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会下蛊的老头
“听说小新生病了。”
“听说小新是被村里的张老头下蛊的。”
“听说小新瘦的像个猴。”
她们说的小新是我的同学,她已经两周没有去学校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只能从村里的这些妇女们知道点关于她的消息。她们就像村里的电视新闻,可以从她们嘴里知道谁家的牛又偷吃谁的庄稼了,谁家夫妻又吵架了。
“哎,可怜的孩子啊,都瘦得只剩下骨头了。”李婶叹息道。
又是一个黄昏的下午,几个刚从地里劳作回来的妇女坐在榕树下闲聊,话题不知不觉又跑到了小新身上。我和妈妈在树下择菜,耳朵却时刻关注着她们的聊天内容。等待着她们继续说下去。
“怕是快不行了吧,孩子可怜啊,父母一个都不在身边。”陈婶用手拍了拍裤脚的泥巴说道,眼睛却望着远方。其他几个人不知道是什么态度,没有人说话。
我害怕极了,小声地问妈妈:“小新到底怎么了?她们说的是真的吗?”妈妈保持原来的姿势原来的动作说:“小新生病了,被别人下蛊了,你以后看见村里的张老头躲着点。”我不知道什么叫蛊,但是没有再问下去,因为张老头正从前面走过来。陈婶笑眯眯地问道:“张老头去哪回来啦?还不回家做饭啊小心张婶骂你哦。”人群里都笑了,但是张老头一声不吭地走了。留下背影被夕阳拖得老长。张老头走后,人群里又议论纷纷了。我没有心思去听,牵挂着小新。已经三周没有看见她了,不知道她像不像她们说的那样。
第二天,我决定去看看小新。虽然开始妈妈怎么都不同意,在我的苦求下妈妈才同意陪我一起去。
小新家在村里的西边,几间很小的泥房。小新跟她爷爷奶奶住,她爸爸前几年因为盗窃罪入狱了。而她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因为穷走了,小新没有见过她的妈妈。
一进门便看见小新跟爷爷奶奶坐在玉米堆里剥玉米,看见我来了她高兴地过来拥抱我。小新瘦了,她的骨头咯得我生疼。她拉我在玉米堆里坐下,妈妈和她奶奶则坐到一边聊天去了。她奶奶表情凝重,双眼还布满泪水。而我眼前的小新脸色铁青。
“小新,你的眼睛怎么变成蓝色的了。”
“她们说我被下蛊了,蛊在身体里把血吸干了,眼睛就变成蓝色了。”小新眼睛盯着玉米,没有看我。
“你知道谁下的吗?”我不知道该不该把我听到的告诉她。【星火作文网 www.easyzw.com】
“知道,村里的陈老头。”
看来她什么都知道,我一阵寒意袭来。还是想把心里的疑问问出来。
“小新,你会死掉吗?”我不安地捏紧了手里的玉米。显然,小新也被我的问题吓到了,瞪着她像葡萄一样的眼睛看着我。我有点后悔了,不该让她来回答这么残忍的问题。
“好久没有去学校了,功课落下了不少,你能帮我补习下吗?”小新站起来到房间去拿课本,我像是得到救赎一般大声喊道:“好啊”
从小新家回来的一个月后,小新就走了,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坟在一堆旧坟里让我从很远的地方就能认出来,有时我会去看看她,给她拿去些散发薄荷香的野花。编成花环放在她坟上,就像戴在她头上的一样好看。
小新生病时蓝得像大海一样的眼睛一直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眼睛深蓝得里面足以装下另一个世界。有时我会在路上看见张老头,飞快地走过去,不敢与他招呼。有时会看见他坐在门前抽着旱烟,眼睛看着小新坟的方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蒋小涵 | 作者年龄 | 12岁零3个月 |
---|---|---|---|
在读学校 | 开封前十名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6班 |
性格特点 | 有耐心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饲养宠物 | 平均成绩 | 117分 |
指导老师 | 金刀峡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2、老头作文650字
空中的白云依旧白如雪,湛蓝的或许有些浪费,若几朵银灰色的暗花绣在白缎中。黄昏,我伴随着夕阳,来到爷爷家来:家中依旧,没什么两样,总可以灌满热水的水壶,没有掸掉的灰尘的角落,落日余晖下的盆栽,和年迈花甲的老人……
