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十五从军征600字_十五从军征改写故事

1、改写十五从军征600字

改写十五从军征600字(一)

十五岁的那年,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走向了血腥的战场。每每躺在军营的帐篷里,每每轻柔的月光照到窗里,撒到我心上,亲人们那模糊的容貌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但我,却只能默默流泪。

亲人们的面貌记不清了,家乡的面貌记不清了,而那个归家的愿望,一直藏在我心里。盼啊盼,直到双鬓发白,我才如愿以偿,终于回到了让我魂牵梦萦的家乡了。

经过时间的冲刷,回家的路我早已忘记,只好拦住了一位白发苍苍的樵夫上前询问,谁知这樵夫,正是我幼时的玩伴。

“真的是你吗?”我握住了樵夫颤抖的双手。

“六十年了,六十年了,没想到咱们还能相见。”樵夫激动地说。

“是啊。我家里现在还有什么人啊?我爹娘呢?”我问道。

“唉,他们都不在了……瞧,那里就是你的家。”樵夫叹了口气。什么?我的心不由得一颤,顺着樵夫所指的方向一看,那里是家吗?明明就是一块松树参杂的墓地。我怀着悲痛的心情,步履蹒跚的向家里走去。

推开了倾倒的柴门,我的眼前凄凉一片,往日温暖的家,早已变成了残垣断壁。院中杂草丛生,枯叶铺了一地,水井边长满了野葵花,野鸡被吓得飞到了房梁上,野兔从狗洞里钻进钻出。凄凄秋风呼啸着拂过,那风声中,也带着低低的悲伤。我抚摸着一件件那曾经无比熟悉,而现在却已腐烂的家具,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已经消逝,我的心如同刀绞般的疼痛。

我采来了野谷用来做饭,采来了野葵花用来做汤。饭熟了,汤也熟了,可是这菜肴我能和谁一起分享?我叹了口气,走出了屋子。

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家家都燃起了炊烟。凉风习习,倍感凄凉,我倚在门前,低声唱起了儿时的歌谣,泪水不禁划过脸颊。

今后,我又该何去何从?

改写十五从军征600字(二)

我倚在杂草丛生的坟墓边,孤寂的风在我的泉思里奔突和飞扬,我的目光落在孤独的地平线上,喝一口烈酒,天边映出了亲人的笑脸……

——题记

风华青年

我正值风华之年的时候,形貌昳丽,文质彬彬,风度翩翩,不知有多少女子拜在我的长袍之下。但是,俗话说:男儿志在四方。我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心怀一腔热血,为祖国献身,于是毅然决定参伍从军,放弃了我的春秋美梦。

战场风云

黄沙滚滚,马蹄踏歌,我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负伤累累。随着军队的东征西战,环境艰苦,与亲人失去联系,在多少个黄昏之夜,我吹响了那哀鸣的号角,两行浑浊的泪拌着悲歌,簌簌地流了下来。我开始后悔了这样的从军生活,几欲当回逃兵。但是,忠肝义胆的将军的话给了我前进的勇气——男儿决不当缩头龟,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老境颓唐

八十岁了,人老了,背驼了,钱又没了,女人也没了,真后悔那时听了那死鬼将军的屁话。我拄了拐杖,嘴里喃喃道。回想我在沙场打滚几十年,内心的确充满自豪,但是老境颓唐,令我情郁其中。碰了乡里人,乡语问一番,“遥望是君家”;乍眼一看,“松柏冢累累”。我踉踉跄跄地走到酒家,用仅存的一点钱讨了一壶最烈的酒。我一边向“家”的方向走一边喝着酒,哼着几调酒曲……我一屁股坐在坟墓边,不禁失声痛哭,想起了当年的老爹老娘,早已各处一方。我顺手抓了一把野菜,拌着酒一起喝。我突然想起了风华青年的潇洒,战争风云的烈火,我又把酒瓶放在嘴边。一仰头,一滴酒也没了。地平线上出现了久违的亲人的慈祥笑脸,我仿佛又回到意气风发的年代……

