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_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作者:陶渊明

原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序文注释:

1、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自给:供给自己生活。

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指孩童。盈:满。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3、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4、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5、脱然:不经意的样子。有怀:心有所动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6、靡途:没有门路。

7、会有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8、诸侯:指州郡长官。

9、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

10、见:被。

11、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

12、惮:害怕。役:服役。

13、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4、眷然:思恋的样子。归欤(yú)之情:回去的心情。

15、何:什么。则:道理。

16、质性:本性。矫厉:造作勉强。

17、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18、尝:曾经。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19、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20、怅然:失意。

21、犹:踌躇、犹疑。望:观望。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

22、敛裳:收拾行装。宵:星夜。逝:离去。

23、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24、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25、仲秋:农历八月。

26、事:辞官。顺:顺遂。心:心愿。

27、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正文注释:

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

2、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芜,田地荒废。胡,同“何”,为什么。

3、既自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既,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此处可做“曾经”解。

4、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奚,何,为什么。惆怅,失意的样子。

5、悟已往之不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指出仕、已经不可挽回。谏,谏止,劝止。

6、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来得及补救。谏,劝止,挽回。追,补救。

7、实迷途其未远: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迷途,指出来做官。

8、是:正确。非:错误。

9、舟遥遥以轻飏(yáng):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遥遥,飘摇放流的样子。以,表修饰。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

10、问征夫以前路: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征夫,行人。

11、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

12、乃瞻衡宇,:刚刚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乃,于是、然后。瞻,远望。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衡,通“横”。宇,屋檐,这里指居处。载(zài)欣载奔: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13、稚子:幼儿。

14、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xǔ)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来,三径变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就,接近。

15、盈樽:满杯。

16、引:拿来。觞(shāng)。眄(miǎn)庭柯以怡颜: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树枝。以:为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

17、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

18、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审,觉察。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

19、园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涉,涉足,走到。

20、策扶老以流憩(qì):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策,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

21、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矫,举。遐,远。

22、云无心以出岫(xiù):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无心,无意地。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

23、景翳(yì)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

24、抚孤松而盘桓:手扶孤松徘徊。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25、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

2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

27、情话:知心话。

28、春及:春天到了。

29、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

30、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有时。

31、或棹(zhà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划桨。

32、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

33、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34、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

35、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

3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

37、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3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曷,何。委心,随心所欲。去留,指生死。

39、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

40、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41、怀良辰以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独,独自外出。

42、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籽,培土。

43、登东皋(gāo)以舒啸: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皋,高地。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舒,放。

44、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

45、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复:还有。疑:疑虑。

序翻译: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翻译: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赏析: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而向自然开放。日日园中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也只有高天阔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诗人的傲岸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此四句之描写,显然寄托深远。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上二句:“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确乎喻说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暗淡,日将西沉,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显然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本辞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诗人与世俗既格格不入,还出游往求什么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亲人之情话,农人谈庄稼,是多么悦耳,多么真实。什么“应束带见”官的讨厌话,再也听不见啦。除了琴书可乐,大自然本来也是一部读不尽的奇书,何况正逢上充满希望的春天。“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驾车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岖,皆使人兴致盎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万物畅育,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觉自由之可贵。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又何须汲汲外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即仙乡,指道教所说神仙世界,其实亦可兼指佛教所说西方净土。富贵功名非我心愿,彼岸世界也不可信。由此即可透视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了宗教彼岸世界。在士风热衷官职、同时佛老盛行的东晋时代,其境界不可谓不高明。他的人生态度是认真的、现世的。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此四句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二句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超越的境界,同时又是足踏实地的。

《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邓小军)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语文人生·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2、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一)

今天学完了《归去来兮辞》,才慢慢的开始有了对“隐士文化”的初步了解,在没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对陶渊明也是非常不理解,明明是那么的才华横溢,明明以前有那么大的雄心大志——大济与苍生,可到最后他却放弃了,为此,我不得不对他,他这个人有着莫名的好奇心。

他曾经是个怎样的人呢!

