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时光背后的蜗牛
时光背后的蜗牛
文/张正旭
我是父亲托关系才走进初中校园里读书的。由于我天资愚笨,各科基本功缺失,一学期没有读完,班主任将我逐出校园,那年我十九岁。
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冲击,别人叫我“傻子”,我能默默忍受,但不能面对被众人遗弃的感觉。
父母也很忧心我这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母亲总是在人前说我开窍迟,是一朵没有绽放的花朵。我知道,有不少人在暗处嘲笑母亲的谎言。
父亲一次次热情宴请我的一位远房表哥到我家中做客。他在建筑工地上做技术活。盛情难却,才勉强答应父母把我带出去闯荡闯荡。我和表哥登上开往大城市里的客车,驶进打工漂泊的岁月里。
我在工地上做小工。那高高四面围拢的院墙,一栋楼房就是我每天攀爬的高度。工友们嘲弄着无辜的我,我像一只荡来荡去的秋千,夜里吮吸那种墨黑的羞辱。
我千里迢迢从故乡而来,在城市里依然有一口让人毛骨悚然的井,让我跳下去。就在那种惨淡的时光里,我爱上了读书、读报。其实,那时候并不能去读懂书本与报刊里的内容,而是为了欲盖弥彰的虚荣心。由此再次成为工友讪笑的素材:“连傻子都能看书读报,真是天大的笑话!”
工友的戏谑话语竟然成了我突破窘境的契机:我一定要能读懂文章,一定写出属于我生命文字的文章!于是,我偷偷买来字典和词典,一有空,就钻进书报天地里。
蛹能脱困于茧,自有一番天地供它翩跹。机会终于垂青了我。工地不远处有一家大型公司的藏书馆招收一名看门人,每月仅600元。对我而言,那家图书馆对我诱惑太大,那些图书是我需要如饥似渴涉猎的营养佳品。
于是我做出大胆决定,义无反顾到那家图书馆去打工。我提着简单的行李坚定地离开工地。我一直被别人定义为懦夫和丑角,拒绝扮演却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进入图书馆后,每天上班时间就是收发报纸、杂志,整理图书,登记前来借书与还书的事宜,很轻松,时间也很宽裕。图书馆里有大量的文学藏书,我贪婪地吮吸着精神甘泉。
微弱的工资根本供应不上在城市里的生活开销,我就对自己狠狠心,节衣缩食。我离开工地的时候,表哥扬言:你去得快,滚回来也快,那几个钱根本供应不了你的生活开支。表哥的扬言被我咬紧的牙关粉碎了。
我在图书馆打工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70多本日记。
由于患了脑炎后遗症,看书或写字写久了,头疼像小鸡啄米般难受,耳朵里像盘旋的轰炸机般鸣响,手脚控制不住地颤抖。这些日记上每个字都是我心血浇灌的常青树,都是我一次次痛苦洗礼后盛开的花朵。
我持之以恒坚持写作中,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上苍,我的一篇文章终于变成了铅字。
寒来暑往,花开花落。我像不知道疲倦的蜗牛爬行着,坚持着。我写的文字虽然没有像“超女”“快男”那样一夜走红,但连续不断在报刊上露面。
正如美国盲人作家包希尔·戴尔所说:“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存在一种害怕面对黑暗的恐惧,为了克服它,我就是用愉快的心情去过我的生活。”有心的人,会在平淡琐碎的时光里根植梦想,抓紧时光充实自己,像攀爬金字塔顶端的蜗牛一样,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一种越挫越战不言败的精神来创造机会。
2、蜗牛人生
蜗牛人生
文/俞敏洪
记得刚入北大时我什么都很差,普通话不好,英语更是一塌糊涂。尽管我经过3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我落榜了两次,最后一次很意外地考进了北大,但实际上我的英语水平很差,在农村既不会听也不会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分班时,50个同学分成3个班,因为我的英语考试分数不错,就被分到了a班,一个月后,我就被调到了c班,c班叫做“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
我也记得自己进北大前连《红楼梦》都没读过,所以看到同学们一本一本地在读书,我拼命地追赶。结果我在大学差不多读了800多本书,用了5年时间,但是依然没有赶超上我那些同学。大学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同学,但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地努力。
毕业典礼上,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5年干成的事情我干10年、你们20年干成的我干40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80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有个故事说,能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我们这儿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同学不需太努力就能达到高峰。大家也都知道,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从地上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蜗牛。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3、蜗牛的天空
蜗牛的天空
文/朱迎兵
于智博来到米歇尔小镇实属无奈,16岁的他在中国的高考中落榜了。父母为了让他能读上大学,给他在米歇尔高中毕业班办理了入学手续。
到学校没几天,于智博便发现自己原有的英语底子远远不能适应学习、生活的要求。不用说上课时与老师、同学讨论了,连同房东交流都有困难。
高考失利的阴霾盘踞心中还没有散尽,加之环境生疏、语言不通,于智博消沉得像一块铁。他整天沉默寡言,难得一笑。
约束亚?杰克逊老师教他们物理,他40多岁,精明干练,谈吐幽默,深得同学们爱戴。一天上物理课,杰克逊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于智博,于智博没有听清问题,胡乱答了一气,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于智博羞愧难当,下课后他冲出教室,跑到学校附近的一片小树林里,这里草丰花茂,于智博常常在此静坐发呆。他扑倒在草地上,泪水爬满了他的脸颊。
不知什么时候,杰克逊老师坐到了他的身边。他看到于智博肩头耸动,便爱怜地抚摸着他的头。于智博看到杰克逊老师,停止了哭泣。(励志文章 )杰克逊老师把他拉坐起来。这时,于智博看到他们脚边有一只蜗牛,它正吃力地慢慢地爬行。
杰克逊老师问:“你知道蜗牛要到哪里去吗?”
