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明天》读后感_明天,我们毕业读后感

1、《十二个明天》读后感

《十二个明天》读后感

文/林大溪

某天打开微信亚马逊kindle公众号,第一个大标题就是刘慈欣新作《黄金原野》收录于《十二个明天》。因为大学被刘慈欣的《三体》带入科幻小说坑,又读过一些他的其他短篇小说,所以对刘慈欣的作品十分有好感。公众号介绍本书的其他作者都是获过国外科幻文学大奖的人,在万分激动的心情下买了这本书,并于今年十一假期读完。

如果满分五颗星的话,我只给这本书三颗星,还有半颗是因为对刘慈欣的情怀。本书由十二个故事构成,下面会分别品评十二个故事,剧透严重,慎入。

《黄金原野》刘慈欣

大刘,你变了。这就是我看完这个故事的第一感受。我开始怀疑刘慈欣最近是不是缺钱,所以受湛庐文化邀请随随便便凑个故事就交稿了。刘慈欣的写作风格以宏大的场面及精准的说明见长。这次的故事完全没有以往叙事的恢弘气派,像是初出茅庐的丫头带着股机灵劲构思的取巧故事。看完后我就开始懊恼,做粉丝果然是要交税的。问题是钱已经交了,地要不要洗一下。于是我开始给自己洗脑,可能大刘受舆论影响,有人一直批评他作品中人物塑造生硬,没有感情线,不够细腻,所以这次是试水,企图在文学造诣上下点功夫,塑造单一人物的立体形象。可是这波洗脑在一个月后也不能说服我自己,因为多出的细腻描写依然掩盖不住人物形象不立体,故事的情节不生动有趣的问题。最后我只能说,作家也是要吃饭要生活的。我还是适合当吃瓜群众,不适合做粉丝。

《不一样的海》alastair reynolds

这篇故事描述了一个人体可以接入神经网络,通过控制代理机器人解决现实问题的世界。通过对船难发生后两个女人的描写,可以看到在这个世界中,疾病,生死,贫富差距依然存在。关键词可能是“体外进化”,指出进化的另一个方向,代理机器人的概念比较新颖,算是这本书里的一个好故事吧。

《那个毁了我们的女人》黄士芬

这个故事的科幻关键词是神经系统编程。讨论自我意识的问题:经过神经系统编程的大脑还是不是原来的那个人?描写了一个母亲在儿子改编自己大脑后,从抗争到接纳的全过程。如果经过神经系统编程,能让你变得比原来更好,大脑数据还可以备份,那么你做不做呢?

《拜占庭同情》刘宇昆

刘宇昆是将《三体》翻译成英文的译者,本身也是科幻作家。这篇小说构思新颖,是区块链和vr技术对慈善事业产生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影响的合理假设,我认为是全书最佳的故事。书中“同情币”类似于“比特币”,一个网站用区块链的概念取代了几乎所有的慈善组织。非常值得思考,很有意思,推荐大家看看。

《ok,格洛丽》伊丽莎白蓓儿

一幢智能房子是怎么变成强人工智能的,这就是这个故事的概括。给我的感受是,人是群居动物,自己待着是会出问题的。没事多联系联系朋友,亲戚,不要怕麻烦。不然出了事,尸体都没人收。

《革命》克利福德约翰逊

全书唯一的全彩漫画,第一次看国外漫画,感觉有点奇妙,画风和日漫完全不一样,人物也不美型,主要靠文字推动情节,画面不起什么作用。故事主要讲当全人类都以为强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了,当初发明强人工智能的那个人发现那个人工智能其实是外星人伪装的。所以她就开始革命了。革命是否成功没有讲。那么外星人和强人工智能哪个先到来呢?