他的诗质朴,冲淡,充满了诗意。他真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形象代表,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与富贵“的旷达的情怀确实让我钦佩。就像老师说的,如果在现今社会,我们凭借自己的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一张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们能够坚定地说放弃,不要吗?我想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有自己的理想,我们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我们应该用汗水来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们常人看来,陶渊明秉承了老庄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是在逃避对家人负起的责任,但看一个人生活的是否消极,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就像小鸟没有翅膀。陶渊明的弃职归田,不能说是消极处世,恰恰相反的,是他所追求的。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书卷中追求安逸,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陶渊明的归隐,是对前途和命运的理性抉择,源于对自己本性的思考和保持。他不狂放,不沉沦,是对生命和自然满怀真挚与热爱,他所追求的,是内在的生命自由,将心灵寄托于田园,在平凡的现实中将主观情感与自然万物合一,在耕耘中咀嚼人生的真正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大解脱,他那旷达的处世情怀是值得我们敬之佩之的。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二)

古人有言:”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处之于世,我们难以自由行路,自由追寻,被外者施禁锢,加以否定,在一切外在因素中,我们失去了原有的执着,原有的梦想,原有的渴望。问天:”何者为天地之间大残忍。“曰:”一语轻若鸿毛的否定。“

”归去来兮“是一种隐者,一种不甘于命运的波折、否定,独自追寻梦想的隐者之举。隐者分圣隐和圣隐。年少的陶渊明就曾怀有”大志寄于苍生“的志向。一生为官五次,因不为五斗米所折腰,便在到任八十余天弃官归隐。在辞官时,写下了《归去来兮辞》。在我看来,隐士分圣,贤。贤隐便是拥有高尚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看不惯一些世俗之事,不喜欢做一些事,所以隐起来,安逸生活。圣隐就是”上能洞察宇宙之万能,下能取纳百川之雄心,腹有广大胸襟“,高尚的品质与纯洁的灵魂。因”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归田隐忍。在这,我先不给陶渊明的”贤“,”圣“下定义,先来听一段故事吧——鲁迅。完全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环境下的国家。在远赴他国的学习中,几经坎坷,嘲讽。深知国力衰竭。但他因此而作罢了吗?没有,他满腹雄心壮志,弃医从文,想要以文字来唤醒千万麻木已久的中国人。在回国的几年中,他终于深知衰竭是因社会黑暗,统治昏庸,国民麻木。

其借用一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无言于一室之内,或因己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五柳先生亦是如此,飘飘然而去,用了了豆苗与青青南山,为自己铺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一九三六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士在天安门前行国民大会,抗议日本帝国的军舰掩护奉军炮击大沽口,抗议段祺瑞执政府的卖国行径。()在一次学生请愿中,四十七位请愿者遭受士兵屠杀,二百多个请愿者受伤,死者中包括鲁迅的学生刘和珍。鲁迅听到消息后,抑制不住自己沉痛和悲怒的感情,一口气写出了六节杂文《无花的蔷薇之二》,控诉了北洋军阀在这一天犯下的罪行。在通缉中,他便带着家人选择暂时避世。在这样痛苦,悲愤的心理压力中,他放弃过吗?不但没有放弃,并且明知其路险象环生,却执意前行。试问,这样引领人民前进的英雄,心中的悲痛会比陶渊明少吗?他何尝不想回田隐忍,从此过上安稳的日子,但他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依旧执意选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反陶渊明,虽有”大寄苍生“的理想,可他做到了吗?没有,他选择了逃避,归隐田园,弃天下苍生而不顾。既是正真隐士就应该,既能出仕,又能入仕,为了理想,忘记一切。所以我认为并不是真正的隐士,最多只能算得上个”贤隐“。

嗟夫,引之于自己,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隐者虽好,可好之其好,终归自己独善其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应以大海之胸,天空胸怀胸怀,钢铁之坚韧,去做些什么,让自己的光和热在世间得以体现。

所以,我们应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审视自己:一,大丈夫能屈能伸,拿得起,便能放得下。有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二,大丈夫上有洞察宇宙之万能,下能取纳百川之雄心,腹有大学才识,宽泓仁德,海纳之广。三,大丈夫拥有常人无比的爱国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大丈夫之道,曲折而又漫长,需要我们一生去观察,思考。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三)

今天学完了《归去来兮辞》,才慢慢的开始有了对”隐士文化“的初步了解,在没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对陶渊明也是非常不理解,明明是那么的才华横溢,明明以前有那么大的雄心大志——大济与苍生,可到最后他却放弃了,为此,我不得不对他,他这个人有着莫名的好奇心。

他曾经是个怎样的人呢!

