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赶路人_如果鞋确实伤害了脚,我们不妨赤脚赶路

1、我们都是赶路人

我们都是赶路人

我坐过最久29个小时的火车,硬座,火车晚点。我身子瘫在硬邦邦的座位上,望着满车的陌生面孔,觉得累到了极点。我离家最远有2000公里,从中部往西部,从丘陵到盆地,翻越高山,一路穿行。

我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什么也不是,甚至还不如你一场旅行的距离。但是,这对于我,或者说时光转到小时候的我,这样的距离我曾经想都不敢想。我曾经一度以为这个世界,就是我们那个镇,也许再大一点,我们那个市。虽然地理课上知道我的这个镇和我的这个市只不过是茫茫世界的一个点。

我直到高中,才真真切切地来到市里。那一天我记得很清楚,我爸扛着棉被,我提着行李,坐上了去往城里的公共汽车。那时候的公共汽车一天只跑两趟,位子不多,拥挤不堪。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市区,刚下汽车,我没有多少兴奋,甚至有些沮丧,我看着热闹的车流和穿着光鲜的人群,再看看我和我爸那灰头土脸的样子,我像受了刺激一般。

高中三年我渐渐适应了城里的生活,不再像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外来客,我努力把普通话说得标准,改掉了我刚来时的乡音,我妈也再没有给我买从集市里讨价还价来的廉价衣服,其实这些我不在意,只是爸妈说,出门在外,总要穿得像个样子。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去了省城,其实路途并不遥远,我爸硬要送我。我爸从没出过省,他说省城还是自己年轻的时候来过,现在早已经是另一番模样了。我爸依旧扛着棉被,我提着行李,不一样的是,以前问路的是他,如今问路的是我。

我爸把我送到学校,在食堂吃了中饭就要回去。我把他送到坐汽车的地方,他把身上的钱塞给我,叫我好好学习,没钱就问家里要。车开走后,我望着这个偌大的陌生世界,周围都是父母和孩子的面孔,望着远去的父亲,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大学四年我努力学习,也努力赚些零用钱,圈子也只是局限在学校,或者说省城。我从没想过旅游,怕旅游回来身上的钱又不够下个月的伙食。记得有个老师上课的时候说,你们一定要在读大学的这段时间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一定会是你今后人生的一段珍贵的经历。听老师这么说我特别想出去走走,想看看外面的风景,想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经历种进心里。但最后我还是没去,因为我确实没钱,却又需要钱过日子。22岁的年纪,足迹却还停留在原点,说实话,那时候我确实很沮丧,但是我始终没有后悔。

后来我又考上了研究生,学校在离家两千多公里的西部,我当时想,我终于要远走高飞了。这一次,我独自一个人提着行李,挥手告别父母,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这座陌生却又让我欣喜的城市。在这里,我第一次坐了地铁,我尽量装得像经常坐的样子,想想都觉得特别可笑。()如今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两年之久,再过一年可能又要离开了,下一个目的地在哪里,我也不知晓。

就像歌里唱的:因为你不知道,你也不会知道。其实比旅行更像旅行的是人生,我们都是赶路人,在每一个节点都要去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可能这个世界你也不曾想过,它不需要你去规划,去计算路程,去想该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它就是你人生的一段旅行,而这段旅行远比其他的旅行更深刻,更怀念,有时候也更苦涩。

未来的我可能走得更远,也许也能走到大洋彼岸,但是不管在哪里,我都是一个赶路者的角色,未来没有止境,只愿生活越来越有温度。

2、如果鞋确实伤害了脚,我们不妨赤脚赶路

如果鞋确实伤害了脚,我们不妨赤脚赶路

文/毕淑敏

幼小的时候光着脚在地上走,感受沙的温热,草的润凉,那种无拘无束的洒脱与快乐,一生中会将我们从梦中反复唤醒。

人生是一条无涯的路,于是人们创造了鞋。

走的路远了,便有了跋涉的痛苦。在炎热的沙漠被炙得像驼鸟一般奔跑,在深陷的沼泽被水蛭蜇出肿痛……

穿鞋是为了赶路,但路上的千难万险,有时尚不如鞋中的一粒沙石令人感到难言的苦痛。鞋,就成了文明人类祖祖辈辈流传的话题。

鞋可由各式各样的原料制成。最简陋的是一片新鲜的芭蕉叶, 最昂贵的是仙女留给灰姑娘的水晶鞋。

不论什么鞋,最重要的是合脚;不论什么样的姻缘,最美妙的是和谐。

切莫只贪图鞋的华贵,而委屈了自己的脚。别人看到的是鞋,自己感受到的却是脚。脚比鞋重要,这是一条真理,许许多多的人却常常忘记。

我做过许多年医生,常给年轻的女孩子包脚,锋利的鞋帮将她们的脚踝磨得鲜血淋淋。粘上雪白的纱布,套好光洁的丝袜,她们袅袅地走了。但我知道,当翩翩起舞之时,也许会有人冷不防地抽搐嘴角:那是因为她的鞋。