幸福的暖泉流遍了我的身体,我轻轻地闭上了眼,“老爹爹,老娘……”

酒醒之后,却发现自己泪满衣襟。

改写十五从军征600字(三)

昔日汉代之时,匈奴连连侵犯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终于汉朝忍无可忍与匈奴展开了几十年的战争。而在一个小村庄中,有一位眉清目秀的少年,姓伍名贵字汉长。伍贵出生于一个富饶的村庄里,家庭富裕,养了很多鸡、狗之类的牲畜,伍贵从小就想为国家出力,将来成为一名大将军,光宗耀祖。于是伍贵就和几位好友连同三五百名壮汉投军去了。

匈奴灭亡了,而兵役也解散了,伍贵已是八十岁的老人,他拄着拐杖回到故乡。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希望能和家人们共享天伦之乐,度过风烛残年。

村里很少有人认出他了,也很少有人记得他,这时一位老人问他:“汉长,你去哪里啊?多年不见,身体可好?”说话的正是当年伍贵的朋友,伍贵急忙问:“你可知道我家人去了哪里?我的家在何处?”伍贵的朋友不忍说出真相,只说:“你向前看,松柏树丛下就是你家。”

只是家里没有一个人,屋内空空的,只有简陋的家具,伍贵的好友这时才告诉他,他的家人早被匈奴兵杀害了,抢走家财。()伍贵听了,禁不住放声大哭:“爹啊,娘啊,都是孩儿不孝,没伺侯好你们啊!我是一个孤苦伶仃的人了……”伍贵来到坟前,给父母坟都叩了三个响头,失魂落魄似的走进大园里。往日的小狗已不复存在,野兔住在狗洞里,家鸡也变成野鸡,在梁上乱飞。

伍贵进了门,庭中生满了野谷子,井边长满冬寒菜,伍贵只得自己动手舂米做饭,把冬寒菜做成汤菜,伍贵吃的不再是大鱼大肉,而是粗茶淡饭。他深深叹了口气,走出家门,往日的美好时光早付诸东流。

他望着东方看着家人的坟墓,不禁想:“功成名就这些都是王孙公子才能得到的啊!为什么我们平民是真正的受害者,难道我们就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为他们的利益而死的吗?我痛恨战争!”可惜后悔也来不及了,伍贵看着东方的太阳,禁不住老泪纵横。 

2、十五从军征改写故事

十五从军征改写故事(一)

清人范大士在《历代诗发》中说:“后代离乱诗,但能祖述而已,未有能过此者。”

军中。中军帐外。80岁的老兵喜笑颜开——他终于可以回家了。

白发苍苍的老兵突然间容光焕发,好象不是80岁,他的眼中又浮现出自己当年15岁小新兵的模样,想起了临行前夜,母亲依依不舍,油灯下一针一线仔细为他缝制新衣;出门时,父亲默默无语,倚门而立的身影又一次从他眼前闪过,弟妹稚嫩的叮咛又一次在耳边响起。

归途中。脚步匆匆,看不到败落的村庄,看不到流离失所的百姓。飘零的风雨再也阻挡不了他前行的脚步。脚步匆匆。

家乡。他终于回来了,在离家65年之后回来了。村口的大杨树挺立依旧,村中的房子却变矮了,破败了。他犹豫了。满目凄凉,满目生疏,家在何方?