他的诗质朴,冲淡,充满了诗意。他真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形象代表,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与富贵”的旷达的情怀确实让我钦佩。就像老师说的,如果在现今社会,我们凭借自己的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一张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们能够坚定地说放弃,不要吗?我想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有自己的理想,我们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我们应该用汗水来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们常人看来,陶渊明秉承了老庄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是在逃避对家人负起的责任,但看一个人生活的是否消极,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就像小鸟没有翅膀。陶渊明的弃职归田,不能说是消极处世,恰恰相反的,是他所追求的。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书卷中追求安逸,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陶渊明的归隐,是对前途和命运的理性抉择,源于对自己本性的思考和保持。他不狂放,不沉沦,是对生命和自然满怀真挚与热爱,他所追求的,是内在的生命自由,将心灵寄托于田园,在平凡的现实中将主观情感与自然万物合一,在耕耘中咀嚼人生的真正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大解脱,他那旷达的处世情怀是值得我们敬之佩之的。

3、陈年:归去来,野心勃勃的少年

陈年:归去来,野心勃勃的少年

想必您已经看到过很多在商界取得成功的传记,但大多都是别人写的,而依自己写成的传记的人却不是太多。而陈年算为数不多的一个,他曾在几年前出版过他的自传体小说《归去来》。提起陈年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已经不清楚他为何人,但提起他创办的凡客,估计应该还有些印象。

今天我们不妨听一听关于这位财富人物陈年的一些陈年旧事。

1969年4月,陈年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薛店镇丰乐庄。丰乐庄地处黄土高原,当地地势叫作“塬”,村民在塬上挖窑洞做居所。陈年的父亲是闻喜县第一位考上北京大学的大学生。他的母亲出身北京高干家庭,与他父亲是大学同学。在他父亲在老家已结婚的情况下,他的母亲带着身孕来到丰乐庄,在陈家生下陈年。

当时陈年父亲在武汉接受知识分子再教育,陈年母亲天天盼着他回家,白天等不着晚上接着等,问陈年奶奶“妈,他晚上回来过没有?”但是,陈父没有回来,可能是因为接受再教育中途跑回家的话,会遭到处理。

在陈年出生25天之后,久等他父亲不归的母亲离开了丰乐庄,将他留给了他奶奶。

陈年在他的自传体小说《归去来》一书中写道,直到19岁,他才在北京第一次见到他母亲,才知道母亲长什么样子。

奶奶既当爹又当妈地一手拉扯大陈年。那时候孩子没奶吃,陈年奶奶弄来一只羊,煮羊奶给他喝。他长得瘦小,大脑袋支在细脖子上,晃悠悠的,好像会轻易折断。他和另外三个没妈的堂兄弟跟着奶奶长大。

奶奶每天给他们做面条、蒸馒头吃。家里穷,没有白面,是黑黑的高粱面,更吃不到肉。在陈年小学老师张金桃的印象里,陈年经常生病发烧,总夹着一只体温计。张金桃家和陈年家是邻居,她的丈夫和陈年父亲是发小,两家有几代人的交情。陈年不到一岁时,她曾去过天津看望陈年母亲,她告诉后者: “奶奶管得挺好的,你别操心了。”当时陈母提起自己的儿子就掉眼泪,托张金桃带了一大堆当时最时髦的营养品炼乳回乡。

陈年的小学同学畅金娟记得,老师问大家:你们最爱的人是谁?同学们都说爸爸妈妈,陈年写的是奶奶和爷爷。“那次我看他一个人坐在凳子上发呆,看起来很可怜。

陈年在中学时一度去大连,与生父和继母居住在一起。他没有怎么读高中,就跑回了家。村里人猜测,毕竟和继母隔了一层,不好处。回老家后,他做了薛店镇中学的英语老师。教了一阵子书,他又返回大连读高中,考上了大连理工大学,在大学又中途结果辍学。之后,他去了北京,追逐他的文学青年梦。

据陈年大舅妈(实际是他堂兄的大舅妈,陈年亦称呼大舅妈)回忆,陈年90年代初到北京,没地方住,在桥洞里睡了半个月,每天买些榨菜、方便面吃。他给奶奶写信说没钱,奶奶卖了家里的粮食,凑了一百多块钱,寄给了他。这是奶奶去世后,一年清明节陈年回来,讲给大舅妈听的。说起这事,陈年眼睛都红了。

在去现在小米手机ceo雷军创办的卓越网之前,陈年的朋友、专栏作家许知远问:“为何非要做生意?”陈年说,这个社会太势利了,在这个时代证明你自己的方法就是挣更多的钱。

他再问陈年,金钱对你意味着什么?他说:“金钱是游戏规则,更多的金钱意味着,你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你也可以让更多的人过得富足。金钱是最公平的。”

