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养,是尊重别人的时间_尊重别人的名言

1、最好的教养,是尊重别人的时间

最好的教养,是尊重别人的时间

文/炉叔

1、你的时间宝贵,别人也一样

之前在参加一次写作交流会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朋友,会后我们还互相加了微信好友。一开始他很客气,说话毕恭毕敬,给人的印象很好,我常与他分享写作的经验,还为他推荐了一些我认识的编辑。

但后来,他的不厌其烦,却有点让我招架不住。经常在我工作正忙的时候,突然就收到他的邮件,让我帮忙看一篇文章,甚至有时候连吃午饭的小事,也要强行和你聊半个小时。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越是大不了的事情,在打扰别人的时候越要注意时机,虽然事情是无所谓的,但时间却是有所谓的,有些话只适合茶余饭后谈。

有一天晚上,他给我发来消息,想询问一位编辑的联系方式,但当时单位有些急事,我正和同事们在进行视频会议,便回复他稍微等一会。结果他一连给我发了好几条消息,问我能不能快点,我还没有来得及再做回复,他又发来好几条消息,“好了没”,“找到了么。”我担心会耽误到他的事情,赶紧找到那位编辑的联系方式,给他发了过去。

却没曾想到,我开完会看微信的时候,发现他新发了一条朋友圈,说“有些人就是喜欢摆臭架子,查个联系方式都磨磨蹭蹭的,耽误别人时间,真丢面儿。”我没多做解释,直接将他拉入了黑名单。

别轻易打扰别人,既意味着不要轻易因为一些小事去打扰别人,同时也意味着,在别人无暇顾及自己时,能够保持一份安宁。

一个轻易打扰别人的人,不仅是没有教养,而且还不懂感恩。因为他只看得到别人表面上的付出,却不懂得别人在背后牺牲得时间与精力,不理解别人也有事业,也要忙,也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与时间。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别用时间去纠缠时间,别因烦躁去浪费别人的生命。

2、掌握自己的时间,才不会给别人麻烦

我太太最近总跟我吐槽她们单位新来的一位同事,说那位同事工作一点效率都没有,好多同事因为他最近没少受委屈。

前段时间,她们公司在赶一个项目,第二天马上就要交付成果,他的报表却迟迟未交,结果交了以后还错误百出,害得整个小组的人加班到晚上一点多,把所有的工作都重新做了一遍。

有一天单位聚餐,领导让他负责安排,结果马上就要下班了,他才想起来要订酒店。最后所有的同事都到了酒店,却发现少订了一桌,而且当时酒店所有的餐桌都满了,没有座位的十几个同事站在一旁,面面相觑,情况极其尴尬。最后大家又换了一家酒店,不仅中间浪费了好多时间,吃饭的过程中气氛也特别压抑。

现在整个公司的人,对他都唯恐避之不及。鲁迅先生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尊重别人的时间,先要掌握好自己的时间,提高自己的时间利用率。话要好好说,事要好好做,别让别人因为自己的问题,而浪费时间。

3、守时,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性

今年网上流传过一件事,说当初某电视台与王健林约定要进行一次专访,但在采访当天,主持人和摄影组却迟到了三分钟,结果一行人眼睁睁看着王健林乘车而去。很多人表示王这种行为太不讲人情了,三分钟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等一等怎么了。

之所以会有人产生这种想法,我想还是因为大部分人的时间观是自私的,虽然每个人都知道时间是财富,是生命,是知识,但是真正能让人吝啬的,只有自己的时间。而别人会为迟到发火的原因,恰恰就是因为自己本可有意义的时间,却被无意义的等待而消耗。

就像坊间流传的一个段子,问如果一美元的硬币掉在地上,比尔盖茨会不会捡,答案是不会,因为别人弯腰的几秒钟,挣得钱远超过一美元,丢西瓜拣芝麻不合适,甚至有好事者计算了比尔盖茨一秒钟的收入,大概是2000元人民币。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有它不可替代的意义,但共同的一点是流逝的时间,都是人的生命,且去不再来。尘世里最大的浪费就是虚度年华,而守时,便是为了减少生命中本可避免的浪费。

提到教养,人们常会想到说话别抖腿,吃饭别吧唧嘴;对陌生人投以微笑;别在公众场合吸烟……教养的体现有方方面面,每个人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有一点任何人都无法否认,那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养,一定体现了对生命的敬意。

最好的教养,包含着对生命最大的敬意。一个知道尊重别人时间的人,即是对别人的生命负责,也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只有你尊重了别人的时间,别人才会尊重你的时间。

2、尊重别人的名言

尊重别人的名言

1、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

2、尊重别人的人不应该谈自己。——高尔基

3、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笛卡尔

4、一种天性的粗暴,使得一个人对别人没有礼貌,因而不知道尊重别人的倾向、气性或地位。这是一个村鄙野夫的真实标志,他毫不注意什么事情可以使得相处的人温和,使他尊敬别人,和别人合得来。——洛克

5、一种虽然拙劣的辩词或平凡的观察,如果这样提出来,前面加几句尊重别人的意见的话,他便可以得到更多的荣誉和重视。——佚名

6、要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佚名

7、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叔本华

8、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列夫·托尔斯泰

9、对于应尊重的事物,我们应当或是缄默不语,或是大加称颂。——尼采

10、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重。——陀思妥耶夫斯基

11、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惠特曼

12、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卡耐基

13、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席勒

14、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刘墉

3、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化妆品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化妆品

文/漫姐

陈道明说,“教养和文化是两码事,有的人虽然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有的人虽然没有什么学历和学识,但仍然很有教养、很有分寸。”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化妆品,不是你学历多高,拥有多少财富,家庭如何的显赫,也不是你知晓多少的人文礼节,会怎么穿衣打扮,这些都是一些表面的装饰。

教养是一种细节里的品质,它让你看起来与众不同,远远观望,也会透着一种醉人的芳香。

一个人的教养,不需要浓妆艳抹,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足以让你与众不同。

我们经常可以再网上里看到各种各样“最美xxx”的新闻,这些最美的人往往出身平凡,长相平庸,在很多人看来,他们的行为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可是美丽体现在细节中。

也许是别人跌倒时的一次轻声问候,也许是给帮助过你的人说的一声谢谢,也许是对街上发传单员的一个回绝的微笑。

这些动作看似微不足道,常常被我们忽视,却能展现一个人的教养,体现出一个人内心最难能可贵的魅力。

教养是一种气质,能够得到人的尊重

有教养的人,品格不会差到哪里去,品格好的人,自然会得到人的尊重。

北京大学校长季羡林是国际著名的学者,一直以来都备受尊重。有一次,一个新生报到时带了不少行李,正好遇到从身边路过的季羡林先生,他看季羡林穿着朴素,就认为季羡林是校工,于是就让他帮忙照看行李,季羡林也爽快地答应了。

只是,这个学生一去就是三个小时,季羡林却在站在原地等了他三个小时。后来,在开学典礼上,那位新生惊讶地发现:帮他看包的那位“老校工”正坐在在主席台上,原来,这位“老校工”正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每个人的容颜和生命都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衰老,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唯一能让美丽保鲜的方式就是提高自身的教养,所谓的气质,就是你散发出来的教养。

教养是一种态度,让一个人更加美丽

教养是一个人的修为,也是一个人的心境,更是一种面对待生活的态度。

董卿虽然已年过四十,可在银屏上看起来依旧那么的美丽,每次主持节目,董卿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举手投足都是那么的自然,总是给人一种亲切感。

不管节目被邀请的嘉宾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百姓,董卿都能让整个节目看起来很舒适,这一切都源于她内在的教养——不攀附比自己优越的人,也不蔑视来自底层的人。

世界名模辛迪·克劳馥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女人出门的时候如果忘记了化妆,最好的补救办法就是亮出你的微笑。”

微笑,是积极的态度,有教养的人,在生活中,总是会用微笑来面对一切。

我们生活中,不乏有五官精致,年轻貌美的女子,可是,当你和她接触后会发现,她每天不是在说这个同事的坏话,就是在打听那个主管的八卦,渐渐的,你会发觉,这个人并没有当初看起来那么的漂亮,并且越看越丑陋。

其实,再贵的面膜,也比不上一个微笑带给你的美丽,再贵的化妆品,也不及教养散发出来的品质。

4、是教养,让你跟别人不一样

是教养,让你跟别人不一样

经常坐火车往返两地,每次卧铺格挡里都能遇见整个车厢最淘气的孩子。

中国的父母经常误会淘气和可爱这两个词的含义。小孩大声喊叫,满车厢跑,声嘶力竭的哭闹,跳上窜下,父母就在一旁微笑,放任自流,以为这就是孩子的天性,真可爱!

更糟糕的情况是,孩子一边闹,父母一边打,好像中美合作所的长官或者美国监狱的狱警。我见过一个母亲,直接掌孩子的脸,孩子也顽皮的厉害,除了疼痛毫无自尊受挫之感。打了一会,母亲也累了,孩子跑过来,抱着妈妈,“妈妈,妈妈,我最爱你了。”母子于是又相拥欢颜。果然,有其母必有其子。

放任和暴力可能都出于爱,放肆和归属也都是幼儿的天性,可这样淘气的孩子成长中要被打上如何的烙印?又会长成什么样的中年人呢?

我来自一个小城市,自登上离家的火车起,就时时警醒,怕自己的言行为父母和原生家庭赢得“没教养”的评价。

小学三年级迷上了说脏话。以为这里有组合词汇、描述细节和发挥创意的空间。其时,十岁的小孩哪里懂男女之事,不过就是学大人样,把性往肮脏了说,把对方的远房女性亲属挨个点名。终于有一次,跟一个同学楼上楼下骂战时被老师遇见。

以为一定会被老师骂并请家长,忐忑了一个早晨。倒是晨会结束,老师把我喊过去,轻描淡写的说,你看这样的脏话要是被路过的人或者院子外的居民听到多不好,人家会怎么看待你?

