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一种智慧,叫推己及人
有一种智慧,叫推己及人
文/念念
1
艾米最近因为跟丢了一单原本快要谈成的大客户,很是郁闷。
起因是上周末,她从朋友那里得知了这位客户离婚的消息,就在微信上找人家聊天,想借此机会表示安慰和关心。结果还没说两句,就被对方拉黑了。
我问她都说了些什么,她很快回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劝她不要为不值得的人伤心啊,遇到渣男,早离早解脱。”
“你怎么知道人家遇到渣男了?”我有点好奇。
“肯定是啊,这个年龄的女人闹离婚,除了老公出轨,还能有什么原因?”艾米瞪着眼,一脸无辜地说:“我觉得我是把客户当朋友,明明是一片好心,怎么就招人嫌了呢?”
因为这件事,客户后来还找到公司,投诉她侵犯隐私,多管闲事。艾米也因此被批评了一顿,还被扣除了当月的奖金,吃了大苦头。
“我觉得”是艾米的口头禅,她已经不是第一次因此而吃亏了。
去年年底,我和她一起参加聚会,刚好碰到合作单位的一位工程师林冰。到了聚餐环节,她热情地找林冰敬酒,被婉拒几次后,就直接变了脸色。我劝她,也许是对方身体不适,她却不以为然,觉得一个大男人滴酒不沾,不是老婆奴,就是小家子气。
后来两家单位需要共同筹建一个项目,由林冰担任负责人,而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不跟艾米合作。
艾米一直自诩是个聪明人,总喜欢先入为主地揣测别人的想法,并坚信自己的理解就是正确的。殊不知,这种过于主观的判断,不仅会混淆人际关系的界限感,还会拉低他人对自己的信任感,把路越走越窄。
以己度人,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2
把私心强加给别人,得到的只有疏远。用善意去理解别人,得到的才是尊重。
半年前,我在网上给孩子选报了一门外教课,小邬是负责和我对接的客服人员。刚报名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前面八节都算体验课,如果觉得不满意,是可以退款的。
开课后,小邬也一直十分耐心地跟进,经常主动留言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为我们解答各种问题。反倒是我自己因为工作忙碌,有时还会忽略回复他的留言。
因为孩子的基础太差,有点跟不上进度,前八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跟先生商量要不要先退掉,让孩子先打基础,明年再报。但想到小邬两个月以来热情周到的服务,我又有点不好意思。正犹豫怎么开口,却先接到他的电话,正是来提醒我是否需要退款的。
我颇为惊讶,一般这种情况下,客户自己如果不主动提出来退款,身为客服人员,没有必要主动提醒才是。毕竟,对他来讲,少一单生意,肯定就少一份收入了。
“其实我想得很简单,做人做事,要以真心换真心,自己都觉得吃亏的事,就不能叫别人做。”他在电话里笑得腼腆。
听完他的话,我忍不住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刮目相看,也最终决定让孩子继续学习。
就在昨天,小邬给我留言,说自己提上了主管,接下来会有新人来接替他跟进我的课程。他还一再诚恳地向我保证,一定不会落下服务质量。
我知道,对他来讲,升职加薪都是迟早的事。
《论语》里有两句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先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先对人豁达,别人才会对你宽容。
真正的聪明,是推己及人。只有设身处地多为别人着想,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上,才能成就自己。
3
心理学上有一种“投射效应”,指的是将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认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
人际交往中,不顾及他人感受而只是一味以己度人的人,通常源于这种缺乏客观性的认知投射。
很多时候,你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却根本不了解具体的缘由。这种粗浅的定论,既是对他人的伤害,更是对自我的蒙蔽。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一个人的待人处世方式,藏着他的修养和眼界。见识越多、修养越高,就越明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经历和苦衷,越懂得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
世事洞明者,不以世故待人。一个人的成熟之处,在于对他人的周到和体谅。
多留给别人以空间,其实也就是留自己以余地。推己及人,才是难得的人生智慧。
来源:乐问官方服务号(id:lewenguanfang)
2、低头是一种智慧
低头是一种智慧
文/周礼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看见庭院前的向日葵低垂着头,便突发奇想,找来绳子和竹竿,将其中一棵向日葵固定起来,让它昂首挺立,直视太阳。我幼稚地认为那样就可以让向日葵省去转来转去的麻烦,能够更好地吸收阳光,将来的颗粒也一定会更加饱满。
到了秋天,向日葵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那棵高昂着头的向日葵跟前,满以为它是最好的,可令我感到沮丧的是,那棵向日葵空空如也,里面没有一粒饱满的籽,还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烂味。我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昂着头的向日葵会颗粒无收呢?”父亲呵呵地笑着说:“傻孩子,向日葵头朝上,里面多余的雨露排不出去,很容易滋生细菌,所以它会霉烂掉,你是好心帮了倒忙。其实,向日葵略微低头,一则是为了表达对太阳的虔诚与敬意,二则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听了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后来,我通过观察发现,不光是向日葵,许多其他植物也都明白这个道理,比如,当麦子青涩的时候,它们总是昂首挺胸,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可当它们成熟的时候,却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头,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个性签名 )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被折断的危险,而且还让鸟儿找不到着力点,从而保存了自己历经千辛万苦得来的果实。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低头也是一种大胸怀、大境界、大智慧。我有一个朋友,他一直奉行“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处世原则,因此为人十分强硬,结果得罪了不少人,在单位里他长期得不到领导器重,也不受同事欢迎。每次,升职与他无缘,提干与他擦肩而过,混了十多年,还是小职员一个。朋友十分纳闷,他说:“我只是扞卫自己的权利而已,这有什么不对的呢?”