“你们谁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呀?”“告诉我,我的家在何方?”无数次询问,无数次茫然,竟没有人认识他了么?终于找到了一位年过古稀的老者,“你是——”他欣喜若狂,一把抓住老者的手臂,“是我!是我!我家里还有谁?”唏嘘良久,老者伸手一指,目光到处满是松柏掩映下的高高的坟茔。他蓦然呆了。松柏?荒冢?这和他有什么关系?难道——跌跌撞撞,踉踉跄跄,许久许久,才来到了旧日的家门前。家,是他的家吗?他推开了仿佛记忆中模样的歪斜的大门,吱——尘土飞扬,惊走了正在院中玩耍的野兔,坍塌的院墙下自有兔子出入的门户;小心的拨开茂盛如林的旅谷,步履艰难的他终于来到屋门前,倚门而立的父亲如今已不见了踪影,他要到哪里去寻觅亲颜?身在家中的他犹如置身孤寂的荒漠,幼小弟妹的声声呼唤犹在耳畔回响,亲人的面孔却再难相见。一只雉鸡仓皇间从梁上飞出,扰乱了他的思绪。这是我的家呀?这是我的家吗?仰望苍天,苍天无语;俯问大地,大地无声。一路的欣喜,一路的渴望,都已化为了泡影,眼前景物依旧,旧日的亲人却不知所终。

环顾四周,景物无言。疲惫的他拖着同样疲惫的身子撵飞了霸占屋梁的雉鸡,轰走了占据庭院的野兔,找到了记忆中的水井,一点点舂净了旅谷的外壳,点燃了灶内的烟火,缕缕炊烟袅袅升腾,缕缕饭香扑入口鼻。一只只洗净了的旅葵叶子从他的手里滑入锅中,片刻后,清新的旅葵香气在屋内升腾。

望望煮熟的饭菜,望望空空的庭院,呆呆的他不知道和谁来分享。信步来到门前,遥望松柏掩映下的坟茔,泪水无声的滑落,打湿了满是尘土却再无人补缝的衣裳。

十五从军征改写故事(二)

“狗子,你千万要小心!一定要活着回来!”一位满头白发的母亲深情的对儿子说。此时,太阳照耀着大地,小路两旁柳枝摇曳,沙沙作响,展现着春的气息,一名正值十五六岁的少年,背着包袱,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喜悦。旁边是他的母亲正在嘱咐少年。而那名少年正是我。今天是我从军出征的日子。

因为战争的频繁爆发,朝廷大量招兵买马,我就是其中一名小兵。没想到的是,这一别却使得我悔恨终生!

……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村边的柳树早已不复存在,一个狼狈不堪的老人正拄着一根木棍一步一步艰难的走着,这个老头就是我——狗子。

六十五年了,整整六十五年了!这战一年一年的打,我也年年都不能回家。在每一场战役中,我都可大可小的受了伤,也经历了许多。睡死人堆,啃草根,吃腐肉,什么我都过了,每每这时我都想着回家!是“家”这个字在支撑着我,不然我恐怕早已化为一掬黄土了吧!对面走来了一个人,哦!原来是我村里的王麻子啊。他面色枯槁,形如纸灰,皮肤暗黄透青,像一个饿死鬼一样。我拄着木棍走向前问:“王麻子,你怎么成这样了?发生了什么事?我的家人还好吗?”我一连珠炮似的问他。他楞了一下,然后说:“要打仗,官爷强收了俺们的粮食,还加重税,俺们村里的乡亲们饿死的死,逃走的逃走,只剩下俺们几个没地去儿的。”说到这里他欲言又止,“呃…你的爹娘他们……呃,唉!你自己去看吧。”我心中的不安隐隐扩大,我匆忙与王麻子告别,踉跄的跑回了家。

我呆呆地站着,两眼无神,全身颤抖着,“不!这不是我的家!爹!娘!哥哥!狗子回来了!你们在哪?”我发疯似的冲进院子,身上的骨头都在向我控诉,可我顾不了这么许多了!

院中有三个黄不拉几的土包,微微的凸起,旁边是两棵松树,野兔肆意的穿入狗洞,野鸡在房梁上乱扑腾。房屋两旁是野生是谷子和葵菜,杂草丛生,仿佛向我炫耀着:这是他们的天地!我深深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泪水被我强忍在眼眶里。我不断抖动着,缓缓地跪下,向那三个土包磕了三个响头。一个,额头红了,两个,血丝现了出来,三个,血流了。我不想管额头上的伤,只想好好地叩三个头。这是对父亲,母亲,哥哥的悔,是对战争无情的恨!!!

