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不能躲进借口里
你不能躲进借口里
一场面试,我和同学乔偶遇,听说了她的经历。
我们高中同班,高考时,乔因数分之差与大学绝缘。接下来的两年,她就读于本市最著名的复读班,一考再考,终于在第三次冲击时,过了本科线10多分。
令人遗憾的是,填报志愿时,乔出了些差错。
领到录取通知书,她大吃一惊,却已无力挽回——她被省内一所师范专科院校录取,虽然是她喜欢的英语专业,但本科分数上了大专,她心有不甘,“是一路哭着去上学的”。
那天的面试,乔发挥得不好。
自我介绍之后,招聘方提问,为何简历中没有英语专业四级证书的复印件?
她吞吞吐吐,略带羞愧:“没过。”
15分钟的试讲,乔紧张得口误了几次。说到一个知识点,她先陈述,过了几秒钟,又推翻之前的说法。
不用等最后结果,看主考官的表情,乔就知道这次应聘没戏。但她说:“全都是本科生,我一个大专生,本来也不抱什么希望。”
没等到公布结果,她就走了。“都怪那年……如果不是……”我和周围好几个旁听她遭遇的人目送她,并由衷地为她曾经的错失感到惋惜。
后来,我辗转从别人那里得知她的消息。
“一路哭着去上学”之后,乔用了很长时间才恢复平静,确切地说,从未平静。
一开始,在师专,她因是第一名进校而备受关注,但失望、愤怒及“为什么是我”的想法,让她倾诉成瘾,向同学、师长,在饭馆、酒吧。
也许是找到了发泄渠道,也许是发现了自己新的“闪光点”,渐渐地,人们更多见她在饭局,而不是课堂,“她是我见过的酒量最大的女生”,“别人”说,“乔一个人能喝6个‘小二’,打通关打得男生全趴下”。
学习近乎放弃。“看到专业书就会想,我该待的地方不是这儿。”乔总这么说。有人劝她通过考研改变命运,被她发火顶回去:大专得工作两年才能考!
“如果不是……我就能……”,总之,关于学业,自那年夏天被强行打了折后,乔就自动按了停止键。
我想起乔,是因为老邻居来访,提及不成器的儿子,东。
小时候,东是我们同情并艳羡的对象。幼时一场事故,他失去了左腿。于是,父母给了他诸多同龄人所没有的特权:零花钱最多,分数要求很低,无缘无故发脾气不被责罚,反倒会被一直哄到开心……
而今,东已过而立,仍在家啃老。
做父母的不是没为他想过出路,可让他学电器修理,他半途而废;为他开了个小书店,一周总有三四天不开张——他要玩游戏、睡懒觉。
“从小可怜他不像别的孩子。”老邻居叹息,“宠着他、惯着他,倒把他弄成了老大难。”
“都怪我这条腿。”一有不顺,东就发火,一发火便这样说。最近一次发火,是恋爱受挫,于是,他逼父母出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就不会有人嫌弃我的腿”。
升学、就业、做生意、与人交往……记忆中,凡是没做好的事,他一直这么觉得。
多年来,那条腿成了他的借口。他的人生被腿偷走,腿是他偷懒的理由。他躲在里面,所有的不成功、不得志、不努力都变得情有可原,一如乔的学业,从此可以正当而悲情地裹足不前。
只是那些遭遇,一样有它们的“遭遇”吧——人们借题发挥、偷换概念,将所有错误归结于它,不负责、不承担,哪怕自己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2、别拿贫穷当做自私的借口
别拿贫穷当做自私的借口
文/奔跑的小乌龟
上大学时期,同寝室中被分来一位整日把“穷”挂在嘴边的女孩小a,而她口中的“穷”也成为了她犯了错误推卸责任或者不愿意承担责任时的挡箭牌。
先介绍下她的家庭环境,出生在我国偏远地区的农村,(需要说明一下,这里仅是介绍小a的成长背景,没有歧义的意思)由于父母想要生个儿子,所以一直超生,她的上面还有5个姐姐,而也由于超生,她的家里被罚得没剩下一亩地,多年来父母一直靠打零工维持基本的生活。为了缓解家里的生活压力,五位姐姐在完成9年义务教育后不久,都选择了嫁人。
小a说自己之所以能上大学是自己争取来的,父母本来没有钱来供她上大学的,她绝食了两天才换得了父母的心软,而她上大学的钱是家里抬钱(民间高利贷)换来的,所以她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将来找份好工作,回报父母。
听到这里,同寝室的同学都深受感动,决心要互帮互助,彼此间要像亲人一样相处。于是,相互帮忙打热水、上课帮着占座、有了美食相互分享便成为了我们寝室室友间经常上演的温馨画面。
可能是被分享美食的次数多了吧,小a也决定请大家吃些水果,她按寝室人数买了等量的李子,并发给大家。本来这并不算什么大事,只是她发给大家李子时嘴里振振有词的话,却让人感到某明奇妙与荒谬可笑。比如:她发给寝室一个家境比较好的女孩李子时,讲到“你家里条件比较好,还比我大两个月,吃过的好吃的肯定比我多很多,所以这个小的还有些烂的李子给你吃”。
随后的学习生活中,小a又先后数次把自己身世的不如意作为借口为自己开脱责任或者谋取利益。记得有一次,她把一杯热水放在寝室窗台边上想凉凉再喝,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杯子掉下了窗台(我们寝室在4楼),热水烫伤了楼下一位经过的校友。小a吓得没敢认领自己的杯子,躲在寝室一天没有出门。事后,小a借口说,因为自己家穷,没有能力负责那位被热水烫伤的同学,所以没敢承认自己的过失。
既然生活中小a因为贫穷没有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那么学习中总该因此而更加努力了吧?是否努力暂且不表,但小a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有考取英语四级证书,而她每次考试失败后,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因为家里穷,从小学习英语的底子不好,所以英语四级考试没有通过”… …
后来,我们大学毕业了,大家都忙着参加各种招聘会找工作,而小a却说“因为家里穷,没什么人脉,所以等着学校给自己找工作,而且自己拖欠了学校两年学费,如果学校不给找工作,那么学校也别想拿到那两年拖欠的学费”。
多年后,我与小a在北方的一座城市相遇了,此时的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还算美满。不经意间,我问起了她父母的境况,年过六旬的老人竟还在城市的某个工地搬砖挣钱!“为什么没有帮助下自己的父母呢?”我忍不住问道。很快,小a就脱口而出“因为我结婚了啊,有了自己的家庭了,怎么可能随意去帮助自己的娘家呢?”听到她的话,我惊呆了,后面又聊了什么,已经不记得了。
分开前,我们互加了电话号码,但在我走过街角后,默默把她的电话号码删除了。一个人能够连自己的父母的亲情,为了供养自己上学不得以找高利贷借钱的恩情都排放在自己那小小欲望的后面,那么我们彼此间那可怜的同学情又会被其置于何地呢?
朋友,贫穷确实不是你的错,但以此为由,推卸责任,还如此理直气壮,就是你的不对了,望你能早日成长成熟起来,承担起本该承担的责任,不要再为自己的自私找借口了,不然在亲情、友情都出现裂痕的时候,你又还会剩下什么呢?
3、别让“太难”,成为你放弃的借口
别让“太难”,成为你放弃的借口
文/小鱼叔
1
检查作业时,发现很多学生的拔高题都没做,基础题完完全全做下来的也不多。我看着空出来的题,有些发愣。
那些题并不算难,而是出题人稍微换了思路。改变了一下出题的策略,只需要稍微开动脑筋,以学生目前的基础,做出来应该不难。
但学生还是偷懒,不喜欢思考,看到需要动脑筋的题就直接空起来,等着老师去讲。
经过观察,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学生在碰到不会做的题时,经常会问:“老师,不会做的题能不能空起来?”
每当我听到这样的问题,心里总是莫名感到一种无奈感,为什么遇到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找借口放弃?
此时,我总是会说:“不会的话,先独立思考一下,如果实在不会了,可以请教同桌,也可以来问老师,总会有解决办法的。”
学生每次都应声答到,但主动问问题的学生并不多,很多学生都是看一眼不思考,就认定题目太难,自己不会,然后就直接跳到下一题。
所以,也不难想象,布置的家庭作业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空题。
在家里,玩耍的诱惑比在学校里多,学生的潜意识里,也只为能够快速完成作业,这样才有更多的时间去玩,即使第二天老师检查,也可以以题目太难,自己不会作为借口为自己开脱。
上学期间,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心理,很多时候,并不是题目太难,而是我们自己不去思考,才使题目看起来太难,真正难的往往是我们懒惰的心。
遇到难题,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坏事,它能够促使我们想办法,理思路,磨练人的心性。当一个人不再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时,他才是真正的成长了。
2
闺蜜自己开了一家花店,规模也越来越大,平日里的业务也越来越多,单靠自己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
前段时间,她招了两名学徒小清和小艺,平时跟着闺蜜学习一些插花艺术,有什么业内学习机会,闺蜜也毫不吝啬地让她们两个人公费出去学习,一心想着好好培养这两位年轻人。
假期里,去闺蜜的花店玩,发现只有小艺一个人在店里忙。询问过后才知道,小清已经辞职不干了。
原来,是因为小清感觉学插花太难,除了要学习关于插花的理论知识,一遍一遍地练习,不断深入实践,还要走进自然,了解花样品种。
动手插时也有要求,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花型、样式都需要先动手临摹出来,花枝的角度、位置、构图,更需要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插花的技巧,只要用心去学,多练习,多观察,创作出好作品并不难。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努力。
而另外一个姑娘小艺就不同,她一直未曾放弃,哪怕熬夜到半夜学习插花的理论知识,实践练习,也从未说过一个“难”字。
如今小艺已经成为闺蜜另外一家分店的店长,带领多个学徒学习插花艺术。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卓越的人都有一大优点,就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太难,从来不应成为一个人退缩的借口,而应成为一个人奋力向前的勇气。
3
刚上班的第一年,我们办公室有一个资历比较老的王老师。
刚好那一年,教育政策改革,需要每一位老师都得会用课件讲课,课件需要自己在电脑上利用ppt做,平时备课也需要在电脑上电子备课。
由于王老师年纪比较大,之前也没有接触过电脑,连开关机也是现学的,更别说ppt之类的操作,着实是有点难为王老师。
但王老师并没有因为做ppt太难,就把工作甩给其他人,而是每次做课件时,都会喊上我帮忙一起做。
看了太多那些四十岁不到就倚老卖老,说自己老了,太难的技能已经学不会的人,王老师让我打心底里佩服。
过了没多久,王老师便学会了独立制作ppt。我去听过他的课,看到他在讲台上运用自如,我就知道他在私底下没少下功夫。
一个面对困难,能够做到不找借口、不心生抱怨的人,总是会找到让自己进步的理由,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困难在他们面前,并不是跨不过的鸿沟,而是渡他们的一条河。河的对面是很多人想要,却选择退缩后的诱人风景。
一个人,一旦养成面对困难就退缩的习惯,就很难突破困难,哪怕是小小的困难,也会难倒退缩的他。
任何以“难”为借口,选择放弃的,都是一种逃避心理,同时也是自身的惰性在作祟,害怕自己学不会是逃避,而不愿花时间与精力的则是惰性。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生活也不会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四平八稳。任何人都会遇到自己感觉很难、想要放弃的事情,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你的用心,才是你对抗困难的不二法宝。
来源:小鱼叔(id: gh_28974da8194d)
4、“我不会”是最愚蠢的借口
“我不会”是最愚蠢的借口
文/心平气和
1
我有个同事,每逢单位组织大小活动,他都不积极参加;每逢领导给他安排工作,他也退缩拒绝,每一次,他找的借口很简单:我不会。
他总是说:“我什么都不会,年龄也大了,又不提拔了,未来一眼就能看到头,能凑合过去就行了。”
大家忙得不可开交时,他却坐在办公室悠闲品茶。甚至有人羡慕他,说他什么都不会,竟然什么都不用干,多好啊!
