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努力,他们怎么办?_想努力却又努力不起来,怎么办

1、我们不努力,他们怎么办?

我们不努力,他们怎么办?

文/闫涵

01

早上接到一个朋友电话,关于借钱的。搁在以往,我肯定会支持这位朋友“钱非特殊情况不外借”,但这次我纠结万分。

朋友的同学,妈妈得了尿毒症,自己在老家做了挺长时间的透析,从未告诉过孩子实情。现在,有合适的肾源,需要二三十万的费用,再也瞒不住了,爸爸才问问已经工作七八年的女儿,手里有没有点积蓄。不到万不得已,父母张不开口跟儿女要钱。

这个女儿,虽已成家生子,并在双方家长的赞助下在北京买了房,但光养娃、请保姆、房贷、车贷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别说二十万,十万都拿不出来,能用来给妈妈治病的,只有手里仅有的五六万,还是给孩子准备的9月份入园的费用。

朋友的这位同学,我见过,两口子都安安稳稳,女方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国企,月收入七八千;男方在私企工作,工资一万出头。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变故,小日子倒也四平八稳。但这一成不变的安稳,也意味着承受不起一点意外打击。

好不容易等到的肾源不能浪费,只能厚着脸皮借钱。朋友说:“情感上,我特别想借她十万八万,但理智上我担心她十年八年也还不了这个钱。”在北京,两口子月收入不足两万,还负担着各种贷款和支出,基本存不下钱。而且换肾并不一是一锤子买卖,后期控制排异反应的费用,每个月也要大几千。说不好听的,这是个无底洞。

最终,我朋友给同学打了五万块钱,她对我说:“我也不富裕,好在这些年一直折腾着学习、跳槽,工资越来越高,家人万一有病有灾,经济上足够抵挡一阵子。这五万块,我也是不打算要回来了。”

看吧,我们张口跟人家借钱,对方是要考量我们的偿还能力的:如果确信我们还得起,得到的帮助数额更大;如果确信我们还不起,得到的只能是自己的人情标价了。

老话说“救急不救穷”。又急又穷,是很可能借不到钱的。

02

一位朋友,曾经的文艺男青年,最喜欢的是“诗和远方”。他25岁之前赚的钱,全部用来旅游了。

2006年的某一天,这个文艺男青年突然从柬埔寨飞了回来,并消失良久。回来后,变了个样:不再四处旅游,每个月都回老家探望父母,找了符合自己特长又相对稳定的工作,经常加班,秒变拼命三郎。

两年后,他用存下的二十几万,趁着房价最低点,在五环外按揭了一个小两居,并且把父母从老家接了过来。

直到那时,我们才知道,两年前他正在柬埔寨旅游,突然接到消息,哥哥车祸去世。他飞奔回家时,看着白色挽联下一夜白头的父母,瞬间长大:父母已经失去长子,自己成为他们唯一的依靠,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天马行空、混蛋一般谁也不顾地四处游荡了。

他当时一滴眼泪都没掉,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再也没有哥哥替自己尽孝了,自己若再没正形,毁的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家三口的生活。

当一个年轻人意识到肩头的责任,便迅速变得成熟起来。

03

曾有一份调查,问老人最害怕什么,排在第一位的是生病,其次是经济问题。他们担心生病后自己无法自理,担心退休金不够自己开销,更怕自己成为儿女的累赘。

就是这样的父母,为了我们读书他们省吃俭用,为了我们结婚他们倾囊相助,为了我们买房他们拿出所有存款甚至举债累累,到老了,却担心给儿女添负担。

做编辑时,一个作者曾和我说过她的无奈。她刚刚工作时,父亲生病,肝癌,治疗用光了家里所有钱,能借的亲戚都借了,直到再也借不到一分钱。到最后,连止疼药的费用都付不起了,每次听到爸爸强忍着不叫出声来,她都似万箭穿心。

父亲过世后,她白天拼命工作,晚上拼命写稿,平时老给妈妈买漂亮衣服、寄她从没见过的进口食品。她说:“我现在的辛苦根本不算苦,等到至亲需要,自己却无能为力时,那才真的苦!”