磕完了头,我静静地收拾了庭院,吃完了饭。沉默地走到了门口,看那太阳将要落下,急哦像是人的生命一样,走到了尽头。不禁回忆起与父母,兄长在一起的日子,那快乐的时光。一直强忍着的泪终于在这时忍不住了,他们争先恐后的涌出眼眶,顺着脸庞流下,沾湿了我的衣服。好累呀,疲倦了,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到小池塘边,看那太阳即将落下,仅剩下最后一缕光辉,呵呵,我的心突然有了前所未有的平静。像这塘水般平静。我笑了笑,阖上了眼,光同时也消失了。黑暗笼罩大地…

咚——一个重物落入水中,一声闷响,水面漾起圈圈涟漪后,又重归平静……

十五从军征改写故事(三)

我是一个老兵,当年为了驱逐匈奴。我被迫告别父母,瞒着怀孕的妻子,卖掉了赖以耕地的黄牛买了兵器鞍马,就这样随军出征了。几十年的刀光剑影、金戈铁马,我看过无数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我像一具行尸走肉冲冲杀杀,在边关我一呆就是几十年。

现在,我老了,牵着一匹瘦弱的马,赶着回乡还是很高兴。心想:父母还在吧,妻子儿子都怎样了,孙子该有了吧。我想着回家,想着五亩良田,想着天伦之乐,我归心似箭。在前线多少个日日夜夜想念着的父母妻儿,我就要见到他们了。

走近家乡,家乡的山秃了许多,在秋天,落叶像黄蝴蝶一样飘着,翻过山头就可进村了但是村里变了,变得让我感到陌生。村里萧索破败毫无生气,几处颓垣断壁杂草丛生,这时一个面容枯蒿的男子牵着一头老牛从我面前走过,我兴奋地上前询问。多少年来不管我的头发掉了多少,白了多少,我的乡音依旧未改。男子听了出来,“哦,你是锁二叔,你家。在那山脚边。”我很激动:“哪儿!”“那儿有几棵松柏树的地方。”男子回答。我激动兴奋踉跄地奔过去,几十年的等待,今天要实现了,我几乎落下泪来。

哦,对就是那儿。陌生而又熟悉,在梦里魂牵梦绕了千万次,几十年前那个秋天月夜,我就是从这走出去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手,我好像在做梦,我又在想象在家中的情景,父母妻儿、儿媳妇……我推开门,扑了进去。我有点害怕,很失望,我被眼前破败的景象吓呆了。野兔从狗洞进进出出,野鸡在残垣断壁间飞来飞去,院子里长满了和人一样高的杂草,井口残破不堪,布满青苔。()我好像被人用棒子打破了头,昏昏沉沉,耳朵里嗡嗡地响。三座坟墓啊,我眼前直发黑,我的腿一点不听使唤,直发软,很重很重。乡里人告诉我一座是父亲的、一座是母亲的,一座是儿子的,我喊不出声,只是口中“啊……啊……!”内心疼痛万分。

原来,我走的第二年父亲死了,第三年母亲死了,第五年,儿子死了,妻子昵?乡里人说家都没有了,妻子还能呆下去吗?

我拖着一具空壳,走进家中,眼前又浮现出几十年前的景象,父母妻儿的音容笑貌就像在我眼前忽然出现。我坐在厨房的凳上,稍微休息一下,然后在院子里扯一把野草野菜,找一个破锅生火做了一点汤饭,但我一点都吃不下,我一瘸一拐地出去,门前的青石板没变,树荫没变,小溪没变,物是人非,我端着饭菜望着天边的夕阳落下,金黄的夕阳映在墙上,黑夜的黑暗即将吞噬一切。我瘫坐在井口,是在沉思,又好像在回忆。我不知道饭菜能和谁分享。我的眼泪簌簌地流下浸湿我破旧的衣衫。