《逃离看护岁月》萨拉平斯克

就是讲小型化无人机监视小区,然后某个大龄设计师在一个无人机操作员帮助下逃离的故事。除了现在的电池达不到故事的要求,看不出来和现在有什么区别。这不是科幻,这是不远的将来。

《机器生物》保罗麦考利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全程跑神读完了这个故事,以至于没有什么印象。唯一的印象就是不太好看。

《事件中心》尼迪奥科拉弗

简单的说就是愚昧,文化,技术,政治之间的冲突。道德只是社会某一阶段的文化产物,技术无罪,发明技术的人更无罪。

《灾难旅行》马尔卡奥尔德

大概是一群人值不值得救的问题,半跑神看完的。

《晚祷》j.m.莱德加德

这种仿佛一个人坐在那叨叨的短篇小说实在无法接受。一个字都没看进去。跟喝水似的,这边进了,那边就出了。全书最无聊的一部分。

《塞缪尔德拉尼小传》

贾森庞庭  马克庞庭

这是个真实的人物传记,讲的是一位早期科幻小说家艰辛的前半生。几个关键词体会一下这位作家在上个世纪的艰辛:黑人,不入流的科幻小说,同性恋。一位经常以有色人种为主角写科幻小说的黑人同性恋小说家,在上个世纪的美国经历了怎样艰难的人生。看完感叹,作家这个行业真是靠爱好驱动,能不能赚钱全靠时代的机遇。

这本书的概括终于到这里结束了。写了三天,第二天拖延完全没动。刚开始写的时候戾气相当重。对这本书十分不满意,总有种被骗的感觉。冷静到第三天,无非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消遣而已,不用太放在心上。总想从书中得到点什么大概是想的太多,又不是工具书,何苦为难出版社。

这本书的名字叫十二个明天。这十二个明天实在是和大多数人没啥关系,因为韭菜是无法避免被收割的命运的。一根韭菜的自我修养应该是管好当下,比如多读点工具书,确保今晚加班不会太晚以致过劳死。后天是美好的,明天是黑暗的,今晚是绝望的。挺过今晚,挨过明天,也许就看见时代的奇点。

2、明天,我们毕业读后感

明天,我们毕业读后感(一)

今天,我们学习了本学期了最后一课:《明天,我们毕业》。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明天就要毕业了,作者十分的不舍。本文通过对六年生活以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作者对母校、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

读了这篇课文,我不由得想起了实际生活:

我们也快要毕业了。一回想起我们毕业时的样子,心里就会涌出一股酸涩的感情。我不由的幻想着各种场景:可能老师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我们道别;可能我们会买《同学录》,让每个人都在上面写上联系地址;可能我们会互相拥抱,道一声:“再见!”;可能……

那时,可能会有人落泪,可能会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好朋友,可能会问他们要联系方式……总之,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心里一定不好受。男生也是还会强忍着泪水,女生们也许会落下了不舍的泪水……

我不想再想下去了,我怕真的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就此分别,各自奔向理想的学校,那时,我们就再也看不见他们了,也许,他们会忘记我,我也可能会忘记他们。不!他们一直活在我的心里,就算在过100年也一样!

明天,我们毕业读后感(二)

在《明天我们毕业》中有这样一段说的好: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的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对!您就像大树一样为我们遮风挡雨,向海洋一样为我们指明航行的方向。

母校对于我们来说是我们成长的地方,虽然有一天我们迟早要离开,但是,这个让我们成长的地方,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当我们在和老师分别的时候,心中肯定是不舍的。既然不舍,我们就应该要做出行动,来证明我们对老师和母校的眷恋之情!

当我们毕业时,再来打开我们以前的“相册”,那时,你就会看到校园里仍旧回荡着当时我们的欢歌笑语;在操场上仿佛再次看到了我们一起玩耍的身影;塑胶跑道上仍留着运动员们矫健的步伐,在班队课上依然有着我们精彩的游戏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都好想让时间停住,停在这一刻,让我们可以再看看,看看敬爱的老师和同学;看看这和我生活与学习多年的母校。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总有一天会告别我们的母校和我们最敬爱的老师,但是我们告别的时候是带着老师的希望告别的,并不是普普通通的告别。如果我们过了数年后,再相聚在一起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完成了老师对我们的叮嘱,这个时候,老师才是最开心,最高兴的。

老师!母校!我们会永永远远记住你们的!