几年前啊,他身体还算可以,但却一年不如一年了。就像秋日翩翩而下的叶子,开始焦黄……而今日却不怎样,卧在炕头总是有气无力的说着,沉寂的睡着……没事,就帮忙烧柴,砍柴,引来阵阵头痛,隐隐作痛,非常难受。但还要坚持……那样卖力的抡劈着,好像一抡下去,再起来就越费劲。不禁转头,看见昔日的破口袋,想起小时候向他要钱的样子。我嘴角一翘……
还是老样子的老头子,笑嘻嘻的在口袋中摸索着,他眉头紧锁,又找了另一个口袋――“给你!”他高兴的说,脸上带着作文微笑,迎面递给我。
饱经风霜的双手啊,坚硬的如石头,粗糙。黑拉拉的皮肉,是劳动的证明。我欣喜接来,心里有些发酸。
小时候,不喜欢待在家中,常常按耐不住心情,奔到奶奶家里,等着奶奶去玩牌的时候,我便嬉皮笑脸的凑上爷爷去:“爷,给我几块钱呗?”他老是说:“买啥耶?”面无表情,心里怎能不欢呢?我总是在他面前,龇牙咧嘴。缓缓取出的一元纸币,接住。我暗喜,走着。
每当回忆这些,未免有些怀念。
那台老电视,始终不常开,墙上的黑白老照片,没有一丝灰尘。干什么,始终不抱怨。勤恳,朴实,这是形容老人的代词。为了一个家,蜡炬成灰泪始干。
听力不好,是因为烙下了残疾。想再多干一些,白发已不允许了……夕阳,总会隐去,但会留下余晖,照耀着其他东西。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黄林 | 作者年龄 | 11岁零8个月 |
---|---|---|---|
在读学校 | 河北冀教版语文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3班 |
性格特点 | 搞笑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唱歌 | 平均成绩 | 118分 |
指导老师 | 仲佐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3、爱笑的老头作文
一个对我来说很熟悉的老爷爷,总是脸上带着和蔼的微笑。每次放学路过他家店,我都会习惯的和他打招呼,我们都喜欢和他聊天,因为他那和蔼的笑容总会为我们消除烦恼。
他是一位卖火勺的老爷爷(“火勺”我们这里的小吃;和烧饼、驴肉火烧不同,延庆的火勺是用天然的火炉烘烤而成,里面有瓤,有一股椒盐的香味。)他的店铺处于繁华的地段,邻近是小区、幼儿园、小学、初中,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店里人满为患。所以我也算是吃着他做的火勺长大的。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早上路过那家店铺,总会央求着奶奶给我买一个火勺,里面加一根肠。奶奶总会无奈的说:“火勺脑袋,吃了这么多还不腻呀!”不过奶奶还是给我买了。每当吃到火勺我总觉的很开心。当我上小学的时候,几乎每天上学早晨都要去买一个火勺加肠,因为顺路。随着物价上涨,火勺不仅涨价了,从原来的五毛涨到七毛;加的种类也多了:有玉米肠、泥肠、鱿鱼卷、鸡排……。
有一次,因为要早点到学校值周,所以我起的很早,因为平常早上我都是顺路买个火勺当早饭吃的,所以怕今天去学校早火勺店没开,我就在家煮了块方便面,垫下肚子。当我从家出来路过火勺店的时候,灯火通明,买火勺的人已经排起了队,程爷爷正准备开张,老伴帮他和着面团,一边迎接着顾客,我居然没想到这么早就开始营业,程爷爷微笑的像我打招呼:“上学去呀?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去啊?”我答到:“今天要去学校值周。程爷爷,我先走了。”
上了初中,我还拉着我闺蜜去吃,在没有认识到我的闺蜜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我是这作文家店的老粉丝,结果,我闺蜜说她也是吃这个长大的。我俩还真是有缘。(话说,我之前怎么没见过她呢?)每当我们下午放学,便加餐一顿,我们互相请着对方吃,一边吃一边和程爷爷聊天。记得,他有段时间去参加了全镇的火勺大赛,获得了第一名,回来就向我们嘚瑟,真是个老顽童;不久之后,对面的一条街也开了家火勺店,我们还跟程爷爷开玩笑:“你有个竞争对手,怕了吗?”程爷爷笑着说:“我一个老头子怕什么!我可是咱们镇的第一,我们这叫相互学习,没听过人无完人吗?”自从新开了一家店,程爷爷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走了好多老顾客,但是新开的那家店种类没有程爷爷多,所以,学生们还是愿意来程爷爷家买。我和我的闺蜜一直都在程爷爷这里吃,我们喜欢这个熟悉的味道。
自从我上了高中就再也没见过他了;听人家说,程爷爷生病了,患了脑梗行动不便,就把店面盘给了别人。我也就再也没见过程爷爷了,小区里的人都说他是上半辈子挣小孩子钱挣多了,做了亏心的买卖,所以到老了得了脑梗。我不这么认为,虽然到后来程爷爷的火勺从七毛长到一块,但我认为那是他应该得到的,毕竟这么多年起早贪黑,一个小小的面团经过他的手反复揉搓,直到烘烤完成,这简单的步骤中,融入的都是时间和心血。能得到“第一”的人,背后是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毕竟上了岁数,再加上常年累月的职业病,不过得了这个病,确实挺让人出乎意料的。老两口,能从小店面一步步做大做强,遇到的困难有谁会懂呢?
现在很少见到他,但是如果再见到他,他应该还是那个脸带笑容,跟你嘚瑟的光辉事迹的和蔼老头。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金美辛 | 作者年龄 | 12岁零6个月 |
---|---|---|---|
在读学校 | 梁平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7班 |
性格特点 | 冷淡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摄影 | 平均成绩 | 115分 |
指导老师 | 程小蒙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4、老头,再见作文
问嫦娥,与我肯从容、同圆缺。——王清惠
阳光从枯黄的叶子跳入窗子了,飞鸟停在树上呢喃——久违的好天气。
指尖停在手机的拨号键,却再也摁不下去。
脑海浮现出他眯着眼睛开玩笑的样子,很想发一个新年的祝福——老师,新年好。
可惜,没有勇气。
“呵呵,没事,二中也不错嘛。”
“诶,你挺聪明的哦。”
“不错嘛,化学方程式记得挺牢的。”
该怎样形容你,在讲到酸碱对头发的影响时抚着斑白的头发,一边臭美,一边放低音量对我们说:“嘿嘿,我的头发比那个主任的好多了,他都快地中海了。”
你在讲台上铿锵有力的词措,只是思路一转,一道题完美拿下。
作文“老师,等我考上好的大学,我立马就去见你。”我还记得我在落榜时的信誓旦旦,而你却笑而不语。
于是我假装忘记了教师节,假装忘记了跨年,其实却怎么也忘记不了。
那样可爱的老头(其实我在私底下就是这么叫你的:“老头”),像朋友一样安慰我,像朋友般鼓励我。
其实,最感动的,应该是揭榜的前一天,打电话叮嘱我和弟弟要把成绩告诉你。
直到一切都尘埃落定。我带着哭腔告诉你,而你却轻声安慰。
而今,我连一个电话都不敢打,害怕你会为曾经得意的学生失望,其实,你早就失望了吧。
老师,我希望两年多以后,我能以胜利者的姿态面对你。
老头,快要退休了呢,好好保重啊。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盛凌云 | 作者年龄 | 13岁零9个月 |
---|---|---|---|
在读学校 | 郑州经开区实验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5班 |
性格特点 | 轻松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足球 | 平均成绩 | 98分 |
指导老师 | 刘洪滨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5、消失的老头
这天,乡民政科王科长的办公室里走进来一个老头,老头看上去有八十多岁了,黑瘦干瘪的脸上满是皱纹,他颤颤巍巍地拄着根拐杖,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
老头喘了好一阵后,才怯怯地说:“王科长,我想求你替我办件事。我快死了,我想在死后,请你把我葬进咱乡的烈士陵园。”
王科长听了一愣,忙说:“大爷,葬进烈士陵园是有条件的,得在死后被追认为烈士,您符合这条件吗?”
老头点点头说:“我曾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
王科长大吃一惊,没想到本乡竟然还有这样一位老革命,他忙站起身说:“那老同志,您的退伍证以及其他相关证件带了没有?我想看一下。”
老头摇摇头说:“退伍证早就被耗子咬碎了,什么都没了。”
王科长有点为难了,想了想又说:“退伍证没了也没关系。那请问您老叫什么?住哪儿?我帮您查查档案。”
谁知老头竟絮絮叨叨地说了起来:“我姓崔,叫崔爱国,住在红河村,老家不是这里的,可我实在想不起来老家是哪儿的了,我千真万确打过美国鬼子,打鬼子的那年真冷啊……”
王科长听着听着皱起了眉头,他发现老头说话有点颠三倒四的,便笑着说:“崔大爷,要不这样吧,您老先回去等消息,我再彻底了解一下情况好不好?”
等崔大爷走了,王科长立即拨通了红河村村长的电话。村长听王科长把情况一说,顿时笑了:“嘿,这崔老头还真去了民政科?王科长,这事您就别费心了,这崔老头的脑袋有毛病,他的话当不得真的。这段时间他一直和我们说,他当过兵打过仗,死后要葬进烈士陵园,可他又什么证据都没有,他打了一辈子光棍,谁也不知道他的历史。我们被他烦得实在受不了,就随口说要乡民政科说了才管用,想不到他还真找你们了!”
王科长一听,懊恼地撂了电话,原来这老头精神有毛病啊,白忙活一场了。不过为了慎重起见,他还是把相关档案查了个遍,没有找到崔爱国这个人,甚至连相似的名字都没有。
谁知刚过了两天,老头又一瘸一拐地来了,还是说的老问题。王科长有点不耐烦了,说:“你没有进烈士陵园的资格,因为没有证据证明你上过朝鲜战场。”
老头一听火了,用拐杖敲着地,嚷嚷道:“谁说我没上过战场?告诉你,我身上还有好几块美国人留下的弹片哩,几十年来,每到下雨天就酸疼……”
王科长心想,这可真叫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了,跟这种精神不正常的人说话必须快刀斩乱麻。他当即虎下脸说:“你身上有没有弹片我不知道,除非你有本事把弹片取出来让我看看。再说了,你既然是退伍军人,当年退伍时为什么不到乡里登记?还有,我查遍了档案也查不到你。好了,我还有事,不奉陪了。”
老头一下子噎住了,张张嘴还想说什么,王科长已经跑远了。
王科长说有事还真不是托词,最近上级发文要求实行殡葬改革,严令无论是什么身份,死后必须火化,若土葬一个,主管领导就地撤职。王科长接到命令后不敢大意,他知道这事难度相当大,人们千百年来的观念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得了的,只有严防死守了,所以这段时间他忙得焦头烂额。
这天,王科长接到红河村村长的电话:“王科长,向您汇报一件事,我们村有土葬的苗头,说起来这人你也认识,就是那个说自己打过仗的疯老头崔爱国。”
原来,崔老头一开始是同意火化的,后来见没达到葬进烈士陵园的目的,又觉得自个儿时日不多了,便偷偷跟几位邻居商量,在他死后帮他土葬。邻居听了,觉得这可不是小事,便私下里告诉了村长。
王科长一听,大声嚷嚷道:“这老头太能惹事了,必须防止有人给他土葬,给我盯紧点!”
村长在电话那头保证道:“放心吧,谁也不敢埋他的。”
谁知几天后,王科长又接到了村长的电话,这回村长的声音听上去相当紧张:“王科长,出、出大事了,崔老头失踪了!目前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也没有火化……”
王科长大叫起来:“你的意思是他土葬了?”
村长的声音立刻低了下去:“这……这事太蹊跷了……”
王科长气急败坏地大喊起来:“你给我听着,现在立即着手做两件事:第一,火速组织人员四处寻找,重点是田野角落,活要见人,死要见坟;第二,立即调查是谁把崔老头土葬的,一旦查到,绝不轻饶!”
放下电话,王科长立即叫上几个手下跳上车,心急火燎地直奔红河村。车子开到半路,村长的电话来了:“找到坟了,是土葬!”
当王科长带着手下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时,只见村长他们正一脸焦急地等着,旁边是一个几乎与地面齐平的土堆,土堆上有新翻动的泥土。这是一处十分隐秘的犄角旮旯,土堆隐藏在茂密的蒿草中,看样子是下了苦功了。
王科长劈头就问:“你是怎么断定这就是崔老头的坟的?”
村长指了指身边的一个人,说:“他是在附近养鱼的,就是他发现的。”
原来这个养鱼人就住在鱼塘边,这几天夜里狗叫得厉害,他怕有人偷鱼,就偷偷过来一看,只见崔老头手里拿着一柄铁锹在挖坑,每挖一锹都要喘上老半天。养鱼人知道崔老头有点疯,估计这回又不正常了,就没往心里去。今天养鱼人见村长他们满世界找崔老头,便一下子想起了这事。
王科长听了,大吃一惊:这么说,崔老头竟是自个儿埋了自个儿?王科长脸色铁青,果断命令道:“先挖开再说!”
一声令下,大伙立即拿起铁锹七手八脚地挖了起来,谁知刚挖了两下就觉得不对劲:铁锹一下去就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像是挖到了木板。大伙不由得交换一下眼神,个个心脏怦怦怦直跳,所有人一齐用劲,一整块木板给撬了起来。下面果真是个坟洞,里面平躺着一个人,正是已经死掉的崔老头!
大伙仔细一看,全明白了:崔老头先挖好坟洞,又找来一块薄薄的木板,在上面铺上一层泥,然后爬进洞里,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盖上了木板……
一个濒临死亡的老头要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得费多大的力气啊!只有疯子才会想出这样的主意,大伙一时心生寒意。这时,村里一位老人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他有一封信,是几天前崔老头交给他的,崔老头说在一年后才能把信公开,可他想想不对劲,便拿来了。
王科长接过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王科长,我终于想起来了,我老家是邻县的,最早加入的是国民党军队,后来又参加了抗美援朝。你说要见到我身体里的弹片,才允许我进烈士陵园。可我听说人火化时,弹片是会被一起化掉的,所以我只有通过土葬才能证明我自己的身份。一年后,我的身体没了,你们就能发现弹片了。我之所以想进烈士陵园,是因为我冷清了一辈子,死后真想有战友们的陪伴啊!
王科长看完信,内心震撼不已,他立即联系邻县,很快从邻县传来消息:他们的档案里果真记载着一个叫崔爱国的退伍战士,可是很久以前就失去了联系。而在医院里,x光清清楚楚地告诉王科长,崔老头的体内果然有好几块弹片,其中一块深深地嵌入了头部,这或许就是崔老头一辈子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原因吧。
在青松屹立的烈士陵园内,王科长向着那面庄严肃穆的烈士墙,深深地弯下了腰,墙上新刻着一个名字:崔爱国。王科长在心里一遍遍地说着:安息吧,老英雄!【星火作文网 www.easy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