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世上只剩一人愿意为你做20年的饭,必然是你的母亲](http://www.wenzidahui.com/tu/800.jpg)
1、若世上只剩一人愿意为你做20年的饭,必然是你的母亲
若世上只剩一人愿意为你做20年的饭,必然是你的母亲
文/韦昕楠
好可惜,每个人笔下的妈妈都只做过两件事。
一是下雨天来学校给我送伞。伞向我这边斜过来,我在她撑起的一方晴空里安然,她却淋湿了大半个身子。二是深夜我发高烧,她背起我就往医院跑,前前后后忙了一整夜,眼睛布满血丝。
更可惜的是,在学生时代写有关母爱的作文时,这屡试不爽的两个例子都是从作文书里抄来的,都没有发生过。
那发生过什么呢。我们的妈妈,做过什么事情呢。
今天下午读到铁凝的《母亲在公共汽车上的表现》,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我亲眼见过我母亲挤车时的危险动作;远远看见车来了,她定会迎着车头冲上去。这时车速虽慢但并无停下的意思,我母亲便会让过车头,贴车身极近地随车奔跑,当车终于停稳,她即能就近扒住车门一跃而上。她上去了,一边催促着仍在车下笨手笨脚的我——她替我着急;一边又有点居高临下的优越和得意——对于她在上车这件事的比我机灵。每次同乘公共汽车的时候我都是被母亲‘率领’着上车,总是母亲比我‘忙乱’而主动。比方说,当她能够幸运地同时占领两个座位,而我又离她比较远时,她总是不顾近处站立乘客的白眼,坚定不移地叫我去坐。”
我觉得这段场景极为熟悉。在我家住在郊区的那十多年里,往往只有一趟108路公交车通向市中心。而我的妈妈,竟也是靠着文中母亲这样的本领,让我每次乘车都享受着她的庇护。这十多年,我也目睹过无数次抢座位的惊心动魄,却总是不知道妈妈为何能够练就在汹涌人潮的夹击中,轻而易举地挤上公交车的技能。
朋友的妈妈看见我转发的这篇文章,回复我说:“我们的本领还有许多呢。比如说,一只手骑车,一只手扶住后面座椅上沉睡的小家伙,也就是你们。”
我鼻子一酸,忽然心血来潮,群发了微信问大家:你们的妈妈都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握着手机的我,最终在图书馆的小角落泣不成声。
“在幼儿园放学出现的几百小朋友中第一眼看到我。”
“小时候生病,特别赖皮,非要我妈背着我。我妈就一边背着我一边做饭。”
“我小时候不睡觉,我妈可以一边睡觉一边一只手跟着我移动位置,确保我不掉下床。”
“老妈和我都晕车,为了治好我晕车她就一直去坐车,最后她练好了,就能带着我每天坐车了。”
“我老妈在我小学的时候永远能在我起床前把早饭弄好。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她是几点起床的。”
“骂我两小时不停。”
“只要是我想吃的东西她都能做出来,只为了让每天的饭菜不单一。还根据我自创了很多菜色。”
“负重能力特别强。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因为我才这样,不过每次和她去买东西她都能拿特别多特别重的,基本不让我拿。麻麻是超人。”
“永远有钱能给我。”
“出生的时候难产,医生是拿镊子夹着我的头弄出来的。后来头上有一片淤青,医生说会跟着我一辈子。没想到被妈妈揉着揉着,就消失了。”
“有一次去亲戚家吃饭,主人表示因为是女孩,不让在桌上吃,让我到旁边的小桌子上吃,然后我妈当场把桌子掀了。”
“家庭医生啊,自学成才的。我的小病都是我妈医好的。”
“从我书房前路过一眼就能看出我是在认真学习还是在课本底下摆了课外书。”
……
丢掉那些华丽的排比和精巧的比喻,除了把这些回复一字一句地打出来,便再也不知如何下笔。
以前翻到妈妈年轻时的艺术照,完全不能把眼前弱不禁风的她,和那个挤过人山人海一脚登上公交车的女人对接起来。小雪说她一直想看看年轻时候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应该是那种女神和女汉子的结合体吧。
而我觉得妈妈们年轻的时候应该都是女神。
她们也搞不清大白菜多少钱一斤,猪肉应该买哪一种才会肥瘦得当,做番茄炒蛋的时候应该先放番茄还是鸡蛋。
搞不清怎么晒棉被才会让它变得温暖又松软,带着太阳的味道。