那次谈话后,我好像突然丧失了骂人的功能,最多也就是写文章时要表达愤怒,不指代具体的用两句“他妈的”。这次和风细雨的批评对我影响至深,那是我第一次有了“觉知力”——觉知到没教养绝对是件值得羞愧的事。试想如果她因为我骂人而骂我,我一定不会那么臣服,也不容易自我反思。

日后知道黄沾有粤语的《不文集》。《玻璃之城》里说港大历史上黄先生是不多可以站在桌上连续说一分钟脏话没有停顿的。我在台大也写过台湾脏话集的文章。其实脏话不是洪水猛兽,还是看你有没有对自己话说出口时的觉知力。

我去听钱复和白先勇的讲座,两位先生差不多同龄,都是台湾有影响力的人物。

钱先生西装领带,说的每个词都清晰准确。可能是做过“外交部长”的缘故,他的语言极为得体。到底是“交往”还是“交流”,是“相识”还是“熟悉”,词义都一丝不苟。

白先生是长衫,留美小说家。许子东先生评价他时用了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叫做“从百年中国内忧外患到百年中文内忧外患。”白先生对现代中文有一种忧虑,在我看来,这种忧虑倒不是对华文文学的,而是关于中文语言的教养,正越来越走下坡路。

我在台湾的半年经常遇到台湾人跟我对“暗语”:“我去”,“你妹呀”,“擦”,“滚粗”,“妹子”,“威武”。我每次都把这种方式视为一种侮辱,虽然他们的本意可能只是为了用一些他们认为大陆人常用的语言跟我拉近距离。我通常会正色告诉他们,即便在大陆也不是每个人都这样说话,而且这种语言真的不美。

中文是一种很美的语言,不管是台湾国语还是北京普通话。它的发声方式,咬字归音,气息连贯都堪称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如果一定要用一种阴阳怪调,内心鄙视,嘴上却觉得有趣的语言来跟我对话,我会看破他的“敌意”,并坚决回击。

谦逊是一种教养,自尊更是。

我承蒙错爱,受到过一些表扬。

大学时去同学家做客,同学的妈妈很喜欢我,说,你真的一点不像阜阳人;课堂上,老师指着我说,you korean……;在台北,朋友说你还真不像大陆人;尼泊尔的时候,有人问,你是不是“霓虹金”?刚工作的时候,领导说,你真没有在国外留过学?

我感激这些显而易见的表扬,但往往更愿意转个弯来理解。我来自阜阳,一个赃乱差,吏制腐败的城市;我来自中国,一个公共场合有人抽烟,餐馆和地铁里有人大声喧哗,男人和老人、女人、孩子抢夺资源的国家;我没有留过学,我所在的学校,大家在图书馆占座位,没人关心社会议题,也没人质疑学校剥夺学生尊严的恶行。

是的,我来自这里,也曾经想过离开这里,变得跟这里不一样。但在台湾的最后两个月,我渐渐明白,人必须有对土地的归属感,这带来身份认同。人只有连接自己的土地才有能量。

越是每一次的失望和疏离,越要用更多的爱绑定这种关系。显见的,这种选择注定将面临无比艰辛的道路。

即便没能改变,但至少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西方和日本最值得尊敬的不是科技和国力,而是教养汇聚成的社会尊严氛围。

我路过地铁和火车站安检处的时候,看着行李从扫描仪里连滚带爬的翻出来,乘客要像狗一样弯着腰去捡起来。一个有教养的设计者应该把这个台面提高40公分,让每个人可以有尊严的拿起东西;我在金台路等地铁,听见两个法国人在聊天。他们用鄙夷的眼神看着突然插到他们前头的两个人,然后用一种车厢里很少有人懂的语言品评这件事。他们的嘲笑刺痛了我,就像有人问我你们中国人现在还留辫子吗一样。我从来不相信一个外国人会像本国人一样爱这个国家和国家的人民,他们爱的是机会和gdp增速。

教养不是西方价值观的蛊惑,中国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强调“礼”。那时候西方很多国家还在茹毛饮血。“不食嗟来之食”,“慎独”,“黄钟大吕”都显示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早强调教养的。

教养是一种普世价值:照顾妇女,体谅周到,谈吐文明,举止得体,平静时保持微笑,危难时保持冷静,有爱的能力,重视家庭。泰坦尼克号沉船时,并不是每个人都在求生,那些看起来更能改变世界的男人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女人和小孩;那些可以独自逃生的妇女选择把人生最后的时刻留给爱人;那些有教养的老夫妇选择长眠海底;那些工作人员选择在沉船上坚守到最后一刻……

教养跟穷富无关。飞法国的头等舱上也有没教养的行为,偏远乡村的田埂上人们也知道礼义廉耻。

所谓教养,简单了说,就是不管你的出身和背景,都努力做个更好一点的人。

比刚刚好一点的人。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