明天,我们毕业读后感(三)

《明天我们毕业》中有这样一段说的好: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的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对!您就像大树一样为我们遮风挡雨,向海洋一样为我们指明航行的方向。转眼间,小学六年级就快结束了。6年前,我们走进校园,操场、教室、同学、老师、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6年前,我们和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不解、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6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校园里仍旧回荡着当时我们的欢歌笑语;在操场上仿佛再次看到了我们在运动器材上一起玩耍的身影;()塑胶跑道上仍留着运动员们矫健的步伐……的确, 明天我们就毕业了。我好想让时间停住,停在这一刻,让我们可以再看看,看看敬爱的老师和同学;看看这和我生活与学习多年的母校。我不能忘记当我们大绳比赛获得第一名时同学们激动的心情;我不能忘记当我们踢毽比赛失败时同学们内心的悲伤;我不能忘记当我们为小小奥运会准备时同学的劳累。

如今,马上毕业了,好想再来一次!放心吧老师,不管我走多远,无论我在什么地方,都会时刻牢记您。

3、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一)

《生命从明天开始》,我是流着眼泪看完这本书的,在读着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我的心都在颤抖,殊不知这些字都是在她们的全身肌肉已经萎缩无力的艰难状况下合着汗水和疼痛而写下的。我不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表达此时我心中的震撼,文字在心灵的震撼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我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感动,语言在灵魂的感动中也显得那么得无力。我只能用笨拙的话语去表达我对姐妹俩的敬佩,她们所面临的困境是我这个养尊处优的大学生不仅是不能承受的,也是我所不能想象的。当我在为一些风花雪月或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烦恼、叹息、沮丧、甚至于有那么一小会儿的绝望时,她们却在和命运斗争,和死神说不。现在想想我的痛苦和她们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甚至有些可笑,有些无病呻吟。张越阿姨曾经这样感叹:“她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值得广大残疾朋友学习的,只有自立,我们才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姐妹俩的精神不仅是残疾朋友要学习的,也是我们这些人,这些四肢健全的正常人所要学习的。

春曼心曼两姐妹让我的脑海里回响着这么一句话:“可以消灭一个人,就是打不垮他!”这也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在和死神的对抗中,姐妹俩并没有被打垮,她们清楚,死亡越来越近,也许今晚的她们就看不到明朝的太阳,每一天的逝去都表明死神的通牒在悄然逼近,生命的时间是可以数得清的,姐妹俩不想浪费任何与死神抗争的机会,于是她们选择了文字。她们的文章中没有繁华,没有绚丽,没有颓废,没有软弱,质朴的语言却感动了任何人。她们俩用生活中最平常的经历最直接的感受最真实的想法去洗涤我们的心灵,去燃烧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不屈,什么是努力,什么是自强,什么叫关爱。在整本书中都透露着春曼心曼两姐妹对生活的热爱,对所有关心着和关心过她们的人的感恩,对任何处于困境中人的鼓励和支持,仿佛昨天的那些痛苦对于她们来说是可以轻描淡写的,只有明天的阳光才是最重要的,姐妹俩依然在坚持笑对人生。试想有几个人能在知道自己的生命期限以后还能有勇气用如此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去鼓舞他人面对困难,去安抚其他受伤的心呢?姐妹俩是真正的强者,不需要别人的可怜,她们的文字和她们的心一样坚强乐观。

在春曼30岁的时候,在这个被医生认定是死神即将降临的年华里,姐妹俩的书《生命从明天开始》出版和我们见面了,这些坚强的文字历尽艰辛终于变成了铅字,给了她们很大的安慰,用姐妹俩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奇迹”。其实春曼心曼两姐妹才是真正的奇迹,她们用自身的顽强创造了奇迹,一个在我心里扎根并茁壮成长的奇迹,并且我相信大家都希望奇迹能继续下去,你们会一直微笑面对一切。

“从梦中醒来,拥着棉被的女孩眼眸里含着一汪泪水,她轻咬嘴唇,让泪水融化在和煦的阳光里,然后绽放出一个明媚的笑脸。柳枝再展新绿,细雨润色过的春天很美,淡淡的紫丁香花香四溢。”美丽的梦依然在继续,一如你们温润如玉的文字,我真心地希望你们的人生长久,可以在文学的道路上找到你们生命的真谛。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二)

世界上的任何生命,都是无价的,即使他们的身体有缺陷,仍会有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的地方。春曼、心曼姐妹俩就是这样的人,身残志不残,通过学习她俩的故事,让我获益良多!

