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撞开南墙,见到成功
撞开南墙,见到成功
1962年,他出生于河南新乡。他有着平凡的童年,平凡的学生岁月,从河南师范大学化工专业毕业后,在商店工作过,还曾做过化工技术员,他参加工作的头两年也是平凡的。
26岁时,他担任了一家小化工厂的厂长,开始了从平凡到不平凡的转变。这是家很小的化工企业,他上任不到一年半,就由于三角债的原因,销售资金难以收回,资金无法正常周转,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素质较好的员工已经到别处就业,剩下的是些无法找到去处的人。当时有许多选择摆在他面前,他可以另谋高就,可以拍屁股走人。但他选择了坚持!他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制定了拯救工厂的具体方案。首先是冒险将厂子抵押,从银行里贷款给工人发工资,维系基本的队伍和基本的运转;然后就是派人外出追债……第二年,一家公司开始偿付欠款,工厂逐步走出困境。
这次走出困境,让年轻的他初次感受到了“坚持”的神力。但在成功地把工厂带上正轨之后,他却开始酝酿着离开。因为他有更大的理想,因为他觉得在这里难以有更大发展,难以体验到更多的奋斗乐趣。
他到了深圳,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经过一番筹备后,他与几位志同道合者筹集了2000万元资金,成立了深圳爱迷尔食品有限公司,要生产“太太口服液”。2000万元中的一半用于修建厂房,另一半用于购买设备,做流动资金。但更大的困难又来了,还没有正式开始生产,2000万元就花光了,他不得不再次面对资金困境。员工们的工资没有着落,人心涣散,连合伙人也想散伙了,情境与他在新乡担任化工厂厂长时何其相似!只是,这次规模更大,形势更为严峻。更要命的是,在深圳的他没有任何途径从银行贷款。
一天他在食堂吃晚饭,听到员工们嘀嘀咕咕地发牢骚,沉闷的情绪似乎一触即发。任由这种情绪弥漫,情况将不可收拾。他果断召集全体员工,给员工们讲话。他描绘了公司的发展前景,说了自己的梦想,当然也说了当前的困境。最后,他说:“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困难是暂时的,但何去何从,还得由大家决定。一条路是我们承认失败,一哄而散,真要散的话,我卖厂房、卖设备也会把大家的工资一分不少地发给大家;还有一条路是坚持,只发生活费,勒紧裤腰带,渡过难关,走出困境后,欠大家的工资连本带利一起发,大家到时候也都是创业元勋!”他讲了40分钟,员工们都震撼了,大家默默地接过生活费,重新投入到了工作中。
他则是四处奔走,筹措资金,并以厂房和设备作抵押,以32%的高息向地下钱庄借了500万元。32%的利息,是个足以压死很多人的赌注。可为了发展,他只能选择这条路,其后的一年多时间,一半以上的精力用在不断借钱上。(励志小故事 )1993年3月8日,“太太口服液”终于上市销售,第一年卖了近3000万元,第二年卖了1.6亿元。他兑现了承诺,将拖欠的工资连本带利还给了员工。
后来他的公司更名为深圳太太药业有限公司。此时,他已将其他合伙人的股份大部分收购到了自己名下。他最终获得了成功,有人说他运气好,他的回应是:“运气实际上来自于很多年的辛苦和坚持,如果没有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当时哪怕有一丝的软弱,也就没有今天,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当然,他又说,“坚持不是赌博,也不靠运气,坚持要在方向正确,方法还能不断纠正的情况下,坚持需要智慧的支撑。没有智慧的坚持,那叫固执、迂腐、不可救药!”正是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坚持”让他渡过了难关,迎来了艳阳天。
他就是朱保国,现在旗下拥有健康元、丽珠得乐两家上市公司,多家控股子公司,员工8000多人,资产40多亿。他的经历看起来一帆风顺,背后却是艰难曲折,甚至是“九死一生”。
当许多人说他是疯子的时候,他在坚持;当合伙人离他而去时,他还在坚持;甚至当他负债累累濒临绝境时,他还在坚持。他这样总结着自己的成功,“人家说不撞南墙不回头,我是撞了南墙,还要撞开它!”
2、沈从文:我所见到的司徒乔先生
沈从文:我所见到的司徒乔先生
我初次见司徒乔先生,是在半个世纪以前。记得约在一九二三年,我刚到北京的第二年,带着我的那份乡下人模样和一份求知的欲望,和燕京大学的一些学生开始了交往。最熟的是董景天,可说是最早欣赏我的好友之一人。常见的还有张采真、焦菊隐、顾千里、刘潜初、韦丛芜、刘廷蔚等等。
当时的燕京大学校址在盔甲厂。一次,在董景天的宿舍里我见到了司徒乔。他穿件蓝卡机布旧风衣,随随便便的,衣襟上留着些油画色彩染上的斑斑点点,样子和塞拉西皇帝有些相通处。这种素朴与当时燕京的环境可不大协调,因为洋大学生是多半穿着洋服的。若习文学,有的还经常把一只手插在大衣襟缝中作成拜伦诗人神气。还有更可笑处,就是只预备写诗,已印好了加有边款“××诗稿”信笺的这种诗人。我被邀请到他的宿舍去看画。房中墙上,桌上,这里,那里,到处是画,是他的素描速写。我没受过西洋画训练,不敢妄加评论。静物写生,我没有兴趣,却十分注意他的人物速写。那些实实在在、平凡、普通、底层百姓的形象,与我记忆中活跃着的家乡人民有些相象又有些不同,但我感到亲切,感到特别大的兴趣,因为他“所画”的正是我“想写”的旧社会中所谓极平常的“下等人”。第一次见面,司徒乔给我的印象就极好。我喜欢他为人素朴,我还喜欢他墙上桌上的那些画。
不久,一九二四年大革命爆发,燕京中熟人不少参加革命去了武汉、广州。我却仍在北京过那种不易生活的“职业作家”的生活。他们来信邀我去武汉,我当时工作刚刚打下基础,以为去上海或许更合适一些。到一九二八、二九年间,因国共破裂,武汉局势动荡极大,不少熟人没有在这种白色大恐怖中牺牲的,多陆续来到上海聚合了。在重聚的人中,除董景天、张采真等,还有司徒乔。这位年青的画家,仍然是那个素朴的样子,他为我们带回了不少作品。对他的人和画,一九二八年我在《司徒乔君吃的亏》一文中曾写道:“此时的中国,各样的艺术,莫不是充满了权势,虚伪,投机取巧的种种成分,哪里容得下所谓诚实?……在一种无望无助中,他把每一个日子都耗费到为长于应世的“高明人”所不为的实际努力下了。没有颜料则用油去剥洗锡管中剩余红绿,没有画布则想法子用所有可当的衣物去换取,仍然作成了许多很好的作品,这傻处是我想介绍给大家知道的。我们若相信一个好的时代会快来,要这时代迈开脚步走近我们,在艺术上就似乎还需要许多这样傻子,才配合得上时代需要!
一种了解,一种认识,从了解与认识中产生出一点儿真实同情,从了解与认识中得到一点儿愉快,这在他,是已算很满意了!”
因为那时的上海“艺术家”,多流行长头发、黑西服、大红领结,以效仿法国派头为时髦乐事。艺术家还必须得善交际,会活动,才吃得开。司徒乔的素朴与这种流行风尚不免格格不入。我却推崇他的实践态度,以为难得可贵。在我看来,文学与绘画是同样需要这种素朴诚实,不装模作样,不自外于普通人的生活,才能取得应有进展的。我对司徒乔已不仅是喜欢,而是十分钦佩了。
一九三三年我从青岛大学到北京工作,又有机会见到了司徒乔先生。当时他住在什刹海冰窖胡同,已经结婚。经过社会的大动荡,重又相见,彼此感觉格外亲热。谈话间自然要欣赏他的新作。生活虽从无安定,他的画却已愈见成熟。不久他就主动提出要为我画张像,留()个纪念,约好在北海“仿膳”一个角落作画。到时他果然带了画具赴约,一连三个半天,他极认真地为我画了张二尺来高半身肖像。是粉彩画。朋友们都说画得好,不仅画得极象,且十分传神。他自己也相当满意,且说,此生为泰戈尔画过像,为周氏兄弟画过像,都感到满意,此像为第四回满意之作。他的热情令我感动,这幅肖像成为一件纪念品,好好保存在我的身边。
芦沟桥事变后,清华、北大、南开组成西南联大,在昆明集中。司徒乔先生为我画的肖像随同我到了昆明,整整八年,抗战胜利后,我随北大迁回北京,仍旧带着这幅十分珍贵的画像。听说司徒乔先生也回到了北京,在西郊卧佛寺附近买了所小小的画室。我和家中人去拜访他,见到了相隔十多年的老友和他这段时期的许多作品。给我印象最深处,是他还始终保持着原来的素朴、勤恳的工作态度。他不声不响的,十分严肃的把自己当成人民中的一员去接近群众,去描绘现实生活中被压迫的底层人物,代他们向那个旧社会提出无言的控诉。他依旧保留着他的诚实和素朴。这诚实,这素朴,却是多年来一直为我所钦佩和赞赏的。而在同时“艺术家”中,却近于希有少见的品质。
司徒乔先生经历了无数挫折,到了可以好好为他热爱的祖国人民作画的新社会,却过早地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为我画的肖像,在文化大革命中也失去了!永远不会失去的,将是许多崇敬喜爱他的人对他的记忆!他的工作态度既曾经影响到我的工作,也还必将为更多的人所学习。他在世时从没有过什么得意处,也没有赫赫显要的名声,但他虽死犹生。他给我的最初印象至今还不曾淡漠,永远不会淡漠的!