于智博摇了摇头,杰克逊指着蜗牛的前方说:“你看那里。”前方是一座山,峰壑林立,高耸入云。
杰克逊老师接着说:“我想,蜗牛是要到山顶上去,因为有句谚语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有两种动物——雄鹰和蜗牛。’蜗牛也喜欢登上高处啊!我相信只要它努力,最终会爬上山顶。在那里,它所看到的景色和雄鹰是一样的。”
一番话,让于智博若有所思,他抬起头,看到了杰克逊老师期盼的目光。
从第二天开始,于智博积极跟老师、同学交流,模仿他们讲话时的口吻和语气。即便没有人的时候,他也在听录音并大声模仿。两个月以后,他基本掌握了美式英语的发音,能轻松地听课发言了。
此外,他的成绩也突飞猛进。一年后,于智博代表优秀学生团体,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发言。之后,校长私下告诉他,若不是他最后用中文说了句“谢谢大家”,校长差点忘了他是位外国学生。
读大学后,于智博一路高歌,他依靠自己的努力,从三流的大学转入到哈佛大学商学院。2009年,他顺利毕业,作为曾是花旗银行10名“全球领袖计划成员”之一的尖端人才,于智博被世界五百强企业联想集团聘用,成为了总裁高级助理。
4、时光
时 光
胡子宏
当你静悄悄地沉寂于一种忘我的情绪中,这时你常常会忽视时光的存在,你会忘记你的出生你的死亡——你只听得到“嘭嘭”的心跳声。久了,你抬起头来,你看,阳光的绿荫又移了一寸,树木的嫩叶又长了一分,这就是时光。时光被你的寂静拉长了,许多的时光就恍若梦中一闪即逝了。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微不足道的时光,才组成了我们的生命。你看——孩提时期盼时光的消逝,恨不得让时光再生出一双翅膀,载着自己的理想快快飞翔。少年了,父母长辈柔柔的温情使你盼望时光就在温馨的一刹那凝固,以期品尝那一刻的甜蜜。成年了,你历经了爱情的卿卿我我,成家立业,不知不觉,时光如丝绸在手掌轻盈滑下,只留下一丝怅然的感觉。有一天你迈进了中年的行列,你突然感到:童年少年青年好像还是昨天的事儿,呀,时光真快,一生的一半儿已经烟飞云散无论如何,时光是无情的,青春不会因为你的期盼而凝滞,也不会因为你曾有的虚反而有半丝的缓馒。年老时,你对青春的期盼就只能依靠些许爽交的情怀,时光告诉你,青春是一种年龄,亦足一种心境。只是,来日不多,你身处的境地已经很明白地告诉你:自己孩提时的理想是否成真,自己生命的质量显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光色。
好在身体依然健康,精力依然充沛,在中年,在老年,你仍会在自己的脸庞上刻下饱经风霜的印痕,时光仍会在你的履历中重重地绘下一幅图画。当你苍老得无法抑步时,你会明白时光的馈赠,心中涌出种种感觉。
在时光的()咏叹调中,人正如一朵花,有无自己的果实,全靠自己是否投入地去吸收大自然的营养。时光无情的平等,它时刻告诉你:青春有过但只有一次,肌体活过也仅此一生。你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摘自《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