曾和一位远房亲戚聊天,他妈妈当时刚刚出院。他说最自豪的就是住院时,自己有能力给妈妈请最好的专家做手术,让妈妈住最好的单人病房,给妈妈用最好的、副作用最少的药,请服务态度最好的护工。

小时候,爸爸妈妈想尽一切办法给我们最好的吃穿用度,长大后,我们若不努力,如何让父母老有所依?

不可否认,有些人投胎技术好,出生在衣食无忧、什么灾难都不怕的家庭,他们努力与否,并不影响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

但大部人,都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小时候的梦想是考个好大学以求有个好工作,工作后的梦想是年年涨薪水,涨了薪水后又想着跳槽可以薪水翻倍能更快凑够首付买房,当买房买车生娃的人生大事落定,自己和配偶的双亲又开始需要照料,孩子各种补习班的费用需要精打细算……

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偶尔的小放纵,给自己几天假期都无可厚非,但放眼人生长跑,哪个时期都需要咬紧牙关步步紧跟,不然环环相扣的踏实人生,将变成一连串问号:初中怎么办?高中怎么办?大学怎么办?工作怎么办?房子怎么办?另一半怎么办?孩子怎么办?父母怎么办……

被追问的人生太过被动,没人喜欢。既然鸡飞狗跳的阶段迟早会来,我们何不早早努力,做好准备?

作者简介:闫涵妈妈,母婴行业资深从业者,蒙台梭利育儿践行者、媒体策划,用亲历经验让您的育儿少走弯道。个人微信公众号(id:yanhanmama2016)

2、想努力却又努力不起来,怎么办

想努力却又努力不起来,怎么办

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我每天都能收到好多读者朋友发来的私信,这话以前提起的时候,我挺自豪的,因为这代表着我受欢迎啊,爽。

后来我越来越不敢轻易说了,因为越说,发私信问问题的读者就越多,一方面回不过来,另一方面,遭遇一些“无解”的问题,答不上来显得我多low啊……

真遇上过几个形式不同本质却差不多的无解提问,如:

韩大爷,我高三了,各科都拖后腿,拆了东墙补西墙,眼看着高考临近,却提不起劲头。

韩大爷,我大三了,正在提前备战考研,一大堆书在那摞着,想看,但就是看不进去。

韩大爷,我三十三了,而立之年一过,更能体会到肩上担子的分量,也明白要努力一点,但……我努力不起来。

有心直口快的朋友看了这几句话,可能会脱口而出:都是借口,压根就是懒,什么想努力却努力不起来,分明就是欲望不够强烈嘛,拿把刀逼着看你有没有动力!

刚开始我也不免这么想,这通抨击是有道理,但不解决问题啊,光这么打嘴炮也没意思,更没意义。

其实细想想,咱们人都这样,没有谁真正说“老子天生爱吃苦”“我时时刻刻都充满正能量”的,那不现实,那是甲亢。

谁不想歇着啊,谁都有这种“想努力却又努力不起来”的时候,心里干着急,但就是血招没有。

面对这种“坑爹”的状况,我这里有几个方法,不敢保证说像江湖术士的万能药水一样包治百病,但你不妨一试,若是你掌握后有一点精进与改善,也算是好事一桩。

1.提醒自己:此时是我与“平庸人”拉开差距的临界点

我上文中提到过一句“其实细想想,咱们人都一样”,这句话太有用了,它的存在,不知给了我们多少脱颖而出的机会与动力。

什么算平凡呢?就是保持和身边的人一样呗,一样地懒惰,一样地天生喜欢歇着,一样靠感性主导理性,用本能和欲望驱使自己去生活,这样的活法最省力了,但你跟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迈一步你也迈一步,他们时速二十迈你也如此,超越?是谈不上的。

那什么算不凡呢?不凡即为“变态”,需要我们脱离普通人的常态,需要砍掉一些“人之常情”中拖后腿的部分。我们看到的很多“成功人士”,其实都是“变态”产生的后果,你去看他们的作息时间表,去看他们面对心里小黑人时的做法,个顶个都挺“没人性”的。

差距就在这里。当你在做任何需要你继续前行但你死活就是没动力的事情时,不要先贬损自己:完了,我废了,我要被淘汰了。越这样你压力越大。

你不妨换个角度去想:机会来了,我消沉旁人也会不可避免地消沉,只要我稍一振作,立马就会甩开一批普通人,我的机会来了!

时刻记住,所有你面临的问题,基本上是大家都会面对的问题,所以,你在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更是一次次机遇,趁此良机,请你乘胜追击。

这样一想,压力就成了动力,没有谁天生就具备着无限的意志力,能坚持下去的秘籍不是“后边有鞭子在赶着你”而是“前面有块肉在等着你”。

2.想象一下,把你的这堆烂摊子交给你钦佩的人,他会怎么做

有时候人想努力却努力不起来,很大一个原因是陷在“自我挫败式”对话中拔不出来。

假如说:我最近诸事不顺,跟家人吵架,与恋人分手,工作总挨骂,喝水都塞牙。这个时候,我会在焦躁的情绪下认定眼前是一大堆“烂摊子”,我会在一天中的某个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行,绝望得想死,更甭谈努力了,因为窟窿太多,我弥补不过来。

在心里把自己数落得一文不值,可以说是把自己逼到了绝境,不妨让思维再往前走一步,想一想“如果我真的挂掉了,换成另一个我很佩服的人来全盘接管我的人生,他会怎么打理呢?”用心仔细地想象他的做法,学着做,你也许就可以绝境逢生。

读大学时,我有一阶段过的真是浑浑噩噩,没有方向没有希望,感觉周围的一切都被我祸害得乱糟糟,想死都死不了。

当时我特别钦佩我们班的班长,他是那么的优秀,那么的全面,所有事情都搭理得井井有条,对一切都保持着耐心与兴趣,总之就是好得不得了。

有一天我就躺在床上想:唉,好想跟这个人互换人生啊,想去过他的日子。突然我很好奇:如果他来过我的生活,他会怎么做呢?啊,他肯定不会像我这样躺在床上,他会先走下床铺,一点点收拾好我昨晚的酒瓶,把垃圾倒掉,把我的桌面整理好,然后打开电脑,清理下最紧急的任务,拉个时间表,一件一件地把事情挨个做好……

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我坐了起来,走下床铺,一点点收拾好我昨晚的酒瓶,把垃圾倒掉,把我的桌面整理好,然后打开电脑,清理下最紧急的任务,拉个时间表,一件一件地把事情挨个做好……

当你觉得你的生活正在一点点溃烂掉,想要把手里的这一大堆臭牌扔了,说:“这局不算,重来!”的时候,不妨想想牌技一流的赌侠会如何处理你手中的臭牌,然后照猫画虎,耐心冷静地给自己配个主角光环,把坏牌打好。

3.适当开启“消极”的力量,转逆势为顺势。

最后的一招,是在前面两招统统不管用的情况下,我建议你尝试的方法。多少有点“以毒攻毒”的意思,但别上来就用,容易提前出局。

我们都说:正能量是好的,负能量是坏的,但正负相互转化,有时候悲观的力量也能产生奇效。

如果我以下的言辞挑战了某些观念与常识,先别急着否定,黑猫白猫,能逮住耗子才算好猫。

很多人问我,你的人生信条或座右铭是什么,我的座右铭有两句,一正一反,今天把反的那个说给你:唉,这辈子就这样了,混吧。

没错,就是这么一句消极到爆的话,是在我读某本小说的时候,男八号的一句随口一说的台词。

这句话真的帮了我不少忙啊,你很难想象,每当我走投无路,觉得压力大到不行的时候,反倒是这句“这辈子就这样了,混吧”让我通体舒畅,吹着口哨继续走下去。

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我们许多年轻人,尤其是中国的孩子,从小承载的来自各方面的期望与能量都太高太多了,过犹不及,就像是一把刀至钢至硬的时候,反倒容易被摧毁,一个人,身体里如果全是“期望”“鸡血”“正能量”,那么这个人但凡遇到点挫折就会崩溃,因为他没韧度,更受不了那个心理落差啊。

我们都觉得过年“累人”?道理也是如此,重大节日人人都觉得我“应该”开心,“应该”热闹,于是人人都高八度的嗓门,情绪架空得特别高也下不来,搞得跟传销员工似的,能不累么。

过日子也是一样,不妨在压力很大的时候跟自己说:也罢,我这人天资有限,也心知肚明自己的天花板在哪,估计这辈子也取得不了多大的成功,不想那些了,能做一点儿算一点儿,慢慢混吧。

这颗毒丸吞下,其实反倒是痊愈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它把你内心里过剩的能量给消解了,轻装上阵,自然健步如飞。

一年前,我的生活便是漏洞百出,满目疮痍,当时也面临过“真的很想努力很想成功,但就是努力不起来啊”的窘境。

当时我生怕自己选错了道,就此废掉,后来一琢磨:我这辈子也就这点出息了嘛,那就去他的,混吧,抱着这种轻松的心态,我吃得更开了,反倒更勤快了,那些曾劝我不要“混迹”一生,要积极向上的长辈们却不知道,“向上”没能让我真的向上,反倒是“混”的很好。(来源:简书)

3、怎么选择,才不辜负自己的努力

怎么选择,才不辜负自己的努力

文/孙圈圈

上周末的时候,有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整晚都没睡着,因为今天要去见她刚认识的一个男生。按她的说法,这可能是她这辈子见的最重要的人。

一早起来悉心打扮了半天,最后卡在了口红颜色的选择上,所以向我求助。电话里面,感觉她已经快急哭了。

吓得我赶紧打开微信,看了看,说:第二张吧,这个颜色特别适合你,而且,相对成熟的男性,比较喜欢这种不太张扬的颜色,另外,这个颜色也不会显得你太过精心打扮。

然后她听了我的建议,就出门了。

下午的时候,还没等我问,她就发来消息说:一切顺利!你的眼光果然没错啊!

然后我大笑:我跟你说实话,我对口红几乎色盲,根本没看出两个颜色有什么区别!我就是看你快迟到了,瞎蒙了一个。

比起在两个肉眼难以分辨的口红颜色之间选出一个更好的,按时到达,在那个时候才更重要吧?

我们好像经常会陷入这种选择的困境。花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两份工作之间纠结,几乎要错过给公司答复的最后期限。看了很多套房子,却迟迟不能决定,最终的选择还是不能完美。

但人生在世,有三件事,越是努力,结果可能越是糟糕:一是爱情,我们越想在喜欢的人面前表现,却越是弄巧成拙;二是睡眠,我们越想赶紧睡着,却越是清醒;三是选择,我们越花时间想选对,却越是后悔。

我们对于“选择”,常常有很大的误区,导致我们常常辜负了自己的潜力和努力。

一、选择的“误区”

1、忽略了选择所需要的时间投入

我们可能想象不到,人一天要做多少个选择。

《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中提到:人们在上网浏览、搜索的时候,大脑中做决定的区域十分活跃。每当我们看到一个链接,就要暂停至少1秒钟,去判断链接是否值得点进去。

所以我们每个人,每天从早上醒来要不要起床、跟他人说话如何回应、午饭吃什么、点开哪条朋友圈、一直到晚上几点睡觉,都在做选择。

如果每个选择,我们都去寻求最优解,那我们就什么都做不了了。但如果这些选择,我们都能够比别人更快地做出决定,反而会让我们在效率方面胜出一大截。所以,脱离了时间投入来谈选择,会令我们丧失很多机会。

197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herbertsimon发现:那些希望获得最大化回报的公司,最终会因为无休止地寻找最优决策,而破产。

我那个朋友也一样,或许某个口红颜色会让她的颜值增加千分之一,但为了这千分之一,她付出的代价是第一次约会就迟到,得不偿失。

我们总是会关注两种选择的细微异同,却偏偏没考虑到迟疑不决的后果。

所以,如果我们把选择比作大海捞针,那么有效的选择方法,不是在所有的针里捞出最尖最好的那枚,而是在有限的几枚针中,捞出尖得足以缝衣服的那枚。

2、以“后见之明”来看待选择

选择这件事,是不能事后看的。一来,同样的东西,“没得到”和“已到手”的状态下,我们的评价是不同的;二来,事前不确定最终结果,但事后都100%确定了。

张爱玲说:也许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不只是男人的问题,而是人类的通病。一样东西,处于“没得到”、“已到手”、“已失去”这三种状态的时候,我们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王健林觉得一个亿是小目标,马云说创立阿里巴巴是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儿,刘强东说自己是脸盲,而你买下自己心心念念的衣服之后却很少再穿……

状态不同,对事物的评价也不同,所以选择了a之后,再去评价b,就已经不能作数了。

另外,我们一直追求“先见之明”,但悲哀的是,我们似乎在“后见之明”方面表现得特别好。

“如果我5年前买房就好了,那时候我妈跟我说过这个”

“如果我不跟他结婚就好了,结婚前就觉得他家人不太好相处”

“如果我早一点跳槽就好了,这个老板面试的时候就有点强势”……

我们很善于马后炮,可问题是,人生只有“后果”和“结果”,却没有“如果”。一件事情发生之后,我们是站在一个100%确定失败的结果面前,自然可以分辨哪个选择更好。

但事情发生前,两个选择的成功概率都是未知的。对选择的比较,只能在事前,而没法在事后。

3、用选择问题来掩盖其它问题

sheenalyengar发现,ceo们所做的选择中,50%都是他们在9分钟乃至更短的时间内做出的,只有12%的选择,用了他们1小时以上的时间。

ceo们每天面临如此重要的选择,所花的时间也没有太长,那么看起来,选择的重要性、有效性跟所花的时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那我们干嘛要花那么多时间做选择?

想想,为什么我朋友对口红颜色纠结半天,而我可以很快做出选择?

当然不是因为审美问题,或许是因为,她太急于想要找到一份感情,以至于不想因为任何原因而错过。在她内心里,会觉得:我再也错不起了,这次再错过就完蛋了,我后半生的幸福就没了。

口红的选择本来就没有那么重要,而是她把问题转嫁了。她把后半生的幸福,寄托在“选对一只口红”上了。

所以我们才会发现,在选择恐惧的人面前,任何建议都很无力。

你说选a,他说不行;你说选b,他也不能接受;你引导他说出自己要什么,然后倒推,他还是继续纠结。

他们似乎知道所有你想告诉他们的道理:两个选择都各有利弊、没有什么好坏、我应该接受不确定性、我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是!我还是不知道怎么选啊!

一个兜兜转转了5年、事业没有太大积累的人,会反复纠结:去哪个行业会更有前途?

实际上,他的想法会是:我已经浪费了5年,如果要再浪费5年,我这辈子就完蛋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不懂得选择,如果我选对了,就不会有那样的事情发生了。

而一个没有意识到“爱的能力”的重要性的人,会认为爱的问题就是一个对象选择问题。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选择爱的对象。他的想法是:只要我选对人,就能够一辈子幸福了。

只是,我们越是把所有的问题转嫁给选择,在做选择的时候就越是困难,然后在选择之后,就越有可能会出现“我选错了,好后悔”的感觉。

因为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把选择看得如此重要,但结果竟然不好,你会比不花时间选择更加后悔。

其实,对于大多数的选择来说,选择都只是第一步,而选择之后如何努力,才是最重要的一步。而选择之后如何努力,跟我们的选择过程密切相关。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二、我们如何选择

1、正视选择

选择之前,默念这三句话,可以减少选择时的纠结,以及选择后的“马后炮”:

想要高收益,必须接受不确定性。

想要获得一样东西,必须拿另一样来交换。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想要高收益,必须接受不确定性”

想象一下:如果你刚参加了高考,考试结果还没出来,现在有一个你很感兴趣的旅游度假产品推荐给你,你会想要度假吗?

再想象一下,如果考试结果出来了,你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同样的度假产品给你,你会去吗?

最后再想象一下,如果考试结果出来了,但你没有考好,这时候,你会去度假吗?

曾经有过类似的实验,最后发现,考试结果没出来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想去度假。但是,考试结果出来之后,无论是考得好还是没考好的人,他们都愿意去度假。

所以,造成选择结果差异的,竟然不是考试结果本身,而是不确定性。我们讨厌不确定性的程度,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我们纠结于各个选择、以至于错过时机、事后又“马后炮”,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对不确定性的厌恶。

但奇怪的是,如果我们去投资,会明白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想获得更多收益,必须承受更多不确定性。但我们在面临人生、职业的时候,却从未意识不到这点,试图以高确定性,来换取高回报。

曾经有位读者问我:我现在在体制内,但是没有发展空间,工资也不高,想要去互联网行业试试,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我考虑了快1年了,也没想清楚,该怎么办?

不愿意放弃稳定性,却又追求高收益,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纠结100年,答案还是一样,但机会可能已经错过了。

过于追求确定性,就像把自己的潜力存银行一样,你能期待有多高的回报?

“想要获得一样东西,必须拿另一样来交换”

小的时候,爸爸经常会给我买巧克力,但每次我去要的时候,他都会说:我给了你巧克力,你拿什么来跟我换呢?

所以我每次吃巧克力,都会跟他达成一个协议,比如,这次考试拿到95分,比如,我需要洗两个碗,再比如,我可以在打针的时候不哭。

直到现在,每当我做选择的时候,总会思考我需要放弃什么,拿什么去换。

尤其是现在创业,时常面对重大的抉择:要不要辞职创业、要不要为了传播性牺牲一些专业性、要不要拿投资人的钱、要不要跟某个人合作……

每次选择之前,我都会问自己:选了它,我需要付出什么?这个付出是不是可以承受?

我们选择职业也是一样,比如你选择做一个咨询顾问,就意味着你暂时放弃了去高速发展行业的可能性,意味着你暂时放弃了轻松舒适的生活,还意味着你暂时放弃了在其它职业上发展的可能性。

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在于不想放弃又想获得,于是才会陷入挣扎,比如,不愿放弃安逸的生活却想追求事业的高速发展,不愿放弃暂时的高薪却想进行一次大的转行,不愿放弃一个不合适的对象却想今后能够幸福……

我一直认为,大多数人从未真正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力、获得应有的回报,原因在于,他们死抓着已经拥有的东西不肯放弃。

想要获得一样东西,就需要拿现有的一样东西去交换,是这个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则。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如果回头去看,你过去的很多重要决定,当时在做出的时候,都不会意识到那是重要决定,那一天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比如,你认识自己另一半的那天,你决定考研还是工作的那天,你选择某份工作的那天……

相反,我们当时认为的一些重要决定,现在看来,倒未必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什么影响,比如你过去以为的归宿,最终发现只是个过渡。

人生是不能回头看的,所有的重要时刻都是事后才知道的。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你甚至都不知道这个选择到底有多重要,更不提能够预判选择之后的结果了。

所以,选择非常重要,但其中最关键的不是如何选择,而是我们如何对待选择。记住这三句话:

想要高收益,必须接受不确定性。

想要获得一样东西,必须拿另一样来换。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2、限制和挑选选项

当然,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技巧可循的。不妨想象一下,你现在要选择男朋友。

场景1:如果现在有20个男生站在你面前,优劣势各不相同,你会如何选择?

比较可行的方式是:用排除法,先缩减到合适的数量再说。

sheenalyengar做过一个著名的果酱实验,给被试者免费试吃6种或者24种果酱,最终在24种果酱的展台前停下的人,只有3%的人买了。而在6种果酱的台前停下的人,有30%的人都买了。

太多选项会让我们难以选择,甚至会放弃选择。所以,选择之前,先把选项缩减到可行的数量。

场景2:如果是两个男生让你选择,一个很有钱但不帅,一个很帅但没钱,假如财富和颜值都是你在意的,你会如何选择?

引入第三者。最后的结果是,你找了一个在两个条件上都达到均衡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只看到两个选择,而忽略了其它可能性。在这个困境中,你有很多的“第三选择”,比如找一个财富和颜值相对平衡的,比如找一个帅但是有发展潜力的,比如找一个有钱的然后帮他改造形象,等等。

所以,在我们纠结于两个选项的时候,或许可以拓宽思路,引入第三个选择,帮我们更好地做决定。

场景3:现在有三个男生,一个很有事业心但可能不太顾家,一个热爱生活但可能不是很上进,另一个追了你很多年,但据说,追你很多年的人,往往在结婚之后对你不会太好。这三个,你怎么选?

这里的核心不是选择,而是搞清楚:这三个选择是否成立?有时候,选择困难不是因为选择本身的困难,而是对选项的判断出了问题。

比如说,我们经常会觉得,注重事业的人会不看重家庭,而一个整天张罗生活的人可能事业不会有什么起色。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定势,很多事业成功的人,照样能够通过时间管理,将生活过得也很有质量。

所以,去弄清楚,那个很有事业心的人是不是真的不顾家,那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事业究竟有没有想法,然后再来选择。

不去检验每个选项,而是在想当然的基础上做出选择,是我们在选择中最常见的问题。所以,每次有低年级的大学生来问职业选择的问题,我总是说“你先去实习”,实习就是一个检验选项的过程。就像买鞋一样,尝试过后,才有资格谈选择。

总之,在选择之前,看看你的选项,是不是在可行的数量范围内,以及这些选项,是不是像你想象中的那样。然后,我们再做决定不迟。

3、无论何时,不要把选择权让给别人

后台有位读者问我:我跟男朋友原本都在一个二线城市,现在他要去北京发展,想让我也过去。

但是,我是想让他留在这里。如果不能谈妥的话,我们就要分手了。我要不要听他的,去北京?

我给的建议是:最好不要。如果是你自己想去北京发展事业,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去北京,是抱着为对方牺牲的心理,是被迫选择,那就别去。

因为,一旦你服从了他的选择,不仅是事业的问题,更有可能的是,你连这段感情都很难坚持下去。

因为多数时候,我们很难坚持一件事情的原因,并不是觉得这件事我应该坚持、但我做不到,而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某天突然觉得“我为什么要坚持、这样下去有什么结果?”

一旦开始质疑自己为何坚持,我们就会给自己找很多借口,然后真的去放弃,而这世上最容易找到的借口,就是别人的建议。

所以,如果这位读者服从了男朋友的选择,最终去了北京,那么,只要有一些不顺,无论事业还是感情,便会觉得“我为什么要坚持这段感情?我当初为什么要听他的?我为什么要来北京做这份工作?这又不是我的决定。”一切的不坚持,只因为做出这个选择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对于大多数选择来说,选出一个更好的可能没那么重要,但选择之后,能够不后悔地坚持下去,却更重要。而能让我们坚持的,一定是自己的主动选择,而不是他人的建议。

关于选择,还是那句话:我们真的以为,选对一只口红,就能够终生幸福了吗?

