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小地方做大事情
在小地方做大事情
要毕业了,你在网上发帖:“留在北京还是去二线城市?纠结中。”
“北京”切换成“上海”、“深圳”、“广州”也同样成立。这是时代给我们的不大不小不轻不重的命题。
回答千千万,让我们看几个经典的。
留京派:
“北方人只适合北方,北方过得去的城市只有北京。”
“文化氛围好,亚洲第一的图书馆就在这里,随时可以附庸风雅。”
“公园多,适合父母养老。”
反对留京的,则说:
“风沙太大,买辆车还得限行。”
“想多活几年就去二线,为了下一代你就留北京奋斗。”
我的回答是,别人说喜欢不喜欢仅供参考,关键看你是否开心,是否明白什么是心所依归。
“在北京你可以相信梦想”的故事,已经听得太多了。不管是主持人、画家、英语教学专家、企业主,甚至“杰出青年”,励志书总结出相似的路径:出身贫苦,最好是手持放羊鞭长大,来到北京创业,住地下室,吃方便面,历九九八十一难,笑傲都市之巅。
不过,这样的成功版本,调转过来,是否也行得通呢?如果我们一开始选择的不是这浩渺的所在,不是一千只一万只手臂争相着举起简历,高喊:“我的,我的!”不是这硕大无朋的六环路——以天安门为中心,北京城被摊成一张大烙饼,你只是大饼中,不起眼儿的小芝麻。
我的高中同学牛旦旦,走的便是逆其道而行之的成功路。他当年算失败者,去了一家很普通的高校。后来发奋图强考到华中理工大学读研究生。
硕士读完,读博,给命运翻牌的机会来了。选择有二:一、继续留在华工;二、去中科院读博。
后者,听起来有点让人神往,他悠悠地想着,至少以后可以这样跟后代吹牛:“老子还不是混到北京来了!”但且慢,他的思路及时刹住了车:那儿,适合我吗?我喜欢吗?
北京的宿舍让他却了步,二人一间呢;那房价让他却了步,6000多呢(注:这是好几年前的文章),得穷其一生才能买到;环境让他却了步,出门是乱糟糟的大马路,那时候真的还跑马呢。
相形之下,地方高校的生活才是小知识分子该有的生活呀!一个人住一个大房间,敞亮通透;晚饭后溜达一会儿,便可看见绰约的东湖;房价也不贵,彼时才3000多。再加上导师器重,女朋友恩爱……
他选择留下来。
“燕雀之志”,没出息。你会“哼”一声吧。但他清楚,那浩荡的都市,不适合自己。自己的心性、兴趣和能力,与中等城市、中等工作环境相得益彰。(注:这不也是思维里的墙,不拆,行吗?)
10年后,轮到我们羡慕他了:130平方米,小高层,老婆有一个专门的房间练瑜伽,女儿则有儿童房放跳跳虎。有“鸿鹄之志”的心高气傲的才子们在首都正拼得死去活来,而37岁的他已被评为副教授了,负责一个重大的攻关项目,据说也是国家级重点工程。
老观念总教导年轻人迎难而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练就“万人敌”的本领。怎不说世界上别有曲径通幽处,人所罕至的地方,有为我量身打造的人生。
又想起采访过的一个浙江的企业家。他做过木匠师傅,养过长毛兔,种过桑树苗,经历过工厂失火的打击。理想十分远大,却只选择于“小处”做事。不去上海、苏州、杭州这些毗邻的大地方,只待在自己的家乡诸暨。
他做的是“小”生意,为电视机、电风扇、节能灯这样的小家电提供电容器。一个电容器的大小,以毫米为单位,利润以零点几分钱来计算。但这样的“小”生意,他做出了大名堂,年生产能力达6亿只以上,年营业额千万元以上,企业员工200多,不乏残疾人。
大时代需要大建筑、大制作、大剧场、大诗篇,也需要“尚小”的观念。小,意味着脚踏实地,意味着力所能及,意味着不虚荣不盲从,从心而行,从一而终。大,没什么错。但在“巍峨”、“高大”、“壮观”面前迷失、慌乱,搞不清楚状况、拎不清自己的斤两,就是你的错了。
去“小地方”,做“小人物”,成大事业,在当下不失为一种聪慧的人生。
2、史铁生:另外的地方
史铁生:另外的地方
时至今日
箴言都已归顺
那只黑色的鸟儿,在笼中
能说会道。
一张雄心勃勃的网上
消息频传
真理战胜真理
子弹射中子弹。
这时你要闭上双眼
置身别处,否则
光芒离你太近
喧嚣震破耳鼓。
话语覆盖话语
谎言揭露谎言
诸神纷至沓来
白昼会抹杀黑暗。
但你要听,以孩子的惊奇
或老人一样的从命
以放弃的心情
从夕光听到夜静。
在另外的地方
以不合要求的姿势
听星光全是灯火,遍野行魂
白昼的昏迷在黑夜哭醒。
而雨,知道何时到来
草木恪守神约
于意志之外()
从南到北绿遍荒原。
风不需要理由
阳光和时间都不需要它
上帝说好呀,此外无言。
3、小事情就是一切
小事情就是一切
很多人认为小事情不重要,我以前也是这个样子。
但随着经验的累积,有成功也有失败,当然,犯的错比较多之后才开始慢慢了解小事情也很重要。小事情有多重要?小事情就是一切。
大事业是由小事做起的,要重视每一件事情的细节。很多时候,失败都是因为错在小事,小事是最不被重视的,所以有那么多人失败。
比如说,公司的接电话态度可能是件小事,可是顾客却可能会因接电话人的态度不好而拒绝与你做生意。
送货的包装可能是小事,但外表的破损会失去顾客的信任。
邮寄的时间可能只是细节,但顾客可能怪你不准时而退货。
损失金钱都是因为小细节不正确可能会影响整体的结果。
你不能总找借口说:“货物正在路上,过几天就到”,“包装工人没注意才会破损”,“负责接电话的人正好不在,那是别人接的”。这些理由别人都不想听,别人只想确定你是一个负责的人,别人只希望你能达成事情的结果,别人只是永远的要求完美,而且永远不够完美。
出门之前领带没有打好,并不代表你是个失败的人,但有人就会这么认为,而且一次、二次,点点滴滴的负面印象会降低别人对你的评分。偏偏这种以貌取人的人还不少,而且领带打不好的人也挺多。
大部分人都()不容易注重细节,轻视小事,因为他们不太真正了解大事是由小事组成的,做小事就是在做大事。
要成功就不能告诉自己:“有一天,我要做成一件大事……”成功应该是今天就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而且每天都一样。
4、经典励志文章:想大才能做大
经典励志文章:想大才能做大
年轻人到底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回想起我的职业生涯,一切答案尽在其中。我终于可以告诉那些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如何去追求成功。
新东方的经历使我练就了一番不错的演讲水平,每次与聆听我演讲的大学生和年轻的职业人士交流时,他们都在问我同样的问题:“一个年轻人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你的经验是怎样的?”我清楚地知道:人的经历是很难复制的,我的经验并不适合于大多数人,所以每次我都只能老生常谈地回答:诚实、勤奋、聪明。
年轻人到底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回想起我的职业生涯,一切答案尽在其中。我终于可以告诉那些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如何去追求成功。
首先,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在我们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生活节奏的加快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们似乎忘却了基本的诚实正直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一个古老的犹太谚语是这么说的:如果你不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先给别人,你一生的财富便永远无法变成金钱。共享、共赢永远是一个社会运行的基石,不管与人相处还是与合作伙伴商业合作,这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也许你一次、两次耍小聪明好像占了便宜,其实你失去了未来。诚实正直,这个大多数人在小学二年级就懂的基本道理,许多现阶段的年轻人却并不懂。很少有人承认这个现实,但当你考虑在你的生活当中碰到“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和“正确的选择”时,请仔细思考你以前生活中出现类似情况时你作出的选择。
其次,要目光远大。智力的本质差距在中国大学生阶层中已经变得微乎其微了,但为什么有些人一帆风顺,有些人一事无成?想大才能做大,就是答案。中国大学生们很少为自己的职业作出长远的规划,户口、工作的稳定等生活现实的压力长时间成为人们决定自己前途的主要标尺,并且高考的磨难使考上大学的幸运者感觉好像人生已经成功,殊不知毕业进入社会才是人生事业的真正开始。人生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刻又多了一次选择。
我毕业于北京一所叫做北方工业大学的学校。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不记得我问过自己: “我能在新东方教书吗?我能去耶鲁吗?我能做好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吗?”因为潜意识总是告诉我,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也能做到,并且可能更好。
“我们,正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创造着自己的幸福和悲哀。”我想起在新东方流传的一个故事:两个大学同班同学一起申请美国大学,其中一个学生立志申请哈佛,经过艰苦的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哈佛拒绝了他,但是他获得了杜克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录取。另一个学生对自己要求不高,只要去美国的一个州立大学读书就可以了,最终他成功了,获得了美国尤他州立大学的录取。()到底是谁成功了?这就是“想大才能做大”的道理。
第三,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行动。难道“想大就能做大”?事实肯定不是这样的,读者必须区分“白日梦”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这需要不折不扣的行动能力。我们该如何去行动,如何从小事做起,如何做得更多,如何做得更好?
最后,既然选择了你的职业,就尽可能地爱它,永远不要告诉自己不喜欢,没人强迫你,为什么做自己不喜欢的职业?这是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负责任。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经常说的话“do not wait for the best job to begin to work”正是这个道理。任何一个工作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你的态度和你的行动能力,不要以为自己怀才不遇,如果你是一个有才能的人,那么就做出来让大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