看到过祖母的鞋,没有看到过祖母的脚。她从不让我们看她的脚,好像那是一件秽物。脚驮着我们站立行走。脚是无辜的,脚是功臣。丑恶的是那鞋,那是一副刑具,一套铸造畸形残害天性的模型。

每当我看到包办而蒙昧的婚姻,就想到祖母的三寸金莲。

幼时我有一双美丽的红皮鞋,但鞋窝里潜伏着一只夹脚趾的虫。每当我不愿穿红皮鞋时,大人们总把手伸进去胡乱一探,然后说: “多么好的鞋,快穿上吧!”为了不穿这双鞋,我进行了一个孩子所能爆发的最激烈的反抗。我始终不明白:一双鞋好不好,为什么不是穿鞋的人具有最后决定权?

旁人不要说三道四,假如你没有经历过那种婚姻。

鞋有千般样,脚却只有一双。

滑冰要穿冰鞋,雪地要着雪靴,下雨要有雨鞋,旅游要有旅游鞋。大千世界,有无数种可供我们挑选的鞋,脚却只有一双。朋友, 你可要慎重!

少时参加运动会,临赛的前一天,老师突然给我提来一双橘红色的带钉跑鞋,祝愿我在田径比赛中如虎添翼。我褪下平日训练的白网球鞋,穿上像橘皮一样柔软的跑鞋,心中的自信突然溜掉了。鞋钉将跑道锲出一溜齿痕,我觉得自己的脚被人换成了蹄子。我说我不穿跑鞋,所有的人都说我太傻。发令枪响了,我穿着跑鞋跑完全程。当我习惯性地挺起前胸去撞冲刺线的时候,那根线早已像绶带似的悬挂在别人的胸前。

橘红色的跑鞋无罪,该负责任的是那些劝说我的人。世上有很多很好的鞋,但要看适不适合你的脚。在这里,所有的经验之谈都无济于事,你只需在半夜时分,倾听你脚的感觉。

婚姻是一双鞋。先有了脚,然后才有了鞋。

看到好几位赤着脚参加世界田径大赛的南非女子的风采,我报以会心一笑:没有鞋也一样能破世界纪录!脚会长,鞋却不变,于是鞋与脚,就成为一对永恒的矛盾。鞋与脚的力量,究竟谁的更大些?我想是脚。只见有磨穿了的鞋,没有磨薄了的脚。鞋要束缚脚的时候,脚趾就把鞋面挑开一个洞,到外面去凉快。

脚终有不长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开始成熟的年龄。认真地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鞋吧!一只脚是男人,一只脚是女人,鞋把他们联结为相似而又绝不相同的一双。从此,世人在人生的旅途上,看到的就不再是脚印,而是鞋印了。

削足适履是一种愚人的残酷,郑人买履是一种智者的迂腐。步履维艰时, 鞋与脚要精诚团结; 平步青云时, 切不要将鞋儿抛弃……

当然,脚比鞋贵重。当鞋确实伤害了脚,我们不妨赤脚赶路!

3、停住匆赶路的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

停住匆赶路的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

文/汤木

一些人常常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他们感叹,为什么自己每天也忙忙碌碌,但成功的人偏偏不是自己呢?难道这不是命运的不公平吗?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迷茫和困惑,当你感觉世界亏待了自己的时候,不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一下自己:“真的是命运不公平吗?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努力的方向是对的吗?”

世界上有一些人忙忙碌碌,但最终一事无成,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结果很可能把精力消耗在了偏离方向且不重要的事情上,白白做了许多无用功。他们在羡慕别人成功的同时,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失误到底在哪里。

下面这个简单的故事,却蕴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是多么重要。

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车,驴子在屋里拉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那些神话般的境界,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

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我相信,这个故事的道理直白得不必再作附加说明,它告诉人们,一个没有正确人生方向的人,将永远在狭小的天地里折腾,尽管他也努力了,但努力的方向错了,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在的位置,而是他所朝的方向。《南辕北辙》的故事几乎人人知道,为何再出色的良马和再高超的驾术都不能让故事中的主人公直奔目的地呢?就是因为他选择错了方向。可见方向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只有选对了方向,才能有前进的动力,才有成功的希望。正确的方向,既是成功的开始,又是成功的保证。

美国的一个著名科学家曾进行了这样一项十分有趣的试验:他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了五只苍蝇和五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光源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那五只蜜蜂全部撞死了,而五只苍蝇早就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