一九八○年
3、萧伯纳:还是太阳有福气,能在上海见到我
萧伯纳:还是太阳有福气,能在上海见到我
文/黄小平
1932年,大文豪萧伯纳访问上海,林语堂上船去接他,说:“这里许多天来大风大雪,今天才放晴,你真是好福气,一到上海就看见了太阳。”萧伯纳笑道:“还是太阳有福气,能在上海见到我。”
一个地主故意奚落大诗人普希金:“我俩的财富谁多?”“那很难说,”普希金回答,“你有几百个农奴,可若是管家不给你从农村送钱来,你就会没有钱花。我呢,虽然只有33个字母,它们却能随时保证我的开销。”
美国总统林肯身材矮小,有人故意问他:“一个人的腿应该长多长才合适?”林肯回答说:“走路时能碰到地面就行。”
德国科学家奥图和他的兄弟在研究滑翔机的时候,生活非常艰苦,一天维持一顿饭都困难。女房东同情地看着这对消瘦的兄弟说:“你们是怎么回事?花那么多钱买些没用的东西,连饭都吃不饱,像流浪汉似的!”“噢,太太!你怎么糊涂起来了?”奥图兄弟笑着说,“你要知道,我们是故意勒紧裤带的,要知道,雁一肥,就飞不动了。”
我们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在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在人生遭遇阴雨天气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你的心中还有一颗太阳呢?你的自信、豁达、乐观就是你心中的太阳,就是你人生的太阳。
“还是太阳有福气,能在上海见到我。”萧伯纳、普希金、林肯和奥图兄弟之所以能成为伟大人物 ,这是不是与他们自信、豁达、乐观的心态有关呢?()无论什么时候,他们心中都有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是他们心中的阳光照亮了他们人生的前景,使他们拥有了人生的辉煌。
4、不撞南墙不出头
不撞南墙不出头
文/南乡子
许多人都不看好的路,走了,也就永无宁日,在足以淹死你的唾沫星子里,有一粒叫作“不撞南墙不回头”。
这道墙很可怕,尽管看不见摸不着,却有太多人慑于它的威势,赶紧收回刚刚迈出的步伐,或者中途折返。
所以,太多人终其一生,只能在方寸之地,幻想墙外的世界,安逸于现状,奢望着未知。
其实呢,墙为人造,岂能制人?即便是真的撞了墙,回头,也许是因为墙外没有非拥有不可的东西。
一颗强大的心,所向披靡。真要有目标,再多再大的艰难险阻,都无法终结追梦者的信念。
愚公挖山不止,唐玄奘西行不停,吃了多少苦?可终究梦想成真。智叟的嘲讽、妖魔的迫害如果真是墙,只怕是铜墙铁壁,也没能改变这一老一弱钢铁般的意志。
爱迪生寻找灯丝,居里夫人发现镭,失败都以千次计算。每失败一次,那道墙就会加厚一点,千次下来,该有多坚固?还不是被孱弱的躯体借助不屈不挠的信念一举摧毁?
还是伟人说得到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可惜,这样的有心人一度被讥讽为莽撞,不知天高地厚。
以理性的名义瞻前顾后,打着精明的幌子计算后果,这是畏惧南墙、远离南墙的人的生存之道。安全是安全了,可是生命只剩下委顿。
没有撞南墙之痛苦,就没有一往无前挥洒活力的痛快;不会流血,就从此没有了血性。
他们不知道:撞南墙痛一时,不撞南墙痛一世。
怕撞墙而回头,说难听点儿,是缩头乌龟,人生不敢拼搏,活一百岁也没有什么意思。
形形色色的南墙,在强者面前,只会延迟抵达远方的时间,不会改变到达目的地的结果。墙,并没有想象中坚实,多撞几次,也就倒了。
仙芝生峭壁,安步岂能取?明珠蕴深海,望洋徒兴叹。
四平八稳,永难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