3、改写十五从军征

改写十五从军征(一)

童年时代,我和村中的孩子们一样,在清凉的河水里游泳,在金黄的麦地里打滚,在遍地野花丛里捉蝴蝶。回到家中,母亲做好了不怎么丰盛,但特别香甜的饭菜。我忘不了父亲那温暖的怀抱,忘不了母亲教我唱的歌。

可是,有一天,一群身着盔甲的士兵突然闯了进来,把我和几个男孩子一起抓走了,听说是要去打仗,一路上我哭嚎着,听着双亲的呼喊随着风越飘越远,我突然感到这一辈子也见不到他们了,就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悲伤。十五岁那年起,我离开了家,开始了漫长的兵役生活。

此后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喊杀声和一件件冷兵器碰撞的清脆声音中度过的,每次兵刃相见前,我总是留恋的看看每一个同胞,因为每场战役中,总会缺少许多同胞。有时候我会看着天上的星星,回想父母,从我的心中流水般的涌出许多思念,我多么想见到他们呀!我经常在被窝里哭过。56年我一直在心底问,为什么要发动战争?至高无上的皇上是血肉之躯,我们草民也是,他有父母,我们也有啊!我想一个好皇帝首先是得民心,你把老百姓整天吓的整天惶惶不可终日,我想是迟早也得下台的。不要战争,不要让天下父母失去孩子。

八十岁时,我侥幸从战场上逃出来,我怀着急切的心情赶到了家乡,迫切的想见到我的父母,在村口,我遇见了小时候的玩伴,我们握着手,良久说不出话来。

半晌,我问伙伴:“我家中的父母还好吗?”伙伴拍了拍我的肩膀,叹了口气说:“看,松柏旁有两座坟墓的就是你的家。”听了这句话,犹如晴天一个霹雳,“啪”我的拐棍掉在了地上,我踉踉跄跄的回到家。这……这还是原来洒满我欢声笑语的家吗?野兔从狗窝里出来进去,野鸡在梁上飞上飞下,屋子中灰尘落了一层又一层,蜘蛛网布满了每个角落,庭院中生长着野草,井边上生长着野葵。我长久的跪在杂草丛生的二老坟墓前,我欲哭无泪,只觉得特别酸楚,月亮出来了,我把野草做成饭,采来野葵做汤,不一会儿饭和汤熟了,放在桌前,冷冷清清的一个人,没有人与我同享。我望着月亮,一行心酸的泪划过我的脸庞,滑落在满是补丁的衣服袖口上,我不尽唱到: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改写十五从军征(二)

十五岁的一位少年在他所在的村子里一边放牛一边和同伴嬉戏。晚霞映红了天空,河里的野鸭拍击着翅膀溅起点点浪珠。

可是这宁静与快里却被一群官兵破坏了,少年和他的同伴无一幸免的被抓去征军了。在战场上,他中过箭,受过伤,一次又一次的生命危在旦夕,可是他都挺过来了,因为他在思念他的亲人。走的时候他都没见到父母一面。每当月圆中秋的时候,他都会想起以前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泪水模糊了双眼!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这位少年变成了六旬老翁,这时有人告诉他,可以回家了,他迫不及待的背上行囊蹒跚地走上回家的路。回到家乡,原先依山旁水秀美宁静的家乡如今残垣断壁,破败不堪。

终于,他他看到一个家乡故人问:“我的家如今在哪?还有什么人?”那位老乡回答:“那就是你的家,松林,柏林中的坟墓,哎!你自己回家看吧。”老人加快了脚步回到家看到的却是兔子在洞里,野鸡在架子上飞来飞去,庭院中间生出了谷子,井台边长满了葵花……老人把谷子和葵花做了饭,饭熟了,除了自己无不知道还有谁可以吃!他步履蹒跚地走到院口,向东看去,这几十年的辛酸,不知给谁倾诉。想到这,老人的泪水落在了征衣上。