这本书主要讲了两姐妹生命倒计时的人生历程,虽患疾病,但仍奋斗着、拼搏着,高贵且坚强的活着,生命当中一直不拒绝勤奋和美丽。本书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了命运是海我是帆;第二部分讲了支撑她们生命的一些美丽的亲情故事;第三部分讲了影响他们一生的人的一些故事;第四部分将两姐妹俩的爱情历程;第五部分讲了在她俩生命最后的365天里所做的事。看完之后,真的很佩服她们那种敢爱敢恨的气魄,努力创作为家庭减轻负担的毅力,以及五年来一直坚持所开通的君曼心理热线,一直为他人解答疑惑,做心灵上的辅导和慰藉,这种奉献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她俩遭遇挫折时,总是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帮助她俩,更有一些在精神上给予她们帮助的,比如,泽华姐姐,孙大姐和小晶阿姨,这么多人乐意帮助她们,才使得她们的生命更好地延续下去,“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坚信: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将会遇到自己的另一半,邂逅到美丽的爱情。这本书中写了心曼和小毅的美丽爱情,但结果不尽如意,由于心曼的文化水平和身体上的缺陷,不被小毅的母亲所接受,即使父母反对,但小毅仍坚持和她结婚,她考虑再三,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拒绝了小毅的要求,虽然痛,但那是值得的,她觉得放弃也是一种爱的方式,就这样结束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份爱情。我觉得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孩。

在她俩生命最后的365天里,仍然拿起电话,接听君曼心灵热线,为来线的人做热切的交谈,倾听他们的烦恼,再试着开导他们,耐心地为他们解答,即使生病也毅然坚持接通热线。的确,生命不在乎长久,只在乎过得是否有意义、有价值,那才是最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所以人生在世,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价值观,让它来引导我们,那样我们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生命从明天开始,我们应该把握好每一个今天,迎接美好的明天,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我们应珍惜眼前的事物,努力去奋斗,去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吧!书中两姐妹在很小的时候就患了脊髓萎缩症,虽然她俩行动不便,但毅然拼命地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事物,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姐妹俩想方设法做一些事,办书亭、开通君曼心灵热线,努力创作、写文章投稿赚取费用等等,这在我们这些正常人来看,都是难以坚持下去做好的!()

生命从明天开始,告诉了我们应始终相信幸福的花朵只开在我们自己的手掌心中的,善待自己,也善待生活吧,更要以平和的心态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天,生命对于她们来说,每天都是新的,当然我们也不例外,我们更要珍惜和把握好每一天!

4、第二个太阳读后感

第二个太阳读后感

这学期开课以后,我就去图书馆借了一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其中,我阅读的第一本就是刘白羽老先生的《第二个太阳》。刚开始被这个美丽的名字所吸引,带着满心的期待翻开扉页。

从大致浏览到仔细阅读,从崇拜到失望,《第二个太阳》并没有像书名一样精彩。小说着重表现新中国成立前后中革命者们的人情伦理以及信念情操,但是大篇幅的抒情描写,冗长的人物心理活动,不够紧凑的情节发展……都让我感到有种视觉上的和心理上的疲惫。这让我想起当初看电影《无极》时的情景——浮夸的妆容,空洞的剧情,矫揉造作的台词,整个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有人说“为人处世过度的谦虚就等同于骄傲”由此看来,对情感信念的过度抒情难免成为小说中一个最为显眼的败笔。

不过,这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一直投身于延安文艺工作的刘白羽老先生,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革命时代色彩。并且,他在文化大革命后不久创作此书,也许在思想上还受着一定程度的禁锢。这是时代大环境的限制。

1991年4月的文艺报,公开了记者对刘老的“病中访谈”笔录。老先生说“文学诉诸感情,不能打动人,就不成其为文学。”也许老先生太过于追求“打动读者”这一点,反而使小说显得有些做作矫情了。当作者过于重视读者的感受就往往会事与愿违,作者只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读者的解读是具有主观性的,作家不可能满足每个读者的期待值,那么也就没必要那么重视打动读者。

除此之外,在笔录中老先生还很可爱的认为白洁的命运是他为作品设置的一个悬念。我相信明眼的读者从一开始就能看出白洁悲剧的结尾。白洁的命运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一名打入国民党内部地下党员在被国民党发现后还能不“光荣”吗?并且,白洁只有牺牲才更能显示出战争中革命者的煎熬与痛苦,拼搏与奉献,热忱与无私。只有这样小说才能得以升华。所以说,白洁这条“悬念”实在是不够悬。

以上是我对《第二个太阳》一些粗浅的看法,可能太过于主观和幼稚,不过这些观点的确是我最真实的读后感。

5、猜你喜欢: