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模型作文
做模型作文(一)
我十分喜欢拼装模型,我拼模型也有几年了,大大小小的模型,我也都接触过。
关于模型的定义,我还特意查阅了百度百科,上面解释模型为①根据某种实物按一定的比例做出来的物体,多用于展览和实验。②用零件拼装出来的物体。在市场上买到的拼装模型属于后者,像机器战警和某些汽车那样的成品模型属于前者,也包括售楼中心的房地产模型。模型我认为能分成这几类:⒈兵人⒉拼装模型⒊展示模型⒋遥控模型。兵人指的是1/6可动玩偶,做工精致,价格不菲,以国外的hotty、麦克法兰等品牌着称;拼装模型又可分为两类:①用胶水粘合的军事建筑航空等种类的模型。②机器人类模型。展示模型是展览时专用的仿真比例模型;遥控模型我们常见的是遥控飞机和舰艇等。
我拼过的模型种类很多,小到小店里几元钱的,大到几十元的复杂飞机坦克,甚至几百元的模型我都玩过。当然,拼装模型年纪太小肯定不行,像我小时候拼的有很多问题,如用胶量大,不固定等。我现在拼的相对来说,对胶水的用量,整洁性的要求也更大。要知道,对于模型发烧友来说,一点露出的胶水和露出的接缝都会影响模型的逼真度。
做模型作文(二)
我自从参加了青少年宫的模型课后,大部分课程都在做飞机模型。星期五,老师告诉我们:这节课我们做小车模型。我开心极了,终于可以做梦寐以求的小车模型了。
老师一边发下制作模型小车的材料,一边对我们说:“图纸上有两种小车。一种是风动力小车,另一种是电动小车。我建议你们做风动力小车。”我一拿到模型材料和工具,就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袋。我拿出木棍,想先做装电池的小容器。我一安装,呀!木棍太粗了,怎么也放不进去。我立刻拿起削木刀把小木棍削掉了一小截,再慢慢地装进小容器,成功了。接下来,我安装小车的前轮。我按图纸上的方法,先找到两个零件,一个螺丝钉,一根小棒和一个车轮。我先将两个零件接好,用螺丝刀将它们的螺帽拧紧,然后接上小木棒,按上前轮。后来,我又按上后轮。
我装上马达,安上螺旋桨,把开关安好,在容器中装上铁片。就这样,一辆简单的风动力小车就诞生了。我激动地走到讲台,向老师要了两节电池。我把电池放入容器,打开开关。咦?小车怎么跑得比蜗牛还慢啊?我带着小车向老师求助了。老师看了看,说:“你的前轮太松了,斜着了。”我马上重新安装好车轮。看,我的小车跑得真快啊!我连忙跑到老师制作的赛道上进行试验。
老师告诉我们,下节课要把小车改成水陆两栖车。哈哈,模型课真是太好玩了!
做模型作文(三)
暑假里的一天,我乘爸爸妈妈去上班时,我灵光一感,想自己做一个航模,于是信心十足的找来小刀、大头钉、钳子、胶水,拿来三块木板,准备做航模。我照着说明书:用尺子量好距离,用笔画出需剪的边,又小心翼翼的绕着边缘一点一点的截掉。过了一会儿,才发现还真要够小心的,那么多标记看得我眼花缭乱。我仔细一瞧,原来木板上有一些错的标记忘记擦了,我试着用手掩盖了一下,突然恍然大悟:只要沿着这条边缘截好就是“飞机”了。我看着笑了笑,木板仿佛笑了笑。
突然,眼前一亮,另一块木板上也是这样子标得呀!()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赶忙拿来小刀,准备下手大干一场。咦?木板上怎么还是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标记呢?我又六神无主了。“要细心!”我心里暗暗叮嘱着自己。我逐个仔细端详,终于发现其中两个标记连接起来,就行了。“对,就是它们了。”我顿时心花怒放。
我拿稳了小刀,开始截木板了,可一松手,木板就逃之夭夭了。一次又一次,截了又截,都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我心里纳闷了。不干吧,半途而废,连我自己也不服气。再说,那不是老太太上鸡窝——笨(奔)蛋一个吗?我眯着眼睛,学着一休的样子。说来也怪,心渐渐平静了下来。我想:是不是我做的标记太乱了。于是,又重新做好的标记,用右手按住木板使它一动也不动。我花了半个小时左右,终于做好了航模飞机,我拿着“飞机”去外面试了一下,果然“飞机”飞上了天空,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面对做好的航模飞机,我心里感到无比高兴。
“做事要持之以恒,可不能前功尽弃,否则将一事无成。”这是我做完后的最深的体会。
2、思维模型读后感
思维模型读后感
文/王森
为什么学习思维模型--想要找到解决问题更好的方式。
为什么思维模型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
日常中解决问题,基本是基于直觉和经验。直觉可以使简单的事情变得高效,同样也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遇到复杂问题时,效率会成倍的降低。
思维模型是基于演绎法,而不是基于归纳法本质上讲,思维模型是某些规律的总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一些东西。反过来,一个思维模型可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是相类似问题。客观规律是思维模型的基础,是演绎法(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的前提。客观规律是,由一般到特殊里面“一般”。
以为自身的工作为例,我是从事java开发工作的,java区别去c语言的一大优势,就是面向对象来解决问题。
对象:是对一些基础信息进行抽象而获得的。这是java入门的一个必要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才可以抽象出一个相对完善实用高效的对象,这个和上面讲道的思维模型很相似。
在我们java开发中,你可理解对象,并且很好的设计对象,才是真正的入门。实际上就是通多大量的工作经验,演绎出一个适合java开发工作的思维模型,从而可以从容应对java开发工作中的一些其他问题。
对于王森的课程,我大概阅读了3遍的样子,每次给我的感觉都不一样。我认为,课程可以实际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思维模型部分,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
思维模型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才可以完善的,而不需要每天去完善思维模型。而且思维模型这个理念,是一个起点,模型是可以不断完善的,我们首先可以考虑在自己的事业上面建立一套思维模型。
王森提到的刻意练习和每日反思,应该是一个比较高效的学习方式方法,可以应用到各个方面的学习,不仅仅限于思维模型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