改写十五从军征(三)

时光飞逝,看着眼前的情景,让我想起了我与母亲再一起的点点滴滴。

白天,我在屋里读书,母亲再屋外干活,嘴角露出一丝惬意的微笑。中午,母亲笑着给我端饭,笑着给我夹菜。晚上,我与母亲再屋外看星星,看月亮,我偎依在母亲怀里,听母亲说那一个个离奇的故事,渐渐进入梦想。在梦中,有母亲,也有母亲的笑。平静而安逸的生活被战争给打乱了。依稀记得那天,母亲跪在地上哭着叫着我的名字,而我,被官兵硬生生地拖去征兵。那年,我十五岁。

当我被安排在后部队时,我感到很庆幸。然而,我又想起了母亲,独自一人在家中。也许她正在为我的离开而哭泣,也许正在祈祷我平安无事,也许……每当晚上,我总是偷偷流泪,想念母亲时时再我心中缠绕。看着天空的星星,那条无比长的银河隔着牛郎织女。我想母亲,想母亲的笑,想母亲一针一线为我缝衣服,想母亲跪在地上痛苦的情景,我的心一阵刺痛,一滴泪从脸上滑落下来,()一颗流星从空中划过,把我的思念带到母亲身边。

当我们连续打了胜仗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当上了队长,领着大家英勇奋战。我越来越感到自豪,总是受当地老百姓的拥戴。那年,我三十岁。

在最后的一次战争中,我受了重伤。在痛苦中,我又想起了母亲,她还是笑着,仿佛在对我说:“孩子,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要坚强地去克服,再大的病痛终会过去的。”于是,我又坚强地挺了过去。那年,我八十岁,我终于决定辞官回家,看望母亲。她一定很年迈,连路也走不动了吧。

当我回到从小生长的故乡时,感觉非常亲切,天还是那么蓝,水还是那么清,空气还是那么沁香扑鼻。我加快脚步,希望早一点见到母亲。迎面来了一位老人,走近时才发现他是我小时的玩伴,现在已是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人了。我发觉自己已经很老了。我向他打听我母亲的情况。他叹了一口气说:“自从你走后,她想你,担心你,最后伤心过度去世了,埋在你家后院已多年了。”我听了,像被泼了一盆冷水。我告别了老友,连忙赶回家。来到家的后院,看见了母亲的坟墓,墓碑上刻着母亲和我的名字,我伤心地哭了。看着家里的一切,都没有了,兔子到处都是,野鸡满院子飞。我来到厨房,想起了母亲在这里做饭时的情景。我含着泪,做了羹饭,等饭熟时,却不知与谁分享。我又一次流下了眼泪,在墙壁上写下一首诗: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十五从军征改写

十五从军征改写(一)

六十五年的漫漫征程,是我倍加思念故乡亲人。我十五岁就别了亲人,离了家乡。今已八十岁,如今我才回到家乡。不知家人是否安好,现在我要将这数十年的经历讲给他们听。

走在路上,我不禁加快脚步,马上就可以见到朝思暮想的亲人了!走着走着,我碰到了家乡的故人。我热切的向他打听:“我是六十五年前随军出征的人啊,你还记得我吗?我的家人现在都怎么样?”“啊,你终于回来了。你终于回来了,你的家人日夜期盼你回来呢!你不在的时候,他们身体还好,只是……”“怎么了”我急切的问。他面有难色,一把拉过我,给我只向远处一座破落的庭院“那是你的家,你不在时,你的家人已相继去世了,请你节哀。”这话犹如晴天霹雳。我再也顾不得步履的蹒跚,身边故人的好心相劝,一心向家的方向走去。

来到家门口,推开房门“吱呀”一声,眼前的情景荒凉之极,行动矫健的野兔从狗洞中飞快的钻过,野鸡“扑棱棱”得从房梁上飞过。屋前的庭院到处是野谷子,各样的云彩生长在枯井旁。日益当头,我失魂的做饭,采了野谷,随手摘了几根野菜。我摸着已经生疏的厨具。失魂落魄,蹲着刚做好的饭菜。汗了家人一生,半天无人响应。这时才想起,家中已物是人非。