的确,这没有什么不对的,只是做人的问题。左宗棠有一句至理名言:“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一个人应该懂得什么时候应该争取,什么时候应该放下,一味地委曲求全,那是一种懦弱;而一味地趾高气扬,那是一种愚昧。一个逞强好胜、傲慢无礼、不可一世的人,他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也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是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就是遭人排挤,孤立无援,郁郁而不得志。
古人云:至刚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无傲骨,但也绝不能总是昂着头,君子之为人处世,犹如流水一样,善于便利万物,又水性至柔,不与人纷争不休。因为他们明白,能低者,方能高;能曲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
3、善于放弃是一种智慧
善于放弃是一种智慧
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如何努力、如何坚持、如何永不言弃。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学会如何放弃。
小溪放弃平坦,是为了回归大海的豪迈;黄叶放弃树干,是为了期待春天的葱茏。蜡烛放弃完美的躯体,才能拥有一世光明;心情放弃凡俗的喧嚣,才能拥有一片宁静。
要想得到野花的清香,必须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得到永久的掌声,必须放弃眼前的虚荣。放弃了蔷薇,还有玫瑰;放弃了小溪,还有大海。放弃了一棵树还有整个森林;放弃了驰骋原野的不羁,还有策马徐行的自得。
人生就是选择,而放弃正是一门选择的艺术,是人生的必修课。没有果敢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与其苦苦挣扎,拼得头破血流,不如潇洒地挥手,勇敢地选择放弃。歌德说:“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
放弃是一种智慧。“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只有学会放弃,才能使自己更宽容、更睿智。放弃不是噩梦方醒,不是六月飞雪,也不是优柔寡断,更不是偃旗息鼓,而是一种拾阶而上的从容、闲庭信步的淡然。
放弃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慧根的显现,一如放鸟返林、放鱼入水。人生是艰难的航行,绝不会一帆风顺。当必须放弃时,就果断地放弃吧。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追求。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放弃时髦,是为了追求更前卫的特立独行;放弃热闹,是为了追求更丰富的心灵盛宴。
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放弃难言的负荷,方能解开心灵的枷锁;放弃满腹的牢骚,方能蕴蓄不倦的威力;放弃纤巧的诡辩,方能拥有深邃的思想;放弃虚伪的矫饰,方能赢得真挚的友情。
当我站在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上,顿感世间的一切权势纷争、金粉豪华都不过是过眼烟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何必让身外之物、无聊之事困扰终生?电影《卧虎藏龙》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懂得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饱满、旺盛。
放弃失落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怨,放弃无休无止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辩解;放弃对情感的奢望,放弃对金钱的渴求,放弃对权势的觊觎,放弃对虚荣的纠缠。只有当机立断地放弃那些次要的、枝节的、不切实际的东西,你的世界才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你才会豁然开朗地领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的真谛。
当一切尘埃落定,当一切归于平静,我们才会真正懂得放弃其实也是一种美丽的收获。
4、吃亏是一种智慧
吃亏是一种智慧
文/周礼
有人说,人什么都可以吃,但就是不能吃亏,因为吃亏对自己是一种损失。而事实上,吃亏并非完全不利己,相反,有时它能成为你成功的助推器。
那年,约翰·阿奇博德来到标准石油公司上班,因为他是新人,加之憨厚老实,公司的一些老员工经常把该自己做的工作推给他做。刚开始,阿奇博德很热情,但时间长了心里就有些不乐意。尽管如此,他还是很少推辞,毕竟自己初来乍到,又没有什么背景,有些事情能忍则忍,尽量不去得罪他人。
阿奇博德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友好与善良,换来的却是同事的得寸进尺,变本加厉。终于有一天,阿奇博德忍无可忍,在办公室里与同事大吵了一架,并决心尽快离开这个不如意的地方,另外寻找一份工作。
那天晚上,阿奇博德回到家里,满心委屈地向父亲诉说起此事。父亲听后,慈爱地说:“孩子,如果你觉得这样做是正确的,或者这样做能够减轻你内心的痛苦,那么我不反对。可是,你能保证在新的岗位上,就不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吗?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应该学会勇敢面对。也许你的同事是有些过分,不过,你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你刚刚步入社会,很多方面都需要学习,需要积累经验,同事让你帮忙,你正好有机会接触到你不了解的领域,这或许对你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吃亏未必是一件坏事,关键是你自己要摆正心态。如果你真诚待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相信别人一定会理解你,毕竟人心都是肉做的,今天你为别人付出了,明天别人就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报于你,并且你得到的远远比你的失去更多。”
父亲的话令阿奇博德茅塞顿开,于是他不再抱怨,也不再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帮助身边的人。果然,没过多长时间,阿奇博德就成了公司里最受欢迎的人,而那些曾经欺负过他的同事都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后来,阿奇博德还把这种处事原则运用到了工作之中,不管公司的领导有没有安排任务,也不管做这件事有没有报酬,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别人介绍他的公司,推销他公司的石油,为此他还获得了一个特别的绰号——“每桶四元”(阿奇博德签名时有一个习惯,喜欢在名字的下方写上“每桶四元标准石油”)。一次偶然的机会,标准石油公司总裁洛克菲勒听说了这件事,他感到十分震惊,也十分感动,他没想到世上有这样尽职尽责的员工,竟然把公司的声誉和产品当作自己声誉和产品的来宣传。没过多久,阿奇博德就接到了公司人事部门的通知,让他担任一个重要的职位。再后来,洛克菲勒离开了标准石油公司,而阿奇博德成了他指定的接班人。
原来,一切正如郑板桥所说:吃亏是福。能“吃亏”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境界,而会“吃亏”则是一种成就事业的智慧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