搞不清如何跟小贩争得面红耳赤,才能讲到最低的价格,省下这一块两块的零钱过日子。
搞不清要怎么哄整夜整夜不睡觉的小孩,什么时候该加衣服什么时候该换尿布,发烧了怎么办长小疹子又怎么办。
搞不清当孩子捧着不及格的卷子眼巴巴望着你时,该责骂还是该鼓励。被老师在家长会上点名批评他上课讲小话时,又要如何掩盖住脸上的尴尬和羞愧。
搞不清孩子爱个明星爱得死去活来,哭着吵着要在中考前一晚看他的演唱会的时候该怎么办。
搞不清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小孩怎么会有那么多禁区,只要踩到变会有天翻地覆的一场战争,搞不清这个被自己宝贝大的少年嘴里怎么可以说出那么狠心的话。
搞不清该不该让他选择外地的大学,怕他在那边照顾不好自己的生活。
……
好多事情就在稀里糊涂里做了选择,选择对了是份内的事情,选择错了便是终身的遗憾,心里觉得对不起孩子一辈子。但其实自己早就已经为他操了一辈子的心,流了一辈子的汗和泪。
她们懂什么啊,在最开始的时候,她们还不是跟现在的你我一样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读林黛玉香消玉殒会哭;买到时兴的牛仔裤会笑,讨论费翔在春晚的舞台上唱《冬天里的一把火》时会眉飞色舞;从行李里面拿出家里带来的咸菜,打开盖子的时候会小心翼翼;收到校门口吹口哨男生送来的玫瑰花和信封会害羞脸红。
以前有个段子是“妈妈是个美人儿,时光你别伤害她。”
谁说时光伤害了她,时光一直让她变得更强,强到不可思议,以至于我们会突然意识到妈妈变成了超人。她永远能抢到公交车的座位,她会背着我做任何一道我想吃的菜,她不再晕车,她掀了桌子,她一眼看出我有没有在学习,她一只手骑单车,她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送我到异乡读书,她能够不停地骂我两小时,她永远有钱给我。
我们读武侠小说,我们看名人演讲,我们觉得这个厉害那个牛逼,却有人在我们刚刚被孕育的时候就已经守护在我们身边,成为寂寞天地里你的大英雄。
如果有个人愿意永远站在你这一边,如果有个人愿意永远听你说话,如果有个人愿意在被你伤害狠狠哭泣后,还是无条件地原谅你,如果有个人愿意为你从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变成精明能干无所不能的女英雄。
别的都不再提,只要有一个人愿意为你做二十年的饭,不管她带着病还是发着烧,不管买菜的路上是风雨还是烈日,只要她愿意为你做二十年的饭。如果世上只剩一个这样的人,她必然是你的母亲。
有些地方在街心公园摆母亲形象的雕塑,我觉得特别傻。最鲜活的母亲不会呆呆地坐在公园望着日出日落,那她在哪里。
在行色匆匆的街头,她在奋力地挤上公交车占了两个座位,她在一手稳稳地握着单车头一手颤颤地扶着后座的孩子。
在狭小熏人的厨房,她把青菜洗得干干净净,她把肉片切得整整齐齐,她把一大盘鸡鸭鱼肉倒进油锅便急速地翻动锅铲,来不及管蹦到脸上的油星子。
在喧闹拥挤的学校,她在老师办公室里为你承担所有的过错,她在人头攒动的校门口第一个认出你来,她在你的毕业典礼上激动得泣不成声。
在冰冷肃穆的医院,她在产房里忍着如肋骨断裂般的疼痛把你生下来,她在你摔断胳膊时焦急地给找关系塞红包安排病房,她在你安然入睡的时候目不转睛地盯着点滴瓶,等着喊医生过来拔针。
而现在写下这些不知所云的东西,我也觉得特别傻。我之前给我妈妈看铁凝的那篇文章,笑问她为什么要挤公交车时,她故弄玄虚地跟我说这就是生活,然后立即牛头不对马嘴地开始数落我不懂生活、不陪她去菜市场、不知道现在白菜多少钱一斤了。
我知道我妈妈要是看到这篇文章,最多就是有点害羞,然后问我这是不是老师让写的啊,不是的话写了干嘛,老师让写的作业写了没啊,别因为写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耽误学习啊。
她大概很难因为我懂得感恩而感到幸福,对她来讲最大的幸福就是我过得好、我过得幸福,而不是我转过头来又回报了她什么。
就像我猜这篇文章的份量,绝对输给我参加作文比赛得了一等奖的那一篇。我的荣耀才是她的太阳。
自从有了我,她便爱着我的爱,梦着我的梦,苦着我的苦,快乐着我的快乐,幸福着我的幸福。
自从有了我,哪里还有她。
这又不是感动中国的颁奖辞,难道还需要个字斟句酌的漂亮结尾吗。
今天既不是母亲节,也不是受难日,只是因为我读了一篇文章,问了一个问题,得了一些回复,所以才写了一些东西而已。
然而我好像心灵鸡汤里常读到的那个离家出走的小姑娘。
好心的老奶奶送了她一碗热气腾腾的馄炖,她在眼泪中忽然懂得了给她煮了二十年馄炖的那个大英雄。
2、我愿意
我愿意
文/薛峰
黄国伦毕业于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系,在做了一年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后,有一天自问:“这就是以后我要过的人生?你到底爱什么?你敢去做吗?”不久,他毅然辞去工作,决定全心投入到自小喜欢的音乐中去。当他把决定告诉父母时,父亲愣了一下:“确定吗?”他说:“确定。”爸爸说既然你确定了,那就支持你。随后父母给了他一个圆梦的时限,因为你不能一辈子都做白日梦,这个时限是4年。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一无所有。他在树林小镇租下一间小房子,借了一大笔钱,买了一些昂贵的乐器,每天奋力想写出一首“惊世”的作品……但没有人理睬。那时,他常骑一辆破旧的“老野狼”,送歌给唱片公司听,而大部分都没有下文,他没有收入,前途渺茫,心中的打击很大。
在快拼不下去之时,他回家跟父母说我做不了了。父亲却说:“4年还没到,不能放弃。”他们鼓励他继续往前走。
就这样,在第四个年头,他创作出了歌曲《我愿意》,这首流行歌曲让歌星王菲唱红全世界华人地区,不仅成为华语乐坛的金曲,还是极少数被翻成多国流行音乐的经典之作。《我愿意》让王菲成为天后,也让黄国伦成为最受欢迎的音乐制作人之一,乐坛的顶尖儿歌手张学友、张信哲、辛晓琪、范晓萱、王力宏、古巨基、庾澄庆、许志安、苏永康都唱过他创作的歌曲,他也曾因《半生缘》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奖,与李宗盛、罗大佑齐名。
央视《新闻联播》中,黄国伦亮相于全球观众面前,被问及“家风是什么”时,他表示他的家风很开明、很自在,他感谢父母支持他的梦想,否则很多经典华语情歌都不会诞生。黄国伦在镜头前抱起吉他,再度弹唱经典情歌《我愿意》。他还感慨:“好像从《我愿意》这首歌开始,就打开了一扇门。当你对世界说我愿意、对爱说我愿意的时候,其实你整个人就进到了你的梦想世界。”
黄国伦的成功经历很励志,但他对“我愿意”的感慨更打动我。“我愿意”,多么美丽的三个字,温暖而坚固,贴心而柔软,从嘴中轻轻地说出来时,给人带来一种天地一新的震撼和力量。因为它融入了巨大的温柔与渴望,是一种承诺,一种坚持,一种对梦想的追求。
面对婚姻,当你说我愿意时,那就意味着你永远爱她、安慰她、尊重她、保护她,不论她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是贫穷,始终忠于她。
面对学业,当你说我愿意时,那就意味着你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可能遇到的苦难、煎熬、寂寞和黑夜。你要懂得任重道远,要明白勤能补拙,要做到即使失败也不后悔。
面对生活,当你说我愿意时,那就意味着你可以接受种种挑战,你可以品尝到生活的甜蜜,看花红柳绿,也可以跌入到人生的低谷,遭雷鸣暴雨,但你依然坦然处之,心中热情不减。
面对梦想,当你说我愿意时,那就意味着你的心已经上路了,在筑梦的道路上,你要不惜容颜,不计辛苦,你在年华的流逝中搭建起梦想的世界,无论遇到任何变故,你都不改初衷。因为你已经对梦想有过承诺,你不能放弃……
“我愿意”有巨大的能量,简短的三个字,代表了一生的承诺。这三个字比“我爱你”或“我喜欢你”更实际,更难得。“我爱你”或“我喜欢你”都是有条件的,爱一个人的美丽,喜欢一个人的帅气,贪恋世间的繁华,迷醉红尘的俗物,但在时光的变迁中,“爱”与“喜欢”都太单薄了,单薄得经不起风吹雨打。而“我愿意”却是一种宣誓,注定了一生的陪伴,融入了宽容、忍耐和坚持。所以,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当你没做好准备的时候,也请你不要随随便便说“我愿意。”
3、这世上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这世上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文/高寒