摆脱贫穷,是陈年渴求成功最初的动力。即使在他符合社会通常的“成功”定义的时候,他也没有装腔作势地说,我不是为了钱。钱能解决很多问题,这是一个困居塬上窑洞的少年最朴实的想法。(来源/微信公众号·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4、归去来兮辞改写

归去来兮辞改写(一)

草案竹席,我抚琴而坐,一壶酒摆于一旁。秋天的凉风轻擦过我的身体,带走了我对于这里的兴趣。夕阳随着悠远的琴声缓缓沉下,我合上双眼,想了很多。

官场,已经没有什么可值得留恋的了。心灵挣脱了形体的束缚,早已飘向了那梦中的地方。也许有些不负责任,但我一定要去。

一叶孤舟,漂在清晨昏暗的江面,显得那么脆弱。赶了几天的路,仔细想来我还未曾仔细歇息过。微风出来,一身白衣拂动似雪。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遗憾晨光朦胧天未亮。明明路并不远,却感到如此漫长。终于,江面上闪起了点点粼光,在这愈来愈薄的冷雾中,我看到了。

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却被灿烂的秋菊环绕,还是原来的样子,不曾改变。只是门前的小路上,横七竖八地“堆”满枯黄的杂草。我三步并作两步的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进了久违的家,空气中弥漫着的味道引人陶醉,是桌上的酒,还是窗外的菊花?端起酒杯,走到窗前。小酌一口。抬眼凝视,菊花明媚如初,在秋风中微微摇动,是在点头同意我的做法吗?细细地看着庭树时,不知为何我笑了;这就是我日夜思念的生活啊!比梦境中更加真实。手拿着书卷斜靠着南窗,暖暖的光辉洒在枯黄的纸上。抬起头才发现,已经夕阳西垂,时间竟如此之快。被夕阳渲染的天空,是多么美丽。而下一秒,月朗星稀,没有一丝污浊。

不知不觉,春天来了。拿起农具,撑起孤舟,两岸柳树幼芽新出,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泉水轻抚冬日的寒冰,低吟浅唱,细细的滋润着我的心。自从来到这里,心便随着四季而变,时而感伤,时而欣喜。自己本不是世俗之人,违己交病,又何必强留于污浊的官场呢?世人虽不懂我,但也总有懂我之“人”。登上东面的山坡仰天长啸,坡下的水潭吞掉了太阳,几只松鼠在树上嬉闹。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这良辰美景,天下独绝。可日光暗淡,我手抚着静静诉说着歌谣的孤松前徘徊不已,流连不忍离去。回到家中,有感而发,作一辞名曰《归去来兮》。

站于窗前,感叹时光易逝。却坦然的接受了,没有丝毫犹豫。顺应造化了结一生,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彷徨?

归去来兮辞改写(二)

回家的船儿轻快地向前摇荡着,船桨和水嬉闹着,发出欢快的声音。微风吹拂着我的衣服,抚摸着我的脸颊,感觉好不惬意!

船一靠岸,我马上向行人询问路程,从行人那里得知离家还有一段距离,便不由得埋怨时间过得太慢。我焦急地盼着太阳早点出来,可以让我赶路回家。虽然这时只是晨光微弱,但我仍然焦急地朝家的方向行进着,思绪万千,往事涌上心头。

我家里很穷,种田收获的粮食不够吃的,孩子又很多,米缸里往往储蓄不下粮食。亲友们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叔父给我指了一条明路,让我到一个叫彭泽县的小县城去做官。离家不久,我就开始想家。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己不愿做官,喜欢一切随其自然。这是无法勉强的!由于被饥寒所迫而违背本意去做官,我的身心都感到痛苦。在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我常常失意伤感,内心十分痛苦,感觉这种做法有愧我平生的志愿,我原想任职一年便辞官回家,可嫁到程家的妹妹的丧事改变了这个计划。我一心想去奔丧,便自己请求辞职。

想起这些往事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我明白做过的那些违心的事已无法补救,辞官归隐还可以挽回将来。其实我感到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正确的道路是回归田园。