4、亲爱的,我怎么替你努力?

亲爱的,我怎么替你努力?

文/小泽

“呀!又挂科了。喂!就知道自己学习,都是住在一个宿舍里的,就不知道帮帮我提成绩!”每次期末之后发成绩我总会遇到这样的嫌弃。听到这些,真是感觉可笑,又有些无奈。

最近,高考成绩新鲜出炉,教育公平这个话题又成了各省学生开撕的焦点。“凭什么北京学生五百多分可以上xx大学,我们河南的学生要考接近七百分……”

我们宿舍住着五个人,来自天南海北的五个省。大学生已经度过了两年,关于各省学生的学习这件事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来自高考大省山东省,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可也有同班的山东学生考倒数。隔壁班的北京学生有考第一的,而我们班的北京学生却常常考倒数。所以,上了大学之后,成绩好坏这件事和你来自哪个省,你的高中怎样都没有关系,全看个人的努力。

我是班里的团支书,我们宿舍另外一个同学是班长。这两个职务也算是比较忙的两个了,而我每次考试都是第一,他都是倒数。在大一时班长倒是忙忙碌碌,但到了大二有了几门挂科记录之后,所有的荣誉、奖学金也都与他无缘了,也就不再上心班里的事情。虽说在大学不能以学习论英雄。可是,班长对游戏有着无限的痴迷和向往。

白天我们在上课,他在宿舍睡觉,等我们回宿舍要休息了,他又开始打游戏,而且每次游戏声音全部外放。每次别人对他说:“你小点动静,我要睡觉!”他总会轻蔑地嘲讽一句:“哼!还是不困。”然后继续。

一开始对这种行为还有所愤恨,但到了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早上是他的游戏声伴着全宿舍人起床的,我睁开眼时,他已端坐在书桌前开始了一天的“游戏早课”。他偶尔也有脸皮薄的时候,每当他在打游戏,舍友看他时,他总是会说:“下午去教室学习去,今天把所有作业全搞定。”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甚至一个星期之后,还是在重复同样的话。这些安慰别人麻木自己的话,只是自言自语罢了。

每次看到别人拿奖学金、获得荣誉,他的嘴里总会冒出来一句:“看!跟老师走的近就是有好处,又有黑幕!”当然这些话他也说过我,刚开始的时候我火冒三丈,为什么要否定我的努力?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话只不过是安慰自己的话罢了。

最近,他突然说要去参加学校里的勤工助学岗位,前一天我在班级qq群里说清楚了所有的注意事项和截止日期,结果快要上报时,他突然冒出来要报名,吓了我一跳,我说:“你怎么不早给我说?”他带一些质问的口气说:“咱俩一个宿舍你都不知道!”顿时我的脑子里出现了n个问号,我为什么要知道你要参加勤工助学?我有责任把每一个人的意愿都问一遍吗?我在班级群里发通知你都看不见的吗……

最终,为了面子,为了不吵架,毕竟想报名这个勤工俭学也是好事情。于是,我把已经做好的班级汇总表等一系列材料丢进垃圾桶重新做。

这两年,我也懂得了大学可以让你交到一群人,但不一定能保证这群人的质量。大学你永远可以好好努力,争取各种荣誉、奖学金,接触各种优秀的人和好的资源,这一切想不想要全看你自己。并不能因为别人是你的舍友,他就一定有义务督促你学习。同样,并不能因为你的舍友整天打游戏打扰你学习,你就要和他吵架。努力这件事永远是自己的,别人不能代替你也代替不了。

亲爱的,学着自己去努力吧,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别去抱怨任何人和事。自己的事情都不上心,谁还愿意乎你?你若不坚强,谁替你勇敢?我是一只特立独行的学霸,愿你像鹿一样追逐,也像鹿一样优雅。

作者:小泽。大二学生。个人微信公众号:小泽说(xianzeshuo)“世界很美,我想和你聊聊。”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