端着无味的饭菜,我走出家门。远远向东望去,不知者饭菜应该给谁吃,我不禁泪满衣襟。

十五从军征改写(二)

我只不过是一只兵卒,社会大棋盘上的一个小小的棋子,被棋手摆布一生。

——题记

前言

已亥年四月初,战争依然继续,老兵李轩宁实在走不动了。将军允许他告老还乡。

李轩宁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今年我已经八十岁了。再过三天就是我八十岁生日,能在我有生之年回家和家里人过八十岁的生日,是我此生最后的梦想。

六十五年一个轮回。这么多年以来,南征北战,随着军队展转流离,风餐露宿;看花开花谢,冬去春来;在刀山剑海里冲过,在战火硝烟里走过,在死人堆里爬过,我根本记不清已经过了多少个年头。我的记忆中尽是战争和鲜血;多少神勇威武的将领死在烟火里,多少朝暮相处的战友倒在血泊中,我却一次次地死里逃生。看惯了硝烟,看惯了战争,看惯了撕杀,看惯了血泊,看惯了生死,也看透了我的一生。

我不知道是怎样回到大黄坡村的,更不知道是怎样回到阔别了六十五年的家中。父亲、母亲、大哥、大姐、三弟他们全在这里,但是没有人能告诉我,他们谁是谁?他们都躺在泥土下面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面容,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垒起来的坟墓荒草丛生。家里的院墙已经坍塌,野兔从家里探出头来,睁着发红的眼睛疑惑地盯着我的举动。推开摇摇欲坠的屋门,房梁上几只野鸡惊叫一声,煽动翅膀,噗噗地飞串出去,掀起滚滚尘埃。阳光斜照进来,投下了一道光柱。光柱下躺着几段断掉的凳脚,散了一地的发霉的稻草,几件扔在地上的破衣。一股陈腐的腥臭扑鼻而来……在这一刹那,我几乎要晕掉,这就是我的家?!

在院子里弄来些野谷和野菜,架起炉火,煮饭充饥。猎猎篝火燃起,烟火中,往事历历在目:父亲、母亲、大哥、大姐、三弟……如今,一切都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毁灭。夕阳西下,晚霞像一块巨大的血块在天地间凝结。整个村庄死了一样的宁静,听不到母亲的呼唤,也听不到战马的喧嚣。

人,要用一生的代价来明白生死之道:一生,只不过是社会大棋盘上的一个小小的棋子,注定被棋手摆布一生。

后记

已亥年五月十七,也就是李轩宁生日那天,战争依然继续,村庄依然宁静。有人从弥驼河里把李轩宁捞上来,捞上来的时候,他已经死了。湿淋淋的尸体,肚子涨得老高。但是需要声明的是:没有人知道这天是他的生日,人们只知道今天是他的死祭

十五从军征改写(三)

窄小的官道上,我拄着粗长的树枝踽踽独行。阳光明媚得刺眼,被树叶间隙切割落在地上,像……

不碎的眼泪。

我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这样的词句。

不对。我应该高兴的不是么?我应该高兴的。这可是我自十五岁应征入伍以来第一次回家啊。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离别了。我在心里默念着。

想到“十五岁”这个词我的眼神瞬间黯淡下来,像是有什么东西即将燃烧殆尽。那是什么呢。生气,生命,抑或希望?我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黑,瘦,粗糙,筋脉突兀,皱纹蜿蜒——那是我的手么?我不敢相信。转瞬间我又想明白了些什么,旋即苦笑。这不是个近八十岁的老头子应有的手么。

这双手,它挥过镰刀锄头,抱过体弱的弟妹,扶过病中的爹娘,举过无情的刀剑,杀过人……而现在,它撑在赖以行走的拐杖上,疲惫不堪。

我忽然很想念,很想念,家。

一个逆光的身影走过来,我急急迎上去招呼一声。待到看清他的面容,我怔了怔——那般熟悉的五官,那般陌生的神色。汹涌而来的暖流噎在喉中,叫不出名字。

……老大哥,这村东头的人家,还……还有人么?

