人的事,不仅需要自己努力,还需要配偶配合。

读书、学艺、家庭,都需要倾其一生苦心经营,方有望过得成功人生。好在来日方长,我们共同努力吧。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