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的诠释](http://www.wenzidahui.com/tu/189.jpg)
1、选择的诠释
选择的诠释
卢锡铭
飞瀑之所以能飞流直下一泻千里,除了它有深厚的积聚之外,就是因为它选准了一个突破口。千里良驹闯进迷谷,急需的不是在断崖绝壁上的左冲右突,而是冷静地分析出路在何方。撞了南墙不回头,勇是勇了,但这实属不堪称道的匹夫之勇,人何苦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现代人应该学会选择。看见别人下海,游得那么舒坦那么潇洒!你想跟着下海前,首先了解一下海的深浅和自己是否是只旱鸭,人到了抵抗不住诱惑时,往往忘掉最起码的常识。
从众心理亦是一种可怕的隋性,看见别人都往同一条路上拥,自己亦拼命往那条路上挤。其实,如能果敢地另辟蹊径,寻找一条适合自己潜行的小路,最后你会惊喜地发现,你比别人早到目的地。
只要心中有奔突的内火,哪怕前面挡道的是一座无法绕过的冰山,亦可以把它熔掉。人到了别无选择的时候,只有高擎力量和智慧的火炬勇敢地突围机遇,像一条纵横交错的河流,向任何人都开敞着,只要你准备好舟楫,你随时可以荡起你那希望的双桨。至于你能否闯出那八卦图般的迷阵,到达理想的彼岸,这就不仅要看你划船的功力与毅力,而且要看你选择航道的本 领了。
选择,()不要奢望一次成功,这要有赖于漫漫人生路上感性的积聚与理性的升华。感性的积聚使人聪敏,理性的升华使人睿智。这种积聚与升华到了家,那梦想成真便不是一句海市蜃楼般的空话。
(摘自《黄金时代》)
2、方励最励志演讲,诠释活着的意义:为快乐而活
方励最励志演讲,诠释活着的意义:为快乐而活
我叫方励,今年60岁。我在外面休息的时候观察了一下大家,我觉得你们大家都比我年轻最少30岁。
为什么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天?因为我自认为过去30年我非常成功,为什么非常成功?因为我很快乐,为什么会快乐?因为我知道人是什么。
……
那么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什么感受呢,当你意识到你的生命有多宝贵的时候,你就会特别特别惜命,惜命的方式是什么呢?不是拿来养生,是拿来折腾的。
……
所以这就是我经常跟年轻朋友们说的,如何去做事,怎么把一个事做好,这是战术行为,但是,想做什么,最希望做什么,从心里出来的东西才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战略。
就好比赚钱,我一直跟朋友们讲,把赚钱当做第一位,你就赚不到钱,你应该把赚钱当做顺带的事情,是战术手段,赚钱不能够动情、不能伤心,赚钱可以脑袋去算计,胳膊腿去跑。
……
这就是我跟年轻朋友们说的,不管能赚再多的钱,只要不好玩,我就不赚,因为它不值得我付出命,因为我的投资太宝贵了,我投进去是我的命,我的生命换回来的东西值吗?
如果说我一天很痛苦,赚了很多钱,大家别忘了,白天光学带宽频谱最丰富,包括声音,你是最能够去拥抱这个世界,去跟这个世界互动的,结果你白天的职业选择变成了一个不情愿的事情,只是跟同学们比哪个同学月薪多少,那你何苦呢?
……
我们在职业选择,在自己的生活道路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随自己的心愿。大家一定要把这个账算清楚,有时候经常我们大家算错了,就是不是拿那个数字去算账,是拿内心的感受去算账,因为我们投入的,是只有一次的命。
……
对于我们所有只活一回的人来说,什么叫风险、什么是机会,完完全全就是同一个事物。其实都是量纲,百分之多少的风险,百分之多少是机会,完完全全看你自己的取向是什么。
如果说怕这个、怕那个,哪里都是风险,所以你一生什么机会都没有,但恰恰是因为前面的事物是不确定的,你才真正拥有了人生的机会。如果什么东西都是给你安排好了,你一点机会都没有,因为本来就是个很拥挤、充满竞争的世界。
……
这种感觉,我觉得就像上帝给我们创造一个机会,让我们来到世界上一次,不要耽误自己的生命,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生命的最好的途径是什么?就是把自己的生命淋漓尽致地燃烧透了,不要去养,养就是在等死,你一养生就是在等死。
3、你到底在选择什么
你到底在选择什么
文/乔蕾
冯唐说过,一个人每年要写4篇文章。我不能够再同意。但一年过去,你写过多少?140字的微博若干年后倒是可以绕地球好多圈。你自己说,我这一年要看10本书,要走几条路,要看大山大川,要实现梦想。但一年过去了,书你买了10本,从未翻过;从你家到公司走了很多次路,甚至都不愿意去健身房跑跑。大山大川是你电脑的桌面,关于梦想,有时候,就是你的一个梦,你再去想一想,或者买张电影票看看《中国合伙人》。
有人说,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人说,我要过平凡的一生。这都不错,因为成功对于每个人的定义是不同的。但这真是你要的吗?我们今天有个老师说了,要么甘于平凡,要么追求极致,无需苦闷和哀怨。但人生就是如此,我们往往在平凡中向往人生的跌宕起伏,在繁忙追梦中又迷恋那丢失已久的平凡。微博上关于北京和丽江的段子都传得让人想直接删除,对于我来说北京和丽江的区别不在于什么文艺范儿,而在于高房价和我生活是否方便以及有没有一个和我走过一生的人。显然,在北京,我连一个窗户也买不起,在丽江,可能会有人,有房子,但或许每个晚上都不一样。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而你在选择什么?
人们都在说心灵鸡汤不靠谱。但什么是靠谱?你把心灵鸡汤当饭吃当然不靠谱。你知道鸡汤是怎么做出来的?杀鸡,掏内脏,准备作料,慢炖,别人一生的精华你每天吃一小勺,吃腻了还说:这不是坑爹吗?你当然营养过剩,你连想都没想。关键是,这鸡汤是人家写给自己的,我们都还过去吃,吃完还批判一下,装作自己很有深度和感觉。所以鸡汤没有了,又出现一个词,叫做正能量。换了一个口味,我们又吃腻了,开始批判。然而,这些词不都是大家自己想出来的吗?什么公知、鸡汤、正能量,不就是我们拿出来或称赞或批判的靶子而已。不要说负能量就能激励你,正能量就是假鸡汤。你到底选择什么?你到底思考的是什么?
我们都说人生要坚持,但我们坚持最多的就是自己的不坚持。我们因为微博上一个美好的文艺生活而变得讨厌现在的日子,因为微信上人家的一个光怪陆离的多国派对,让自己鄙视坚持很久的工作;因为一部电影,都去美国生孩子;我们向往着外面美好的一切,“围城”在任何时代都是主旋律,但我们自己静下心来想过你真正想要什么?你就这么讨厌现在的自己?而未来的自己又有多大的把握呢?这得多大的恨啊。
你会发现人们永远念旧,旧的事物大多带着一丝淡淡的文艺和清晰。有时候看着自己的一些照片,配上“那些年错过的大雨”,恨不得拿个花洒在自己头上浇两下,回到过去。而我更希望把热水器开到最热烫死你。过去那么好,为什么你不珍惜;现在不好,为什么过去不改变;未来的你是个梦,但若不努力,不坚持,希望就会是噩梦。为什么不现在立刻马上去达成你梦想的那件事,成为你羡慕的那个人?不然只有羡慕嫉妒恨,哪怕是一种平凡,你要知道自己的选择,不要幻化成无法企及的泡影,或许人生也就在后悔中支离破碎。
写给纠结的你清醒,写给双子座的我自省。
4、兄弟与弟兄的另一种诠释
兄弟与弟兄的另一种诠释
他出生的那年,计划生育抓得正严,村里有生二胎的人家,不是要躲到外地就是被罚款。只有他,是光明正大生下来的老二,并非家中有权有势,而是因为他的哥哥,先天性脑疾,俗话说,就是弱智。
母亲挥着手里一根小竹竿,对哥哥说,永远不许碰弟弟,记住没?因为担心他会伤害弟弟,父母更不许他进他们的房间,即使是吃饭,也让他单独在自己的小屋里吃。他经常偷偷蹲在父母的房门外向屋里望去,看到弟弟时,就笑得口水顺着嘴角流了出来。
其实他很小的时候,也曾被深深疼爱过,只是当年龄相仿的孩子已经学会说话走路时,他却目光呆滞,讲不出一个字来。检查出是脑疾后,爷爷奶奶把怨气撒到母亲身上,母亲便把委屈强加给了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挨上一顿打。
有时,母亲在院子里抱着弟弟晒太阳。他小心翼翼地靠近,兴奋地想摸摸弟弟的脸蛋,母亲像逃避瘟疫一样抱着弟弟闪到一边,大声呵斥他,不许碰弟弟,你想把病传染给弟弟吗?
一次,父母不在,他远远地看着姑姑怀里的弟弟,还是傻傻地笑,流着口水。姑姑心一酸,向他招手,说,来,摸摸弟弟的手。他却迅速地躲开,口齿不清,断断续续地说,不……不摸,传……传染……
那天姑姑哭了。他伸手为姑姑擦眼泪,依旧在笑。
(1)
弟弟慢慢长大,已经牙牙学语,有几次,弟弟伸着胳膊,蹒跚着向他走过来,他兴奋得手舞足蹈,只是母亲总会慌忙跑过来,把弟弟抱开。
看着别的孩子手里拿着冰棒,他抿舔着唇,感到炎热而口渴。那些孩子说,你学狗在地上爬,就把冰棒给你。他学了,可他们并没有把冰棒给他,而是笑得前仰后合。
一向动作迟缓的他猛地从地上爬起来,像疯了一样劈手就抢,那些孩子都吓呆了。他拿着冰棒高高低低地向家跑去,一路上,冰棒不断融化,待他跑回家时,就只剩下可怜的一点了。弟弟正在院子里玩,他趁着母亲没注意,把冰棒举到弟弟面前,说,吃,吃,给弟吃。
母亲只看着他拿着一根小木棍向弟弟比画,冲过来一把将他推开。他摔倒在地,仅剩的冰棒杆也掉在了地上,他痴痴地看了一会儿,哇的一声哭了。
弟弟学会叫人了,可是从没人教他叫哥。他多希望,他能像所有的哥哥一样,被弟弟叫一声哥。为此,每当弟弟在院子里玩时,他就会在三米外的地方,吃力地大声喊,哥,哥。他想让弟弟听到,让弟弟学会叫他哥。一天,他继续喊着“哥,哥”时,母亲嚷他,一边玩去。这时,弟弟突然抬起头看着他,竟然清晰地叫了一声哥。
他从来没有如此激动过,拍着巴掌跳起来,忽然跑过去,用力抱住弟弟,眼泪和口水一起流到弟弟身上。
(2)
他是自小被别人喊着“傻子他弟”长大的,他对这个称谓憎恶至极。所以他看着总是对着他傻笑的哥哥,心中充满厌恶。
一次他又因为“傻子他弟”这个称呼和别人厮打了起来,他被那个同学压在身下,忽然对方的身体轻飘飘地离开了他,是哥哥出手了。
他从未见过哥哥使过这么大的力气,把那个男孩横空举起,摔在地上。男孩顿时在地上滚着喊疼。他害怕了,惹祸了,父亲一定会揍他的。那一刻他恨透了母亲,为什么生一个傻子给他当哥哥。他用力推了哥哥一把,气愤地吼,谁让你多管闲事,你这个傻子。哥哥被推得抵到树上,傻呆呆地看着他。
那天,父亲让他和哥哥并排跪在地上,竹竿无情地落下来时,哥哥趴在了他的身上。忍痛颤抖着说,打,打我。没几天,城里的亲戚带来了没见过的糖果,母亲分给他八块,留给哥哥三块,这样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他理所当然地接受。次日清晨,哥哥在窗外敲着玻璃对他傻笑,踮着脚把一只手伸过来,脏兮兮的掌心里是两块糖。他愣了愣,没有接。哥哥再次伸手时,已变成三块糖。是哥哥仅有的三块糖,他含糊地说,吃,弟吃。
不知为什么,这次他突然不想要,哥哥着急地跺着脚,后来干脆把糖纸剥开,往他嘴里塞。
当他吃下糖时,他清晰地看到哥哥眼里,流出了泪水。
(3)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父母乐得合不拢嘴,哥哥也高兴得又蹦又跳。其实哥哥并不明白什么是大学,但是他知道,弟弟给家里争了气,现在再也没有人叫他傻子,而是叫他“君旺他哥”.
