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在走向贫穷还是富裕](http://www.wenzidahui.com/tu/907.jpg)
1、你在走向贫穷还是富裕
你在走向贫穷还是富裕
文/陈光 张景富
蓄奴蚁,是产于美洲的一种特殊蚁类。周遭的蚁穴是它们侵略的目标,它们性情残暴,总是掠夺邻近巢穴的食物。不愿凭借自己劳动过生活的蓄奴蚁,以俘虏蚁奴为生,以攻击蚁巢为乐。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蓄奴蚁每一次出击,总是懂得留下数量惊人的雌雄蚁奴,令它们持续繁衍后代,从而创造出源源不绝的蚁奴。身为蚁奴,连自己的命运都是被别人控制的,因为它们创造财富,只不过是为了活命。
如果我们已经工作很多年,却一直无法得到财务上的自由,那我们是不是该做一些改变了?我们不能没有任何改变,而要求财务状况有所改进。如果要改变,我们是不是应该让自己思考或创造些什么呢?
我们首先可以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第一,是老板决定你的命运,还是你决定自己的命运?
云的方向是风在决定,而人的方向由谁决定?往往不是自己!记得以前我在某公司上班时,在挂打卡钟的墙上就写着:“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话真是充分发挥了恫吓的作用。
但事实就是如此,老板决定我们的收入、工作时间、业绩等,决定要不要继续雇用我们;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永远不是我们自己。当老板在职场上否定了我们,我们就误认为自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
想靠一家公司养老,在现今的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企业家有企业家的压力,财务问题必须靠自己解决,老板的工作是发薪水给我们,不是让我们致富。我们必须决定自己的命运,不要忘了工作时间、青春及最伟大的人生价值,正一点一点地消耗掉。
工作,是为了学习,不要贪图老板给很多钱。钱自己会流进来的,我们必须懂得方法。(名人名言 )如果光靠工资就想致富,那是不可能的。随着年龄增长,新人会在职场上抢走最好的工作。别让自己人生的路越走越窄,如果要致富,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帮自己创造些什么呢?
第二,你是单打独斗,仅靠自己的生命赚钱,还是拥有一个系统帮你赚钱?
一般人,不论是上班族还是开店当老板,都属于单打独斗的模式,工作才有收入,不工作就没收入,用生命赚钱,只能追求温饱与安定。用生命赚钱的人,无法承受巨大的意外风险,一旦发生意外,不能再工作了,全家就面临经济崩溃。
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只有小学学历,但他在全球有4万名员工,每个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他们每天为他赚钱的时间就有32万小时。也就是说,我们工作两辈子赚的钱,王永庆一天就能赚到。
有人说,全世界的巨富都在做两件事情:建立系统,寻找顶尖的人才——以建立更大更棒的系统帮他们赚钱。他们都懂得运用别人的时间和金钱致富,但却没有一个有钱人是靠单打独斗致富的。我们如果已深知这个道理,那还会选择当一个孤军奋战的孤独者吗?
第三,你是已经决定活到老、工作到老了,还是有累积持续收入的计划?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曾经做过调查,台湾人一年的工作时间居全球之冠,他们每年要工作2282小时,并且根据104人力银行的调查,工作时间最长的台湾上班族中,九成都有加班的经历,但有半数以上的人,加班完全没有加班费。
如果不喜欢眼前的工作,那么长时间、长年坚持工作,像不像人间炼狱?爱上我们的工作,或找一个我们爱的工作吧!人生,是要享受的,不是为了钱而忍受的。
以上三个问题各自提供的选择中,我们的答案如果都是前者,那向贫穷走的迹象就很明显了。为了避免向贫穷走,我们必须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与目标,在社会里往富有的那一边移动。
2、计较,是贫穷的开始
计较,是贫穷的开始
目前福州“早市界”最受欢迎的顾客,是我,因为我从不问价,也不讨价还价,且找回的零钱都不要,算是中国式小费。在一群买菜的大爷大妈里,我是一道不一样的风景,深受小贩的喜欢,他们也对我更厚道。
我每天都买一大把芹菜,平常要5元左右,天冷的时候不愿下楼,有个卖菜的大姐就主动帮我从另一个卖菜的大哥那里“批发”一把,量一样多,她只肯收我两元……平时看起来很慷慨的“不要”,最后其实“要”回来得更多。
慷慨,最讨人喜欢。若还不是“成功”的人,先做个讨人喜欢的人。小气的人,释放的常常是负能量。
有个同学特小气,每次打电话,都是响一声就挂了,意思是让对方打过去。有一次,他痛心疾首地对我说:“我女朋友太败家了,一顿早饭吃了我5块5!”
小气是一种人格缺陷,是阻碍品格升华的最大障碍,也是没有破“我执”的表现。小气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常常自私、冷漠、封闭。大方也是生意经。大方才容易成功。格局决定成败,大气成就英雄,成大事者决不斤斤计较,大舍大得,小舍小得。
华谊老总王中军说:交朋友是第一生产力。或者说,圈子决定位置。交朋友是个技术活。这个年代,双拳难敌四手,经营好人脉也就成功了一半。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朋友圈越大,其脑部区域尺寸越大。新大脑皮层尺寸所占整个大脑的比例,随着灵长类动物社交群体增大而增大。例如,猕猴的新大脑皮层所占比例比绢毛猴大得多,后者平均只有5个社交成员,而猕猴的社交成员多达40个。
“给予是最好的沟通”,这是泰国的一则公益广告。对恩惠最好的回馈,便是将助人之心传递。
哈佛商学院的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如何花钱和如何赚钱同样重要,都能增加他们的幸福感。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真的去计较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国王般的骄傲。
穷人问佛:我为何这样穷?佛说: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穷人说:我一无所有如何给予?
佛说:一个人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颜施,微笑处事;言施,说赞美安慰的话;心施,敞开心扉,对人和蔼;眼施,善意地看着他人;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座施,谦让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就让我们继续与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与荒芜相欺。
3、走向彼岸
走向彼岸
周仁忠
也曾经历过失落的痛楚,但我们从不把悔恨的旧梦重拾。既然秋天的落叶早已消融在我们生活的大地,化做滋养生命之树常青的甘乳,又何必再去寻寻觅觅那份感伤的情怀?面对岁月之轮永不停歇的步履,沉浸往事只能倾斜心灵的天平,寻觅过去只能拾回尘封的梦幻。
作别西天缥缈的云彩,我们步入情深意浓的黄昏。纵使失去皎洁的圆月,我们尚且拥有满天闪烁的繁星。当我们还在温柔的梦乡中流连忘返,黎明已悄然来到身边。生活赠与我们的是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丰富意蕴,我们岂能被人生的风风雨雨和云遮雾绕迷蒙住双眼?告别过去,正是为了珍惜现在和开拓未来。当我们把所有的痛苦与悲伤埋进昨天,我们便真正拥有了一个崭 新的今天。
人生()本是由一连串的遗憾组成的。我们何必对生活中的遗憾耿耿于怀。面临岁月之河,人生只有在向彼岸进取的征途中,才能焕发迷人的光彩。
(摘自《浙江日报》)
4、读书能让人富裕,但不一定能变得有钱
读书能让人富裕,但不一定能变得有钱
文/李尚龙
读美国史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国总统的收入,几乎所有的president,要不是军人出身,要不是家庭有人从政。每个人的财产可以公开透明,惊讶的是,这些人都不算暴富,都只是有着体面的工资而已。因为在美国,从政就好好从政,当然不会很有钱,赚钱是商人的事情。在美国最有钱的是犹太商人,因为他们会赚钱,最穷的,是读书人。我曾经问过一个朋友,他叫mic,他是我在美国朋友中,最手不释卷的,经常走在路上,手里也会拿上一本书。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你读了这么多书,还是这么穷。
他说,我不穷啊,只是没有钱而已。
接着我问,你没钱不就是穷吗?
他说,我不觉得人活着一定是为了赚钱,钱够花就行。读书是为了让自己充实,充实就是富裕,富裕可以没钱,因为富裕值得是精神上的。要赚钱就去从商啊,读书就好好读书咯。
我被说的迷迷糊糊,坏坏的问:你说了这么多,还是没钱。你读了这么多书还没钱,会不会觉得失落。
他叹了口起说,读书没钱,就对了。
接下来说,要赚钱,去从商啊!
我的朋友a是一个电影制片人,商业头脑惊人,收入非常可观。一次和他吃饭,偶然问到了他的发家手段。他说,几年前,我听说房价要涨,我立刻买了三套别墅,那时候我借了一屁股外债。后来,果然放假暴增,我卖了一套,去做风投开了一家电影投资公司,第一个电影赚了一千多万。接着我就不停地开始投资电影,钱也越赚越多。
我特别羡慕的看着他,说,可是你懂电影吗?
他说,我又不像你学这个的,当然不懂。
我说,那你懂什么啊?
他笑了笑,说,我懂市场啊。
他的话在我耳边不停的回荡,我明白了读书和暴富没什么关系。赚钱这个东西很简单,两块钱买了的东西,五块钱卖出去,重复的做,找办法的做,就可以了。读书只能增加自己的见识和文化,是不能让你暴富的,但至少能让你拥有一个体面的生活和一份得体的收入。
我算是一个合格的读书人,喜欢读书写字,在写一个剧本的时候,经常是深夜。有时候第n次改动中,我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结合了自己看过的多少书:历史、政治、文化、科技、心理……终于才创造完成。可是,一个好的剧本创作出来后,依旧和富裕二字没有什么关系。直到制片方走来,他们只是说,3万买了你这个剧本,你卖吗?
我最多会讨价还价一下,你看我写的这么痛苦,要不三万五。
制片方说,成交。
随后,这剧本和我没什么关系了。
接下来,制片方组织团队制作、融资、拉广告、卖票,利滚利,花出去三万多,挣回来的却是千万。真正赚到钱的,是那些会做生意的人,会搞关系的人,会整合资源的人,而不是我们这些会读书的人,我们拿的只是体面的收入而已。
那你会问了,那你为什么不去做制作、融资、拉广告、卖票,这样可以赚的更多钱啊?我的回答很简单,我不喜欢。
记得当老师时,有一个我很敬佩的老师在课上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一个月如果努力上课,大概可以赚到两万。你们以为很多对嘛?可我们家楼下卖麻辣烫的那人,一个月赚的都比我多。那你问为什么我不能去卖麻辣烫呢?因为我是读书人。
注意我没有强调读书人是多么的优越,而恰恰这是我今天要分享的主题,职业无高低。所有喜欢读书的人想必都喜欢安静的思考,都喜欢夜晚发呆,都喜欢安静的时候对自己发问:我想要什么生活,他们都是一些有知识学问的人。对他们来说,有时候,钱多了,对一个读书人来说不算是太好的事情,因为钱所牵扯的时间似乎就更多了,一天就那么24个小时,他们也没有什么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人的目标一旦成为了钱并且只有钱,丢掉的恐怕是他们最正规的生活吧。
我经常和朋友开一个玩笑,我说,我不喜欢钱,但是我爱钱。喜欢就是放肆,但爱是克制。我说如果我看书写作能让我赚个一百多万我觉得很好,可是如果赚不到,我也不会伤心难过,毕竟现在的收入,也能让我在这样的城市下勉强糊口。但如果让我赚个一百多万的代价是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没有了读书写作的安静,没有了陪亲人的日子,没有了独处的时光,我想,这个钱,我还是不要去赚了。职业没有贵贱,你想要做学问,就应该去读书,但如果你的目的是赚钱,何必要去读书,搞人脉懂市场,就好。可是有时候我们过多的强调了“书中自有黄金屋”,过多的强调了读书是为了成功,而我们的成功标准其实很单一:赚多多的钱,于是才会有那么多人,读书读的很痛苦。
关于职业,其实没有贵贱。不能说做学问就一定比从商优越,也不能按照赚的钱来排名。我想起了唐中宗李显的执政时期。那个时期,商人属于最下等。可是唐中宗偏偏喜欢市井买卖热闹的场景,他让宫女装做讨价还价妇女在长安街上转悠,让太监在长安街上摆摊卖物,一段时间下来,宫女逃跑无数,很多离开宫,当了别人的媳妇儿。回到宫里,韦皇后大骂,说你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和商人走的这么近。可李显皇帝却说,商人和读书人都是靠手艺谋生,为何要分高低贵贱呢?
这个故事,当时被很多史学家作为批判李显执政马虎的故事。但是现在想来,其实不然,所谓职业,何来高低贵贱,都只是选择不同而已。对我自己来说,我还是喜欢多读一些书,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安静下来,即使以后可能会成为没钱的苦逼,但我还是不愿意去用钱去换幸福。但是,我身边有很多人,明明穷的叮当响,还在不停的读书,边读书边感叹为什么书中没有黄金屋。其实很简单,既然想要赚钱,就应该好好赚钱,而不应该穷读书。要读书做学问,就不会暴富,只会有一份体面地工作和得体的生活,你要看看,这样的生活你是否喜欢,这样的选择你是否满足,弄明白自己要的,才能知道读书对自己是否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