抬头望望碧蓝的天,上面飘着几朵悠闲自在的云,两只鸟从树林里飞出来,相互追逐着,嬉闹着,远远望去,水面腾起的白白的雾气笼罩着树林,像给树林穿了一件洁白的纱衣。忽然,我隐约看见自家的房屋,便高兴地向前飞奔。仆人们认出是我,三步并作两步地朝我跑来,七手八脚地拿下我的行李,拥着我朝家走去,儿子像小鸟一样张开翅膀扑进我的怀里:“爹,您终于回来了!我们可想您了!”我高兴地把他抱起,亲吻着他粉嘟嘟的小脸蛋。这时妻子也过来了,一边掏出手绢轻轻地拭去我脸上的汗迹,一边对儿子说:“快下来,别让你爹累着!”我在妻子笑容灿烂的脸上捕捉到了泪花的痕迹。然后,我们有说有笑地走进了家门。

我看到院子里的小路已快荒芜,显然已有一段时间无人收拾了。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心头一痛,为没有替这个家尽到应尽的责任而自责。桌子上有妻子早已为我准备好的满满一壶酒。我拿起酒杯自斟自饮,看到眼前小屋里熟悉的一切,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院子里走走很有趣,我喜欢拄着拐杖从里面悠闲地漫步,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由于在外面周旋已久而变得疲惫的鸟儿一样,现在终于回到了日思夜盼的巢穴,并且可以过上悠闲自得的日子。想到这里不禁暗自高兴。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趁着这大好春光,我去游山玩水,拜山访谷。春光下,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泉水涓涓长流。

我羡慕万物生机勃勃,感到自己的生命是如此短暂!转念一想,我寄身于世间还有几度春秋?何不随心所欲地生活而不用去管生死呢?!不如趁着这美好的时光独自出去游玩,我喜欢爬上东边的山冈放声长啸,面对清澈的流水吟诗阔步。这样的生活不是正随我意吗?顺其自然,直到生命的终结,乐天安命,这才是我的追求、我的志愿!

归去来兮辞改写(三)

我家里生活很拮据,耕种所得的粮食自家食用尚且不足,更不用说把剩余的粮食拿去卖钱了。家里大大小小的孩子总共有七八个,小小的屋子住这么些人连转身都费劲了。装粮食的瓶子已经见了底,连维持生活最基本的需要都没有了保障,而我却还没有找到新的工作。亲戚朋友们大多劝我到官场去谋个职位,补贴家用,让日子过得稍微宽裕一点儿。

虽然有了做官的念头,但没有求得的途径,恰逢有出使到外地的事情,那个郡的长官以爱惜人才作为一种品格。()我的叔父看我生活贫困,于是向郡长说情,郡长让我做了一个小县令。这个时候正好军阀混战,我不想到离家远的地方做官,正好彭泽县离家也就百里地,耕种公家的田地,并且有足够的酒喝,所以去了那里。过了没几天,就动了回家的心思。本性率真,不勉强做作,虽然又冻又饿,但违反自己的意愿会更加痛苦,做官是为了谋生,但因此而奴役自己,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啊!于是内心十分感慨惆怅,内心激动,深深地感到愧对平生的志向,转眼间庄稼就熟了,心想: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就听到妹妹在武昌送命的消息,内心十分悲伤,心里急着回去便辞了官。

从秋到冬的80天的日子里,因在做官时事情都顺遂我心,所以写下来《归去来兮》这篇文章,来纪念这段日子。晋安帝亿熙元年十一月。

归去吧,田园都已经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选择了让心志被形体役使,那为什么要悲伤呢?我没有什么挽救的方法,有知道的可以来补救。

出去做官的地方并没有多远,突然觉得家乡已经今非昔比了,舟在水中轻轻的飘荡,风轻轻扶起我的衣袖,问行人全面的路还有多远,好像望不到头,遗憾早晨光线暗淡,天还未透亮。

远远望见自家的房子,于是拍着手欢快的跑去,仆人们在门口迎接着我,孩子们也都扑到我的怀里,一个劲的说:“爹,我想死你啦。”

每天都去园子里走一走,放松一下,门每天都关着。拄着手杖溜达时,不时抬起头来望向远方,云气悠哉悠哉的从山头冒了出来,鸟儿们飞了一天也要回窝休息去了,日光暗淡,要落下山头,我却还抚摸着孤松徘徊不肯离去。

回去吧!我要与凡夫俗子断绝联系,他们与我的志趣不相合,还去追求什么呢?亲人的知心话使我高兴,常以弹琴读书来消除内心的忧愁。

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该去西边的田地耕作了。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小舟,有时经过幽深的山沟,有时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这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啊!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不知还有多久,为什么不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呢?富贵不是我最想要的,做神仙更是不可能的事,时光美好外出行走,或放下手杖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面对小溪放声高歌,姑且顺应着自然而过,一生到头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