他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哥哥还是不肯进他的屋子,而是在窗外给他一个花布包,他打开,竟是几套新衣服。都是几年前姑姑给他们哥俩做的,或者是城里姨妈送的。
原来,这么多年,哥哥一直都没有穿过新衣服。可是,他以及父母,却从未注意过。此刻,他才发现,哥哥穿在身上的衣服磨破了边,裤子短得吊在腿上,滑稽得像个小丑。他鼻子微微发酸,这么多年,除了儿时的厌恶,和长大后的忽视外,他还给过哥哥什么呢?
哥哥还是多年前傻笑的模样,只是眼里多了几分期待,他知道那期待是什么。尽管哥哥不知道他在不断地长高,不知道衣服的款式也旧得他无法穿出门,但他还是假装收下了衣服,高兴地在身上比量,问,哥,好看不?哥哥很用力地点头,笑的时候嘴巴咧得很大。
他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兄弟。他指着“兄”字对哥哥说,这个字读兄,兄就是哥哥,又指着“弟”字说,这个字读弟,弟就是我。“兄弟”的意思就是先有哥哥,才有弟弟,没有你,就没有我。
那天,他反复地教,哥哥就是坚持读那两个字为“弟兄”,间断却很坚决地读,弟,兄。走出哥哥房门时,他哭了,哥哥那是在告诉他,哥哥心中,弟弟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弟,就没有兄。
(4)
对一个农村孩子而言,大学生活显得分外精彩,他几乎忘记了还有个患脑疾的哥哥。
那次母亲在邮局给他打电话时,哥哥同去。母亲絮叨地说了很多后,末了,母亲说,跟你哥也说几句吧。哥哥接过电话后,许久许久没有声音,又是母亲接过来,说,挂了吧,你哥哭了,他在胸口比划着,意思是他想你。
他本想让母亲再把电话给哥哥,他想告诉哥哥,等他回去,教他写字,给他带只有城里才有的糖果和点心,可是,他张了张嘴,却应了句,那就挂了吧。因为他看到寝室同学好奇的目光,他不想让他们知道,他有一个傻哥哥。
暑假,他买了糖果和点心,路上,他塞了一块糖在嘴里,忽然想起儿时,哥哥强行塞进他嘴里的糖,喉头发紧,糖在嘴里,泛着微微的苦涩。
第一次,他回到家就找哥哥,满院子地喊,哥,哥,我回来了,看我给你带什么了。只是,他再也没找到那个只会对着他傻笑的哥哥,那个年近三十了还穿着吊腿裤子的哥哥。父亲老泪纵横,艰难地告诉他,一个月前,你哥下河去救溺水的孩子,他自己也不会游泳啊,把孩子推上来,他就没能上来……父亲蹲在地上失声痛哭着说,我们欠那孩子的太多了!
他一个人坐在河边,对哥哥的记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地闪现着。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纸,上边写着“兄弟”,那是他的字;下边是歪歪扭扭不容易辨认的两个字,只有他能看得出,是哥哥写的--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