你是问家里人的情况吧。这两年有好些像你这般的人了。唉,实话告诉你吧,喏,就是那家,屋后院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唉……

一片浓荫盖在我头顶。面前是老屋陈旧的木门,门环上落满了灰尘。有多少年没有人来过了呢。鼻头一酸,推开门,一阵细碎的吱呀吱呀的响声撕裂了屋里沉闷的寂静。

我踩在满地尘埃上,愣愣地打量着。屋中陈设似乎与从前无二——这让我有种走入记忆的错觉。

我如少时一般熟稔地抽出凳子,不顾污秽兀自坐了上去。闭上眼睛我好像就看到爹披着破旧大衣,眼神炯炯思量着什么;娘眯缝着眼,对着油灯补我白日里杵破的裤子,边飞针走线边念叨着,唉唷,一天到晚不惹点事儿就皮肉痒,总叫人不清静……;弟妹早早上铺睡了;我倔强地倚在床边盯着娘看。那张糊着光影的面孔,我想我穷极一生也忘不掉。我一直以为娘便是世上最美的女子了。

我如少时一般来到灶间。已毋须踮脚就够得到高大灶台上的锅碗瓢盆。闭上眼睛我好像就看到娘疾跑进灶间,伸手拍掉我手中刚揭起的锅盖,狠狠瞪了我一眼骂道,小兔崽子净整些没出息的,偷起东西来了……弟妹只是吃吃地笑,紧紧盯着残留了一丁点浑浊米汤的大锅。我委屈地哼着,娘,我饿……娘半晌无言,然后缓缓蹲下身来抱紧我,声音酸涩哽咽,……娘对不起你,娘对不起你们……彼时村中连年大旱,颗粒无收,家家户户揭不开锅。

我如少时一般抵着牛棚,缩在后院一角。闭上眼睛我好像就看到爹领我到后院,语重心长地说,娃儿啊,家里实在养不起这么多人口了。赶巧官府来村里征兵,你牵了这匹老马去了罢……我知道这骨瘦如柴的马是家里人用唯一的老牛换来的。我牵着马,向着与家相反的方向走,一步三回头。娘倚在屋墙边,无措地像个孩子,刺痛了我的眼。

而这些,现在都看不到了。屋里空荡荡的,像只空洞的眼睛,徒使人心生惊惧。

一只野兔从狗洞探出头来,又像受到惊吓般立刻缩了回去。野鸡扑棱着翅膀从房梁上冲撞下来,簌簌地飞入林中,一会儿便只剩下树叶沙沙的响声。

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吧。但我的家,在哪里呢。

多年无人的庭院里野生植物蓊郁繁盛。井沿缝隙间青苔密布。

我心下凄凉万分。恍惚间随手捉了两把葵菜谷子,做成羹饭。熟时,我依旧时习惯将饭碗顺着桌沿搁一圈,吆喝着吃饭。直到久久无人应答才回过神来。

我捧着饭碗,送了一口饭到嘴里,却味同嚼蜡,难以下咽。和衣躺在铺上,阖眼。就这样睡过去吧。不要再醒来了。我只觉身心俱疲,渐渐便睡着了。

忽然有人叫醒我。我看见爹娘弟妹站在门口同我作别。我动弹不得,也发不出声音,只得眼睁睁看着他们退到屋外……

我猛然惊醒,夺门而出,却没有看到一个人。那梦是如此真实,那痛是如此切肤,几乎叫我以为是真的了。

屋外道路延伸向远方,消失于某一点。那个点生生扎进我眼底。

然后泪水就那样流下来。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