其实很多人在最终被毁灭性情绪——焦虑、抑郁、对微小事件的极度过敏,击倒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搞清楚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它好像来的如此自然,没有任何过度、连续性,极其无痕的就在某一天露出了清晰而狰狞的面目。
一个人好象突然就到了吃不下睡不着的地步,心情低落到极点,而能找到的清晰原因,一个近期发生的大事件,一些近期堆叠的小烦恼,也许不过是真实原因的导火索罢了。表面上可能是成绩下降了;被同事取笑了;爱人劈腿了,这些原因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但多数并未遭到毁灭性情绪的俘虏。
我们会说有的人想得开,有的人想不开,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
心理承受能力有先天的部分,也有后天自我储存的部分。
这个自我储存的部分,粗略的分析,一部分来自于对客观现实的认知,一部分来自于日常的能力积蓄。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受到打击,格外能受到重创,如果对真实的生活毫无了解,尤其更糟的是还戴着玫瑰色眼镜,对待可能出现的挫折没有一丝一毫的心理准备,一脚踩空,这种落差之大才是造成心灵伤害的罪魁祸首,而不一定是引起伤害的事件,在普遍意义上来说有多么严重。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一下子就成为一个特别脆弱的人,因为他是最没有对生活的真实面貌做好接纳准备的人,所以也是最容易和生活起冲突的人,更是随后可能留下深刻挫折感的人。
拿爱情来举例,受过情伤的人可能无数。但其中有多少只是因为情深,而不是因为对爱情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爱情受到欢迎,除了爱与被爱是我们的天性和需求,还有一点就是它表面上看很容易得手,至少对很多人来说,将一份含金量不高的爱情弄到手,不用付出太多努力,最起码比考试容易,比搞好人际关系容易,比找份好工作容易,而这份这么容易到手的蜜糖,却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handle;观念中爱情也许是不需要pay的港湾,是人生中积累的一切问题、失败,最后的而且是无条件的接受者,我们逃到爱情里寻找庇护的行为,和在酒精中寻求安慰的情况有些相似,逃避的结果是赔上了最后一点微薄的身家性命。
原来一份好的爱情,一份长久的爱情,一份有爱的爱情,更要求一个人的心智的成熟,内心的强大,奋勇的生活态度。而不是一个免费的抚慰者。
对一无所知的事物,投上全部资本,其危险可想而知。
同样,正如晴天要为雨天打算,一个人要把日子过殷实,大概决不会坐吃山空只出不进。而如果一个人,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时,总是处于被动和情绪积压状态,他势必会不断地动用他心理承受力的储量。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没有“克服”、“战胜”、“主动”带来的增量,而呈负增长的态势。
也许某一天,他会惊觉自己怎会如此脆弱。一点点小事,一点点波动,都如此大的搅扰到情绪。对生活兴趣的死亡,情绪的死亡,都在耗尽心灵能量储备的最后一刻,才发现已被毁灭性情绪死死的控制住。
仔细剖析,也许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打垮了自己,而是组成生活的无数小事件,在最初成为障碍的时候,自己选择了忽略和逃避,而这些小事件,虽小却是生活无处不在的组成部分,所以无处逃避。它们永远存在,重复,而因为得不到解决,可能最初的不快,会变成常态的不快;最初的小事,会变成压在心上的大事;最初的情绪不良,在说不清道不明中,成为了几乎无法反抗的毁灭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