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用干,真的值得羡慕吗?
事实上,同事成了单位可有可无的存在,更多时候,他属于“可无”的角色,还不如空气的存在。
大家都不愿和他搭班子,因为有他没他都一样,他什么都不会,跟他搭班子干活很累。
那些一味找“我不会”借口的人,更多是在逃避责任,他们安于现状,懒于学习,躺在舒适区自我陶醉。
殊不知,“我不会”,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借口,它如一堵墙,把成长进步隔在墙外,把自以为是留给自己。
2
曾经,我也喜欢用“我不会”来拒绝成长,觉得自己很笨,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因此,机会一次次从我身边溜走。
刚上班时,前辈们告诉我,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再多学习其他岗位的东西,对自己有帮助。
我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想,我连本职工作的知识都学不会,哪有时间学习其他,况且,学那么多有什么用?太浪费时间了。
就这样,我浑浑噩噩过了几年。
后来,领导让我到办公室当主任,我说,我不会电脑,怕紧急时刻,材料出不来,耽误工作。
结果,一位不懂电脑的同事,敢于接受挑战,当了办公室主任,后来,他努力学习,弥补短板,干得相当出色,最终被提拔重用。
那时,“我不会”的话占据了我很大一部分的生活,但我竟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次,我的工作突然出现危机,如果做不好,我将面临失去工作的风险。
第一次,我感到巨大的危机感,不再纠结于“我不会”了。
作为主要责任人,面对不会的东西,我查资料,跑项目,下基层,利用一切机会,虚心向别人请教,恶补相关知识。
期间,工作上有一个环节不太完美,我准备到省城找专家请教,但单位差旅费已经超过报销范围,于是,我自掏腰包到省城,请教专家后,把这个环节做到尽善尽美。
最终,我承担的任务圆满完成,受到省级表彰,也得到领导的认可,事后,我被安排到另外一个更好的位置。
我突然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真的不会,而是自己没有勇气去踏出学习的第一步。
没有人生下来就会走路,就会跑,更没有人生下来什么都会。
不会就学,在学习中提高自己,拼尽全力去试一试,学了可能还会,不学就永远不会。
只有迈出“我要学”的脚步,才能摆脱“我不会”的魔咒。
3
曾经有句话:太多借口的人,过不好这一生。而有时,“我不会”这一个借口,就可以毁了你的人生。
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以自己年纪大了,或者没有机会了,理直气壮地把“我不会”挂在嘴上,摆老资格,甚至有些年轻人,也是摆出一副“我不会,你能把我怎样”的架势,自己不用心学习,不愿意学习,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让别人代劳,自以为很聪明。
其实,“我不会”是懒惰者的口头禅,只会让你消极,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去学,时间一长,你也真的什么都不会了。
这样,你就会陷入“我不会、不愿学、更加不会”的恶性循环中。
躺在舒适圈不学习的时间越长,为“我不会”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轻易让自己败在“我不会”三个字上。
虽然他们也有“我不会”的时候,但他们积极学习新知识,努力改变旧自我。“我不会”只能耽误他们一阵子,而“我能学”却能让他们用一辈子。
在他们眼里,“我不会”是最愚蠢的借口,而“我能学”才是最聪明的行动。
来源:品味遵义(id: pwzytim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