一向勤劳、聪明的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呢?经研究发现,蜜蜂通过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不停地重复这种“合乎逻辑”的行为。它们每次朝光源飞,都用尽了力量,被撞后还是不吸取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同伴们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的觉悟,它们依旧朝那个有光源的方向拼命挣扎,最终导致死亡。

而那些苍蝇,由于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最终发现那个正确的出口,并因此获得了自由和新生。

其实,生活中类似蜜蜂和苍蝇这样的事例真是太多了。一些人目光不够长远,努力的方向明明是错误的,还一直坚持,不懂得调整自己的方向,结果使自己陷于忙忙碌碌和无所作为的境地。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善于把握前进的方向,无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把目标看清楚后再开始行动。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一味蛮干,和《南辕北辙》故事中那个愚蠢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多数人在匆匆赶路的时候,不考虑方向的问题,结果去了一些根本不值得去的地方。没有了方向,努力就失去了意义,要记住,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摘自《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作者简介:汤木,200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冲动、热情执着的标准白羊座。喜欢画画、动物、写作。目前为自由文字工作者,拥有过美工、广告企划、杂志编辑、旅游达人等身份。文章散见于各种旅游生活杂志。出版过《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等图书,希望可以用文字诚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

4、赶路,在我们还来得及的时候

赶路,在我们还来得及的时候

文/杨芮

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太阳,只不过是早起的一颗星。”每当迎着晨曦往工作地点赶路,我总会不自觉地暗中观察身边路人。上班族们必然是步履匆匆或者边奔跑的同时,边啃口手中的早餐。那些不必赶点上班的人们,步态悠闲,满脸红光,仿佛这样的节奏,才是生活。

航行时,隔了舷窗见过雨后彩虹。横跨了云层的拱形桥,七种色彩纷纷微笑,透明鲜活、凝固着童年最为深切的记忆。诸如此类的感动瞬间,在我们成长的路途中会遇见很多。或者说,我们曾经也遇到过类似的感动,但匆匆太匆匆,那些本可以留存的想念只能成为电影中的桥段抑或小说家笔下的情境。

少年时,羡慕那些戴了玳瑁眼镜、穿了皮鞋西服的成年男士。特别是当他们闲闲地从公文包中拿出皮夹子,并且故意露出里面一叠百元人民币时,那时的我们,简直看得痴呆了过去。并不仅仅是羡慕那钱包里的花花票子,还有那种行动中显露出的“范儿”以及表情中透露的那种“微微不屑”,让我们渴望长大的男孩们第一次感觉到什么叫做“酷毙了”。

好容易自己也长大了,并且在25岁时买了第一套价值四位数的西服。那种激动,是给自己兑现了长达10年的承诺。是的,承诺——我总是喜欢给自己一个又一个“诺言”,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逼迫自己去到达所谓“成功”的境地。

就是这种类似逼迫的心态吧,让我在27岁之前生活的并不轻松。一个“轻”字,是在劝慰内心要把“生活之重量”淡化为“生命可以承受之轻”;而一个“松”字,更是在提醒自己不要总是“如此用力”。

是的,当你在打网球或羽毛球时,是否也有类似经历?越是暗暗告诫自己要握紧、瞄准、猛抽时,往往就是你不能瞄准球体的时刻。要么打偏,要么错失。其实,对待自己,也是此般道理。凡事学着举重若轻,才能把内心之负担悄悄软化成掌心莲花;凡事懂得“松三分力,专七分心”,才能把原本紧张到抽搐的心态扳回平静、折回常规。

赶路,仍旧是所有生命的姿态,不论人类还是动植物,生命之轮回就在于它的“有始有终”。抓的用力,不如尽情舒展;贪的无度,不如退而分享。当我们心态开始放松,这份赶路的心情与节奏也会与先前大有不同。当朝阳在晴空哼唱,我们的眼睛不单只看前方,上下左右的风景,都可以成为一种欣赏、一种品味。夕阳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就如同很多人,在遭遇意外的一瞬间,才意识到,自己过往的生命被糟蹋了大半,而内心一直想兑现的承诺却再也没有机会复现。

生命本身不残忍,心狠手辣的反倒是我们自己。为什么要放着梦想给未来实现?为什么总是说 “等我赚够了钱”、“等我找到钻石男”等等“舍生取义”似的宣言,你才肯让自己过上理想的生活?

继续赶路,你和我。脚下的时间虽然等同,但有些人收获惊喜,而有些人只能被迫拿到一块残存的快感?既然朝阳也会变成夕阳,既然离开这个世界与躯壳前我们什么都带不走,不如此刻就开始认真赶路,至少在夕阳落山前,找到一方梦田,把原本种下的春天,耕耘成属于自己的硕果之秋。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